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作文 > 小学作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人教版教材全解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人教版教材全解

时间:2019-04-18   来源:小学作文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小学作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评课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人教版教材全解》,供大家学习参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人教版教材全解(一)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全解

教材全解

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2.《金色的草地》——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3.《爬天都峰》——课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5.《灰雀》——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6.《小摄影师》——讲述了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为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与爱护。

7.《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9.《古诗两首》——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秋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10.《风筝》——这篇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11.《秋天的雨》——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3.《花钟》——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14.《蜜蜂》——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科学作风。

15.《玩出了名堂》——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17.《孔子拜师》——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18.《盘古开天地》——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19.《赵州桥》——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21.《古诗两首》——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22.《富饶的西沙群岛》——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23.《美丽的小兴安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4.《矛和盾的集合》——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5.《科利亚的木匣》——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26.《陶罐和铁罐》——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27.《狮子和鹿》——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到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29.《掌声》——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掌声”献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

30.《一次成功的实验》——实验说明了冷静、协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31.《给予树》——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32.《刻舟求剑》——讽刺了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

33.《闻鸡起舞》——胸怀大志,奋发努力。

小链接

1.列宁——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2.高尔基——苏联文学家。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李四光——地质学家。

4.宋庆龄——杰出的女政治活动家,世界和平运动活动家。

5.叶绍翁——南宋诗人。

6.王维——唐代诗人。

7.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昆虫记》。

8.列文虎克——荷兰生物学家。

9.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万世师表”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人教版教材全解】

10.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11.赵州桥——隋朝李春。

12.《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13.李白——唐朝诗人。

14.苏轼——北宋文学家。

15.圣诞节——12月25日。 《论语》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人教版教材全解(二)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5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简析单元内容与特点

第二组课文同样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板块,以“名人故事”这一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 中“口语交际” 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二、教学建议

本册教材是中年级的起始阶段,尤其是第一、二组课文更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所以,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册教材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一下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这两组乃至后面一两组课文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识字学词、理解词句仍然是教学重点

加强读书方法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引导

识字写字、词句训练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但在不同年段要求应有所提升。

1、继续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学习中;其次应突出难点,注意简洁;(如:第1、2、3、6、7课生字表)第三,到中年级不仅写字还要写词;(例:出示词语表)第四,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字词的巩固成为一个重点,最主要的方法是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如:《小摄影师》)

2、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的主要任务有两个:理解和积累。在理解词句方面我们除了继续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外,更要重视引导抓住关键词句,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感悟做人之道。

(1)抓内容精彩之处,例: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在精彩之处边读边想,帮助深入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

(2)抓关键性的词语运用之处,例:

《奇怪的大石头》

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引导学生默读思考: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哪一个字?然后抓住“孤零零”和“严严实实”等关键词语进行品读,理解石头之“奇”、石头之“巨”。

(3)抓课文留白之处,富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移情体验,转换角色,在此基础上朗读,会越读越美妙。

3、与“学习伙伴”交朋友 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

从一年级开始出现的“学习伙伴”的形式,到三年级上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内部或结尾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 的呈现方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用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感悟和思辨,以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和“学习伙伴”交朋友,逐步学会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果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充分利用好学习伙伴,与学习伙伴交朋友,从小就养成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勾画旁批等读书习惯,语文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学习伙伴” 除了利于学生学习外,还利于教师的教学。教师可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选择备课上课的着力点,提高教学效益。

第三、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简析教学内容和特点

第三单元

本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导语中就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的要求,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风筝》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秋天的雨》和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

第四单元

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并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这两组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二、教学建议

根据教材的这些优势,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突出整体性、综合性,立足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渗透人文内涵。

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比如第三单元,可围绕“美好的秋天”这一主题,把整个单元综合起来,设计“欣赏——感受——描绘”的教学活动:先结合学习《古诗两首》《秋天的雨》《听听,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在朗读与欣赏中,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与创编活动:“秋天的雨,是(有) ”“秋天的雨把 给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人教版教材全解】

了 , ”“听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在 ”等等;再结合学习《风筝》,开展秋游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快乐;最后,结合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指导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句,画秋天的景物,进行以秋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相信这样的活动会让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卢老师就是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一是在阅读赏析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断,这在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就十分注重引导。如10课《风筝》和14课《蜜蜂》的摘抄训练:“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还有11课《秋天的雨》和13课《花钟》的朗读背诵训练:“我要多读读课文,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这里我们也要注意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二是倡导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像10课的选做题、11课“学习伙伴”的提示语,都是这方面的引导。老师们一旦加强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就会发现很多引导机会,比如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可以引导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花钟》课后让学生填一填表达鲜花开放的不同说法,我们就可以提议搜集描写花儿开放的优美词句,等等。

最后要精心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这里我想具体展开谈一谈——习作教学策略。

策略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口语交际为习作打基础,如:

园地三“写一幅选的或画的秋天的画”: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习作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和积累的好词好句。 园地四“写一则观察日记”:

“口语交际”:汇报自己前一段时间的观察收获(做了什么——观察到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习作:尽量把做了什么,发现什么写清楚,把观察什么写的比较具体,让读者明白你的观察发现,对你观察到的感兴趣。

策略二:加强小练笔

本册教材除了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八次习作外,还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小练笔”。教材中的“小练笔”找到了课本资源的读写结合点,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教材中安排的练笔练习,又不能满足于此,教师要努力拓宽练笔的范围和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

比如,学了《风筝》,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寻找“幸福鸟”,没有找到或者找到后的心情,写一段话;学了《秋天的雨》,可以引导想象秋天还会

把什么颜色给谁?仿写一段话;学了《听听,秋天的声音》,教师可以提供一组声音的素材或实地带学生去野外聆听秋天的声音,写下自己所听到的和感觉到的;学了《花钟》以后,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引导学生写写观察日记。因为是小练笔,所以可长可短,可抒可批,这样畅达。可以是续写式,可以是填补式,可以是感悟式,也可以是自由式。当然,这样做会给老师们带来不小的压力,因为备课时必须仔细钻研教材,构思好课文的最佳练笔。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

秋天到了,写写秋风、秋雨、秋果;冬天到了,写写寒风、冰块、大雪。开学了,写下对自己的勉励和希望;学期结束了,向父母汇报一学期来的学习生活。生活中到处是写作的源泉,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重视观察日记的引导。观察是认识自然,走进生活最好的老师。观察的面宜广,人、事、物、景均可涉及。观察后要及时记录,不计较文章长短,不计较结构笔法,只求真实。一开始,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人,可以观察他的相貌、衣着,也可以观察他在不同的场合中不同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等;观察事,“校内的事”、“校外的事”、“家里的事”、“菜场的事”等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大事小事家常事,凡事留心;观察物,上至日月星辰、风霜雪雨,下至飞禽鸟兽、花草树木,动态的,静态的,包罗万象,要懂得欣赏。当学生能有意识地将观察所得笔录下来,他们的“材料仓库”就不仅丰富而且有条理,写作时,一个个素材便“呼之欲出”。观察日记还要经常交流,常用的方法是,将日记本一一挂在墙上,学生可以自由查看,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评语或建议。

策略三、吊足“胃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有很多,但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之情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信任,首先应该建立在与学生相识之初,并使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

1、重要的第一印象。新学期第一堂作文课,教师走入课堂必须心里有“底”,肚里有“货”。先博得同情:“写作文挺不容易吧?”继而话锋一转:“今天,不妨咱们来换个角色,你们出题,老师即兴口头作文,如何?”当学生搜肠刮肚想出来的作文难题都被老师迎刃而解的时候,学生发自内心的惊讶、佩服,就会转化为对老师的信任和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2、经常流露对文学的爱好。课内课外,常和学生聊聊,比如说,小时侯爱看的书,古今中外的文人轶事,自己写文章的心得体会,自己最欣赏的好词好句等等,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勤奋好学与文学功底。强烈的向师性也会激起他们多看书的欲望。在此基础上,经常举行一些读书交流会,师生共同品味读书的乐趣。

3、表现出对学生真心的理解。习作无非是让学生把自己胸中的积蓄写出来,不说假话空话,表达真情实感。作为教师,一定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倾听他们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让学生消除心中的警戒,信任老师,这样,他们才敢在作文中表现真实的感情。

4、善待学生的作业。教师杂务多,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有时候一忙,就暂时搁置了,疏不知,这伤害了学生满怀期待的心!一篇作文,就是一颗真心,教师不但应该及时阅读,而且要对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人教版教材全解(三)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析 马街镇扯土明德小学念春波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人教版教材全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训练若干课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

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 中“口语交际” 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本单元可用13—15课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3.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34个生字、会认20个生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本单元用12—14课时。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人教版教材全解(四)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全解近义词反义词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全解近义词

1、飘扬—飘动/飘荡 穿戴—打扮/装扮 好奇—惊奇/奇怪 绚丽多彩—五彩缤纷

招引—吸引 鲜艳—艳丽 摇晃—摇动 安静—肃静

2、快乐—高兴 假装—伪(wěi)装/假扮 喜爱—喜欢 观察—视察 仔细—细心 引人注目—引人注意

3、鼓舞—鼓励 汲取—吸取 纪念—怀念 终于—终究 似乎—仿佛 居然—竟然

4、勤劳—勤快 散发—弥漫 耷拉—低垂 快乐—欢乐

5、肯定—一定 本来—原来 可惜—惋惜 婉转—动听

6、立刻—马上 吩咐—嘱咐 突然—忽然 赶紧—赶快 鞠躬—敬礼 转告—转达

7、常常—经常 著名—有名 考察—调查

8、解释—说明 漂亮—美丽

10、精心—细心 依然—仍然 渐渐—逐渐 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憧憬—向往 希望—期望

11、留意—留心 凉爽—凉快 五彩缤纷—五光十色 温柔—轻柔 火热—酷热

12、道别—告别 叮咛—嘱咐 掠过—拂过 辽阔—广阔 绽开—裂开 振动—抖动 歌吟—歌颂

13、适宜—适合 舒展—伸展 大致—大概 陆续—连续 绽开—开放 灼伤—烧伤 苏醒—复苏

苏醒—清醒 传播—传送 展示—展现 争奇斗艳—百花齐放

14、推测—猜测 超常—特殊 确确实实—的的确确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人教版教材全解】

辨认—辨别 陌生—生疏 寻找—寻觅 解释—说明 了解—知道

15、清闲—悠闲 拜访—访问 随意—随便 简单—单一

看守—看护 玩耍—嬉戏 调节—调整 喜欢—喜爱 细微—细小

16、瘸— 详细—详尽 究竟—到底 走失—丢失 一定—肯定 不紧不慢—不慌不忙

17、大概—大约 拜访—拜见 等候—等待 敬重—尊敬

迎候—恭候 止境—尽头 研究—钻研 请教—求教 日夜兼程—风雨兼程

18、辽阔—宽阔 黒暗—昏暗 滋润—滋养 茂盛—茂密/旺盛

漆黑—乌黑 整个—全部 周围—四周 巨大—庞大

19、节省—节约 才干—才能 宝贵—珍贵 精美—精致

创举—创新 美观—壮观 坚固—牢固 闻名—著名

20、完整—完全 悠闲—清闲/休闲 名扬中外—名满天下 惊扰—打扰 连忙—急忙 普通—平凡

保存—保留 欣赏—观赏 热闹—喧闹

21、孤—寡 回—还 开—敞 淡—浅

22、瑰丽—美丽 庞大—巨大 栖息—休息 宝贵—珍贵 色彩—颜色 威武—威风

23、欣赏—观赏 融化—消融 葱葱茏茏—郁郁葱葱

抽出—长出 诱人—迷人 鲜嫩—柔嫩 名贵—珍贵

24、闪耀—闪烁 出色—优异 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著名—出名 明亮—光亮 琳琅满目—种类繁多

25、固然—确实 善于—擅长 长处—优点 进攻—攻击 危急—危险 忽然—突然

26、难过—伤心/难受 仍然—仍旧 果然—果真 慢慢—缓缓

周围—四周 悲伤—悲痛 原先—原来 躲避—躲藏

27、谦虚—虚心/谦恭 懦弱—软弱 轻蔑—轻视 理会—理睬

惊讶—惊奇 恼怒—愤怒 争辩—辩论 朴素—简朴

28、欣赏—观赏 别致—特别 抱怨—埋怨 匀称—均匀 逼近—靠近

29、镇定—镇静/安定 注视—注目 骤然—突然 热烈—热切

鼓励—激励/勉励 残疾—残废 姿势—姿态 情绪—心情 讲述—叙述 永远—永久

30、回答—答复 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获得—获取 思考—思索 激动—感动

31、诚挚—诚恳/真诚 宽裕—富裕 援助—帮助 昐望—期望 猜想—猜测 担心—担忧

仁爱—仁慈 立即—马上

32、调皮—顽皮 羡慕—艳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全解反义词

1、安静—喧闹/吵闹 古老—年轻 粗壮—瘦弱 洁白—乌黑 有趣—乏味

2、张开—合拢 喜爱—讨厌 引人注目—默默无闻 快乐—悲伤 盛开—凋谢

3、仰—俯 笔陡—平坦 奋力—松懈 犹豫—果断 始—终

4、黎明—黄昏 劳累—清闲 甜蜜—苦涩 满载而归—一无所获/空手而回 勤劳—懒惰 火热—冰冷

5、诚实—虚假 严寒—酷暑/炎热 仰望—俯视

6、经常—偶尔 仔细—马虎/粗心 阳光明媚—乌云密布

7、平整—崎岖/坎坷 突兀—凹陷 历史—现实

8、失信—守信 明白—糊涂 特别—普通/一般 漂亮—丑陋/糟糕

10、快乐—痛苦/悲伤 粗心—细心 垂头丧气—兴高采烈

飞快—缓慢 幸福—痛苦 浮—沉 大惊失色—镇定自若

11、松—紧 欢乐—痛苦 美丽—丑陋 炎热—寒冷 温柔—粗暴 躲—露

12、辽阔—狭窄 绽开—合拢 匆匆—缓慢 道别—重逢

13、干燥—潮湿 怒放—凋零 密切—疏远 艳丽—素雅

苏醒—昏迷 陆续—连续 凌晨—黄昏 绽开—闭合 舒展—卷缩

14、减少—增加 超常—一般 陌生—熟悉 阻力—动力 遥远—附近 准确—错误

15、节省/节约—浪费 清闲—繁忙 简单—复杂 伟大—渺小/平凡 细微—巨大

16、深— 详细—简略 不紧不慢—慌慌张张

17、闻名—无名 长进—退步 风餐露宿—养尊处优 渊博—浅薄 敬重—轻视 特地—顺便

18、黑暗—光明 清—浊 轻—重 上升—下降 茂盛—稀疏 以前—将来 巨大—微小 升高—下沉

19、减轻—加重 容易—困难 坚固—松散 精美—粗糙 美观—难看

20、热闹—冷清 完整—残缺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悠闲—忙碌

22、茂密—稀疏 庞大—微小 富饶—贫 丰富—稀少

23、老—嫩 浓—淡 肥—瘦 巨大—微小 葱葱茏茏—稀稀疏疏

24、漫长—短暂 清澈—浑浊 热情—冷淡 璀璨—暗淡 明亮—黑暗 举世闻名—默默无闻

25、进攻—防守/自卫 长处—短处 胜利—失败 安全—危险

26、难过—高兴 结束—开始 随便—拘谨/认真 渐渐—快速 战争—和平

27、谦虚—骄傲 奚落—赞扬 懦弱—坚强 朴素—华丽 和睦—仇恨 荣耀—羞耻 恼怒—温和

28、凶猛—温和 没精打采—神采奕奕/神采飞扬 漂亮—难看 机灵—迟钝 美丽—丑陋

29、持久—短暂 镇定—慌张 忧郁—开朗

30、成功—失败 危险—安全 激动—平静 获得—失去 顺利—艰难 如实—虚假

31、给予—索取 宽裕—贫穷 仁爱—冷酷 热烈—冷淡 甜蜜—苦涩

兴高采烈—垂头丧气 沉默不语—喋喋不休

32、喜欢—讨厌 调皮—乖巧 快乐—忧愁 相信—怀疑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人教版教材全解(五)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本问答题整理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我们的民族小学》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的叙述顺序很清楚,是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这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最后一段用“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自豪之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有: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藏族

(1)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

)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

(3)我很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因为①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②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2 金色的草地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兄弟俩经常在草地上玩耍,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表现了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件事(即第3自然段)作者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先写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再写是怎样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的。

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

(1)“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答:第一次发现是在无意中的偶然发现,有的人可能不把它当回事,轻易地就放过去了;第二次发现是第一次发现的继续,是深入进去的发现,是带有探究性的发现,是在有意识、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的发现。

(2)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

答: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

3)我知道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是: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4)因为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的起居或昼夜的变换相似或相关,所以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5)从课文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3 爬天都峰

《爬天都峰》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1)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 5 灰雀

《灰雀》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署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1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答:这时候,小男孩在想:我一定要把灰雀放回去。

2)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答:列宁这样做一方面表明了列宁见到灰雀后的惊喜,另一方面则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护。

(3)我发现列宁非常喜欢灰雀,你发现了什么?我们都来说一说。

答:我发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人教版教材全解】

6 小摄影师

《小摄影师》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7 奇怪的石头

《奇怪的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关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9 古诗两首

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10 风筝

《风筝》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本文叙述是按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写的。

(1)憧憬:向往。如:我们心中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人教版教材全解】

(2)课文写出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做风筝: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快活

放风筝: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线断以后,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找风筝:我们都哭了 垂头丧气

11 秋天的雨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的缤纷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五彩缤纷:色彩繁多艳丽,就是指下文黄黄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橙红色的果子和各色的菊花。

13 花钟

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提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

(1)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答: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1)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2)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有些植物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

14 蜜蜂

(1)作者做了一项试验: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2)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答: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是这样得出的:“我”在自家花园蜂窝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3)“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为什么“我”会这要推测呢?

答:“推测”体现了作者不光认真观察,而且用心思考。因为“我”把蜜蜂装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才放出来,蜜蜂逆风而飞并且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15 玩出了名堂

本文写的是荷尔蒙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的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

(1)平时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吧。

17 孔子拜师

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答:从这句话我感受到: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表明他求知若渴的急切心理。

(2)“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联系生活实际,我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

答:这句话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拜师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因为他认为学无止境,所以三十岁的时候还要千里迢迢去拜师学习。

孔子的名言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8 盘古开天地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面勇于献身的精神。

反义词:轻——重 清——浊 上升——下降 天——地

呼出的气息 四季的风 飘动的云 发出的声音 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花草树木 滋润万物的雨露 美丽的宇宙

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神农尝百草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 19 赵州桥

这篇说明性的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赞美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答: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的内容讲了“坚固”,下面的内容即将要讲“美观”。 21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1)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答:这句是讲西沙群岛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特产丰富”的特点。

(2)课文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那里风景优美,特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3)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祖国风光的谚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特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好,“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能生动形象地把枝条生长得快速而有力的样子写出来了。

25 矛和盾的集合

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1)用别的例子说说这句话“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6 科利亚的木匣

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课文的叙述顺序: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

(1)“科利亚量了五步,„„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联系上文,说说“果然”的意思。 ..

答:果然:表示结果与预期的相一致。文中指科利亚挖到的木匣,从而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2)我们周围有什么在变化?

27 陶罐和铁罐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1)奚落:用尖刻的话讽刺别人,使人难堪。“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2)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奚落、谦虚、轻蔑、恼怒、傲慢、羞耻、懦弱 29 掌声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友爱。

(1)“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英子为什么犹豫呢? 答:因为英子的腿落下了残疾,她很自卑,害怕同学们看不起她,笑话她走路的样子很难看,所以不愿意走上讲台。

(2)从这两次掌声里,我体会到:第一次掌声是英子在经过思想斗争后走上了讲台,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我体会到这是大家对英子的勇敢表示鼓励、支持和信任。英子在掌声的激励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于是,教室里又第二次响起掌声,我体会到这次掌声里除了鼓励外,还有赞扬、惊喜,我还体会到,作为残疾人的英子,只是行走不方便,其

他方面不比正常人差,甚至更为出色。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1)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

(2)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

答: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有:(1)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品格和行为;(2)女孩临危不乱、沉着冷静使实验取得成功;(3)三人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31 给予树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1)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

答:因为她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责怪她乱花钱。

(2)从金吉娅的做法里,我体会到:

(3)妈妈心情变化:担心——生气——疑惑——理解——激动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zuowen/51708.html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人教版教材全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