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论文 > 关于美术教育毕业论文【五篇】

关于美术教育毕业论文【五篇】

时间:2022-06-28   来源:论文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论文】

  毕业论文(graduation study),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教育毕业论文【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谢赫的“气韵生动”以及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作    者:                   

学    院:                   

专    业:    美术学           

年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论文成绩:                               

日    期:                                 

摘  要

所具有中国传统民族色彩的绘画可以统称为中国画,国画和水墨画也可称之为中国画。中国画是依据中国传统文化来进行的,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画注重“气”,尤其是“韵”。古往今来的中国书画作品都蕴含着其特有的气韵。谢赫六法中提出气韵生动,从艺术理念到表现形式中国画都体现出了其强烈的主观性,与注重写实绘画技巧的西方艺术语言形成鲜明对比。“气韵生动”使中国画的传承有了进一步的升华,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与个性,现代中国画领会到了“气韵生动”艺术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推动了整个中国画的发展。

关键词  气韵生动/国画/情感/结合

目  录

一、气韵概念及结构    1

(一)气韵的含义ﻩ1

(二)气韵学说前的形式    2

二、谢赫的“气韵生动”ﻩ2

(一)“气韵生动”学说的产生ﻩ2

(二)谢赫“气韵生动”的体现ﻩ3

三、“气韵生动”对现代绘画的发展与影响ﻩ5

(一)气韵生动推动现代绘画的发展ﻩ5

参考文献    8

前  言

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表现艺术,她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其涉猎范围广袤,是世界艺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传统中国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传统中国画中,强调抒发画家的精神气质、情趣、韵致和主观情怀。特别注重意境和气韵的表达,强调艺术形象要把主体情感与大自然万物的内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所在。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就是围绕“气韵生动”,用“气”来抒发绘画的节奏和韵律,从而达到一种灵动的精神状态。“气韵” 结合着自身的丰富情感,体现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或存在于完成的作品中,抒发着对艺术的执著和热忱。从中体现了一种对万千事物敢于尝试和挑战的精神状态,“天人合一”将是我们所追求的思想境界。它能使画家迸发出强大的艺术想象力,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感受,同时也能使观者有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一、气韵概念及结构(一)气韵的含义

气韵,最先是用来形容人物的精神气质,礼仪风尚,后来用于书法绘画评论领域,具体是指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情趣。世间万物的本体也可以说是人物神情姿态的本体,萌发艺术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将自身的才情个性尽情的彰显出来,这些都是围绕“气”来说的。“气”在绘画精神中有阳刚一面。而“韵”是生动的将人的主观意识积极的向深一层精神世界里靠拢。中国画中所说的“气韵”和中国诗学中的“意境”都是举足轻重的,是无法用感官去感知的,整个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就是围绕“气韵生动”这一核心点来概括,是我国传统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凝聚了画家和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 

(二)气韵学说前的形式

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最早关于“气”的学说。就是太史伯阳夫的言论中提出的思想,紧接着庄子又提出了“一气”的思想。“气韵”一词的得来是随后有不同与别类的独特丰富感觉转变过来的。梁萧子显用“气韵”一词把作家的情思表达的淋漓尽致。“气韵”最早出现在他的著作里。魏晋南北朝时的顾恺之和谢赫也将“气韵”说引领进一个新的开始。气韵学说已经与山水画、花鸟、人物、工笔等等有密切的关系,要实现画面感的灵动真实是需要掌握一阴一阳的气韵才能达到这样完整的效果。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在他的画学论著中提出了六法,与此同时,中国画的创作,以及绘画理论的发展也随着六法论的提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自此,经过了中国绘画几千年漫长的进化,各朝代艺术家已经意识到一幅画的灵魂,“气韵”理论也渐渐蔓延开来。

二、谢赫的“气韵生动”(一)“气韵生动”学说的产生

谢赫的“六法”最先提出气韵的学说,将“气韵生动”看的非常重要。他的《 古画品录》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经典意义的美学著作,是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他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是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个方面,并且将“气韵生动”列为第一。什么是气韵,谢赫认为作品中刻画的画面和形象要具有活灵活现,鲜明突出,气质生动的特点,使作品显得富有生命力,要用巧妙的结构,扎实的用笔,精心的用墨给欣赏者艺术上的震感与感受。谢赫的六法论是围绕着“气韵生动”为核心来命题,同时衍射出“传神兼备”和“以形写神”的主要形式。气韵已经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基础。因此,我们认为“气韵生动”在整个谢赫的“六法论”中起到统领全局,气韵贯穿的作用。随后的许多画家认为,没有气韵的作品不能称之为画作,被认为是最高的审美标准。记得画家张彦远说过,简单的说就是,有合适的气韵。用一个形象的造型,就是绘画艺术的至高境界。明代画家唐志契也曾说过,绘画要运用好油墨色彩,同时也不可缺少灵气,这里的“灵气”显而易见就是所说的“气韵”。他们认为生动的画才是六法的核心,精神的核心是力量达到生动繁荣的状态,从而把绘画内容跟形式相辅相成的巧妙结合起来,从中达到最好的效果。“气韵”的问题已然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核心了,中国古人从自身以及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自然的生成和运作都源于“气”,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在艺术领域里开始强调“气”和“韵”。 汉末魏初曹丕第一次把“气”的概念引入到文学创作理论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理论,与文艺创作逐渐的结合在一起,也形成了以“气”为主的艺术风格倾向。随后,顾恺之又在汉人的思想上第一个提出来“传神写照”的命题,慢慢转化为绘画上的“以形写神”的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出了艺术发展的成熟。在这之后,谢赫又提出“气韵生动”的理论,更加强调了以传达出人的精神个性为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中国画的要求,不仅要描绘出事物的外形,还要表现出他的内在精神。人物有精神,山水、花鸟也有精神。外形内在达到神似,就能气韵生动。谢赫要求表现“气韵”要“生动”以致作为美学的第一条标准意义是非常大的。

(二)谢赫“气韵生动”的体现

中国绘画理论重视人的精神,强调表达思想和感情。东晋顾恺之提出的绘画理论,写神,形神兼备。这些理论都为谢赫“气韵生动”起了铺垫作用。和东晋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在理论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中国传统绘画不论是“传神写照”或是“气韵生动”都要求注重内在的表现。体现有气韵生动的作品都是栩栩如生,神形兼备,主题鲜明。她不仅能描绘出所有绘画的外部特征,还要体现出内在的精神。绘画只有达到了神形相似,才能被欣赏者理解为气韵生动。只有真实的表现出绘画的内在气质,才能被称为一副好的作品。但是在描绘的时候,“气韵生动”比“传神写照”更加富有感染力。由此看来,“气韵生动”在绘画中更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艺术的气韵是分文别类的,是由不同的艺术元素所组成的。诗书是依靠语言文字的表达,音乐是根据旋律组合来实现。而绘画则是用恰当的线条结构来进行的。线条的千变万化让中国画有了独特的质感、韵味、空间、和情趣。研究绘画的气韵,就要了解中国画的绘画材料。国画中的颜色是变化无穷的,它简单却不失变化。画家经常运用颜色的反衬、调和、浓淡的变化体现出形象的变化多样。《五牛图》中,韩愰将画中的五头牛勾勒出不同的姿态,有的低着头吃草,有的抬着头走走停停,或者瞻仰后顾,真实自然的将牛的不同形态描绘出来,笔法简练、拙重,把筋骨和皮毛的质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通过线条颜色的变化,使整个画面给人以朴实,厚重之感,有一种身临其境,好像在农村田园间观望着这一切。线色的不同结合,显示出中国画的不同韵味和气息。依靠笔墨的运用来实现线色的构成。要使画面中的线条色彩得以巧妙就需要要使笔墨融合其情感,不孤立,不突出。各种线条、色彩相互呼应,最后形成充满情趣的有机整体。因此,我们从笔墨线色中感受到气韵的形象。首先是一种外在的美,直接吸引到人们的感官并给以享受。在线条颜色的渐变中寻求和谐的多样性,复杂而简单,在运动中保持平衡,从而实现别样丰满的艺术美感。同时,笔的墨水密度,灰度,节奏感是精神的外在表现。“气韵生动”之中的“生动”是用来形容绘画索要表达的一种形态,从而达到神似的效果,并且是在魏晋人伦鉴赏的环境下产生的,这一完整的审美概念,还离不开艺术家的情感趋势与精神境界,更离不开鉴赏者的审美要求,是谢赫第一次借用这个词将其作为品评一副作品的最高标准。在中国画的人物画中“气韵”指的是一个人风格、性情、情调,这种美留注于认得形相之间,在绘画上表现出来。

绘画是感性表达的最高形式,是有感而发,是触景生情。无论是经过长期的沉淀还是突然灵感的显现,都是画家努力找寻的一种表达自我思想感情的途径。绘画的气韵虽然与个人的思想感情密不可分,但是气韵并不能够直接再现个人情感。气韵来源于画家的巧妙构思与创作,并且根据画家自身的绘画功底来实现。很多画家以“气韵生动”的形式来显示自己的才能,风靡着整个花坛,从而为中国画的发展奠定着一定的基础,绘画的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换轮回。各个画家的绘画风格也是为此不同的。观者欣赏画作也是如此,但是欣赏者都会被气韵环绕的作品所吸引所陶醉。因此欣赏国画,最关键的是第一眼看到画作时的感觉。气韵生动的作品会吸引欣赏者的眼球,使欣赏者产生强烈的画面共鸣感,可以引人入胜。从而体会到画面之外的美感,理解画作更深层次的含义。画家运用灵活多变的丰富情感,以及多样的绘画技巧,使得气韵在绘画创作中更加别出心裁。

三、“气韵生动”对现代绘画的发展与影响(一)气韵生动推动现代绘画的发展

从某个方面来说,“气”和“韵” 是建立在内容与形式所要表达的条件之上的。“气”是骨气、风气、气势的象征,包含着画家的思想与激情。“韵”则意味着韵味、趣味、滋味,注重作品的节奏感,旋律感和和谐感。当代绘画很多气韵强盛的国画作品都气势非凡,雄壮有力,有势如破竹之力。韵味深厚的国画作品,清新婉转,有淡雅脱俗之趣。国画的气韵是广泛存在在各类作品中的。气韵二字蕴藏着两种不同的含义,依赖于颜色,线条的表达又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气韵生动在推动现代绘画发展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政治经济的需要以及社会文化的引导与限制,它们在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形态面貌特征,有不同的侧重点,甚至有许多不同的准则与要求。在近百年来现代中国画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画的构成和观念都在不断地拓展,现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中国画气韵生动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他画系有益于自己的观念和形式,慢慢形成了更新的体系。气韵生动的标准一直存在于任何时期,现在的完善是扩大了中国画的绘画观念区域和结构样式。对于正在发展中的现代中国画来说,其初步形成的绘画构成系统还需要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这都离不开我们的最高品评的标准来作为基础,推动帮助现代中国话的发展和研究。

(二)气韵生动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我认为,国画的气韵不仅仅存在在画作的表面,同时它还存在于画面之外,并且从中感染了人们的自身情感。在创作国画的时候,画家心灵在一次的得以释放。在绘画的节奏律动中,现代中国画领会到了“气韵生动”艺术的更深层次的意义。这说明绘画艺术的形式美之所以能够相对独立的存在,是因为它已经包含了画家的主观感情和思想。在创作过程之中经过自身的升华提炼,使观者能够感受到别样的绘画技巧,同时也把自我融化在具体的物象之中,从而突出事物的主要特点,使观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和丰富的联想。中国画的独特气韵除了具有空间性之外,还具有不断运动的流动性。它包含在内在意境和外在显现二者之间,使得中国画的内在和外在和谐统一起来。当作品的气韵附着在具体的形象之上时,是非常直观、具体、确定、形象、可了解的。当国画的气韵游离于画面之外时,体现出来的是间接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国画中的思想和情绪,引领着整个作品的画面。绘画是非常直接的感性表达方式,通过绘画,画家可以从中把自身的情思也灵活自然的表达出来。气韵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抽象的内容,也不是单纯模拟物象的形态,而是对具体形象的融会贯通,中国画的神韵在于无形中的韵味意境,而不只是单单的追求形似。在古代人物画中,气韵会在特定的情景中显示的格外明显,运用了谢赫的“气韵生动”,使中国绘画发展摆脱了以往的附属地位,是美术学的艺术品评有了一个更为直观的评判标准。谢赫在长期的实践创作中得出的“六法论”并以此作为绘画美学规律,其中“气韵生动”为六法论之首,才使观者看完以后荡气回肠,心灵得以震撼。

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对我国绘画影响意义深远,在现在的画评中,许多艺术家把这一学说作为品评一副艺术品的最高标准。这一最高标准在当今中国画的今天,依然是在我们绘画中表现着一切语言,一副成功的作品也必须要生动而有气质韵律。可以说中国绘画作品永远是与“气韵”兼备的。“气韵生动”是我们一直用到现在的一种品评绘画作品的传统方法。要求我们在现在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要多观察,多感受,多构思,多欣赏,培养自己独到的审美能力,更好地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观念,提高中国画的创作水平。气韵生动”是一副画灵魂的最好诠释和具体表现。

四、总结

现代中国画总要在绘画构成上的某一点保持对传统的继承。因为对传统有所继承,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爆出住现代中国画的民族性,就能使现代中国画以比较鲜明的东方艺术气质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同时对传统的继承,也是现代中国画获得文化厚度的唯一途径。任何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是在继承中发展的。“气韵生动”在古代绘画中具有着画龙点睛的重要性。能够通过绘画,从而尽情抒发作者自身的情感。真正的做到把画从静态变成更高意义的动态,动之以情。这需要画家有良好的创作功底,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山水画重视“韵”的运用,结合作家的思想情感,使创作更加真实贴近,真正实现用灵魂来绘画。这才是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自从气韵学说成功的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使中国绘画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与个性,同时有了一个专业的平台可以从中得以释放。同时标志着中国绘画已经从最先开始的外在不断地向内在转化开来,更注重去表达人的内在情感。精神、品位、格调这些方面。把中国绘画彻底带入了一个新的世纪高潮,传达了一个创新的思想,使中国绘画的发展突飞猛进,这是一个新的领域,促进绘画事业的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气韵在中国优秀作品中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我们当代的艺术绘画家在做到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去创新,将主流元素“气韵”也用于其中,更加精益求精,实现最理想化的状态,把“气韵生动”带入其中,就能创作出想要的铭心佳作,这就需要我们除去自身的浮躁之气,专心读书,潜心修炼自己的道德情操,沉淀出好的涵养,在广泛的知识中,不断地改善自身的技能。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神韵画出难”。笔者需要艺术作品来衬托。具有“气韵生动”的作品更需要艺术家勤奋有上进心,穷其一生的去追求。

                            

安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 屈健,中国美术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

[2] 宗炳,画山水序·叙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

[4] 叶朗,《中国美学史纲要》,[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5] 温肇桐编,《中国古代画论要籍简介》,[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6] 张彦远,中国画论史.[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7] 陈兆复,中国画研究[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8]《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2010-08-01.

[9] 伍蠡甫,《中国画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0]陈绶祥,《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神论发展的几个阶段》,[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第2篇: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在

当代设计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美 术 学     

指导教师            

2012  年 5 月 5 日

目  录

一、中文摘要 ……………………………………………………(I)

二、英文摘要 ……………………………………………………(II)

三、论文目录 ……………………………………………………(III)

四、论文正文 ……………………………………………………(1)

五、参考文献 ……………………………………………………(8)

六、谢词 …………………………………………………………(9)

附  录

1. 论文任务书……………………………………………………(10)

2. 论文中期检查报告……………………………………………(12)

3. 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13)

4. 论文结题报告…………………………………………………(14)

5. 成绩评定及答辩评议表………………………………………(16)

6. 论文答辩过程记录……………………………………………(18)

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在当代设计中的运用

丁  霄

(宝鸡文理学院美术系2008级美术学(9)班  陕西宝鸡 721013)

【摘要】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元素博大精深,其内涵源远流长,它是由长期的历史沉淀形成的。概括的说,传统是文化的伴生物,是历史对文化的认可。既然在设计的领域内文化的作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那么传统的影子同样是难以抹去的。它综合了人类长期以来的文化观,道德观,审美观和价值观。本文将从传统图案,水墨画,本土民俗文化这三方面来探讨和研究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贯彻和运用。主张传统民族元素的运用在基于对本民族文化传统探索与拓展的基础上,汲取国外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将民族文化融入现代设计中,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设计作品,使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中国的千年文化传播与世人。

【关键词】民族;元素;传统;文化;设计;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thnic elements in contemporary design

Ding  xiao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2008 Fine Arts Class 9 Baoji 721013)

【Abstract】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national element is really profound and plentiful,which is caused by China"s longhistory.Generally speaking,the tradition is the accompainment of culture and it is recognized by history.Since in the field of design,culture can be found here and there,the tradition is also difficult to erase.Mixing together the long-term concepts of culture,ethics,aesthetic,and value.The following passage will discuss and study the impl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design through traditional pattern,ink and wash,the local folk culture.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and expansion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we should adopt foreign advanced concept indesign as well as blending our culture in the modern design to explore some excellent product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for exposing China design to the world and spreading its Millennium Culture worldwide.   

【Key words】 Nation;Element;Tradition;Culture;Design;

目  录

序言 ………………………………………………………………………………(1)

一、中国传统民族元素的渊源……………………………………………………(1)

(一)传统民族纹样表达的意义 ……………………………………………(1)

(二)传统民族元素在古代的运用 …………………………………………(2)

二、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在设计中运用的目的和意义 …………………………(2)

(一) 传统民族元素在设计中运用的目的  ………………………………(2)

(二) 传统民族元素在设计中运用的意义 ……… ………………………(2)

三、传统装饰纹样在设计中的运用 ……………………………………………(3)

(一) 古代装饰纹样的运用 ……………………… ………………………(3)

(二) 现代设计中传统图形的运用 ………………… ……………………(3)

(三) 传统民族纹样在设计中的实用性和美观性…………………………(4)

四、水墨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5)

(一)水墨画特点 ……………………………………………………………(5)

(二)现代设计中水墨画的运用 ……………………………………………(5)

五、民俗文化在设计中的运用 …………………………………………………(5)

(一) 传统的民俗文化………………………………………………………(5)

(二) 设计中民俗视觉的运用………………………………………………(6)

六、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6)

七、结语 …………………………………………………………………………(7)

注释和参考文献 …………………………………………………………………(8)

谢辞 ………………………………………………………………………………(9)

序  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一脉相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特有的,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涵盖其他各种不同文化所构成的有机体系。而从这个有机体中汲取出来具有一定特点的几种文化就是传统民族元素。我们可以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养分来丰富我们的设计作品。例如对中国水墨画的创新设计和中国传统书法的巧妙运用都可以体现出现代设计的传统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大量西方设计观念和设计作品涌入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人随波逐流,借鉴、模仿、只是一味的追求和学习西方设计的形式而忽略了其作品独有的内涵和品质,造成了缺乏自身思想与文化内涵的创作方式,抑制了创造力的生成,形成了对借鉴的依赖心理,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貌似而神离。设计作品的创新发展也开始停滞。对于设计者而言,应该具有民族性,立足于本土文化根基上,透过形式把握实质,将民族的和世界的融入在一起再通过创新衍生出新的艺术形式,才能源源不断地为设计注入持久的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包豪斯大师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在其《全面建筑馆》中说过:“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对于传统传承的意义不在于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僵硬的保存和复制,更多的是在保留原本的思想和精髓的同时对其进行创新研究和拓展以一种不同于以前的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大家的眼前,但是我们却能很清楚的懂得它所代表的文化寓意。

若要很好的处理现代设计的“形”和传统文化的“内涵”的关系就要在立足于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我们艺术设计的源泉的同时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新思想使内容和形式相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中国和西方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现代主义设计。

一、中国传统民族元素的渊源

(一)传统民族纹样表达的意义

中国传统民族元素源于中国传统艺术,是从传统艺术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中国传统元素主要以传统艺术图形的方式来呈现,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闻名于世。最初的中国民族元素元素涉及图腾崇拜,宗教信仰,道德审美等几个层面。无论是最原始的图腾崇拜还是最神圣的宗教信仰它们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意义。首先,它是生命的象征。人类对天,地,宇宙充满好奇和想象,也渴望从宇宙,自然的规律中寻求到人类的起源,生存,发展规律。这些对宇宙奥秘探索和研究的思想和行为,在原始的图腾,传统符号,传统器具装饰中都一一反映出来。表现出了一种博大的胸襟和宽阔的视野。其次,他是力量的象征。人类在与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从恐惧猛兽到崇拜猛兽。从中发现自己拥有巨大的力量可以征服自然。这些观念和思想都会表现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二)传统民族元素在古代的运用

比如说中国古代小到各种器具,大到各种建筑从中都可以体现出人类对力量的仰慕和崇敬。而龙,凤,麒麟等则是古人想象出来的神兽神鸟,是先人赋予它们神秘的色彩和神通的威力。长城,鼎,这些仍然保存至今的纪念性建筑和器皿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力量的象征。最后,它还是权利的象征。由于奴隶和封建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等级地位的不平等以及氏族领袖的产生而产生了权利的象征。这时期,劳动工具,兵器祭祀用的道具往往都能代表着某种权利。譬如山,以其稳重,高耸入云被看作力量的象征。山峰并峙的峰峦,能兴风雨,象征阴阳交会,具有崇高,持久的禀赋,代表稳定,也象征着江山以及政权的巩固。山的图形还被收为皇帝服饰的图样纹章中。这些以先人的精神需要为基础的原始图腾作为传统的民族视觉元素给我么的现代艺术带来了长盛不衰和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

二、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在设计中运用的目的和意义

(一)传统民族元素在设计中运用的目的

中国传统民族元素作为艺术文化的一部分,它必须与其他文化相互依存不能割断它与其他艺术层面的关系。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它是通过可视的艺术形式传达一些特定的信息到被传达对象,并且对被传达对象产生影响的过程。

(二)传统民族元素在设计中运用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起源于过去,融合与现在和未来的一种动态的价值取向和主流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不但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且传统民族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进一步体现了中国传统几千年以来的文化艺术魅力。也是引导和发展现代平面设计的契合点。因此在现代设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传统装饰纹样在设计中的运用

(一)古代装饰纹样的运用

传统装饰图案是指在装饰纹样图案设计中,用来装饰,美化生活的图案形式。如,服装的面料图案,陶瓷工艺品的纹样,环境艺术中的墙纸及地毯纹样的设计等等,在设计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图形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商周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阶段青铜器无论从艺术风格上还是制作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题材多样,造型严谨,结构科学,手法独特,如饕餮纹,凤鸟纹等。秦汉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肇始,秦始皇陵兵马俑,画像砖,铜镜等装饰体现出秦汉时期艺术风格奔放的气势和风发的性格,和独具匠心的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逐渐兴起,这一时期佛教逐渐传入,从转世艺术的风格来看表现出更加华丽,富贵,丰富的盛世风格。如宝相花纹等。宋代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陶瓷,丝织品方面,花鸟瑞兽的题材比较多,其装饰风格以写实风格为主,自然流畅,精致细腻。明朝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其装饰风格简雅明朗,端庄朴素。而到清朝装饰吉祥图案尤为盛行。其风格也越来越精巧,繁冗。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图形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

(二)现代设计中传统图形的运用

在传统图形中,其形不仅仅是传统符号,更是内容和精神的显示。图案背后的精神也有着特定的象征性。例如具有代表性的“如意”其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吉祥装饰图案经常用其象征,寓意,谐音,比拟,以及文字的意义来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意纹已经从简单的一种纹样变成了一种精神象征。中国著名的设计师靳埭强说过:“一切现代化与国际化应以传统文化做根本。”他的作品《如意》曾在2004年获得了设计银奖。如意代表吉祥之意,国富民安,风调雨顺,随着生命力的涌动,迎接幸福的来临。以钢丝网缠绕而成的“如意”象征着今天被战争暴力笼罩的现实。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痛苦和不安。背后隐隐约约额透露着虚渺的瑞祥吉利的如意图形,似乎成了过去理想如意的影子,现实与理想,实际与影子形成对比。通过如意的异化,强烈表现对当今世界不合理的暴力现状的批判,引发深刻的思考。

(三)传统民族纹样在设计中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装饰纹样在设计中的运用无处不在,无论是从美观还是实用性角度来讲,装饰纹样都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例如饕餮纹样,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吕氏春秋·先识》篇内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饕餮纹在二里头、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已有了。以鼻梁为中线,两侧对称排列,通常的下唇。饕餮

纹出现在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商周两代的饕

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饕餮纹这种名称并不是古时就有的,而是金石学兴起时,由宋人起名的,。”《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杜预注:“贪财为饕,贪食为餮。”现代有学者将其统称为兽面纹。

在第五套人民币20元币的正面,“中国人民银行”和“20”数字之间的花纹里,便能辨认出一人头形状,眼睛、鼻子、耳朵、嘴、下巴的模样,此纹样便是“纹”, 这种设计源于防伪和艺术双重考虑,同时,在人民币数字的背后出现了“饕餮纹”这也警示人们,追求财富是人生活的一部分, 但如果把金钱当做自己

生活的全部,他将会像魔鬼一样站在你背后折磨你,吃掉你的一切,当你放弃贪婪,放开那个所谓数字的大小,你将会因拥有它而幸福永远。

四、水墨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一)水墨画特点

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後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随着历史的发展,水墨艺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当传统的水墨画和现代的设计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时候能表现出不可言喻的美感和设计感。水墨艺术浑然天成,表现出的独特视觉语言,兼具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美,越来越受到现代设计师们的喜爱。

(二)现代设计中水墨画的运用

中国2008年申办奥运会的标志。该作品是运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和技巧来创作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平面设计作品。该标志将“文”字通过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打太极的造型生动具有感染力。其中,把水墨画的用笔技巧和创意运用的炉火纯青,充分体现了中国水墨画的独特韵味。与此同时还有中国印—这是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它似印非印,似“京”非“京”,潇洒飘逸,充满张力,将中国传统元素的渊源内涵和现代设计的简洁大方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寓意是舞动的北京。它是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神韵和中国汉文化的图形符号,象征着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具有美好前景的中国形象。

五、民俗文化在设计中的运用

(一)传统的民俗文化

民俗即民间习惯于风俗,是国家,民族或者某个地域所创造,传承的生活习俗。经过几千年的积累沉淀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它也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和社会学,美学,心理学等各方面都有像融通之处,中国的民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石器时代至今,民俗文化一直不断的繁衍生息以至无处不在。

(二)设计中民俗视觉的运用

有史以来,艺术和生活都是密不可分的,如周口店山顶洞旧石器晚期人类的装饰品上就可以看出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审美意识和观念。从历朝历代的文物中可以看出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离不开民俗视觉元素的应用,民俗视觉元素的恰当运用能够使艺术作品多一份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效果。在民俗文化中寻找视觉元素应该注重其造型所表达的语言。把这些民俗图形具象化,在改造和提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使其成为一种新的符号语言存在于当代设计中。现代生活中商品离不开设计,而采用各种民俗题材作为主题的包装比较常见,民俗元素与部分商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商品在设计上也越来越注重与民俗的结合,这种吸引往往能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和激发顾客的兴趣点,与此同时也给商品增加了不少卖点。如在民俗图案上,很多婚庆公司都会利用能够表达与此主题相关的内涵寓意的图形来给商品增添光彩,如莲子,喜鹊,花生,鸳鸯,桂花等有祈福寓意的图案,在迎合消费者心理的同时也激发了其购买的欲望。在颜色方面,商品包装设计也很注重不同颜色搭配所表示的不同寓意,比如春节时产品包装以喜庆红色和金色为主,清明节则以灰色冷色系为主,倘若颜色用错了不仅不符合民间风俗更会令大家所不接受。民俗元素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中无论是审美还是信仰都不可获取的一部分。

六、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目前,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中国设计越来越多的与国际设计风格形式接轨,却忽视了设计本土化的特征。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本土文化特征,而这些民族文化都是在社会的发展中长期沉淀积累而形成的,是一个民俗文化总体特征的体现。21世纪的今天,国际设计多元化的发展告诉我们必须要坚持自己的本土意识和文化,坚持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化设计才能走向世界。中国设计作为世界越来越强大的一支力量,更应该清楚的意识到民族特色的设计的重要性。在此同时不仅仅向世界传播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更能够让更多的人发现中国设计之美和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作为现代的设计者,我们更应该将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入到当代设计中来,时期呈现出更加绚丽的色彩。在世界文化领域和设计领域都绽放出更多的精彩。

结  语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视觉设计相结合是使其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当代设计和美术研究中,将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和现代设计恰当而巧妙的结合是我们应该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中国文化的宝库的中国传统民族元素也顶能够中国当代设计提供大量的启迪和灵感。现代设计师应该尽可能多的尝试和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的结合。使民族元素和当代设计做到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融通,从而给艺术增添更多的活力和张力,提升设计作品的内涵和品位,使全新的现代设计更加耐人寻味,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 凌继尧,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9月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年12月

[3] 马  泉,广告图形创意[M] 广东;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年1月

[4]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6月

[5] 寻胜兰,新民族图形[M]浙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9月

[6] 周  旭,中国民间美术概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6月

谢  辞

本论文在魏育龙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我在此向魏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苦栽培。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论文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注:课题性质分为①理论型②实践应用型。下同。

注:以上各项内容由学生填写,指导教师审核后签署意见。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报告

注:学生撰写情况由指导教师填写,教师指导情况由检查人填写。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

注:指导的具体时间及指导内容由学生分次填写,对第一、二稿提出的修改意见由指导教师填写。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结题报告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及答辩评议表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过程记录(附页)

注:每名学生的答辩过程都要分别记录。                秘书:         (签名)

第3篇: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谢赫的“气韵生动”以及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作    者:

学    院:

专    业:    美术学

年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论文成绩:

日    期:

摘  要

所具有中国传统民族色彩的绘画可以统称为中国画,国画和水墨画也可称之为中国画。中国画是依据中国传统文化来进行的,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画注重“气”,尤其是“韵”。古往今来的中国书画作品都蕴含着其特有的气韵。谢赫六法中提出气韵生动,从艺术理念到表现形式中国画都体现出了其强烈的主观性,与注重写实绘画技巧的西方艺术语言形成鲜明对比。“气韵生动”使中国画的传承有了进一步的升华,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与个性,现代中国画领会到了“气韵生动”艺术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推动了整个中国画的发展。

关键词  气韵生动/国画/情感/结合

目  录

前  言    1

一、气韵概念及结构    1

(一)气韵的含义    1

(二)气韵学说前的形式    2

二、谢赫的“气韵生动”    2

(一)“气韵生动”学说的产生    2

(二)谢赫“气韵生动”的体现    3

三、“气韵生动”对现代绘画的发展与影响    5

(一)气韵生动推动现代绘画的发展    5

(二)气韵生动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5

四、总结    6

参考文献    8

前  言

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表现艺术,她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其涉猎范围广袤,是世界艺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传统中国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传统中国画中,强调抒发画家的精神气质、情趣、韵致和主观情怀。特别注重意境和气韵的表达,强调艺术形象要把主体情感与大自然万物的内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所在。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就是围绕“气韵生动”,用“气”来抒发绘画的节奏和韵律,从而达到一种灵动的精神状态。“气韵” 结合着自身的丰富情感,体现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或存在于完成的作品中,抒发着对艺术的执著和热忱。从中体现了一种对万千事物敢于尝试和挑战的精神状态,“天人合一”将是我们所追求的思想境界。它能使画家迸发出强大的艺术想象力,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感受,同时也能使观者有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一、气韵概念及结构(一)气韵的含义

气韵,最先是用来形容人物的精神气质,礼仪风尚,后来用于书法绘画评论领域,具体是指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情趣。世间万物的本体也可以说是人物神情姿态的本体,萌发艺术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将自身的才情个性尽情的彰显出来,这些都是围绕“气”来说的。“气”在绘画精神中有阳刚一面。而“韵”是生动的将人的主观意识积极的向深一层精神世界里靠拢。中国画中所说的“气韵”和中国诗学中的“意境”都是举足轻重的,是无法用感官去感知的,整个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就是围绕“气韵生动”这一核心点来概括,是我国传统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凝聚了画家和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

(二)气韵学说前的形式

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最早关于“气”的学说。就是太史伯阳夫的言论中提出的思想,紧接着庄子又提出了“一气”的思想。“气韵”一词的得来是随后有不同与别类的独特丰富感觉转变过来的。梁萧子显用“气韵”一词把作家的情思表达的淋漓尽致。“气韵”最早出现在他的著作里。魏晋南北朝时的顾恺之和谢赫也将“气韵”说引领进一个新的开始。气韵学说已经与山水画、花鸟、人物、工笔等等有密切的关系,要实现画面感的灵动真实是需要掌握一阴一阳的气韵才能达到这样完整的效果。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在他的画学论著中提出了六法,与此同时,中国画的创作,以及绘画理论的发展也随着六法论的提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自此,经过了中国绘画几千年漫长的进化,各朝代艺术家已经意识到一幅画的灵魂,“气韵”理论也渐渐蔓延开来。

二、谢赫的“气韵生动”(一)“气韵生动”学说的产生

谢赫的“六法”最先提出气韵的学说,将“气韵生动”看的非常重要。他的《 古画品录》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经典意义的美学著作,是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他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是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个方面,并且将“气韵生动”列为第一。什么是气韵,谢赫认为作品中刻画的画面和形象要具有活灵活现,鲜明突出,气质生动的特点,使作品显得富有生命力,要用巧妙的结构,扎实的用笔,精心的用墨给欣赏者艺术上的震感与感受。谢赫的六法论是围绕着“气韵生动”为核心来命题,同时衍射出“传神兼备”和“以形写神”的主要形式。气韵已经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基础。因此,我们认为“气韵生动”在整个谢赫的“六法论”中起到统领全局,气韵贯穿的作用。随后的许多画家认为,没有气韵的作品不能称之为画作,被认为是最高的审美标准。记得画家张彦远说过,简单的说就是,有合适的气韵。用一个形象的造型,就是绘画艺术的至高境界。明代画家唐志契也曾说过,绘画要运用好油墨色彩,同时也不可缺少灵气,这里的“灵气”显而易见就是所说的“气韵”。他们认为生动的画才是六法的核心,精神的核心是力量达到生动繁荣的状态,从而把绘画内容跟形式相辅相成的巧妙结合起来,从中达到最好的效果。“气韵”的问题已然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核心了,中国古人从自身以及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自然的生成和运作都源于“气”,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在艺术领域里开始强调“气”和“韵”。 汉末魏初曹丕第一次把“气”的概念引入到文学创作理论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理论,与文艺创作逐渐的结合在一起,也形成了以“气”为主的艺术风格倾向。随后,顾恺之又在汉人的思想上第一个提出来“传神写照”的命题,慢慢转化为绘画上的“以形写神”的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出了艺术发展的成熟。在这之后,谢赫又提出“气韵生动”的理论,更加强调了以传达出人的精神个性为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中国画的要求,不仅要描绘出事物的外形,还要表现出他的内在精神。人物有精神,山水、花鸟也有精神。外形内在达到神似,就能气韵生动。谢赫要求表现“气韵”要“生动”以致作为美学的第一条标准意义是非常大的。

(二)谢赫“气韵生动”的体现

中国绘画理论重视人的精神,强调表达思想和感情。东晋顾恺之提出的绘画理论,写神,形神兼备。这些理论都为谢赫“气韵生动”起了铺垫作用。和东晋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在理论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中国传统绘画不论是“传神写照”或是“气韵生动”都要求注重内在的表现。体现有气韵生动的作品都是栩栩如生,神形兼备,主题鲜明。她不仅能描绘出所有绘画的外部特征,还要体现出内在的精神。绘画只有达到了神形相似,才能被欣赏者理解为气韵生动。只有真实的表现出绘画的内在气质,才能被称为一副好的作品。但是在描绘的时候,“气韵生动”比“传神写照”更加富有感染力。由此看来,“气韵生动”在绘画中更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艺术的气韵是分文别类的,是由不同的艺术元素所组成的。诗书是依靠语言文字的表达,音乐是根据旋律组合来实现。而绘画则是用恰当的线条结构来进行的。线条的千变万化让中国画有了独特的质感、韵味、空间、和情趣。研究绘画的气韵,就要了解中国画的绘画材料。国画中的颜色是变化无穷的,它简单却不失变化。画家经常运用颜色的反衬、调和、浓淡的变化体现出形象的变化多样。《五牛图》中,韩愰将画中的五头牛勾勒出不同的姿态,有的低着头吃草,有的抬着头走走停停,或者瞻仰后顾,真实自然的将牛的不同形态描绘出来,笔法简练、拙重,把筋骨和皮毛的质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通过线条颜色的变化,使整个画面给人以朴实,厚重之感,有一种身临其境,好像在农村田园间观望着这一切。线色的不同结合,显示出中国画的不同韵味和气息。依靠笔墨的运用来实现线色的构成。要使画面中的线条色彩得以巧妙就需要要使笔墨融合其情感,不孤立,不突出。各种线条、色彩相互呼应,最后形成充满情趣的有机整体。因此,我们从笔墨线色中感受到气韵的形象。首先是一种外在的美,直接吸引到人们的感官并给以享受。在线条颜色的渐变中寻求和谐的多样性,复杂而简单,在运动中保持平衡,从而实现别样丰满的艺术美感。同时,笔的墨水密度,灰度,节奏感是精神的外在表现。“气韵生动”之中的“生动”是用来形容绘画索要表达的一种形态,从而达到神似的效果,并且是在魏晋人伦鉴赏的环境下产生的,这一完整的审美概念,还离不开艺术家的情感趋势与精神境界,更离不开鉴赏者的审美要求,是谢赫第一次借用这个词将其作为品评一副作品的最高标准。在中国画的人物画中“气韵”指的是一个人风格、性情、情调,这种美留注于认得形相之间,在绘画上表现出来。

绘画是感性表达的最高形式,是有感而发,是触景生情。无论是经过长期的沉淀还是突然灵感的显现,都是画家努力找寻的一种表达自我思想感情的途径。绘画的气韵虽然与个人的思想感情密不可分,但是气韵并不能够直接再现个人情感。气韵来源于画家的巧妙构思与创作,并且根据画家自身的绘画功底来实现。很多画家以“气韵生动”的形式来显示自己的才能,风靡着整个花坛,从而为中国画的发展奠定着一定的基础,绘画的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换轮回。各个画家的绘画风格也是为此不同的。观者欣赏画作也是如此,但是欣赏者都会被气韵环绕的作品所吸引所陶醉。因此欣赏国画,最关键的是第一眼看到画作时的感觉。气韵生动的作品会吸引欣赏者的眼球,使欣赏者产生强烈的画面共鸣感,可以引人入胜。从而体会到画面之外的美感,理解画作更深层次的含义。画家运用灵活多变的丰富情感,以及多样的绘画技巧,使得气韵在绘画创作中更加别出心裁。

三、“气韵生动”对现代绘画的发展与影响(一)气韵生动推动现代绘画的发展

从某个方面来说,“气”和“韵” 是建立在内容与形式所要表达的条件之上的。“气”是骨气、风气、气势的象征,包含着画家的思想与激情。“韵”则意味着韵味、趣味、滋味,注重作品的节奏感,旋律感和和谐感。当代绘画很多气韵强盛的国画作品都气势非凡,雄壮有力,有势如破竹之力。韵味深厚的国画作品,清新婉转,有淡雅脱俗之趣。国画的气韵是广泛存在在各类作品中的。气韵二字蕴藏着两种不同的含义,依赖于颜色,线条的表达又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气韵生动在推动现代绘画发展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政治经济的需要以及社会文化的引导与限制,它们在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形态面貌特征,有不同的侧重点,甚至有许多不同的准则与要求。在近百年来现代中国画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画的构成和观念都在不断地拓展,现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中国画气韵生动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他画系有益于自己的观念和形式,慢慢形成了更新的体系。气韵生动的标准一直存在于任何时期,现在的完善是扩大了中国画的绘画观念区域和结构样式。对于正在发展中的现代中国画来说,其初步形成的绘画构成系统还需要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这都离不开我们的最高品评的标准来作为基础,推动帮助现代中国话的发展和研究。

(二)气韵生动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我认为,国画的气韵不仅仅存在在画作的表面,同时它还存在于画面之外,并且从中感染了人们的自身情感。在创作国画的时候,画家心灵在一次的得以释放。在绘画的节奏律动中,现代中国画领会到了“气韵生动”艺术的更深层次的意义。这说明绘画艺术的形式美之所以能够相对独立的存在,是因为它已经包含了画家的主观感情和思想。在创作过程之中经过自身的升华提炼,使观者能够感受到别样的绘画技巧,同时也把自我融化在具体的物象之中,从而突出事物的主要特点,使观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和丰富的联想。中国画的独特气韵除了具有空间性之外,还具有不断运动的流动性。它包含在内在意境和外在显现二者之间,使得中国画的内在和外在和谐统一起来。当作品的气韵附着在具体的形象之上时,是非常直观、具体、确定、形象、可了解的。当国画的气韵游离于画面之外时,体现出来的是间接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国画中的思想和情绪,引领着整个作品的画面。绘画是非常直接的感性表达方式,通过绘画,画家可以从中把自身的情思也灵活自然的表达出来。气韵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抽象的内容,也不是单纯模拟物象的形态,而是对具体形象的融会贯通,中国画的神韵在于无形中的韵味意境,而不只是单单的追求形似。在古代人物画中,气韵会在特定的情景中显示的格外明显,运用了谢赫的“气韵生动”,使中国绘画发展摆脱了以往的附属地位,是美术学的艺术品评有了一个更为直观的评判标准。谢赫在长期的实践创作中得出的“六法论”并以此作为绘画美学规律,其中“气韵生动”为六法论之首,才使观者看完以后荡气回肠,心灵得以震撼。

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对我国绘画影响意义深远,在现在的画评中,许多艺术家把这一学说作为品评一副艺术品的最高标准。这一最高标准在当今中国画的今天,依然是在我们绘画中表现着一切语言,一副成功的作品也必须要生动而有气质韵律。可以说中国绘画作品永远是与“气韵”兼备的。“气韵生动”是我们一直用到现在的一种品评绘画作品的传统方法。要求我们在现在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要多观察,多感受,多构思,多欣赏,培养自己独到的审美能力,更好地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观念,提高中国画的创作水平。气韵生动”是一副画灵魂的最好诠释和具体表现。

四、总结

现代中国画总要在绘画构成上的某一点保持对传统的继承。因为对传统有所继承,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爆出住现代中国画的民族性,就能使现代中国画以比较鲜明的东方艺术气质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同时对传统的继承,也是现代中国画获得文化厚度的唯一途径。任何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是在继承中发展的。“气韵生动”在古代绘画中具有着画龙点睛的重要性。能够通过绘画,从而尽情抒发作者自身的情感。真正的做到把画从静态变成更高意义的动态,动之以情。这需要画家有良好的创作功底,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山水画重视“韵”的运用,结合作家的思想情感,使创作更加真实贴近,真正实现用灵魂来绘画。这才是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自从气韵学说成功的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使中国绘画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与个性,同时有了一个专业的平台可以从中得以释放。同时标志着中国绘画已经从最先开始的外在不断地向内在转化开来,更注重去表达人的内在情感。精神、品位、格调这些方面。把中国绘画彻底带入了一个新的世纪高潮,传达了一个创新的思想,使中国绘画的发展突飞猛进,这是一个新的领域,促进绘画事业的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气韵在中国优秀作品中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我们当代的艺术绘画家在做到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去创新,将主流元素“气韵”也用于其中,更加精益求精,实现最理想化的状态,把“气韵生动”带入其中,就能创作出想要的铭心佳作,这就需要我们除去自身的浮躁之气,专心读书,潜心修炼自己的道德情操,沉淀出好的涵养,在广泛的知识中,不断地改善自身的技能。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神韵画出难”。笔者需要艺术作品来衬托。具有“气韵生动”的作品更需要艺术家勤奋有上进心,穷其一生的去追求。

安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 屈健,中国美术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

[2] 宗炳,画山水序·叙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

[4] 叶朗,《中国美学史纲要》,[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5] 温肇桐编,《中国古代画论要籍简介》,[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6] 张彦远,中国画论史.[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7] 陈兆复,中国画研究[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8]《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2010-08-01.

[9] 伍蠡甫,《中国画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0]陈绶祥,《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神论发展的几个阶段》,[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第4篇: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

R E P O R T

姓    名   汪倩倩

学    号   201312010124 

年    级    2013              

专    业    美术学国画

系  (院)  美术学院

指导教师        宋伟

2017年    4 月   17  日

职业生涯规划书

一、前言:

制定大学生职业生也规划书,本就是一个自我审视,自我定位,自我完善的过程。人的一生,人生的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说,就在于其职业生涯方面的成就和成功。在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旅途中,职业生涯往往绝对占有重要的意义。每个人都在计划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一个百花园,我只是百花园里一根小草,可小草也有一个想,于是我在这里畅想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自我认知

职业兴趣:

我的专业是美术学师类,而我本人也喜欢这个令人敬佩的职业,人民教师。

职业能力:

通过大学四年级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具有专业的教育教学知识,如:美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还有一定的教学实习经验。

个人性格:

我性格开朗大方,热情、心思细腻、稳重、富有同情心和爱心,有很强的责任感,做事踏实认真负责,对教师这个我喜欢的职业,会投入全部身心。

三、职业认知:

参考人才素质测评报告建议,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一)、家庭环境分析:

我的父亲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儿时的耳濡目染,使我对这个职业充满了崇敬感,也立志成为一名教师,父亲对我要求严格,尤其注重习惯和品质,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和父亲讨论教育教学方法。因为父母的原因,从小独立生活,养成独立自主、吃苦耐劳的生活品质。父母对其期望是我的压力和动力,也是因为他们的原因加上自身情况,我的职业可以说是在双方一致同意下的决定。

(二)、学校环境分析:

我的学校是一个拥有浓厚红色底蕴的学校,我的专业也是一个传统的师专业,师类美术学国画专业,本身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主要是美术学概论、中外美术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原理、设计基础,素描人物写生、色彩静物写生、山水花鸟人物画研究等。近几年国家的大力发展充满活力,我相信在以后我的专业能够大放异彩。

(三)、社会环境分析: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劳动者对于生活品质自身教育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美术教育这个行业,新生代的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国家也在大力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为这个职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实施计划

1、2017-2018年,去正规学校顶岗实习一学期。积累经验,并学习教育专业知识,参加2017教师招聘考试。

2、2018年入职

如果能够顺利入职,我会虚心老教师吸取经验,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用全部热情来投入,如果不能实现,我会继续学习,并去学校实习,去岗位切实了解本专业教师所需的技能和方法,争取早日入职。

3、2018-2023

入职五年后成为本专业岗位优秀实验教师。

4、2023-退休

成为专家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活到老学到老,关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为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六、评估调整

(一)、评估的容:职业发展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我会努力朝着目标与计划去追求我想要的职业人生,不管在这期间实施过程中出问题还是身体或是其他方面的原因,我的大体方向不会改变。

(二)、评估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我定期(半年或一年)评估规划; 当出现特殊情况时,我会随时评估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规划调整的原则:对评估结论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增加、或删除。力争达到客观真实。

七、结束语

我坚信通过我的努力,我能够获得我想要得到的,所以在这我想希望所有的大学生们都能够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让它们成为我们放飞理想的翅膀,开启成功的大门!

第5篇: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

学号 :

学年论文(设计)

(本科)

学    院              美 术 学 院

专    业               美 术 学

年    级                 2007                      

姓    名                黄莉

论文(设计)题目     美学发展要从理论走向生活化

指导教师      张江波    职称       讲师

成    绩                 中等

2008 年 5月 29 日

目    录

摘  要……………………………………………………………………3

关键词 ……………………………………………………………………3

一、美学理论的发展………………………………………………3

(一)外国美学理论大发展………………………………………………………3

(二)中国美学理论的发展……………………………………………………………4

二、美学走向生活的迫切性………………………………………………5

(一)美学研究脱离生活………………………………………………………………5

(二)生活美是艺术美的源泉…………………………………………………………5

三、美学既要形而上又要形而下…………………………………………6

参考文献………………………………………………………………………6

美学发展要从理论走向生活化

学生姓名:黄莉  学号:20075171057

美术学院  美术学专业

指导老师:张江波  职称:讲师

摘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美学还只不过是哲学家们闭门造就的纯粹理论,对于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影响。这使得美学成为了形式化的文字游戏,不能联系实际,理论也只能是理论了。而要使美学打破这种现状,只有开放理论的大门,走向大众生活。

关键词:美学;理论;生活化

长期以来,美学家们倾向于从哲学角度来建构美学理论体系,而忽视了对于大众审美实践的关注,使美学这门人文学科远离了大众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生活的质量,更加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共同和谐发展,因而人文主义思潮空前高涨。人们在生活的美好之中时刻感受到美的现实存在,又在面对现实生活的缺陷时提出新的美好理想,不断为争取美好的理想而奋斗。这就促使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不得不迫切的进入生活领域,反璞归真发挥它的真正价值作用。

一、 美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历史是很古老的,但是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却又是十分年轻的。

(一)外国美学理论的发展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美学专著《美学》的出版,在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鲍姆加登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应该相应的有三门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的学科是伦理学,研究“情”的学科即感性学或美学。从此“美学”这一名称才逐渐获得学术界的公认,美学也就成了一门有别于哲学、逻辑学、伦理学、艺术理论等的独立学科。以后,经康德、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努力,美学研究又逐步走向深入,使这门学科获得了更加严密的理论形态。如果从形成独立的学科算起,美学的历史不过二百年。

康德和黑格尔都在鲍姆加通感性学的基础上,以感性作为思考的中心,致力于解决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问题。他们都立足于各自的哲学立场建构起自己的美学理论。康德在鲍姆加通提供的美学是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想象力这个中介环节,提出了“审美判断力”问题,建构了其先验哲学的美学体系。他从“审美判断力”出发,重点分析了审美心理机制问题,抓住想象力与其他心理机能的相互组合,阐发了美感与崇高感、趣味与天才等问题。感性与理性的相互统一是他构建自己心理美学理论的核心。黑格尔则把艺术纳入绝对理念发展的历史,将艺术视为理念外化为主体心灵的感性表现,即美作为理念的感性显现经历了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黑格尔根据逻辑与历史相互统一的原则,以艺术美的理念为中心建构了一个庞大而又严谨的理论体系。康德和黑格尔的美学理论体系后来成为中国美学研究的两种主要范式,即审美心理学研究范式和艺术哲学研究范式。再加上古希腊的美学传统对美的本质的构建,即美本质研究范式,这三种美学研究范式就成为后来中国当代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典范。   

西方现代美学打破了以黑格尔美学为代表的形而上学体系,代之而起的是多元演变的新局面。西方现代美学立足于人本即精神主体来回答美学问题,以人本主义哲学为出发点,张扬个体的感性、本能、欲望、直觉,并将它们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审美经验问题成为西方现代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艺术,艺术不过是审美经验外化的产物——审美心理经验是艺术的内在根源,艺术则是审美的外在表现,审美和艺术密不可分。因而我们可以说西方现代美学是以“审美一艺术”为中心课题的。西方现代美学家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研究美学,而不像古典美学那样来建构一个宏大的体系。这种消解美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方式张扬了美学的精神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审美的本质内涵,例如存在主义对个人审美之谜的揭示,现象学对审美意向性的阐释等都为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法。但是由于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直接源自于西方现代哲学,而对于大众的审美意识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因而只是具有学理的价值,而对于大众的美好生活没有能够提供多少助益。  

(二) 中国美学理论的发展

在中国,随着近代政治改革要求而兴起了近代美学新思潮,明显的接受了西方近代美学的影响。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以及鲁迅,代表了中国近代美学自觉建构的开端。此后,朱光潜、宗白华、蔡仪等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形成了以吕荧为代表的主观派、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社会派,出现了四大学派争鸣的繁荣局面。80年代的“美学热”不仅代表了美学研究的复兴,而且促进了美学研究的深入和分化,出现了生活美学、生产美学、商品美学、科学美学、文艺美学、景观美学、比较美学等分支,代表了美学研究的又一高潮。90年代的美学转形和审美文化研究等新热点的形成,表明中国美学进入了自由争鸣的新的发展时期。

二、 美学走向生活的迫切性

(一)美学研究脱离生活

中西方美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美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的建构和艺术审美的研究上,美学家们总是从哲学的高度为美学寻求安身立命之所,极力从理论上论证人类审美活动的普遍价值,对人类审美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特性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而对大众审美实践的熟视无睹。这样一来,美学对于大众来说就是一朵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水中之花了。但从社会发展看,物质生活的丰富已经不能填补人们精神生活的空白了,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对美的需求。因而,美学走向生活是势在必行。

(二)生活美是艺术美的源泉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和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的序言中作者指出,该书的实质是“证明艺术作品决不能和活生生的现实相提并论”。在书中作者坚持批判黑格尔派客观唯心主义美学观,直接继承、发展了别林斯基的现实主义美学观,并提出自己的美学观点:(一)提出“美是生活”的著名定义。认为“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二)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充分肯定现实高于艺术,现实美高于艺术美。认为艺术是现实的“抄本”,现实的“代替品”,艺术仅仅作为现实的代替品才获得存在的价值,即提出“代替说”;(三)认为文艺是“生活的教科书”,并有三大社会作用: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判断生活;(四)论及崇高和悲剧。认为“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指出悲剧是人的难关或死亡,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并认为生活与艺术中的悲剧事件由一定的客观条件决定,是社会现象的产物。并反对轻视喜剧,充分肯定喜剧对现实讽刺与鞭挞的社会作用;(五)认为艺术的内容只是自然和生活中一切能使人发生兴趣的事物,批判了“纯艺术论”的虚伪实质。在典型问题上,认为作家必须捕捉人物性格的特征,使人物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不能用自然主义方式和抽象的概念创造典型,认为艺术创造的典型可直接从现实生活移入,不需要集中、概括和理想化。认为现实生活的美是客观的美、本质的美、内容的美,艺术与现实的区别不在内容,只在形式,形式的完美在于理念与形式的一致。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本书中,处处都在强调生活美的重要性。美是生活,一切艺术美都源于自然生活,纯理论的东西是虚伪的,不贴近生活的,远离现实的“神话”。所以,美学必须走进生活,从新找到其本源。

三、 美学既要形而上又要形而下

美学走向生活化是一种趋势,但不是说美学理论毫无用处。理论要联系实际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不联系实际,理论就只能是理论了,是少数人的学问。这就要求美学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形而上,发展理论,又要形而下,走入大众生活。上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让这门学科“雅俗共赏”,在理论和生活领域中都能得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鲍姆加登. 美学[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7. 13

[2]洪毅然. 大众美学[M]. 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1.11

[3] 祁志祥. 中国美学原理[M].  山西: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08

[4]王旭晓. 美在你身边[M]. 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0.5

[5]郑元者. 美学观礼[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1.02

成绩评定表

评      语

该生论文选题是:“美学发展要从理论走向生活化”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论文写作态度认真,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比较细致,写作提纲与开头报告思路基本一致,符合选题的主题。论文写作格式规范,符合学校规定的学年论文撰写格式要求。语句通顺、流畅;标点符号、语法正确;思路层次基本清晰,概括基本准确;重点比较突出。对于研究课题能运用本专业所需的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概念基本清楚,应用基本合理;但论文研究缺乏创新意识而且研究不够具体、深入。经评定,该生论文为中等等级

成   绩:

指导教师(签字):

200  年   月    日

学院意见:

学院院长(签名):

200  年   月    日

信阳师范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记录

论文(设计)题目: 美学发展要从理论走向生活化

美术  学院    美术学 专业  2007   级

时间

地点

教师指导情况

1

4月14号

艺术楼307

与指导学生见面,并指导学生如何选题与撰写论文的基本要求。

2

4月18日

艺术楼307

学生报选题《美学要走向生活 》修改为《美学发展要从理论走向生活化》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美学发展的资料。

3

4月25日

艺术楼307

修改其论文提纲,并提纲进行梳理,确立写作提纲并要求其开始论文初稿的撰写工作。

4

5月9日

艺术楼307

交初稿,对初稿中的框架及段落进行修正,并指出文献如何运用,特别是网络资料的选取,以及对 美学发展如何分析,并根据自己撰写    过程中的体会研究对策。

5

5月17日

艺术楼307

再次对论文中的文字与标点符号进行修改,并指出论文需要一些教学实例来支撑,特别是在讲 艺术发展 时,要有 作品参照 等。

6

5月28日

艺术楼307

打印格式的修改与校对,要求在30日以前交出打印正稿。

7

6月4日

艺术楼307

填写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学生(签名)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shiyong/159124.html


《关于美术教育毕业论文【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