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论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集合6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集合6篇

时间:2024-02-04   来源:论文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论文】

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集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前进方向的伟大旗帜,是拓展中国发展道路的伟大旗帜,是凝聚中国智慧力量的伟大旗帜,是彰显中国制度优势的伟大旗帜。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根本问题最深刻最坚决的回答,也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关键。

旗帜是中国的伟大创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所创造的伟大成果。众所周知,过去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要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四分五裂、内忧外患的悲惨命运,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和民族复兴,不能走西方大国的发展道路,只能另辟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反复比较、艰辛探索才开辟出来的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幸福之路、民族复兴之路。3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思想时,就指出这是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当时总结的是建党以来61年的历史,后来的30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的是91年的历史,使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论述的基本结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认识得更加充分。

十八大报告,从头到尾贯穿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条红线。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论和实践成果两个方面,用简明的语言,精辟阐述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高度概括了每一时期我们党的实践成就和理论建树,报告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个方面、集中回答了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内涵丰富,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创新的智慧和心血。这条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旗帜铸就了中国的伟大成就

旗帜是一个政党指导思想、奋斗纲领和发展道路的集中体现,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福祉。自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我们党就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入历次党代会报告和党章,使之成为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旗帜引领前进方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伟大创造。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高举旗帜的10年,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下,我们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由于国际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我们也走过了很不平坦的道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一系列的挑战,全面推进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10%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升到世界第二,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国家把七成财政投向民生,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国家还给农民免除了“皇粮国税”,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推行了养老、医疗保险等等,20**年城市化率达到了51.3%,取得了跨越性进展。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旗帜铸就了中国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幸福之路。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民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一项项民生工程,一组组民生数据,无不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向历史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使人感到欢欣鼓舞。这些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必须坚持和完善我们所取得的这些制度成果,并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史册。

高举旗帜全面推进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次大会向全党同志和各族人民发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伟大号召,强调要高举旗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大报告同时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一宏伟目标和全面部署,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宣言书,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动员令,对于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首要的政治任务。通过学习,我们一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要进一步增强四种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三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路线和政策。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到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各项任务上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绝不能走封闭僵化、固守以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邪路,只能走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新路。

正确道路铸就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发展进步前所未有,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世所罕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风险。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人民群众还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总体上看,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是主流,存在的问题是第二位的,是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也必须依靠改革发展才能解决。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繁重。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成就和基本经验,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宽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第二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着优势,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国家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以及新中国成立70年的关键历史时刻,党中央高瞻远瞩,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担当。因此,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优势,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理解。

一、制度是治国理政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坚定制度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在90多年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把握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实践探索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根本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因此,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显得尤为关键,各届国家领导人都对此做出了重要论述。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面对如何治理社会主义国家与社会的问题,一度照搬苏联模式,却发现不适合中国国情。1956年,毛泽东针对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产生的弊端,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路。通过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成果。但是,在探索中由于上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毛泽东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没有找到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治理方案。

在1978年,邓小平就坦承中国在制度问题上存在严重缺陷。邓小平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关于制度的“四性”之说,是对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做出的最为全面科学的表述,也是对制度的意义做出的最高评价。在制度“四性”的保障之下,一切都要在制度的规范里运行,人人都要按制度的规定办事。对于何时健全完善中国的国家制度,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作出了明确的预测和要求,他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到2020年要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延续邓小平制度建设的思路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着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十三方面的显着优势。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的显着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7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第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显着优势。我国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始终把“人民”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是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奋斗的,都是为了给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显着优势。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70年来我们党推动依法治国实践不断深化。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第四,民主集中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着优势。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各项决策都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都注重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都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反复讨论而形成的。这种制度安排能够使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最广泛表达和反映,最大限度把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正如***总书记强调的:“我们要把民主和集中有机统一起来,真正把民主集中制的优势变成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工作优势。”第五,民族政策制度的显着优势。各民族一律平等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大繁荣,推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第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显着优势,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又通过市场激发微观活力,合理配置人、财、物在全社会的流通,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第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显着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国家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兴盛。通过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第八,民生和社会保障的显着优势。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助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第九,改革创新制度的显着优势。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第十,人才制度方面的显着优势。千秋大业,人才为本。国家为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后备军,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第十一,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坚持党指挥枪,有利于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人民军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推进强军事业的发展。第十二,“一国两制”的显着优势。这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促进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祖国和平统一。第十三,独立自主和外交政策的显着优势。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有利于我国内外两方面的全面发展,提升综合国力,为世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这些优势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制度的创新成果。这些优势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党和人民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和完善这十三个方面的显着优势,这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应对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促进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三、坚持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取得历史性成就,背后是制度设计好、治理效能高。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我们要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凝练概括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方面显着优势,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保障所在,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也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所在。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建成。但是要推进制度自信,还需要进一步推进落实。首先,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其次,我们要在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完善治理体系上下更大功夫,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制度创新,优化制度结构,使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第三,各级党委、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坚定制度自信。最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新篇章。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100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总目标的系统全面展开,更加聚焦,更具指导性,体现了继承发展和创新。

“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好制度的接续发展,坚定制度自信,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战胜重大风险挑战,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理论自信的基础上,增强道路自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开辟道路!

第三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前进方向的伟大旗帜,是拓展中国发展道路的伟大旗帜,是凝聚中国智慧力量的伟大旗帜,是彰显中国制度优势的伟大旗帜。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根本问题最深刻最坚决的回答,也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关键。

旗帜是中国的伟大创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所创造的伟大成果。众所周知,过去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要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四分五裂、内忧外患的悲惨命运,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和民族复兴,不能走西方大国的发展道路,只能另辟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反复比较、艰辛探索才开辟出来的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幸福之路、民族复兴之路。3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思想时,就指出这是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当时总结的是建党以来61年的历史,后来的30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的是91年的历史,使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论述的基本结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认识得更加充分。

十八大报告,从头到尾贯穿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条红线。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论和实践成果两个方面,用简明的语言,精辟阐述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高度概括了每一时期我们党的实践成就和理论建树,报告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个方面、集中回答了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内涵丰富,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创新的智慧和心血。这条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旗帜铸就了中国的伟大成就

旗帜是一个政党指导思想、奋斗纲领和发展道路的集中体现,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福祉。自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我们党就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入历次党代会报告和党章,使之成为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旗帜引领前进方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伟大创造。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高举旗帜的10年,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下,我们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由于国际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我们也走过了很不平坦的道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一系列的挑战,全面推进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10%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升到世界第二,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国家把七成财政投向民生,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国家还给农民免除了“皇粮国税”,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推行了养老、医疗保险等等,2011年城市化率达到了51.3%,取得了跨越性进展。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旗帜铸就了中国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幸福之路。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民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一项项民生工程,一组组民生数据,无不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向历史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使人感到欢欣鼓舞。这些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必须坚持和完善我们所取得的这些制度成果,并载范文大全整理*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史册。

高举旗帜全面推进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次大会向全党同志和各族人民发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伟大号召,强调要高举旗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大报告同时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一宏伟目标和全面部署,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宣言书,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动员令,对于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首要的政治任务。通过学习,我们一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要进一步增强四种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三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路线和政策。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到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各项任务上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绝不能走封闭僵化、固守以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邪路,只能走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新路。

正确道路铸就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发展进步前所未有,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世所罕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风险。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人民群众还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总体上看,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是主流,存在的问题是第二位的,是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也必须依靠改革发展才能解决。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繁重。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成就和基本经验,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宽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第四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摘要】2018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存在一些纰漏,这些纰漏主要归为两类:一类是文字方面的,一类是内容方面的。这篇文章对这些纰漏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做出供参考的修改。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纰漏

【Abstract】TherearesomeerrorsinAnIntroductiontoMaoZedongThoughtandtheTheoreticalSystem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2018edition,whichmaybeclassifiedintotwocategorie:onewithwriting,andtheotherwithcontents.Inthispaper,theseerrorsarefoundout,analyzedandrevisedforreference.

【Keywords】MaoZedongThought;theTheoreticalSystemof 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Error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5-0004-02

本文标题所说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编写的“马工程”教材,简称《毛中特概论》。2018年上半年我承担《毛中特概论》的教学,4月下旬开始使用2018年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2018年版教材存在一些纰漏,这些纰漏主要可归为两类:一类是文字方面的,一类是内容方面的。在此,以这些纰漏在教材中的出处的页码先后为序,我把它们梳理一下,同时作相应分析,做出供参考的修改,以期与同仁或读者商榷,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行文上的纰漏

1.“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前言p.III)①“人民民主”对应“封建专制”;为与“封建专制政治”相对应,“人民民主”后面应加上“政治”。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前言p.V)按照中共十九大通过的党章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表述,“长期”前面加上“必须”。

3.“十月革命……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p.21)从引文要表达的意思看,也为保持行文前后对应,“属于新的”后面加上“世界”。

4.“在党的幼年时期,由于缺乏领导革命的实践经验,加之理论上的不成熟,在革命的领导权、武装斗争、革命道路等问题上没有形成科学正确的认识,……”(p.23)句子缺主语,应在“在革命的领导权”前面加上“党”。

5.“……地主階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如果不推翻地主阶级,就不能彻底铲除封建制度的根基,组织起强大的革命队伍,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p.25-26)句子念不通,应将“组织”前面的逗号改为顿号,或者在“组织”前面加上“就不能”,保留它前面的逗号。

6.“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使其……成为中国社会里比较最有觉悟的阶级,从而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p.28)“比较”与“最”不能兼用;从内容上看,应将“比较”删除。

7.“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一开始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后来又认为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阶级矛盾,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后果。”(p.69)这是一个并列复句,最后的单句的主语不是“斯大林”,而是前面所说的情况,应在“在实践中”前面加上“这”。

8.“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包括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等等。”(p.71)这段引文存在两处纰漏:(1)为保持行文前后一致,“政府”后面的“和”改为“同”。(2)矛盾的双方一般是同类或同层次的事物,所以最后这对矛盾应改写为“国家机关某些官僚主义作风的工作人员同群众之间的矛盾”。

9.“这一时期,正值我们党的队伍进入整体性交接的关键时刻,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p.121)从上下文看,“这一时期”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时期。“党的队伍”指全体党员。“这一时期”,全体党员不可能“进入整体性交接的关键时期”。根据它后面一句话的意思,应在“队伍”前面加上“领导干部”。

10.“尽管党的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但在一些党员和干部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思想僵化、信念动摇、道德滑坡、组织涣散和腐败现象。”(p.121)干部包括党员干部和非党员干部。从“党的干部队伍”这个词看,这句话的“干部”是指“党员干部”;因此,“干部”前的“和”是多余的,应删除。

11.“在我们党的奋斗历程中,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p.121)这句话缺乏主语,从文意看,应在“团结”前面加上“党”。

12.“建设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p.136)显然,应在“民族区域自治”后面加上“制度”,并将句子前面两个逗号改为顿号(第二个逗号也可改为“和”)。 13.“科学发展观……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p.168)这段引文的纰漏是标点问题。当有两个层次的罗列时,一般第一个层次用逗号,第二个层次用顿号。据此,句子改为:“科学发展观……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14.“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p.170)这是一个并列复句。最后一个单句缺乏主语,应在“彰显”前面加上“这些成就”。另外,前面三个逗号改为分号更恰当。

15.“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197)这是主从复句,从句又是并列复句。从句缺乏主语,应在“通过”前面加上“中华民族”之类的词。

16.“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制度更加完善,……”(p.204)显然,“人民代表大会”后面漏掉“制度”,应补上。

17.“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p.205)这段引文是一个小标题,动宾搭配不当,应在“建成”前面加上“实现”。

18.“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p.211)从它的罗列可以看出,“评价”、“考核”后面落下“体系”,应添上。

19.“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p.213)句子动宾搭配不当,应在“发展”后面加上“模式”之类的词。

二、内容上的纰漏

1.“……中国革命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以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前言p.II)主观主义包括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两种表现形式。“教条主义”与“主观主义”不是同一逻辑层次的概念,不宜并列;这里,或者把“教条主义”删除,或者把“主观主义”改为“经验主义”。

2.“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前言p.II)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三个阶段,因此,句中的“发生在”宜改为“始于”。

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中,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p.4)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还没有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句中“基本”可改为“萌芽”。

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p.21)在这一句的下一页,教材说“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p.22)两句话中的“中国革命”含义不一样,为避免歧义,宜把前一句中的“中国革命”改为“中国近代革命”。

5.“1956年底,……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p.59)鉴于我国西藏1965年完成民主改革,1976年才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句中“结束”前宜加上“基本”。

6.“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p.59)这里“人民代表大会”后面显然漏掉一个“制”字。

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果断地纠正了这些错误,……”(p.89)这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党”在逻辑层次上讲不通,通常的说法是,中共中央或党中央领导全党。邓小平是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这是定论。因此,“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宜改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8.“邓小平理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p.114)这里,“邓小平理论”后面三个“坚持”的内容是以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为序的。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因此,宜将“思想路线”前面的“马克思主义”改为“实事求是”。

9.“科学的本质是创新”(p.127)这里宜改为“科学的本质是真理,技术的本质是创新。”科学的灵魂是真理;真理的内容不是创造出来的,不是发明出来的,而是世界上本来就存在的,但要靠人们去发现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和掌握。技术则是人们根据需要发明、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世界上本来就存在的。

10.“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并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写入党章,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p.150-151)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被写入党章,但没有被列为指导思想,而是在党的十八大被列为指导思想的。根据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应改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1.“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必然结论,……”(p.167)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思想理论,而“结论”是指某一具体的判断或论断。所以,这里的“结论”宜改为“成果”或“结果”之类的词。

12.“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p.167)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一般讲生产方式(或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引文中的“基础”应改为“最终决定力量”。

1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彰显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是当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p.189)句中“科学”含义不明确,从文意看,宜将“科学”改为“马克思主义”。

14.“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p.213)根据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句中的“2035”应改为“2030”。

15.“201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我国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p.256)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因此,应在“宪法”前加上“1982年”。

以上纰漏,仅仅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的,也许还有我没发现的。我对上述纰漏的梳理、分析和修改,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注释:

①凡引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引文,其所在页码标在引文后的小括号内。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本书编写组,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6版.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3]《哲学大辞典》(分类修订本)[M].冯契,主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第五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摘要:针对高校青年学生的教育还需注重培养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与政治素养,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育教学对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必不可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全景式”教学法,能够对这一理论的形成发展全过程予以阐明,能够有效提高理论教学的生动性与说服力,更利于培养学生的高水平思政素质。

关键词:“全景式”教学;高校;毛泽东思想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4-0-01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校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与政治素养,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理论及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以宽广时空范围作为教学视角、以理论生产发展过程贯穿全局的“全景式”教学法,旨在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下展开理论探索。下文便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全景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希望能为教育同行提供参考。

一、“全景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全景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思维,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教学实效,既要在教学内容方面保证有“全视角”地考察,同时也要确保教学方法方面实现多法并用[1]。“全景式”教学法能够体现出教学设计开放性、教学内容生成性、教学过程适应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性强且各个理论均有不同时代背景与历史过程的特点相符,所以应用“全景式”教学法去展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能够让青年学生更加真切感受历史场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更全面的视角去审视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全景式”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具体应用

将“全景式”教学法应用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能够更加生动地呈现出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再现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社会实际相融合的历史进程,其中包含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社会背景、理论创建者心路历程、观念争鸣、实践检验过程等,进一步凸显出理论的科学性[2]。而学生能够立足全景去体会理论的科学性,见证理论发展过程,从而达到真信、真学的效果。

1.教学内容方面

1.1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要与实际情况相联系,立足时空视野去审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局势变化,对理论产生与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进行分析,找出摆在不同时代面前的重要问题。比如,在讲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相关内容时,便需要将这一思想理论与西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时代来临、中国封建社会步入末期等实际进行结合与对比。

1.2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历程及理论观点。比如对毛泽东的家庭出身、参加劳动、参加革命的经历以及在此期间发生的思想变化进行了解,基于此去生动且深刻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等内容。

1.3教学内容不要执着于简单的介绍“是什么”,而需要聚焦于解释“为什么”,重点在于对理论当中蕴含的观点及立场展开深刻分析,向学生讲解不同的理论在不同历史时代存在的争论,让他们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化的历程中是如何走向胜利的。比如,在近代中国民族振兴的时代要求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三民主义”等给出的不同理论回答,这些做法的立场观点有何差异?分歧点主要在哪?其现实意义表现如何?

1.4重点讲述我国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实情。总结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失败教训与成功经验,让青年学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历史与中国人民的选择,凸显出该理论的本质。比如,在讲解土地革命中毛泽东路线与王明左倾路线时,便可将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带来的失败与成功经验进行对比,进一步佐证实践对理论的检验。

1.5全面审视现代国际局势,对正在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保持关注,聚焦民生百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实进行分析,凸显理论的时代性与预见性,让青年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由衷相信且深刻学习。

2.教学方法方面

2.1历史与逻辑统一法。基于宏觀角度去呈现出理论发展与历史推移之间的关系,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去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比如,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方面,要对新民主主义时期、建国初期、改革开发时期等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行分析,进而去了解理论发展与历史推移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3]。

2.2导入式教学法。基于实际的历史主题与线索进行导入,对理论展开教学。比如,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消费重点等发生的变化,体现出理论发展的丰富的现实生活线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导入理论,更加形象地阐述理论问题。

2.3理性与激情结合法。对理论的讲解一定要足够透彻才更具有说服力,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对理论进行系统且深入的阐述,让理论基础足够可信,立足社会实际去呈现出不同理论观点的纷争,表述中要用牢不可破的逻辑去说服他人。同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在讲解过程中也需要渗透情感与激情,尤其是涉及到价值观、立场、善恶等问题,比如民族苦难、伟人崇高品质、历史惨痛教训等,要勇于真情实感地表达,引导学生得到爱憎分明,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2.4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自由进行讨论,可以是课堂中的固定时间,也可以是专门设置一堂课时展开讨论,以此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逻辑能力,学会如何正确地组织、总结与评价,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地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任何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将“全景式”教学法应用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当中,是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一种全新尝试,从效果来看也更能提高教学生动性与说服力,青年学生对这一教学方法显然兴趣更大。因此,笔者相信随着这一教学方法的逐步完善,在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全景式"教学法研究[J].文存阅刊,2018(8):116.

[2]张忠有,李景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全景式”教学法研究[J].教学研究,2012(01):95-97.

[3]常春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全景式”教学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04):61-62.

第六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近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再一次掀起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热潮,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年轻干部,应当向劳模学习,向先进工作者学习,做新时代的“打工人”,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融入到中国梦,付诸于一点一滴的劳动工作中,脚踏实地去实现。

尊重劳动成果,把握“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主基调。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劳动、珍视劳动。历经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历经了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历经了从绝对贫困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蜕变,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是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也是各行各业劳动者们的辛勤劳动结晶。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这些成就是百折不挠艰苦探索得来的,是付出巨大牺牲和艰辛劳动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倍加珍惜这一代代人的劳动付出,真正尊重祖祖辈辈们积累的劳动成果,让“劳有所得、劳有所获”的理念入脑入心,勤于劳动、善于劳动,在劳动中收获幸福,让奋斗成为人生最厚重的底色。

崇尚实干精神,奏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今日华夏大地上,广大劳动者正在用奋斗书写历史。脱贫攻坚道路上,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一批接一批,一代接一代,当好带头人、做好贴心人,带领群众啃下“硬骨头”,用脚步丈量出脱贫的广度,他们用实干诠释了“解决绝对贫困要靠接续奋斗得来”。在疫情防控中,医护人员全力以赴逆行,社区工作者夜以继日排查,快递小哥坚守岗位配送,生产防疫物资的工人任劳任怨赶工,他们用实干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一群群劳动者克服艰难险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战场上站好岗、守好责,贡献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必须继续传承中华民族辛勤劳动的品格,以劳动为荣、以吃苦为乐,用勤劳智慧的双手,以苦干实干的作风,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努力、爱岗敬业、拼搏奋斗、无私奉献,让视野在劳动中更加宽广,让人生在奋斗中更加充实。

突出创新思维,激活“劳动开创未来”的主引擎。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我国作为劳动力大国,劳动者的素质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电缆掌门人”何光华用20年的风华,通过技术攻关历史性地实现了电缆无接头敷设,填补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空白,登上国家科技领奖台。罗昭强半路出家,从一名顶级维修电工转行当起了高铁调试工,经过疯狂补课,研发出高速动车组模拟实训系统,荣获国际专利授权,他说,新时代的劳模不仅要会埋头苦干,更重要的是抬头创新。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培养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带着敢为人先的勇气、执着专注的态度和追求卓越的情怀,在各自的领域勇攀高峰,成为本领高能力强的奋斗者、懂技术会创新的带头人、建新功立伟业的主力军,用劳动创造人生之美、国家之美、时代之美。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shiyong/240463.htm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集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