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孙家栋心得体会3篇

学习孙家栋心得体会3篇

时间:2024-09-16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心得体会】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事迹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迹材料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什么样的事迹材料才是规范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孙家栋心得体会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孙家栋心得体会1

  近日,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孙家栋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一名党员,我认为最需要学习的是孙家栋同志的“四种精神”:

  一是要学习他发扬民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孙家栋同志为人处事谦虚、低调、很注意倾听不同意见。这在孙家栋同志采用了测控技术专家陈芳允先生提出的在卫星上引用“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的建议上有着很好的体现。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科学是严谨的,是需要精益求精的。而只有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才能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必须要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注重吸纳不同的意见,统筹协调各方面关系共同解决复杂难题。今后,我要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发扬技术民主,坚持不懈地严格要求,更好的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

  二是要学习他锐意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孙家栋同志在领导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攻克了一道道复杂的难题。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勇创一流的精神、追求卓越的魄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作为科研工作者,就应该保持善于思考、思路开阔、创新点子多的特点,经常提出一些新颖的设想,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萌发思路。要不断的挑战现有成果,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保持成果的领先性。而孙家栋同志正是本着这种思想,才将中国的卫星事业推向世界的前列。

  三是要学习他爱党爱国、忠诚事业的坚定信念。孙家栋同志留苏回国后,八十载人生旅途,半世纪耕耘蓝天,数十年如一日,高龄之年仍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战斗在科研一线。我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就要像他一样把党和国家的需要作为一生的追求,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把强烈的爱党爱国情怀和对事业的无比忠诚落实到行动中,在本职岗位上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忘我工作、奋力拼搏。

  四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孙家栋同志不计名利得失,甘于默默耕耘,舍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为事业发展奉献全部的青春年华、聪明才智和心血汗水。然而,他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却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我们就应该像孙家栋院士那样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扎扎实实干工作,默默无闻做贡献,要求自己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在本职岗位上贡献力量。

  总之,孙家栋同志身体力行,他把对党对国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化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事业的实际行动,创造出无愧时代和人民的业绩。通过学习他的事迹,使我体会到,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扬爱党爱国、忠诚事业,发扬民主、严谨务实,锐意创新、勇攀高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以孙家栋同志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面对自己的工作。要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自重、自醒、自觉、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好各项工作。

学习孙家栋心得体会2

  “北斗天团”夜空中最亮的星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古有北斗七星,识方向、定季节、辨时辰,今有北斗卫星,覆盖广、定位精、导航准。中国北斗服务世界、造福人类,这是“北斗天团”为我们照亮的浩瀚星空。

  26年、9495天、8.2亿秒,“北斗天团”坚持不懈、奉献青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北斗一号系统,1994年立项、2000年建立、2003年完善;北斗二号系统,2004年启动、2012年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三号系统2020年建成。北斗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弱到强,在这背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默默付出。迄今为止,“北斗天团”共计30万余人,带领团队完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建设任务的孙家栋院士,反对参考GPS、力主“另起炉灶”的许其凤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主持完成中国国家大地控制网及相应坐标系统的杨元喜,研究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北斗女神”徐颖……他们数年如一日、青丝变“暮雪”,持之以恒、以身许国,满腔热血、忘我工作,勇攀高峰、圆梦星辰。

  数字信号、芯片、原子钟,“北斗天团”自主创新、攻坚克难。***总书记指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1995年,针对信号“快捕精跟”问题,王飞雪、雍少为、欧钢三位20多岁小伙子,拿出“全数字化”方案,依靠仅有的4万元经费、不到10平方米的仓库、借来的仪器设备,经过三年煎熬,完成模拟实验,突破核心技术,完成“双星”定位的北斗一号系统。无独有偶,北斗二号面对信号干扰,攻克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多项关键技术,北斗三号则实现了器部件一体化体系,使北斗装上“中国芯”,首创“三种轨道”混合星座工程建设。中国仅用20年时间就突破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40多年的成果,每一项核心技术取得的进展,都是研究人员在攻克“娄山关”、撕开“腊口子”,他们心怀远方、风雨兼程,摸石过河、循序渐进,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开拓进取、锐意创新。

  服务可用性优于99%,“北斗天团”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细节决定成败。北斗三号卫星,工作时间可以达到10到12年;实际测评全球定点导航精度2~3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每天时钟误差小于0.5纳秒,累计600万年误差1秒。各项指标都比最初公布的目标数据更优化,与其他国家的导航系统相比也排在前列。作为世界上第四个建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在导航精度、授时精度、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堪称世界一流,更多“北斗+”正加速向我们走来。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航天人员高标准、严要求,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成为“专、精、尖”的行家里手,越是遇到阻力,越是发挥本领,越是面对挑战,越是认真钻研,实现“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逐步转变。

  “北斗天团”就犹如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当学习他们“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学习孙家栋心得体会3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辽宁省瓦房店人。1958年从苏联学成归国,在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跟着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搞了9年导弹,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导弹专家。1967年7月,钱学森亲自点将,让38岁的孙家栋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由此展开了孙家栋为之奋斗的卫星事业。孙家栋组建团队,克服困难,没日没夜地工作。这一年,他的女儿出生了,由于有任务在身,妻子叫了辆板车一个人去了医院,孩子出生时孙家栋也不知道。护士看不下去了,给孙家栋打电话,“你爱人给你生了个胖姑娘,你不过来看看?”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上天并成功入轨,传回了人们熟悉的《东方红》乐,举国欢腾,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并发射卫星的国家。之后的日子里,孙家栋又先后担任我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的总设计师。

  作为总设计师,压力和责任是巨大的。1974年,我国发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可升空21秒后卫星就爆炸了,任务宣告失败。作为责任人的孙家栋,想到团队几百人几年的心血付诸东流,一个人跑到房间里大哭一场。之后的三天三夜,他和同事们在沙漠里,一寸一寸寻找火箭的残骸,甚至把沙地挖了一尺多深,把混在沙子里的螺丝钉、小钢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查找事故原因。当他发现是因为一节小小的导线,酿成了这场大爆炸后,他严抓细节,狠抓质量,逐步建立了中国航天第一套完整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把一颗颗卫星“捧”上了天。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shiyong/241820.html


《学习孙家栋心得体会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