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论文 > 教育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_教育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教育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_教育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9-06-27   来源:论文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论文】

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或许,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下面是www.zzxu.cn小学作文网小编整理的教育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供大家参考!

  教育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教育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1

  各位尊贵的嘉宾,大家上午好!

  2013年的教育论坛在我们中国西部美丽的城市——成都举行,请允许我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不断前进,而发展观也在与时俱进,教育从来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功能和定位的。上世纪70年代以后,面对环境的日益恶化、资源的日益耗竭和贫困的日益加剧等一系列突出的问题,联合国从民间机构的手中接过了可持续发展的大旗,并且明确提出了要变革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召开,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的实施计划。2002年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决议,把2005年到2014年定为联合国教育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十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的8月制定了这个实施方案,并从2005年4月开始实施,也就是ESD。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新世纪全球教育的目标,我们看到从应当进行可持续教育,到教育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有了新的功能定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变革时期。

  教育为人类持续发展服务,这是历史赋予当代教育的历史使命,ESD的基本理念就是要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必须从基础做起,通过教育形成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能力,也就是从长远看最终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教育,培养一代高素质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和能力的公民,这要求我们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全方位的渗透到教育的活动中去,促进人们行为的改变,以建设一个面向所有人,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的更加可持续的公正的社会,所以ESD基本上是关于价值观的教育,核心就是尊重,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星球上的资源,这些尊重应当贯穿在全部的教育活动中,使千百万人形成一种新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来促发新的决策和新的行动,使人类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可以实现的理想。

  推进ESD就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ESD为人的素质和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进一步强化了素质教育的人文精神和时代意义,我们应当把ESD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并与加强改进学校的德育紧密结合起来,和学校的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与教育的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地推进观念的转变、情感的培养、行为的规范和环境的建设,使得ESD成为一个理论跟实践相结合的富有生命力的绿色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大进一步指出了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的珍爱自然,更加积极的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并且提出了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绿地、水净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再认识,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生态文明是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必经之路,所以推进生态问题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升华。

  当前,以聚合科技为特征的科技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深刻认识可持续发展教育注入的新的内涵,总结在可持续教育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推进优质教育的发展,加快推进改革和创新的步伐,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一个深化可持续教育发展的号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的任务。

  这也凸现出这一次论坛主题的深刻的意义。我们希望这次论坛能对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亚洲和和谐社会这个梦想发出更多的正能量,我们更希望ESD最终能够产生预期的效果,也就是让所有人都认识到必须把明天看作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一天,否则明天将不属于任何一个人。

  我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教育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2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目前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抉择。“为什么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理论课题,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实践挑战。作为承担基础教育义务和责任的干部教师,急需用扎扎实实的行动来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基础教育应该怎样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不妨这样来理解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基础教育真的体现“基础”的特质,就像盖大楼,地基的处理尽管在地平面以下,但处理的时候无论如何是要万分牢固的。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教育,要教给学生一生都受用的东西,用有些教育家的话说:我们的基础教育要为孩子的三十岁、四十岁做准备。那就是说基础教育要保证学生在各方面有发展的后劲和发展的潜能。

  其次,站在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来理解,学校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每个孩子热衷和向往的快乐学园,而不是痛苦的“深渊”;学生理所当然有一个快乐的、丰富多彩的、充满美好回忆的童年,而不是单调、枯燥、乏味的童年;家长理所当然地期盼着孩子在中小学的校园中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不是充满了埋怨、悔恨与无奈。

  其三,教育的社会效益呈正态分布,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成正比。也就是说经过“大中小幼”的全程教育和塑造,绝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地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绝大多数学生能被社会所接纳,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基本适应社会需求,教育的“产出”与社会需求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其四,站在时空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大中小幼的教育应该是整体协调发展,逐段稳步提升,最终促使学生成人、成才,各学段之间能够实现“无缝对接”,而绝非条块分割,“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基础教育就是要使学生身心健康有保障、安身立命有本领、未来发展有选择、一生幸福有准备。

  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无法在短时间内、更大范围达到以上的标准,甚至还有一些人以牺牲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康、快乐为代价,在疯狂地增加学生的负担,扭曲学生的发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目前基础教育的实践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基础教育的改革成就令人瞩目,我们的一部分学生和家长也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但统观基础教育的整体,任何人都无法乐观,我们仍然面临着:单纯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单纯追求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在践踏着千千万万孩子的成长,旧的习惯、旧的观念在跟我们争夺孩子,甚至要断送孩子们的前程。这些都值得反思,在推动素质教育的漫长道路上,我们仍然面对着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旧的教育理念与新的教育理念的矛盾

  伴随着计划经济逐渐被市场经济所代替,而且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与成熟,新的教育观、人才观便应运而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批量生产”需要的是在统一教化下达到统一标准的人才,所有的受教育者要学会适应早已定型的整齐化一的教育,学校为社会输送的人才也像工厂的产品一样,统一标准,批量输出,这其中很难考虑受教育者的个人需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而新的经济体制需要个性化的人才,需要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新时期的教育必须瞄准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从选择适合于教育的儿童逐渐转向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打造坚实的基础。新旧教育理念斗争的焦点是:是“以人为本”,还是“以分为本”;是把学生当作成长中的人,还是当作学习的机器。

  二是推动素质教育与提高应试能力的矛盾

  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推了十几年,但“素质教育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实际上做得扎扎实实”仍然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应试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非常“坚硬”,素质教育在与应试教育碰撞的过程中,总是显得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

  很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大多数中小学学生并不快乐,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较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从社会到家庭,从家庭到学校,所有的人都在一个怪圈中挣扎,那就是不择手段地追求高分数。按理说追求高分数无可厚非,尤其是在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中考、高考是目前选拔人才的最好方式,所以考试制度没有错误。但单纯追求高分数,而弱化了做人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就得不偿失了,有时我们会无奈地吞咽孩子成为单纯的学习机器的苦果。2004年9月的《都市快报》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湖南神童魏永康因为生活弱智,肄业回家”。同年11月份又有一则消息说,四川某知名企业当年8月份招聘了22名大学生,但3个月之后,有21人被辞退,原因是这些人道德素质太差,与别人无法合作。

  尽管这些事例是一些极端的人和事,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那就是“学习到底为了什么?” “追求高分数到底为了什么?”按理说,推动素质教育与提高应试能力并不矛盾,二者应该相辅相成,但总是有一些人非要把它们看作是一对“天敌”,那是我们有些人的思想和观念出了问题。

  三是短期评价与长远评价的矛盾

  从基础教育的现状看,大多数人习惯、擅长短期评价,忽视长远评价,或者从来就没顾及到长远评价,致使发生一系列的短视行为。短期评价的最大弊病是:违背国家的教育方针,置学生的全面发展于不顾,单纯以升学率论学校的教学质量,单纯以考试成绩论教师的服务能力、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生身上反映的普遍现象是,越到高年级、高学段越不会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自主学习能力差。长远评价则引导教育者将教育的全过程统筹规划,小学教育自觉地为中学教育打好基础,蓄积后劲;中学教育自觉地为大学教育打好基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而不是各个学段各自为战,“老死不相往来”。

  四是短期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

  中国基础教育的短期效益非常可观。笔者从加拿大学访归来,对这一点感受更深。如果将加拿大中小学生与我国的中小学生进行对比,依照传统的评价理念,我们的学生似乎体现出很多的优势,比如: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很规范,学校管理也非常严格,大多数学生学习刻苦,使用的教材知识容量大、难度大,学生考试技能技巧高、分数高。中国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相当扎实,所以,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屡屡获金夺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教育的短期效益可谓硕果累累,业绩骄人。可是一旦将基础教育的社会效益与短期效益结合起来考察的时候,很多的事实又发人深省。

  比如:在国际奥赛中,中国学生屡屡获金夺银,而至今却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学生基础扎实,却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却少有原创意义上的知识科技创新,以致于在最近的世界科技实力总评价中,美国得了100分,日本得了72分,德国得了54分,俄罗斯得了25分,中国仅得了20分。我们也可暂且不论“诺贝尔奖”,放眼看看大学毕业生的状况,也能发现一些问题,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学业成绩优异,而生活能力底下;更有甚者,有些毕业生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极端自私,不会合作,致使相当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或者是找到了工作却无法驾驭,而最终被“淘汰出局”。所以,我们自认为那么过硬的基础教育在接受社会效益检验的时候,却显得有些“底气不足”,甚至遭遇“退货”。我们不得不反思:基础教育到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做了什么?

  三、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的策略和手段

  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多途径和方法,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思想和实践问题,急需从以下几方面做出艰苦的努力。

  1.从理论上搞清楚基础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关于基础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教育家、理论家不乏这方面的论述,可是教育的实践者----干部和教师对此并不清楚,或者是虽然清楚,但由于短期利益的驱使而放弃正确的教育目标。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在《义务教育法》的指导下,我们应该明确“基础”的东西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基础教育是为培养合格的公民打基础的教育,而不是直接培养政治、管理接班人的教育;基础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劳动者打基础的教育,而不是培养享受者、消费者的教育;基础教育是为培养专业人才打基础的教育,而不是直接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基础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教育,而不是改造世界的教育;基础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是片面发展的教育;基础教育是关注生命的教育,而不是漠视生命的工具的教育,等等。总之,基础教育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这一核心目标决定了基础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对人贻害无穷,甚至断送一生的发展。所以,基础教育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责任和义务。

  2.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

  无论是推动素质教育,还是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乏理论上的建树,唯一缺乏的是“实践力”、“责任感”和“使命感”。干教育必须有老老实实的态度,必须有踏踏实实的作风,还要有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国家的振兴而勇于舍弃眼前利益和个人私利的一种境界。

  首先,作为基层学校的校长要有自觉履行教育法律的意识,无论有没有人监督,都必须凭着对国家命运和每个孩子终身发展负责的使命感和良心去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其次,在任何情况下,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每一节课,将这三句话变为实际行动,素质教育就有了保证,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其三是准确把握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说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加强,并能和谐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能将道德的、智力的、体力的、美感的和社会的各组成部分融合在一起,协调一致,帮助学生共同提高,这需要教师团队的精诚合作。其四是正确处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强化应试能力的矛盾。不可否认,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考试存在“片面合理性”,只是我们应该把“应试”与“应试教育”区别开来。初级阶段的素质教育,应该也不得不关注考试,关注学生的升学,只是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其他教育为代价换取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其五是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中小学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情况的检查和督导,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引导基层管理者自觉履行教育的法律责任。

  3.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努力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家长满意”的和谐局面

  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重视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例如:在现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手册》,全方位、多侧面、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要让所有的孩子生活得有尊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真实、准确地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成功、挫折与失败,以此来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成长轨道运行。无论如何要改变“单纯以分数论成败”的评价观念。

  对于教师,要逐步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机制,即:承认差异,关注差异,科学考核,强化发展,淡化等级,鼓励每个教师都做最好的自己,让每个教师都有成就感,一定要扭转“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单一评价制度。教师考核的目的不在于甄别,而在于发现问题和不足,然后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我们可以按照方向性、一致性、独立性、完备性原则,使中小学教师综合评价既有统一标准,又有激励个性创造的发展空间,在评价标准中留有余地;既有他人评价,又注重教师自我评价,启动教师的自我改进和提高的内驱动力;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突出了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性评价。

  作为学校,要随时兼顾行政性评价和社会性评价,将此作为推动学校工作的重要参考,学校还有义务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引导社会评价向健康、长远的方面发展。

  4.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实现“无缝对接”

  “大中小幼”有机衔接,和谐发展,这是基础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我们的教育现实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但是,“衔接”问题关系到教育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对此责无旁贷,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有责任统领大中小幼的教育,要有切实可行的推动规划。就拿基础教育改革来说,它不单纯是基础教育的任务,也同样是高等教育的任务,谁不改革都没有出路,但是改什么?怎么改?国家要有一个统筹,要有周密的、科学的部署,尤其是要加大对有关政策的落实和督导的力度。下一个学段要对上一个学段负责,上一个学段要给下一个学段以具体的指导,从而达到教育方向、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上下贯通,井然有序。只有实现了大中小幼的“无缝对接”,我们的学生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基础教育才有可能走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教育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3

  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后,教育就被看作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持续发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不能光靠说教。在多年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综合主题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幼儿园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了增加幼儿对可持续发展的直接体验,教师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走进大自然,体验不同的环境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萌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提高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效果。

  1.关注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开展活动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小班幼儿,我们可以主要开展社区体验活动。比如,在“我爱我的社区”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去参观脏乱差的马路和菜场以及浦东滨江大道,让幼儿在强烈的对比中去发现哪些是不文明的现象,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美丽、整洁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舒适感及肮脏的环境给人带来的不便。

  到了中班。随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与人交流、互动意识的增强,我们可以主要开展社会宣传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制作宣传画,向社区的居民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向他人宣传的过程中萌发可持续发展理念。比如,在植树节来临之际,我们让幼儿带着自己创作的宣传画,到社区保安岗亭、社区服务站、社区医院等,向小区的叔叔阿姨倡议多用手帕、少用餐巾纸,共同爱护大树。

  到了大班,我们可以更多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主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和社会展示活动。幼儿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在问一问、记一记的过程中,收获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比如,在“野生动物保护调查”活动中,幼儿利用去野生动物园春游的机会,在教师的帮助下设计了三个问题:“你喜欢动物吗”“你知道哪些动物需要保护吗”“你会保护野生动物吗”。然后由幼儿去询问路人,并学做相关记录。幼儿在调查中不仅知道了要保护野生动物,也初步产生了尊重动物的意识,萌发了有关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如,在“保护大树资源”的社会展示活动中,幼儿通过排练歌舞、小品等节目,向社区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宣传要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减少纸张的浪费等。

  2.搭建平台,放手让幼儿探索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幼儿需要走向社会,要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当幼儿在挑战面前踌躇不前时,教师要学会放手,做一个鼓励者和协助者,而不是一个领导者、包办者;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为幼儿搭建解决问题的平台,协助幼儿成功地完成任务。比如,大班社会实践活动“绿色菜篮子”旨在让幼儿认识蔬菜,在此基础上让幼儿体会到安全的蔬菜来自健康的环境,人们应该保护环境。教师将幼儿带进了社区菜场,幼儿两人一组,全着钱、环保购物袋和蔬菜卡片寻找相应的蔬菜。很多幼儿是第一次自己买菜,一些胆小的幼儿站在蔬菜摊位前,你推我,我推你,都不敢向卖菜的阿姨询问,还时不时地朝教师那里张望,企求教师给予帮助。教师并没有走过去,只是微笑着竖起大拇指,向他们投去鼓励和信任的目光。在教师的鼓励下,胆小的幼儿终于买到了蔬菜,他们的脸上洋溢起自信和骄傲的笑容。

  3.考虑周密。安全先行

  由于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幼儿走出幼儿园,因此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幼儿的安全。比如,在“野生动物保护调查”活动中,教师事先踩点,确定了一块视野开阔、周围有围栏、人流量较大的空旷草地,既能保证幼儿成功地完成任务,又能方便教师观察每个幼儿。在出发前,教师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强调不能乱跑,并让幼儿掌握一些在迷路或者找不到老师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办法。教师还让一些家长志愿者协助自己,以确保幼儿的安全。

  综合主题活动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中围绕主题引入了许多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

  1.围绕主题,设计多领域的活动

  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可以围绕主题设计跨领域的多种活动。以便在引导幼儿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增加幼儿在其他领域的学习机会,发展幼儿其他能力。比如,在“变废为宝”主题活动中,幼儿先在教师的帮助下,创造性地把废旧物品变成有用的玩具,再根据玩具的好玩程度标价,然后进行竞拍;在拍卖环节,我们融入数学领域的学习,幼儿需要衡量玩具的价值并进行标价;在竞价时,我们制定了拍卖的规定,需要以两元、两元递增进行,涉及了数学领域中数的连加知识等。在第二阶段的活动中,让幼儿和家长回家利用废旧物品设计作品,然后进行集体展示、比赛,请家长代表、教师当评委,评出最佳制作奖等奖项。

  2.激发兴趣,注重情感培养

  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综合主题活动中注重积极情感的培养,可以激发幼儿参与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内在动力。例如,在“变废为宝”的主题活动中,利用废旧物品设计作品,参与评选,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自信,更使其初步体会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所在。又如,在“小草”的综合主题活动中,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光着脚丫走在草地和鹅卵石上,感受小草的娇嫩和柔软,激发幼儿保护小草的情感。教师还让幼儿通过扮演小动物在草地上玩耍和吃草,了解草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3.家园合作,在家长的参与中提高教育效果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儿光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和熏陶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园合作。在“变废为宝”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发动家长一起参加制作比赛,这不仅增加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家长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注和参与,家长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同程度也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家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得到最大程度的推广。

  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会涉及许多“为什么”的原理性知识,这些知识离幼儿的生活经验较远,但是没有这些知识,可持续发展教育就很容易走向说教。而视频呈现具有直观、生动等特点,有助于幼儿理解这些知识。我们恰当地选择多媒体技术,提高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效果。

从农业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指出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某地区 中国为什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案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 产业转移对北京可持续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渭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政治选修六可持续发展的伦理 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珠三角为例,,,免费课件 唉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训练 可持续发展学习心得 天津盐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教育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由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www.zzxu.cn/wendang/988872.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shiyong/79281.html


《教育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_教育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