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学 > 诗词 > 夜景的诗句

夜景的诗句

时间:2019-04-24   来源:诗词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诗词】

以下是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夜景的诗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诗词鉴赏频道与你分享!

夜景的诗句篇一
《描写夜景的句子》

描写夜景的句子 夜色是那样的迷人,天上一颗颗宝石似的星星闪闪发光,神秘的眨了眨它那迷人的眼睛.弯弯的月亮像一只小船,在天空中自由自再的划行.夜晚,我们的”夜来香”姑娘散发出阵阵奇异的香味.蟑螂小姐和蜻蜓姑娘在花心上聚会它们又唱又跳,而且还在比美呢!欢快的小鸟快活地飞回了暖和的家里,还不时的为自己的孩子唱着摇篮曲.

夜是柔软的.清幽的月光,闪闪的星光,灿烂的灯光显得是那样的耀眼.”风姑娘”用它那无与伦比的翅膀抚摸着大地母亲嘴里还不时的唱着歌.往日那热闹的广场也不在那么喧哗了.然而只有一些调皮的小孩借着天黑在院子里玩捉迷藏。。。。。。你追我赶,还真像一群快乐的小星星.街道像一条波平如镜的河流的河流,回忆着当天的热闹与繁忙.

夜晚的风吹过,带来清新的气息,如同雨后湿漉漉的树木发出的沁人心脾的香味。

1、夜色如浓稠的墨砚,深沉得化不开……

2、夜空似藏青色的帷幕,点缀着闪闪繁星,让人不由深深地沉醉。

5,夜初静,人已寐。一片静谧祥和中,那雪白的天使缓缓自夜空飘落。轻盈的雪,和着夜的舞曲,来了。 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3、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他靠纱窗望出去。

4、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象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象飞行,象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象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4、 五月末的北方夜晚,是最清新、最美好的时刻。天空象是刷洗过一般,没有一丝云雾,蓝晶晶的,又高又远。一轮圆圆的月亮,从东边的山梁上爬出来,如同一盏大灯笼,把个奇石密布的山谷照得亮堂堂,把树枝、幼草的影投射在小路上,花花点点,悠悠荡荡。宿鸟在枝头上叫着,小虫子在草棵子里蹦着,梯田里春苗在拔秆儿生长着;山野中也有万千生命在欢腾着……

5 、雾霭消散了,银色的月光好象一身自得耀眼的寡妇的丧服,覆盖着广阔的沙滩。河面没有一条船只,甚至看不见一丝微波,河心河岸,到处是一片宁静,这宁静有如死亡带给受尽苦难的病患者的一种无休止的安宁。

6、一开始,她的颜色很浅,接着,她变得深了起来,发出的光芒也越来越亮。最后,一轮明月像一个巨大的盘子挂在那高高的、深蓝色的天空上,柔和的月光犹如一块透明的白纱笼罩着大地,真美啊!

7、今天的月亮与往常不同,刚一出现就显得格外明亮,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给人们增添了快乐!月亮又大又圆,像一个大月饼,让人馋得就想马上去咬她一口!皎洁的月光照在江面上,给波光粼粼的江面,添上了光彩。月光挂在夜空中,照亮了深蓝色的夜空。

8、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傍晚,夜幕开始慢慢降临。天上的小鸟早就鸣叫着回了巢。晚霞也逐渐消失了,不见了它们的踪影。黑色的幕布笼罩了整个大地。月亮也已经升上了天空,竭力驱赶着黑暗。

夜景的诗句篇二
《《鸟巢夜景》诗词》

鸟巢夜景 夜幕降临灯辉煌, 金红光照显阳刚;

火炬高照盘古楼, 晶莹剔透水立方; 五颜六色玲珑塔, 七彩梦幻映广场; 精心编造巨元宝, 何愁不招金凤凰。

2015.6.16

夜景的诗句篇三
《木兰诗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

1、出自《木兰诗》,比喻事物错综笔杂、难于辨别的成语是扑朔迷离,诗中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木兰诗》中用比喻对木兰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谨慎和机敏进行赞美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木兰诗》中用排比句渲染木兰准备出征时的操办急切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7、《木兰诗》中写军情紧急,将士奔赴前线,行军疾速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功劳大、天子赏赐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传,赏赐百千强。

9、描写木兰出征后思念亲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0、乐府双璧是《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11、出自本文的主要成语有扑朔迷离和 。

夜景的诗句篇四
《永夜角声悲自语_中天月色好谁看_论杜甫的夜景诗_吴建辉》

2004年第2期(总第73期)中国文学研究

ResearchofChineseLiteratureNo,2,2004General,No.73

[古代文学研究]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论杜甫的夜景诗

吴建辉

(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关键词:杜甫 夜景诗 成因 月光情结 特色

摘 要:千百年来杜诗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课题,但是杜甫作诗喜取材夜景却很少引人注意。本文通过对杜甫夜景诗的梳理,探讨了杜甫夜景诗的成因;分析其描写月夜的诗歌,揭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其审美趣味;杜甫对丰富多彩的夜色风光的独特建构,使我们从另一角度领略了其大家气派。

[中国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35(2004)02-044-05

OnthePoemsofNightScenebyDuFu

WUJian-hui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93,China)

Keywords:DuFu thePoemsofnightscene contributingfactors moonlight'scomplex trait

Abstract:DuFu'spoetryhasbeenbeingahotspotofdiscussionformorethanathousandyears.ButpeoplehavepaylessattentiontomanythepoemsofnightscenebyDuFu.ThispapercombinesthepoemsofnightscenefromDuFu'spoetrybook,andshowsitscon-tributingfactors.ThepaperanalyzesmanypoemsaboutdescribingmoonlittoshowDuFu'srichheartandhisaestheticsense.DuFu'suniqueconstructingofabundantnightscenemakesusappreciatemaster'sstylefromotherperspective.

  在杜诗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位一生坎坷的伟大诗人,

有许多描写夜景的诗歌,春夏秋冬,四时之景,无所不具;从

黄昏至中宵,夜景之变化,无所不有。粗略统计,包括专写

夜景或诗歌中涉及描写到夜景的诗在160首左右,约占杜

诗的九分之一,关注这个取材角度,也许能从另一角度拓开

我们的视野,更多地感受伟大诗人心灵深处的酸甜苦辣,探

索他那独特的美学趣味和艺术风格。

一、长夜难眠诗作伴

杜甫生活于唐王朝由盛而衰这个重要历史转折时期,

一生饱受战乱之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读杜诗的人都能

体会到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沉重感情。我们曾经都着意对诗

歌所描写的史事进行分析,以追溯他的忧患。为什么这种

情感表现得那么真挚感人,千百年来仍让人潸然泪下。从

诗歌取材的艺术角度看,诗人把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感与夜

景结合,通过艺术处理表现出来是重要因素之一。阳光灿

烂的心情,一般很少放在暮夜中表现。通观杜诗也是如此,

在杜诗中写夜景表现欢愉之情的诗很少,在《刘九法曹郑瑕

丘石门宴集》中有“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之句以“极言

[收稿日期]:2004-01-07

[作者简介]:吴建辉,(1963—),女,祖籍湖南宁乡,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中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开筵张乐之盛”;《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是写夜生活之乐的;另有《夜宴左氏庄》、《重过何氏五首》等几首诗描写夜景的优美和情趣的,这些都是诗人青年时期,安史之乱前的作品。而杜甫绝大部分夜景诗作,甚至与人聚会时的创作,基本上是反映诗人的孤独、寂寞和忧愁。特别是诗人漂泊到湖南所创作的夜景诗,风光已没有往日的清丽和幽美,时有令人窒息的沉重感。杜甫写下如此多的夜景诗,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杜甫早年就有漫游经历,而安史之乱中更是四处逃难,生活无定,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其诗中就有不得已而夜行的记录,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结。”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不得已踏上行程,“指直不能结”写得如白话却贴切感人,只有亲身经历和感受的人才能表达出来。“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水会渡》),路途的艰难险阻,难以预料。“三川不可到,归路晚山稠。落雁浮寒水,饥鸟集戍楼。”(《晚行口号》)诗人如同“落雁”、“饥鸟”孤独落魄,甚至还不如它们,它们

首诗写的都是在皎洁的月光下诗人彻夜未眠,难眠的苦楚

谁人知道,此刻的诗人是何其孤独,只有月光见证这一切!

“中秋玩月,不知起何时。考故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

……则自杜子美以后,班班形于篇什。前乎杜子,想已然

也,第以赋咏不著见于世耳。……虽各有诗,而皆非中秋宴

赏而作。然则玩月盛于中秋,其在开元以后乎?今则不问

华夷,所在皆然矣。”[7]从这段文字可见,杜甫咏月早已受到

前人的关注,从现存诗歌看,杜甫在写这一题材上占有重要

地位。方回在《瀛奎律髓》所编的“月类”诗中说:“着题诗

中,梅雪月最难赋,故特以为类。中秋月尤难赋。……然则

月诗五言律无出于杜少陵,故所取杜诗为多,而五七言共得

四十首云尔。”8皓月当空的夜晚是美好的,忧愁和凄凉也

抹不去那独特幽美的意境,它成为诗人释放内心郁闷的最

好时候,诗人的情感在美的氛围中净化和升华,因此杜甫的

绝大部分夜景诗中,月光是他表达美好感情的最佳背景选

择。诗人笔下的月色风光千姿百态,如:“衣上见新月,霜中

登故畦”(《泛溪》),“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

怀》),“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漫成一首》),

“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草阁》),“山虚风落石,楼静月

侵门”(《西阁夜》),“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瞿唐怀

古》),“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

一),“纟希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十首》其九),“天寒鸟已归,月出山更静”(《西枝村寻置草塘

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其二),“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夏夜叹》),“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成都府》),“江城

带素月,况乃清夜起”(《听杨氏歌》),“峡险江惊急,楼高月

回明”(《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至三首》

其一),等等,或成为全诗警策之句,或描摹如画,或理趣,或

情趣,给人多种美的享受。当优美的月色与诗人深沉的情

感结合时,就构成了一幅幅意绪飘动,让千古琢磨品味的艺

术珍品。有的作品干脆只写月和月下景物,而情寓其中。

如《遣怀》:“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天风随断柳,客泪堕

清笳。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月斜。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

鸦。”这是一首写凄凉边塞的诗,《杜诗详注》云:“句句是咏

景,句句是言情,说到酸心渗骨处,读之令人欲涕。”再如《吹

笛》一诗,《杜诗镜铨》评曰:“此诗句句咏物、笔笔写意,用巧

而不觉,斯为大家。”景为情设,情景交融,这也是杜甫整个

夜景诗所体现出来的突出特征。

综上,杜甫在唐代巨变的时代,由于长期与亲人离别的

羁旅生涯,因此自古成为思乡思亲象征的月是他的精神伴

侣和寄托,在幽静朦胧的月色中,他敞开心扉,倾诉他的孤

寂和苦闷,寄托他的思念和希望。同时通过对月的咏诵,昭

示了自己对月的高度审美价值观,因此在杜诗中,月亮可以

说是杜甫的情结。正因如此,其月光诗写得生动传神,读来

感人肺腑。“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宿府》),

何焯《义门读书记》评此联引二泉云:“自闻之,自言之,自见

之,自赏之。皆无人相和也。独宿之况如此。”[9]之心。三、独创夜色风景园前人曾说过:“看杜诗如看一处大山水”,[10]其夜景诗就如同诗人在大山水中开创的一道亮丽而独特的夜色风景园。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为杜甫创作夜景诗奠定了基础。但是,用艺术的手法将夜景表现得如此丰富多彩,情韵生动,使我们读其夜景诗如同游览一道夜色风景园,美不胜收,并与诗人同喜同悲,则只有大家杜甫才能担此重任。杜甫又是怎样营建这个夜色风景园的呢?1、月光的运用。写夜景,需要光,才能把夜色风光展示。在杜甫的诗中,月光是他创造夜景作品时,营造那一独特艺术环境———夜色风光时视觉采光的主要来源。上文我们谈到了杜甫的月光情结,说明月是诗人的感情寄托,又是展示美丽情感的背景。除了月光本身是夜晚的一道美丽风景外,作者写出大量含月的夜景诗还有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借助月光展示夜景。夜是黑暗的,如果没有光,它将一片漆黑,很多夜色中的美丽景色将无以显示。在杜甫的诗中可见他在描写夜景时,很好地处理了光感效果。在其诗中,凡是要通过视觉来感受夜色风光的诗歌,都有光出现。诗人对月光的描写也是多种多样,有幽冷的“白光”,有皎洁的“清光”。有雨后之月,如:“骤雨清秋夜,金波耿玉绳”(《江边星月二首》其一);有破晓之月,如:“江月辞风缆,江星别雾船”(《江边星月二首》其二);更有满月当空的明月,如“江月满江城”(《玩月呈汉中王》)、“万里共清辉”、“楼静月侵门”(《西阁夜》),月园之夜,清辉更多,视觉范围大,夜景风光尤显阔大,旷远。充分表现出作者丰富的生活经验,对各种情境下月光的把握。杜甫不愧为艺术天才和写月高手,他笔下的月不是僵硬惨淡之光,夜也不是死一般寂静,他的月是活的,月光与万物结合,充满生机。如“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月园》)一联,满言月园,动言月影,如同一幅画,“寒江动夜扉”在宁静夜幕中破了一下,使月夜更具神韵。杜诗中这样的诗句太多了,“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月》)、“江从月窟来”(《瞿唐怀古》)、“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天高云去尽,江迥月来迟”(《观作桥成月夜舟中有述还呈李司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草阁》),等等,月可飞,可被山吐出来,可姗姗来迟,江水也从它流出,真是各具神态,风情万种。诗人写月时,往往与山河映衬,月映江水,水有反光,增加光的亮度,月映水中,山借月光而有倒影,在流动的江河中摇曳多姿,增加了夜景的风采。还有不少诗则是把月光、灯光、雪光或烛光等组合在一个画面,或将远景与近景结合,或表达出多种意境和气氛,使夜景风光不暗淡,一展夜色的多层次美。如“朔风吹桂水,大雪夜纷纷。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在这首诗中,近景、中景和远景,通过不同的光源表现,如一幅山水画很有层次感和质感。其他

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漫成一首》)、“灯在这“浑壮”而“凄凉”的诗句里,我们感受到了那颗跨越时空的孤寂

光散远近,月彩静高深”(《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

宴》)、“月出寒通雪山白”(《古柏行》)、“积雪飞霜此夜寒,孤

灯急管复风湍”(《夜闻

篥》)、“舟雪洒寒灯”(《泊岳阳城

下》),这些诗句都非单一光源,正是以上这些独特的光源,

才使夜色风景园得以显示其多姿的神采和氛围。

为了增加画面的丰富性,杜甫即使创作夜景诗也不忘

记色彩的运用。如“金刹青枫外,朱楼白水边”,“皓首江湖

客”(《舟月对驿近寺》),“皓首”与“金”、“青”、“朱”等重色的

对比强烈,突出了主人公凄凉的心情和孤独的形象。“霜黄

碧梧白鹤栖”(《暮归》),《杜诗镜铨》评曰:“首句黄碧白三

字,看他安插顿放之妙。”范日希文《对床夜语》论杜甫诗以实

例说明:“老杜多欲以颜色字置第一字,却引实事来。”[11]当视觉面对黑夜无能为力时,诗人积极调动听觉、触觉,甚至嗅觉,运用我们今天所说的通感的手法进行描绘,去感受夜色风景,达到了意象不到的艺术效果。在《遣意》中,在“云掩初弦月”夜幕中,树的存在是靠嗅觉得知,“香传小树花”,一个“香”字,使我们嗅到了绿色和鲜花,多么清幽的夜景。在杜甫描绘夜景时,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更重要特点是“听风景”,许多夜景风光是通过听觉感受来诉诸想象以达到视觉效果的。在《水会渡》中,当“微月没已久”时,诗人通过听觉和触觉描绘了渡江的惊心动魄,篙师熟练的操作中寓含谨慎,以歌声笑对惊涛骇浪,掩饰不住险急,通过诗人“手足寒”来感触“霜浓”和“风急”。不用看,涛声、笑声、歌声和风声已展示出一幅惊险的山水图,它充满

大自然的生机和伟力。再如《村夜》:“风色萧萧暮,江头人

不行。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胡羯何多难,樵渔寄此

生。中原有兄弟,万里正含情。”也是通过听觉将特定时期

的乡村雨中夜景写得极为生动,《杜诗详注》引赵云:“此写

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倦夜》中“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一句,以竹林宿鸟相呼的声音表现月落以后,夜尽之景。为

了通过听觉感官表达视觉画面,杜甫大量运用了以动写静

的手法,通过捕捉夜晚的动静,既展现了丰富多姿的夜色画

面,同时又避免寂静之夜陷于死景。如《夜宴左氏庄》一诗,

在无光的夜晚,就是以风声、琴声和水声使得幽静的画面丰

富饱满,何焯《义门读书记》说:“`暗水流花径',入夜群动俱

息,乃闻暗水。此句最妙。”[14]上文提到的《暝》这首诗可说

是以动描绘夜色的代表作。夜是静谧的,万物都在沉睡中,

杜甫在夜景诗中很好地写出了这种氛围,在宁静的夜晚,我

们仿佛觉得只有诗人的存在。但是,杜甫在写静夜时,却是

以动写静,充分调动人的感觉,写出了各种各样的静境。

有时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以虚实结合的方法突出

夜色氛围,让人在想象的空间里完成夜的意境。如:《佐还

山后寄三首》其一,在“归时恐路迷”的夜景中,诗人按平日

补充夜景。《玄都坛歌寄元逸人》:“子规夜啼山竹裂”,“子

规”啼是实,“山竹裂”是虚,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对声音的描

摹写出夜色中那悲惨的感受。《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

首》其四:“旁舍连高竹,疏篱带晚花。碾涡深没马,藤蔓曲

藏蛇。”在此,藤蔓藏蛇是想象,这样扩大了景象的内涵,写

出了山林的极度幽僻。综上,诗人在描绘无光夜景时,娴熟

地运用高超的艺术技巧,加之情感真挚,感触丰富,虚实结

合,创造出了一个个深邃悠远的意境。

3、“精微穿溟滓,飞动摧霹雳”的艺术追求。杜甫在《夜

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中写下了“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

镝。精微穿溟滓,飞动摧霹雳”的诗句,虽是对许十一的赞

赏,其中蕴涵了诗人对诗歌的评价标准。说明创作要功力

纯熟,善于抓住瞬息变化的外部世界或事物的特征,思通造

化,形成自己的气势和风格。“精微穿溟滓,飞动摧霹雳”正

是杜甫形容诗歌的最高境界。当他人熟睡于梦乡,诗人经

常夜不能寐,独自品尝着夜的静谧,夜的美色和夜的孤寂。杜诗的色彩不仅是对实物的准确刻画,同时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它是构筑夜景意境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朦胧的月色下着以丰富的色彩,夜色风景园里才不单调,仍是风景如画,读之有如临其境之感,重视色彩字的运用,增强了以抒情为主的夜景诗的艺术效果。2、无月之夜景。在杜甫的夜色风景诗中有许多描写无月光甚至无任何光线的夜景。前面我们谈到杜甫写月光景色的诗歌。月光夜景,虽不如白昼清晰,但一切景物都如披上薄薄的轻纱,在朦胧月色中,似现非现,给人一种柔和的美和独特的魅力。为此诗人创作了不少警策之句。然而杜甫写夜景的高超之处在于他能够把无光之夜也写得令人心动,让人如同亲临其境,予夜的本色以艺术的美,更深一层展露了其不凡的大家手笔。黄白山在评《大云寺赞公房四首》其三云:“夜景无月最难写,惟杜能入妙,夜深殿突兀,摹写逼真,亦在暗中始觉其然耳。”[12]诗人又是怎样描绘这种黑暗风景的呢?没有月光的夜晚,诗人会极力运用一切可用之光,因此其诗中有白雪返照的寒光,斑斑点点闪烁的星光,如:“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对雪》)、“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有独夜难眠而与之相伴的孤灯、烛光和忙碌不熄的篝火,如“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归翼飞栖定,寒灯亦闭门”(《晚》)“出号江城黑,题诗蜡炬红”(《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村夜》)。如《暝》:“日下四山阴,山庭岚气侵。牛羊归径险,鸟雀聚枝深。正枕当星剑,收书动玉琴。半扉开烛影,欲掩见清砧。”从庭外到室内一片黢黑,牛羊归途险,鸟雀归巢深居,偶尔叫几声,不知所在,这是外面的暝黑;室内收书碰到琴而发声,也是暝色所致。在这首诗中,暝是通过声音体现出来的,牛羊声、鸟声、琴声,偶尔传出的,还有不知何方发出的阵阵捣衣声在这一片漆黑中,一句“半扉开烛影”,点亮全篇,使描绘的暝色具有了生气,展示了一幅无光的夜色乡村风景图。所写皆寻常事,“但暝时光景细心体察,写得曲折有情致,人所不及耳。”[13]这正是诗人写夜景的高超之处。(《出郭》)、“傍见北斗向江低,仰看明星当空大”(《夜归》);的习惯和经验进行推测,以“涧寒人欲到,林黑鸟应栖”之句

夜景的诗句篇五
《用摄影术来创作夜景影象的诗画》

夜景的诗句篇六
《中国古代诗歌散》

夜景的诗句篇七
《四首古诗鉴赏》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验,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但不文过非,这符合他一贯“任真自得”的性格。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酒,不论贵贱,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诗人襟怀坦荡如此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诗人心灵的舒畅,通过艺术的笔触,净化为一种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诗歌美,活脱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带月”句可说是神来之笔,它变劳苦为欢快,化困倦为轻松,具有点染之功。。“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两句是进一步写田园荒芜,归耕艰难。以上六句叙写耕作生活,真切朴实,宛如在目。“衣沾不足惜”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它既有儒家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意念,并且这二者常常融为一体。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这首五言诗,主要是采用“赋”的手法,通过叙事来表现思想感情,其中没有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也没有比兴的运用,几乎全用叙述,只在未尾稍发议论,以点明其主旨。全诗叙写真实,发自肺腑,所以《后山诗话》说:“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藏海诗话》说:“子由叙陶诗,„外枯中膏,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乃是叙意在内者也。”日本学者近藤元粹说这首诗是“五古中之精金良玉”。陶诗受到中外诗评家的如此赞誉,可见其征服人心的艺术力量。

使至塞上》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

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李白在蜀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二十五岁;他开始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这首诗即是他出蜀远游时所写.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看来此论未免欠妥.送别,并非写诗人送别同舟人.从本诗最后两句可知,原来"送别"所指,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近人俞陛云亦说:"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工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诗境浅说》)

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构思巧妙.脉络井井有条,结构波澜起伏,颇有层次.

开头两句是总叙,陈述诗人离开家乡,千里迢迢,乘船渡过荆门.来到古代楚国属地漫游."渡远",是"远渡"的倒写."来从",是来作之意.看来这两句并不是什么惊人之笔,但它与以下诗句都密切关合,丝丝相扣,具有穿针引线、贯串全诗的重要作用.

"山随平野尽"以下四句,是倒叙."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是写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地面上的景色变化.这两句所写,容量很大.有阔大的空间的立体感和漫长时间的行进感.它写诗人从四川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穿过蜿蜒起伏,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的三峡.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而来的长江,也渐渐平静下来,在广阔的原野上,缓缓东流.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这两句,与杜甫的"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两句诗,同为佳句,却各尽其妙.所不同的是,李白的两句诗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致,杜甫的两句诗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色,李诗是"行舟暂视",杜诗是"停舟细观"(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并无优劣可分.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俩句,是描绘太空的夜景,诗人坐在船上,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由于折光的作用,便构成了非常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这两句都是用鲜明的形象作比,描绘太空的迷人景致,表现出诗人的丰富想象力.对于"月下飞天镜"一句,有人解释说:月亮映入江水,好象从空中飞下的明镜.这种训释,似乎失于确当."月下飞天镜",诗意异常明显.即月亮从太空运转而下,就好象从天上飞下的明镜.这里并无"月亮映入江水"之意.辛弃疾词写道:"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太常引》)他把月亮比作从天上飞下的明镜,与李白诗意完全相同.俞陛云说:"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惟江天高旷,故所见如此.若在院宇中观云月,无此状也."(同上)见解非同凡响,不失为的评.

最后"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俩句,紧扣"送别"的诗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李白五岁后至二十五岁之前,都是在蜀度过的.他酷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对故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诗人突然别离家乡到异地远游,自然会产生惜别之情,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离情别绪"吧.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

总之,这首诗在艺术上是比较成功的,写得曲折含蓄、波澜起伏,忽而写地面上的山光水色,

忽而写太空的奇异景象;忽而写白天对山峦起伏、江流奔腾的大自然的欣赏,忽而又写夜晚对太空景象变幻的享受.最后才用拟人化手法,曲折含蓄地表现诗人离乡惜别的情思.我们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尤其"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逼真地描写出诗人乘船穿过三峡,崇山峻岭,逐渐消失在广阔的原野上;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随着山势的消失,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缓缓东流„„诗人就使用这种白描的笔触,淡淡的色彩,描绘出一幅非常真实的山水画卷,给后代人们留下了领略不尽的审美感受.

《登岳阳楼》全诗紧紧围绕“悲”字展开。

首联第一句“洞庭之东江水西”,横空出世,从大处着笔,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直接点出: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的东边,在奔腾浩荡的长江之西。不由得让人想起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看到这气势非凡的语句,让人不由得心驰神往,但第二句却笔锋一转,不再是空阔无边的壮景,而是描绘出一副宁静的画面,“帘旌不动夕阳迟”,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残阳如血,铺于水面,湖面一半冷绿一半红,看上去风平浪静,有些惨淡,有些寂寞,有些苍凉。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愁。此句乃以景传情也。

颔联由上句平静的景物描写转而进行强烈的抒情。“登临吴蜀横分地”,既说登临的地理位置,也在回顾历史,当年吴蜀争夺荆州的历史似乎再度重现,吴蜀两军相争,互相厮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人声,马蹄声,兵器撞击声„„声声不绝于耳。历史的辽远、战场的血腥似乎又出现在眼前,战争,战争,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思及此,“徙倚湖山欲暮时”,面对满眼的湖光山色,诗人却无心欣赏,独自徘徊,是因为有满怀的愁绪,有满腹的心事啊,而在这苍茫的湖山暮色之下,徘徊的身影拉长,拉长,正如作者理不清、剪不断的愁情,更增添了几许怅惘、落寞之感。忆历史,思往事,感时世,心悲切。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发出了痛苦的呐喊,为什么偏偏会忆起吴蜀之战,那是因为诗人在历靖康之变后饱尝战争之苦:万里逃难,南奔襄汉,颠沛湘湖,流离失所。这正是诗人悲之所在啊。“万里”、“三年”分别从时空的跨度来叙其遭遇之悲,读之让人感慨万千。登高望远不但不能减轻心中的悲苦,反而更添几许愁绪。这无边无际的愁绪当“望远”“凭危”时更如一江秋水滚滚而出。如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如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高望远怀乡思家,乃人之常情也,更何况饱尝无限家国之痛的诗人呢?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早已深入骨髓了啊?此句将诗人的悲、伤、哀、痛推向了极致。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似乎是诗人顾影自怜的喃喃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为国事,为家事,为自己,为那些与自己一样国破家亡的同乡们焦虑、忧愁,吊古伤今,感怀伤时,在秋霜的季节里,更觉时世如风霜相逼,冷峭之极。那衰老的枯木、那苍凉的湖面,何尝不像自己呢?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

中。

大自然的各种景致,表现在诗人的作品中时,往往随着诗人的心情变化而变化。同是春雨,杜甫和许多诗人感到“喜”,而陈与义却感到“惊”。前两联用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意,而不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意境,所以,一场春雨过后,看不到杜甫“花重锦官城”的美景,而看到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落花无数”,和自己眼前的“雨湿高城”。听不到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而听到杜甫“恨别鸟惊心”。一个“孤”字,把为避兵乱的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传出,似乎有秦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砌成此恨无重数”的意境。而“蛛丝”又和辛弃疾“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非絮”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只是陈与义写得更含蓄些

夜景的诗句篇八
《古诗词》

暮江吟① (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②铺水中,半江瑟瑟③半江红。

可怜④九月初三夜⑤,露似真珠月似弓⑥。 1.1 作品注释

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体。

②残阳:落山的太阳光。

③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 。

④怜:可爱。

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

⑥月似弓:上弦月,其弯如弓。

【注】:误把珍珠写为真珠,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这里的真珠即珍珠。 1.2 句解段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珍)珠月似弓: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1.3 作品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唐宋诗醇》评:“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

其一,《暮江吟》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如果只从《暮江吟》的标题看,此诗似乎应始终歌吟“日落前后”的暮色江景,但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则明显地是在写“夜晚”。按《辞海》里的解释:“露是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使得地面或地物表面的温度低于气温(但仍高于0℃),而凝结在其上的水珠。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由此可见,此诗标题与内容有不相吻合的地方,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理解此诗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特点,不能机械地只从标题去理解内容。有人认为,此诗的标题与内容中的时间不完全相符是作者的疏忽或失笔。其实,这种情况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如杜甫的《日暮》就从黄昏时分一直写到“草露滴秋根”;贾岛的《暮过山村》也从日落写到明月高悬。所以,不能完全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文学作品。

其二,《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后两句写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诗中“九月初三”与“月似弓”上下紧扣,写的是黄昏时的自然景色。这里的“九月初三”,

点明时间,“月似弓”则是诗人看到的景象。当然,这种景象只能在日落后不久才能看到,因而这两句主要还是写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书上说的那样是写“美丽的夜景”。

说后两句仍主要写暮色江景,有其科学上的依据。根据天文学常识,九月初三日,月亮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形状像个反C字形,即“月似弓”,日落后出现于西方、西南方低空中,可见时间局限于日落后2至3小时。从诗中看,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月亮的地平高度不会很低。太低了,由于树木、建筑、雾气等影响就不会看到。据此,读者可以推测出,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当在九月初三黄昏,即日落后不久。从民用时间看,仍属于傍晚,即“暮”的范畴。

其三,《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真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2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华州下邽人,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白居易祖父后来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唐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2月28日),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他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新郑)东郭宅。因其诗与唐代大诗人李白可相媲美,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①,貂裘换酒也堪豪② 。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③。

1.1 【注释】

①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诗当写于此时。这首诗表现了秋瑾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

②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秋瑾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其豪侠形象跃然纸上。

③“一腔”二句:要多珍惜自己的满腔热血,将来献出它的时,一定可以化成碧绿的波涛(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勤,常常,多。碧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1.2 翻译

毫不吝惜千金为了买一把宝刀,用珍贵的貂皮大衣去换酒喝也能引以为豪。满腔热血应该珍惜重视,让它撒出去后还能化作碧血波涛。 2 简析

这首“鉴湖女侠”秋瑾的七绝《对酒》,是很多中学生都会背的,全诗是:“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不知道的,会以为这是男性写的。其实中国的男性写的东西,多数是女性化的。一千年前的花蕊夫人早就痛骂过:“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口占答宋太祖》)九百年后,秋瑾又接着骂道:“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杰出。”(《满江红》)秋瑾生活的时代,人们已经痛感到整个中国的极度女性化,因此涌现出一批豪侠刚烈之士,以夸张的男性化生活姿态向传统社会挑战。秋瑾身为女性,但她时时反抗命运加给自己的性别身份。她恨苍天“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她宣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满江红》)她说:“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鹧鸪天》) 3 作者介绍

秋瑾(1874---1907),近代女革命家,诗人。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人。她自幼习文练武,忧国忧民。婚后随官僚丈夫“混在北京”,终于不堪忍受“一地鸡毛”,遂抛家弃夫,对丈夫说“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只身前往日本,革命的干活。在日本,秋瑾身穿各种“奇装异服”,穿梭于男性世界,如入无人之境。她有时真的穿着“貂裘”,但绝不像今天的“貂裘小蜜”一族们那样,手里抱个癞皮狗。她的手里是真的拿着“宝刀”的,那宝刀今天存放在绍兴的纪念馆里。后来大概貂裘真的换酒了,她就穿男式和服,穿学生制服,有时穿上马裤马靴,有时又打扮得像个浪人。她的穿衣风格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与她的整个革命活动联为一体的。她发起过“共爱会”、“十人会”,加入过“光复会”、“同盟会”,而且还是“洪门天地会”横滨分舵的“白纸扇”,即大军师。她的英武风采令当时在日本的鲁迅等人都自惭形秽,百年后今天的亿万小男人如果不骂秋瑾是“疯子”,是“变态”的话,真是连上吊都解不开裤腰带的。

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青松》为陈毅诗作,赞颂了人的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和那个特定时代的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坚强的精神。陈毅(1901~1972年) 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诗词鉴赏

《青松》一题,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冬夜杂咏》这一组诗最初发表于《诗刊》1962年第一期上。共12题19首,这里选其中一首。发表时有小序云:一九六〇年冬夜大雪,长夜不寐。起坐写小诗若干段,寄兴无端,几乎零乱。迄今事满一年,不复诠次。(诠次,选择、归类及排列的意思。)送登《诗刊》,以博读者一粲。(粲,形容笑的样子。)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一日仲弘记。(仲弘,是陈毅的字。)作者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写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作者写松是把它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个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感受到松的抗争。我们似乎像松一样承受压迫,又像松一样挺直起来。那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因为充溢其中的豪气激荡其中的力量而挺直起来。在压与挺的抗争中,我们似乎同时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涤荡,因为在这种抗争中,展现了那个时代飞扬凌厉的热情,展现了作者那令人起敬的人格力量。

读这首诗,总让人想起陈总的形象。想起那刚毅的面孔。勃发的神采,光明磊落的胸襟,刚直不阿、任何时候也不肯向恶势力低头的人格。真是文若其人。如果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诗句充溢着一种帝王之气,那么“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也只有刚傲沉毅、满怀将帅气度的陈毅能够写出来!也许作者在这里的主要目的不是抒写个人。冬夜大雪,作者辗转难眠。

1960年那是全国人民都在经受考验的时期。特大的自然灾害,党的工作失误,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背信弃义,帝修联合反华,正使中国内外交困。正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作者作为国内领导人,胸怀的是祖国的命运,承受的是民族的困厄,他考虑的是决不能丧失民族气节,不能丧失原则和立场,向各种反华势力妥协。而这时,全国人民正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迎接困难,战胜困难,顶住了世界性的修正主义的逆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正是对我们的党和人民,对雄气勃发的时代精神的盛赞。也许正是作者人格和时代精神相互融合,内外互动,共同投射在青松这个特定的象喻上,才使这首诗有一股凛然大气,读来令人感动。

夜景的诗句篇九
《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默写

《龟虽寿》

1.诗中通过传说表明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诗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2.诗中能够表现作者人生的形象写照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诗中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的句子: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4.诗中能够表明作者人老雄心在,人老志不老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诗中表现诗人决心为统一中国而继续奋斗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诗中表现诗人虽临近暮年,却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诗中作者认为只要人的精神愉快,调养好身体,就能长寿的诗句: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过故人庄》

1.诗中最能表现老朋友热情好客的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诗中通过描写美好的山村风光表现诗人愉快心情的句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诗中表达诗人希望再次与友人欢聚的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孟浩然《过故人庄》中与其有相同意趣的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5.诗中把酒交欢各叙衷情,讲桑麻年景,表现主客融洽欢愉之情的句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6.孟浩然不但善写田园诗,他的山水诗也别具一格。请写出他具有代表性的山水诗中的名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题破山寺后禅院》

1.诗中以静写动,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的句子: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诗中描写静景的诗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诗中以“清晨”、“初日”、“古寺”点明地点,同时呼应主题且通俗易懂、形象突出的诗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5.诗中充满哲理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6.诗中通过描写景物反衬诗人精神上宁静和愉悦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7.诗中能够表现作者有摆脱尘世烦恼,向往无忧无虑的自由生活的思想的句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8.诗中暗示作者有隐居遁世心理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诗中通过景物描写,为全诗创造了悲凉沉重气氛的诗句:杨子花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月亮本是没有感情的,而诗人却能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此中,能表现这一点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苏轼《水调歌头》中写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诗中,与其写法相同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诗中移情于物来表达对友人无比关切的情怀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诗中表达飘零的感受,寓离情别恨于其中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诗中表现友人谪迁道路艰难,荒凉僻远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夜雨寄北》

1.诗中写出诗人宦途失意,滞留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诗中把现在的时间推到未来,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象的境界,让朋友在不确定的氛围中寻求慰藉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诗中设想明日相逢,足见今日离情之深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诗中表达作者对妻子深切怀念之情的句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诗中表现诗人急欲归家却不得不忍耐的矛盾心理的句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6.诗中融情于景,将凄凉的环境、孤独的情怀与浓浓的相思寄于雨中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泊秦淮》

1.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的诗句: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2.诗中借叙事斥责统治者腐化堕落,不顾国家安危,醉生梦死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诗中表达作者对当权者糜烂生活的批判讽刺及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忧虑之情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诗中运用讽刺手法,表达作者深沉的悲痛,对国事无限感慨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诗中诗人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渲染出一种对国事的极度焦虑和忧愁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词中蕴含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的句子: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词中表明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句子:夕阳西下几时回?

3.词中表现作者对往昔留恋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词中表现作者寂寞孤独的句子:小院香径独徘徊。

5.词中用以形容景物依旧,时间难以逆转的句子: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6.词中借写眼前之景,进而扩展到人生,暗含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哲理的词句:夕阳西下几时回?

7.孔子有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诫人们,时间如东逝水,一去不返。此词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词句:夕阳西下几时回?

8.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古诗文中咏叹或珍惜时间的句子:夕阳西下几时回?

9.词中暗含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哲理的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直接抒发上山、下山之后又需要上山、下山的感受的诗句:莫言下岭便无难,赚的行人空喜欢。

2.着眼现实,表明人生道路正和在“万山圈子里”跋涉一样是充满艰险的诗句: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

1.词中交代宴饮的时间和地点的句子:常记溪亭日暮。

2.词中表明词人与友人畅饮时间之长、饭酒之多的句子:沉醉不知归路。

3.词中通过描写荷花来表现夏景的词句: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4.词中既写出了迷路后的急切心情,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的句子: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兴尽晚归舟

6.词中表明所写内容是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常记溪亭日暮。 《观书有感》

1.诗中表达能给诗人带来奇特感受的诗句: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诗中借写自然景物来表现人们学习心得的诗句: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诗中充满哲理的诗句: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句子: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诗中告诉人们知识只有不断更新,不断地输入新知识,才不会老化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6.请写出我古代诗词中能够表现劝勉人努力学习的完整句子。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沧海》

1.诗中用来描写海岛草木茂盛,给人以生机勃勃感受的诗句:

2.诗中用来形容水波动荡,山岛巍然的诗句:

3.诗中能够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诗句:

4.诗中统领全篇交代观海地点的诗句:

5.诗中能够表明作者有统一中国愿望的诗句:

6.诗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宏伟的意境,表达自己博大的胸怀的诗句:

7.诗中表明作者雄浑博大的胸怀,抒发伟大抱负的诗句:

8.该诗中与毛**词《浪淘沙·北戴河》中“萧萧秋风今又是。”意思相近的句子:

《次北固山下》

1.诗中作者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掩盖不住的漂泊他乡而心思故里之情的诗句:

2.诗中描写涨潮后,水波浩荡,风顺帆悬的图景的诗句:

3.诗中借“鸿雁传书”的故事,来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

4.诗中表现作者欲寄家书问候亲人,却无信差可使,不由而生思乡之情的句子:

5.诗中表达诗人滞留异乡,新年将至却不能与家人团聚的心情的句子:

6.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中有句云:“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该诗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

7.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之意的诗句:

《钱塘湖春行》

1.诗中点明春临西湖,交代作者游踪的诗句:

2.诗中描写春天草长莺飞、百花初绽的句子:

3.诗中表明作者看不足、赏不够,乐而忘返的留恋之情的句子:

4.诗中描写初春景象的诗句:

5.诗中借莺燕的活动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透露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

6.诗中紧扣题目,表现诗人愉悦自得的情趣的诗句: 《天净沙 秋思》

1.曲中最能体现萧条、冷落、凄凉的景物氛围的句子:

2.曲中借描写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3.曲中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

4.《西厢记》中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该曲与此句意境相似的句子:

5.崔颢《黄鹤楼》诗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该曲中的句子:

6.曲中通过细节描写极力渲染悲凉气氛,用以表现长期漂泊异乡的旅人的惆怅之情的句子:

7. 曲中道尽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

夜景的诗句篇十
《古诗练习题及答案》

诗文练习题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5、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2、醉翁之意有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3、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疑无路。

1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更愁。

1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户望,射天狼。

20、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3、李煜的《相见欢》两处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愁绪的句子分别是:

句一: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句二:剪不断,理还乱

24、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连战时引用了《〈论语〉八则》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5、《山坡羊·潼关怀古》抒发作者感慨、表达历史亡观的语句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6、诗有形。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的轻烟淡月:那“夜泊秦淮近酒家,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诗有声。“马作的卢飞快,乱花渐欲迷人眼,弓如霹雳弦惊”,征伐之声回荡在烟尘滚滚的沙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阵阵鹤呜洒落于秋日的碧空。

27、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8、《〈论语〉八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9、王维的《使至塞上》中表现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句子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0、《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1、十二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宝应突降大雪。清晨,当你走出家门,看到绿树枝头挂满的雪花,由吟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京》中的诗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2、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拥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良好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写)。

33、《与朱元思书》中从侧面写水的清澈的一句话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4、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以比喻写愁的两句诗是: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35、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告诉我们,当“生”和“义”面临选择时,正确的做法是:舍身而取义

以上就是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诗词鉴赏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夜景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诗词鉴赏内容哦! 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秋天的诗句 夜景 描写夜景的诗句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wenxue/53906.html


《夜景的诗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