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作文 > 写作指导 > [致富经种植中药材]cctv―7致富经中药材种植 cctv一7致富经

[致富经种植中药材]cctv―7致富经中药材种植 cctv一7致富经

时间:2012-10-05   来源:写作指导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写作指导】

中药材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下面是www.01hn.com范文网小编整理的cctv―7致富经中药材种植 cctv一7致富经,供大家参考!

  cctv―7致富经中药材种植 cctv一7致富经

  cctv―7致富经中药材种植 cctv一7致富经1

  董艳妮:宝宝,我们成功了,你看到了没有啊?

  她叫董艳妮,她的故事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人人都说,这个女人的命太苦。

  村民周柏金:董艳妮,我怎么不认识呢,她的妈妈是一个神经病。

  村民董正海:家里蛮穷,贫穷得很。

  村民董正生:第一个老公是跑了的。

  记者:跑哪去了?

  村民董正生:不知道。

  村民周友生:好赌啊,不干活,游手好闲的。

  村民周柏金:刚结婚,把孩子一生下,还没满月,她老公就跑了的。

  董艳妮:到现在,我大儿子一眼都没见过他爸爸。

  而让董艳妮在整个湖北省都出了名的,却是地里长出的这样一种其貌不扬的东西。

  董艳妮:它跟土一样的颜色,你看都看不到。每天到地里干活高兴得很,像捡黄金一样的。

  这些其貌不扬的东西,董艳妮为什么会把它称作黄金呢?您别小瞧了它,这些东西,董艳妮在2012年卖出了一千多万元。靠着它,苦命女董艳妮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女强人。可是,事业有成、性格泼辣的董艳妮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会经常像这样控制不住情绪,掩面而泣。

  董艳妮:故事是一个很好的故事,结尾也是结尾得很好,唯一不好的就是他不在了。

  这种从土里挖出来的东西到底能干什么?董艳妮口中说的好故事又是个什么样的故事?那个不在了的“他”又是谁呢?

  从记事起,董艳妮就知道自己的母亲跟别人的母亲不一样。

  董艳妮:从我记事以来,她每年每年都犯病,实在没钱的情况下,就是用绳子把她捆住。那次把她捆在那个床上,我们只有一张床,我们四个人都在那个床上睡,她就使劲使劲掐我的脚,掐得我哭,我爸爸就骂她,后来就把她捆在窗户上。

  姐姐董海燕:我妈有精神病,看我妈妈那个样子,我们两个一下就吓呆了。

  母亲的病发作起来六亲不认,董艳妮姐妹俩的童年是在惊吓中度过的。而更不幸的事情发生在董艳妮结婚后的第二年。就在她刚生下孩子的第29天,孩子的父亲就突然出走,十几年再也没有露面。

  董艳妮:那他走了就没有回来过,从儿子29天,走了没回来,一直到我儿子现在13岁,他也没有见过我儿子,我儿子也没有见过他。

  直到四年前,董艳妮才找到了前夫,并且跟他离了婚。

  董艳妮:因为我儿子跟他长得很像,我看他走路那个姿势,我看到了我就会去说他,我说你不要那样走,那样走我看了烦。我就特别恨,我说我难道这是恨我儿子还是恨我前夫?我自己都搞不清楚。后来我知道了,我是恨他,不是恨我儿子。

  在痛苦和怨恨中度过了小半生的董艳妮不会想到,就在她33岁那一年,另一个男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而他们的相识,开始于网络聊天。

  董艳妮:在聊天,聊了差不多一年吧,聊了有一年多,我说我还从来没和网友见过面,我说我们约个时间见面见一见怎么样。他说,可以啊。并且,第一面见到他的时候我就很喜欢他。

  记者:他喜欢你吗?

  董艳妮:他没拒绝,没拒绝就是喜欢了。

  他叫沈风华,两个人很快就陷入了热恋,并且结了婚。

  董艳妮:我都不相信世界上还有那么好的男人,又宠我又疼我。不管他做事多累,每天回来肯定是“老婆我回来了”,然后就抱一下。

  可这桩婚事在沈风华的老家可是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村民黄怀姣:很惊讶。因为沈风华人长得很好啊,个子大概有一米八吧,长得挺帅的。董艳妮长得也就那样吧,大家都能看得到,是吧?

  董艳妮:黑咕隆咚的,还带个儿子,你还要了。就这样子说我。我说,怎么了,我魅力好啊。

  姐姐董海燕:还不是都羡慕啊,过来这边都羡慕啊,就说找找找,你妹妹的命运总算转转运了,找个妹夫又年轻又漂亮。

  所有人都说,董艳妮这次转运了。沈风华给了董艳妮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同时,另外一样东西也走进了她的世界。这个东西给董艳妮带来了绚丽的财富,但也让她的人生跌入了冰冷的谷底。

  这些生长在土里长得很像小芋头的东西就是董艳妮赚钱的法宝。可是,这个东西可不能直接吃,因为它有毒。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

  记者:您认识这个吗?

  消费者:认识,这个也是芋头。

  记者:这个是芋头,这个是什么?

  消费者:这个是芋头,这个不知道是什么。

  消费者:这个搞不懂。

  消费者:不知道。

  很多人都认识芋头,但是却不认识它。您别看它其貌不扬,却有个好听的名字——半夏。半夏,是一种中药材,目前全世界的产地只有中国和日本。在很多止咳化痰的中成药中,都有半夏这一味药。

  在半夏生长的湖北农村,不认识的人就当它是野草,而认识半夏的老百姓就去地里挖野生半夏卖钱。

  村民董正生:我们这的很多老人都挖去卖。

  村民周友生:卖十几元钱一斤。

  村民董正海:几元钱一斤,他们都挖了的。

  野生半夏从几元到几十元一斤不等。看着半夏有着不错的经济效益,董艳妮的公公就开始研究人工种植半夏。他最开始就是在这两棵桔树下埋下了38棵种子。

  董艳妮的公公沈走元:从试验到繁殖,大概是七年,七年时间发展了将近十亩田。

  可是勤勤恳恳的老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花了七年时间才种植成功的半夏,别人居然都不认。

  董艳妮:我拿去给别人看,别人一看,有的人手都不拿,不要不要,不是半夏,不是半夏。

  董艳妮的公公沈走元:他说,你这不是荆州半夏,你这根本不是半夏。

  自己辛辛苦苦种了七年,怎么就不是半夏了呢?这是野生的半夏,这是老沈种的半夏,个头相差好几倍。当时市面上很少有人工种植的半夏,药材商们就一口咬定老沈种的不是半夏。那天,董艳妮的丈夫从药材市场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把事情一说,他的泼辣媳妇董艳妮来了主意。

  董艳妮:别人说不是半夏,你就相信了?我说,要看它是不是半夏,我们得亲自拿去鉴定。他们如果说不是半夏,我们就不发展了。

  第二天,董艳妮就拉着丈夫来到省药监局进行检测,而检测结果让他们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董艳妮:是半夏,并且你们的含量还很好,品质也很好。

  董艳妮的公公沈走元:大家都高兴了,证明了我们种的是半夏。

  七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认可,一家子都很兴奋。董艳妮觉得,这个时候应该扩大种植面积,她想带动农户一起种植,可农户们的反应如同泼了她一盆冷水。

  董艳妮:自己认为的办法还挺好的,就跑去打印了很多那样的半夏的种植、半夏的经验、半夏的管理,都把它打在上面,发给那些农民让他们来种,我们来辅导他们种。发出去之后,有去无回,一个都没有来种的。

  村民冯耀辉:种植方面没有经验,谁都不清楚。

  村民黄怀姣:怕投进去的本钱收不回来,因为这个药材,谁也不知道前景是什么样的。

  村民伍文贵:不怎么值钱。

  记者:为啥觉得它不值钱?

  村民伍文贵:因为她说田里到处都有。蛮普遍的话,它值什么钱?

  很多人觉得野生半夏资源丰富,没必要费时费力去种植。可是董艳妮觉得,野生资源早晚会枯竭,人工种植半夏一定大有前景。

  董艳妮:药用价值很多。比如咳嗽,谁都会咳嗽,只要是咳嗽它都能用得上的话,市场需求就会很多,不会饱和。

  她的想法也得到了湖北省药监局的支持。

  湖北省中药材协会会长张娜萍:野生的和种植的,它们在产品的品质上应该是一致的,野生资源是越来越贫乏,所以说现在,我省的荆半夏大规模的种植,对于市场的需求,国内外的市场需求,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

  就在董艳妮夫妇琢磨怎么让大家接受人工种植半夏的时候,他们的机会来了。2009年,当地电视台举办了一场创富英雄比赛。董艳妮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就让丈夫去报名参赛。结果,丈夫在海选就被淘汰了。这回,董艳妮不服输的劲上来了,性格泼辣的她居然直接找到了电视台。

  董艳妮:我说,怎么这样子啊。我就去找他们外面的那些记者,我说,你们什么创富英雄啊,创富英雄,怎么我们创富了,你们不认可呢?

  湖北电视台记者王宁:因为当时我们的比赛是很激烈的,淘汰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没有一个选手回来找我们要求重新去考虑他,董艳妮是唯一一个。她跑过来说,你们没到我们的场地去看,你怎么知道我们的项目不行呢?当时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有点泼辣,但是很自信。然后我们就是又研究了一下,去他们的场地看了一下。

  董艳妮:没过几天,就有人去我们的场地看了。我说,你一定要让他们让我晋级,你要不让他们让我们晋级,那我这个很好的东西你们就不知道了,我说这是荆州的特产。

  去种植基地考察之后,主办方破例让董艳妮参加下一场海选。这一次,董艳妮亲自上阵,还闯进了十六强。这下,董艳妮火了,她的半夏也火了。

  湖北电视台记者王宁:当时节目播出完以后,很多这种电话,每天都能接到很多,包括我们台里内部也会去问,这个半夏怎么种植,是不是真的这么赚钱?

  董艳妮:就是手机不停,不敢开机。

  2010年,董艳妮夫妇牵头成立了合作社,有几十户农户加入,半夏种植面积达到了500亩,当年销售额就达到了500万元。2012年,他们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董艳妮:我们又评上了幸福家庭,还给我们录了像,那个东西我藏起来了,我觉得一点都不幸福。

  原本事业家庭双丰收的董艳妮,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这时候,好不容易才拥有幸福的她不会想到,灾难即将接二连三地降临在她身上。

  2012年初,中药材价格突然暴跌,成品半夏从每斤90元降到了40元。屋漏偏逢连夜雨,董艳妮夫妇新承包的一百亩地因为被大雨淹了,颗粒无收。董艳妮的丈夫在地里连续忙活了半个多月,2012年4月28日那天,丈夫回到了家,他进门时和往常一样,还是给了董艳妮一个拥抱。可这个拥抱,却成为他人生中最后一个。那一天,董艳妮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董艳妮:他睡觉很快,可能也是累了吧,几分钟的时候,我就听见他打了一声呼噜。我说,老公,你这么快就睡着了啊?他没理我。不到五分钟,我就听见咳嗽了一声,就听到喷药的声音,咔咔咔三下。头就这样子,很难受很难受,头也没有看我。我说,老公,你怎么了,你怎么了?我就看他没有理我,我就从那个地方走过来,走到这个地方来。我说,老公,我怎么可以帮到你啊?我老公他就用手摸到我屁股这里,然后就掉下去了。我当时就开着窗户就喊,救命啊救命啊,快点救救我老公啊!

  董艳妮的呼救声引起了街坊们的注意。

  邻居李萍芝:你们有人喊救命。我说,哪里啊?他说,你们三楼的。我说,快点上去看看去。

  可是当邻居们上楼时,一切都晚了。短短几十秒,因为哮喘发作,董艳妮的丈夫再也没有醒来。那一年,他们的孩子才刚满一岁。

  这张照片是在丈夫出事前的一个月照的,还没有机会挂起来。这个家曾经是董艳妮觉得最温暖的地方,而现在,她几乎不敢回来,这里的一切一切都有丈夫的影子。那个世界上最爱她的男人走了,董艳妮能做的就是看着他的照片默默流泪。

  董艳妮:不相信他现在离开了啊,我很爱他,就标了一个“爱”。

  现在,董艳妮经常在和丈夫最初相识的QQ上留言,虽然她知道,沈风华再也看不到了。

  然而,灾难还没有停止,就在丈夫去世后的第九天,董艳妮的母亲也因病离开了人世。两个月之后,她的公公又被查出了肾癌。董艳妮的天,塌了。

  董艳妮的公公沈走元:儿子死了,我病了,我真的接受不了。

  沈老爷子还没从失去儿子的打击中恢复过来,自己又被查出了癌症,这时,家里所有的压力都压在了董艳妮一个人身上。

  姐姐董海燕:那时好像精神崩溃了一样的,不吃不喝,整个人就坐在那里,像个傻瓜一样的,傻乎乎地看着,那几天瘦了20斤。

  村民黄怀姣:先是她老公去世了,然后接着她母亲去世了,接着她的公公又得了肾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整个天都是要塌下来的。周围人看着她,这个女人肯定站不起来了。

  所有人都觉得董艳妮这次肯定站不起来了,都没想到,半个月之后,她又出现在半夏种植基地上。

  董艳妮:一下子,好好的一个家,什么都没有了,爸爸又病了,如果我这样再一倒下的话,这个家怎么过?孩子怎么办?老人怎么办?必须得走下去。

  董艳妮的做法让人对她佩服不已,大家都说这个女人不简单。

  2012年,湖北电视台也再次对她进行了报道。而在那次采访过程中发生的一幕,让记者王宁至今回忆起来都十分动容。

  湖北电视台记者王宁:采访过程中有一幕特别让我感动。因为他们在扩大种植基地的时候,在江北农场,扩大一百多亩地。沈大哥走之前是在那个地里忙活,他们的半夏出现了问题,苗子长不出来。然后,在沈大哥走后的十几天,董大姐在从阴影中慢慢走出来的时候,她觉得她要继续奋斗,完成丈夫没有完成的事业。她去看的时候,那些半夏苗长出来了,董大姐当时跪在地上,她说,老公,你一路走好。

  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董艳妮坚强地站了起来,她要勇敢地走下去,可是接下来她的做法却让所有人都不理解了。

  董艳妮:大家都说,你这是干什么啊?不是玩火吗?

  半夏都是每年6月收获,从地里挖出来蜕皮,放在太阳底下晒成干品卖给药材商。可就在去年6月,董艳妮却对社员们说,今年的半夏,不许挖。

  董艳妮:这个就是鲜品,这个就是干品。三斤鲜品加工成一斤干品。

  村民黄怀姣:必须要在6月份,6月份正是暑天,温度是最高的季节。你要是过了这个季节,雨水也多了,当天晒不干,半夏就烂掉的。

  村民伍文贵:不晒,半夏就坏了,就起脓了,半夏就衰了。

  如果在6月最热的时候不挖半夏,那么就没法晾晒,药材商就不会收购。农户们心里越来越急,他们不明白董艳妮到底在等什么。转眼到了8月,董艳妮一声令下,说可以挖半夏了。可这时候的半夏谁会来收购呢?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是,他们这边刚挖出半夏,那边就有大车拉走,短短一个月,他们的半夏全都卖出去了。那么,这些鲜半夏都卖到哪去了呢?

  董艳妮:销往甘肃,他们需要鲜品。

  不卖干半夏,直接卖鲜半夏,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情况。董艳妮之所以这么做,源自她的一个发现。

  董艳妮:到6月份的时候,气温都超过30度了,半夏就已经停止生长了。甘肃那边就不一样,甘肃那边到7月份的时候还没有超过28度,它就一直还是能生长。

  村民彭江海:这边的气温比较高,高了以后,半夏就要休眠,就不生长了。甘肃那边气温适宜,它的生长期长,它的产量高。

  记者:能长这么大个儿,人工种植的。那甘肃能长多大?

  村民彭江海:能长这么大。

  记者:这么大?

  村民彭江海:比这还大的都有。

  记者:咱们的一亩地能收多少半夏?

  董艳妮:咱们的一亩地,好的有一千斤,不好的有几百斤。

  记者:那甘肃呢?

  董艳妮:他们就多了,不好的有两千斤,好的有三千多斤。

  因为气候不同,湖北的半夏产量低,而到了甘肃的土地,湖北半夏就可以继续生长,产量翻上好几倍,所以甘肃种植户每年8月都会来湖北收购鲜半夏,回去继续种在地里,让半夏继续生长。

  董艳妮:算一笔账:三斤鲜半夏加工一斤干半夏,可以卖40元;三斤鲜半夏从地里面直接一挖出来,调给他们,我还可以卖45元。

  虽然推迟两个月挖,但鲜半夏利润更高,而且省去了每年三十万的晾晒费用,这个策略让董艳妮的合作社在2012年销售额达到了一千多万元。她还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一家大型企业主动上门和她合作。

  徐智斌:她是承担了她丈夫的事业,她一直想把它做大。我们和她是个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合作,她种的半夏我们包销。

  走过风风雨雨,如今,董艳妮最大的心愿就是抚养好两个孩子,照顾好公公婆婆,把半夏事业做大做强。在我们采访的最后一天,董艳妮说,她想去丈夫最后日夜操劳的那一百亩地里去看看。

  董艳妮:宝宝,你看到了吗?我们成功了。

  编导:郭 佳

  摄像:吴兆坤

  cctv―7致富经中药材种植 cctv一7致富经2

  “我是我们这个西部玫瑰谷的负责人,大家叫我小王就好。”“王玫瑰,王玫瑰,叫你王玫瑰。”“可以,这个名字我喜欢,王玫瑰,叫我玫瑰王更好。”

  这个自称“玫瑰王”的小伙儿,就是我们节目的主人公王作鹏,记者去采访时,他正忙着请游客到他的基地观光,不但不收门票,还可以免费采摘玫瑰花带走,一天时间就有1000多人来到这里,王作鹏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呢?

  “小心带刺的玫瑰,别扎着自己了。”“采的(是)野玫瑰。有野玫瑰采那就更好了。记住路边的(野玫瑰)千万不要采 。”“路边的(野玫瑰)从来不采。”

  平均一位游客会采摘2斤玫瑰花带走,市场价值近30元,一天1000多人就是将近3万元,不光如此,王作鹏还设置了一个摘花比赛,准备了丰厚的奖品要送给游客。

  “看谁采摘得最多,我们公司拿出价值2000元钱的产品来。一二三名怎么分,就是看大家采摘的数量。我们只给20分钟时间,20分钟,就现有的这块地。”

  采摘时间20分钟,然后把每个人摘的花进行称重,重量多的3个人,可以获得价值2000元的奖品。玫瑰好看花难摘,一不小心就会被刺扎到,但是为了奖品。大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比赛进行到15分钟的时候,意外突然发生了。

  “来,我帮你。”(下雨了怎么办 王总)“ 下雨了我们马上结束。”“游客朋友们,我们再有五分钟的采摘时间。”

  比赛正在进行的时候 ,天空突然下起雨来,大家不得不转移到附近的凉亭躲雨。

  比赛中止了,但游客们却并没有觉得扫兴。

  “不遗憾。”“也挺开心的。”“意外的惊喜。””下雨了,大家开心不开心?”“ 开心,有一种情深深雨蒙蒙的感觉。”

  雨后花地里都是泥,地面湿滑不能继续采摘,王作鹏决定提前结束比赛,就以现在大家摘到的花来进行比拼。

  “称来了。”“2斤3两,等一会,一个一个来。”

  经过挨个称重,比赛结果出来了。

  “下面我们对一二三等奖进行颁发,一等奖是化妆品一套,我现在颁发给我们的一等奖获得者。我已经看了,这个不错,达到了我们摘花的要求。”

  王作鹏为什么自掏腰包,请游客免费玩、免费摘花?他告诉记者,其实他并不是赔本赚吆喝,这个举动和他的玫瑰财富有着重要关系。现在他的玫瑰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2016年企业一年的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之所以会干上这一行,还要从一件让他感伤的事情说起。

  这是王作鹏2005年在日本留学的照片,学习的是商务企划专业,2009年王作鹏大学毕业回国。王作鹏的父亲王兆远,是甘肃省永登县很有名气的企业家,从事建材生意资产过亿。父亲想让王作鹏回老家接手家里的建材生意,但是王作鹏拒绝了,他选择到上海一家企业当起了白领。

  当初的想法就是没有想着再回来,就想在上海(发展)。上海毕竟是人们向往的地方 ,能够(在那里)立足的话是非常理想的。我觉着我这个产业不能干到七十岁,女儿们都出嫁了,他不干(难道)叫我干。

  王作鹏不愿意接班,这让父亲很恼火,但是也拿儿子没有办法。2010年,父亲准备了500万元,想给王作鹏让他在上海买房安家。让父亲没有想到的是,王作鹏却突然提出房子他不买了,他要辞职回老家。

  “我挺吃惊挺高兴,刚开始(的时候)叫他(回来)他都不回来。”

  父亲只高兴了半截,王作鹏接下来的话让父亲很失望,王作鹏说他回乡不是要接父亲建材生意的班,而是要另起炉灶去种玫瑰花。

  “你不是说要给我500万让我在上海去买房吗,我说现在这个房(子)我也不买了

  你就把钱给我,我来做这个事情。”

  王作鹏从玫瑰花上看到了什么商机,之后又是怎样收获千万财富的呢?

  2010年6月初,王作鹏开车回老家,他发现公路两旁都是老乡种的玫瑰花,但是地面上也落了厚厚一层花瓣。

  “(看到)鲜花枯萎的枯萎了、凋谢的凋谢了,非常的心痛,(我)和周边采花的花农了解了一下(原因),他们也是眼睛湿润地说,因为花价不好,没人去采摘。”

  当时玫瑰花的行情走低,鲜花只能卖到5元钱一斤,而行情好的年份能卖到15元钱一斤,有的农户请不起工人采摘,只好任由鲜花凋落在地,这个场面让从小在这里长大的王作鹏眼眶湿润了。

  (看到)这种场景的确是很心痛的,因为农民一年到头,他(种)的鲜花变不了现

  他们的生活也没有保障,非常非常心痛。

  永登县是玫瑰之乡,玫瑰花是很多老百姓的饭碗,王作鹏萌生了一个心愿,如果能把玫瑰卖出去,既保住了老乡的饭碗,自己也能施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他向父亲提出,要用500万元买房款去投资。

  “(就当给他)交学费,你能做你就看着做去。”

  父亲虽然把钱打给了王作鹏,但并没有对他抱什么希望,大学毕业刚一年多,又从来没做过农业,王作鹏哪来的自信能把玫瑰花卖出去呢?2011年初,王作鹏承包了1000亩地开始种玫瑰花。当时他对种花一窍不通,他请来当地有经验的花农到基地打工,跟着他们边干边学,晚上干脆就住在基地里,一个多月才回家一次。“电话也不打 ,微信也不回 ,人也见不着,我感觉我就是有个假老公。”

  2012年6月,王作鹏的玫瑰到了丰产期,他一边带着工人采摘自己的玫瑰,一边面向花农敞开收购。玫瑰采摘的时间,每年就是6月初的10天,为了在这10天里,让花朵都能顺利采下加工,王作鹏和农户们争分夺秒地摘花。

  中午没时间吃饭,馒头就是大家的午餐。

  没吃早饭,(6点过来到现在11点半都没吃早饭)?现在才吃上一口。

  在永登县大家种的都是这种苦水玫瑰,苦水玫瑰花朵小、花瓣少,像这样还没有绽开的花蕾,摘下来晒干,可以做成玫瑰花茶;这样盛开的玫瑰花可以摘下来,加工成玫瑰精油和玫瑰花水,当地加工企业生产的主要就是这三种产品,王作鹏也一样。当地同行有些都干了近30年,王作鹏一个新手没有客户,产品也没有特点,卖起来很困难,2012年一年销售额才200多万元,连投资成本都没收回来。

  “父母、亲人他们给予的关心太多太多了,带动的这些农户,你说(如果)失败了,玫瑰地里的玫瑰花去哪里,的确是失败不起的”

  销售问题让王作鹏吃不下睡不香,原本不看好他种花的朋友也劝说,不行就转手别干了。

  “他(就算)不挣钱,他一辈子都能过下去,不要说他一辈子,就连他儿子一辈子都能过下去。

  原本父亲要给自己买房的500万元已经花完了,如果就此放弃自己一手铺下的玫瑰产业,王作鹏不甘心,但是往前走,出路又在哪里呢?

  谁也没有想到,之后王作鹏的事业开始出现转机,2015年,他的销售额猛增到了1500万元,王作鹏是怎么做到的呢?

  永登县加工玫瑰的大小企业有70多家,王作鹏通过走访发现,同行做的产品很集中,主要是玫瑰精油、玫瑰纯露、玫瑰花茶老三样,花酱很少有人做。

  当地有农户做点玫瑰花酱,自己家里吃或送朋友,也有人作坊式生产点花酱,在当地的菜市场卖,但因为没有生产许可证,产量也很低,当地没有人看好玫瑰花酱这款产品。

  “因为玫瑰酱做起来很麻烦,赚的钱也不多,所以我们就没做。”

  “玫瑰花酱我是考虑过,考虑过要做,但觉得(玫瑰花酱)附加值太低 了。(当时)在整个永登县做玫瑰产业这块,玫瑰花酱算是一个空白区域,没有一个正规的厂家来做玫瑰花酱。”

  同行不愿意做玫瑰花酱,但王作鹏却偏偏看好了这个商机。

  “因为我们公司在刚开始的时候和他们其他公司一样,都是以玫瑰精油、玫瑰花水、玫瑰花蕾做主打产品的。我们11年(公司)成立之后,11年生产、12年生产,生产之后我们觉得我们没有优势,因为其它的公司都是一些老公司,一直做玫瑰精油、玫瑰花水的(公司)他们都是有一定的老客户,在合作中已经有很融洽的关系,我们要在里面分出一杯羹的话比较难,后来我们和我们公司的领导就最终决定上了玫瑰花酱”

  王作鹏决定规模生产花酱,作为自己的主打产品,他软磨硬泡,又向父亲要了200万元。2013年他办理了花酱生产的相关证照,购置设备、建起了生产线。

  首先,要把采摘回来的鲜花放置5-6个小时

  之后,把花放到流水线上拣选,把花瓣和花托分离。

  然后再二次拣选,把残留的绿叶子挑出来。

  最后,把花瓣放到发酵罐里,放入糖和柠檬酸等配料,发酵半个月,玫瑰花酱就做成了。王作鹏没有像别人那样拿到当地的菜市场卖,而是直接来到了兰州市。

  王作鹏想把玫瑰花酱卖给兰州市的知名食品公司,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几次去找连食品公司的门都没有进去。

  “我们刚去的时候,拿着我们的产品就去找他们销售,刚去的时候,别说找人家销售,连人家大门都进不去。”

  王作鹏犯了难,观察了几天后,他想出了一个主意,食品公司的门进不去,就到他们公司开的零售店去。

  王作鹏找到了店长,拿出花酱的样品反复介绍,他的诚意感动了别人,通过店长介绍,他终于见到了食品企业的负责人。

  马兰英是兰州一家食品企业的总经理,尝完王作鹏的产品,她发现花酱做得太甜了。

  玫瑰花酱主要用于制作玫瑰鲜花饼,糖的比例在50%合适,但是因为没做过,当时王作鹏的产品糖占到了66%。

  “我们说什么味道重了、什么味道少了,他们改进了,一直改进。反正好多次,十几次是有的。”

  经过多次试做改进,客户才同意了跟他合作。随后,王作鹏又把玫瑰花酱陆续卖到了兰州市几家知名的食品企业,2015年,单靠卖玫瑰花酱就卖出了600多万元,加上原有产品年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这让同行很意外也很佩服。原本对王作鹏不抱希望的父亲,也对儿子刮目相看。

  “那时候我就说,你能把投的这些钱赚回来就很不错了。后来远远超出了(预期),觉得他还能行吧。”

  做同行少有的产品,让王作鹏尝到了甜头,随后他又开发了当地企业很少生产的玫瑰提取物,卖给一些饮料企业、保健品企业当原料。2016年,玫瑰花酱和玫瑰提取物两个新产品,年销售额超过2500万元。加上原有老产品,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在当地同行业脱颖而出。

  “这家企业虽然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快,目前已成为我县一家加工规模最大、生产设备最先进、产品研发能力最强、自有基地规模最大的一家企业。”

  从2016年开始,王作鹏请游客免费来基地游玩、还可以免费摘花。

  你们觉得这里怎么样?挺好的。您平时喜欢玫瑰吗?喜欢花,在家里养花。(您是本地人吗?)不是,我们是云南、青海的。(那是通过什么途径到这里来的?)通过网络,网络宣传。”

  “(下雨了您还采花?)采。(为什么?)因为难得,没采过(玫瑰)。(为什么选择到这里来采摘?)大家都说这里风景好、玫瑰也好,所以我们就来了”

  王作鹏的基地一年要接待近5000名游客,他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我们玫瑰酱刚生产的时候,给他们推销的时候,他们给我们最大的打击就是我们没有品牌,所以他对我们的产品不是很放心,从中间我们也吸取教训,所以我们重在做品牌,重在关注客户的想法。

  王作鹏请游客来,就是为了通过游客的朋友圈和口碑相传,提升自己产品的品牌知名度。除了游客,他还请来了全国各地的几十名玫瑰产品采购商,通过让他们参观基地和生产线,了解自己的企业实力。

  “致力于规模化生产,(按照)有机、环保(标准)种植,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我们自己也认为应该是没问题的。”

  “来了以后也是对整个种植园、整个规模,还是感觉比较震撼的。规模比较大,一看全部都是种植玫瑰的。”

  “我们看到他们的工厂,看到他们的基地,我们看到每年的产品,他们每年的销售额,这都是我们自己看到的。”

  虽然办一周的玫瑰旅游节,王作鹏是在赔本,但后续给他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可观,今年旅游节结束后,一个月内王作鹏就签下了价值近700万元的产品订单。产品不愁卖了,王作鹏和周边的1000多户农民达成了收购意向。

  “(这有多少斤?)20斤。(能卖多少钱?)120元钱。”

  “眼睛不好使,要(把)叶子摘掉。(这些都是您自己家的花?)就是。(这有多少?)5元钱一斤。(有多少斤?)10公斤。(今年的花多吗?比往年多吗?)差不多,往年差不多,只是价格不好。那今天把它换成了钱开心吗?”

  为了当初看到的一地落红,王作鹏放弃了令他向往的大城市生活,6年打拼,虽然一路上走得跌跌撞撞,但是他说,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初的心愿,让他觉得非常幸福。

  cctv―7致富经中药材种植 cctv一7致富经3

  49岁的周长霞是辉南县样子哨镇碱水顶村的一名农家女,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天麻栽培技术,依靠科技的力量成为吉林省天麻栽培领域优秀的农民专家、自主创业的企业家。她曾多次获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农村“双学双比”女状元、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等荣誉,最近,又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周长霞坚信,在田间可以播种幸福。

  6年磨砺走上科技路

  自1996年开始研究“天麻”人工栽培的周长霞,由于不懂技术,先后经历了四次失败,损失的不仅是金钱和时间。在经济窘迫、家人亲友埋怨与指责、自己情绪一度走向低谷的残酷现实下,她凭借着一股天生的韧劲和不服输的信念,开始向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的专家教授求助。经过专家的指导加上多年积累的经验,她努力地把握好了每个种植和管理环节,终于在第五次获得了成功,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问题,产出天麻鲜品280公斤,销售收入2万元,赚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谈起这段经历,周长霞常慨叹,只要怀揣理想,永不言败,成功的那一天终会到来。

  初尝甜头的周长霞并没有止步于此,2002年,她开始进行密环菌的提纯培养,通过无数次试验,提纯、复壮、驯化,终于提出了健壮、荧光强、本地密环菌菌种。2004年,建立了自己的菌种厂。在成功改良了密环菌种后,她又设想改良天麻品种,于是亲自到深山中收集野生的“乌秆天麻”,经过对野生天麻的多年提纯复壮,最终研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天麻栽培技术体系,培育出自己的天麻品种,命名为“乌美”,2005年,她培育的“长白山乌秆天麻”注册了“喜霞”牌商标,产品成功通过国家有机认证;2008年,她建立了现代化菌种厂,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年生产菌种20万袋,每年增加纯收入约20万元。2010年,“乌美”天麻被省农委、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成为吉林省目前惟一审定通过的天麻品种。乌美天麻配合有性繁殖技术,产量比原来无性繁殖翻一番,每公斤鲜麻价格比南麻高出40元。

  几年来,周长霞始终不忘科技给她带来的力量和改变,不断坚持科技攻关和经验总结。她参与编写的《天麻栽培200问》科普读物,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系列丛书。参与编写了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天麻地方标准,编写了《─DB22/T1189.1-2011无公害农产品天麻》1-6部分,对吉林省无公害天麻的产地环境条件、种子与种麻生产技术规程、菌材生产技术规程、商品麻生产技术规程、收获与加工、质量要求等提供了技术标准。2010年,她还为吉林农大中药材学院带培2名研究生。

  成立协会乡亲共致富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看到乡亲们都富我才舒坦。”这是周长霞初获成功时谈起的。她暗下决心,将天麻栽培技术与更多人分享,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2009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周长霞牵头注册成立了“辉南县喜霞林下中药材种植专业协会”,她任会长。目前,协会已有会员560户,协会主要经营林下人参、天麻、贝母、细辛、猪苓和其他食药用菌,社员种植面积5000亩,带动农户种植面积1.53万亩。

  协会组织机构完整,实现了“十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商标、统一品种、统一菌种、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统一包装、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不但规范化天麻产销,还为向她学种天麻的群众提供种栽和菌种,进行技术跟踪。协会每年举办培训班10次以上,受训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提高了成员的合作意识、经营素质与生产水平。每年还积极配合开展全国科技周、科普日、科普大集、科普下乡等活动

  几年来,合作社已在柳河、珲春、集安、抚松、白山建立了5个林下中药材基地,辐射带动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的21个县市区,形成协会加农户的发展模式,共发展天麻种植面积30万平方米,预计平均年产鲜天麻1050多吨。如今,合作社的产品已远销到广东、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会员户均增收已达10万余元。

  多年来,周长霞凭借着一腔热血和不懈努力,取得了成功也获得诸多的荣誉和成绩,如今她正带领着乡亲父老立足于田间,立足于科技,播种着属于自己的幸福、致富之路。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zuowen/2717.html


《[致富经种植中药材]cctv―7致富经中药材种植 cctv一7致富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