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论文 > 推进共同富裕论文【7篇】

推进共同富裕论文【7篇】

时间:2022-07-14   来源:论文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论文】

  按照实现共同富裕的定义,脱贫攻坚不仅是贫困群众生存发展的个人问题,而且是整个民族勠力同心的国家行动。我们党以愚公移山志向贫困发起的宣战,是新时期我们党带领中华民族开启的新征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推进共同富裕论文【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推进共同富裕论文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千年追寻,圆梦今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深知现有脱贫成果来之不易,脱贫硕果离不开扶贫干部和贫困户辛勤的汗水,更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在关键时刻,要继续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扶志与扶智结合,要输血更要造血,激发贫困家庭的内生动力。

  未脱贫的贫困家庭,扶贫干部要迎难而上,与其一同努努力、加把劲。越是在最后关头,越是要如履薄冰,完成“小康路上一个不落”的庄严承诺。然而,脱贫只是起点,摘帽不是终点。已脱贫的贫困户、边缘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失业、患病、天灾等,都可能导致返贫。脱贫攻坚的胜利,不仅仅是收入超过现行标准,“扶上马送一程”,要让他们在小康的路上走得更加扎实、稳健,具备抵御各类返贫风险的保障。

  全面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因地制宜,严查自身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不足之处,补齐扶贫民生短板,保障每个贫户家庭都能学有所教、居有所安、病有所医。贫困户家庭以因病致贫者居多,贫困家庭用得最多也是医疗保障政策。扶贫干部不妨多些耐心,把医保政策给贫困户介绍清楚,多说一点、多说几遍,让贫困户少跑冤枉路。贫困地区的医疗工作者不妨问几句,问看病的病人是不是贫困户,如果是的话,就让其明晰就医的流程,多些绿色通道、多些人文关怀,让贫困户少花冤枉钱。仅靠扶贫干部、医疗工作者也是不够的,社会各界不妨“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为减贫脱贫贡献力量,共同补齐短板,每个奋斗者的价值必将在脱贫攻坚中尽情展现。

  坚实打牢脱贫攻坚基础。不是脱贫摘帽,扶贫干部就可以松口气、歇歇脚,胜利在望未全功,仍需抓好党支部建设,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脱贫质效,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选好领头雁,党员做示范,基层党支部每发挥一点战斗堡垒的作用,“贫困的堡垒”就会被攻克一点。村庄村民方便的生活离不开畅通的道路、硬化的广场、明亮的路灯等,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是村庄发展、村民脱贫的基础。集体经济就是贫困家庭的“造血干细胞”,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给特困的家庭“输血”,还可以为提供就业岗位,实现贫困家庭的自身“造血”。农村脱贫基础方方面面的牢固,村庄发展的步伐才能走得铿锵有力,贫困家庭的日子也必将更加红火。

  在2020年新年贺中强调,“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扶贫干部还需与村民一同以脱贫作为新奋斗的起点,在全面小康路上,一鼓作气、乘胜而上,以实干笃定前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篇二】推进共同富裕论文

  摘要:共同富裕是马克思在对共产主义的设想中提出来的。社会主义的“富裕”是在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按劳分配的“富裕”,但是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依然存在部分差距,按劳分配依旧存在缺陷,只有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才是真正没有差距的分配方式,共产主义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关键: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21.164

  工人阶级打破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是实现自身利益的基础,只有在生产资料国家所有的基础上才能够摆脱经济上的一切不平等,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同时,共同富裕的实现还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作为基础。

  1马克思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不平等的分配方式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的产生,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仔细的剖析后发现:贫富差距产生的直接来源于資本主义狭隘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贫富差距反映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激烈的阶级斗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同时是对共产主义的期盼。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要摆脱资产阶级的压迫首先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取得国家政权,将剥削阶级变为劳动者阶级,将旧的生产关系进行彻底的变革,使生产力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得到发展。一方面,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使社会生产按照全体社会成员的需求进行,同时这种社会生产力也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另一方面,剥削和压迫在新的社会形态下也被彻底的消灭,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消失了,不平等的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消失了,社会财富占有上的差距也就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消失。

  共同富裕的提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特征,“共同”规定了“富裕”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性是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属性,这种共同性使共同富裕与资本主义贫富差距区别开来。共同性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基础之上的,只有国家占有生产资料,只有全社会成员共同通过劳动参与生产,富裕才是共同的富裕。同时,共同性意味着阶级压迫的终结,意味着通过阶级统治占有他人劳动产品的时代的终结,在生产资料国家有制的基础上,全体社会成员都是劳动者阶级,也就不存在阶级压迫。

  共同富裕的提出体现了社会发展在生产力层面的要求,体现出社会主义在生产力方面的特征。“富裕”规定了社会成员占有物质财富的程度,体现出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富裕”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产品的丰富作为基础的,富裕是物质生活领域的富裕。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是富裕的内涵,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需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马克思看来,在生产资料社会国家所有的条件下,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物质财富的丰富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能够给社会提供巨大的物质财富,生产力的发展和机器的普遍采用能够使劳动者从生产过程中解脱出来,从而能够使劳动者获得在其他领域发展的机会。另外,生产力的发展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手段,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能够解决社会成员在物质生活领域的一切矛盾,同样,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能够解决社会成员在社会财富占有差距上的矛盾。

  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分配方式。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定义为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阶段上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已经实现,但是在这个阶段上不平等的因素还是存在的,参与生产过程的劳动量是进行分配的唯一根据,在按劳分配中社会成员更容易表现为劳动者,从而社会成员参与生产的劳动强度和劳动量的差异会导致社会成员财富占有的差距,这种分配方式忽略了社会成员在身体素质和家庭状况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但是在社会主义的阶段社会成员的这种差距仅仅表现为社会成员在生理层面的差距,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及巨大贫富差距来说是一大进步。马克思对这种分配方式的批判是从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的需要出发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按需分配下社会成员更容易表现为“真正的人”。同时,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继承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依旧是社会成员参与分配的前提,但是与社会主义不同的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是自觉自主的劳动,是作为“第一需要”的劳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目标,同时也是过程。共同富裕实现的过程是收入贫富差距不断解决的过程,收入贫富差距需要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中得到解决,共同富裕需要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中得到实现,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贫富差距的出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并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会随着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得到解决。但是,收入贫富差距的出现并不是对共同富裕的否定,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共同富裕在“共同性”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普遍提高,其次,共同富裕不是社会成员在社会财富占有量上的完全相同,也不是各个地区在发展水平中的完全同步,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地域优势决定了东南沿海的发展要先与西部,城区发展要先与乡村。要求发展水平上的完全同步是不符合基本国情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政府与个人共同发挥作用。政府在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收入调节、消除绝对贫困、社会保障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个人的努力对解决收入差距、实现个人价值方面也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政府与个人共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篇三】推进共同富裕论文

  [摘要]共同富裕致力于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战略选择。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探索出的高水平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为我国其他地方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借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水平对外开放、数字技术赋能、公平分配等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新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22)01-0089-09

  [作者]韩文龙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1130

  袁艺清硕士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1130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把握“两个大局”是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遵循。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达到4亿人,约占我国总人口数的30%。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需要通过经济高质量发展来促进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协调性,进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学界围绕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厘清内涵、彰显意义、实现路径等方面。王一鸣(2020)认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质量追赶、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共同富裕和绿色发展1”。高培勇等(2020)指出高质量发展体现出高度现代性,报酬递增、可持续是其重要特征,强调构建技术竞争优势2)。张军扩等(2019)认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目标是高效、公平和可持续,需警惕发展质量不高引致的中等收入陷阱,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途径,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抢占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途径3)。曾宪奎(2019)认为高质量发展实质是高速增长方式的转换升级,是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也有学者指出科学认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和满足融入世界经济的需要也助推我国加快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脚步5),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注入新动力,创新引领在供给侧发力,人民向往在需求侧翘首6)。在共同富裕方面,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倡导并实行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但由于产权制度的缺陷,我国财富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为此,学者们提出应推动构建以劳资共享为核心的现代产权制度,以制度创新推进共同富裕”。于政治层面,共同富裕代表了国强民富的社会主义社会契约,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与奋斗旗帜。于经济层面,共同富裕表明了由全体人民共创共享物质与精神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迎接多维幸福生活。于社会层面,共同富裕意味着中等收入阶层在数量上的主体地位,形成和谐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实现共同富裕应积极致力于“提低、扩中、调高”,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持续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缩小人群、地区和城乡差距8)。刘洋(2019)认为实现共享需要牢牢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以创新驱动发展“做大蛋糕”,二是以优化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分好蛋糕9)。还有学者指出我国消除绝对贫困,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脱贫成果还需进一步筑牢。对于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我国也仍有较长的距离。

  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是紧密联系的两个命题,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探讨共同富裕也不能脱离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语境。如何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依托于既有研究,本文从创造财富、共享发展、经济运行这三个方面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链条,探究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据此,本文提出既要充分学习借鉴先行示范区的成功经验,还应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是一个持续寻求最优解的过程。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现实地看,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依旧充满挑战与惊险,需要各方长久努力。

  二、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

  1.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前提

  共同富裕中的“富裕”包含两维度,一是物质层面的富足,二是精神层面的丰裕。人民渴望获得物质财富以安稳生活,也希冀收获精神财富以充实自我,这是人民对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诉求,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蕴藏着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美好生活具有多维内涵,环境质量、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都是新时代人民更加注重的生活特质。因此,随着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财富的积累,人民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需求日益高涨,这对社会产品的供给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物质层面、数量层面来评判,这一类型的产品供给在如今看来似乎已不存在什么挑战,而精神层面、质量层面的产品供给则存在一定的缺口。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秉持数量和质量并行、更加注重质量的理念,意欲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产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于供给端发力,以提高供给质量为突破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二者的加持加快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有利于助推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创造出更多优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生态环境、资源能源制约不断强化的形势下,生产要素的成本变得愈发高昂。与此同时,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短板,这意味着过去那种粗放型的“三高”发展模式难再有立足之地,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提高供给质量,推动淘汰低端产业过剩产能,合理配置资源以增加中高端产业的有效供给,从而提升社会生产力。因而,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涌现扩大了有效供给,有助于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篇四】推进共同富裕论文

  一,如何认识精准扶贫:

  第一,精准扶贫的基础是摸清底数。就是要做到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情况明、底数清。第二,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制定好帮扶规划。就是要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准确分析致贫原因,有的放矢,做到老百姓点菜、政府下厨,做到长远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第三,精准扶贫的支撑是要培育富民产业。就是要在摸清实情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贫困村挖掘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富民产业,真正做到产业领跑,龙头带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第四,精准扶贫的效果是村容村貌整洁。村容村貌体现的是群众的一种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而道路通畅、饮水安全、乡村整洁、环境卫生,本身就是群众富裕之后生产生活状态的一种集中体现。第五,精准扶贫的核心是帮助老百姓增产增收。只有老百姓收入增加了,口袋里有钱了,才有了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条件。第六,精准扶贫的根本是自我提高。思想扶贫非常关键,要注重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发挥自身潜力,依靠自己走向富裕。

  二,如何借助特色优势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一是认真摸底,制定计划。对每户群众需要帮扶的各类问题进行详细分类摸底并登记造册,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发展需求,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帮扶计划。二是强化领导,靠实责任。乡、村两级要把推进扶贫攻坚行动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始终把驻村帮扶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整合各类项目,结合双联行动,重点解决路、水、电、房和群众关心关注的就医、上学等问题,创新帮扶工作方式,大力引导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广泛参与扶贫工作,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不断提高社会扶贫成效,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四是推进双联,加快扶贫。坚持把双联行动同扶贫攻坚行动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坚持把双联行动作为扶贫攻坚的有效抓手。

  三,如何从自身出发,带头扶贫攻坚:

  一是要有为民服务的政治情怀。加快扶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突出的民生问题,精准扶贫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和步伐,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地开展帮扶工作。二是要有扶贫攻坚的务实之策。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民治所求、帮扶所指。帮扶对象就是农村最为贫困的群体,面对他们的诉求和愿望,要深入调查研究,仔细研读政策文件,科学制定帮扶措施,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务求实效,坚决按照规定期限实现整体脱贫。三是要有敬畏规矩的律己之心。要带头严明政治纪律,带头执行各项规定,带头担起帮扶责任,当好模范,作出表率,不负组织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望,向组织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落后的面貌需要改变,改变来源于实际行动。通过此次扶贫培训,带着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带着国家最新的的反贫困战略,眼下我需要积极做好国家政策方针的传导者、执行者竭诚为老百姓服务,为扶贫攻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篇五】推进共同富裕论文

  ***总书记在当选总书记的会议上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自诞生以来,无论革命、建设、改革,一切奋斗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和使命,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职尽责,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决战决胜的勇气,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贡献。

  习**说到:“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还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向往着美好的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努力为之奋斗。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键要靠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必须毫不动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推进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美好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天上不会掉馅饼,美好生活不会凭空而来,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我们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篇六】推进共同富裕论文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明白共同富裕的含义以及意义,探讨实现共同富裕的对策,从而付诸实践,以实现共同富裕。就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本文着重叙述了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加大中等收入比重等方面。

  关键词:共同富裕含义意义实现共同富的裕对策。

  共同富裕的含义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共同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是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1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富裕以科学的内涵。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特质,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本质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共同用以说明富裕实现的范围,它是相对于私有制所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而言的;富裕则是用来表征生活丰裕的程度,它是相对于贫穷而言的。总之,共同富裕就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

  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共同富裕是以物质的共同富裕为基础的,这是共同富裕的最重要的内容。然而,仅有物质生活的富裕,这种1《共同富裕经济学》李炳炎,7页。

  富裕与现代文明是相背离的。

  同时,共同富裕又是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邓小平在谈到共同富裕时、多次强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里“逐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纵向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积累过程,需要分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二是从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横断面看,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帮助和带动更多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富裕起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手段,由此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非同时富裕的过程。

  而且,共同富裕也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富裕。把共同富裕界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时,并不意味着将来有一天实现了共同富裕,人类就不再前进、社会就至此停滞了。共同富裕并不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细枝末节上的描述,而是对社会主义公平和理想的一种形象概括。共同富裕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充实新内容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从贫穷到富裕再到高层次富裕的过程富裕。今天所谓的共同富裕只是相对于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普遍贫穷而言的。

  具体来说,共同富裕的内涵包括如下:(1)共同富裕是人们的一种理想和道义要求。(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3)共同富裕即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又是社会主义的原则。(4)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2。

  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在要求,是创建社会主义社会的目的。共同2《共同富裕经济学》李炳炎,8,9,10页。

  富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共同富裕可以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使我国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加有效率、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可以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同时国家有国家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实现共同富裕,可以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健全。使社会出现文化发展的大繁荣。同时,可以确保社会的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也可以促进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生态的保护。而且共同富裕既体现公平,又是发展的动力,能够激发各种积极因素。

  实现共同富裕的对策

  就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李炳炎教授提出了1注重社会公平,探索共同富裕途径。2通过利益分享实现共同富裕3通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实现共同富裕。4通过国有企业改革模式创新与共同富裕。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实现区域共同富裕。6消除二元结构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7通过构建和谐社会以达到共同富裕。8通过重新构建共同富裕实现机制。3同时在《共同富裕经济学》一书中,李教授提出的中等收入者对共同富裕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是十分赞同的。在此有必要着重说明他的这个方面的三个观点。(1)在一个社会中,扩大中等收入水平比重有利于减少我国的贫困人口,实现共同富裕。(2)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利于扩大内需,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经济快速增长。(3)同时中等收入阶层的快速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而且全国代表大会上不3《共同富裕经济学》李炳炎著

  止一次报告指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4。由此可见中等收入者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性。

  在《论共同富裕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一书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实现共同富裕,早期观点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早期认为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但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改革形势及其发展问题的认识的深化,应该形成先后两代的发展观及其发展战略。第一代发展观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主题是:加快发展,不平衡发展,倡导先富论。第二代的发展战略是十六大以后提出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倡导共富论。所以要实现共同富裕,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就是从原来的发展观念,转移到现在的发展观念。

  如果出现两极分化,成果不能共享,广大群众怎么会有发展的积极性?若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社会消费又怎能上得去?最终必然导致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失衡,继而使发展难以持续。为什么现在共同富裕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及,正是因为共同富裕是十三亿人的期盼,既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也是发展与民生良性互动的科学途径。

  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关键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要保持“中国制造”的产业比较优势通过创新大幅提升创造业水平;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抢占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江泽民

  然而目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已不是经济危机,而是生态危机,据此我们若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应该在绿色革命潮流中创造一个为世人所认可的知识体系和发展模式。因此我们应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然而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关键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要保持“中国制造”的产业比较优势通过创新大幅提升创造业水平;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抢占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目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已不是经济危机,而是生态危机,所以我们应该在绿色革命潮流中创造一个为世人所认可的知识体系和发展模式。综合以上我们应抓住当前绿色革命的契机,围绕绿色经济培育和发展中国新兴战略产业。

  在十八大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中有提到,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紧急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会议还表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根基,要实现共同富裕,应该毫不动摇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以及影响力。会议再次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实现共同富裕,应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在此,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是十分紧要迫切的,应该把加

  强对资本消极行为的约束作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市场机制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杠杆可以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但这种作用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对经济发展也有破坏作用。市场机制作用的这

  种两重性,实质是由资本的两重性决定的。资本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其逐利动机又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例如,把企业成本推向社会,导致资源环境破坏;用利润挤占工资,导致初次分配中收入差距过大,以致形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推动物价上涨或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侵蚀消费者利益等。这说明,我们不能只注重资本的积极作用,还必须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宏观调控,约束资本的消极作用。只有如此,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才有保障。

  参考文献:1《共同富裕经济学》李炳炎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2《论共同富裕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陈映著人民出版社

  3《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中的收入差距》常兴华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2013年

  11月

【篇七】推进共同富裕论文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可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大政策。怎样把握时机用好这项大政策?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成为我国在达到小康时实施先富带后富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自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我们身边出现了令普通老百姓望洋兴叹的一些新贵,他们往往住豪宅、开跑车。他们的一席豪宴可能是普通农民家庭一年的口粮;他们一晚上娱乐的花销是普通学生一年甚至几年的学费;然而我们还有的家庭仅仅只能满足温饱甚至还不能,我们还有不少孩子因等同于新贵们一晚上的用度而无法进入课堂学习。我不禁要问:共同富裕在哪里?

  如此大的贫富差距估计也最起码到达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中国的富人与西方的富人也不无不同。马克思曾经说过:解救为我们无产阶级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关于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几个步骤记得曾经有人提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实现所谓的共同富裕,现在,一部分先富起来的目的达到,接下来,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呢?该如何调节,应从大的方面着手,即是全民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医疗问题,首先实现看病不用钱,现在外国,有些国家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按中国现在的情况,如果多加重视。

  2、教育问题,实现全民教育不用钱。

  3。养老问题,每个达到法定离职年龄的人,都应享受养老费。

  身为新一代的学子,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实现共同富裕。

  1、努力学习课本知识,珍惜在大学的时光。扬长避短,完善自身。

  2、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潜力等方面,磨练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严格要求自己,尽量以成人的姿态看待市区,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好公民。

  真正的实现共同富裕,但那是永远也不可能,作为大学生,应做好以上的几点,为社会出点力,渐断的缩小差距,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共同富裕,实现这种美好的理想。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shiyong/160266.html


《推进共同富裕论文【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