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美文 > 故事 > 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600|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

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600|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

时间:2019-09-18   来源:故事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故事】

为了让没有看过《我不是潘金莲》的人看得懂我的读后感,我先把《我不是潘金莲》的故事复述一遍。下面是中国文库网www.chinawenwang.com 为大家整理的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1

  刘震云小说《我不是潘金莲》讲的是一个上访以及利用上访被遣送回家搓麻将的故事。故事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序言:那一年;第二章,序言:二十年后;第三章,正文:玩呢。全书共有287页,前两章264页都是序言,只有后面16页的第三章才是正文。正文的主题却是:玩呢。为了让没有看过《我不是潘金莲》的人看得懂我的读后感,我先把《我不是潘金莲》的故事复述一遍,把十七万九千字的小说缩减为三千字的概述。按照刘震云小说的格式比例,我的文章也尽可能做到:前面是铺垫,后面是正文,前面的文字数是后面的十倍以上。只想看刘震云的小说,不想看我读后感的人,只要看前面的铺垫就可以了,看到“闲言少叙,这儿忙正事呢”处打住,不要再往下看了,比你们直接去看刘震云的小说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我把刘震云十七万九千多字的小说缩写成了三千多字的概述,自我感觉没有走样。

  李雪莲为了生二胎逃避处罚,与丈夫秦玉河假离婚,约定等孩子生下来上好了户口就复婚。为了避嫌,两人暂时断绝来往。

  大半年过去后,当李雪莲带着新生的女儿去找秦玉河时,发现秦玉河已经与开发廊的小米结婚了,小米也已经怀孕了。当初离婚是假的,没想到变成了真的,李雪莲咽不下这口气。本想杀了秦玉河,可没人愿意帮她动手,秦玉河一米八五的身材,膀大腰圆,她杀不了。

  在众人的劝说下,她决定到法院去打官司。法官王公道问她:“你要咋样?”她说:“先打官司,证明这离婚是假的,再跟秦玉河这个龟孙结回婚,然后再离婚。”王公道说:“反正你要跟姓秦的离婚,这折腾一圈还是离婚,这不是瞎折腾吗?”官司打下来,法庭判决李雪莲与秦玉河当时的离婚是真的,因为假设离婚是假的,要连累一大批人,包括李雪莲违反计划生育也要受到处罚。李雪莲输了。李雪莲找到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董宪法和院长荀正义,要求他们撤销法庭所作的判决,证明原来的离婚是假的。董宪法和荀正义都推卸不管,骂她是“刁民”,叫她“滚”。她去找县长史为民,史为民把皮球踢给了信访局局长,信访局局长骂她是“泼妇”,说芝麻大点事,要闹也该去找她前夫闹,找政府干什么?又不是政府跟她离的婚,把她赶了出来。李雪莲头顶着“冤”字在市政府门口静坐了三天,市里正在创建文明城市迎接检查,看到市政府门口有人上访,市长蔡富邦指示赶紧把人弄走,“有什么事,一个礼拜后再说。”警察架走了李雪莲,以“扰乱社会秩序罪”把她关进了拘留所。

  从拘留所出来,李雪莲突然悟出折腾这些没用,她才二十九岁,不能把青春浪费在这些没用的事情上,她准备放下恩怨寻找新的丈夫,等找到新的丈夫后,带着女儿踏踏实实地过新的日子。然而,她的前夫看到她被关进拘留所后得寸进尺以势欺人,进一步污蔑她是潘金莲。戴上了潘金莲的帽子,离婚的真假马上就显得不重要了,谁愿意跟潘金莲生活在一起呢?开辟未来也不可能了,有谁愿意娶一个带着女儿的潘金莲做老婆呢?既然开辟不了未来,只好继续纠缠过去。过去纠缠是为了证明离婚的真假,现在纠缠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因为这件事说不清楚,李雪莲难以活下去。

  本地从法官到专委,从法院院长到县长,再到市长,都把假的当成真的,北京是首都,总该有明白人吧?李雪莲决定到北京去上访。北京正在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李雪莲找到了在北京某大厦当大厨的中学同学赵大头,被住在那里代表团误以为是到北京来开会的代表带进了人民大会堂。李雪莲在人民大会堂喊冤惊动了中央领导,给自己省的代表团脸上抹了黑,省长储清廉恨得咬牙切齿。层层不管、层层推诿、层层刁难,把一粒芝麻变成了西瓜,把一只蚂蚁变成了大象,把一个农妇变成了当代的“小白菜”。七天后,省里直接下文撤销了蔡富邦市长的职务、史为民县长的职务、荀正义法院院长的职务、董宪法法院专委的职务,给了法官王公道一个行政记大过处分。

  然而,李雪莲潘金莲的帽子并没有人帮她摘掉,诬陷她是潘金莲的前夫秦玉河也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二十年,在年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李雪莲到北京去告过十九次状。其中被当地警察拦住十一次;半道上,被河北警察拦住过三次;还有五次到了北京,被追过去的该县警察在旅馆里找到三次,也就是被“劝回”三次;剩下两次,一次到了长安街,被北京的警察扣住;一次终于到了天安门广场,又被广场的警察扣住。这么说起来,二十年的告状,一次也没有成功过,一次也没有像头一次去北京那样,闯进了人民大会堂。而她已经变成了一个头发花白,腰口像水缸一样粗的农妇。对这二十年,李雪莲也有些后悔,如果当初不理会秦玉河,重打鼓另开张,去找新的男人,说不定如今日子也过得热气腾腾,不至于二十年过去,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的。在北京当厨子的中学同学赵大头回来了,他的老婆前年得乳腺癌死了,儿子结婚另过,家里剩下了赵大头一个人。赵大头来找李雪莲要娶李雪莲为妻,李雪莲决定不上访了。

  然而,李雪莲不上访,现任的法院院长王公道不相信,县长郑重不相信,市长马文彬也不相信。他们非要李雪莲讲出不上访的理由,还逼她写保证书。为提防李雪莲再上访,在李雪莲家四周安排了四个警察,日夜监视着,硬是把李雪莲又逼上了上访的路。赵大头帮助李雪莲逃了出去,劝说她不要去北京上访,而去泰山旅游,并在一路上与李雪莲同居。没想到事情败露,被李雪莲听到了他与法院现任专委贾聪明的争吵。原来赵大头劝说李雪莲不去上访是一个圈套,是贾聪明为了当上副院长承诺只要赵大头能够阻止李雪莲上访,保证解决他儿子工作问题的一场交易。李雪莲大哭:“出门告状不丢人,让人把人骗了,让人把人睡了,又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今后可怎么活呀?”二十年她告状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秦玉河说她是潘金莲,她不是。如今她让赵大头上了身,她倒真成了潘金莲了,她想杀赵大头的心都有。

  李雪莲从山东泰安跑了,李雪莲所在的县、市乱成一团。他们派出公安和法院两支队伍到北京去抓捕李雪莲。没想到李雪莲在路上病了,直到闭幕的前一天才赶到北京,让他们几十个人东奔西跑担惊受怕了十几天。更让他们欣慰的是秦玉河出车祸死了,李雪莲无状可告了,今后也不会再闯人民大会堂了。事情的解决不是靠政府主动努力的结果,而是靠一场意外的事故划上了句号。秦玉河死了,李雪莲又大哭了一场,哭得比死了亲人还伤心,因为告状的链条断了,连同那些阻碍欺骗她的官员也无法告了,所有的事都永远无法说清楚了。

  西街有个饭铺叫“又一村”,特色菜是“连骨熟肉”,远近闻名。老板姓史,今年六十多岁了,卖肉之余,爱搓麻将。每周四下午三点到半夜十一点,八个钟头是他和三个麻友固定的搓麻将的时间,雷打不动。

  年关,老史的姨妈在东北辽阳过世了,老史赶去奔丧。回来在北京转车,老史排了四个小时的队都没有买到回程的车票,不但这天的票没有了,后三天的票也没有了。老史想在车站广场找个黄牛买高价票,但年关头上,车站里里外外都是警察,一个黄牛也找不到。着急间,广场亮起了华灯,一天又过去了。老史突然想出个办法,他从提包里掏出纸笔,描画出“我要申冤”几个字,把这张纸举到了头顶。没等一分钟,四个警察冲上来把他按在地上。

  负责把上访者老史遣送回老家的是北京的两个协警。把上访者送回老家,不受人山人海的限制。列车长在列车员休息车厢给他们腾出了铺位。一路上两个协警对老史非常照顾,给他买饭(不要他出任何钱)。晚上老史倒在铺头上睡觉,两个协警轮流值班看着。从某某市下了火车,又坐了两个小时长途汽车,第二天下午他们回到了某某县。

  公安局值班民警看到老史被人押来,不解其意。老史如实相告:“在北京转车,买不上火车票,急着回来打麻将,只好用上了这一招。”

  老史者,名叫史为民,二十多年前在外地当过县长,因为一件上访案子处理不当被撤了职。当县长能贪污腐化,不当县长只剩个工资养不活一家人,便从外地回到了老家,继承家传的绝活,开起了饭铺。

  两个协警知道了真相找到了正在搓麻将的老史,当头喝道:“老史,过分啊,为了打麻将,这么欺骗党和政府。”老史打出一张牌说:“兄弟,话说反了,党和政府,还有你们,应该感谢麻将。要不是想到打麻将,我改变了主意,你们在火车上睡着时,我早跑了。”两个协警愣住了,说:“别骗人了,上访,你也得有理由哇。”老史说:“当年撤我的职,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冤案,我该年年上访。但为了党和政府,我含冤负屈,在家煮肉。到头来,我不跟你们计较,你们倒认真了。”其他麻友不耐烦地朝两个协警挥挥手说:“闲言少叙,这儿忙正事呢。”

  刘震云小说的第一章是说明明秦玉河和李雪莲离婚是假的,可除了李雪莲一个人之外没有人认可离婚是假的,或许有些人心里也明白这离婚是假的,因为要翻过来的成本太高,要连累一大批人,得罪方方面面,所以他们不愿意承认这是假的。第二章是说李雪莲不想上访了是真的,可是政府的方方面面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是真的,他们宁可信其有,而不信其无。为防止李雪莲上访,在她家四周设置岗哨日夜监视。迫使李雪莲再去上访。第三章是说想回来搓麻将是真的,上访是假的,假的形式达到了真的目的。刘震云的小说把历史和现实糅合在一起,涉及面广阔,给我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潘金莲、窦娥、“小白菜”那些历史人物的影子,计划生育、离婚、上访、截访、维稳那些耳熟能详的词语无一不把我们带入小说的场景,感受小说中各类人物的情感和喜怒哀乐。下层的上访与上层的维稳所用的手段是一样的,都是先找关系套近乎,送东西攀亲戚,当软的一套行不通时再以死相逼或暴力制裁。所有的人只要事情不牵涉到自己都是躲得远远的,他们宁可相信假话,也不愿意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取名也是一门学问,董宪法如果不叫董宪法,部队转业时是不会分到法院去的,不分到法院去也就不会有后来被撤职的事了。小说主人公李雪莲既是真实的也是虚拟的,真实是她的思维逻辑没有离开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虚拟则是在笑贫不笑娼的当下,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当下,相亲节目遍地开花的当下,怎么可能会有一个农妇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坚持上访二十年呢,这类人不是已经被时代淘汰了吗?在我们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优美旋律的时候,是没有一个家庭的父母会允许自己的女儿去学祝英台的。小说告诉我们上访这条路是走不通的,还不如像史为民一样回家搓麻将呢。搓麻将也是正事,它让一大帮子没事做的人有事可做,并以此为乐,确保了一方平安。婚姻的基础是感情,不是交易,离婚是有风险的。

  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2

  读了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说说心中的感受!

  《我不是潘金莲》,描写了一个荒诞的上访故事。看完以后心里一直觉得憋着一股气,想找个懂的人请教一番,是我没看懂还是刘震云另有深意。

  小说的主人公李雪莲为了逃避计划生育政策和丈夫假离婚,却没想弄假成真,丈夫在离婚后和新欢结了婚。她咽不下去这口气,去找丈夫理论,却被丈夫骂是潘金莲,还完全否定了假离婚的初衷。李雪莲为了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当初的离婚也是假离婚,走上了上访之路。而且一访就是二十多年,只为了要纠正一句话,要大家承认他当初是假离婚,她搭进了自己的青春和生活。我觉得这样的人很不可思议,我完全无法理解。

  小说很有生活感,但抛开书中所描写的社会民生、官场政治这些大话题,我想说的是李雪莲的假离婚本身就是她有“错”在先(姑且称这种行为“错”吧,我找不到确切的词语来评价这种行为),她意外怀孕要生下孩子却又想逃避计生政策,于是跟丈夫商量假离婚并办理了离婚手续。在我看来不管她离婚的初衷是真是假,但既然走了法律认可的离婚手续,那么从法律上说她的离婚就是真离婚。在这点上,“官”给他们办理离婚证的行为我并不认为存在过失或瑕疵,既然不存在过失或瑕疵,又怎么可能要求“官”推翻被法律认可的程序,而承认你们是假离婚?离婚的初衷是假,可走了法律程序就是真离婚了。我觉得要求“官”忽视没有过失的法律程序,而只是根据离婚的初衷来承认是假离婚,李雪莲的逻辑有问题。我个人觉得即使要寻求认可,也应该是在民间的舆论中寻求,而不是通过法律来认可,更没有理由去告状,去上访。所以我很郁闷,刘震云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偏执的,看似无理取闹的人物来写这本小说。

  李雪莲后来的遭遇让人唏嘘感叹,而“官”只是把李雪莲当做一件事情来处理,而不是当成一个人来对待,这种批判现实的描写也很接地气,但对我而言,总觉得描写一个合情合理的上访故事来揭示现实矛盾是不是更有说服力。

  或许刘震云的重点不在于批判社会现实,而是同《一句顶一万句》一样,只是想告诉人们在当下能找到一个说得上话的人是多么困难,人人生而孤独。

  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3

  很久没写读后感,曾经觉得把读后感放在博客里有点儿刻意,但这本书确实好看,不管那么多了。有段时间觉得自己是不是过了读小说的年纪和心态了?可王小波、王朔、刘震云、韩寒的小说还是很好看!

  刘震云的新书《我不是潘金莲》,讲的主人公李雪莲,为了一个说法儿,打了一辈子官司,直到她的前夫死去,这个说法儿从根儿上无法成立了,她就去选择自杀。在她打官司的几十年里,经历了无数官场与社会中看似稀奇古怪的荒谬,最讽刺的是,这些荒谬正在我们的身边真实地上演,甚至也许,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员。李雪莲一生都是讨一个说法儿,赌一口气,甚至别人气头上随便说了句“你是潘金莲”给她造成了伤害,为了还自己一个所谓的清白,执著到死地进京告御状。为了名声,为了挣回面子,她可以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以打官司为生存的意义。

  生活中的我们也许没李雪莲那么执著,为了一件事而贯穿了自己的一生,可是,又有多少人不是把面子放第一而活了一辈子呢?从来我们受的教育就是个人声誉,集体荣誉高于一切,不是吗?个人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受到刺激、煽动,很容易脑瓜一热就干点儿什么,别人的一句话就能左右了你的生活,别人的一个说法,让李雪莲搭上了一生,这完全是为了别人活着!大多数人虽然没有李雪莲那么极致,但也许只是没有她在同一件事上的执著,其实生活中也是断断续续地重复着李雪莲的某一段吧?

  书的分章也很荒谬,只有几十页的所谓正文,并且采用了“玩呢”作为标题,而前面几百页都说是“序”。“玩呢”说过往一个吃了“李雪莲告状”瓜落的下马官员过年买不到火车票回家,于是想出头顶“申冤”字牌的方法,不到一分钟就被逮住,立刻坐火车,还有卧铺,遣送原籍,终于如愿以偿赶在过年之前回家会牌友。已经荒谬到无法正向思维的地步了吗?民间的智慧不可估量啊!呵呵!

  跟读王朔、王小波、韩寒的书一样,读刘震云的书,也是过程充满笑料,可当你读完合上书,从那么多荒谬的情节中回来,你会发现,即使你懂得用幽默看待现实,也不得不面对更多的无奈与沉重……

  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4

  一口气读完了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

  兴奋之余,有些震撼!

  初次接触刘震云的作品,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读了他的《一地鸡毛》,感到河南竟有这样才华横溢的作家,从此便与他的作品结缘。

  从《手机》到《我是刘跃进》,从《一句顶一万句》到《我不是潘金莲》,刘震云的作品愈加老道成熟。其语言简洁而又老辣,欢快而又尖刻。他总是用那反反复复的句式,轻轻地撩拨人物内心深处的隐私,逼迫其抖露出来,让所有人都处于尴尬之中,感叹这尴尬的人,尴尬的事,尴尬的生活,尴尬的社会!每部作品都蕴含着仁慈的真性情,散发着刻骨的冷幽默!

  有人说:上访是政府的蛋,只要一捏,各级官员就会疼得钻心。《我不是潘金莲》就是以农村妇女李雪莲的上访为主线,刻画了各级政府官员害怕上访,仇视上访,千方百计地阻止上访,而不去深入民情,了解民意,解决问题的官场现形记。

  李雪莲以二十年的青春年华为代价,四处上访告状,目的就是要为自己讨个清白。然而却适得其反,愈加不清白,逐渐成为各级官员的眼中钉,肉中刺,最后沦为众人眼中的异类!

  这根本不是虚构,这其实就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现实!真应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历史未必是真的,而小说未必就是假的!

  可见,我们的作家时刻以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在关注着我们的社会,在敲打着我们的灵魂。

  好在我们的社会还能容许这些作品的出版,并获得了大奖,也是进步!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meiwen/106108.html


《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600|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