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述职报告 > 创新,浦东发展的灵魂

创新,浦东发展的灵魂

时间:2020-05-13   来源:述职报告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述职报告】

  浦东是一个能让梦想成为现实的奇迹之地。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创新,浦东发展的灵魂,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创新,浦东发展的灵魂

  4月18日,是上海浦东新区迎来成立18周年的大喜日子。为一睹浦东新区18年来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并探寻浦东成功的经验,本刊记者一行于5月10日赴上海浦东进行采访。《上海金融报》的同仁陪同本刊记者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采访。

  滔滔黄浦碧波漾,巍巍大厦冲苍穹。当记者一踏上浦东的这块土地时,就明显感受到浦东到处都充满一股蓬勃向上的盎然生气。无论是磁悬浮列车令人兴奋的高速,陆家嘴金融区的雄伟壮观,还是金桥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一派繁忙景象,以及张江高科技园区发达而领先的科技产品,都无不令人感到震憾。陪同记者采访的同行介绍说,18年前的浦东,还是成片的稻田加荒芜的草地,纯粹是中国普通农村的模样,而今却成了现代大都市。1990年,浦东的经济总量只是区区的60个亿,截止到2007年底,浦东的经济总量达到了2751亿元,增长了近46倍。浦东发展速度之快,令全世界都感到惊叹。

  那么浦东的神奇崛起,奥妙在哪里呢?用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袁恩桢的表述说,浦东18年的发展就突出在一个“新”字上。浦东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有自身的特点,因而无法去复制人家深圳的模式。所以浦东不叫“特区”,而叫“新区”,这同时也意味着浦东建设的全新任务,就是探索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模式。因此,创新便成了浦东发展的灵魂!

  把创新融入到文化理念中

  有人说,世界的一切发展都源于文化。那么记者套用这种理论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创新的文化造就了浦东这座集开拓、发展、高效于一体的现代都市。浦东人是极为推崇文化的,但是他们对文化的理解又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范筹,而是以改革的、现代的、世界的、发达的文化理念来发扬和创新自己的文化。所以,浦东人在发展自己的文化时,不以文化产业的本身为目标,也不是以各种文化节会为宗旨,而是把创新的思维融入到文化理念中去。

  开发浦东,建设浦东,是需要钱的。当时有人预算过至少要8000个亿,多的甚至可以超过10000个亿。国家不可能给上海拔这么多钱,当时的上海自身也绝对拿不出这么多钱。怎么办?浦东新区发改委的一位副主任说,当时的办法就只有两个,一个是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另一个就是实行土地批租。这土地批租可以说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新:就是把部分土地由农村集体所有权和使用权转为国家所有并管理,然后财政投入,再与金融资本、社会各界资本结合,从而为开发浦东提供启动资金,形成土地吸收资金,资金提升土地价值,土地更大规模吸引资金,新区不动产全面升值。这在当时是要顶住极大的压力的。但是最终成功了,把浦东的开发带动起来了,并彻底改变了人们“宁愿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旧观念。

  浦东人另一个创新的经典例子是在陆家嘴金融区规划设计上铺开大手笔。1992年,浦东开发面对一个问题:陆家嘴金融区要建成什么样子?浦东人当时就一致认为,要么就不建,要建就建成世界一流,保持100年不落后。这无疑是高标准、高起点,但是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为了把陆家嘴金融区建设好,浦东人又来了一个创新:向世界征求规划建设方案。一时间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设计师云集浦东。这在当时又是冒了较大的风险的。因为请洋人来设计,一怕被人骂成“崇洋媚外”,二是担心违反了城市规划设计的“保密”原则。结果外国人在设计时又提出了要建一个10公顷的中央公园。这让许多人提出了反对意见,理由是陆家嘴是寸土寸金的地方,还要拿出10公顷地作公园,浪费太大。最终的设计方案,是决策层顶住了各种压力,采取了融合各国方案优点,敲定了陆家嘴的规划设计方案。

  把创新贯彻到科技发展的始终

  浦东人在创新发展中深知,要抓产业,就必须是高科技的产业,只有高科技产业才能领先于世界。因此在创建张江高科技园时,就定下了一个基调,一定要是高科技的项目才可以进入科技园区。对于非高科技的传统制造业坚决不能进入,那怕是张江科技园空无一家企业也要坚持这一点。

  张江科技园建立起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招商并不理想,7年内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仅只开发了1公里。因数年来招商一直不太理想,于是便有一些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想进入园区,甚至还有一些污染性的企业也欲进入科技园内。但是张江集团坚决不退让,必须是高科技企业才能入园。用张江集团一位负责的人话说,张江高科技园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长期坚守的成果。实际招商中也确实是如此。当时张江集团招商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只要是半导体、生物制药、IT等高科技企业,不管你企业资本的大小,都对你开绿灯。例如,有一家只以100万美元注册的做手机芯片的展迅通信科技公司,当时按理说是不够进园资格的,但是,园区就是看中了这公司是30名“海归”创业人员组成的,而且他们的发展前景非常大,便对这家公司亮了绿灯。事后证明,张江人没有看错,这家公司3年后就成功地研发了核心手机芯片,并在美国发行上市了。

  张江科技园是走在全国改革开放最前沿最有创新的科技园区。2004年1月1日起,张江科技园实行了行政审批和政府服务项目“零收费”,这在全国是首创。此外,科技园完全实行国际的通用做法,允许注册资金分期注入;允许企业以智力和人力资本入股;对科技型企业不再限定具体的经营范围。园区为企业服务的效率也是一流的,企

  业注册最快只要1天时间,最慢的也不超过5天时间。

  把创新同产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科技贵在创新,那么实现科技创新的产业发展更需要创新。浦东注重把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推至经济发展转型道路上去,积极推动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浦东一直坚持以集成电路、软件和生物医药为产业重点,并致力打造中国的“硅谷”、“药都”。为此,仅是张江科技园就拥有10多家国家级研发、评测中心和30多家上海市和浦东区的研发中心和平台,还有60多家被认定合格的外资研发机构。站在高起点的产业创新,已经为浦东创造出了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带,而且每个产业带都涌现了一大批的优秀企业。据浦东新区提供的资料,截止2007年,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已占上海市的69%,占全国的50%。以“张江药谷”为主要聚集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已进入成长期,初步形成了“1所2校36中心”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软件产业发展最为迅速,光是张江科技园占据产业链高端的芯片企业就达150家,相当于美国硅谷的一半;在浦东注册的年销售过亿元的软件企业就达27家。这些产业所形成的产业链创新特色鲜明,且具有高增值、强辐射的功能。

  在创新不断推动产业链的同时,浦东新区也积极加速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培育。中科院浦东科技园、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上海高校科技产业园、浦东火炬创业园等孵化主体成功地催生了复旦张江生物、华迈计算机、博达通信、微创医疗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高科技公司。

  浦东新区的政府还发挥了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浦东地方财政为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大力投入科技开发费用,2006年投入了17.79亿元,2007年~2010年还将继续投入17亿元基金,5年后将达到100亿元。新区政府甚至为处于“发育期”的高科技公司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政府部门委托专业机构,对发展前景极佳的“千里马”,提供贷款贴息,并积极协助贷款担保。截止2007年,新区政府用5亿元的引导基金投入,推动了社会资本7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创新,浦东发展的灵魂

  近日,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先后前往区委宣传部、区纪委、区委政法委、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等部门调研,深入了解新区宣传文化、纪检监察、政法稳定、组织、统战等工作情况。调研中,沈晓明指出,创新是浦东发展的根和魂,要把创新作为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努力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力求突破,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实现转型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宣传文化工作既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又要凝聚民心、引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要激励鼓舞斗志,又要宣传推介浦东。”沈晓明在调研宣传文化工作时指出,宣传文化工作要加强能力建设,建立与浦东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宣传文化体系,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改革创新是浦东的一面旗帜,纪委不仅要惩处腐败违纪行为,还要为改革保驾护航,为改革创新提供制度保障、营造良好氛围,让改革者真正能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沈晓明在调研纪检监察工作时强调,要围绕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惩防并重、以防为主,要不断创新“制度加科技”的经验做法,加强纪检干部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

  “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相互配合,努力解决一批老大难问题;对排摸出的重大隐患问题,要抓紧采取措施予以推进解决。”在调研政法稳定工作时,沈晓明指出,要在源头预防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信访矛盾上加大力度,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完善信访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浦东的组织工作要坚持改革创新,敢于突破、勇于实践,以创新思路规划设计好新区的组织体系。”在调研组织工作时,沈晓明说,要选好用好培养好干部,引好管好服务好人才,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营造海纳百川、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切实做好服务人才工作。

  “要服务经济转型发展,加强企业服务,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发展,使浦东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沃土。”在分别走访新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知联会,并听取统战工作汇报后,沈晓明指出,要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服务经济转型发展,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创新,浦东发展的灵魂

  一流党建是带动一流开发的根本保证。1993年浦东新区党工委成立伊始,就明确提出“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的指导思想,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三凝聚”、“三服务”、“三覆盖”的党建工作创新思路,做到开发建设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率先探索“楼宇党建”、“园区党建”,成立“阳光驿站”,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吴慧芳工作室揭牌。

  2010年,浦东开展“走千听万”(走千个居村,听万户心声)工作,如今已经成为浦东党建工作的主要载体和一面旗帜。今年,新区打造升级版的“走千听万”,要求深化机关作风养成教育、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强化机关干部的群众观念、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提高处置问题和有效解决群众诉求的能力。

  一条串联起居民区楼组与商务区楼宇的“金色纽带”7月10日在陆家嘴街道启动,将用创新的党建模式打破楼组与楼宇之间的差异,实现“党务共议、政务共商、事务共治”的一体化效应,在陆家嘴打造最具有活力的“社区大党建”。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浦东将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抓党建作为浦东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扎扎实实抓具体、抓深入、抓落实,为浦东开发开放二次创业提供强大支撑。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shiyong/137719.html


《创新,浦东发展的灵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