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语文 > 教学设计 > 高职《儿科护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范文汇总五篇

高职《儿科护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范文汇总五篇

时间:2023-01-09   来源:教学设计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职《儿科护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集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高职《儿科护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

  摘要:以“新生儿护理”为例,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人际沟通技能和心理护理技能三大护理核心能力为主要任务,对接临床工作情境,对“新生儿护理”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儿童护理;教学设计

  儿童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的学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构建“平台课程+专业岗位方向模块课程+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按“生命周期模式”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以医学基础课程如正常人体结构、常用护理技术等为先导,为后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职业拓展课程打下基础。

  1整体教学设计

  1.1教学分析。1.1.1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以女生为主,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收集并分析学生非智力因素,结果表明学生对未知内容有强烈求知欲,但碎片化思维明显,人文关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缺[1-2],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其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喜欢多媒体、动画、情境模拟等信息化教学。学生已经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以及儿童护理课程中新生儿部分的内容。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记录显示,学生已经具备新生儿分类、新生儿健康检查评估方法等基础知识。新生儿及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比较抽象,传统护理技能操作训练难以模拟,新生儿护理理念、技术、设备日新月异,操作标准与要求更新快,同时很多学生没有接触新生儿的经历,对新生儿出生的概念仅来自影视或文学作品。学生对新生儿基础特点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但动手意愿比较强,因新生儿科室环境的特殊性,教师难以带学生进行临床现场观摩。1.1.2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依据高职办学宗旨,对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结合“1+X证书”制度,以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为主线,基于儿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并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将课程内容整合为3个模块,有3个学习单元,14个学习任务。(2)教学目标。基于职业岗位需求、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3],设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能描述新生儿分类、生理特点和一般护理措施;能描述新生儿即时处理步骤,能叙述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区别;能叙述阿氏评分标准;能说出窒息复苏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能描述新生儿沐浴和抚触的操作前准备,能叙述新生儿沐浴和抚触的注意事项,能叙述窒息复苏的评估内容。②能力目标:会识别足月儿与早产儿,能运用有关知识制订新生儿常规处理计划并为新生儿及其家庭提供整体护理,能根据阿氏评分标准为新生儿正确评分;能准确判断窒息程度并规范操作窒息复苏;能正确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抚触操作前准备;能独自完整、流利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抚触操作;能团队合作演练窒息复苏。③情感目标:培养安全意识、信息素养,树立爱婴观念,培养临床思维能力。(3)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早产与足月儿的区别,窒息复苏流程,沐浴抚触操作过程。②教学难点:新生儿即时处理步骤,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具备初步辨识新生儿窒息程度的能力,同时关注社会热点,即新生儿早期保健、人文关怀等。1.2教学策略。1.2.1教学方法。本次课的教学理念运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学情特点,以案例为载体,新生儿护理为主线,科学设计课前导学、课中学练、课后拓展教学环节,采用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教室与实训室互相融合的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做中教、做中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依托课程网站、虚拟仿真软件等,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示范教学、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法,将教学过程延伸到课后。1.2.2教学设计思路。课程内容以“家庭为中心”及“儿童发展理论”为主轴,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人际沟通技能和心理护理技能三大护理核心能力为主要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合理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同时借助儿童护理网络教学平台、微课、动画等信息化资源及手段,提高学生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构建高效课堂。1.2.3教学资源。授课地点为儿科护理实训中心,中心创建仿真教学环境,配置触控一体机、录播系统、无线网络等。以循序渐进、稳步提高为原则,采取选用、引进和自编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教材建设。选用教材是“十三五”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第三版,将内容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行业标准,“1+X”证书制度和技能大赛相关要求,重新整合原有章节,结合具体临床病例,遵循护士实际工作流程开展项目教学。我校妇儿教研组成员制订配套的实训大纲,编写《实训指导手册》。此手册每一个实训项目附有考核程序标准,同时在每项护理操作中设置了操作场景[4],要求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具体情境中进行操作训练。

  2教学实施过程

  2.1课前导学。学生登录超星平台,自主学习本课相关导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习任务、熟悉操作步骤。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新生儿的特点,并完成在线测试,教师根据学生测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2课中学练。教学中借助超星平台,直播医院助产新生儿工作场景,使学生真正“进入临床”“融入临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制订处理流程图,上传超星平台。随机选择一组学生展示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及提出修改意见。接着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体验即时处理场景,然后学生实操演练,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最后随机抽取小组进行现场模拟演练,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师生共同点评、连线专家点评,归纳要点,同时开展远程职业体验[5],让学生看到弱小的新生儿独自面对NICU的医疗环境,培养同理心。2.3课后拓展。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对课程内容进行延伸思考。学生领取仿真婴儿(会哭闹、饥饿、夜哺等)回宿舍进行为期一天一夜的连续照护,连续照护过程中学生及时记录感受并在结束后进行座谈,谈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教师聆听并依次指导学生移情和慎独的照护理念,要做到以婴儿为中心,并根据其特点关怀照护对象[5]。儿童节、儿童疾病防控日组织学生举办相应主题的小讲座、制作宣传海报、自制科普宣传资料、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等,把学习延伸到课堂外,并计入考核,真正了解新生儿护理特点,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爱婴观念,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每个护理细节中。2.4教学评价。基于互联网平台,采用“线上+线下”评价、“期末+过程性”评价、“知识+能力”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使用新生儿高级模拟人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案例情景模拟和高仿真外观及生命体征数据显示,让学生体验NICU工作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教师也可通过结局指标获得直观感受、客观评价。此外,综合实训采用OSCE模式[8],由监考人员从病例库中抽取病例并最大化模拟新生儿病理、生理变化等,并为学生提供操作所需物品,让其自主分析病情并进行护理操作,考核其案例分析、专业操作技术和护理措施实施能力。

  3教学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本次教学对象中,80%的学生对“学会知识”“获得技能”“激发兴趣”3个方面的正面评价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学生,主要表现为:(1)学生课堂主动提问和自行开展讨论的学生明显增多。(2)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完成作业的正确率和技能考核的熟练度均有所提高。(3)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增强,能及时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可积极探索解决办法。(4)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实践能力得到加强,能在实践中不断自主创新,有很多创意和想法。另外,学生人际沟通技能和心理护理技能均有所提升。

  4特色与创新

  4.1教材重构。教材章节设计中,新生儿内容与常用护理技术进行重新整合,同时为培养学生临床护理思维,将教学设计与临床实际场景任务相结合,如将“新生儿护理内容”设计连续性案例:新生儿出生后的即时处理—常规护理—连续护理,创设教学情景,将教学主线设计为“新生儿降生记”—“准妈妈的担心”—“争分夺秒要他哭”—“从揪心到平安”。4.2融合多种信息手段。以儿童护理网络教学平台、智能互动版小儿急救模拟人及多室合一系统为载体,整合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实现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目标。差异化的教学和多元化的评价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真正实现学习工具智能化、学习要求差异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评价多元化。4.3渗透“以职业为导向”的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窒息患儿急救视频,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患儿病情的危急、家属的恐惧和医护人员抢救患儿的紧迫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与责任感。在课后通过儿童节、儿童疾病防控日组织学生举办相应主题的小讲座、制作宣传海报、手绘科普宣传资料、参加社区实践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培养学生爱婴观念。4.4评价方式多元化。教学评价上,构建了课前、课中、课后评价相结合的、注重学习全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教师、学生、临床专家评价共同参与学生专业信念价值、专业知识技能与人文关怀素养能力的实时、多元评价。

  5反思与改进

  5.1不足之处。(1)案例情境及标准化病人模拟欠真实。(2)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缺乏沟通交流,学生应变能力及对新生儿的人文关怀有所欠缺。(3)考核流程不够规范化。(4)同一小组中个别学生存有依赖心理,小组任务参与程度较低。5.2改进思路。(1)鼓励教师积极完善知识结构,主动关注课程新的知识点,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提高,为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做好必要的准备。(2)组织教师进行统一标准化病人培训。(3)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监测学生表现,并在教学评价上予以体现。

  参考文献:

  [1]周瑞芳,王卉,姚阳.等,高职学生实习期间人文关怀能力的调查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12):21-23.

  [2]徐志芳.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与人文关怀能力的关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5):128-131.

  [3]陆娴.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儿科护理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75-77.

  [4]曹楠.“互联网+”背景下CDIO教学模式在高职学生外科护理技能实训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4):103-105.

  [5]柏道梁.以核心能力为理论框架的儿童护理教学设计:台北护理健康大学儿童护理学生培养与教学方法经验分享的感悟与启发[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3):94-96.

【篇二】高职《儿科护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

  [摘      要]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如何在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是各高校专业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针对临床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在儿科护理课程教学中以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为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对儿科护理课程思政进行重新构建,从课程思政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路径、成效分析四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儿科护理;人文关怀;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12-02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在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是各高校专业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课程思政”是指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体系,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1]。这是对专业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任务,要求专业课教师挖掘、学习并讲授好与本门课程有关的思想政治元素[2],这正是做好课程思政的挑战之处。

  儿科护理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健康保健、疾病防治和疾病护理的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护生运用现代护理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小儿实施整体护理,从而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工作中,儿科又称为“哑科”,患儿年龄小、易哭闹、语言表达差、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因此,小儿护理较成人护理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儿科护士要具有更多的人文关怀素养。人文关怀是一种主动关心人的意愿、意识或责任,并在具体行动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态度[3]。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人员秉承人性、德性,融知识、情感、意志等为一体的内在素养外化为自觉的创造性服务与患者的实际工作本领和才能[4]。培养护生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缓和护患间的紧张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5]。这在以后儿科护理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

  本研究将儿科护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以加强护生人文关怀素养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对儿科护理课程思政进行重新构建,从课程思政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路径、成效分析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儿科护理课程思政德育目标

  本课程的思政教学德育目标为:培养护生对儿童具有慈母般的爱心、快乐的童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慎独诚信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术素质;具有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

  二、儿科护理课程思政德育教学设计

  三、儿科护理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一)课堂育人途径

  1.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实践人文精神

  根据儿科护理课程每章节教学内容,编写典型教学案例,以典型案例为载体,通过案例考核、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理念,实践人文精神。如,每班学生分为8~9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以小组得分作为考核结果。考核之前每个小组随机从备好的案例中随机抽取1个,每一个案例均要由教师来扮演患儿及父母,小组学生和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临床护理操作在婴儿模型上完成。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沟通,考核学生在护理工作当中的人文关怀能力,根据设计好的考核评价表给予评价,人文关怀项目一般占总分的15%~20%左右,包括护生接待患儿及家属的态度,回答咨询的态度,对操作目的R解释和指导,沟通能力,出院指导等条目的考核,以促进和养成人文关怀素养形成。

  2.以典型实训操作为载体,实践人文理念

  兒科护理中梳理每章节典型护理操作。以“新生儿沐浴”为例,实训课堂中培养学生人文理念养成,教师在示范新生儿沐浴时,要明确告诉学生必须使用婴儿专用沐浴露、润肤油等,以免对新生儿皮肤造成伤害;在抱新生儿的时候应该要对头颈部进行保护;在进入浴盆的时候除强调安全性外,应事先准备婴幼儿喜爱的戏水玩具,给予宝宝呵护、安慰,减少入水的恐惧;婴儿抱出浴盆后立即包裹干净大浴巾,防止着凉。另外,教师在模拟临床操作的时候,正确指导学生,强调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和婴儿交流,爱护模型,动作要细致、轻柔,对一些人文关怀精神缺失的行为,如随意放置婴儿模型、不爱惜模型、操作时动作粗暴等行为,要及时纠正和正确引导。

  3.开设多种公共选修课,丰富护生人文素养知识,强化人文关怀

  临床儿科工作不仅仅需要过硬的儿科护理专业知识,更需要懂得儿童心理学、儿童社会学、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一旦在这些知识上有所欠缺,必然会导致人文关怀的不足。游戏是儿童天然而重要的活动,是他们认识世界和自己的重要途径。我校通过开设《0~6岁儿童启蒙教育》《给宝贝最好的健康照护》《婴幼儿发展与教养策略》等一些公共选修课,培养护生学习婴幼儿心理学、幼儿游戏设计等多方面人文素养知识。另外,在儿科护理实训室中,专门布置一间宽敞明亮、饶有趣味充满游戏气氛的游戏室,里面放置儿童玩具、图书、录音机等,供公共课等相关课程实训使用,将游戏融入儿科整体护理中。 (二)课外育人途径

  1.医院临床见习、实习,进一步实践人文关怀理念

  从课程教学实践方法上,“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实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6]。护生在见习、实习的时候,通过具有临床丰富经验的带教老师的示范教育,在亲身体验当中进一步提高其自身人文素养。如,对腹泻的患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因为小儿年龄较小,血管较细,常伴有脱水,给穿刺增添一定的难度,护士在穿刺之前就要做好相关的沟通工作,以免引起患儿父母过度焦虑。

  护生对患儿应多抚觸、搂抱,对稍大一些的儿童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调节护患关系。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沟通,包括安慰和鼓励患儿、适度表扬、适当解释等。良好的沟通既体现了人文关怀,又减少了不必要的护患矛盾。

  2.定期安排幼儿园等机构,服务中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为了拓宽护生的知识面,使其进一步了解小儿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教师可组织护生赴社区幼儿园与婴幼儿亲密接触,让护生亲身体验照顾婴幼儿,在陪伴时想办法让孩子配合,探索与婴幼儿及家长有效的沟通方式,理解家长对婴幼儿健康的关注,宣教育儿知识。让护生从家长和孩子的现场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护理技巧,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三)线下分享、交流

  在上述课外实践过程中,请学生写下见习日记,拍照片、微视频等,并上传到班级QQ群、微信群,互相分享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加强人文理念培养。

  四、儿科护理课程思政实践成效

  (一)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高职护理专业2017级2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20岁。按班级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52人,研究组50人。对照组、研究组护生的相关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研究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再给予基于人文关怀的思想品德教育,采用美国护理学教授NgoziO.Nkongho编制的关怀能力量表(Caringabilityinventory,CAI),评估两组的关怀能力,此量表总共包括37个条目,分为勇气、耐心和认知3个维度,采用Likert7级评分法,“非常同意”为7分,“完全反对”为1分,CAI总分为37~256分,各维度分值:认知14~98分,勇气为13~91分,耐心为10~7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士的各维度关怀能力越好。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两组人文关怀能力比较,培训前对照组、研究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研究组的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四)讨论分析

  研究组学生在进行儿科护理课程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除传授知识技能外,更注重人文关怀思想品德教育,加强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结合不同教学内容,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实训课、临床职场见习、实习,面对面和患儿及家属接触,进一步提高人文关怀能力,通过线上线下典型的人文关怀知识、案例的分享,进一步促进人文关怀素养的养成。通过上述基于人文关怀的儿科护理课程思政的学习,研究组50名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到了提高,于对照组相比有了较明显的进步。

  五、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的任务。培养护生的医学职业教育,既要传授精湛的专业知识技能,又要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关怀素养、医德高尚的医护工作者。我们在实施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从思政教育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路径、成效分析四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为把学生培养成德术双馨的儿科护士工作者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殷樟凤,朱姬莹.课程思政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5):129-133

  [2]咸菁,宋宝剑,何东伟.基于课程思政的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设计,2018,26(4):142-143.

  [3]McCanceTV,McKeanaHP,BooreJR.Caring:theoreticalperspectivesofrelevancetonursing.JAdvNurs,1999,30(6):1388-1395.

  [4]黄弋冰.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7(6).

  [5]孙钟,陈虹.护理关怀能力培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79-81.

  [6]柏晓玲,楼婷,江智霞,等.基于儒家思想的护理人文关怀理论模型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20):1563-1566.

【篇三】高职《儿科护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

  【摘要】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就导致课程思政和专业教育分隔开来,致使两者之间相互脱节,再加上如今中职学校对课程思政开展的也不够全面,现在将课程思政和道德教育全面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将思政教学转变为课程思政,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性特点,让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发生协同性的作用。本文从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情况出发,注重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以《儿科护理》课程为例,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中职;《儿科护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点强调了要坚持把课程思政工作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中,并注重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并让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同步开展和实施,从而形成相互协同的作用。本文立足于中职《儿科护理》课程上,思考如何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全面融入“思政”元素,并展开了以下教学设计和实践。

  1.中职《儿科护理》课程思政元素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是指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过程中对学生三观的引导教育,让专业课程教学形成“思政”新格局。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体系,其中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学,这样一来就对专业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从专业课知识点中发掘出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从而进一步促进课程思政的顺利进行[1]。

      儿科护理是一门研究小儿健康保健、生长发育、疾病护理和疾病防治的护理专业课程,此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基础护理的技术和知识,从而为小儿实施更加优质的护理,更增强小儿的身体素质,降低患儿在临床中的发病、死亡的几率。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儿科疾病不仅发病快,而且具有迅速发展的特点,再加上患儿的年龄比较小,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症状和诉求,这样看来儿科护理要比成人护理更加复杂,难度较高[2]。《儿科护理》课程作为护理专业中的重要部分,在临床护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想在临床儿科中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就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思政素养,这样一来在《儿科护理》课程中全面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够帮助护理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更能让其更准确的把握相关知识体系,从根本上改善儿科护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升护理学生的思政素养和专业水平。本研究中将《儿科护理》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以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课程思政为主要的目标,对《儿科护理》课程课程思政展开重新构建,并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现等方面开展探讨。

  2.“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1教学目标设计

      《儿科护理》课程教学旨在为社会重点培养操作动手能力快的护理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紧急应变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在《儿科护理》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掘《儿科护理》课程的思政内涵,并在课程教学中全面融入护理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我们都知道临床儿科中护理服务的对象都是小儿,认知能力差、年龄小,所以说儿科护理人员更需要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够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和舒适的护理服务,因此在《儿科护理》课程教学中,除了让护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当在实际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两者充分结合,能够提高护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觉悟,从而达到知识和思政共同育人的目标。

  2.2教学内容设计

      《儿科护理》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要选择培养护理学生沟通能力的教学内容,更要在教学内容上重视对护理理论的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思想道德。在加强对护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后,护理学生才能够从容的面对各项护理工作,更能让护理学生更好的了解患儿的需求,从而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4];还需要有效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护理理论,遵照“思政”教育的中心主旨,培养护理学生成为具有道德品质修养的人,在“思政”教育联合专业教学过程中,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建立职业理想,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课程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除了要加强对学生的“课程思政”之外,更要注重对教师思想道德意识的培养,在“思政”教育内容实施后,能将思政理论和专业知识协同起来,共同发挥教育作用[5]。

  2.3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

      建立《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方法体系时,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创新融入课堂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堂育人途径,反映出教书育人、思政育人的主要观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线上线下学习学习、分享,可将与本课程有关好的思政案例、思政教育电影、思政视频播放,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融为一体,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小组讨论法等开展教学工作;护生在医院见习时,需要医院、社区托幼机构与学校共同推动实施思政教育,通过带教老师的示范教育,进一步提高护生的人文素养,致力于将宏观的思政工作转化为具体的课程思政,从而培养护理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

  2.4学习评价实施

      在中职护理专业中实施“思政”教育,通过护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让教师全面考核护理学生在护理工作中的思政能力,根据设计好的考核评价量表进行评价,思政项目中主要包括护理学生接待患儿及家属的态度、操作指导、沟通能力、综合素养、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出院指导等考核项目,以此促进和养成护理学生的思政素养。

  3.教学设计实例

  3.1育人目标

      中职《儿科护理》课程中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为: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其主要是在培养护理学生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能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素养;培养护理学生对患儿的爱心、耐心和细心等素养;培养护理学生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能力[6]。

  3.2教学步骤

  (1)课前任务

      选择我校2019级护理学专业的学生120人,其中2019级护理7班中40人(普通班),其中2019级助产1班、2班中80人(实验班)。普通班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法,实验班则采用融入思政元素的护理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开展全面的教学活动,分析和对比两个班级学生的思政能力评分。

  (2)热身活动

      根据《儿科护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编写教学案例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案例考察等教学手段开展小组讨论等课前热身活动,以此培养护理学生的思政精神以及思政能力。比如将普通班和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人,其中普通班为8组,实验班为16组,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开展讨论的热身活动。

  (3)课程学习

  ①研究方法

  普通班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法,实验班则采用融入思政元素的护理教学法,具体措施为:建立“思政元素与护理知识融合”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全面优化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从根本上保障教学的完整性,让学生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并树立正确的三观。

  ②研究结果

  在教学之后,普通班的思政能力评分为(82.14±1.85)分,显著低于实验班的(97.05±6.21)分,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体现强调“思政元素”护理教学法实验班学生比传统教学法普通班学生在思政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4)尝试应用

      在中职《儿科护理》课程课程思政体系中,通过将思政元素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后,能够帮助护理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思想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和世界观念。

  (5)作业布置

      在实施《儿科护理》课程课程思政之后,在课后阶段,教师还应当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用,进一步扩展护理学生的学习范围,比如指导护理学生查阅课程思政课程的资料、指导护理学生多阅读与思政课程相关的书籍等,从而让护理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能够进一步进行思想道德教学,从而培养他们对思政课程的接纳能力,更进一步调动学生对课程思政课程学习的积极性[7]。

  3.3评价实施

      采用我校自制的“思政道德评价表”来在教学之后评价学生的思政能力评分,评价的方式主要为自评和他评,其中评价的主要内容有:认为思政课程的必要性、思政课程能培养哪几项素质、思政课程的帮助、自身思政情况等,并针对这四项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学生的思政能力越佳。

  3.4教学设计反思

      中职课程思政不仅是思政教师的职责,更是每一位专业教师的任务,在培养护理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同时,更要培养其良好的思政能力,在实施儿科护理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教学,在其中融入思政元素,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究,开展“课程思政”,通过整合思政元素以此培养学生的思政能力[8]。

  4.结束语

      总的来说,“课程思政”是我国教育中的一项重点,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是每一位在岗教师的工作职责,旨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在中职《儿科护理》课程中,专业课与思政课一样具有育人任务,做好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的相互融合,能够帮助护理专业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并在提高护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护理专业学生更好的服务于医疗行业。

  【参考文献】

  [1]冯敏华,周国莉,舒尔平, 等.高职《儿科护理》课程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J].高教学刊,2019,(26):181-183.

  [2]解源源,孙伟娟,杨赛楠.将“思政”元素融入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21):140-141.

  [3]刘丹.医学专科院校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饮食保健,2019,6(46):275-276.

  [4]冯敏华,周国莉,舒尔平, 等.基于人文关怀的高职儿科护理课程思政构建及实施效果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34):112-113.

  [5]杨丽娜."课程思政"视角下《儿科护理学》课程提升护生职业素养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9,(33):171-172.

  [6]陈雨,黄金龙,许洪伟, 等.人文精神教育内化于《儿科护理学》教学初探[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5):54-55,57.

  [7]季东平.高职院校儿科护理课程思政教学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93.

  [8]崔杏芳.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7):253-254.

【篇四】高职《儿科护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

  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等方面教育。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职业教育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因此,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必须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放在首位。国际护士协会指出,护士4项基本职责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因此,护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更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我校儿科护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成员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以未来护理职业素养提升及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临床护理专家合作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努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润物无声”地进行育德实践。

   笔者作为课程带头人,现将我校儿科护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思考与做法报告如下。

   一、课程教学设计

   1.1德育为先,能力本位

   能力素质是高职教育中需要高度重视的,课程团队改变传统的重理论传授、轻能力素质养成的观念,重视能力素质培养,将课程内容合理整合,采用理论与病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2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体,而本课程团队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解决;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有效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3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

   从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课程团队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调整,同时采取病例分析、临床不良事件反思、仿真实训以及临床见习等方式与前导后续课程相衔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良好职业素养,注重其未来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思政基本思路

   2.1在课程教学文件中强化价值引领功能

   在教学大纲等重要教学文件中充分体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

   2.2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强调、强化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独特作用,与思政课程之间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产生合力。教学实践中,我们课程组达成的共识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做好课程思政,但不能把课堂变成思政课程课堂。

   2.3加强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其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儿科护理课程教师应积极通过学校搭建的课程思政工作平台,与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组建多学科背景相互支撑、形成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并利用多种途径与其他院校同仁经常性交流探讨,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学中的育德能力。

   三、课程思政做法

   3.1引入正、反向临床经典案例及社会热点事件

   课程组教师和行业专家一道,不断挖掘《儿科护理》课程的育德功能,不断优化课程建设搜集并精选正向、反向临床经典案例,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加强价值引领,如:敬业、奉献、责任意识、视患如亲等。例如,在学习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这一内容时,正向案例选取“林巧稚与五胎妈妈”,而反向案例选择“关键的24小时”。由此来引导学生要敬業,要有爱心、责任心。

   3.2小组协同,团队合作

   教学中采用团队学习法,使得每个人责任扩大化,更加积极进取,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以此来促进学生沟通表达、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的提升。

   3.3设置情境,角色扮演

   对人的尊重、认可、关心、爱护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其必要性、重要性在医疗实践过程中最为突出和显著。教学中,我们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富含人文精神的情景模拟扮演,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三结合。

   3.4多元化评价,凸显德育为先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纳入德育/素质标准,当素质要求不达标时,总体考核结果即为不合格,强化学生对自身的素质要求。

   四、课程思政效果

   通过探索和实施“课程思政”,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注重价值引领的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教学文件全方位渗透德育元素,落实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切实保障全过程育人;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既是经师又是人师;师生更加享受每一节课,营造出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打造了一支专技结合、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学风优良、具有创新精神、较强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优秀教学团队,为“培养适合临床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我们也期待,改革成果可以在其他课程应用推广,带动更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最终是社会各用人单位和广大患者受益。

【篇五】高职《儿科护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

  【摘要】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在护理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是当今护理教育亟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儿科护理学为例,从提高教师德育意识、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深入挖掘德育要素、恰当灵活的融入教学、全面有效的评价五方面探索了护理类课程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

  【关键】儿科护理学 课程思政 实践途径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大学2018年度第二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8jg0219)。

  【中圖分类号】R47-4;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2-0110-02

  ***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格局未能有效形成[2],思政教育与专任教师的关系始终弱化。而儿科护理人才培养中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缺失的问题也凸显出来,一方面儿科临床护士紧缺现状日益严峻,另一方面在职儿科护士职业认同水平整体偏低,离职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行业稳定性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如何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在护理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是当今护理教育亟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儿科护理学为例,从提高教师德育意识、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深入挖掘德育要素、恰当灵活的融入教学、全面有效的评价五方面探索了护理类课程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

  1.提高教师德育意识

  ***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因此,实践课程思政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教师的德育意识,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和教育,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构建大思政格局,把德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学校层面应重视对每一位教师的师德师风考核,从评优评先、晋升职称方面加以引导。教师自身也应为人师表,在课堂上注重“言传”,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重“身教”,为学生展示热爱工作、敬业奉献、平等友善的良好形象。

  2.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者潘懋元先生在《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一书中指出教学大纲是指导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的依据,它以文件形式简洁地规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的范围、重点、程度、教学顺序、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实施教育思想和培养方案的基本保证,是进行多种媒体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说明和评分标准的指导性文件。因此,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要从教学大纲的改革入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明确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同时在编写教学内容和进度时兼顾对德育要素的要求,在制定评分标准时增加对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的考核要求,最终确定融合课程思政改革理念的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3.深入挖掘德育要素

  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重在充分体现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而儿科护理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内涵和德育资源,有效、准确的从课程中深入挖掘、提炼出德育元素是进行课程思政的根本。为此教研室充分结合儿科护理学的课程特点和护理教育的特色,注重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运用教研室集体备课、与思政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联合会议、深入行业的实践学习等手段,对所有的教学内容和各教学环节进行透彻的挖掘与分析,形成了思政教育案例库。以下是部分教学章节的德育目标和课程思政融入点(表1)。

  4.恰当灵活的融入教学

  如何在保证教学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增强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提炼出的德育元素自然地融入教学,使学生喜闻乐见,达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是进行课程思政的关键。教研室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载体等环节的有效设计和实施,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

  4.1课内

  在第一课堂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微课教学、对分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案例式教学、教师标准化病人等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共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理论教学时适时介绍我国相关的卫生政策,覆盖所有儿童的保健服务和取得的成就,普遍开展的新生儿免费筛查工作大大减少了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的并发症,广泛开展产前检查使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实训教学可以采用教师标准化病人的方法,模拟逼真的临床情境由学生扮演护士角色树立学生以患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职业素养。常见疾病患儿的护理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用临床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4.2课外

  整合课内外、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在时间上向课前和课后的延伸和空间上向课外实践平台的延伸。针对一些儿科护理工作相关的新闻事件发起线上线下的讨论;提供学生丰富的拓展资源,如最新的疾病诊治护理指南,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动态,求实、求真、进取,并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和获取文献的能力。发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优势,组织专家进课堂、学生进行业等一系列活动。让行业专家和优秀儿科工作者走进学校,现身说法;将学生带进儿童医院、幼儿园、福利院和中小学校等,贴近服务对象,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活学活用,在真实的生活、工作环境中增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以及社会责任心。

  5.全面有效的评价

  由于对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是一种新的尝试,有效、全面的评价其效果,特别是育人效果,是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改革方案的前提,可以从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两方面评价。

  5.1学习效果评价

  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结合的方式,用Likert五分量表评价教学过程中学生“德、能、勤、绩、廉”等多方面表现,着重考核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体现出的合作、进取精神,爱幼爱伤观念和敬业、奉献等美德。

  5.2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是否满意,并给出对教师品德、政治素养和德育能力的评价与意见。分析反馈结果,反思研究过程中各个环节,总结成功经验,弥补不足,不断完善、优化实践途径。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不仅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也是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专业课程中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课程中实践课程思政,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政治素养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专业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真正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专业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yuwen/188424.html


《高职《儿科护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范文汇总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