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述职报告 >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20篇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20篇

时间:2021-05-15   来源:述职报告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述职报告】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以下是中国文库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20篇范文,一起开看看吧!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1

  一、建设思路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对农村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彰显特色,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对标看齐、逐步提升,统筹推进农村疫情防控和中心村环境整治,协调推进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具有枞阳地域特色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二、工作目标
  完成8个省级中心村、6个市(县)级中心村、4个特色自然村建设,全面提升我县美丽乡村整体水平,统筹城乡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已建中心村提升工程
  1.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按照“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健全中心村保洁制度,建立村庄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道路、自来水、绿化、亮化等公用设施的长效管护制度,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社会资本参与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运用市场化办法,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公共设施管护服务,确保管得住、用得好。通过村规民约、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发动农民主动参与后期管护工作,通过党员干部划分责任区包保、村民签订房前屋后“三包”责任书等方式,明确保洁义务,落实管护责任,让农民自己动手共建共管美丽家园。
  2.做好2019年度中心村省级验收工作。一是开展自查行动。围绕垃圾处理、安全饮水工程、卫生改厕等十项基本建设内容为重点,开展“回头看”行动。对照省考核办法,查找问题,补缺补差,确保对标落实不走样,真正做到规定动作做优、自选动作做特。二是做好省级迎检准备工作。依据《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办法》,按照“看的舒服、查的规范、访的满意”的要求,做好迎检准备工作。通过仔细查阅台账资料,现场查看村庄建设、村容村貌,上门走访群众、做到家喻户晓,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群众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确保我县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绩。
  3.组织对已建特色自然村、市(县)级中心村验收。将特色自然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对照批复下达的项目建设清单,严格项目资金全程监管,对擅自变更项目和随意提高项目建设标准的并因此造成村级负债的,要严肃问责。依据《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办法》,对市(县)级中心村实行逐村考核,围绕垃圾处理、安全饮水工程、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等五项基本建设内容为重点,主要方式是现场察看建设情况,查阅相关材料,走访群众,并结合日常督查、检查情况进行评分。
  4.完成2016年以来已建成中心村的改厕排查整改工作。根据省、市要求,继续对2016年以来建成的中心村改厕进行排查,去年底已排查的中心村要建立排查台帐,在此基础上,逐级建立乡镇、县级改厕排查台帐,形成每一个中心村的问题、任务、标准、责任的“四个清单”,并于6月底前完成整改。
  (二)新建中心村建设工程
  1.科学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精心编制2020年度8个省级中心村、6个市(县)级中心村。规划注重村庄空间、路网、管网等布局,突出节点风貌以及尊重自然肌理的特色打造,慎砍树,不填塘,挖掘地域文化,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0年5月前,完成省级、市(县)级中心村及特色自然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2.切实抓好项目编制。依据中心村建设规划和重点任务,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认真做好中心村建设的项目谋划、编制、争取和实施工作。注重从农民反映最强烈、要求最紧迫、收益最直接的卫生改厕、道路、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等方面编起。原则上一村一广场一公厕,不搞大广场、大门楼,少草坪灌木名贵树种、多五小园乔木乡土树种。
  3.迅速开展项目建设。全面启动2020年度中心村建设。省级中心村建设做优十项规定动作。市(县)级中心村主要围绕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等5项基本内容,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基本版”。
  4.大力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地理标志等特色产品的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一批集产业特色、乡村风情、农耕体验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型特色村。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利用农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传统村落,发展以中心村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新盘活集体“三资”,合理开发集体资源,探索财政投入到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资金转为村集体资产,以入股分红、固定回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5.切实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文体活动场所、图书室、道德讲堂等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深入推进农民文化乐园、文化墙和文化长廊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精心组织“三下乡”、文艺演出等活动,积极开展“铜陵好人”、“美丽人家”、“最美乡村系列人物”和“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挖掘农村文化内涵,结合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按照“一村一特色”要求,对中心村进行村庄主题定位、村口标识和文化长廊设计工作,扎实开展村部规范化建设,提升中心村“窗口”形象。
  (三)特色自然村建设工程
  1.彰显特色。根据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结合乡村建设发展特点,科学编制特色自然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规划建设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体现乡村特色,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展现田园风貌和弘扬传统文化。
  2.分类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立足现阶段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村实际,合理确定建设任务,科学有序开展建设,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着力打造一批类型多样、风貌各异、多姿多彩的特色自然村。
  3.逐步提升。坚持突出重点,逐步提升。坚持循序渐进,区分轻重缓急,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从农民最期盼、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大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以宜居宜业宜游为方向,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发展特色产业,塑造乡村特色风貌,提升建设水平。
  四、工作要求
  1.坚持规划引领。以中心村为单元,以生态优先、景观优先、文化优先为原则,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注重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充分衔接,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落地、项目顺利实施。
  2.坚持整治先行。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清拆后整治、先整治后建设的工作思路,优先开展“三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污泥)、“四拆”(拆除违章建筑及危房、有碍观瞻的厕所、破旧院墙、猪圈和柴房)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3.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发挥村委会、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探索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的农村建设管理机制。
  4.坚持注重特色。因村制宜、突出重点,依托山水、人文、产业等资源,精心设计载体,彰显村庄特色,形成“一景、一业、一貌、一品”。
  5.坚持资源整合。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与农村危房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有机结合,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完善三大机制:“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共建机制;“村为主、乡镇总负责、县直部门参与指导”的建设机制;“县领导联系、部门帮扶、村企合作”的联建机制。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要制订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工作计划,明确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将建设美丽乡村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2.压实工作责任。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牛鼻子”来抓。乡镇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主体,要强化属地责任,实行党委书记负责制,加强组织领导,有力有序推进。县直相关部门要围绕年度目标任务,优先安排项目,加强业务指导,强化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实行县级领导、县直单位与中心村结对帮扶工作,帮扶单位要加大资金、项目等支持力度,确保取得实效。
  3.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村民自筹、村企共建、招商引资、项目补助、镇级补贴、县级奖补”的原则,千方百计拓宽美丽乡村建设的投资渠道。2020年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与省市专项资金一起统筹安排下达至各中心村,实行以奖代补。各乡镇必须安排配套资金并列入预算。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整合力度,各相关部门要积极编制储备项目,主动与省市对口部门联系,争取省市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整合项目资金向中心村倾斜,特别是省级中心村。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要想方设法,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村级组织要制定村民投工投劳办法,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创建积极性。
  4.营造创建氛围。各地各部门要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5.严格督查考核。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落实三项调度、定期通报约谈、蹲点督导指导等机制。加强过程管控,实行挂图作战,强化清单推进,把建设美丽乡村工作的成效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核,作为考核各乡镇、村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对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奖励表彰。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2

  一、创建美丽乡村的目标定位

  打造美丽乡村必须因地制宜,创造特色。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和悠久的民俗文化特点,创建美丽乡村本着“宜居宜业宜游”的理念,将岳家圈村着力打造成“乡村休闲,文化体验,人居和谐,民俗旅游”的“四美”村庄。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风文明素质美”。

  二、创建美丽乡村的主要任务

  1、村巷道路硬化工程

  为使村民彻底告别“雨天两腿泥,晴天一身士”的生活状况,对村内巷道7500平方米路面彻底硬化。每平方米50元,共需资金37.5万元。目前这项工程已经启动。同时,结合黄水河河道的整治工程,对黄水河河边的环村路长900米、宽8米的路面进行硬化。总面积7200平方米,每平方米80元,需投资57.6万元。此项工程可为岳家圈村东山开发旅游奠定基础。

  2、黄水河河道整治工程

  岳家圈村三面环绕黄水河,黄水河河道整治是今年山东省水利厅的计划项目,整治过程中可浆砌黄水河500米两侧河道。这个项目上级投资380万元,现已招投标完毕,近期可动工。

  3、村内巷道、庭院绿化工程

  为实现“林在村中,村在林中,路在绿化带中,人在风景中”的目标,家家户户进行门前房后绿化、庭院绿化、村巷道路两侧绿化带绿化,共需资金20万元。

  4、村庄亮化工程

  按照“节俭、大方、美观”的原则,村巷道路硬化竣工后,路两边安装路灯,亮化共需资金20万元。

  5、村巷、庭院净化工程

  彻底清理村内巷道、农户门前屋后各类垃圾和堆积物,并建立健全保洁长效机制。在村内主干道设置小型垃圾箱,通过公益性岗位或安排低保人员,配置垃圾清运车,对村内垃圾及时清运,集中处理,使村内环境卫生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清洁化,彻底解决村内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到处流、苍蝇满天飞、禽畜跟人跑、垃圾到处丢的现象。

  6、村容村貌美化工程

  目前,村东河边的猪棚、鸡棚等养殖大棚,由于离村较近,既不卫生又不美观,污染环境,与美丽乡村既不协调,又影响村容村貌。村委决定全部拆除,并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户养殖”的模式,在离村庄较远的地方重新选址新建一处高标准的养殖基地。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增加农民的收益。同时,在目前村东河边养殖大棚的地方投资20万元新建一处垂钓园。人们可以在这里看着袅袅炊烟、碧绿青山、潺潺流水,休闲垂钓。投资15万元在村委大院新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为农服务设施;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的标准对村内主要巷道两侧墙体进行装饰粉刷,并利用装饰墙面制作“基层党建、惠农政策、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墙。

  7、东山景点开发工程

  岳家圈村东山有着很多奇特得天独厚的地貌景观自然资源和悠久的民俗文化,爪鬏山、王母娘娘洞、金鱼缸、老虎洞、仙人泉、仙人脚等,每一个景观地方都有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尤其王母娘娘洞,听村里的老人讲,过去每年的三月三日,周围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到东山赶庙会,规模非常大,并在王母娘娘洞前搭戏台,唱戏能唱三天三夜。现在虽然没有庙会了,但每年的三月三日、正月初一和十五,周围的群众还是有来王母娘娘洞祭拜王母娘娘、烧香烧纸磕头、半夜挂红的。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来自久远的民俗文化,经过一定的包装、策划和营销,完成可以打造成具有乡村地域特色的休闲观光景点。目前,村委会已经与蓬莱民生置业有限公司签约立项,同意利用爪鬏山、王母娘娘洞等民俗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同时为岳家圈村兴建苹果、樱桃、葡萄、大枣等观光采摘园,开展无公害水果采摘特色旅游项目,从而打造岳家圈村的乡村农家乐。

  8、农户农家乐样板房打造工程

  计划投资40万元本着“农户自愿、条件相当、诚信可靠”的原则,在现有农户住房的基础上,按照渔(农)家乐客房设施设备配备、配套标准,经稍加改造,先期打造20户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农家乐样板房,并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接待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特色旅游的游客,开发农家乐项目,以此达到先让一部分人先期致富的目的。。

  三、资金来源

  我村是省财政厅的联系点。目前,市财政局已经落实了60万元帮扶资金;小门家镇党委、政府也同意给予一定的扶持;市民生置业有限公司也能给予一定的赞助;付景兵个人可以出资20万元。相信岳家圈村在相关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创建美丽乡村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岳家圈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3

  摘要:创建美丽乡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工程。红山村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乡风文明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重视力度、人才建设、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加强领导工作、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经济发展、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措施是红山村发展美丽乡村的努力方向。

  关键:美丽乡村;生态农业;持续发展

  建设的美丽乡村,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工程。这不仅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实事,也是利在当代、功在后代的好事。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抓住发展机遇,现成为广东省创建美丽乡村的先进典范村。

  一、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意义

  1.贯彻国家政策的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党高度重视和发展农村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村改革的方针。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要求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这些政策和措施无疑为农村发展和建设美丽乡村指明了方向,地方政府要积极贯彻国家政策,把创建美丽乡村落到实处。

  2.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探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梦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们从过去关心“有没有”“够不够”开始慢慢转变为“好不好”“美不美”。因此,建设美丽乡村的提出,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广大农民群众丰富日常文化生活,培养和提高生态文明理念的素养,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3.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追求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村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就是依此时代背景提出来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因此,新型城镇化发展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要促进城镇化,必须把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二、红山村建设美丽乡村的现状

  梯面镇红山村位于广州西北部,地处王子山森林公园脚下,一面与从化接壤、一面与清远交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夏季平均气温比广州城要低5℃左右。这里山地面积计有2万多亩、耕地面积600多亩,1000多名村民都是客家人,先后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广州“最美乡村”等称号。然而10多年前,红山村曾以挖矿为主业,导致山体破烂、河道堵塞,生态遭受破坏。后来红山村为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痛下决心于2004年关闭了全村的泥石厂,之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发展旅游业,终于换来最美乡村景致。红山村创建美丽乡村之路不仅是广东省的示范和表率,也为全国打造美丽乡村提供了好的经验与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但其中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这是红山村进一步努力的发展方向。

  1.红山村创建美丽乡村取得的成绩

  第一,大力提升生态环境建设。首先,红山村进行村庄整治和农房改建,把每家每户改造成休闲农庄,使得生活区与旅游区相互结合。同时,实施了“一家示范、全村整治”工程,对道路狭窄、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村庄绿化等工程进行建设。这些措施大大提升了村庄整治建设水平,完善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打造了环境优美与经济发展完美结合的农村宜居环境。

  第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首先在文化服务方面,红山村村委干部一方面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法制观念教育,不断增强红山村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责任,全面提升红山村农民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深入实施城镇知识分子下乡活动,加强城镇与农村在文化沟通交流上的互动。其次在医疗服务方面,红山村村委干部积极深入群众,组织医疗队下乡服务,同时也发动群众积极参加医疗合作保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第三,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红山村村委干部努力动员和调动全体村民的力量,抓住党员干部等重要群体,树立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和模范,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尊重农民的自身基本权益,营造了人人文明与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

  2.红山村建设美丽乡村面临的问题

  首先,领导重视力度不够。政府以及村领导在建设后期,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满足于红山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期现状,并没有做出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以及坚持和扩大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的一系列行动。通过这几年实践的历练,红山村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虽有所增强,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轻农、轻生态等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

  其次,人才建设不强。近年来,红山村大量年轻劳动力的流失,出现了人才缺失和人才后备力量不足的状况。农村规划和建设人才短缺,缺乏专业指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未能形成人简兵强的团队。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二:一是没有建立有效的可实施的广纳人才的管理机制和大力引进旅游、管理等专业人才,且没有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力度;二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培养综合管理型人才,导致从业人员文化综合素质不高。

  再次,经济发展不全。红山村在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虽然注重发展生态农业、休闲生态旅游等产业,初步形成了环境与经济完美结合的局面,不过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相比,农村产业发展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态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推进速度不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因此在红山村在建设美丽乡村后期,出现“晒网多过打鱼”也就是节假日人流量多,平日萧条的两极现象,这将不利于红山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发展,这些都不利于红山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四,管理水平不高。从居住条件来看,基本住房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不少农民的住房质量仍然不高,有的居住在危房旧房中,有的居住在偏远山区,有的甚至居住在地势险要区域。从基础设施来看,虽然基本解决了村民的交通出行、饮水安全、通电通讯等问题,但村内偏远地区一些道路、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仍然薄弱。从公共服务来看,虽然广大农民已享受到在教育、医疗等制度上的服务,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仍然不高。综上,从居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上看,红山村的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

  三、红山村创建美丽乡村的对策

  1.加强领导工作是关键

  加强领导工作是坚持红山村美丽乡村建设科学指导的关键。首先,乡镇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保证美丽乡村的不断发展并逐年增加对红山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可以通过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红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并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及时发现和分析工作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且及时汲取其中的教训,为以后遇到相似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要坚持以领导层为指导主体,明确建设目标,落实行动。再次,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协调机制;创新农村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培育新型社会管理组织;发挥好村支书、村主任的主导作用,发挥好红山村村部党员干部的指导作用,带领广大村民共同建设美丽乡村。最后,各级领导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以人为本和整体性、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理念和要求。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认真学习村委制度和服务宗旨,始终按规章制度办事,切实提高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经济、全村全体人员共同致富的能力,提高在各方面做好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更好地承担起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任。

  2.开发人力资源是前提

  开发人力资源是保证红山村美丽乡村建设人才支撑的前提。”大学生村官”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个全新概念,随着新型农村建设的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农村急需大量的人才做坚强的后盾,大学生村官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在实践中,梯面镇政府要出台可以吸引大学生下乡当村官的政策,健全和完善各种保障村官和农民群众基本权益的制度,改善农村基层生活区、观光区环境,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只有制度上的稳定性保障;还要不断深化工作思想培训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大学生尽快适应基层工作和生活上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引进新生力量,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在村委换届选举过程中,选派有实力有潜力的干部、大学生充实农村基层组织团队,增强村里各级领导班子的力量,为红山村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的人才保证。

  3.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是基础

  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是推进红山村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发展的基础。首先,要把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发展以村庄重点景区、农家乐经营户为基础的生态旅游业,落实推进村庄和农家乐污染整治,把村庄和农家乐生态旅游业建设成为利用生态环境与提高农村经济的农民增收大产业。其次,要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的基础,遵循经济生态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的原则,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和农作制度创新,大力推行节水省能源的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态循环农业的新型管理模式,对化肥、农药使用和生产要科学,积极发展农作物废弃物和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产业,筑牢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第三,要着力建设一批现代生态农业园,打响红山村的生态农业品牌,推进红山村生态农业农产品标准生产和质量保证,推进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森林食品和农村食品的生产和认证。第四,要做好生态农业的深化和外化文章,提高红山村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提升红山村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家乐经济、生态旅游和村庄文化特色产业相结合,形成农业和农村文化与经济互相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4.提升管理水平是保障

  提升管理水平是维护红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成果的保障。一要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维护和美化农村原生态环境的着力点,整体推进沿路、沿河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景观区域路段环境打造,大力推进河道污水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绿化、道路、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全面一体化规划建设,努力从整体上保护农村原生态环境、美化农村旅游景区环境。二要把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作为美化农村原生态环境的基础点,加快推进“待整治村”的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积极鼓励农户使用太阳能、沼气、新型墙体建材、环保装修等节能环保设施和材料,切实加强畜禽饲养场环境治理和排泄物沼气化利用,着力提高村庄环境质量。三要把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作为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的保证,切实加强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环保设施维护、绿化苗木养护等工作,建立政府补助、村集体和农户为主的管理和保护经费筹措机制,确保农村环境长期保洁,重塑农村田园风光的美景。四要把分类推进村庄整治建设作为普遍改善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推进危旧房改造建设,整治和拆除危房、废弃房、乱搭乱建房,完善村内生活区和景区的基础设施,提高卫生、文化、体育、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努力提升农民品质生活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平,侯伟芬.携手共建“美丽乡村”――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与分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2]柯福艳,张社梅,徐红玳.生态立县背景下山区跨越式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以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J].生态经济.2011(05).

  [3]张平,吕敢堂,姜华帅.大学生回乡助“美丽乡村”发展――浅谈大学生回乡在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08).

  [4]黄克亮,罗丽云.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J].探求.2013(03).

  [5]罗汉仪.乡村发展类型研究及其乡村性评价――以广州首批美丽乡村为例[J].中外建筑.2015(03).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4

  新民村是较为偏远的库区、老区、苏区、贫困村,全村管辖10个村民小组,450户1796人(其中男性954人,女性842人,库区原迁移民470人,移民自然增长人口1112人,二、三组淹田不淹房220人,2008年之后新增人口58人),约占全乡人口6%,属于全乡中等人口村。新屋村所辖面积11000亩,其中山林面积9000亩,水域水平面积2000亩,常用耕地面积403亩(人均面积只有0.22亩)。目前村里低保、五保贫困人口280人,单亲人数9人,全村劳动力1213人,其中80%人口均外出务工。全村现有在职干部5人,党员36人。由于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居住环境极差,经济基础薄弱,造成了今天贫困的局面。
  一、美丽家园建设原则
  按照省局工作要求,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的基础上,以解决移民村存在的居住条件差、家庭收入低、功能设施短缺等突出问题为抓手,坚持房屋改造与环境整治相结合,项目建设与产业扶持相结合,完善设施与健全功能相结合原则,不断加快移民小康村建设步伐。
  二、总体目标
  按照“布局优化、道路、沟渠硬化、村庄绿化、亮化、净化、设施配套化、环境美化、服务强化”的“八化”要求,将新屋村建设成居住条件良好、产业布局合理、移民生活富裕、功能设施配套、村庄环境优美的移民小康示范村。重点抓好“三个一”工程建设:“一房”即,对全村151户土坯危房按照村庄规划进行改造升级,同时,按照建设新型社区目标,一组和二、三组就地集中统一建移民新区;“一业”扶持产业发展,采取项目扶持方式,大力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不断增加移民收入;“一整治”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功能、配套设施,建成美丽宜居村庄。
  三、投资概算
  (一)、安居工程(采取新建集体点和原地折建两种方式)。
  1、集中安置示范点(二个点)
  新屋垅(一组)37户,需投资75.096万元。
  (1)平基:填方1456.09方,挖方19333.1方,10元/方,需资金20.79万元;
  (2)道路:总长约550米、面积2220㎡,75元/㎡,需资金16.5万元;
  (3)公共活动场所:面积620米,75元/米,需资金4.65万元;
  (4)自来水390米,50元/米,需资金1.95万元;
  (5)排水沟,长450米,150元/米,需资金6.75万元;
  (6)石坑浆砌长70米,宽0.6米,高1米,380元/方,需资金1.596万元;
  (7)绿化,需资金15万元;
  (8)垃圾收集屋,需资金0.3万元;
  (9)太阳能路灯10盏,4000元/盏,需资金4万元。
  (10)勘测规划监理费3.56万元。
  万家窝(二、三组)37户,需投资85.41万元,
  (1)平基:填方6323方,挖方18312.8方,10元/方,需资金24.64万元;
  (2)道路总长约950米、面积3800㎡,75元/㎡,需资金28.5万元;
  (3)公共活动场所:面积385㎡,75元/米,需资金2.9万元;
  (4)自来水735米,50元/米,需资金3.7万元;
  (5)排水沟,长750米,150元/米,需资金11.3万元;(6)绿化,需资金6万元;
  (7)垃圾收集屋,需资金0.3万元;
  (8)太阳能路灯10盏,4000元/盏,需资金4万元。
  (9)勘测规划监理费4.07万元
  以上二项需投资160.131万元。
  2、原地拆建91户,2万元/户。
  (二)产业发展
  1、种植业:建油茶基地300亩,600元/亩需资金18万元;荒山造林500亩,300元/亩需资金15万元;
  2、渔业:我村水域面积较大,网箱养鱼是我村的主导产业,准备发展30口网箱,规格24×24,1万元/口需资金30万元。
  以上二项需投资63万元。
  (三)村庄整治
  1、村庄绿化,准备将道路拓宽,栽种绿化树苗,需投资10万元。
  2、环境整治需资金20万元。
  以上二项需投资30万元。
  四、资金计划
  美好家园建设工作计划投入资金约555.131万元;其中,争取省移民局扶持资金253.131万元,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02万元。建设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的项目扶持:1、房屋改造二个示范点资金160.131万元,151户以奖代补302万元;2、产业扶持项目资金63万元;3、村庄整治30万元。
  五、工作重点
  (一)房屋改造
  采取原地改造升级和集中统一建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建设、统一补助标准,分类、分步实施,完成危房改造151户,其中集中居住小区新建60户。
  1、改造办法:①根据省移民局要求,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指导,所在规划区辖内老百姓,愿拆建的先报名交1万元保证金,同时由村干部组织召开会议,按照统一规划的原则,并选举产生工程监管小组成员,对施工中质量问题及其他相关事宜进行监管,商议房屋户型,并讨论是统建还是自建,根据农户的意愿进行实施。初步调查80%农户愿统建,自建者必须按照相关部门规划图纸实施,并签订协议限期完工。超期者取消相关补贴优惠政策。;②集中统建的打好地脚梁时付总工程款所差部份的40%,房屋封顶时再付40%,交房屋锁匙时,付清所有房款;③施工进度:A、2014年5月25日之前必须折除土坯房,6月10日之前要完成土地平基,B、6月10日至9月10日,集中点所有房屋必须完工,三通要到位,C、9月10日至10月30日之前,所有附属工程全部完工,房屋交付老百姓使用。
  2、补贴标准:①分散自建危房改造,按照户平2万元的标准进行补贴;②集中建新房移民户,均按照户平2万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对三通一平及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争取上级扶持。
  3、集中居住点布局:新屋垅和万家窝二个集中点根据移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拟采用一户一院(即前宅后院)、3--7户联立,数幢并立的住宅院落布局,每户建筑面积为90平方米,房屋以二层半至三层设计,集中统一建一层,户型二室一厅,确保十年不落后。
  (二)产业扶持
  1、油茶业。由于我村荒山较多,土地多为砂石土壤,适合种植油茶,油茶作为纯天然绿色食品,产业前景光明,是我村的传统产业。我村计划在泥坑垅开发油茶基地300亩,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造园、统一调苗、统一管理方式高标准高质量建园。若该项目顺利实施,几年以后,既能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又能为村民提供长期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
  2、荒山造林。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至使我村荒山面积大,有效资源得不到很好利用,为了充分开发荒山资源,发挥山地优势,计划荒山造林500亩,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造林、统一调苗、分户管理方式造林。若该项目顺利实施,能解决我村移民增加瓶颈问题,增加移民收入。
  3、渔业。我村水域面积在燕厦乡各村中是最大的,有1000亩水面面积(实际养殖面积约200亩)。村委会决定充分利用水域面积的优势,计划在高滩畈建30余口不投饵网箱,规格24m×24m,并聘请专家前来指导,引进最新的养殖技术,以此为示范点,带动全村渔业发展。
  (三)村庄整治
  按照“布局优化、道路、沟渠硬化、村庄绿化、亮化、净化、设施配套化、环境美化、服务强化”的“八化”要求,努力打造和谐优美的“移民新村”。
  1、村庄绿化。对全村道路两旁栽桂花树2000株,统一规格、统一标准。
  2、村庄整治,实施亮化、净化工程,建立排灌体系,电网改造升级,设施配套的移民文化活动广场,建立配套完善的环境保洁长效机制,确保村庄环境整洁。
  六、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屋村美丽家园建设专班,由支书任组长、村长为副组长,成员由各组组长、党员代表、有威信的移民代表组成,对建设项目实行一月一检查,每季一通报,年终考核结账。
  2、科学制定规划。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编制好示范点村庄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土地利用、房屋改造、村庄整治等专项规划,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确保试点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3、严格资金管理。建立试点资金财政专户,严格执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制度,全面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挤占、截留、挪用等现象。
  七、工作要求
  1、请求省移民局解决缺口资金253.131万元。
  2、安排启动项目和启动资金。
  3、要求各级各部门,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缺点问题加以批评、指导,对项目资金使用严格要求,严肃监督,严防豆腐渣工程,确保所有资金和物资使用,落到实处。
  我村两委坚信,作为省移民局美丽家园示范村建设,有省移民局领导的坚强后盾、市1331工程扶持和县移民局、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领老百姓致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新屋村将会成为全县最美丽家园。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5

  一、产业发展型模式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近年来,永联村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以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鲜切花基地、苗木公司、现代粮食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垂钓中心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7573.7万元。村里建设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为张家港唯一一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二、生态保护型模式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案例: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现如今,高家堂村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支柱。高家堂村把发展重点放在做好改造和提升笋竹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布局,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城郊集约型模式

  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案例: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

  泖港镇2007年起走上了以家庭农场为主要经营模式的农业发展道路,如今已基本实现了家庭农场的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具体做法一是规范土地流转,实行家庭农场集中经营;二是完善服务管理,提高家庭农场运行质量;三是推动集约经营,优化家庭农场运行模式。

  四、社会综治型模式

  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其特点是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案例:天津大寺镇王村

  天津市西青区大寺王村镇北邻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邻天津微电子城。该村距天津港1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15公里,距市中心15公里,交通四通八达。王村是天津东南方新农村发展的一颗耀眼的明星。王村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示范村",2012年,荣获"美丽乡村"称号。王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城市化。村里生活环境和谐有序,基础设施完善,家家户户住进新楼房,电脑、电话、汽车走进农家,村民过着"干有所为,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其乐融融的城市化生活。

  五、文化传承型模式

  主要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案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随着牡丹花会的举办和旅游业的日益繁荣,牡丹成为洛阳的重要文化符号,从事书画艺术的平乐村民开始将创作主题集中到牡丹。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平乐农民画家们的牡丹画作品远销西安、上海、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多次参加各种展览并获奖。"小牡丹画出大产业"。如今的平乐,已拥有国家、省市画协、美协会员20多名,牡丹画专业户100多个,牡丹绘画爱好者300余人,年创作生产牡丹画8万幅,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2007年,平乐村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特色文化产业村"荣誉称号,平乐镇被文化部、民政部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先后两次就平乐牡丹画产业发展作出批示。

  六、渔业开发型模式

  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其特点是产业以渔业为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案例:甘肃天水市武山县

  近几年,旅游市场火热,武山县紧抓机遇,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休闲渔业是对渔业生产的补充,是对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实现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该县盘古村的"渔家乐",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垂钓运动带来的垂钓,经济收入可观,效益比原先高出一倍以上。现武山"渔家乐"成为了天水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带动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

  七、草原牧场型模式

  主要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其特点是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案例:内蒙古太仆寺旗道海嘎查

  道海嘎查是太旗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典型。道海嘎查的主要就是草原,因此,对草原牧区来讲,保护好草原生态环境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道海嘎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促进草原畜牧业由天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发展特色家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独具草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发展模式。

  八、环境整治型模式

  主要在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地区,其特点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农民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呼声高、反应强烈。

  案例: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红岩村位于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距桂林市108公里,共103户407人,是一个集山水风光游览、田园农耕体验、住宿、餐饮、休闲和会议商务观光等为一体的生态特色旅游新村。红岩新村成功地建起80多栋独立别墅,共拥有客房300多间,餐馆近40家,建成了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环形村道、灯光篮球场、游泳池、旅游登山小道等公共设施。

  九、休闲旅游型模式

  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

  案例: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

  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江湾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云集了梦里江湾5A级旅游景区、古埠名祠汪口4A级旅游景区、生态家园晓起和5A级标准的梯云人家篁岭四个品牌景区。依托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着力建设梨园古镇景区、莲花谷度假区,使之成为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试验区"的典范。中国美,看乡村,一个天蓝水净地绿的美丽江湾,正成为"美丽中国"在乡村的鲜活样本,并以旅游转型升级为拓展空间加快成为中国旅游第一镇。

  十、高效农业型模式

  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案例: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

  三坪村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三坪风景区所在地,该村在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充分发挥森林、竹林等林地资源优势,采用"林药模式"打造金线莲、铁皮石斛、蕨菜种植基地,以玫瑰园建设带动花卉产业发展,壮大兰花种植基地,做大做强现代高效农业。同时整合资源,建立千亩柚园、万亩竹海、玫瑰花海等特色观光旅游,构建观光旅游示范点,提高吸纳、转移、承载三平景区游客的能力。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6

  1、产业发展型模式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2、生态保护型模式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典型: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3、城郊集约型模式

  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典型: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

  4、社会综治型模式

  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其特点是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典型: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镇广发村。

  5、文化传承型模式

  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典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6、渔业开发型模式

  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其特点是产业以渔业为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典型: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三村。

  7、草原牧场型模式

  主要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其特点是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典型: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脑干哈达嘎查。

  8、环境整治型模式

  主要在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地区,其特点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农民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呼声高、反应强烈。

  典型: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9、休闲旅游型模式

  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

  典型: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

  10、高效农业型模式

  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典型: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建设美好乡村,打造幸福油坊”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中心村庄建设为重点,以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二、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家园。

  1、生态宜居村庄美。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农民住房实用美观,中心村道路、电力、绿化、供排水、信息网络等基础配套设施应在建房前由建设方按照批准过的规划实施到位,确保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自然生态保护良好,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2、兴业富民生活美。农业产业水平大幅提升,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拓展,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文明和谐乡风美。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基本健全,乡村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农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群众反响最强烈、事关群众利益最直接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美好乡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规划先行。注重与宅基地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众兴集镇镇总体规划的充分衔接,强化规划设计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落地,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3、注重特色。要结合村组实际精心设计载体,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中丰富的生态理念,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彰显村庄特色。

  4、合力共建。与危房改造、环境综合整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共同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

  四、方法步骤

  1、组织领导。为加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抓好统筹协调和服务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工作任务是加强村民与施工企业的沟通协调,主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议事会、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等相关会议,参与村民与施工企业签订的房屋代建协议,推选成立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等相应工作组织和机构,监督规划执行、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服务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相应组织发挥作用。

  2、严格程序。坚持规划先行,制作的规划设计要群众认可,村支两委同意,镇党委政府审核,县规委会审批,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坚持一户一宅。由本村群众申请,村支两委审查,镇政府审核,县政府审批,由村支两委见证农户与施工企业签订代建协议。坚持建管并重。施工企业按照规划设计和代建协议组织安全文明施工,严禁未批先建,严禁建无主房,严禁不按规划施工,严禁外村群众申请建房,严禁小产权房开发。

  3、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真正使美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

  4、严肃责任。美好乡村建设要充分准备,要有广泛的民意基础,要严格依法依规办事。若存在违法违规建设,将依法查处,并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责任。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8

  为深入贯彻全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和“美丽乡村”推进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努力实现“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目标,根据水头镇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本村实际,现制定曾岭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特色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建设为重点,创新思路,增加建设投入,把村庄建成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力争在5年的时间内,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村民代表会提出的“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主要任务

  1、曾岭村岭头自然村安路灯2.1公里42盏,资金筹备中。

  2、集资硬化村主干道南岭路星辉至曾岭路段,总长4.5公里,宽4米;集资硬化岭头环村路,长800米。

  3、深入农民饮水安全,全面推进曾岭村岭头自然村的饮水建设工程。

  4、大力开展村主干道南岭路星辉至曾岭路段两侧绿化工作。

  5、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护制度。从**x3年起,曾岭村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按照每年每人15元的标准筹集农村环境卫生清洁和保洁经费,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清洁保洁,配备2名专职保洁人员。

  6、全村新增垃圾桶10个。

  四、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以驻村领导为指导员、支部书记李拥政为组长、村主任吕培寒为副组长、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9

  顺平县打响美丽乡村建设“三清一拆”攻坚战,集中利用一个月时间在农村开展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清庭院、拆除违章建筑专项行动,对清理出来的土地、坑塘全部绿化,做到大街小巷干净通畅,房前屋后整齐清洁。该县重点抓好村庄坑塘、农家庭院、房前屋后等关键地段和场所的清理整治,做到无积存垃圾、无杂物乱堆和乱搭乱建现象,消灭环境卫生盲区和死角,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绿化水平。为确保按期完成各项任务,该县实行县领导分包乡镇责任制,对专项行动全程跟踪、严格考核,每天统计各乡镇进度、每周观摩评比。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清理垃圾1万吨,拆除废弃不用的杂房、低矮破旧的危房280间,植树2万棵。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10

  青山叠翠、碧水环绕,高端民宿“裸心谷”坐落在秀丽的浙江莫干山脚下。尽管人均日消费超过2000元,但每天都有都市人一路按图索骥来到这里,只为在自然的怀抱里“裸露心灵”、体验乡愁。

  在浙江,这样美丽的去处数不胜数,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近10年来,浙江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红利持续释放,生态自觉深入人心,溢出效应不断显现。

  十年接力催生“生态红利”

  安吉余村10年巨变,是浙江的一个缩影。

  余村距离电影《卧虎藏龙》拍摄地大竹海几公里。2005年,余村关停了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300万元经济效益的三个石灰矿。当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到余村考察,对村里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余村村委会主任潘**回忆:“在简陋的村委会会议室举行的座谈会上,他告诫我们:‘不要迷恋过去的发展模式,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

  潘**记得,***同志当时还说,不要以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增长,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生态立县或许会牺牲掉一些经济增长速度,但仍要舍去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高能耗产业。

  余村村集体收入曾因此一度锐减,但如今又恢复到300万元。村支部委员俞小华说:“开矿是赚子孙的钱,而绿色经济的钱可以留给子孙后代。”在余村,如今从事旅游相关产业的人数从10年前的28人增加到341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世纪50年代,为支持新安江水电站建设,杭州淳安一夜之间由浙江的经济强县跌到后面,很多百姓抱怨“守着碧水守着穷”。最近10年,淳安建设环湖绿道,开发环湖骑行、房车露营、登山探险、婚纱摄影等特色旅游产品,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优势资源。2014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36.5万人次,收入3.56亿元,旅游从业人员占全县就业人数的20%,直接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600余元。“如今,‘天下第一碧水’成为淳安的招牌。”杭州市旅游委主任李虹说。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10年接力,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动农村变景区、农业变商业、农民变老板,将农村沉睡的绿色资源转化为发展经济的资本,不少经济后发地区实现了“绿色崛起”。

  久久为功培育生态自觉

  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非一日之功。浦江县因为发展水晶产业,曾一度使浦阳江成为钱塘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支流。一些群众找到政府,要求为子孙后代着想,治理污染。

  近年来,浙江省全面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消灭6500公里垃圾河,累计完成黑臭河治理验收4660多公里,浦江等9个县(区)成为全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3亿平方米,进行“三改”建筑面积3.3亿平方米。

  着眼长远算大账,浙江的干部们把保护生态的“接力棒”一任一任地传递着。安吉坚持生态立县,在财政收入只有4000多万元时,却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对污染企业进行强制治理,一举关掉了全县三分之一的税源。

  在桐庐,县财政每年用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达到3000万元。“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生态;宁可荣誉少一点,也要用心抓经济;宁可政府支出紧一点,也要挤钱惠民生。”县委书记毛溪浩说。

  久久为功,浙江一揽子的计划持续发力: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牢牢守住生态红线,探索实施“考绿不考工”,建立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收费制度、与出境水质和森林覆盖率挂钩的财政奖惩制度……中科院《2013科学发展报告》显示,浙江GDP发展质量指数高居全国第2位。

  溢出效应扮美中国大地

  多年坚持,建设美丽乡村的浙江实践不仅在本土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其溢出效应也日益显现。

  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的宁波奉化滕头村把园林绿化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主业,在将本村建成生态花园的同时,还拓展到江西、安徽、湖北等全国十几个省份,投资建设园林苗圃基地的总面积相当于30多个滕头村。

  浙江各地的探索和实践还吸引了国外投资者的目光。因为看好莫干山的延绵青山,来自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先后在莫干山脚下建起了60余座“洋家乐”;因为看好安吉县的万杆翠竹,法国戛纳市豪掷10亿美元与当地政府共建“中国(安吉)戛纳影视城”。前来取经的陕西省渭南市副市长高杰感叹:“浙江的探索,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杨建华说,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浙江美丽乡村的发展路径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美丽中国的美好画卷。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11

  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我局成立了由局长张书君同志任组长,主管局长刘长河同志任副组长,局其他班子成员及相关股室成员任组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保证美丽乡村片区建设特别是规划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积极配合规划设计单位做好美丽乡村片区建设规划工作

  按照搞好建设规划先行的工作部署,我们积极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建华帆建筑设计院、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提供所需要的.前期资料,先后和四个规划院一起到26个村勘查并逐村进行座谈走访,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杂技大世界重点片区总体规划1项、大运河景观带专项规划3项、104国道景观带专项规划23项,以上规划已完成初稿并通过县初审。

  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工作的思路

  (一)规划坚持的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

  以大世界景区及周边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杂技文化的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突出特色,高标准打造杂技大世界及周边村街、道路、景观。

  2、高标准规划原则

  坚持高标准规划,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专家进行设计,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规划相衔接。

  3、坚持分步实施原则

  进一步细化规划方案,做好可行性报告;研究好基本规划设计和建设时序,制定好分步实施的具体操作方案,节约成本,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片区建设步伐。

  4、坚持量力而行原则

  在美丽乡村片区建设中,尊重现实,创新思路,量力而行,不超越财力,把好事办好。

  (二)要处理好的关系

  1、重点打造和一般打造的关系

  在美丽乡村片区建设中,建议重点打造“一中心”(杂技大世界)、“一带”(运河观光带)、“一道”(104国道城区段)、“一路”(黄河路中立交桥以西)、“三村”(大小第九村、宋家院)、“四街”(东西南北街)、“三园”(杂技文化产业园、森林公园、农业采摘园)等项目建设。一般打造为剩余19村的片区建设。主要任务包括:民居改造、饮水安全、污水治理、道路硬化、厕所改造、清洁能源、垃圾治理、村庄绿化、产业发展、电商平台、基层组织建设等。

  2、长远规划与近期实施的关系

  既要有发展的眼光制定片区建设发展的长远规划,又要立足实际,确定2017年确保通过省验收需实施的建设项目。

  3、财政投入和吸收社会资本及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关系

  在资金筹措上,一要充分争取利用好上级政策性资金;二要最大可能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片区建设,我们已与中色十二治金建设有限公司达成关于**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合作框架协议(草案),并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三要动员受益群众出资,调动其积极性;四是建议县财政列出一部分奖励性资金。

  4、整体拆迁和现有基础升级改造的关系

  建议将大小第九、宋家院实施整体拆迁,剩余23个村街在现有基础上对村庄面貌进行升级改造。

  5、建筑风格上处理好徽派建筑与北方建筑的关系

  建议大世界周边及104国道两侧建筑风格以徽派建筑为主,与大世界原有建筑风格遥相呼应,剩余街村建筑按北方建筑风格建设。

  (三)达到的效果

  1、104国道两侧建筑全部改造为徽派建筑风格,将平顶改为尖顶,主色调为灰顶、灰砖、白墙。在老公安局以南、大世界以北的空闲地一律修建灰色围墙围挡并涂绘杂技图案,增加杂技图腾标志。

  2、结合今年104国道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将雨污涵管及电力、通讯缆线规划入地,照明采用太阳能仿古路灯,门店牌匾统一规范、色调一致,104国道两侧一层建筑全部改建为二或三层,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风貌。

  3、结合104国道城区段翻修改造工程,在道路两侧各建设绿化带,科学搭配乔灌木,道路绿化率达到25%以上。对黄河路景观大道两侧干枯树木进行更换,增加法桐、国槐等树种,对绿带进行补植补种。充分利用村边荒地、荒滩和环村路,大力营造生态防护林型、经济林型、花卉苗木型、公园绿地型等不同模式村庄林。根据街道宽度、周边环境合理选择植物搭配,提高街道绿化美化水平。利用攀爬类植物,对建筑外立面、围墙等进行立体、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美化。种植花果蔬菜,打造家庭园艺景观,推进庭院绿化。

  4、加大美丽乡村片区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用足用好政策,将危房改造指标向片区26个美丽乡村片区建设重点村倾斜。加快实施村庄“四清、四化”:清理垃圾、杂物,拆除残垣断壁,清扫庭院,安装路灯,绘制文化墙,购置垃圾箱及清运车,硬化道路,厨厕改造,供排水改造,村民广场和“两室”建设等工程。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12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必须要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以此促进城乡的和谐发展。参照发达国家乡村的发展不难得出,在现代化水平达到较高水平时,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城乡和谐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社会演变的一般规律。由此,推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势在必行。本世纪初期,浙江省已经开始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标准的乡村建设工作,并且已经初步取得了相应的成果,而这些成果对于加快当地乡村建设,促进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是有着极高参考价值的,因此可以通过对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分析,合理借鉴其发展经验,以此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步伐。

  一、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在浙江省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政策背景之下,当地乡村建设正以高速推进的状态不断进行,并且在农村环境改善、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特色确立、品牌推广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并且预计在2019年实现美丽乡村的全面建设。

  (一)、美丽乡村环境改善成果

  浙江省根据魅力乡村建设的整体标准,已经全面推进了乡村面貌改善整顿工作,当地农村的基础设施与相应的公共设施的建设逐步推进,农村环境已经初步实现了全面改善,绿化美化也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同时农村居民的人口素质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以长兴县为例,自2010年伊始,当地已经完成了对109个乡村的改造工作,已经投入了将近3.5亿的资金成本,道路改造已达1000余公里,同时对以往废弃的危桥、河道等已经进行了深入整治,并且建立了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除此之外,针对乡村道路的实际需求,架设了近万盏路灯。除硬件设施之外,乡村人文环境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农村产业文化、人文风俗、传统民俗文化等等也得到进一步挖掘,农业生产者的生活习惯得到了初步改善,法制观念及科学文化观念等都有了极大水平的提升。浙江省大多乡镇的建设进程都与此类似,乡村环境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二)村庄特色挖掘成果

  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发展的背景之下,浙江省按照当地乡村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村庄特色,对当地的人文风俗传统文化、遗留古村落文化、生态文化等等进行大力开发,并且依托于当地特色进行文化建设,并且依托于中心村落的建设,以点扩面,大力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当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力度,全面统筹发展,依托于当地特色进一步落实了对美丽乡村的建设。

  (三)农村产业发展成果

  在乡村基础之上,根据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相关标准,浙江省依托于乡村传统文化、人文风俗等村庄特色,大力开发旅游产业,有效增加了当地农业生产者的年收入。另外,通过对当地土地资源的合理整合,有效实现了生态化农业生产,并且大力推动经济作物的种植,依托于农、林、渔资源与产业基础,大力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链,已经建成了较多的经济强村。除此之外,浙江省依托于当地自然资源,鼓励农业生产者借助于当地的人文风俗特色、自然风光、水乡风情等,开发集休闲、体验与娱乐为一体的精品产业,为农业生产者收入的增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乡村品牌效应成果

  伴随着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已经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同时当地乡村的品牌效应逐步扩展,在吸引外来资金的同时,也已经成为了其他乡镇发展的参考模板。美丽乡村建设在全省范围内以“以点扩线,以线扩面,全面协调发展”的方式,以中心村的建设为核心,以此带动附近区域乡村的共同发展,有效实现了农村风貌的全面提升。

  二、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

  浙江省美丽乡村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资本投入结构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覆盖比例也得到了初步拓展,并且充分调动了当地村民的主体意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于我国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而言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一)拓展覆盖面,加大重点项目的扶持

  根据美丽乡村的整体建设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对美丽乡村的涵盖范围加以有效拓展,并且加强村镇风气的整治工作,进而为美丽乡村的全面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为基础,还需要加强对中心村的建设工作,加大对中心村落的投资力度,建设好示范美丽乡村,为临近区域乡村的发展提供可以参照的模板,以此带动附近区域村落的发展,最终以点扩线,以线扩面,实现共同富裕。

  (二)提高建设成效,增加宣传投入

  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充分结合现有经验,借鉴他人发展成果,对建设规划方案进行仔细筛选,选用符合与当地实际特征的发展方案。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对当地的人文风俗、自然资源等进行合理开发,在建设硬件设施的同时,加强对乡村文化与内涵的建设工作,并且依托于大范围发展特色,在突出自身特色的同时,满足于统一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效,必须要立足于当地实际特性,加大宣传力度,在端正农业生产者态度的同时,积极吸引外来资金,以此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三)制定长远目标,调动村民主观动能

  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目标就是在提升农村人口素质的基础之上,增加农业生产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在乡村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当地实际特性,将目光放长远,不能过于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另外必须要加强对投入资金的管理力度,定期对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成效。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调动村民的主观动能,促使其发挥出主人翁作用,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过程之中。

  (四)加强村庄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合理引入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结合乡村实际特点,制定出乡村发展的战略经营目标与方案,同时制定相应的规范准则,开发当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在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的同时,促进乡村人口素质的全面提升。而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要避免“吃大锅饭”的现实问题,必须要对每个人的责任加以充分认定,并且拟定适宜的追责机制,以此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与人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最大限度满足于农民的实际需求,对乡村建设发展进行战略规划,避免无序建设的混乱局面。同时还应该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合理借鉴前人经验,依托于当地特色与资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促进美丽乡村的全面建设。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13

  五泉镇是杨凌示范区唯一的建制镇,位于杨凌示范区西北方12公里处,隋文帝泰陵地处该镇内。镇政府驻五泉村,距区政府9千米。2014年被列入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列。该镇总面积2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7万亩,辖19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033户,总人口22185人。镇内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人居、生产和旅游的最佳场所。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以“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镇、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镇各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为了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绩。我镇采取以下措施:

  (一)明晰思路,科学规划

  按照省住建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会议的要求,结合我镇各村村情,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决定推行“政府组织,企业拉动,基地示范,多方配合,农户参与”的建设模式,大力发展以夹道村、茂陵村为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带动毕公、帅家、斜上等新农村建设中心村,辐射全镇,全面建设文明程度高、立体循环经济发展程度高、可持续发展、农户参与的“农、工、商、种、养、加、高、新、特”的一体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镇共建成小麦良种基地2.2万亩,建成设施农业大棚456座,优质杂果基地4000亩,全镇奶肉牛存栏1760头,蛋鸡11.5万只,奶牛养殖小区7个,苗木花卉基地426亩。特色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成绩显著。

  (二)完善机制,开拓创新

  为了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聘请卫生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购置垃圾桶和垃圾车,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购置200个垃圾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二是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村民发放倡议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庭院整治工作中来,积极开展评选清洁示范户活动,对整改积极的,经验收达标合格的农户,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全面提升村庄品味,使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一是召开动员会,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组长做好示范;二是召开座谈会,邀请“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三是上门入户宣传,对群众讲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四是做好“三结合”,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幸福家庭建设相结合,形成“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

  虽然我镇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我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接下来的工作安排中,我们要以现场会的召开为动力,继续学习兄弟乡镇的先进经验,要对美丽乡村建设再研究、再创新、再提升。紧紧围绕“创业增收生活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方针,凝心聚力,一定能把我镇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集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五泉也必将成为示范区一颗最璀璨的新星。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14

  XX乡位于XX县西部,距县城55公里,总面积243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12186人。今年以来,XX乡以“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五美”为目标,抓规划、抓基础、抓产业、抓民生,把美丽乡村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中。通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集镇有了新的面貌,农业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农民生活有了新的提高。

  1、着力高标准规划,全面提升乡村集镇品位。坚持“低水平的规划是一种落后,低水平建设意味着浪费”的理念,高起点规划集镇。聘请城镇规划专家和县建设主管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土地测量、实地勾绘,并邀请部分村民代表、乡、村干部,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规划草案进行会审论证,确保规划既体现现代集镇品位,又符合XX发展实际。

  2、着力镇村联动,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针对街道窄、乱、差的现状,我们实行镇村联动,把清理违章建筑和完善基础设施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严格把控,对违章建筑绝不姑息,今年共拆除街道违章建筑1800平米,拆除破旧房屋14栋,按照村庄规划新建房屋5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新修水沟1400余米,清理路障几十余处,拆旧房修路600米,街道拓宽3.5米,巷道建设1000米,墙面改造4000平米。加强集镇日常管理工作,实施清洁卫生工程,下大力气整治家禽乱养乱放、乱设摊点等不文明现象,整个集镇面貌有了新的改观。为扩大乡集镇面积,启动保太村新区开发建设,前期测量、规划工作已基本完成,征地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涉及征地村民260余户,210户已签字同意,近期有望全面完成。

  3、着力产业推进,全面提升村级经济活力。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原动力,只有产业发展、农民富裕,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才会高涨。主抓特色富民产业,选定井冈蜜柚、高产油茶等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特色产业,真正给农民找到一条能够快速致富的渠道。同时,高山羊、野猪畜禽养殖等固有的特色养殖产业不断增容,武功山大鲵养殖产业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

  4、着力民生保障,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清洁工程,设立垃圾桶50个,清运车1辆,配备专职保洁员两名,垃圾全部运到垃圾填埋场填埋,有效的保障了XX集镇街道的清洁干净。集镇全部完成了改水工作,新安装路灯12盏,太阳能安装户13家,道路建设不断完善,居民生产生活日趋便利。同时,注重文化服务能力,成立新民村文化艺术团,广场舞等各种新鲜的文体活动在农村不断呈现,丰富了农民业余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配套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集镇建设推进进度不快的问题,集思广益、真抓实干。一是继续争取项目扶持,并加大乡、村自筹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实行乡、村干部包干负责联系户,健全网络化责任体系,通过倒排时间表,推行逆向责任机制。三是优化升级农业主导产业,引导支持发展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改善集镇基础条件和商住环境,促进全乡经济发展。我们相信,在各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XX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扎扎实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能使XX焕然一新,让XX人民拥有更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15

  为深入推进我省美丽乡村建设,根据《XX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项目化精细化申报管理的通知》(民生办〔XXXX〕XX号)和《XX省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完成“十三五”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激发美丽乡村内生活力、凸显美丽乡村建设人文内涵,促进美丽乡村的互通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五大发展美好XX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根据《XX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XX省农业农村厅关于XXXX年度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计划XXXX年全省建设XXX多个省级中心村,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力争到XXXX年底XX%以上的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为《XX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XXXX-XXXX年)》中提出的到XXXX年所有规划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把政府引导与农民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坚持农民有需求、政府就推动,农民愿意干、政府再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农民被动参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引导、群众共建共享的局面,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科学规划,彰显特色。根据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结合乡村建设发展特点,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规划建设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体现乡村特色,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展现田园风貌和弘扬传统文化,防止照搬城市建设模式,杜绝形成“兵营式”布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确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各地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由省和市县分层推进中心村建设,立足现阶段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村实际,合理确定建设任务,科学有序开展建设,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大拆大建,不贪大求洋,不“归大堆”、造“盆景”,着力打造一批类型多样、风貌各异、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

  ——坚持突出重点,逐步提升。坚持循序渐进,区分轻重缓急,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从农民最期盼、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大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等,达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爽爽的要求。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以宜居宜业宜游为方向,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发展特色产业,塑造乡村特色风貌,提升建设水平。

  ——坚持统筹联动,立体推进。抓好工作统筹,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林业增绿增效行动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治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努力形成整体效应。特别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相衔接,优先把符合条件的贫困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作用。引导社会参与,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合作开发、结对共建、捐资捐助等方式,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二、重点任务

  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目标,重点完成垃圾污水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亮化等建设任务,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生活垃圾治理。配备村庄保洁员和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完善“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村庄保洁要到位,不得使用敞口垃圾池、敞口垃圾房等不环保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生活垃圾应及时收运,不得乱堆、乱放,严禁就地就近简易填埋和焚烧。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垃圾分类方法,建立以县域或乡镇为基础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在此基础上,按照住建系统牵头部署,推进原农村环境“****”中的垃圾治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XX%以上,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

  污水处理。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农村生活污水要首先着眼于综合利用,对于无法利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要因地制宜建设处理设施,选用成本低、易管理、效果好的污水处理方法,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采用以渔净水、人工湿地、氧化塘等生态治理模式。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城镇近郊的农村延伸,离城镇生活污水管网较远、人口密集且不具备利用条件的村庄,可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人口较少的村庄,以卫生厕所改造为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杜绝化粪池出水直排基础上,就地就近实现农田利用。

  在此基础上,按照生态环境系统牵头部署,推进原农村环境“****”中的污水处理,实现全省所有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

  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结合“十三五”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扩大农村自来水使用覆盖面,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卫生改厕。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梳理规范电力、通信等各种线路杆线,有序堆放杂物,实现村庄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

  道路畅通。结合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通村主干道路拓宽改造和村内主干道路硬化,提高畅通水平。

  河沟渠塘疏浚清淤。整治疏浚河沟渠塘,加强桥涵配套,实现水系畅通、水体清澈。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简易适用的要求,利用现有设施,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项目,统筹改造或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进村入户,有效提高宽带普及率。

  村庄绿化。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庭院和村庄周围绿化,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灌木为辅,不得用财政资金铺设人工草坪、栽植名贵树种,村前屋后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茶园等,改善村庄生态环境。

  村庄亮化。在村庄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利用多种方式安装路灯,进行适度亮化。

  三、实施步骤

  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周期一年半,实施步骤分为申报、规划、建设、管护四个环节。申报环节主要是采取竞争申报方式确定每年建设的省级中心村,由乡村自主申报,经县级择优初评、市级预审、省级审核确定。规划环节鼓励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编制方式。中心村布点规划修编和建设规划编制,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农民群众意见,确保规划符合农民意愿。力争做到多规合一。建设环节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坚持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原则,引导农民筹资筹劳。创新美丽乡村建设机制,对于投资金额不大、施工技术含量不高、村民能够自建的项目,鼓励和支持村民自建。管护环节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发动农民主动参与后期管护工作,通过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划分管护责任区等方式,明确村民的保洁义务,落实管护责任,让农民自己动手共建美好家园。

  四、工程管理

  按照“民生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如期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各项任务。

  (一)压实工作责任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形成整体推进合力。切实把压力和责任传导到每个层级,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县级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要实行县委书记、县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扎实做好规划编制、进度安排、资金统筹、组织动员、推进实施等工作。乡村两级要重点做好群众发动、政策宣传、项目实施等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要素保障

  投入保障。落实好省市县三级专项资金投入,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XX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X北片区给予倾斜。完善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投融资机制。

  用地保障。省每年安排到市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确保有不少于X%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省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优先安排被拆迁农户安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农村预留不少于XX%的非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指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用地内涵挖潜,盘活乡镇政府驻地土地存量资源,通过旧房、旧村、旧厂改造等方式,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乡镇建设集贸市场,开发建设居住小区。县级每年安排给乡镇一定数量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支持有需求的乡镇开发建设。继续探索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益管理和返还机制,确保获得的增减挂钩收益全部返还项目区农村,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创新体制机制

  按照“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长治久美。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够通过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积极运用市场化办法,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规划建设、垃圾收运处理、厕所粪污清掏和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县、镇(乡)两级规划管理机制。落实村镇建设管理员队伍建设,确保规划建设有专人管理。村庄应设置规划建设协管员,可由大学生村官或村主任兼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乡村规划师服务制度。

  (四)广泛发动农民群众

  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通过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强化督查考核

  强化督查调度,根据《XX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办法》,对纳入省级中心村、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进行考核验收,重点督促工作落实、建设管护机制落实,主体责任落实的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列入清单、明确责任、挂账整改,对逾期未完成任务的,实行重点调度。严格考核奖惩,健全完善美丽乡村建设验收评价体系,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省管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对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安排上给予适当奖补。

  (六)加大宣传力度

  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采取公益广告、美丽乡村评选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宣传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显著成效、典型经验和政策举措,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热情。

  五、项目公开按照《XX省农业委员会推进农业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要求,重点公开批准服务、批准结果、招标投标、设计变更、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等X类信息,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明确主体、落实责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16

  月24日、25日,县委副书记于燕红,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农工委书记傅士君带领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全县美丽乡村建设“三清一拆”专项行动进行了观摩拉练。

  每到一处,观摩团认真听取各观摩点的介绍,实地查看“三清一拆”开展情况,并进行现场评比,及时交流经验、查找不足。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傅士君强调,全县美丽乡村建设“三清一拆”专项行动,动作大、声势大、顺民心、得民意,在全市观摩拉练中成绩突出,得到了市、县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县各级干部的不懈努力,下一步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总结经验,将美丽乡村建设同抓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再掀高潮,向全方位纵深发展。各乡镇一把手要亲力亲为,做好督导工作。要在清理工作中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将积存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来一次大清扫。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精品产业,使美丽乡村建设有产业支撑。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17

  一、总体要求(一)工作目标通过开展'三清一拆“行动,全乡所有村庄积存垃圾得到清理,残垣断壁和违章建筑得到清除,柴草及杂物等堆放整齐,道路干净交通顺畅,庭院干净,村容整洁,村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二)基本原则坚持分类指导。根据各村基础条件、人口规模、区位特点等方面差异,因地制宜推进'三清一拆“行动,总结经验,探索路径,由点到面,全域展开。

  坚持群众主体。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激励等形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农民自主开展、主动配合'三清一拆“行动。

  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开展工作,严格工作界限和程序,充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注重文化传承。保留体现村庄自然禀赋、文化特色、民风民俗、乡愁乡恋的文化符号和建筑符号,对有保留价值的古建筑、古庙宇、古祠堂、古树名木等进行挂牌保护和妥善利用。

  完善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人员、设备、制度、经费等保障措施,推行PPP模式为主的市场化模式,逐步实现村庄环境卫生的有效管理,确保整治效果能够长久保持。

  二、重点任务及要求一是清垃圾杂物。对村庄内外、环村河道、道路两侧(含村与村之间道路)、景区周边、城镇周边、城乡结合部等区域长期以来积存的垃圾,以及村内乱放乱倒的垃圾进行清理整治,彻底消灭农村环境卫生盲区和死角死面。对农户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进行整治,科学安排农具、柴草及杂物的堆放地点,做到既整齐美观,又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二是清残垣断壁和路障。对长期废弃不用、濒临倒塌、有碍观瞻的老旧房屋院落及村外厂房、畜禽棚舍等进行清理和拆除,用于栽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对可利用的要进行维护修缮,开发利用。对影响道路通行的障碍物进行清除,整修街道路面,确保道路畅通。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18

  为贯彻落实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议工作部署和要求,更好地指导推进全县美丽乡镇、美丽乡村中心村绿化工作,结合美丽乡镇、美丽乡村绿化建设要求,我局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对全县8个美丽乡镇和8个美丽乡村绿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制订全县2019年度美丽乡镇和美丽乡村中心村绿化工作方案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美丽乡镇
  1、绿化覆盖率低。通过调查,全县8个美丽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在10.9-27.5%之间,都没有达到35%以上的验收标准;
  2、存在绿化空白点。主要街道、单位庭院、道路沿线、乡镇出入口、空置地块还没有全面绿化;
  3、绿化进度缓慢。8个美丽乡镇均存在绿化进度缓慢的问题,有的基础工程没有结束,有的绿化工程虽然招标结束但还进行绿化工程实施,有的绿化工程还没有落实施工主体。
  (二)美丽乡村
  1、绿化覆盖率低。通过调查,全县8个美丽乡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在2.7-31.8%之间,都没有达到40%以上的验收标准;
  2、道路、沟渠绿化存在空白点。在村庄建成区有一些道路、沟渠没有绿化,达不到90%以上的绿化率要求标准;
  3、村庄建成区“五小园”建设普遍存在问题。8个美丽乡村建成区“五小园”建设基本没有;
  4、绿化进度缓慢。8个美丽乡村均存在绿化进度缓慢的问题,有的基础工程没有结束无法进行绿化工程实施,有的绿化工程虽然招标结束但还进行绿化工程实施,有的绿化工程还没有落实施工主体。
  二、工作目标
  1、各乡镇、村针对各自存在的问题,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
  2、抓紧时间落实绿化工程的实施,务必在6月底前按设计的要求全面完成绿化任务,确保达到验收标准;
  3、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成活。
  三、解决办法
  1、村庄绿化。对乡村出入口、空置地块等主要节点实施绿化,完成河渠、水系、堤坝等沿线绿化,建议栽植女贞、红叶石楠、榉树、楸树、重阳木、桂花、雪松、国槐、池杉、水杉、垂柳等乡土乔木树种,大幅增加乡村绿量,确保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树种选择和建设标准可参考《怀远县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绿化技术导则(试行)》。
  2、道路绿化。对村际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建议栽植杨树(无絮雄性)、法梧、国槐、栾树、女贞等树种,确保绿化率达90%以上。
  3、庭院绿化。按照“大协调、小美观”原则,对每户房前屋后推行“见缝插绿”和“见空建景”式绿化,动员广大群众对自留地、自家宅基地绿化美化。建议以果树、绿化树为主,栽植柿树、石榴、枣树、女贞等树种,适当配以灌木花卉及绿化小苗。
  4、镇区绿化。主要对街道两侧、道路沿线、乡镇出入口、空置地块进行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
  5、技术要求。根据目前的特殊气候,应采取不同于适宜栽树季节的方法。①苗木要求:选择就近的苗源地,采取大土球、重修剪,尽量减少蒸发,最好能下午起苗,夜间运到栽植现场;②及时栽植:苗木到达现场后,应及时栽植,及时浇透定根水,对高大和冠幅大的树种要搭支架,防止倒伏;③抚育管理:对新栽的树木要根据情况进行不定期浇水、培土、踩实、覆盖地膜、缠草绳、搭遮荫网、喷洒搞蒸腾剂和吊水,确保成活。
  四、采取措施
  1、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全县2019年度美丽乡镇、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即将迎接省市验收,绿化占有重要分值。按照“属地管理、划片分工”工作要求,县乡领导和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担负起全县2019年度美丽乡镇、美丽乡村中心村绿化建设工作。
  2、严格标准,抓出成效。各乡镇要按照《关于转发《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办法》的通知》(怀美组发(2019)1号)文件要求,对照建设指标和考核内容,逐项逐条指导美丽乡镇、美丽乡村中心村认真开展绿化造林工作,严格建设标准,有问题的规划坚决补充完善,不合格的苗木坚决不栽。
  3、认真总结,反馈信息。各乡镇认真收集绿化建设进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周四下午17:00前,各乡镇要将美丽乡镇、中心村绿化开展情况、存在问题、下步意见及时反馈到县美丽办、林业局。由县美丽办、林业局汇总情况后,报县相关领导。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19

  当前,**镇在继续砌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挡土墙”的同时,建设美丽乡村的步伐也一刻不停,充分运用事前思维,谋划开展本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群众创造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一、防治并重,村庄清洁汇聚合力、提质增效

  **镇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突出环境整治关键部位。环卫保洁员、志愿者协助开展消毒工作,对主次干道、村委会、公共厕所、小游园等区域进行日常清洁消杀,积极宣传引导村民不乱丢生活垃圾、不乱倒生活污水、用过的口罩统一投进废旧口罩专用垃圾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为群众人身健康保驾护航。同时,以“美丽庭院”为标杆,发动村民积极开展房前屋后、室内庭院、厨房、厕所等区域清理,消除家庭卫生死角,努力实现“村庄美、厨厕美、人美、院美、居室美”五美并举、全面开花。

  二、防改结合,厕所革命有序推进、让群众“方便”更方便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农村“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一扣。镇村两级干部在入户摸排“四类人员”的同时,进一步核实户用厕所摸底登记情况,同时向村民宣传卫生厕所的重要性,发动村民主动申请无害化厕所改造,做到应改尽改、“一户一册”、厕所“进院入户”,同时引导群众做好各家各户厕所的日常清扫与消杀,并安排专人定期对厕所粪污进行密闭运输及处理,有效地阻止了病毒的传播途径。

  三、防植兼顾,春季造林添绿、暖风十里蕴底色

  阳春三月育苗忙,植树添绿正当时。当前既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镇统筹兼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科学调整工作思路,统筹推进乡村绿化,严把“苗木关、栽植关、防疫关”,积极引导群众自觉开展植树造林,同时协调解决造林施工必需的疫情防护物资,调配机械设备挖穴栽苗,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减少人员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因地制宜搞好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四旁”绿化,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镇认领绿化任务x亩,**村**河东侧栽种x亩、**村环村林x亩、**庄**河东侧x亩、**高速东侧x亩、**街环林x亩、**庄**路东侧x亩、西关张南绕城线旁x亩,截至目前,共完成x亩,完成率达x%。

  四、立破并举,让农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美丽乡村的建设,既要扮靓“面子”,也要扮美“里子”。疫情防控期间,乡风文明建设在润物无声中培育了新时代农村的新风尚。

  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不仅败坏农村社会风气,更引起人们强烈反感。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镇着眼文明素质养成,通过各村大喇叭、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条幅等形式,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彰显新时代文明新风尚。村民们积极响应,极大程度降低人员聚集,有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截至目前,**镇共取消春节文体活动x场次,取消或延期嫁娶满月等红事喜宴x场次,简办红白事x场次。

  五、群策群力,善行义举共绘美丽乡村新篇章家园的景最美,故乡的情最真。为营造整洁、美丽的宜居家园环境,x月x日上午,**镇**庄村党支部本着“自愿捐赠、尊重意愿、公开透明”的原则,组织村民为本村美丽乡村建设捐献爱心,捐款现场秩序井然,村民捐款热情高涨。**庄村共有住户x户,截至目前,共有x户村民自愿捐款逾x万元。此笔款项预计用于道路硬化x平方米、道路两侧亮化美化等项目。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篇20

  今年7月,我随全县党政考察团到浙江省湖州市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实地观摩探访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使我深受触动和启发。带给人的第一感受,不单单是整洁的村庄环境,健全的公共服务,更有秀美的田园风光和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无论是他们的建设理念,还是对特色乡村文化的挖掘和提升,以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那种责任和激情,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们每到一处,都仔细询问了有关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规划管理及产业发展情况,并与当地相关负责人交流想法。在人们的印象中,康县山大沟深,是个穷地方,可如今,走进这个昔日的贫困县,苍翠的山峦间,一个个青瓦白墙、绿树掩映的生态文明新农村,像山水画一样,美得让人陶醉。在岸门口镇严家坝村,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院落,户户门前花草点缀、核桃树遮荫,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王坝乡大水沟村是康县核桃“双十”综合管理示范村,这里随处可见冠大叶茂的核桃树,走近后会发现,每棵树不仅涂了白、编了号,在树枝上还悬挂了黄色的粘虫板。行走在康县境内,一面面精美的文化墙,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得路人不时驻足观看。在平洛古镇,一排排新建房屋的围墙上,画满了色彩鲜艳的民俗画、儿童画,这些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感恩教育、普法宣传、农业科技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已成为康县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乡风的主阵地,成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风向标。

  我们利用两个半天看了8个村庄,这些村庄的建设管理都有其共同点。一是因地制宜,注重挖掘村庄古文化内涵,围绕路、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融入文化元素,打造出符合乡土文化的农村景观。二是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三是注重建管并举,合理规划布局,强化环境治理,开展“六争六评”、“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对农户环境卫生进行月检查、季通报,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四是精神风貌好,与时俱进精神无处不在,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办法多。

  以上是我学习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下面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体会与感想。

  一、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特点

  (一)科学规划布局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多模式、多形式建设,不搞“一刀切”,是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亮点。立足“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着力塑造村庄特色品牌。编制示范村建设规划,注重与村、线、片等各级规划的衔接,房屋设计突出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装饰风格、外观、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建设过程中,注意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做到“不大拆大建、不砍一棵树、不埋一眼泉、不挪一颗石”,尽可能在原有形态上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村容整洁环境美。统筹考虑居住条件与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突出“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按照“白墙青瓦灰墙裙,加檐加顶改外观”的要求,对农户房屋进行统一改造。注重完善美化亮化配套设施,修建花坛,安装绿篱,建成文化墙,完成水厕改造,各村修建了垃圾集中收集点、填埋点,成立了保洁员队伍,及时清理垃圾,清除柴草、路障,制定了村规民约、道路管护、卫生“三包”、星级评比等村庄管理制度,达到了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的效果,真正告别了原来“脏、乱、差”的环境卫生现状。

  (三)产业富民生活甜。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加大产业扶持,激活农村各种有效资产、资源,推进美丽乡村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努力实现“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徽县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培育苗木繁育、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优质核桃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除此之外,高桥苗木、嘉陵银杏、泥阳蔬菜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得特色农业产业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铁杆庄稼”。同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速形成现代化产业经营体系,使入社农民“聚沙成塔”,将个体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成县围绕核桃、樱桃等产业,支持引导乡村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网络直接销售当地土特产品,经营理念超前。

  (四)乡风文明身心悦。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每个村都量身定做了文化建设方案,实施了文体活动场所、文化展示工程、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等文化基础项目,每个村都建成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还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党员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六争六评”等评比创建活动。当地群众介绍,“以前,村子里的人放下农活,除了打牌、赌博,很少有其他活动,邻里纠纷也多。现在大伙空余时间跳舞、唱戏、读报,还可以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生活充实和谐多了。”从群众的声音里,不难发现,随着农村环境的改善,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高了。

  二、几点体会

  (一)切实强化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湖州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有机统一起来,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同步发展的同时,缩小了城乡差距。这一做法启示我们,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标。必须以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为统领,赋予美丽乡村建设更深层次的内涵,不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努力形成政府公共资源城乡共享机制,让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辐射与覆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水平,加速城乡融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二)重视走产业带动发展的路子。湖州市的经验告诉我们,建设美丽乡村,村美是手段,民富是关键,最核心的是要发展生产,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没有生产的大发展、没有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大提升,美丽乡村就不具备基础条件,也难以达到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整洁、田园风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谐的建设目标。只有把富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培育现代富民产业,才能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三)坚持规划编制与严格执行相统一。湖州市在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中历来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在村庄整治初期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坚持做到“画饼”与“做饼”相结合,通过规划的引领、规范和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由此也启示我们,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做到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分类推进。在制定规划时必须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条件、人口规模、地域特色等因素,使规划符合乡村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真正起到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规范引领作用。同时,按照分层次推进的原则,先让所有村庄建设美丽乡村合格村,然后再提升创建示范村和精品村,最终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

  (四)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湖州市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结合考察中所听所看,我感觉,最根本的成效还在于通过治理,改变了农民以往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参与环境整治的意识有了极大提升。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也是建设的主要力量。建设美丽乡村,既要兴产业、修公路、建新房、搞绿化、美环境,更要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的热情。借鉴湖州市的经验,就要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习惯,真正树立新农村新风尚。

  三、对我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一)着眼调动积极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是农民,最大受益者也是农民。只有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美丽乡村建设才能持续推进。一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发扬民主决策,要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凡涉及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等群众利益的事,都应先征求群众意见,规划也应先在村里公示后再审批。二要激发农民建设热情。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等内容,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三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转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价值取向,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二)着眼挖掘特色,突出规划的差异性。以前的村庄规划往往缺乏历史、人文内涵,工程造价也不低,难接“地气”。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先由乡村组织群众自己进行编制,这样才能“接地气”,在群众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再交专业规划部门审定修改完善,这样才能保证科学性。编制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突出各村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不同特色,深度挖掘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挖掘当地的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在建设过程中,要分层推进,就柳湖乡而言,先建设基础条件较好的赵堡、麻黄、新李三个示范村,其余各村创建达标村,然后再提升层次创建精品村。规划区内的村创建社区型美丽乡村。

  (三)着眼美化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俗话说“一净遮百丑”,整洁优美的环境是美丽乡村的基础,换句话说,一个村庄如果连卫生都搞不好,还谈何“美丽”。一要加快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电力电信系统以及交通、文化体育设施等建设。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处理或纳入城市无害化处理”的模式,按照每千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和长效保洁机制,对农村垃圾进行分类减量处理。二要优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在上报项目或审定项目时,要注意各类项目资金的有效整合,采取多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方式,**资金难题。要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带动群众筹资筹劳,实现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三要坚持就地取材。要按照“宜土不宜洋、宜淡不宜浓、宜简不宜繁”的原则,避免大拆大建,突出当地特色,追求自然、原始、纯朴的乡土气息。努力做到三个“本土化”,一是建筑材料本土化,多用木头、石头等农村常见的建筑材料,少用水泥、瓷砖、钢制品,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防止出现“农村像城市”的尴尬。二是施工工艺本土化,充分发挥民间能工巧匠的作用,将园林、亭台楼阁、故居等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美和自然美巧妙的融为一体,体现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人文色彩。如农村土墙改造可将水泥、砂子、黄泥土三种材料混合搅拌后粉刷,再用压板方式勾勒线条,做到修旧如旧。三是绿化树种本土化,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绿化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多采用本地柳树、杨树、核桃、樱桃、桃、杏、李、梨等易管护的树种,少用草坪,突出村庄的原始风貌。美丽乡村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推广三个“本土化”,符合我们的实际,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农村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shiyong/147597.html


《关于赴XX、XX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2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