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作文 > 小学作文 > 327国债事件案例分析,327国债事件 327国债事件案例分析

327国债事件案例分析,327国债事件 327国债事件案例分析

时间:2019-09-22   来源:小学作文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小学作文】

“327”是一个国债的产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8%加保值贴息。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该产品在期货市场上有一定的投机价值。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327国债事件 327国债事件案例分析供大家参考选择。

  327国债事件 327国债事件案例分析一

  案例分析之:‘327’ 国债事件

  第一篇 上海证券交易所327国债期货事件

  回顾我国国债期货从正式上市到暂停交易的近30个月的运行过程,对认识我国期货市场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无裨益。

  “327”国债期货风波概述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此时,国债期货尚未对公众开放,交投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1993年10月25日,上证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国债期货飞速发展,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两家陡然增加到14家(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以及10个商品交易所)。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

  在“327”风波爆发前的数月中,上证所“314”国债合约上已出现数家机构联手操纵市场,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利多,加之“327”国债本身贴息消息日趋明朗,致使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均出现向上突破行情。上证所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蓄意违规。16点22分之后,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千万手的巨量空单,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造成了传媒所称的“中国的巴林事件”。

  “327”风波之后,各交易所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例、设置涨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国债期货的投机气氛。但因国债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并于5月10日酿出“319”风波。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至此,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对“327”国债期货风波的反思

  其一,缺少必要市场条件的金融期货品种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这主要是指国债期货赖以存在的利率机制市场化并没有形成,金融现货市场亦不够完善。

  其二,政策风险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是期货市场的重要风险源。

  “327”国债风波中,保值贴补政策和国债贴息政策对债市气贯长虹的单边涨势起了决定作用。“327”国债可享受保值贴补,在保值贴补率连续数十月攀高的情况下,其票面收益大幅提高。在多空对峙时,其又受财政部公告(1995年2月25日公布)的朦胧消息刺激而大幅飙升,使得“政策风险”最终成为空方失败的致命因素。于是,空方不惜蓄意违规,利用交易管理的漏洞演出了最后“疯狂的一幕”。

  在高通胀的情况下,实施保值贴补政策有一定的必要性,但由于我国国债流动性差及品种结构不合理,每月公布一次的保值贴补率成为国债期货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价格变动指标,从而使我国的国债期货由利率期货演变成一种不完全的通货膨胀期货。于是,国债期货交易成了保值贴补率的“竞猜游戏”,交易者利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推算保贴率,而依据据称来自财政部的“消息”影响市场也成了多空孤注一掷的筹码。凡此种种,对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产生了直接的冲击,并最终导致国债期货成为“政策市”、“消息市”的牺牲品。

  其三,健全和完善交易所管理制度,方可防范期货市场层出不穷的风险。

  “327”国债期货风波的产生虽有其突发性“政策风险”的因素,但各证券、期货交易所资金保障系统和交易监督管理系统的不健全也是“违规操作”得逞的原因。

  资金保障系统方面:首先,国债期货过低的保证金比例放大了资金使用效应,成为国债期货投资者过度投机的诱因。“327”国债期货风波发生之时,上证所20000元合约面值的国债收保证金500元,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的保证金普遍为合约市值的1%。这样偏低的保证金水平与国际通行标准相距甚远,甚至不如国内当时商品期货的保证金水平,无疑使市场投机气氛更为浓重。其次,我国证券期货交易所均以计算机自动撮合为主要交易方式,此种交易方式仅按国际通行的逐日盯市方法来控制风险,尚不能杜绝透支交易。而“327”国债风波发生时,上证所采用的正是“逐日盯市”而非“逐笔盯市”的清算制度,交易所无法用静态的保证金和前一日的结算价格控制当日动态的价格波动,使得空方主力违规抛出千万手合约的“疯狂”行为得以实现。第三,“327”国债在风波发生之时,已成为临近交割的合约品种。“交割月追加保证金制度”当时尚未得到重视和有效实施,这也是国债期货反复酿成市场风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交易监督管理系统方面:首先,涨跌停板制度是国际期货界通行制度,而“327”国债期货风波出现之时,上证所甚至没有采取这种控制价格波动的基本手段。第二,没有持仓限量制度。当时中国国债的现券流通量很小,国债期货某一品种的可持仓量应与现货市场流通量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并在电脑撮合系统中设置。第三,从“327”合约在2月23日尾市出现大笔抛单的情况看,交易所显然对每笔下单缺少实时监控,导致上千万手空单在几分钟之内通过计算机撮合系统成交,扰乱了市场秩序。第四,浮动盈利禁开新仓,这项制度虽具中国特色,但行之有效,它无疑对期货市场的过度投机起到了抑制作用。

  其四,现代期货交易的风险控制要求计算机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327”国债期货风波出现之后,不少人对各交易所采取的计算机自动撮合交易方式提出质疑,认为这种交易方式对遏制过度投机和提高交易透明度不利。事实上,从五年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实践和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期货交易是我国期货市场的最佳选择,而且通过大型计算机系统控制期货交易中的实时风险,更有人工控制和事后控制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我国期货市场目前采用的“逐笔盯市”风险监控模式,由计算机首先控制交易者下单的数量、价格和保证金比例,再由计算机从其结算账户中扣除其保证金。一旦有效保证金不足,计算机可自动禁止其开新仓,只允许平仓操作。在这方面,计算机实时监控远比人工控制效率更高,反应更敏捷。

  应该说,在“327”国债期货风波发生之前,中国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交易所的丰厚利润,使管理者、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大大淡化,一味追求市场规模和交易量,放松了风险控制这个期货市场的生命线,终于导致了“327”风波的发生,并葬送了国债期货这个大品种,其教训是惨痛的。事件发生之后,政府监管部门、各交易所均健全了交易保证金控制制度、涨跌停板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建立了诸如持仓限量制度、大户申报制度、浮动盈利禁开新仓等的交易风险控制制度。“327”国债期货风波以其惨痛的教训,成为中国期货市场重视风险管理的开端

  327国债事件 327国债事件案例分析二

  327国债事件轰动至今 327国债期货事件诱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摘要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主角,是19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为240亿,1995年6月到期兑付,利率是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贴补率,但财政部是否对之實行保值贴补,并不确定。

  第一白银网11月07日讯 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主角,是19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为240亿,1995年6月到期兑付,利率是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贴补率,但财政部是否对之實行保值贴补,并不确定。

  国债期货事件的主角是19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库券“327”,327国债应该在1995年6月到期兑付。该券发行总量为240亿,它的利率是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贴补率。

  

327国债事件主要人物

 

  327国债事件主要人物

  与当时的银行利息和通货膨胀相比,327的回报实在是太低了。于是有市场传闻说财政部可能要提高327的利率,到期的时候会以148元的面值兑付,而非132元。1995年2月后,其价格一直在147.80元和148.30元之间徘徊,但随着对财政部是否实行保值贴补的猜测和分歧,“327”国债期货价格发生大幅变动。

  管金生领衔的万国证券公司为代表的空方主力认为1995年1月起通货膨胀已见顶回落,财政部不会掏16个亿来补贴327,所以坚决做空;而其对手方中经开(有财政部背景的公司)则依据物价翘尾、周边市场“327”品种价格普遍高于上海以及提前了解财政部决策动向等因素,坚决做多,不断推升价位。

  1995年2月23日,一直在“327”国债期货上联合做空的辽宁国发(集团)有限公司抢先得知“327”贴息消息,立即由做空改为做多,这一行为再加上原本就做多的各种机构的推波助澜,使得“327”品种在一分钟内上涨2元,十分钟内上涨3.77元,期价自148.50飙升,最高至151.98。做空主力万国证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按照其当时的持仓量和价位,一旦期货合约到期,履行交割义务,亏损高达60多亿元

  为维护自己利益,“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后,在交易结束前最后8分钟,空方主力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计算机交易系统的不完善,采用严重违规手法大量透支十几亿元保证金交易,以700万手、价值1400亿元的巨量空单,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这被当时媒体称之为“中国的巴林事件”。

  “327”国债交易中的异常情况,震惊了证券市场。事发当日晚上,上海证券交易所所召集有关各方紧急磋商,最终权衡利弊,确认空方主力恶意违规,当即宣布:23日最后8分钟所有的“327”品种期货交易无效,该部分成交不计入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范围。各会员之间实行协议平仓。“327”国债风波中,保值贴补政策和国债贴息政策对债市气贯长虹的单边涨势起了决定作用。“327”国债可享受保值贴补,在保值贴补率连续数十月攀高的情况下,其票面收益大幅提高。在多空对峙时,其又受财政部公告(1995年2月25日公布)的朦胧消息刺激而大幅飙升,使得“政策风险”最终成为空方失败的致命因素。于是,空方不惜蓄意违规,利用交易管理的漏洞演出了最后“疯狂的一幕”。

  多空双方交战:

  

327国债人物刘汉

 

  327国债人物刘汉

  第一回合:建仓做空

  空方在判断“保值贴补率”不可能再次提高,在145元附近大举做空(因为当时已经很高了,经济发展的趋势势必使政府减息,因此他们强力做空)。

  多方则为财政部的直系券商,这些券商及其客户开始大举建立“多头头寸”。

  第二回合:“辽国发”叛变

  辽国发的高岭“临阵叛变空翻多”,高岭首先调集3个亿资金(放大100倍做国债期货相当于300亿资金),准备继续大举做空,与多方决一死战。

  当他确知“保值贴补率”最终被提高到12.98%后,当晚,他买通了许多别的单位席位上的“红马甲”,在第二天早上立即将其50万口“沽单”平仓同时追加“买入”50万口反手做多,100万口买单将327国债的价格封到152.50这个绝对涨停板上。

  第三回合:破釜沉舟

  当327国债被冲到152.50的涨停价并被封死时,万国证券全线亏损并爆仓,管金生指挥万国证券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中的6个红马甲,在收盘前15分钟,挂出1000万口空单,将327国债的价格打回147.50,将所有跟风多头杀得立即爆仓,而万国证券立即扭亏为盈并反过头来赚了几个亿。

  管金生操作是明显违反当时的规定,证监会紧急开会,宣布当天最后15分钟交易不算数,万国证券遭受灭顶之灾,亏损14亿,被申银证券按照规定重组。

  327国债事件诱发主要原因

  一、上海证券交易所

  期货市场有保证金、每日结算制度用于管理风险。而上交所是一个现货交易所,没有按照期货运行规则进行设计,导致问题的出现。当时上证所不实行严格的保证金制度,万国证券在没有保证金的情况下,可以透支几十亿资金进行交易,导致悲剧的产生。

  其实与此同时,“327”国债在各个期货交易所都同样进行着交易,交易量并不少于上证所,但由于期货交易所有着一套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所以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二、投资者操控市场的行为和不理性的思维

  万国证券公司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依仗自己的政府背景和雄厚的资金而不尊重市场,认为市场价格可以短期内被操控,所以才用透支的方法打压市场。

  当时消费物价一直沿上升通道不断上涨,而根据物价指数计算的保值贴补率势必逐月提高。当万国证券等大户认为国债价格被高估之时,在市场上坚决做空。

  问题在于万国证券明知做错了方向却不认错斩仓,反而加仓,最后孤注一掷,透支打压市场,造成了公司破产。

  三. 外部条件尚不具备

  1、当时国债现货市场规模偏小,实际流通量不过650亿元,容易导致市场操纵和过度投机。

  2、利率体制僵化,当时尚未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国债期货很容易演变为多空双方对赌工具,而不是源于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

  3、信息透明度不高。“327”国债期货事件中,政府对1992年3年期国债的票面利率由9.5%贴息至12.24%的消息,直到25号才公布,但22日下午就已有大量的知情者在国债期货市场操作。

  327国债事件 327国债事件案例分析三

  国债327事件事件始末真相 血色8分钟引发的悲剧

  

回溯国债327事件事件始末真相 血色8分钟引发的悲剧

 

  1

  【国债327事件】“那时候整个市场就投机过度,天天涨停板又天天跌停板都很正常,波动太大,不停地心惊肉跳,心脏不好都做不了期货。”327事件亲历者上海睿福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付爱民如是说。作为一个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327”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发行总量240亿元。

  327回溯血色8分钟

  1992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设计并推出12个品种的期货合约。次年,财政部决定参照央行公布的保值贴补率,给予一些国债品种保值补贴。国债收益率炒作空间扩大,国债市场开始火爆,聚集资金量远远超过股市。

  当时国家提出三年内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到1994年底、1995年初,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2.5%左右。国内最大券商万国证券总经理、“证券教父”管金生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应维持在8%的水平,不可能上调。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当市价在147元至148元波动时,万国证券联合高岭、高原兄弟执掌的辽宁国发集团,开始大举做空。

  他们的对手,是隶属于财政部的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中经开)和众多市场大户。

  当所有空头以市场化的眼光断定保值贴补率不可能再增加时,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保值贴补率竟然提高到12.98%!

  1995年2月23日一开盘,双方展开生死厮杀,下午辽国发的高氏兄弟看到势头不对,突然调转枪口做多,万国证券被逼进死胡同,面临60亿元巨亏。

  收市前8分钟,万国证券违规下单,透支卖出国债期货。最后一个卖单对应面值1460亿元,而327国债总价值仅仅300多亿元。如果按照收盘价交割,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将出现约40亿元的巨额亏损,全部爆仓。

  当晚十点,上交所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2月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151.30元。市场被上交所翻转。

  在这场资本市场的空前对决中,当时28岁的魏东、29岁的袁宝璟、34岁的周正毅以及30岁的刘 汉,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赢家魏东纵身一跃

  327国债期货深刻改变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进程。

  万国证券亏损56亿元濒临破产。万国证券被申银证券接管,管金生被捕入狱,辽国发高岭兄弟人间蒸发,至今踪迹皆无。

  此后,中国证监会鉴于当时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至此,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整整18年后,直至2013年方才恢复。

  被市场所诟病的是,无论赢家还是输家都出现了严重违规。而中经开一方,因为跟财政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直让人怀疑其涉嫌内幕交易。

  后来有传闻说,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中,中经开高层和魏东通过可靠渠道,获知了财政部底牌: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甚至有传闻说,多方通过游说改变了原来的兑付方案。

  魏东当时28岁,研究生毕业仅2年,曾在中经开执掌证券部。在这场战役中,魏东被媒体描述为中经开事实上的主要操盘手。

  在327国债事件中,有消息称魏东个人赚了约2个亿,此后魏东创立自己的公司并控股九芝堂、千金药业和国金证券等上市公司,“涌金系”大业初成。

  2008年的一个夜晚,41岁的魏东在接受调查、被问话几天后,从北京一栋高楼的17层一跃而下,身后留下巨大的谜团。当年6月8日,涌金系掌门人魏东身故的第32天,原国开行副行长王益被中纪委“双规”,外界认为这是魏东事件的余波。

  时至今日,涌金系作为资本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仍然非常活跃。公开消息显示,2008年6月,魏东之妻陈金霞被推上前台,正式接掌涌金系百亿元资产。陈金霞通过湖南涌金及九芝堂集团合计持有国金证券43.25%的股权;通过九芝堂集团持有九芝堂40.35%的股权。陈金霞本人持有上海汇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45%股权,并通过上海汇能持有广汇股份12.47%的股权,再加上通过湖南涌金持有千金药业17.32%的股权。

  资料显示,陈金霞此前曾在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任职,而魏东及其涌金系正好是依靠中经开狙击万国证券成功而跃升为资本大鳄的。

  上海交大高金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朱宁认为,从“327事件”当时的市场环境来看,实际上并不具备发行国债期货的条件:现货市场并不活跃,相应就不会有发达成熟的衍生品市场。

  在付爱民看来,327事件是肯定会发生的风险事件。当时的国债期货就像一辆马力全开的列车,没有刹车、没有限速,迟早要出事故。

  具体而言,付爱民认为当时国债期货交易制度设计缺失,一味追求市场规模和交易量,存在交易保证金过低、无涨停板设置、未控制持仓限额等问题。

  此外,盘中交易监管缺失也在327事件中暴露无遗,“327事件的黑色8分钟充分暴露了当时盘中监管的缺失,违规行为只有在事后才被知晓。”付爱民还回忆称,当时不只是国债期货问题多,其他类型期货也出现了很多漏洞。

  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在“327事件”发生当日证监会才发布了《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数月后,有关部门也才出台了《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朱宁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谈到,327事件留给市场的教训,一是当时的市场机制设计存在漏洞,使得少数的市场参与者恶性地操纵市场竟然没有受到交易所和监管者的注意;二则是整个市场风险意识淡薄,都并未充分意识到衍生品由于采用较高的杠杆率,它的风险远远大于现货市场。

  东吴期货总裁高海明也回忆称:“那时候市场上就几家大的机构,称得上是‘草莽时期’,市场上空有‘风控’这个词,实际上机构风控意识非常淡薄,事前风控是根本没有的。”

  谨防互联网时代的“327”

  “327事件”一直被业内认为是中国证券市场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它直接导致国债期货暂停,也成为中国期货市场重视风险管理的开端。20年之后,在中国资本市场大步向前的最近几年,也依然出现了“光大8·16乌龙指事件”,那么这样的资本市场大型风险事件又是否会再次发生呢?

  付爱民认为,让“327事件”发芽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且“光大8·16”事件与“327事件”有本质区别,前者更多的是技术失误,后者则更多与市场环境相关。再如今证券市场监管体系、机构合规水平以及投资者结构都在逐渐走向成熟的时候,诸如“327事件”这样巨大破坏力的风险事件已经不会再发生了,更多的是要防范一些操纵市场的内幕交易,谨防“黑天鹅事件”事件。

  不过,正是因为国内衍生品越来越多,创新业务层出不穷,使得传统的风控体系面临新的挑战;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部分参与者总是希望找到市场漏洞,得以绕过监管层的要求而达到自己追逐利益的目的,由此造成的“黑天鹅”事件不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类似8·16这样的错误下单情况导致市场大规模地波动甚至很多其他奇怪的现象也可能发生,这在发达市场也不可避免。”朱宁称。

  而要想谨防互联网时代的大型风险事件,高海明认为更多要靠市场中的当局者主观上小心谨慎,去把控风险,再从技术上予以保障,以及加上监管机构的监管,才能有效控制高压风险。

为什么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要高于相同期限国债的利率 增发国债属于财政收入还是财政支出。 国债之所以被称为“金边债券“是由于 电子国债在网上买不到 国债资金管理规定 07国债10 07国债10是什么意思 07国债13 07国债13定价分析 10年国债 10年国债期货 10年国债利率 10年国债收益率 10年期国债 10年期国债利率 10年期国债利率查询 10年期国债收益率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

327国债事件 327国债事件案例分析由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www.zzxu.cn/licai/983646.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zuowen/106283.html


《327国债事件案例分析,327国债事件 327国债事件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