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论文 > 公共关系论文【七篇】

公共关系论文【七篇】

时间:2022-08-11   来源:论文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论文】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疫情面前所有人应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共关系论文【七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公共关系论文篇1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即指出:「公共关系」与「传播学」学门的关联性最高,本文通过传播学的理论来分析公共关系理论的来源,并检视西方公共关系理论的四个学派与传播学有密不可分关联性,各学派也藉由传播学的基础,发展出各自的理论。从学科位置及课程设计视角来看,中美公共关系高等教育的「交叉学科」特性明显,且多以传播学为课程设计核心。最后,公共关系高等教育在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学门的定位、理论研究、教学设计等。

  【关键词】公共关系;传播学;中、美高等教育;传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G206.3【文献标识码】A

  现代公共关系自1900年以来,就一直不断为其“身份”所苦。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公共关系学门与其它学门之间的关联性成为西方学者研究的重点。许多学者即指出:“公共关系”与“传播学”及“管理/行政科学”二学门的关联性最高(Pasadeos&Renfro,1992p.167)。美国学者DoerfelandBarnet针对国际传播学会中13个独立学门之“语意网络距离与位置”进行研究发现(Doerfel&Barnett,1999p.589),其一,在“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二维向度上,公共关系与“大众传播”的语意距离相对较近;其二,在“大众传播”与“组织传播”的二维向度上,公共关系约与二者等距;其三,在“政治传播”与“女性主义”的二维向度上,公共关系与“政治传播”的距离相对较近。这证实了“公共关系”与“传播学”的高度相关性。在社团组织上,公共关系是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中十七个独立学门中之一员,此外,并有正式学门期刊《公共关系研究》发行。在美国的“国际传播学会”(ICA)中,公共关系自1998年起正式被列入独立学门组别(黄懿慧,2003,p.13)。本文将讨论及分析公共关系与传播学科间的关系和课程设计等议题。

  一、从传播学方向谈公关理论来源

  传播学是在欧洲、美国兴起的学科,随后进入亚洲。19世纪下半叶,由于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新闻学、心理学、经济学的发展,给予传播学提供了人文科学条件。历经过去60年的发展,西方传播学已形成一套理论体系,在方法论上,包括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以及象征互动论;在传播学的一般理论上,涉及了信息理论、符号理论、意义的理论、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反馈理论、模式理论等方面,是传播规律的总结,同时具有实用性(戴元光,2001,p.81)。传播的存在包括三项基本要件:传播者、信息、受传者。同时,在传播和受传者间是有反馈的信息以获得最佳传播效果。

  在传播学的分支理论下,包括: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与内向传播的理论。这是根据传播所发生的社会组织中的不同层次而来的(见下图)。各分支理论分属其分支领域,但不是全然独立,而是可以相互借镜、学习和启发。

  不论传播的层次为何,传播学关心的是各种信息对人的影响,因此也要关心传播信息发送与接收的组织个人、途径,也就需要研究传播在社会中地位、作用及其与政治、文化、经济、科学各领域的关系。对于传播在社会中的功能、效果、体制也是研究的领域,例如:不同的传播体制(如:独裁制、家长式、商业式、民主式)就有不同的传播政策、监督机制和效果。同时,研究可以再延伸到传播与宣传、传播与舆论、传播与新闻的关系、传播与社会、传播与科技、传播管理等。所以,传播学不等于新闻学,也不等于是大众传播学,它的领域包括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内向传播等。

  对于大众传播学一词,很难下一个简单的定义,美国学者葛伯纳在1967年对传播给了相当简洁的定义:经由讯息所产生的社会互动。“大众”一词则代表了庞大的数量、范围或领域。传播学者McQuail在回溯大众媒介的历史时,提出三种形成特定社会生活与意义架构的元素。包括:特定的传播目的、需要或运用;像远方许多人进行公开传播的技术;在更为广泛的社会脉络中,提供运用这些技术的技巧与架构的社会组织形式。对大众传播学而言,是以广播、报纸、电视、电影、杂志、书籍、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为研究的对象,以探讨信息大量消费的规律。因此有二级传播理论、枪弹论、皮下注射论、沉默的螺旋、劝服理论等对大众传播规律探讨的尝试。另外,大众媒介对公共利益的意涵也是在信息社会之下,学者们关心的议题,由于个人主义、相对主义和易变性(volatility)(McQuail,2000p.47),增加了多数人的依赖性及脆弱程度,也同时增加对信息的需求,意味着大众媒介公共利益性的扩大与重要性。

  至于组织传播是基于历史悠久的语艺传统,同时也深受二十世纪初组织管理理论与组织行为发展的影响。组织传播的理论范围涵盖传播理论、组织管理理论与组织传播理论等。若将组织传播界定在组织中不同层次的沟通(如:人际、小团体、公众沟通等),则是停留在初期的组织传播概念。在西方的组织传播中还纳入:组织与环境的沟通(如:环境生态学、公共关系与议题管理)、组织文化与沟通、新传播科技与沟通等(秦俐俐,2000,p.137)。全球传播学域中多元性与跨学门的发展,使得传播学门间次级领域与研究主题的界定日益复杂,包括:组织传播与公共关系、组织传播与媒介管理等都是组织传播讨论的议题。

  在人际传播的定义上,1975年Miller&Steinberg指出:一群人交互活动关系,藉以与非人际传播区隔,同时,还提出“一群人参与某特别活动”做为人际传播的要素,人际传播发生时,是指参与该过程的人们交换心理方面的问题,同时有可能产生不按牌理出牌的情形。1976年,Pearce则认为人际传播应有“和谐管理”的意义,为达成和谐的目的,人们必须确定彼此关系,以及确定继续相处的原则(苏蘅,1981,p.263)。此外,人际传播理论模式中的社会交换模式、关系互动阶梯模型、A-B-X模型、人际感知模型等,都对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提供启示。在理论研究上,人际传播同样依赖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的基础,研究方向包括:个人的研究、处理事务等行为的研究。

  在掌握传播的基础后,来检视公共关系的理论就可以辨析两者之间的关联。西方公共关系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三个学派,分别为管理学派、语意修辞学派、整合传播学派。21世纪初期,关系管理学派成为新典范。各学派各拥其立场与假设如下表:

  从四个学派的假设中观察,由于公共关系需要传达组织的观点,藉由传播学的传播效果研究来了解传播行为的达成与评估是相当重要的。管理学派所借重的组织传播理论,是协助组织赢得公众支持的理论支柱。在语意学派和整合营销学派中,公关目标是必须藉助大众传播媒介才得以完成。关系管理学派中,人际传播模式与相关理论已成为公共关系理论一个有价值的来源。不过,由于公共关系的多源性,除了传播学及其子学门外,管理及行政学的关系则是公共关系学另一大理论来源。

  二、公共关系与传播的交集

  持传播沟通论观点的学者极为重视研究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行为与规律。他们认为,现代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社会的重要学术范畴。而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一种传播方式,公共关系的本质是交流,因此,公共关系学应是现代传播学的一个应用分支。留美学者居延安表示:“美国高校,不少新闻和大众传播学院或商学院开设了公共关系系。还有很多学校是把它作为一个专业(major)或者副修课程(minor)放在传播学下面。公关本身就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学生应该选择相关的核心课程,学生需要有宽广的知识背景。”

  为了厘清与传播学门间的关联性,公共关系学者黄懿慧就曾经以台湾90年代144篇公关论文为样本,针对「公关论文是否来自传播系所,或刊登于传播类期刊」问题进行内容分析,结果显示,公关论文出自传播系所或刊登于传播类期刊者为三成八(38%,55篇),另有62%(89篇)论文来自非传播领域。进一步分析六成二的非传播领域的论文则发现,其中有62%(55篇)来自管理/行政领域、15%(13篇)来自教育学门,另外两成三出自其它领域。就其中90篇博、硕士论文进行分析,出自传播领域科系者仅占二成四(22篇),出自非传播系所之论文数高达七成六(75.6%,68篇),企业管理、教育与公共行政为主要来源(黄懿慧,2003,p.13)。这项研究发现,与美国学者PasadeosandRenfro从“公众”(或称利益关系人)的角度解释学门之间的关联不谋而合,即在学门接口上,“内部公众”是管理领域研究的重点,而“外部公众”是营销探讨的核心。不过,黄懿慧也指出,公关论文虽然似以管理学门之硕博士论文为主,但论文发表则以传播学门为主要领域,特别是与广告之关连性最强。

  另外,从美国的公共关系课程的设计上,也可一窥传播学所占的分量。“国际公关协会”(IPRA)在1990年进行了一份相关的研究,将公关课程概念化,称之为“教育轮圈”,最核心的部分为“公关理论与常规”、外圈为“传播相关课程”,最外围则是“素养教育”。Miller&Kernisky与美国国家传播协会(NCA)大学传播整合小组(根据传播系中的公关教育提出三模式(包括主修、系列课程或集中课程),这些模式是以传播为背景的前提之下,由小组成员根据十项原则(例如:使用多重通路来传递修辞信息,在各式各样的社会脉络之中,运用理性沟通,包括谈判、冲突管理与解决,是根据组织沟通的原则及大众传播的原则)所发展而出的,即:巨观方式的整合式模型、微观方式的核心六课程模(Miller&Kernisky,1999,p.87)。这些课程上的设计,都离不开以传播学为基础,再加上公共关系的核心课程,并辅以相当大比重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若以中国传媒大学公共关系本科教育为例(见表2),该系是“以传播学为基础,以广告学为参照,同时突出公共关系学科特点”的教学和科研发展道路。该校公共关系系齐小华教授认为公共关系的实践和学科知识体系离不开作为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播学提供原则性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引、支持和检验系统。中国传媒大学公共关系本科的课程设计上,有关传播的课程包括:传播学、传播心理学、口语表达、传播法、传播战略管理。对照美国公关核心六课程模式:公关概论、公关案例研究、公关研究测量与评估、公关写作与制作、公关计划与管理、公关活动。除了公关概论、公关文案写作、公共关系实务三门课与六课程模式其中的三门相同外,其它如:公关案例研究、公关计划与管理可能可以对应公关媒介应用、传播战略管理,或者选修课中的公关专题活动研究。不过,有关公关研究测量与评估则无相对应的课程,类似的课程为广告调查或选修课市场调查与预测研究。另外,美国在公关核心课程之外,都要求公关实习课程的训练,说明实际经验与技能的培养需要在本科教育中落实。

  三、中国的传播教育与公关教育

  从文艺复兴时期关于人的自由的讨论至十九世纪出版自由理论的确立,西方新闻传播理论的发展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马克思传播理论是在批判和继承资产阶级传播理论的基础上开展,而毛泽东之新闻理论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就是党报理论。

  在开展公关教育与传播教育的比较前,必须先描绘中国的传播教育(不含港、澳、台)的发展与定位,才能够精准的标志出公关教育的位置。美国3000多所大学里有700多所设立传播学专业,约占四分之一;而中国大约1000所大学,有100多所设有新闻传播院系,仅占约十分之一,且大部分是最近十年建立起来的(张国良,1999,p.137)。

  中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有着自身的特点,统一由国务院专属机构和教育部管理。除了传统的文、史、哲、理、工等一级学科之外,还有相对应的二级学科,再次之,还有专业方向或研究方向。学科能否被列入专业目录,或学科专属于那个级别,成为学科发展和建设社是否的到承认以及学科高下之分的重要指标。

  从50年代开始的几十年间,新闻学在中国属于“二级”学科,这和新闻专业本身强调“实务”取向,突出应用性以及新闻教育的中国特色是紧密相关的。而传播学从1956年由复旦大学新闻系主办的内部刊物《新闻学译从》引入中国为起点,1957年到1977年这20多年间,因政治的因素而呈休眠的状态,1978年重新启动,直到1985年为传播正式发展的第一阶段,传播学在中国大陆得到了初步的普及(张国良,2006,p.14)。根据暨南大学新闻系教授吴文虎的分析表示,中国传播学研究在80年代获得较好的发展的原因有二:一来是国内改革开放后的需要;二是传播学在国际上锋头甚健,它和社会学、心理学等新兴社会科学一起,同时被引进与发展。观察二十年下来,总结而言为“引进较易,吸收难,应用更难”(吴文虎,1999,p.279)。而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播学研究室主任明安香的说法:80年代以前,中国对于西方的传播学或大众传播学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碍于当时的条件,比较零散,也会产生影响」。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播学才正式传入中国(明安香,1999,p.14)。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世界新闻研究室(现传播学研究室)在张黎主持下,编写《传播学(简介)》一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这是中国(不含港、澳、台)第一本关109

  于传播学的著作。继而,有关传播学是要搞大传播学或小传播学也得到中国新闻传播学者广泛的讨论,前者强调必须要建立一门广义的、宏观的传播学,以沟通与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的横向联系,后者则认为只需要建立一门狭义与中观的传播学,以免混淆与其它社会、人文科学的区别界线(戴元光,2001,p.101)。

  传播学真正进入学科建设全面繁荣时期是在1992年之后,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将传播学列入博士、硕士专业目录,由此,传播学的学科地位在中国得到承认,并与新闻学并列为“二级”学科,然后将新闻和传播组合成一级学科,传播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得以确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折衷的结果,传播学和新闻学终究暂时无法各自“独立”,事实上,这个结果为中国的传播学如何处理与新闻学的关系,埋下了一个伏笔(韩纲,2002,p.112)。事实上,中国的传播学一开始就隶属于新闻学,而新闻学又是依附中国文学。这样的从属关系,限制了传播学的研究、教学广度与深度,但近年来新一批年轻传播学学者的出笼,让传播学的研究题材逐渐多元。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主任陈培爱指出,“90年代以来,传播学研究显然扩展了新闻学的研究范围,不再局限在传统的报学领域,而涉及到广告、公共关系、民意测验广播电视等方面”。(陈培爱,1999,p.127)而传播学中有三个分支,人际、组织与大众,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国良表示,在美国的学术环境,三个分支皆很发达。在中国,传播学者多是受到新闻教育出身,自然关注大众传播受众,人际传播学的研究较为薄弱;组织传播学由于更广泛地结合管理学,所以研究还算丰富,只是研究管理学的人,未必都有明确的传播学意识(张国良,1999,p.137)。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系副主任刘建明则对于传播学有着与其它学者不同的论调。他表示,“传播学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如果有一个传播学专业的话,培养的人才就对任何工作都不会做,因为他学不到专门化的知识和操作技巧。所以,传播学只能是一们基础课程,而不能设立一个专业”。(刘建明,1999,p.72)他更大胆建议,传播学应该建立分支学科,分解到各专业领域里,称为传播学的“细化”。

  学者们多元的观点,使得传播学与社会、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为何?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交流的内容、手段、效果的一门多科性的综合学科。传播是一个“公共租界”,已有的传播学理论,多由其它学科所引进(戴元光,2001,p.101),例如: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以中外新闻史教育及研究而着称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丁淦林曾在《2004年中国传播学论坛》对中国大陆的新闻传播教育作了高屋建瓴的回顾、剖析与展望:“老道圆通的新闻学教育、涉世未深的传播学教育”;“尚欠规范、略显混乱、培养计划不全面、基本建设不完备、教师队伍不足、定位模糊或脱离于实际”;“新闻传播教育要划清界限:以实务为中心还是以理论为中心”、“从事新闻史研究要有批判视角、忍耐寂寞、深入透析的精神”。

  中国从实行改革开放至今,传播学的发展非常快速,主因是1)社会环境宽松,2)传播学本身具有交叉性特点,包容性强,3)中国新闻传播学者对传播学的科学态度和学术勇气推动了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系统了解、认真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创造”的十六字方针,反应了中国新闻传播学者希望通过传播学的引进,丰富中国新闻传播学的期盼(戴元光,2001,p.105)。当然,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少,传播学者张国良指出:我国传播学科背景的单一限制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其中还包括方法训练的不足,其次,传播学者的外语能力总体不强,这会阻碍第一手阅读及吸收外文原典和前沿文献的内容,再者,我国传播学界联系理论与实际的意识不强,因此,理论对于实际的影响也会打折扣。

  展望传播学的前景,学界的共识是:传播学与新闻学形成了互补、互动的关系。新闻学重视写作、编采与评论等新闻业务的操作,而传播学更注意传播理论、方法论和实务的传授(张国良,1999,p.137)。中国的传播学本科教育(不含港、澳、台)的试点从2002年才开始,意味着由过去以培养单一新闻人的方向将更扩大到培育了解传播、适合各行课业的传播人才。在传播的研究题材也更加开阔,包括:国际传播、网络传播、媒体治理等可以响应现实问题的主题。由于传播借镜许多的社会科学为基础,不论在科研及教育上,还需要更深入的吸取有关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精华,最好可以再辅修其它学门的课程,并加强素质教育(骆正林,2006,p.73)。

  由于传播学的脚步才刚站稳,做为与传播学高度相关的公共关系学门,或是许多学者视为二级学科的公共关系也遇到与传播同样的学科定位问题,原因在于,公共关系的发展远比传播更为晚(仅有百年历史),学科中的理论基础仍在形成当中,不仅大量地借用传播学的理论,同时还向管理学、其它社会科学借镜,交叉学门的学科特性十分明显。其次,职业社会学在讨论“专业性”(professionalism)时,主要有三个取向,分别是从专业属性、专业形成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专业表现来定义“专业”或“专业性”(Torstendahl,1990,p.44)。公关学者FrankW.Wylie提出公关专业应有四项基本要素:1.明确的学术知识体系,2.完成一般标准的与指定的研究所课程,3.由政府考试及发证,4.由政府授权单位监督,并对从业人员之行为具有约束力。从专业属性、表现、发展过程等面向来看,公关职业确实具备某些条件,因此公关业即使不被视为是专业,至少也是Barber(1963)所谓之“边缘或浮现中的专业”。不论学科或作为专业本身,公共关系都还是在“发育期”,不论教育者或从业者都应该给予高度耐心,不要躁进,客观的看待这门新兴学科。

  在中国(不含港、澳、台),当前正式的公共关系高等教育是自21世纪才开始,截至2006年6月,全国仅有三所学校开设公关本科专业,其它新闻传播或行政科学系,多将公共关系做为单一的一门课。至于研究所试点的开始也是近三年的事。多数公关教学仍以知识教育为主,培养的学生还不能真正满足专业公关公司或企业在公共关系技能方面的要求(何春晖,2002,p.2),师资与教材也待突破。理论研究方面还停留在纯理论研究方面,缺乏对公共关系基础理论的实证研究,以及对公共关系技术的深入研究。展望前景,由于中国入世、社会的开放、经济的繁荣以及传播科技的发达等因素,给予发展公共关系学相当多的机会,教育者应当加强对外交流,参考先进地区的教学、科研经验,深化教学及专着的内容。同时,掌握公关实践的需求,师生皆需多走出去(进行行业交流、跨学科学习等),同时也引进来(引入给予公关养分的学者专家、科研成果等)。从业者应该把握趋势,掌握公共关系的菁华与功能,适时发挥其“小兵立大功”的关键角色,把握公关诚实正直、以社会利益为考虑的职责,才是公共关系学门发展的基石。

  注释:

  [1]Pasadeos,Y.,&Renfro,R.B.Abibliometricanalysisofpublicrelationsresearch[J].JournalofPublicRelationsResearch,1992,4167-187.

  [2]Doerfel,M.,&Barnett,G.A.Asemanticnetworkanalysisofthe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Association[J].HumanCommunicationResearch,1999,25(4),589-603.

  [3]黄懿慧,台湾公共关系学及研究:1960-2000年之回顾[J].广告学研究,2003,2013-50.

  [4]戴元光,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传播学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81-82.

  [5]McQuail,M.最新大众传播理论[M].台北:韦伯文化事业出版社,200013.

  [6]McQuail,M.最新大众传播理论[M].台北:韦伯文化事业出版社,200047.

  [7]秦俐俐,组织传播─源起、发展与在台湾之现况[J].新闻学研究,200063137-162.

  [8]苏蘅,人际传播理论及研究:一些回顾.新闻学研究,198128263-277.

  [9]黄懿慧,西方公共关系理论学派之探讨―90年代理论典范的竞争与辩论[J].广告学研究,1999121-37.

  [10]黄懿慧,台湾公共关系学与研究―1960-2000年之回顾[J].广告学研究,20032013-50.

公共关系论文篇2

  论文主题:浅论大学生个人形象的形成。

  摘要:现代青年大学生个人形象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化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个人形象是社会发展对现代大学生的新要求,也是良好的人际关系需求,是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如何提高现代大学生的个人形象对大学生个人来说,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青年大学生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文化修养,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是提高个人形象的基本方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综合素养,对提高整个社会形象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形成个人形象的大学生。

  个人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和精神风貌,是对人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总结[1]。由此可见,个人形象不仅是一个人的外表和容貌,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反映和折射,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向他人介绍了自己的便利窗口,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个人社会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间力量,面对竞争激烈的现代化社会,提高自我综合素质的需要,有必要通过提高自我形象来表现自己的才能。

  以此来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从何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一、大学生塑造良好个人形象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比于过去一切社会都有了显着的变化,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全球化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文明时代。在信息文明时代,上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下至一个团体,个人,整体形象在相互交流中都显示出日益不可替代的作用,想象设计与塑造成为个人,团体,国家走向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时代形势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我们把个人形象塑造作为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贯彻到业务学习,工作当中的方方方面。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群体,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代大学生在个体形象方面却并没有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向相一致,出现各种怪异,甚至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的的现象,诸如“破衣破裤,衣衫褴褛,五颜六色”,“随处大声喧哗,怪异尖叫,乱扔纸屑”等不良现象层出不绝,校园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既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又使整个社会先进文化的建设蒙上了阴影。而在校外,甚至是影响大学生未来前途的招聘上,也出现求职大学生跷二郎腿,嘴里嚼口香糖等不良形象。仅仅上述几例就给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形象塑造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背道而驰,足以引起整个社会的担忧和重视。

  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化程度的显着提高,社会越来越要求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塑造也逐步提高,既能跟上时代潮流,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又能在竞争加剧的社会大环境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展示自己独立的风格和色彩。这已经是在当代社会中自我提升与发展的必备要素之一,并且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的焦点。

  (二)良好人际交流的需要。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人是社会的产物,就不可避免的要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流。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中,个人形象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是展示给对方的一张名片。对方从自己的穿着,谈吐,动作中都能对自己性格,生活习惯,爱好等进行初步的判断,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此在各种交际场合中,尤其是大学生求职方面,塑造一个健康,积极,充满活力的想象是很重要的。虽然古话“不要以貌取人”,但是在现代人际交往过程中,第一形象的塑造却发挥着“敲门砖”“指路牌”的作用。

  (三)增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重要手段。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当代大学生不再是上世纪70.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香饽饽”,过去的金饭碗以前不复存在,整个社会竞争趋势日益加强,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是一个充满危机与风险的社会。在竞争中,个人形象的塑造则明显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国外研究中有这样一个公式,高质量的人生等于体力加智力加形象力。由此可见,个人形象对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抓住人生机遇,走向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当代大学生要在就业,职场中战胜与自己实力均衡的对手,个人形象气质是很重要的软实力。个人穿着,个人谈吐,都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生存和竞争的需要都迫使当代大学生内外兼修,既要提高自己的硬实力,又要增强自己的软实力,使自己更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得到综合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二、良好的个人形象的主要表现。

  (一)整洁的穿着打扮。

  这是良好的个人形象的首要条件。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当代青年大学生,正是塑造良好个人形象的关键时期,穿着不仅体现着个人的习惯爱好,更重要的是它还暗示着一个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如果一个大学生穿着怪异,总是一奇装异服示人,那么他首先给人的是一种特立独行,不宜亲近的感觉,整体形象就已经大打折扣。纵使一个人经济富裕,外表光鲜亮丽,但是给人一种另类的形象,即使是走上人群中也会有伤风景的。整洁的穿着打扮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特质,因此平日穿着打扮不必光鲜,整洁就好,也不必奢华,给人青春活力就行。浓妆艳抹,奇装异服都不该是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二)优雅的言行。

  这是当代大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的关键。个人形象总是要通过言语和行动表现出来。有心人能从观察个人谈吐中推断整个人的综合素质,一个人的一言一行最能展现出他的综合素养,因此优雅的言行就成为展现个人形象的重要窗口。优雅的个人言行首先表现在言谈要得体,注意场合,应该在不同的场合中注重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场合需要,对待不同的人也要应该掌握一定的度,也就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不说与场合不相符合的话,不做与场合不相符合的事情,尤其是要避免在大众场合高谈阔论他人的隐私和短处。优雅的言行还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比如说话有理有据,谈吐轻柔,都是一个人良好形象的重要表现。在与人沟通额交流时应该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提高沟通的效果,更好的体现个人形象。[3]

  三、大学生如何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一)养成注意日常形象的行为习惯。

  大学生的形象是被社会和他人认可的第一要素。塑造个人良好的形象首先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每天早上就应该要有意识的叠好自己的被子,刷牙,洗脸时对着自己的镜子,展现自己的微笑,这就是提升个人形象最基础的一个方面,你要时刻提醒自己,良好的形象不仅带给的是他人对自己的认可,还能带给自己必要的信心,还可以提高自己学习,生活的兴趣,渐而提高自己的能力。许多大学生在校几年都从未意识到“形象”重要性,等到临近毕业时,才“临时抱佛脚”,匆匆忙忙对自身的仪表仪容、谈吐、着装、举止及礼仪礼貌等素质进行速成改造,其效果往往不佳,最终使自己在就职就业这条重要的人生路上败下阵来。

  (二)提高文化修养。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能力是个人形象的重要体现。文化涵养高的人,谈吐之中自有一种人文气息,不知不觉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一种亲切之感;相反没有文化涵养的人,无论是说话还是动作,都能把他庸俗,低劣的人性展现的淋漓尽致,无意间给人际交往带来了障碍。因此,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可以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的文化经典,接受人类经典文化的熏陶,涵养自己的人文修为,也可以通过参见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诸如文化联谊,读书会,演讲赛等。所以,大学生想要拥有良好的气质和形象,就必须首先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掌握宽厚而扎实的科学知识。一个人文化素养高了,反映在个人形象上必然会文明、规范、富有时代气息。

  (三)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

  提升个人的形象往往还要接受他人的检验。个人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中要意识的注意到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更要欣然接受他们的中肯意见,这是提高自己的形象,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的重要途径。个人往往不会注意到自己的形象缺点,但是在别人眼里,可能会对自己的形象有着不同的看法,意见,甚至是批评建议。我们都要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更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坚决改正自己的形象缺点,逐渐成为一个注意自我形象的人,以良好的形象展现自己的综合素养。

  当代大学生作为明日职场,社会的各界精英,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这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应该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文化修为,并且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个人形象,努力给他人,给社会呈现出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杨凤飞《探析当代大学生个人形象塑造的现代意义》,湖南包装学报,2003年4月刊。

  [3]吕子静《大学生个人形象的塑造》,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一期。

公共关系论文篇3

  摘要:公共关系在高校学生中的实用功能越来越明显,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对公共关系的了解还停留在比较初浅的阶段,甚至曲解公共关系的内涵。公共关系教学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门课程,将公共关系教育融入学生的素质教育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公共关系;素质教育;合作意识

  近些年,随着对公共关系的重视和学校的努力,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初步具备了公共关系的意识,公共关系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少学生对公共关系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阶段,甚至曲解了公共关系的内涵。本篇将结合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探讨公共关系教学如何在素质教育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部分大学生对公共关系理解的误区及在处理公共关系时存在的不足

  (一)对形象塑造的理解较为肤浅、狭隘。公共关系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传播沟通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对于个人来说,良好的个人形象是与他人成功交往和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通过公共关系学以及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不同程度地意识到了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但不少人对形象的理解停留在礼仪、外形、气质谈吐等方面,懂得通过多种方式,甚至不惜重金来改变外在的形象,却往往把“修身”这个最本质的形象塑造排到了其次,舍本而逐末。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只注重自身的形象却不把组织的形象放在心上。

  (二)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但缺乏合作意识。公共关系具有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功能,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地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热衷于人际交往。大学生能够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是可喜之事,但不少學生把对人际关系简单地理解为接触更多的人,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为将来的工作铺路。如今的大学生多为“95后”,而且相当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相对优裕的生活环境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他人,缺乏集体观念,不乐于并且也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因此,大学生一方面注重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又常常在与人相处中伤害同学,拉帮结派、不尊重他人、相互倾轧。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性,对其成长及发展显然是十分有害的。

  (三)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但缺乏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大学生很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懂得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但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又往往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这与其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无关系。不少学生抗压、抗挫折能力较弱,听不进逆耳之言,忌贤妒能,贬损他人,不懂宽容,不知感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对公共关系的理解是有偏差的。究其原因,其一是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其二是一些学生对公共关系缺乏深入的了解,甚至将公共关系和人际关系等同起来。

  二、将公共关系教学融入学生素质教育之中

  (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形象意识”,注重内在的修炼。形象应是外在表现和内在精神的统一。“外”是有形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容貌、服饰、言谈举止等。“内”是无形的,比如道德情操,学识修养等。公共关系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形象”,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正直、善良、诚实、热情,有学识修养,有良好的言谈举止和得体仪容仪表的人。内外兼修,才是公共关系“形象”塑造的本质。

  要内外兼修,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1)公关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相互渗透。公共关系本质上是道德活动。它与思想道德素质所包含的内容相一致,并且丰富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容。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将公关素质教育和思想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使其相互渗透。公关教学中应将道德准则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而思想教育则要改变传统的模式,引入公共关系的理念,不空谈理论,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成长提供指导和帮助。(2)将公关素质教育渗透于人文素质教育之中。人文素质的核心是做人的素质,它包含了美好的情感,健康的情趣,积极的价值取向,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脚踏实地的精神。而公共关系对现代人的素质要求,与以上所提的人文素质的内容相一致。它强调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忠于职守、对社会公众负责,信誉第一、真诚至上,以事实为基础,不断进取,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等等。公关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相互融合和促进,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非常好的方式。

  (二)注重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努力营造和谐团结的公众状态。(1)树立协调沟通的意识。协调沟通意识是公关意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当今的大学生普遍自我意识较强,特别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往往忽略了他人。学会沟通,学会将自己放置在一个群体之中去考虑问题,自己的心灵天地就不会那狭小,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2)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当代大学生应有竞争意识,学会竞争。但不应片面而且极端地来理解竞争。竞争与合作并不矛盾,在竞争的同时,不能否认合作或排斥合作。大学生要学会合作,善于合作,并通过合作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与人合作必须学会尊重人,宽容人,团结人,公共关系的信息传播与沟通协调功能,能够有效地使大学生在分歧中求协调,在差异中求一致,在冲突中求共存,在竞争中求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公关教育的作用,有益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三)将公关素质教育渗透于心理素质教育之中。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公共关系育人目标之一。要协调矛盾、解决难题,要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必不可少的。热情、开朗的个性,真诚、友善的处世态度,坚强的意志力,抗压、抗挫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公共关系提高公关素质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越来越普遍的意义。

  三、结语

  公共关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开设了这门课程的应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并用于指导实践,没有条件开设这门课的,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将公共关系的理念渗透在思想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知识文化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1]谢红霞.公共关系与素质教育[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2,4.

  [2]高平.初探高校公共关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J].科教纵横,2009,5.

公共关系论文篇4

       摘要:在如今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直接地出现在大众面前,信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复合呈现,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使信息传播可以更加地广泛迅速,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地接收到在地球上的任何信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主要从“从无到有”“变废为宝”“更上一层”三个角度来阐述如何塑造企业形象的公共关系战略。

  关键词:公共关系;战略研究;企业形象;公众形象;企业危机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9.028

  0引言

  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高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1%(数据来自互联网)。由此可见互联网络正在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和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如今互联网已经遍布世界的每个地方,信息流通已不再受时空间的限制。并且信息只要具备足够的价值和吸引力,就可能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的性质对当代企业管理产生了庞大影响。在一方面,信息的流通可以扩大企业影响范围,加强企业与公众的互动,为企业塑造形象,为企业改善同客户的关系提供了渠道;而另一方面,不管从哪层方面来说互联网都是把双刃剑,而对于企业而言,现如今公众在新媒体平台上评论民主化、自由化,并且当前各类社交软件层出不求,还具有传播率高、范围广、受众影响大、信息量多而杂等特点,因此企业一旦发生负面新闻,新闻内容会更加难以控制,许多信息对企业并非有利,有些甚至可以威胁到企业生存,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成为这些负面新闻的“放大镜”和“助力器”。

  前景理论认为,大众对利益损失的敏感度会比对受益更高。使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是负面消息,因此负面信息比正面消息更能影响公众的行为。虽如今许多企业已经有意识地去树立企业形象,但仍然没有办法有效地抵制负面新闻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

  1国内企业公共关系现状

  公共关系学作为正在发展中的管理功能,其综合性应用学科的本质决定了其科学概念的发展过程必然是曲折和更迭的。本文使用居延安老师所著《公共关系学》一书中对公共关系的定义: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关系是一种为维系良好公共关系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在传播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策略和规范。这个定义中“规范”的限定词,保证了维护公共关系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同时“信任合作”的落脚点,解决了国内学界较多认同的“塑造形象说”并未合理解释的公共关系活动的驱动力问题。

  顺水推舟,我们不难得到“企业公共关系”的定义。“企业公共关系”指的是公共关系的方法、原理和技巧在企业的运用。而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的传播过程模式提供了分析传播过程的最简模式,通过稍加分析和调整,我们不难推导出企业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模型。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环境以及人思维模式的演变,企业公共关系传播模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大多基于拉斯韦尔的“发起人—内容—渠道—传播对象—产生效果”的传播模型。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化、全球化程度愈发加深。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公共关系从一个陌生的名词发展到现在的缺一不可,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2年走过的风风雨雨。随着国际局势的大变革、大发展,公共关系必然会持续而大跨步地发展,在企业发展中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

  2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性

  企业形象(CorporateimageorCorporatereputation)本质上就是企业关系人对企业的活动及其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其表现形式主要概括为三方面,即“企业本体形象”“企业延伸形象”和“企业感官形象”。但是,随着企业形式的多样性增加和社会需求发展的加快,关于企业形象表现形式的细化正在基于研究目的的不同而不断细化,这也恰恰证明了企业形象塑造越来越为社会和学界所关注。

  关于重要性问题,主要将其概括为以下三点:

  (1)企业形象有助于协调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使企业能够赢得各行各业的合作与支持。

  (2)企业外部环境决定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会遭遇的不可抗力以及其所能获得的帮助和支持。企业有良好的形象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风险,同时尽可能多地获取发展的所需资源和良好机遇。在市场化不断深化的今天,企业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正在不断地证明企业形象在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企业形象有助于加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来源。

  对于企业而言,“硬资本”固然重要,但是作为“软资本”的企业员工在企业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好的企业形象意味着企业内部有一种和谐友好的氛围,员工之间相互协作、团结共进。企业员工凝聚力的增强往往会提高公司整体的运营效率,而運营效率的提高则往往意味着效益的提升。

  (3)企业形象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助于拓展销售领域、增强销售力。

  对于企业而言,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企业形象对该企业顾客群体的稳定性和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与顾客之间有效的沟通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消费者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企业形象的影响。因此毋庸置疑,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助推器”,也是盈利能力的重要保障。

  3公共关系与企业形象之间的关系

  企业形象是社会所有大众对企业整体印象的综合评价,也就是企业的表现在社会公众心中的体现,而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决定了这个企业在市场上可以走多远。

  公共关系是指企业通过传播信息、研究调查、分析策划等方式获得社会公共的信赖和认同的一种手段,企业可以借此优化企业自身形象,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使得企业不断发展其竞争力。公共关系更是一门形象塑造的学问,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和应用公共关系来搜集信息、检测环境、甚至是帮助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另外合理利用公共关系更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企业在社会上得到更多公众的支持。 公共关系会优先选择建设并且完善企业的内在形象,然后再慢慢通过其他方面的考察,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慢慢改善企业的外部形象。

  公共关系中内在形象要素的完善不仅仅是形成对外公共关系形象的基础,在企业形象的塑造方面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公共关系塑造的是企业的一个整体形象,并不是只局限于企业内部其他的形象要素,其考察的视角非常的客观,而且适当忽略部分形象去考虑整体形象。相比其他,在企业形象的塑造方面,公共关系考虑的方式显得更加全面、系统、具体。

  企业形象是通过企业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传播而形成的,其传播活动能够有效地影响公众对企业的评价和态度,企业形象形成的这一过程是持久的全方面的。

  4在塑造企业形象中公共关系的作用

  (1)可使企业及时有效地了解到社会消息。

  企业与社会公众的矛盾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是必然会出现的。企业需要在公共关系的处理上面更加重视,要不断认识矛盾、解決矛盾、理解矛盾背后给企业带来的启示,要更加加强对信息和舆论的了解,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处理并解决公众与企业的矛盾问题,这样在公共关系的到有效的处理的同时企业形象也得到了良好的维护。

  (2)可以系统性、有方向得维护企业品牌形象。

  已经面向市场的企业,需要不断的与公众联系,了解公众的想法,并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宣传给公众,使得公众对企业认同,这样企业才能被社会认可。对企业进行公共关系战略管理可以有效地维护企业形象。只有企业正确处理好公共关系,企业的良好形象才能够得到维护。企业只有准确处理好了与大众的关系,才能维护好企业形象。

  (3)可以协助企业进行发展战略统筹决策。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调查是企业在大众中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我们要将调查作为企业在其运营的过程中公关计划的前提。企业通过调研,分析当前市场形势、大众诉求,整合对企业有用的信息,以此帮助企业在发展进程中的统筹决策。

  5三个角度的企业公关战略分析

  (1)“从无到有”。

  自从进入新时代,进入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以来,我国各行各业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各类商业组织争相开放。“微商”“微小企业”“个人工作室”等这些词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大众眼前。微创企业在创业之初想要盈利是较为不易的,它们需要通过增加其企业知名度,增加其产品的曝光度才可使企业寿命增长。

  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网红经济”,“网红”不仅仅指人还指产品。企业通过将产品、企业“网红”化来增加产品、企业的曝光率,塑造好企业的形象,从而驱使公众来购买企业的产品,这样企业就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活下来。那么这类微创企业用来塑造其企业形象的方式可以有哪些呢?比如:找微博大V宣传推广;制作短视频推广;微信公众平台推广等。但是由于新时代的推广方式有许多种,推广渠道也层次不去,因此在选择推广方式也需要选择正规平台——微博大V的形象需要正面、短视频需要精美、公众平台需要正规等。

  同时需要把握好企业产品质量过关的原则,不可过度夸大产品做虚假广告。

  (2)“变废为宝”。

  现阶段公共关系的职能、人力、精力和经费有限,社会大部分关注的企业公关活动往往是危机公关。并且国内对于公关关系的研究还不是那么的充分,因此虽然我国企业会影响企业形象的危机事件层出不穷,但并没有相应系统的应对策略研究。通过对我国成功与失败的大量案例的研究,证明了企业在面对危机公关事件影响企业形象的情况下需要:①建立在危机爆发前的预警机制;②危机爆发后的危机处理和事后管理机制。

  想要将危机造成企业的形象损失降到最低,企业需要健全企业危机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利用改系统预防和处理危机,甚至将危机变成转机。但是在“变废为宝”的途中有一项原则就是企业本身面向大众的产品是真实的,如果是企业对大众存在隐瞒,这个“宝”即使建立起来了也是会再次变废的。其次就是企业在构建企业形象的时候需要做到真实,不欺骗消费者,不虚报,不做假声明。

  (3)“更上一层”。

  由于时代的更新,导致产业的更新,如今老牌的企业面临着考验。比如“娃哈哈”这一中国饮料品牌的“老大哥”,“娃哈哈”的品牌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其产业链老化,产业包装更新缓慢,其产品正在渐渐地淡出市场。因此娃哈哈集团现在正在加快新产业链的部署——电商公司的注册。这一举措可以理解为其对增加其企业形象,回到公众面前所做的举措。

  我们不妨从娃哈哈的举措中看出,使企业形象在已经有较好企业形象的基础上可以“更上一层”的方式是什么:

  (1)需要与大众媒介有良好的关系,使其可以准确无误地向大众传递企业的信息。

  (2)企业需要有符合时代发展的长期的发展战略。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使新的产品替换旧的。

  (3)企业需要通过公关工作不停转换企业形象,以正面的形象,取代负面的形象。

  (4)此外需要建立被企业职工所接受的企业文化,连企业内部人员都不认可的企业怎么会被社会接受。

  6总结

  综上所述,在塑造企业形象的过程中因首先需要把握好以下原则:(1)企业产品质量需要有保证;(2)企业的态度需要真诚。除此之外,企业在制定塑造企业形象的公共关系战略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企业正处于哪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有相对应的公关策略。其中由于企业是面向大众的,危机的爆发是不可预测的,所以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全方位的危机管理系统,以来应对企业可能出现的企业形象危机。

  参考文献

  [1]居延安.公共关系学(第五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2]李雪威.公共关系与城市国际化探讨[J].公共世界,2016,(21).

  [3]王婷.网络公关中的企业形象塑造[D].广州:暨南大学,2007.

  [4]屠烜.金融企业形象塑造与公共关系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5]石洋.公共关系对企业形象塑造的有效途径研究[J].智富时代,2017,(9).

  [6]孙涛.公共关系管理对塑造企业形象的作用[J].现代国企研究,2016,(18).

  [7]李占祥.矛盾管理学:企业可持续成长之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公共关系论文篇5

  论文主题:复旦复印***与黄圣依奥斯卡晕倒事件分析。

  摘要:公共关系以形成和改善社会组织形象为工作目标,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以公共关系目标为中心开展的宣传活动纳入其组织功能范围。任何社会活动都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公共关系也不例外,对宣传主体-社会组织、宣传对象-社会公众、社会公众和从事宣传活动的人产生影响,具有切实的作用,也是公共关系功能的具体表现。本文结合丰田汽车召回门进行宣传分析,表达自己的经验。

  关键词:公共关系、功能、功能、复旦大学复印***、黄圣依奥斯卡晕倒事件。

  公共关系是指某个组织为了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和支持,确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的一系列公共活动。它的意思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周围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是一种状态,任何企业或个人都处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另外,在工商企业和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改善和维持公共关系状态的活动时,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公共关系主体长期发展战略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意义是评价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符合公众利益的个人和组织的政策和程序,制定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荣誉度,改善形象,赢得相关公众的理解和接受。

  1、公共关系的功能。

  公共关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经营管理活动,各方面各层次的公共关系活动具有比较独立的作用,但同时相互联系、渗透,共同发挥公共关系的整体作用,这一整体作用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功能。公关的作用主要是指在履行职责的基础上,对公关主体、公关客体以及整个社会发挥的作用和作用,主要表现公关人员能做什么。公共关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树立形象、协调关系、全员教育、优化环境。

  2、公共关系的作用。

  从公共关系主体方面分析,社会组织在运行过程中有各种功能部门和功能范围,其中公共关系涵盖和发挥的功能是公共关系功能。公共关系的作用非常广泛,从不同的方面,对于不同的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根据公共关系的具体目标和具体方法,公共关系的作用有不同的总结和分析。但总而言之,公共关系的功能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收集、环境监测(2)、咨询建议、参与决策(3)、协调关系、联系感情(4)、沟通指导、凝聚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宣传活动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如何理解和运用公共关系的功能和功能是宣传活动面临的一大挑战。具有良好公共关系意识的组织必须充分利用其功能,创造良好的组织内外环境,在现代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3、事件1:复旦大学复印***。

  事件过程:2015年是复旦大学110周年的大寿。5月27日,学校发表了宣传电影,但很快引起了争论。因为这部宣传电影和东京大学的宣传电影非常相似,这次复旦校庆的宣传电影《ToMyLight》和去年东京大学的宣传电影《Explorer》一样,被称为毫秒级的模仿。复旦版的宣传片中,复旦毕业的女试飞工程师穿着飞行服在校园里游泳,最后脱下飞行头盔开始新的旅行,东京大学的版本是东大毕业的女宇航员穿着宇航服在校园里游泳,最后脱下头盔。两部电影从创造性到风格,从复印件到镜头,甚至很多画面细节都有很高的相似度。从构想到旁白,女主角的动作几乎一致。到目前为止,复旦官方对这部宣传片非常自豪,多次在官方微博上高调预告,主张这是美丽的科幻迷人物语的硬件。在没有看过东大的宣传片之前,复旦版的宣传片确实有眼前明亮的惊喜。因为和以前的中国高中和政府部门的宣传风格完全不同。但是,看了东大版之后再来看复旦版,所有的画面、所有的语言都模仿了原创作者的拙劣。这种行为使复旦大学有了新的名字,那就是复印大学。危机不可怕,关键是危机发生后的应对。

  案例评价与分析:争论发生后,复旦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制片人出人头地5小时后接受了《南方城市报》的采访,坚决否认了模仿,但这样的发言没有得到网民的认可,反而有更多的疑问。被指控模仿后,复旦方面悄悄删除了所有相关内容。令人遗憾的是,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滕育栋仍然拒绝模仿的指责,主张剧本是独立制作的。作为有名的学府,发生这样的丑闻令人失望,但更令人失望的是,丑闻发生后,对事件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检讨,矢口否认,没有责任。相反,很多复旦大学的出身者和学生在网上的讨论中,几乎没有人站起来保护短暂,没有例外地表示悲伤,分析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在这次丑闻中为复旦恢复了一分。

  抛开他的发言,他站起来说话是不合适的。宣传片是他的构想拍摄的,自己站起来为自己说话,自己没有说服力。而且争论发生后,不是这个制片人,而是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应在第一时间表示态度,采取措施避免事态升级。制片人接受采访的第二天,也就是28日下午,由于社会舆论,复旦大学撤回了涉嫌模仿的宣传电影,之后上了新的宣传电影。第二部宣传片被网民认为有复印慕尼黑工业大学宣传片《TypischTUM》的想法。

  28日晚,该制片人又站起来接受媒体采访,向大家道歉,说随时接受处理。从一开始的坚决否认到现在的承认、道歉,给人以不诚实、危机处理没有章法的感觉。之后,传达了这个制片人参考的传统,以前多次参考过这样的行为。直到31日,复旦大学正式道歉,从事件发生到道歉,持续了4天。在秒计算的微博微信时代,这样的应对速度看起来太慢了。

  危机宣传应该有预案、章法、专业团队、统一的对外出口、专业的新闻发言人,不是杂乱的,想说什么,谁想说什么。

  危机处理需要大局观,发生问题首先要保护组织,保护组织,不能保护有意义的组织,保护个人,保护也有意义。因此,复旦大学应与当事人迅速切割,处理当事人,避免学校向当事人背书,避免公众情绪烧毁学校。这次复旦大学复印***的启示态度决定命运,对危机事件来说,这句话已经不合适了。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上,态度比方法更重要。态度合格的话,方法不足也能挽回损失的态度不好,再好的方法也没用。

  4、事件2:黄圣依奥斯卡晕倒事件。

  事件过程:黄圣依生命之路多的奥斯卡之行成为2015年演艺界的开年大事件,复盖了好莱坞群星。和汤姆·汉克斯一起走奥斯卡红毯的黄圣依,在步行红毯前突然晕倒缺席。巨力社长杨子及其团队多次发表声明,晒黑照片的证据,无法阻止潮水般的疑问和吐槽。礼服被盗和送医事件是真的吗?酒店为什么选择远离奥斯卡会场的卡尔顿酒店?黄圣依的奥斯卡之行邀请方、电影《大轰炸》制作方快鹿集团是什么组织?杨子晒的邀请函最终能走红毯吗?疑问很重。大家也逐渐被邀请参加黄圣依这次奥斯卡,在走红毯子之前突然晕倒,认为是黄圣依队的炒菜。

  案例评价与分析:黄圣依晕倒事件之所以引起骚动,与黄圣依等宣传队的机械处理有很大关系。为什么奥斯卡颁奖仪式的邀请名单上没有出现黄圣依的名字,黄圣依的代理人杨子对媒体说奥斯卡周(OscarWeek),这个工作证明书和奥斯卡红毯没有必然的关系,也就是说有这个证明书并不意味着可以进入红毯。

  此外,杨子承认所有奥斯卡活动都与一家名为UAMG的公关公司对接。该公司的注册地址在偏远小路的民宅(美国允许民宅注册公司),相关资料简化。邀请函中使用的邮箱地址是雅虎邮箱,一般来说,美国公司经常使用交易邮箱的是本公司的邮箱。让人怀疑这家公司的真实性。

  另外,关于至今为止发表的和汤姆·汉克斯一起走红毯的消息,杨子否认黄圣依和别人一起走红毯。但是,迄今为止巨力媒体自己发表的官方原稿中,有和汤姆·汉克斯一起走红毯的信息。前后说话不一致,更令人怀疑。

  这次晕倒事件抹黑了黄圣依的形象,但她的宣传队没有合理合适的危机处理,事态一度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5.个人经验。

  公共关系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手段。离开了,大众不能理解组织,组织也不能理解大众。公共关系已经在大家的脑海中形成了相对的意识形态,人们已经知道公共关系的重要性,他是人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她,沟通离不开她。好的公共关系有助于你的个人和企业。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达到了广泛的程度。要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区别开来是很重要的,认识者的生存只有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让自己有立足之地,所以好的公共关系是我们必须理解的。

  公共关系是观念、意识、在自己的发展中使他人同时获得经济利益的思想。公共关系是另一种方法,技术,在自己的发展中使他人同时获得经济利益的思想转变为实践的专业技能。在本学期的公共关系学习中,我们不仅对公共关系有了系统的认识,还学到了很多处理公共关系的方法。

  通过老师生动的实例说明,我印象深刻,大大刺激了我对公共关系的学习和研究。在搜索和阅读了一些公共关系的理论和案例后。我认识到只有这些是不够的,公共关系是一门不断创新的学科,要想把公共关系变成自己的知识,还需要随时随地注意我们身边的新案例。很多报纸、广播、电视、网上出现的新事例。每个组织都在进行宣传活动,在媒体上广泛传播,他们的构想、设计、实施有巧妙的地方,值得认真学习,我们的认识跟上时代,实践时取得理想的结果。列宁说:生活之树常青,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中丰富的经验推动理论的发展。我们必须把公共关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学习提高。遇到危机事件,我们必须运用公共关系学,以诚实的态度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赢得大众的信赖。

公共关系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公共管理学西化本土化

  【论文摘要】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取得巨大的历史性进步,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同时缩小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的差距。但总体来看,我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多问题,本文试图归纳分析存在的问题的表象及成因,做一番梳理。

  “肇始于伍德诺·威尔逊的古典行政学理论、密鲁布诺克会议之后的新公共行政理念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公共管理主义,共同构成了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的轨迹,从而引发全球范围的公共管理研究与改革。”就其背景而言,这种发展既是以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催生的结晶,也是政治学与管理科学成果全球共享的结果。

  公共管理思潮的全球化蔓延并深深影响中国的学术研究。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是公共管理实践和思想相对落后的国家,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寄希望于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中国的行政改革实践和行政理论的发展,促使大批行政学、管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公共管理进行研究。但是我们现有的公共管理理论大都在西方历史经验基础上形成,立足于多党合作的政治体制,运用政治行政二分法和“三权分立”的思想进行的公共改革,其范畴、方法、分析框架在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它的解释力与其存在的困难之间的紧张关系。

  另外,我国国内没有统一的研究公共管理角度,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常常从自己的学科角度切入公共管理研究,由于哲学理念、思维方式和知识构成的不同,从而导致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差异,致使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尚处于“理论引进与纷争”阶段。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大量涌入,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重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建设。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取得巨大的历史性进步,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同时缩小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的差距。但总体来看,我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多问题:

  1.公共管理学研究陷入“西化”误区

  多数学者和研究成果以介绍国外研究现状与评论国外研究成果为主,或者是试图按照西方理论框架和基本观点来解释中国。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自觉不自觉地固化西方经验,陷入“西化”误区。在很多情况下是直接用西方话语系统来解释中国公共管理实践,理论研究过程充满了直接移植和加工痕迹。在一份“行政管理学前沿与热点问题研究综述”在谈到研究薄弱环节时认为,特别是在对国外政府管理经验的研究方面,一般往往停留在介绍和引进层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对于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真正有效实现西方经验与中国政府管理实践的结合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不可否认,引进和吸收是理论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数量积累阶段和创新准备时期。然而,不可忽视的一个基本事实是,西方公共管理理论暗含着一些包括意识形态和基本价值观的当然前提条件,比如他们认为当然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以及多党轮流执政的政治体制。这种结果形成其典型的畸形研究范式就是从西方现成的理论出发,依据西方最新流行理论,对照中国公共管理现实,指出实践中不符合理论之处,把原因归结为根本体制(暗指难以改变的基本制度)。于是,提出对策和得出结论就必然习惯性地陷入“体制无奈”,造成公共理论研究实践中无为。盲目的寻找理论根据并生搬硬套的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它不仅容易导致学术上的坐享其成消极思想的养成,而且无法结合我们的现实国情,对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公共管理模式的建立都是一种误导。公共管理学研究缺少实质性知识的增长

  公共管理学研究热衷于理论概念的“时尚”与研究成果表达方式的“语言陌生化”,偏离社会科学研究方向。有学者概括,社会科学领域存在发言最多但水平不一定更高的现象:观点炒作多理论创新少,应景之作多,知识积累少;学风浮躁者多,治学严谨者少。在西方所谓“普世”理论与中国基本“制度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中,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出现了两种倾向:

  2.1西方公共管理学研究成果的盲目引进

  我国过于追求理论时尚,对国外最新流行的公共管理理论采取“夹生饭”引进方式并加入个人喜好,专注于制造一些似是而非概念,以“西化洋化”的姿态出现。首先,表现为对外来知识和历史知识消化能力不强。知识没有国界,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引进大量西方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理论,弥补了国内这方面知识的空白与不足,非常必要。但其中让人感到消化能力不强,如照抄照搬,很多理论仅停留在移植层面,和我国现实的结合还是两张皮。2公共管理学研究缺少反思

  国内学界受到西方公共管理研究各种范式争论的强烈影响,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常常从自己原来的学科角度切入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呈现出完全相同的理论观点但却各自表述的状态,看似百家争鸣,实则原地踏步,理论对话与争论陷入缺乏反思的“自说自话”境地。西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史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争论,正是在争论的过程中,西方的公共管理学在逐渐的意识到自己在知识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完善和改进研究,逐渐确立起自己的“身份”和学科地位,实现公共管理知识的有效增长。相比之下,我国的公共管理研究缺少必要的“声音”与“反思’。公共管理学缺乏本土化问题研究

  “公共管理学的本土化(或中国化)是指把产生于国外的公共管理学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公共管理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理论及理论体系的创造性转化,使其从概念工具到知识范式、从精神底蕴到具体方法,均符合我国公共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心理特征、交往行为、价值取向、情感诉求等,以便能够最充分地体现和适应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公共管理学本土化研究,最核心本质的问题在于构建中国自己的公共管理理论。

  因此,公共管理的机制主要不是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对于经济和社会组织发展水平都较高的国家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具有历史性突破的公共管理创新模式,而中国的现实显然与此相去甚远。还有如废除科层制、实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改革等主张也是如此。长期习惯于奉行西方“经典”理论,忽视了中国公共管理学最应有的对中国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例如,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未曾有过的具体制度,毫无经验可循,立足本土化研究才具有真正的价值意义。“中国理论界对于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已非常丰富。但是,关注民族自治地方特殊性的公共管理研究却仍处于起步阶段。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性决定了有关民族自治地方的公共管理有许多不同于一般公共管理的特色。因此,需要有特殊的公共管理理论来为之服务,需要将公共管理的理论民族化”。再如,“领导者”难题。在任何公共管理改革运动中,领导者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政治决断力和能力决定着改革的命运,中国也不例外。但是,中国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公共部门的领导者是任命的,并且没有严格执行任期制,变动较快。这一方面导致了诸多改革因为领导人的变动而终止,另一方面也使得新到任的领导人为了获得任命部门的注意,突出自己的不同,频繁地以“创新”的名义做出各种决定举措。因此,公共管理改革也受困于“政绩工程”之累。即使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改革强人”也会遇到“人走政息”的难题,也必须面对“过激”的改革措施,遭遇到公共管理部门内部既得利益的阻挠。

  总之,借鉴西方国家理论的研究成果过多,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进行本土化研究的文献越少,对我国“真实世界的公共问题”的深入研究就越缺乏。

  参考文献:

  [1]魏传立.以新公共管理理论解决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的措施[J].中国电子商务.2012.(6).

  魏传立.以新公共管理理论解析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J].中国对外贸易.2012(7)

公共关系论文篇7

  试谈现代公共关系与特点分析

  摘要:在企业运营与发展的过程中,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与消费者及相应领域企业的间的友好合作是其公共关系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向。本文从现代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出发,在分析其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探讨现代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现代公共关系;企业管理;应用研究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到来,企业的发展空间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过往的区域和空间,其业务关系及市场规模朝向了更加广阔的世界国际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处理好企业与其它企业及行业组织之间的关系,已然成为当前企业管理与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这其中就离不开公共关系相关理论的应用。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现代关系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二、现代公共关系的内涵

  在探讨现代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应用之前,有必要从理论的角度对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进行初步的界定,从而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奠定理论层面的支持。

  1.现代公共关系的概念

  关于现代公共关系的具体内涵,目前,在学术领域还没有达成比较广泛的共识,作为管理学的具体应用与延伸。现代公共关系的概念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其所得出的概念界定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例如,在学术领域中,关于现代公共关系概念的界定,存在着关系理论,协调理论,形象理论及传播理论等不同的观点。总体上来看,现代公共关系可以初步归纳为: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2.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也呈现出了一些不断与时俱进的特征。首先,当前比较提倡的生态公共关系。这一特征,要求企业在市场运营与发展的过程当中,要从维持市场生态系统稳健发展的角度出发,在谋求企业市场发展利益同时,兼顾其它企业利益及市场共同体利益的维持与保护。这种基于市场的生态公共关系的追求与维持也是当前企业在应用与发展企业公共关系的主要落脚点。

  其次,在现代公共关系在企业应用中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社会公共形象与美誉度成为其公共关系的主要发展方向。在资讯信息不断呈现出几何倍数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任何一个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出现失误或者是危机,都会置于公众传媒的关注之下。企业的社会形象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就会遭受重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维持企业良好的社会声誉与形象是其公共关系工作开展的重要落脚点。

  最后,在现代企业关系中,关注大众的心理诉求也是其工作开展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公共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公共沟通与管理的有机组合,从而构筑良好的关系基础。在这个过程,聆听与关注公众的心理诉求是现代商业社会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三、良好的公共关系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企业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一个复杂的市场网络中,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最后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公共关系。这种良好的企业公共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上个世纪的**十年代,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信息资讯的传播载体,开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并顺势催生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在这一潮流中,工业生产与服务提供者需要充分尊重与考虑到市场中的需求变化,特别是消费者的心理诉求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在公共关系层面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进将会在很大的层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发展氛围与智力支持。良好的企业公共关系就意味着,企业在与市场、消费者、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和谐与融洽的。在讲究口碑与声誉的现代社会,良好的公共关系会助力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他们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当然,如果企业在公共关系开展的过程中出现失误,也会反过来影响其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

  2.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在公共关系中,其中的一个主要的工作方向是做好各个不同企业及相关组织之间的沟通与互联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公共关系部们会完成相关信息的整理与搜集工作,从而在企业在进行发展决策的调整时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这种信息支持,包括消费者对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同行竞争对手的市场运营现状等等。

  3.化解企业公关危机

  公关危机是企业在市场运营与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无论是基于何种原因所产生的公共关系危机,在企业良好的公共关系工作团队的积极应对下,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将这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的阈值,从而减少企业在声誉及市场收益方面的损失。

  例如,我国知名企业家史玉柱曾经濒临破产、资不抵债,身边朋友纷纷劝其走破产程序,这样至少可以让其保留一定资产,然而史玉柱却果断拒绝,并且愿意偿还企业一切债务,史玉柱的诚信行为赢得了众多投资者和合伙人、企业高管的尊重和支持,他们纷纷留下来与史玉柱共克时艰,正是这种上下同心的局面,史玉柱成功实现二次创业。在史玉柱创业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优势或者说是经验就是借助公共关系管理,来化解在企业运营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公关危机。总之,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公共关系是企业稳健发展中的重要基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与白热化,做好企业的公共关系工作已经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必由之路。所以,无论是从市场经济的宏观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企业自身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的角度,企业公共关系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应对未来市场竞争,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四、现代公共关系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上文中简单分析了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但是,具体的实践领域,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现代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应用还存在着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1.企业对公共关系的价值认识不到位

  当企业公关危机事件出现时,某种程度上的推诿扯皮、回避责任等,加剧了谣言的散布传播和舆情危机的恶化,削弱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职能,影响了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这种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企业对公共关系的价值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每个人都开始有话语权,这改变了传统企业话语权的格局,如果企业对公共关系的价值力量认识不到位,不提高自身的危机处理能力,肯定会造成信任危机。所有,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应该从企业上下,正确认识共关系的价值。

  2.企业与媒体的互动比较被动

  企业与媒体的互动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针对沟通的内容与反馈的效果来进行相应的调整。从当前企业与媒体沟通现状来看,还存在着比较被动的局面。例如,在2015年青岛出现“天价虾”事件之后,黑龙江又出现了“天价鱼”事件。从消费者通过媒体进行曝光,到对相关餐饮企业负责人进行查处,中间一直存在着推诿与逃避的问题。直到执法部门的介入,事件才告一段落。但是,这一事件所暴露出来的公共关系问题还是值得深思的。如果,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与媒体进行积极的互动,其所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不会这么大。

  3.企业公关策略比较单一

  从当前情况来看,一些企业的公共关系策略还相对比较单一。所以很难在公共危机爆发时承担统筹协调工作,更好的规避一些公共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例如,当前,召开记者会是一些企业在日常公共关系工作中比较常用的一个做法。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网络等多媒体在引导舆情等方面的价值与作用正在不断的凸显。所以,如何依托现代发达的信息网络,不断的完善和丰富企业公共关系策略是企业在今后的公共关系发展中应当思考的一个主要方向。

  4.企业新媒介手段的使用还比较落后

  当前,在企业日常的公共关系工作中,其在媒介的使用方面还存在着相对比较落后的现象。媒介是在信息社会发展过程中为资讯传播提供介质的一种新型的物质载体。作为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概念,新媒介是在诸如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后逐渐兴起的。目前新媒介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数字电视、手机媒体等等。这些媒介在在实现信息全球互联的同时,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将信息资讯传递到地球上网络覆盖的各个角落。因此,其所具有的影响力也是不可低估的。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在企业今后的公共关系发展中,应该提升媒介使用的先进性

  五、企业如何有效开展公共关系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都离不开一个科学、有效的公共关系体系。由于主客观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公共关系的观念、思想、举措等维度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在今后企业公共关系的有效开展中,要尝试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努力。

  1.企业提升对公共关系的价值认识

  众所周知,对事物价值的判断直接影响着个体工作的目标与努力程度。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企业领导应该对公共关系的价值予以高度的重视。一方面,在思想观念上,要将提升公共关系的价值水平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来进行强化。在整个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中,领导层的重视是其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特别是管理一把手的重视,会在工作细则的制定,公共关系资源的配置等诸多方面进行提升,这些都为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在日常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围绕相关的公共关系问题展开民主讨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只有从思想意识上将企业公共关系的发展放在一个战略发展的高度,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才会获得更大的资源支持,其所取得的公共关系的发展效果也能得到一个很好的保证。

  2.企业与媒体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在企业与媒体建立积极互动关系的过程中,要将沟通渠道的畅通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一方面,建立完备的企业与媒体的沟通渠道。在企业公共关系沟通中,对于媒体的态度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在围绕好的一面,企业与媒体会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在对于一些不好的或者是负面的报道的时候,企业对于媒体的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与提升。在企业开展有效公共关系的过程中,通过完善必要的企业与媒体沟通渠道,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公共关系的开展。这种企业与媒体的经济互动渠道的畅通的可以为企业公共关系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新的媒体时代,无论是各种媒体还是媒体的工作者,只要报道的内容属实,企业相关的部门就应当进行积极的回应与互动。这种建立在积极互动的企业与媒体的发展关系中,企业会为自己公共关系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公关策略

  当前,企业在进行公共关系的发展中,其所采用的公关策略也应该根据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来开展相应的公关策略。例如,在产品投放市场的初期,通过各种公关策略来提升其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是其重要的公关诉求。通过一定的事件来进行事件公关就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例如,恒大冰泉在投入市场的初期,正好赶上汶川地震,企业决定向灾区无偿捐赠近千万元的纯净水来解决受灾群众的饮水问题。这一义举极大的提高了恒大冰泉的市场知名度和企业的社会形象。在产品进入市场一段时间之后,通过公关的手段为产品的继续推广来保驾护航是其另一个重要的公共策略。所以,在今后企业公共关系的发展中,在产品的不同周期来制定不同的公公关策略也是其今后公共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

  4.企业将新技术手段运用于公共关系中

  在新媒体时代,技术媒体的使用是一项基本的素质,企业公共关系的工作人员,除了提升自身的公共沟通意识与公共沟通能力的同时,应该提高自身的新技术及多媒体的使用能力。新媒体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同时也是新媒体时代企业公共关系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企业将新技术手段运用于公共关系中显得尤为的重要。一方面,要做好将新技术手段正确使用的培训工作,使其更好的为企业公共关系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公共关系的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技术平台来进行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公共关系的效果。只有将企业公共关系的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培训体系通过科学及完善和不断富有创新的思路和路径来进行全盘的分析和把舵,其今后的企业公共关系的发展才会完成快车道的转移和延伸。当然,在具体的执行与运用的过程当中要避免一刀切或者是形式主义问题的存在。

  六、结语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基于现代企业理念的企业公共关系发展已经成为其日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公共关系在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以及应对公关危机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当前公关关系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对公共关系的价值认识不到位,缺乏多元的公共关系策略,与媒体的互动中比较被动等方面。最后,从这些问题出发,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为今后现代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有所裨益。由于研究水平有限,在论述过程中难免存在偏颇,还恳请专家指正。

  参考文献:

  [1]杨慧莹.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及其处理[J].职业时空,2012(03).

  [2]阿孜古丽•吐尔洪.公共关系———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新途径[J].商场现代化,2013(10).

  [3]李静.浅谈现代公共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4(12).

  [4]张冬.浅析企业形象建设及公共关系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实施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16).

  [5]杜玉兰,叶立新.企业要重视公共关系工作[J].企业经济,2013(12).

  [6]于保月.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金融家,2014(07).

  [7]谢俊贵.企业公共关系工作基本信息需求范围述略[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03).

  [8]张敏.论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5).

  [9]周海燕.论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J].南昌高专学报,2005(02).

  [10]张启丽.公共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03).

  [11]何玲玲.企业公共关系状况的研究———以伊利公司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4).

公共关系论文相关文章:

大专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格式

成人大专毕业论文怎么写

领导干部理论文章

零基础怎么写医学论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大专

护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8000字范文

大学生思政论文2000字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5000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shiyong/164471.html


《公共关系论文【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