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学 > 古诗 > 小学语文教学实录-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教学实录-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教学实录

时间:2019-06-03   来源:古诗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古诗】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十九,《涉江采芙蓉》就是抒写妇思游子相思离别之情的作品。也被选入了高中语文课本。下面是中国文库网www.chinawenwang.com分享的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教学实录。供大家参考!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教学实录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默写.

  师巡查班级其他同学的默写情况,并指出发现的错误。

  师生共同检查黑板上的默写情况。

  “还顾望旧乡”,“顾”误写成“故”;望”误写成“忘”。“还顾望旧乡”的“旧”误写成“故”。

  师:这两个同学跟“故”较上劲了。这两例错误,前个是因为没有没有掌握文意,错写成了同音字。后一个同学是背书的时候没有准确背诵所致。

  师:大家齐读一遍吧。

  生齐读

  师:这首诗很短,看起来也很简单。文意大家都疏通了吧?

  生:是的!

  师:那咱们看一看这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是……

  生:忧伤!

  师:诗人因为什么而忧伤呢?

  生:同心而离居

  师:解释一下。

  生:不能和自己感情深厚的人生活在一起。

  师:还有吗?

  生:所思在远道。思念的人在远方。

  师:“同心而离居”恰好照应了这句“所思在远道”,还有吗?

  生: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回望故乡,长路漫漫,看不到尽头。

  (假如加上这么一部分是不是好点?

  师:能用自己的语言全面概括一下吗?

  生:游子远在他乡,思念心上人,无法相见。

  师:不仅无法相见,而且好像几乎没有一丝再次相见的可能,所以只能忧伤地度过一生。这种哀愁一生都挥之不去。)

  师:好的,看样子大家对这首诗的内容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咱们再一起读一遍。这次读的时候,要在脑海中体会体会这种忧伤的情感。

  师:老师本也很喜欢这首诗。读了很多遍,但是有一点小小的疑问。你看,比如去掉一句,变成“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似乎也不影响文意。

  生:好像是的。

  师:那这句话写在这儿不是多余了吗?加上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吗?

  生沉默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先把这句话的意思写下来,再把你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在课本上就行。

  生思考,在课本上写下自己的想法。

  师:谁先来说?

  生沉默

  (这时我看见张同学的看了我一眼,她的眼神告诉我她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师:好,请张同学来回答。上节课阅读《孔雀东南飞》你提出焦母两次要给焦仲卿娶邻家的女儿,说明刘兰芝再好,但不是焦母心中的“那一个”。很有见地。我们来看一看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思想和我们分享。

  张同学:作者写沼泽地生满兰草,却独爱芙蓉,说明诗人的专一。以兰草衬托芙蓉,说明芙蓉在诗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师:你是从兰草、芙蓉的象征意义考虑的。这个视角独特,层次很高,谈到了表达技巧的问题。还有谁愿意分享?

  生沉默

  师:大家不要怕分享自己的成果嘛。也别怕自己的想法和别人不同,这没有什么答案的错与对,只要是你自己的思考,有你个性的烙印就行。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学者电影里的声调)创新型的人才!

  生笑,随后沉默。

  师:这节课这个问题不解决,你们不怕耽误进度,我也不怕。就这么耗着了!(笑)

  两生同时站起来。

  师:咱们一个个来。

  生:采芙蓉要涉江,还要到沼泽中去,但是无论路途多么艰险,诗人还是坚定的采摘芙蓉,要送给自己的心上人,说明自己的坚定。

  师:你的重点落在涉江和兰泽上。其中也有象征的味道。那么“芳草”呢?你对其中个别词句的理解和分析还是很有价值的,说明你关注细节,但是不能把它孤立地看。

  生:老师,我说不清楚这句话的作用,但是我想这样解释一下。诗人涉江采芙蓉,兰泽芳草芬芳,景色怡人,诗人多么开心,可是,采之欲遗谁呢?情感一下低沉下来了。这就显得忧伤的情感更加忧伤。

  师:孩子,你太有才了。你这么一说我也恍然大悟。一首看似平淡的小诗,居然这么跌宕,兰泽的芬芳,蓬勃的生机,如此美景,诗人手捻芙蓉,忽然心中悲意袭来,采之欲遗谁呀?我心中的你,在远方我无法触及的地方。长路漫漫,你我彼此思念却无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种忧伤终生挥之不去。

  生:对,就是这个意思。

  师:诗人写景的目的原来是为了……

  生:衬情!

  师:衬什么样的情呢?

  生:哀情!

  师:这样充满生机的,象征高洁、美好的景,可以称之为“乐景”。咱们好像刚学过不久吧?

  生:以乐景写哀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师:同学们,大家的表现让我感到自豪。你们读书能从手法、细节、文意以及全篇的结构出发,紧扣文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认真思考,带着鲜明的个性,这才是读书呀!

  师:好了,快下课了,咱们解决那些简单的遗留问题吧。这首诗的作者是?

  生:萧统!

  生:不对,无名氏。萧统是编者。南朝梁太子,又称昭明太子,他编撰的《文选》又叫《昭明太子文选》。

  师:那写作的时代是?

  生:东汉末年。

  师:这个时代谁了解?

  生:战乱,社会动荡,三国对峙。

  师:战乱,社会动荡和这首诗有什么关系吗?

  生:我们读一篇文章还要关注他的社会背景。

  师:作者远离家乡不想回家吗?路再远总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可是因为……

  生:因为社会动荡,战乱也许作者根本没有机会再回到自己的家乡,甚至自己心中的那个人生死都未可知。

  师:你分析地太好了。没想到一首短诗能读出这么多丰富的意蕴来。诗的作者我们已经无从考查,但是这寥寥的几行字却穿越了近两千年的时光,传递了古今相同的共鸣。莫言在他的小说中说“地球太小,文化太大”。何止是是空间的小呢?时间在这种情感的面前也似乎荡然无存了。我们要感谢文字,感谢萧统,也感谢这不知名的诗人。我们自由地读一遍吧,感受一下通过这节课的阅读我们又能读出什么感受来。

更多相关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实录-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