您的位置:首页 > 美文 > 故事 > 民族团结小故事6篇

民族团结小故事6篇

时间:2024-01-31   来源:故事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故事】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一项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族团结小故事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族团结小故事1

这是发生的新疆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69岁的新疆奇台维吾尔族老人阿尼帕养育了19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全家共由6个民族组成。

这段感人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23岁的阿尼帕年轻漂亮,与丈夫养育着自己的2个孩子,加上因父母去世一起生活的3个妹妹,一家7口人过着虽清淡却很幸福的生活。

1963年,她们的哈萨克族邻居相继去世,撇下了三个半大孩子。看着这三个没了爹娘的孩子,阿尼帕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

1977年,阿尼帕又收养了王淑珍兄妹4个汉族孤儿。在王淑珍被收养的几个月后,她的继父又一病不起,看到几个衣不遮体的孩子蜷缩在一张破旧的毡子上,阿尼帕的心都快碎了,她默默地把王淑珍的哥哥和两个妹妹带回了家。1989年,王淑珍的继父因病去逝,留下了3个孩子,阿尼帕又将这3个回族孤儿接到家里。

至此,阿尼帕共收养了10个孤儿,加上自己生育的9个孩子,一大家子20多口人,在那个年代,要一天天地过日子,谈何容易。

阿尼帕几乎把所有时间、所有的心思、所有的爱心都用来照料这一大群孩子,做一锅饭一个人分不了一碗,锅就见底了。他们哪里知道,阿尼帕从来都是只吃半饱就行了。

就是在那样的年月里,性格开朗、乐观的阿尼帕,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跨,始终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她相信,孩子们终会长大成人,日子会逐渐好起来的。

阿尼帕亲生的子女有9个,其他10个是收养的孤儿。但她始终说:“我家19个孩子,个个都是亲生的。”爱,多一点付出,就会得到更多更大的满足,也会让爱得到升华,因为,爱加上爱是更多的爱。在这家朴素的屋子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温情剧,感动着每一个人。民族不同,心相通,你帮我,我帮你,世界会更美!

民族团结小故事2

大年三十,本是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吃团圆饭的日子,但当天已经下午六点半了,我家的年夜饭还没开始吃,因为我的妈妈还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路上。八点十分,窗外已经灯火通明,远处的爆竹声此起彼伏,只见妈妈风尘仆仆地回来了,一脸的疲惫。

今年春节注定不平凡,湖北武汉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继而“毒魔”席卷全国,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吞噬人们的生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普通老百姓,全国人民迅速打响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我的妈妈就是这场战“疫”中平凡的一员。

妈妈是红塔区凤凰街道的一名干部,自疫情发生以来,她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因为疫情,公交车停运,妈妈每天天没亮就出发,步行40多分钟到单位,晚上十二点以后才回家。后来,为避免交叉感染,妈妈有二十多天未回过家。在这段日子里,两岁多的妹妹每到夜晚就哭着喊着要妈妈,有时闹到深夜还要视频看一眼妈妈才睡下,好几次,我看到视频里的妈妈也哭了。

电视里,钟南山院士提醒大家要少出门、不出门,宅在家里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别人都在家里,你为什么天天都在外面跑?难道你不怕病毒吗?”妈妈坚定地回答:“因为我是一名基层干部,这是分内的工作呀!病毒是可怕,但只有我们冲在前面,广大居民才能安心宅在家里……”从妈妈口中得知,她每天除了开会研究、布置协调疫情防控工作外,还要面临被感染的巨大风险,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一道开展入户宣传、摸排、消毒、堵卡等疫情防控工作。看着妈妈瘦弱的身子,望着那双充满血丝的眼睛,我在心中默默祈祷:妈妈辛苦了,希望你平安回家!

《平凡的世界》里说:“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妈妈和她的同事们自始至终奋战在一线,虽然没有像钟南山、李兰娟院士那样耀眼,却勇敢地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静默无声地为社区居民筑起安全屏障。

妈妈是平凡的,但在我心中妈妈是伟大的!

民族团结小故事3

69岁的新疆奇台县维吾尔族老人阿尼帕·阿力马洪和丈夫阿比包(去世)共养育了19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其中10个孩子是他们收养的汉、回、维、哈4个民族的孤儿,加上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女婿、儿媳,全家共由6个民族组成。阿尼帕夫妇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创造了人间至真至纯的旷世奇爱。2009年2月28日,阿尼帕获得新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称号。

泉水最清,母爱最真——哈萨克谚语

这段感人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23岁的阿尼帕年轻漂亮,与丈夫阿比包养育着自己的2个孩子,加上因父母去世一起生活的3个妹妹,一家7口人过着虽清淡却很幸福的生活。

1963年,她们的哈萨克族邻居牙和甫夫妇相继去世,撇下了三个半大孩子。看着这三个没了爹娘的孩子,阿尼帕想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在那个连续三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年代,家家都是节衣缩食,全家人的生活仅靠丈夫阿比包每月47元的工资,十几岁的孩子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龄,这多一张嘴就是多一份生活的艰难呀。然而,生性善良的阿尼帕深知孩子失去父母的辛酸和孤单,没有利益的驱使,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一种人性最本能的选择:“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3个娃娃饿死??”

一句再简朴不过却掷地有声的话语,让阿尼帕的一生与人间大爱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也注定了她一生的劳苦艰辛。

时隔14年后的1977年,阿尼帕又收养了王淑珍兄妹4个汉族孤儿。在回忆起被领回阿尼帕家第一天的情景时,已是中年的王淑珍每每总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那是特别寒冷的一个冬日,11岁的王淑珍兄妹四人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改嫁到了回族金学军家,不久,母亲又撒手人寰,兄妹几个便流浪街头。阿尼帕的妹妹在天寒地冻的医院门口发现了冻饿交加的小淑珍,便将她领回家。小淑珍一进家门,屋里正在玩耍的其他孩子全都捂着鼻子跑了出去,因为小淑珍身上衣服又破又脏,头上长满了头癣和癞疮,流着散着臭味的脓水,满脸污垢,整个人乍看上去,没有一处是完整的。

看到淑珍这个样子,阿尼帕那作为女人最原始的母性,最自然的舐犊之情油然而生,她心疼地一把把小淑珍揽在怀里,眼泪哗哗地流下来:“可怜的孩子呀,你原本该是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呀,为什么会成了这个样子呀,要是妈妈看到这样,会心疼的。”

阿尼帕烧了一锅热水,轻轻地将小淑珍浑身上下搓洗干净,换上暖和的衣服,给小淑珍做了一盘香喷喷的拌面。为了治好小淑珍头上的头癣和癞疮,阿尼帕从第二天开始,每天带小淑珍去医院上药。两个月后,小淑珍长出了浓密的黑发,复原了她那张清秀的脸。就这样,在阿尼帕这个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维吾尔妈妈的一抱一洗一治疗后,改变了王淑珍一生的命运,让这个街头流浪没人疼的孤儿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一份胜似亲生母亲的爱。

直到现在,人到中年的王淑珍依然留着过膝的长发,她说,是妈妈给了她这头青丝,她要用这长发见证和铭记这份无私博大的母爱。如今,王淑珍和女儿的户口还在阿尼帕妈妈的户口本上,结婚十几年了,丈夫的户口本上还是一个人,她真不想把自己的户口从这个大家庭中迁走,在妈妈这里能待多久就待多久。命运不济,在王淑珍被收养的几个月后,她的继父又一病不起,看到

几个衣不遮体的孩子蜷缩在一张破旧的毡子上,阿尼帕的心都快碎了,她默默地把王淑珍的哥哥和两个妹妹带回了家。1989年,王淑珍的继父金学军因病去逝,留下了金海、金花、金雪莲3个孩子,阿尼帕又义无反顾将这3个回族孤儿接到家里。

被阿尼帕收养的这10个不同民族的孤儿们既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这些孩子们在这个家里重新获得了温暖,10个孩子都让爸爸妈妈给自己起了维吾尔族名字。王淑珍叫哈比扎,是“保护”的意思;王作林叫“切布”,意思为大树分出来的枝桠;王淑英名字叫“热孜亚”,春天的意思;王淑花叫“阿依古丽”,意思是月亮花;金花叫“玛丽亚”,意思是对父母好的女儿;金海叫“热马赞”,意思是男孩要像太阳一样热情、有力量;金雪莲叫“索菲亚”,意思是清秀、鲜亮,在收养的孩子里数她最小,也最受疼爱。名字就说明了一切。每一个名字都表达了阿尼帕夫妇的一种爱意和希望,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承诺。

民族团结小故事4

平日里我对阿布都热合曼的印象,就只是他性格温和,乐于助人,总是挂着简单而纯朴的笑容,没有太多的往来,但他见我进度稍慢,就主动前来帮助我,让我十分感动。

在一起帮助其他同学采摘过程中,我才发现他不但手脚麻利,还精通采摘的技巧。他在一边默不吭声的采摘,我也跟着他的速度。在他的陪伴和帮助下,整个采摘过程似乎不再那么枯燥无味、痛苦劳累,反而多了同伴间的默契。

经过近10个小时的辛苦劳作之后,我们终于完成了采摘任务。我和阿卜杜热合曼在夕阳下席地而坐,深入地交谈起来…支农虽然累,但却让我收获了深厚友谊。

在临近返校的最后两天,我的手在移动凳子时被夹裂了指甲,他知道后,在自己的任务还没完成的情况下,立刻陪着我去看医生。之后的两天里我只能用一只手捡拾辣椒,而且时不时地疼痛,这让我更加沮丧,采摘的速度也自然慢了许多。多亏我的组长阿卜杜热合曼,在我受伤期间多次主动来帮我,才让我顺利的完成任务。也许在他看来,这只是在分内帮忙同学干了点农活,只是举手之劳,但对我来说患难见真情,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兄弟对我的帮助。

在支农结束后,我和阿卜杜热合曼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有了更多的时间互相了解,我们谈理想、谈人生、谈生活,才发现彼此如此投缘,才发现我们对问题的看法竟如此地不谋而合。也许这就叫同根同源吧,无论身在何处何地,我们因为流淌着相同的血液,终究会相识相聚,会携手向前。

团结是发展的力量,团结也是生命的源泉。民族间只有精诚团结,才能屹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团结,以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我们年轻一代对于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意识也更加拥护和强烈。我和阿布都热合曼就是源于这种共同的想法,才能成为真诚相待、共进共退的好兄弟。

那是大二上学期发生的事情了,在开学不久,我们计算机学院响应学校的号召,让大学生下乡积极参与支农劳动。我在经过书记与老师们大会上的动员后,和广大同学一样,心潮澎湃。

就这样,我和全校大二年级的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农场夏季作物助农活动,我和阿卜杜热合曼同学一同被分配到焉耆回族自治县二十一团的第五组,帮助当地农民采摘辣椒。那时我还不知道我们之后将会有如此深厚的友谊。

那时的我初到田地,眼见着四周成熟的果实、翻滚的绿浪掺杂着点点红星,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跳入农地开始动手干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的两天还勉强可以坚持,虽然没有我的组长阿卜杜热合曼同学干的那么熟练,但是还是勉强完成每天的目标。但随着刚开始的两天的新鲜劲头被消耗殆尽,我兴奋的心情慢慢荡然无存,炎热的太阳、狠毒的蚊子、单一枯燥的劳动活动,让我只想赶紧结束这又累又热的采摘工作。

那一天的太阳格外的毒辣,好像要把人晒干似的,我的状态也不是很好,在干了接近一天的农活后,心浮气躁,手上的速度也慢了许多。眼看着远处飘扬的红旗遥不可及,正当我心烦意乱的时候,一个浑厚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兄弟,加把劲干吧,等我先干完,我就过来帮你!”。我一看,原来是我的支农组长阿布都热合曼。看着离目标红旗越来越近的组长,再看看自己的目标还那么遥远,我羞愧难当,手上的速度也加快了许多。就这样,我闷着头只顾着加油干,忘记了时间与劳累,等我回过神时,我的组长热合曼已经在我的另一头一声不吭的干了起来,这时已经和我汇合了。我被热合曼的热心感染,和他一起加入到其他没完成任务的同学们的行列中,尽管很累,但是却充满了自豪感。

经过近10个小时的辛苦劳作之后,我们终于完成了采摘任务。我和阿卜杜热合曼在夕阳下席地而坐,深入地交谈起来…支农虽然累,但却让我收获了深厚友谊。最后我和阿卜杜热合曼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无论身在何处何地,我们因为流淌着相同的血液,终究会相识相聚,会携手向前。

民族团结小故事5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伴着这熟悉的歌,我想起了我们班的少数名族同学,而我最先想起的就是我们班唯一的维吾尔族小伙伴——帕丽丹。

  帕丽丹,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他的汉语说得很好,仿佛她就是汉族一样。她和我们相处得很融洽,而我们也没有因为她是少数民族而孤立她。在课间里,我们经常受到她的帮助。比方说这次,我和叶梓涵抱着沉甸甸的作业往班里走,路上碰到了帕丽丹,她一看到我们就走了过来说到:“我来帮你们抱吧。”她的热心深深的感动了我。她还经常在不是她的值日时,帮别人擦黑板、擦墙围、换水……,只要是她力所能及的她总是抢着做,而万老师也总表扬她乐于助人。在学习中,她虽然学习不太好,但她从没有气馁,她总是虚心好学,不会做的题,她都会向我们请教。就像这天,她有一道题不会做,她就开始问我,我仔细的给她讲,她也认真的听着,直到懂了才肯罢休。在体育上,帕丽丹也有突出的表现。跑步、跳绳、跳高都是她的强项,而且她在运动会的接力跑和跳大绳上都帮班级取得了荣誉……。我们和少数民族相处得很融洽,互相帮助就像一家人一样。但,最近本来和谐的民族之间被个别的----扰得不得安宁,希望这些矛盾早日化解。

  我真心希望五十六个民族之间能像歌中唱的一样“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民族团结小故事6

  自新一轮疫情随着十一旅游季而扩散到高原以来,高原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投入到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尤其是一些穆斯林爱心人士更是走在了爱心公益的最前沿,发挥了“国家有难,回必出战”的优良传统,发扬了伊斯兰“爱国爱教爱天下人”的博爱精神。在战“疫”路上涌现出的一些穆斯林典型人物和事迹,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他们的事迹深深鼓舞着我们凝聚起所有社会的正能量,燃起我们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活跃在高原上的广大穆斯林爱心人士们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为环卫工、警察、医生……等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斗士们免费送餐、送防护用品;组织动员穆斯林同胞们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役中,那些身处一线的疫情防控人员,一刻也没有放松;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公益爱心人士,一刻也没有懈怠,他们是高原的脊梁。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走近这些为这座城市的守护者们送温暖的人们,感受美丽幸福大高原无数人汇聚的温暖和责任,感受高原人迸发出的磅礴力量。

  一、“做一个感恩的人,把大家对我的爱传承下去”

  1

  厨房里,一位姑娘正在手脚麻利地打包着一份份盒饭;取餐口外,一位回族阿孃正在将打包好的盒饭装到外卖箱里。这一幕看着像外卖公司工作场景的,其实是西宁和福顺焖锅店正在准备每天中午都必须的一批特殊外卖——免费提供给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爱心午餐。

  “当我奉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时候,心里会觉得很幸福,觉得终于为社会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公益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做公益不是单纯的奉献,我们也可以从活动中学到很多东西,教会了我思考人生的态度和看待人生的机会,更历练了自己。我将不断磨炼意志,为自己定位,发挥自身优势,面对社会,心平气和地做出一些选择,确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目标,服务社会,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为疫情工作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和福顺焖锅店的马姑娘这样说。

  马姑娘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 自2012年父亲身故以后,她跟她的母亲一路走来,有太多太多的好心人在她们娘俩有困难的时候义不容辞地给予帮助,现在自己有工作了,生活过得好一点了,马姑娘觉得,得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献出一点自己的爱心了!于是就有了本节开头的那一幕。“我和母亲一路走来,有太多的坎坷和艰难,这个期间有太多的太多的好心人,帮助我,成就了我的今天,所以我要做一个感恩的人,把大家对我的爱传承下去。”她如是说。

  作为一名穆斯林, 马姑娘认为,我们要做一名乐善好施的人,把乐善好施作为获得真主喜悦、两世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这就是伊斯兰公益人,这是多么朴素纯洁的举意啊,仅仅只是为了取悦真主和感恩社会,而不掺杂任何个人功利目的。

  二、“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2

  “作为一名穆斯林,我们感谢伟大的造物主,感谢党,感谢政府。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没有大的能力,但是给防疫工作者们送个饭,给环卫工人送个口罩、手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应该的。”西宁爱心志愿公益组织“温暖之家”的创建者“苗阿巴”说。

  创建十几年来,祖国大地每次出现大灾小难,“温暖之家”的志愿者们都是最先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从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至近期西宁市出现新的疫情,“苗阿巴”和“温暖之家”的志愿者们始终坚持为日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那些医护人员、民警、环卫人员们送去洗手液、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

  面对此次愈来愈严峻的疫情形势,“温暖之家”更是加大了给防疫一线人员送温暖的力度,每天都给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吃不上热饭的工作人员送上爱心餐。

  苗阿巴不仅仅心系市区防疫工作人员,他还时时关心着周边县城的防疫工作者们。他认为,省城里公益组织多,条件便利,比起城里的防疫工作者,县城里的防疫工作者们更加需要关爱。十一月三日,苗阿爸和温暖之家的志愿者们看望慰问了大通县的防疫工作者们,为他们送去了口罩、洗手液等防护用品。

  几乎每次疫情我们总能发现苗阿巴这样可亲可敬的普通人。丢在人堆里你很难发现他们,但他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民族团结一家亲”。

  三、“有一种形象,叫和蔼可亲;有一种大爱,叫博施济众”

  3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武汉大疫、河南水灾……不论哪里出现灾情,回族同胞们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慰问一线工作人员和受灾群众。这次西宁疫情也不例外,在西宁市城西区的街头巷尾,每天都能看见许多回族爱心市民自发为防疫一线人员送上热饭的身影。

  最近,快手平台上一段视频作品迅速在青海走红。视频中,一些志愿者阿孃们正在为医务工作者送上爱心盒饭,一位护士姐姐感动地落下了热泪。视频中的回族阿孃们都是西宁夏都公益的志愿者。

  “有一种形象,叫和蔼可亲;有一种大爱,叫博施济众”。这是搞自媒体的西宁市民冶先生在他的短视频作品里对西宁夏都公益的评语

  11月1日,在回族市民王秀珍、蝶梦的倡议下,西宁夏都公益开展了给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社区一线防疫人员送餐的活动。此次活动共计有十三位志愿者参加,一百多名防疫一线工作人员接受到了此次活动的爱心午餐。

  据悉,在疫情中的这短短几天中,夏都公益已开展了十余次献爱心活动。累计千余名社区防疫工作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吃到了志愿者阿孃们做的爱心熬饭。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此次活动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体现出了回族志愿者们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不畏严寒,义无反顾为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温暖,为筑起健康安全的防疫“铜墙铁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四、“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民间的温暖,增加他们战胜疫情的决心和力量”

  4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在夏都公益、温暖之家等西宁穆斯林公益团体的影响下,这场爱心行动迅速发展到全省各地。

  还是在西宁,十月底,开餐饮的回族市民苏开军先生因病到医院住了几天院。十月二十九日他出院时,城西区已经发现核酸检测阳性患者。他看到医务工作者们做核酸检测忙得都没时间吃饭。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回到家,就和家人商量为医务工作者免费送餐。当晚,苏先生的第一批免费晚餐就送到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手里。

  在后来的两三天里,苏先生和他的家人们坚持为医务工作者们送上三餐。随着疫情形式越来越严峻,苏先生在路过一些防疫站点时发现社区防疫工作者们二十四小时坚守岗位,吃不上饭就用方便面凑合,他和家人们一合计,便加大了献爱心力度——不仅给医务工作者免费送餐,还给各个防疫站点的社区防疫工作者们送餐。“他们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保护者,我们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民间的温暖,增加他们战胜疫情的决心和力量”。苏先生这样说。

  在民和,马场垣高速服务区里的欧麦尔餐厅,每天都为二十四小时值守在这里的交警和医务工作者免费提供一日三餐。

  在海东,诺尔曼牛肉面馆的韩占清和他店里的员工们每天午、晚餐时间都会为海东市防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送上一碗碗热腾腾的拉面。和诺尔曼一同发起爱心之举的还有伊千惠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魏福忠。他们不但自己献爱心,还倡议分散在到国各地的青海拉面大军都加入到为当地防疫一线人员送温暖的活动。

  五、“西宁加油、青海加油、中国加油”

  5

  不仅仅是公益组织和餐饮行业,还有许多其他行业的爱心人士也自发加入到给防疫一线工作人员送温暖的行动中。

  36岁的马元,是西宁市一家驾考培训学校的教练,在做核酸检测时看到了医务工作者的辛苦。“他们很辛苦,看着很心疼,大部分工作人员年龄比我小,很多志愿者还是学生。”看到不分昼夜、忍着寒冷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马元想出份力。他了解了很多医务工作者都是工作到凌晨,而那时候很难打到车。他便萌生了一个念头:免费送他们下班。他把想法告诉几个其他几个车友后,立即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一个由四辆车组成的小型车队组建了起来。但是,坚守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太多,而且分布在西宁市区的各个角落,他们四个根本就忙不过来。马元就在抖音平台上发了一个召集令,让他始料未及而又欣喜不已的是,这条视频引来了上百个“爱心”。一个有一个不同行业的司机加入了车队,到十一月一日,这个车队已有了一百多辆车,而且数字还在持续上升。为了更好地管理团队,也为了让爱心车友们做好防护,更安全地接送防疫人员,爱心车队按照区域划分为10个小分队,并分选了10个小组长。大家还采购了防护服、酒精、口罩、一次性手套、一次性消毒湿巾等防疫和消杀物资。马晓倩也在第一时间通过线上教学,教大家如何穿防护服,叮嘱大家每接送一趟,就要对车辆进行消杀。

  “我们24小时待命,24小时为一线防疫人员服务,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西宁加油!青海加油!中国加油!”从马教练到马队长,马元感受最多的就是感动、暖心。

  11月3日晚,在兴海路清真寺教友群里发生了一件非常感人的事。新一波疫情在西宁出现以来,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不辞辛苦为广大市民提供着各种服务,连续奋斗在抗疫一线,清真寺民管会的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都想为他们尽点自已的绵薄之力。清真寺民管会一班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商议决定发起一次募捐善款活动,一方面对政府和医护、志愿者表示慰问,更重要的是表达自己感激之情。这次活动共筹到善款12400多元,民管会经研究向城西区红十字会捐赠二万元整,不足部分由寺管会帐出。

  三日下午,由马教长和杨会计将善款送到了区红十字协会,受到区政府各部门高度赞扬。这次活动的开展,穆斯林群众展现了自己爱国爱教热情和战胜疫情的信心,加强了穆斯林群众之间的团结,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团结。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meiwen/239882.html


《民族团结小故事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