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 >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思维导图【六篇】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思维导图【六篇】

时间:2022-05-11   来源:散文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散文】

  语文课程(Chinese class),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学好语文课程,要注意培养 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思维导图【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思维导图

  一、教材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古文单元的第1节课,《左传》的文学价值很高,作者善于突出事物的重要环节,善于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过程。《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尤为出色,它注意从政治上分析各方力量,写出战争的性质和起因,并由此在开始便预示出战事的胜负。在叙述交战过程时则详略有致,曲折生动,形象逼真。《左传》还善于用精炼的笔墨刻画出人物的细致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左传》中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这些对后代的文学,特别是对叙事、议论的文字影响甚大。《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也集中体现了外交辞令在战争中的作用,学习这一课要好好体会劝说的艺术。

  二、学生第一课时利用手中的参考资料及课本中的注释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本节课在检查自学效果后重点强调文言实词和虚词后,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劝说的艺术,难度应该不会很大。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若、鄙、说、辞、知等。虚词:之、以、于等。

  2、能口头翻译课文内容。

  3、能理清层次结构,把握人物形象。

  4.品味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五、教学过程

  1.检查第一课时学生的自学成果

  指名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教师提出翻译要求:一一对应,尽量直译;直译不能的意译。

  2.理清故事情节。

  板书以下问题,要求学生用原文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并在句子中标出应该掌握的文言词语。

  (1)晋侯、秦伯围郑的理由是什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晋、秦军驻扎地的什么特点?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谁推荐的烛之武?如何推荐的?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4)烛之武如何推辞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郑伯如何道歉的?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6)烛之武的劝说分哪几个层次?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7)烛之武的劝说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以上各句中划线词为必须掌握的文言词语)

  3.品味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学生讨论: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这说明他具有哪方面的突出才能?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达到了什么水平?

  点拨:本文着重描绘的人物就是烛之武,他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善于外交辞令。因此把握烛之武的劝说特点对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很有帮助。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四步: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4.分析烛之武的形象

  提问:根据以上分析,你认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形成板书。

  一、志士。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二、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三、辩士。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

  5.课堂小结:《烛之武退秦师》的叙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张驰有度,曲折多变,凸现了主人公烛之武的超群才干和惊世智慧。《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附:板书设计

  文章脉络:

  秦-晋围郑--烛之武临危受命--烛之武退秦师--晋师撤离

  劝说艺术: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烛之武的形象:

  志士、勇士、辩士

【篇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思维导图

  (一) 词 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实词

  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的,如: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的,如:使、让、叫

  (5)表判断的,如:是

  (6)表相似的,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3)表事物的状态,如:快、慢、迅速

  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

  (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

  (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

  5.量词: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物量的,如:个、张、只、支、寸、吨

  (2)表动量的,如:次、下、回、趟、场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1)表人称代词的,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咱们、自己、人家

  (2)表指示代词的,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这里、那里

  (3)表疑问代词的,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

  (二)虚词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表程度、时间、范围等。

  (1)表程度的,如:很、极、最、太、越、稍、颇、非常

  (2)表时间的,如:已、刚、才、常、曾、将、立刻、马上

  (3)表范围的,如:都、全、总、单、仅、只、一概、一律

  (4)表语气的,如:岂、却、就、竟、简直、难道

  (5)表肯定的,如:准、必、的确、确实

  (6)表否定的,如:不、别、未、莫、无、勿、没有

  (7)表示情态、方式的,如:正好、忽然、亲自、仿佛、连忙

  (8)表重复的,如:又、再、还、尤

  (9)表处所的,如: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注意】:“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2.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边,与之构成介宾短语,表方向、处所、方式、时间、对象、比较,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1)介方向、处所,如:从、自、往、朝、向、在、于

  (2)介方式、方法,如:以、依、照、凭、按

  (3)介时间,如:从、自从、在、于、当

  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四)助词

  1、含义: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

  2、种类: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了、吗、呢、啊、呀、吧、哪、啦

  3、注意事项:

  ○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前后两

  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

  ○结构助词“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用来修

  饰名词(后边在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要加“的”,有的不用加)。

  ○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

  发生过。

  ○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

  (五)叹词

  1、含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2、种类: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

  *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

  (六)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等。

  词性的辨析

  一、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辨析:

  1)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不能说“一概不一概?”可以“一致不一致?”

  2)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这种说法就不可以。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是不可以的。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说“从曾经、到刚刚”就不合理。

  d.时间 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举例时间副词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时间名词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3).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 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拿我开玩笑。 他手里拿着一本书。

  4).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我和弟弟谈话。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5).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动词) 把书拿来。(介词) 拿把菜刀来。(量词)

  开了一朵花(名词) 花了很多钱。(动词)

  6)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 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

  买了一把锁。(名词) 把门锁上。(动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 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

  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 这里人太多。(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 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

  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 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

  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 你怎么老哭?(副词)

  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 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

【篇三】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思维导图

  一、语文知识点

  1.小说三要素:A人物 B情节 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 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 B表后文跳跃转折 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 A表引用实际内容 B表讽刺反语 C表特定称谓  D表着重强调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A查注生词,扫清三字 B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C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D标明段序,分清结构  E画关键句,体会作用 F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听到listen B看到look  C写到write D说到 speak  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

  3.赏诗三步法:A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B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  C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

  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依据表达方式 B找寻明暗线索  C依据时空顺序 D依据逻辑顺序

【篇四】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中语文语法之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等。

  高中语文语法之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高中语文语法之代词:

  代词是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代词有三种:一是人称代词,用来代替人或者事物名称,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人家”;二是指示代词,起区别作用的,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这么、那么、这么样、那么样、各、每”;三是疑问代词,用于提问,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多、少、儿”。代词代替某类词,就具有这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如人称代词代替名词时,就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这么、那么、这样、那样”等可以代替动词、形容词,就具有动词、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高中语文语法之副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篇五】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思维导图

  一、说教材

  《静女》是中职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古诗文诵读”专题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了解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感受我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辉煌成就;在了解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有的要达到背诵程度;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

  二、说学生

  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常识,对古诗词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掌握上就显得薄弱的多,在这方面就需要多下功夫。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了解此诗表现的情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中理解赏析,掌握古诗诵读要读准字音的要求,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静女》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逐步养成诵读古诗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

  1、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六、说教法与学法

  诵读、讨论。

  《诗经》中的诗篇,原本就是歌曲的歌词,重视节奏和韵律,需要多诵读,读准字音,读对停顿和节奏。《静女》中热烈而纯朴的恋情,通过讨论,学生们能够有深切的感悟。

  依据: "三分诗七分读"。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

  七、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古典女子图片,播放古典音乐,在优美的音乐和图片中引入课题。

  依据: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二) 自主学习,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并完成下列任务

  勾画出诗歌中的通假字和不会解释的词语,与邻桌相互提问。

  2、录音范读,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姝俟见蜘蹰娈 贻

  彤管 炜怿 归荑 洵

  3、学生齐读,读准停顿。

  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依据:反复诵读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三) 学生讨论问题,分组展示:

  1、第一节写了什么?这对恋人的性格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相会时,静女给男子送了什么?男子为什么对这些礼物大加赞赏?

  3、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4、试着翻译全诗,要求忠于原文,尽量押韵。

  依据:这几个问题由易到难,由己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果子",更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四) 分组诵读,体会并探究艺术特色

  提问:反复诵读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你有什么发现?诗歌为什么要反复地吟唱?

  提问:还有哪些诗歌中用到了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提问:有哪些流行歌曲使用了“重章叠句”手法?谈谈它的作用。

  依据:学习品鉴诗歌的艺术特色,使学生容易理解,而流行歌曲的引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谈学习收获。

  依据:回忆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强化记忆,加深理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查找资料,看看《诗经》中还有哪些诗歌大家比较熟悉,把其中的经典诗句摘抄下来,并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同学。

  (七)板书设计

  相俟(约于城隅不见人)

  相见(贻我彤管思情人)

  相悦(爱屋及乌重归荑)

【篇六】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思维导图

  《静女》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静女》,下面我将从以下这八个环节来进行汇报两课时的教学实施。

  1、 教材分析

  《静女》是江苏教育出版社职业学校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漫步古诗苑是整套教材的第一个古典诗歌阅读与欣赏单元。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诗歌的学习不能仅限于读懂而要鉴赏所以以《诗经》中《静女》为单元的首篇课文,既可以让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形式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又为后面学习各朝诗歌奠定了学习基础。《静女》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生动的刻画了男女主人公美好的艺术形象,歌颂了他们淳朴真挚的爱情,是一首民间情歌,全诗构思精巧,语言简练,人物形象刻画生动,充满愉悦的生活情趣

  2、 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是12级(11)班,职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个班级的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理解和鉴赏的基础,但基础相对薄弱,所以不少学生对学习欣赏古诗词有很多的胆怯之处。但是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喜欢讲故事、搞活动、搞表演。先做好设计来激发学生表现欲,再利用学生优势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能充分参与学习,点燃他们学习语文的激情,变劣势为强势。

  3、 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2、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进行再创作的能力 。

  情感目标:   1、体会、感受男女主人公纯真的初恋。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教学重点、难点

  立足教材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这样两点: 1、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进行再创作的能力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难点确立为:引导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编、演鉴赏诗歌,初步领会《诗经》的艺术特点。

  5、教学构思

  我将以活动单导学的模式来贯穿整堂课的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信息化教学手段下发活动单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明确任务,完成任务。第二课时,课前让学生进入我的博客,浏览情景剧的有关知识以及表演视频。通过对学生所创作的情景剧进行模拟表演的方式来进行。

  设计意图:两节课都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每一项活动归纳一个主题, 借用

  信息化教学来展示学生对这种新颖的形式非常的感兴趣,在课前就对课堂充满期待。提高学生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在鉴赏中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改编情景剧创作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指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想象补白,丰富诗歌意蕴,完成难点教学。争取以生为本,文道并重。

  6、教法、学法

  考虑到学生的现状,在教学中我将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情境设置法、活动探究法等教法。同时将采用自主学习法,勾画圈点法,情景练习法等学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手段图片、视频、音乐等。

  7、教学过程

  首先,我先说一下我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主要是按以下这五个步骤来进行的

  (1)情景导入,温故知新

  首先进行第一个活动,活动主题为“《诗经》源头探爱情”。

  活动任务:让同学们回顾初中时所学过的或知道的《诗经》中优美的诗句,

  进入情景导入。

  然后进行第二个活动,活动主题为“众说纷坛知《诗经》”

  活动任务1、请你们在回忆初中所学的基础上说说《诗经》是什么?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

  2、按表现内容诗经可分为哪几部分?

  3、《诗经》有哪些表现手法?

  4、这些诗歌开创了我国诗歌的什么主义传统?

  意图通过以上四个任务让学生对初中时所学的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能进一步的巩固,温故知新。

  (2)诵读感知,领会诗意

  接着进行第三个活动,活动主题为“形式多样读《静女》”

  活动任务:

  (一)、检查预习,朗读正音。

  (二)、学生诵读。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古诗词的学习读是关键,所以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诵读环节,指导学生掌握四言诗节奏,读准字音,读出通假字,读出语调,读出节奏韵律,读出感情的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先播放视频朗读,再跟读,练习读等环节,有利于学生获得对诗歌的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激发起自己诵读的欲望。也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基础差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

  (3)研读分析,合作探讨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进行以下这四个内容:

  1、学生质疑教师或学生 解疑课件展示疑难生字词

  2、根据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并请同学翻译。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3、男女生分别朗读诗歌 要求:读出重音,读出两情相悦的意味。

  4、教师总结诗文内容。展示诗文内容。

  然后进行第四个活动,活动主题为“满怀深情赏《静女》”

  1、根据诗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静女进行分镜头描写。

  2、怎样看待“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这句话?

  3、诗中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4、诗中男女主人公各是怎样的形象?

  5、为什么青年最喜欢变通的荑草?

  以上五个活动任务从难度设置上做到了层层深入,这样能让学生深化对诗歌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在这里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和突破。

  (4)表达交流,总结延伸

  进行第五个活动,活动主题为“简简单单悟爱情”

  通过下面两个活动任务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说说你心中追求的爱情是怎样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诗中的爱情是甜美的,令人羡慕的,但中学生青涩之果不可摘,早恋不可取)

  2、多媒体展示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

  (5)、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以小组为单位请根据《诗经》中的“爱而不现”及睹目思情的典型情节进行大胆想象,改写成情景剧, 注意抓住特定的情景进行合理想象。每小组推选一篇佳作,课外排练,下节课进行创作表演。

  语文课的学习具有广阔的现实意义,一节课的结束往往又是一节课的开始,所以这第二道题的布置是为下节课做准备的。意图通过学生想象创作,模拟表演来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锻炼学生写作表达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在今后职业生涯当中的团队合作精神。

  接下来,我来说一下我的第二课时,主要是按以下这四个步骤来进行的

  首先是课前准备明确任务,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克服学生模拟表演的盲目性的随意性,所以我认为在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主要是从这样几方面来入手:

  向学生明确本课情剧情表演的任务 ,让学生的在我博客里浏览什么是情景剧表演及视频然后确定分组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每组推选两位选手,一位扮演男青年,一位扮演静女。由主持人导入,评委组进行加分制。

  设计意图:《诗经》中的诗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理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为上好课的关键。所以我设计改编诗歌这一环节,既轻松地巩固了“读、译、析、赏”的所有教学任务,又训练了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进行再创作的能力,同时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第六个活动,活动主题为“穿越时空演静女”

  (2)、模拟练习,互动提高

  首先由主持人引入,宣布活动开始。主诗人请第一组表演青年与静女的同学上台进行表演。参与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为本小组在台上同学随时提供帮助 。评委组和其他组成员要认真倾听,准备及时点评。

  评出优胜小组之后请学生观看这组的表演视频并进行点评。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有朦胧的情感体验,也乐于展现自我。但主动学习能力差,通过此环节激发保护学习兴趣,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培养了表达创作的能力。整个过程,我将始终以“我参与,我精彩”的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评比加分制,评选课堂之星和优胜小组,激励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

  (3)、实施总结,点评促成

  这一个阶段,我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思,在这个过程结束之后,首先请同学谈一下参加活动的体会。也可以就某位同学的表现谈自己的看法,及一些感性的建议。二是评1、从表演的层面来谈学生表现的得失。2、从表演与诗歌结合的层面,来谈学生的理解,以及情景对话的优劣。3、就学生点评的层面,教师再进行点评 。三是奖,在教师点评的同时,评委组回收评分表,按照评委组的分占百分之四十,小组打分占百分之六十的比例来计分数,算出成绩。最后由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获奖情况。

  (4)、布置作业

  1、用你最精彩的语言改编诗歌,形成文字材料,写作文本上。

  2、查找资料,制作一张《诗经》资料卡,并给大家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作品

  8、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兴趣。

  培养了学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 信息等多方面能力。

  以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前就对课堂充满期待

  忽略了对具体字眼揣摩与探究

  调动学生积极性稍有欠缺

  示范与练习的结合不够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思维导图相关文章:

《金色的鱼钩》小学语文课本剧台词

2022年全国诗歌散文征文大赛

高中政治论文2000字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适合初中朗诵的散文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如何提升论文

适合朗诵的散文3分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wenxue/155547.html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思维导图【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