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心得体会 >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800字三篇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800字三篇

时间:2020-05-23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定义为中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生态文明心得体会800字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800字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一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2017年12月18日,***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今天,在右玉县举行“两山理论与右玉绿色发展”峰会,浙江安吉、河北塞罕坝林场、陕西延安、新疆阿克苏和山西右玉,围绕“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达成广泛共识,共同发表绿色宣言。

  一、践行“两山”理论不动摇,全面贯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范式。我们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大力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艰苦奋斗,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两山”理论在中华大地化为生动实践、结出丰硕成果。

  二、厚植绿水青山不懈怠,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绿色与繁荣昌盛相连,荒芜与衰落贫穷搭伴。***总书记指出,“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我们要携手倡导、自觉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重要水源地和重要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持续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着力形成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三、坚持绿色发展不松劲,形成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促共进、深度融合,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积极鼓励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全方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大地山川绿起来,生活环境美起来,人民群众富起来。

  四、推进共治共享不停步,营造绿色和谐良好社会风尚。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人都是践行者、推动者。***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我们要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多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少开一天车、少使用一个塑料袋,让绿色低碳、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习惯,共建生态文明,同绘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800字2

  按照教学计划安排,2015年4月24日,第三党小组开展了热烈讨论,受小组委托,现就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改革发展,谈几点思考。

  一、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生态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论述、批示等超过60多次,形成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对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目的是要用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

  (一)牢固树立生态兴则文明兴的观念。大家体会,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总结,深刻论述了生态与文明的重大关系,直接揭示了生态保护建设与人类文明兴衰的本质联系。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2013年9月,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精辟论断,深刻论述了生态与生产力的重大关系,做出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判断,突出强调了自然生态在生产力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家一致认为,我们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科学把握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切实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以高度的历史责任坚决守住保护绿水青山这条红线,反对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努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生态与生产力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统筹治理的观念。***总书记关于“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的重要论述,立足山水林田湖这个生命共同体,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科学阐述了自然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这是解决我国复杂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加强生态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方法。

  林业部门承担着46亿亩林地、8亿亩湿地和39亿亩荒漠化土地的治理重任,对维护山水林田湖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安全负有重要责任。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充分发挥森林对维护这个生命共同体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统筹治理,处理好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等重大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造林绿化、湿地保护、防沙治沙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努力做到各项生态建设之间协调发展。

  (四)牢固树立生态就是民生福祉的观念。习总书记关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既是对生态产品的准确定位,又是对民生内涵的丰富发展,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目前,良好生态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生态差距已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之一,改善生态已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

  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真正把生态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来对待,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全面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将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奉献给人民,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态福祉,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新期待。

  (五)牢固树立林业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014年4月,习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这一重要论述,是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高度,以卓越智慧和世界眼光,在深刻总结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各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林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出的科学判断,把林业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林业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赋予了林业部门前所未有的新使命。

  在全球十大生态危机中,有八大危机是破坏森林和湿地导致的恶果,并在我国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还十分严重。针对我国存在的严重生态问题,习总书记深刻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因此发展林业不仅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淡水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还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木材安全、粮油安全以及经济安全、绿色增长和外交战略大局。我们林业工作者尤其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以则无旁贷的高度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高度紧迫感大力宣传和提高林业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发展林业事业,推动林业走上国家战略位置,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牢固树立创新林业治理体系的观念。2014年2月,***总书记在国家林业局《关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的报告》上批示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这一重要论述,是中央对林业改革提出的最新要求,明确了林业改革的总目标,把林业治理体系纳入了国家治理体系总布局。

  经过几十年实践探索,我国林业制度逐步建立。但是,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求相比,我国林业治理体系还很不适应。有的制度还存在缺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并抓紧建立;有的制度还很不完善,甚至存在很多体制机制性障碍,需要坚持和完善;有的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但制度的效能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制度间的系统性、协同性还不够。因此,建立健全林业制度,创新林业治理体系,事关林业长远发展,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各级林业部门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的总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林业改革,不断创新林业治理体系,使林业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更加适应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要求,真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制度。

  (七)牢固树立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的观念。2014年2月,***总书记批示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阐明了发展林业“依靠谁、为了谁”等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指导方针、发展道路和工作重点。

  林业是全民共有、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伟大事业,林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是我国林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保障,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全面加快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步伐,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加强生态资源培育和管理,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引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林业建设。各级林业部门要始终坚持发展林业为了人民、发展林业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充分发挥全民绿化的制度优势,着力完善林业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全社会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办林业的强大合力。

  (八)牢固树立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的观念。2014年2月,***总书记批示要求,稳步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这一重要论述,是党中央在提出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业双增目标”后,首次对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对森林生态功能的高度重视。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上升到21.36%,但是森林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不强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现有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好的仅占13%,每公顷森林蓄积量89.79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即使到205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增长的长远目标,也只有26%左右,仍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要用占全球5%的森林面积来支撑占世界19%的人口对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的巨大需求,必须在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上下功夫。

  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有六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我们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战略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林业职能,扎实搞好顶层设计,按照“两屏三带”总布局,实施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发展十大绿色富民产业,构建科学合理生态安全格局。

  (一)扎实推进林业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好“三北”五期、“长江、珠江流域及沿海防护林、太行山绿化”三期、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央财政补贴造林、抚育项目,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积极推进石漠化治理和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着力抓好国家沙漠公园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试点建设,加强沙化土地治理,不断提升生态承载力。

  (二)不断强化农田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认真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平原绿化三期等生态修复工程,把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力争到2020年把农田林网控制率提高到90%以上。加强退化防护林特别是农田防护林带修复,不断完善体系,调整结构,提升防护能力,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三)严格保护天然林资源。加快推进天保二期工程建设,力争把所有需要保护的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划定生态红线,对独特的天然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实行重点保护、永久保护;加强国有林地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切实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着力增强天然林的生态功能。

  (四)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与恢复。目前,国家林业局正组织编制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已将重要湿地保护纳入规划建设内容。同时,拟在区域内选择部分典型湿地,组织实施一批新的湿地修复工程,通过国家工程示范带动,推动全区域的湿地生态功能恢复工作,有效遏制湿地萎缩退化势头。

  (五)加快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步伐。认真落实中发[2015]6号文件精神,坚守保生态、保民生双线并行,理顺体制机制,建立生态资源的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坚持试点先行,依法依规,有序推进;建设资源增长、生态良好、林业增效、职工增收、稳定和谐的新林区。同时,深化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三项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调动各方面建设和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改革目标。

  (六)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划定四条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一是森林红线:全国林地面积不低于46.8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37.4亿亩,森林蓄积量不低于200亿立方米。二是湿地红线:全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三是荒漠植被红线:全国治理宜林宜草沙化土地、恢复荒漠植被不少于53万平方公里。四是物种红线: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严禁开发,现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全面保护。大力加强森林(林木)、草原、水源以及林地、湿地、沙化地等绿色生态资源的保护,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800字3

  水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造就生态文明是人类的神圣天职。

  但就目前情况看,对水资源的浪费及污染行为缺乏应有的约束,人们自然也缺少一份应有的惧怕和敬畏,加上不少以污染水资源换取经济利益,这种现象又屡禁不止,况且我们还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尤其是边远山区几辈的“东干沟”、“干石沟”、“石板沟”,仍是去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外去拉水饮用,那才真的是“滴水贵如油”。在这八山一水一分田十年九旱的贫瘠土地上,不难想象水资源是何等重要了。

  据《201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在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4929个地下水质监测点中近八成地下水为“差”,其中16.8%监测点水质为“极差”。这种状况是该引起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了。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基于当前中国乃至全球的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准确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对传统发展深刻反思而作出的理性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

  其实,自古至今生态伦理思想就是中国传统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中国古朝代就有关于保护生态的律令蕴含其中。主要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讲究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道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把效法天地作为人行为的准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尊重自然,崇尚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与现代环境友好观念相通,中华文明精神是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石。

  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保护水资源改善水资环境决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更需要全社会的行动。有了全社会的共同珍惜和爱护宝贵的水资源,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才会稳固,才能达到“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就目前水资源供需矛盾目益突出;水环境恶化尚未根本扭转;农村饮水安全未能根本解决等诸多问题,还仍须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是“水情教育”。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而重视和加强“水情教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举措。人们只知道饮水,用水而且时刻离不开水,但不知道水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干旱了、河干了、井枯了,才知道水资源是有限的。饮用受污染的水发病了,才知道污染的水等同毒药。是慢性自杀可为时晚矣。我国“水情教育”现状还相对滞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保护水生态、管理水资源方面,非常重视运用形势多样的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意识和参与程度,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实现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的目标。中央明确提出“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但至今未见或得到落实。如果仅靠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开展一些活动教育的覆盖面及功能就微不足道了。在一些偏远山区,由于通信不畅,信息不通百姓接受“水情教育”的机会就更有限了。人民群众对水情了解不够,对水生态严重恶化的现实及其后果缺乏危机和忧患意识。一些地方人为破坏生态,污染江、河、地下水的事件逐年增多,屡禁不止,这与“水情教育”的滞后不无关系。

  其次,要养成爱水、珍惜水、节约用水的良好风气与习惯,把节约水资源珍惜每一滴水,做为我们自觉行动的准则。如德国经常组织农民进行免费培训,宣传教育保护水土资源的法规政策;对守法的采取农业补贴方式予以奖励、对违法的则实施相应的处罚;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水、土、森林、河流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从小美成环保习惯。新加坡为教育国民节约用水,制定了长期全面的宣传教育计划。还提出了“节省、珍惜、享用”的口号,制定了未来十年的节水规划。号召市民“每日节水10公升。”采用新科技挖掘节水潜力,把宣传变成了生产力。

  三是高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旗帜,坚定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追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哲学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转变治水思路,合理开发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要把防止水污染工作提到重中之重的日程上来。“养住源头水自清”,十八大提出“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然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更应引起我们政府有关部门及公众的思考。中国疾控中心长期研究首次证实,癌症高发与水污染有直接关系,癌症在死亡人数病因中占20%—30%,癌症与水污染存在强有力的因果数据关系。一些没有资质的“矿主”、“业主”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丧心病狂的乱采乱挖、还有极个别的政府官员为“业绩”添彩抹红于百姓病痛死活不顾,私批、乱签“许可证”。如果人们连起码的生命保护都没有,那么还谈什么“远大理想”和“美好未来”呢?

  第四要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永远和谐”,从而实现“人水和谐”,除了前面所说的加强水情教育、水情宣传。使水情教育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覆盖各阶层,影响全社会生态修复莫过于人心修复,在宣传上用心,才能让政策深入人心。必须让所有的人知道破坏和浪费水资源不仅仅是伤了这一代,更会祸及子孙,受害的是千秋万代。

  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既然水是生态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水资源安全呢?只有严格水资源的监管制度,近年来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重经济、轻生态,重建设、轻治理造成局部水环境危机;水生态恶化、水污染严重,面对这种人多水少,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就要切实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是规划使水资源进行合理适度开发利用。二是计划用水、不超采地下水。三是严格审批未建或再建项目,建设节水型和有偿使用制度。对取水用户统一建档,统一管理。四是要长期监管、全方面监控,专业技术人员长期监测。五是给予水资源管理的职能部门实际、有效的权力和支持,改变其“软弱无力”、“不敢管”、“管不了”的局面。对浪费水、污染水的处理,不管是谁让管理人员有权处理有法可依、理直气壮的行使权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不能再持续沉默了。对浪费水、污染水的行为必须实行零容忍,也就是决不容忍。人人都有用水的权力,如果剥夺了人的用水权,就是剥夺了人的生存权,是地地道道犯罪行为,最严厉的约束就是将其入罪,依法严惩。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表明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划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让我们凝心聚力为打造美丽水土,助力美丽中国善待水资源、呵护水资源,主动投身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为打造一个山清水碧、天蓝地绿的美好家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shiyong/138529.html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800字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