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论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2018|形势与政策论文三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2018|形势与政策论文三篇

时间:2019-01-19   来源:论文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如何写呢?下面是中国文库网www.chinawenwang.com分享的形势与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

  摘要:自建国以来,60 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们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新的基础。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大学生是青年中具有特殊优势的群体,新的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大学生,幸逢盛世,既是无限幸福,值得羡慕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一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国进入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题,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民族,复兴,大学生,责任,使命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民族复兴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前提。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总书记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说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首先要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从这些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认清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首先,大学生们应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方面的信息。我们要能够心怀祖国,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在文字上、在演讲台上大发爱国之情,我们要付诸行动。

  再者,我们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扎根基层,投身到西部,积极的到偏远贫困地区支农等。积极培养自己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社会经济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 奋斗。

  同时,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要顺时代潮流而动,作时代的弄潮儿。我们要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要以强者的姿态于世。我们更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我们还要有全球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古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和谐与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我们要有地球公民意识,要开阔视野,拓展心胸,抛弃一些偏见。勇于和善于自我反省,同时,悦纳别人对自己实事求是的批评。

  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认清形势,肩负责任: 首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20 年,是巩固和提高现在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的时期。这个目标是鼓舞人心和催人奋进的,也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

  21 世纪的头20 年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新的技术革命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丰富的资源更充分更有效地用于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的解放,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体制保证;支持经济发展的群众基础和人力资源是具备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民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大批科技人员和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成长起来,在改革和发展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我们仍然能够集中力量进行国内建设。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大学生对自我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第一步;此后,我们要用我们的能力来回报家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深刻意识到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代青年都肩负着自身的历史使命。

  回顾20 世纪中国的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沿着“五四”运动开辟的振兴中华的道路,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把握时代的脉搏,站在时代的潮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地奋斗,历尽艰辛地求索,终于使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复兴之路,并且为其自强、自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就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邓小平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更是为青年的全面发展打开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你们有一切机会学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本领,你们有一切可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力量贡献给祖国。只要你们方向正确,你们的任何一点积极性都应当受到珍视,都应当得到党和国家的支持。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的战略指导地位,肯定了过去10年对台工作的历史性成就,提出了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任务,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规划了新形势下的对台政策和对台工作的努力方向,是现阶段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纲领性文件。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报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蓝图

  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3)02-0012-0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的论述,高屋建瓴地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在对台政策与对台工作中的新成果和新成就,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规划了新形势下的对台政策和对台工作的努力方向,是现阶段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纲领性文件。

  一、确立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的战略指导地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1]过去在党的文献中,有提到“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提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主张”。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两岸关岸和平发展确立为“重要思想”,这在党的文献中是第一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党在两岸关系动荡不安的时期作出转折性的决策与部署

  2002年是两岸关系严峻对立的时期。陈水扁提出“一边一国、公投制宪”的“法理台独”主张,是对两岸关系的严重挑衅。为了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猖狂挑衅,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把“反台独、反分裂”纳入法制轨道;同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国民党**连战率团参访大陆,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新闻公报,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利益”[2]。此后,中共中央邀请了亲民党和新党组团访问大陆。国亲新三党登陆开启了两岸政党交流的新机制,使严峻对立的两岸局势得以局部缓和,在两岸的政党之间建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

  2006年4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国民党荣誉**连战和台湾各界人士,指出“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认为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表示,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3]。和平发展成为新时期两岸关系的主题和目标,符合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有利于实现我国战略机遇期的总体发展目标,有利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最终实现。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战略性抉择

  2008年3月,在国共两党和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台湾民众以选票表达了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台湾政坛实现了二次政党轮替。两岸民众对马英九、萧万长上任后改善两岸关系、促进台海和平都抱有相当的期待。台湾选后,胡锦涛先后会见了萧万长、连战、吴伯雄等国民党领导人,高度肯定了国共两党所确立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指导方针,指出:“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一局面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和萧万长正式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6月13日,两岸两会恢复了协商谈判,两岸关系走上了制度化的协商轨道。

  马英九在前四年推动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的轨道,得到台湾多数民众的认同,是马英九在2012年当选连任的重要原因。台湾民众普遍认识到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对于台湾经济发展和民生福利建设的重要性,认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相互挂钩,把“九二共识”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挂钩。2012年1月,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和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激烈对抗,选举最后阶段,台湾工商界的重要人物如郭台铭、王文渊、张荣发、徐旭东、尹衍梁、王雪红等纷纷表达支持“九二共识”,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形成了支持马英九胜选的重要社会氛围,使马英九最终以近80万票的优势胜出。

  (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中的运用,是科学发展观在对台工作和对台政策中的体现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体现了中央对台大政方针一以贯之的继承性、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开拓进取的前瞻性,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在新时期的实践和体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对台工作和对台政策中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提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要为国家建设发展的大局服务,要服务和服从于“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照顾到了方方面面的现实和利益,要求我们既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能无所作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和平发展是世界的潮流,也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为两岸关系建构和平发展的主题,是新时期两岸关系的主要内容,是“以民为本、为民谋利”精神的现实贯彻,是科学发展观在两岸关系中的具体实践和真实表现。从2006年以来,国共两党共举办了8次国共论坛,内容涉及经贸、“三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初步建立和巩固了两岸政治互信,对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系列的政党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两岸人民的相互理解,而且大陆还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国共交流奠定的政治基础为2008年马英九上任后迅速恢复两岸两会谈判开辟了道路。和平发展日益成为两岸人民的共识,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与肯定。

  二、肯定了过去10年对台工作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过去10年对台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作了高度的肯定,尤其是强调过去5年“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2007年以来,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发现了巨大的改变。2008年5月,马英九上任后,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两会恢复了谈判,经过8次陈江会至今已经签署了18项协议,达成了多项共识,标志着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马英九上任以来,陆续采取了一些开放性的大陆政策,缓和了两岸关系,推动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进入了“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期,两岸交流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一)随着两岸直接、双向“三通”的实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迅速增长

  实现两岸直航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是马英九选前对于台湾民众的承诺。在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7月两岸直航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使两岸人员往来的数量迅速增长,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不断增加,2008年至2011年分别达到33万人左右、97万多人、163万多人、178万多人。据台湾方面的统计,2008年7月18日至2012年7月31日,赴台观光旅游的大陆游客已经超过4147433人次;依据台湾有关方面的赴台旅客消费及动向调查结果估算,大陆赴台观光游客已经为台湾带去新台币2101亿元(68.5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二)随着两岸经贸政策的进一步开放,逐步实现两岸经济关系制度化和正常化

  马英九上任后,恰逢国际金融风暴的蔓延。马英九积极推动两岸经贸政策的开放,如放松台商投资大陆的上限、开放两岸金融合作、开放陆资进台等,这对于进一步密切两岸经贸关系具有积极的正面的效益。台湾当局还进一步延长了大陆工商界赴台交流的时限,为陆资进台创造更加宽松的条件。尤其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推动海峡两岸经济关系朝着制度化和正常化方向加速发展。2011年,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600.3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351.1亿美元,自台湾进口为1249.2亿美元。2012年1-6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750.2亿美元。截至2012年6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7万多个,实际利用台资558.1亿美元。两岸贸易仍然是台湾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大陆仍然是台商的主要投资地点,两岸经贸关系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动力。

  (三)两岸文教、社会和人员交流不断扩大,促进了两岸民间社会的融合

  台湾当局进一步开放两岸文教交流,如增加大陆新闻媒体驻台采访的单位和时间,延长大陆专业人士赴台交流的时限,放宽台湾县市长登陆交流的限制。此外,台湾当局还进一步开放了大陆学生赴台就学以及承认大陆学历的事项,推动了相关的政策与法案的修改,这对于两岸青年交流以及民间社会的融合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陆生联招会的统计资料,2012年共2153人报名,比2011年少了600多人,最后录取999人,其中677人确定赴台就读,比2011年少了65人。截止目前,两岸的婚姻已经超过32万对,并且正在以每年1万对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三、规划了新形势下的对台政策和对台工作的努力方向

  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岸谈判和两岸交流正向着“深水区”迈进。“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成为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总体看机遇大于挑战”。“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是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重要途径是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强大动力是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必要条件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4]。

  (一)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确保两岸关系走向的必要条件。在现阶段,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体现为海峡两岸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共同立场。这是建立和巩固两岸政治互信的核心和前提。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希望海峡两岸“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共同维护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对增进双方政治互信有利,对两岸关系稳定发展有利”[5]。“一个中国框架”是更加具有包容性、更加具有诚意的概念,体现了海峡两岸历史与现实的连结点,至今依然是台湾法律法规的法理基础。即使是两岸军事对抗的时期,蒋氏父子仍然坚持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立场。“一个中国框架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6]。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仅是对国民党当局的要求,也是对民进党等泛绿政治团体的要求。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这是对民进党伸出的橄榄枝,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作风。

  (二)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台独、分裂”是危害两岸关系的最大障碍。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要始终不渝、不遗余力地同“台独、分裂”势力作斗争。岛内外的“台独、分裂”势力仍然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依靠国际反华势力可以谋求“台湾独立建国”的目标,以为中国共产党会作出妥协,以为和平发展可以为“和平独立”提供机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立场坚定地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并且旗帜鲜明地表示:“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这一立场鲜明的政治宣示粉碎了岛内外“台独、分裂”的迷梦,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放弃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三)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2008年以来,两岸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各方面的民间交流突飞猛进,对于增进两岸人民的利益,促进两岸同胞的理解,产生了积极而明显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认,两岸关系仍然面临长期积累的困难与挑战。尤其是泛绿阵营仍然千方百计阻挠两岸的正常交流,台湾社会依然无法消除对于大陆的敌意,台湾民众认同疏离的趋势尚未改变,国际反华势力介入台湾问题的意图没有放弃,两岸政治分歧难以化解,实现祖国统一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需要通过密切的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的理解与认同,巩固两岸政治互信,创造条件,寻找契机,为**两岸政治难题作好充分的准备。通过深化经济合作,厚植两岸共同利益;通过扩大文化交流,增强两岸民族认同;通过密切人民往来,融洽两岸同胞感情。巩固和深化两岸同胞的利益、认同、感情纽带,使任何政治势力都无法切割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连结。

  (四)要加强两岸关系的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2008年以来,依据“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原则,两岸两会的制度性协商为两岸经济性和事务性交流合作的制度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对两岸关系的制度化建设提出了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入的要求,甚至于不排除政治议题的对话、协商与谈判,其中包括“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中国共产党准备务实而理性地面对和处理“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体现了极大的善意与诚意。国台办王毅主任指出:“合情,就是照顾彼此关切,不搞强加于人;合理,就是恪守法理基础,不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这体现了我们愿意正视分歧、逐步**难题的决心和诚意”[7]。

  (五)要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岸同胞曾经分隔多年,处于不同的生存环境,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不可避免地存着某些隔阂与误解。但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文化相同,地理相近,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深入,两岸同胞利益相结。推动两岸同胞团结奋斗是新时期两岸关系的必然要求。“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两岸同胞应当相互关爱,彼此信任,不分你我,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果。必须切实保护台湾同胞的权益,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身份认同、民族认同、政治认同。

  四、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历史成就,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过去10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全面的进步,增强了大陆社会各界的信心,也增强了中国人民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信心。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12-11-18(4).

  [2]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连战会谈新闻公报[N].人民日报,2005-04-30(1).

  [3]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07-10-25(4).

  [4] 孙亚夫.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N].光明日报,2012-11-27(2).

  [5] 胡锦涛会见吴伯雄[N].人民日报,2012-3-23(1).

  [6] 贾庆林.在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2012年7月28日)[N].人民日报,2012-7-29(2).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三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更多相关内容:
《形势与政策论文2018|形势与政策论文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