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学 > 诗词 > 先秦时期革命一词的内涵,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

先秦时期革命一词的内涵,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

时间:2019-08-27   来源:诗词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诗词】

《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中国文库网www.chinawenwang.com 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2)问题:政治上的松散状态(邦联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解决:召开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联邦宪法);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

  (3)中国: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独立的权力;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家主权属于联邦,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认识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

  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问题一:儒学自诞生到西汉期间发展演变轨迹:

  春秋时期——→

  战国后期——→

  秦朝时候——→

  西汉初年——→

  问题二:汉初与民休息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

  问题三:儒学在西汉的复苏的社会原因?董仲舒的学说哪些可体现相应的解决之道?

  问题 原因 学说思想

  王国

  土地 限田、薄敛、省役

  边境

  阶级矛盾 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

  问题四:汉武帝“独尊儒术”采取了哪些措施?或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思想:

  政治:

  教育:①规定教科书和教官(内容和名称):

  ②兴办太学:

  ③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问题五:试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哪些积极可取得的意义,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消极影响?

  积极:①

  ②

  ③

  消极:①

  ②

  ③

  『课堂练习』

  一、 选择题

  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2、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A. 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 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 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 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3、(2004•上海•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4、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是

  A.“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5、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 C.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刑杀

  6、儒家学说到了汉代有了新的发展,这个新的发展是主张

  A.人定胜天 B.贵贱有序 C.君权神授 D.实行仁政

  7、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8、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9、天人感应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民本思想 B.限制王权思想 C.君权神授思想 D.阴阳五行思想

  10、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具有警示作用的是

  A.春秋大一统 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C.仁政 D.三纲五常

  11、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最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 B.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12、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1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4、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上书说,火灾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很多重臣愤怒地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武帝却赦免了他。这个故事说明

  A.董仲舒借题发挥,武帝宽宏大量

  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机行事

  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

  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火灾天意说

  15、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

  A.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B.儒家提出了“君权神授”的理论

  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16、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

  A.“春秋大一统”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

  17、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

  ①举贤良对策 ②重用文学儒者

  ③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 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之主张导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事件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

  (2)按照材料二之主张,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文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两则材料之主张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

  (1) 上述两则材料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2)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该思想家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 上述主张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答案

  问题一:应运而生;蔚然大宗;遭到打击;逐渐复苏

  问题二: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问题三:

  问题 原因 学说思想

  王国 诸侯国实力日益膨胀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土地 土地兼并剧烈 限田、薄敛、省役

  边境 匈奴为患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的统一

  阶级矛盾 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

  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问题四:

  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①规定教科书和教官(内容和名称):《诗》《书》《礼》《易》《春秋》博士

  ②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③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问题五:

  积极: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消极: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选择题:1——5DBDBA 6——10CBCCB 11——15 DBCBD 16 A 17 C

  材料题:

  1.(1)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府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促进了文教的发展;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相同之处:都主张统一思想,禁绝异端邪说。不同之处:前者主张“以吏为师”,后者主张“独尊儒术”;前者手段残暴,采取焚书的幸事,后者手段温和,采取国家扶持的方式。

  2.(1)董仲舒

  (2)独尊儒术和罢黜百家

  (3)有利于从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wenxue/102603.html


《先秦时期革命一词的内涵,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