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 诗刊读后感400字|《诗刊》读后感

诗刊读后感400字|《诗刊》读后感

时间:2019-07-09   来源: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诗刊》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诗刊》读后感

  随着新诗发展,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诗人日益成为今天诗坛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诗作豪华落尽,技艺却日臻精湛;不拘一格,气质却愈发沉稳。以《诗刊》重点栏目“视点”为例,今年就陆续发表了生于1966年的剑男、生于1969年的王夫刚和生于1968年的黑陶的组诗作品。本期“视点”栏目推介的是1964年生于青海的女诗人李南的组诗《南方女友》。

  李南在随笔《诗歌的秘密》中写道:“‘慢’是中年的一个好状态。把脚步放慢,慢慢返回到青年,回到童年,回到原初的出发地……”正如特里·伊格尔顿所言“诗是高度形式化的”,在李南的诗歌文本中,最能体现“慢”这一格调的是对顿号的出色运用。如《细雨中来到旧址》第一句“拉面馆、电影院、药店和发廊”,这里顿号所起的作用不是简单的并列,而是缓慢地推进。诗人不急于亮出地名“南山路”,而是耐心地、准确地记录下构成“南山路”的一个个极富生活气息的地理标识,这一间间店铺也构成记忆的翅膀上繁复的花纹。对于“归来”而言,不单单“旧址”是重要的,归程也充满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通过顿号,我们仿佛看到诗人饱蘸深情,在经过每一个店门时驻足沉思,而顿号前的每一个名词因为保存了诗人的生命印记而变得不可或缺,充满人情味儿。《诗刊》读后感这与诗人对旧址改变以后的状貌的处理形成鲜明的对照。在描述旧址改变之后的图景时,句中不再使用停顿,名词也不再不容抹杀,取而代之的是强悍的动词。是对“那个羞涩而瘦弱的少女”崇高还乡之旅的去魅和反讽。

  “国际诗坛”栏目主要刊登在世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域外诗人的作品。今年刊登的就有汪天艾译的《皮扎尼克诗选》、禤园译的克里斯托弗·梅里尔诗选、袁帆译的《科索维尔诗选》、初雪译的《摩尔特诗选》和于施洋译的《帕拉诗选》。本期发表的是著名翻译家飞白先生译介的《比利·科林斯诗选》。比利·科林斯(Billy Collins)任2001年至2003年美国桂冠诗人。飞白先生译笔流畅,语句精准、传神,也为科林斯的诗歌增光添彩。

  卡尔维诺说:“存在着一种叫做沉思之轻的东西,一如我们都知道存在着轻浮之轻。”科林斯诗歌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种“沉思之轻”。譬如,如何处理“理解诗歌”这一主题,学者们足以据此写出大部头的令人望而生畏的著作。然而在诗人看来,任何“用绳索把诗绑在椅子上,/再把它拷问至坦白招供”的行为,既是野蛮、粗鲁的,更是对诗歌的损害。理解诗歌应该是日常、亲切、自由、享受的行为,“我要他们到一首诗的/水面上去滑水/并向岸边的作者名字挥手。”(《诗的简介》)

  科林斯擅长发掘习见、寻常的事物背后巨大的谜语、隐喻,善于嘲讽、超脱俗世的荒谬与困境。他拥有惊人的想象力与超凡的表现力,他的笔力足以劈开峡谷,足以架起桥梁。在《同类词词典》中,科林斯将“Thesaurus”这名字比喻成“史前怪兽,/曾经漫游在古生代的大地,/用后腿站起来展示它的巨大词汇”。紧接着,他以雄辩的气势将所有同类词织进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网。在这里,“他们总是要气味相投物以类聚,/聚成俱乐部并在紧闭的大门上钉块牌子,/而把别人排除到黑暗杂乱的街上。”然而最后,诗人笔锋一转,将漫天大雪收束成一片羽毛,浩瀚星空收拢成一局棋盘:“我愿意看到词汇”“去漫游世界,在那里他们有时能/与全然不同的词汇相遇相恋。/你一定见过这种词儿永远成双成对/并肩出现在同一行诗里”。诗人运用双关手法,将自己牵扯出的社会乱象,轻松地化解为一行诗的创作。

  本期下半月刊“发现”栏目,推出生于1998年12月的女诗人余真的组诗《归属地》。也是“发现”栏目今年继马小贵、陈翔等人之后推出的第四位90后诗人。正如我们无法教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穿衣搭配,最漂亮的装扮是花样年华。我们也无法教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如何写诗,最绚烂的歌诗是少女心事。翟月琴老师在评论《与衰老对视》中写道:“读余真的诗,不禁想问,为何年仅19岁的女孩笔端多是暮气、却少有朝气?”与此相反,我从余真诗歌中读到的恰恰是属于这个年纪的青春逼人。

  因为年轻,余真并不擅长故弄玄虚,她擅长的是真实地表现自己,无所顾忌。由于大胆地采撷生活中极富生命力和表现力的俗语、口语,她的诗歌语言获得了新鲜、活泼的风格:如,“栀子不合时宜地/长大成精”(《莲花山》);“我翅膀硬了,心里装着不同的人……曾经我背地里暗自叫他榆木疙瘩。他揍我”(《我的父亲》)。因为年轻,余真格外用心地设置诗歌中的动词,乃至形容词。在她的眼中,上岸一定要是“被暮色拎上岸”(《情书》),风也一定要是“从寺顶荡下来”的风(《莲花山》),“许多树木的枝节,也挂满了她带来的伤口”(《火车》)。这不仅体现出她对观察与想象能力的重视,也体现出她对探索世界和操纵语言的欲望,也体现出属于年轻人的旺盛的精力与活力。这与上文分析的李南所代表的追求静水流深式的中年写作显然是不同的。总之,余真正处于富有爆发力的起点上,她的诗歌拥有不容小觑的能量。

诗刊 读后感

1、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016-01-03)

2、伊索寓言读后感(2016-01-03)

3、老人与海的读后感(2016-01-03)

4、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2016-01-03)

5、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2016-01-03)

6、《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2016-01-04)

7、悲惨世界读后感(2016-01-04)

8、钓鱼的启示读后感(2016-01-04)

9、三国演义读后感(2016-01-04)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gushi/84643.html


《诗刊读后感400字|《诗刊》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