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论文 > 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论文范文(通用4篇)

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论文范文(通用4篇)

时间:2022-05-20   来源:论文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论文】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疫情面前所有人应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论文范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一、疫情测试和考验了什么?

  (一)疫情测试了各国(不分贫富强弱)的治理水平,尤其是反应在医疗保健领域、面对灾难的应对能力、中央与地方的协调等。

  (二)疫情考验了区域性组织,如欧盟、东盟、非盟等的协作、应变能力。

  (三)疫情也测试了国际性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贸易组织(WTO),甚至包括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协调、驰援能力的执行力。并等同检视了现阶段负责全球治理的相关主要机构的能动性。

  (四)疫情还是对西方国家主导、并以多边主义为主轴的全球一体化,展开的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抽考”,考验现有的全球治理水平和国际秩序。

  二、疫情面前的国家反应典型

  疫情同时测试出人性、民族性格、社会习性,乃至一个国家的格局,堪称是一面“照妖镜”。值此疫情仍在肆虐之际,综观各国对疫情的反应,可粗略归纳如下:

  (一)以举国之力防控疫情的扩散,宁可选择以非常手段短暂牺牲国家经济发展、个人生活自由等,以阻缓疫情外扩,为他国乃至世界争取更充裕的时间空间来防控疫情——尽管中国这次首当其冲,可它树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典范。

  (二)当本国受疫程度趋缓,不忘将自己应疫经验、医护人员、医用物资等驰援境外多国抗疫一线,体现“天下一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典型例子,仍非中国莫属。

  (三)中国受疫之初,一些西方国家以种族、体制、文化的偏见与傲慢看待疫情,以为这只会殃及黄种人、亚裔人,与己无关,故此漠然视之,而致错失防控疫情的时机。待疫情蔓延至自己国家时,毫无防备、惊慌失措的国家多在欧、美。

  (四)武汉疫情暴发之初,那些期待中国经济受到重挫,进而阻缓中国崛起势头的“幸灾乐祸”,首推美国。美国执政当局如此,主流媒体也不逞多让。

  (五)面对本国疫情日趋严重,为了本身的政治利益(如:寻求竞选连任、纾缓国内民情舆论压力等),而不惜甩锅卸责,将疫情污名化、政治化,剑指中国,甚至折腾出天价索赔的荒唐闹剧。美国朝野政客已是始作俑者,还有欧洲若干国家,乃至亚洲另一个人口大国的某些政客、精英、媒体也跟着起哄。

  三、百年变局的新趋势

  在这一片纷扰当中,构建百年变局的新趋势,已在疫情的催化下逐渐涌现,冲击着既有的国际秩序。这大致可概括如下:

  (一)在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政策下,美国自我放弃领导全球性的防控抗疫。这也是自二战以来,美国首次缺席全球性的联合行动。它让美国的一众盟友感到群龙无首,无所适从。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也逐渐出现领导真空。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愈发迫切需要团结与合作,以面对当前和日后的全球危机,譬如气候变化或其他可能发生的流疫。同时,这也会引发世界对美国领导全球的角色反思,以及加速国际组织对全球治理机制寻求变革的步伐。

  (二)中国的“抱疫驰援”,不管是基于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考量,或是归因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智慧,都体现出一个大国当仁不让、敢于担当的角色;也同时为未来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一个迥然不同的互鉴互惠互利、共商共建共享的模式。

  (三)现有的全球一体化,过多聚焦和建立在经济GDP追求竞逐的基础上,却不能在灾难流疫面前发挥国际合作、守望相助的作用。从G7、G20、欧盟、非盟乃至东盟等,疫情当前,尽显“各扫门前雪”的本色与无奈,使一众区域性或跨国组织多沦为空泛的清谈平台。在疫情当头,人类大家庭理应“抱团自救”,回归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性省思。

  (四)疫情暴发后,全球的医用物资供应链过度倚赖中国,这让欧美各国蓦然惊觉。在当前新一轮的“防华、反华”思维的弥漫下,疫后多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预料会重新部署本国的医用物资供应链,乃至整顿整个公共卫生体系。这将会形成一种崭新的战略布局。

  (五)弱小国家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碍于多方面资源的匮乏,疫情的暴发进一步暴露出他们对国际合作的期待与依赖,这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深耕的沃土。

  四、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这一轮新的变局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中国的“抱疫驰援”体现了大国担当的本色,也以行动印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为全球治理模式提供了新的选择。这一方面有助于中国在国际重大议题上开拓更大话语权的空间,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模式”的疑虑和排斥。西方媒体对中国“兼善天下”的美意,已渐次由起初对所谓“中方的公关宣传,志在扩大影响力”的冷嘲热讽,发酵为针对“输出中国治理模式”的疑虑,甚至是无限上纲地扭曲为“输出极权体制”。目前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的“舆论围剿战”已经全面开打,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号角再次吹响。

  因此中国对这场席卷全球的战“疫”所取得的重大胜利,必须倍感珍惜,善加经营。面对西方国家的甩锅卸责、抹黑污蔑,有关“驰援抗疫”义举的阐释,不妨将之定位在通俗易懂的“同舟共济”的人道主义基础上,而不要作为批评、对比西方治理模式和社会体制的根据。

  有道是“打铁还须自身硬”。中国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努力厚植本身的软实力,积极扮演好作为大国的国际角色,而不必竞逐所谓全球治理的领导角色,以免坐实西方国家所谓“意图输出中国模式”的指责和圈套。中国要始终坚持互鉴互惠互利、共商共建共享的对外交往方向,面对全球性危机的考验时,要始终如一敢于担当,有所作为。

  与此同时,中国宜把握这百年变局的机遇,适时调整“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布局,如以“重整医护体系”为出发点,借“一带一路”为载体,按亲疏远近、战略考量的排序,选择性地向外提供自身在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尤其是要加大帮助弱势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力度,这更是刻不容缓。其实“医护外交”可作为中国拓展软实力的另一试金石,只要运用得当,其地缘政治红利,当非经济效益所能比拟。

第二篇: 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总体看,从社会运行和跨境交往方式,到国际格局、全球议程和世界经济,疫情改变了许多,中国既要对可能袭来的复杂情况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又要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在我们即将面对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当中,最主要、最紧迫也是牵动面最广的有四个。

  一是境内外“接种和免疫落差”“修复和开放落差”继续拉大。疫情的反复、病毒的变异和社会冲击效应的堆叠,将使得中国“独善其身”的难度越来越大,社会成本越来越高,保持抗疫成果和恢复对外交往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防疫政策面临的调整压力也会逐渐增大。

  二是内外经济改革攻坚与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并行发生,交互作用。中国的市场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诸多挑战,结构性调整压力沉重。“共同富裕”改革和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需要长期、复杂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落实“双碳”目标任务也很艰巨。

  在此过程中,中国改革和调整的每个重大步骤都会引起国内外市场联动反应,形成相互传导效应。外部经济大环境加快恶化,各主要经济体货币超发,与疫情相关的刺激措施逐渐退出,“财政悬崖”近在眼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减速风险。总之,外部环境转坏,内部改革攻坚的“时间窗口”狭窄,保增长保稳定保改革挑战重重。

  三是中美关系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我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是来自美国的遏制与围堵的压力。

  美国从中东、南亚抽身,战略重心转向“印太”,将对中美关系和国际局势产生深远影响。目前看美国的“转身”并不顺利,加上其国内积弊复杂难解,处于“战略透支”后的“战略过载”状态,拜登政府需要同时处理包括疫情、阿富汗、经济、两党关系、南部边境非法移民激增等多重麻烦甚至危机,其支持率一路下滑,必然对2022年的中期选举造成影响。种种预测显示,共和党将重夺国会众参两院的多数党地位。这种状态固然延迟了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审议进程,但中长期看美方会更多迁怒于中国,其对华政策可能朝更强硬的方向调整。今后的中美关系,暗礁密布、荆棘丛生,要想实现稳定可控可预期困难重重,两国在经济和非传统领域的合作也会因传统领域内竞争性和对抗性的加强而难以顺利开展。

  四是周边安全环境进入新的风险集中多发时期。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始终是亚洲,而亚洲又是“后疫情世界”各种变化所产生的冲击力集中交汇之地。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大国竞争重心转向亚洲,我国周边地区将有更多力量关注和投入,各种既有和新增热点问题交错发展,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热点问题相当突出。阿富汗变局之下,长期盘踞在那里的“三股势力”如何调整彼此关系,塔利班能否稳局并把国家引上善治轨道,有待观察。拜登政府无心与朝鲜开展高层对话,放手让技术官僚处理,韩国政治进入着眼“后文在寅时代”的调整期,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有可能形成新的刺激。朝鲜半岛核问题在美国无暇兼顾的情况下如何演变,值得关注。缅甸政局激变后,美西方保持高压制裁态势,当地局势要想重返稳定与和解的大方向还需缅甸各方和地区国家付出更多努力。围绕乌克兰的大国角力趋于激烈,美俄欧等方的战略回旋余地均明显压缩,战略忍耐度也在大幅下降,发生大规模地缘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中亚国家权力交替的遗留问题未能妥善解决,叠加民生和反恐难题,我国西部近邻地区正在生成新的动荡和干涉漩涡。

第三篇: 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危机中的挑战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餐饮旅游影视行业在本该最为红火的春节经历了一次长时间“歇业”。2019年春节期间餐饮、旅游和电影票房收入1.5万亿元。而2020年的本次疫情,餐饮、旅游、娱乐、实体零售这些第三产业受到了明显的冲击。

  2月8日深夜,老乡鸡在微博发布了董事长束从轩的一段讲话视频,束从轩称:“前一段时间,我和西贝的老板老贾等几位老板在微信群里聊天,发现大家都是:‘我太难了,老铁,最近压力很大。’可见疫情对餐饮业甚至整个社会经济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作为全国知名的中式快餐餐饮连锁企业,老乡鸡在全国拥有800家门店。受到疫情冲击,老乡鸡关闭了大半店面, 保守估计亏损人民币5亿元。

  实际上,老乡鸡并非第一个引发公众关注的餐饮企业,此前在2月1日,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曾公开表示,疫情致2万多员工待业,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3月,引发舆论关注。

  2020年2月12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相比去年春节,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收损失达100%。2月份中国70%左右的酒店都已停止营业,预计3月份会逐步有所好转。2019年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的产值为4234亿元,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住宿餐饮业受到较大冲击,预计将带来2100亿元左右的损失。

  对于本就在寒冬期挣扎的影视行业来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则无异于雪上加霜。电影院线停业,直接损失掉春节档、情人节档两个黄金档期。

  春节档期分量有多重?以上市公司中国电影为例,该公司下属控股影院2019年春节期间(2月4日至10日)合计实现票房收入1.44亿元,占全年票房总收入的7.94%;而今年同期,下属141家控股影院均暂停营业。

  有数据统计,正月初一到之后30天内的票房几乎占全年票房的1/5。伴随院线停业和电影撤档,院线公司的广告收入、电影衍生品与餐饮销售收入等主营业务收入势必大幅下降。

  旅游业也不乐观,早前携程、途牛、同程等平台估测,2020春节或将有4.5亿人次出游。但疫情发生后,预订的订单纷纷退订,新订单那更是很难有了。

  在疫情影响下,一季度中国经济将遭受冲击,经济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保持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韧性、弹力和空间依然存在,不会因为突发疫情而发生改变。

  危机中的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改变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节奏。宅家战“疫”中,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正不断被重塑,互联网+技术赋能的应用场景得到强化,线上生鲜、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线上教育等行业的发展空间被快速打开。

  线上生鲜,算是在这次疫情中强势崛起的行业之一。人们在家隔离,只得把“吃饭问题”交给“送菜上门”。生鲜电商一夜之间就成了“宠儿”。面对刚需,很多生鲜电商平台订单量暴增。

  和生鲜电商一样,远程医疗也迎来了春天。疫情暴发之后,互联网医疗企业第一时间冲上一线。线上科普、在线问诊、心理热线、慢病续方、远程会诊、AI辅诊……一系列“组合拳”不仅满足大众的需求,也为抗疫贡献实实在在的力量。根据易观千帆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最高峰达到了671.2万人,最大涨幅接近160万人,涨幅31.28%。

  疫情之下,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面临挑战,“云课堂”成为各校教师授课的新选择。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登录相应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师生人数,达到了去年整体的128倍;仅2月10日全国部分普通高中“云开学”首日,就有超过2亿人参与“网课”学习。

第四篇: 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后疫情时期大连会展经济的机遇与挑战作者:陆文玥李多菲曹露丹来源:《商展经济》2020年第23期①基金项目: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2019年度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爱尔兰关系的新发展研究”(19GBQY034;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经济转型期的产权和契约问题研究”(2018XJYB10;大连外国语大学创新创业项目“俱乐部公共品与创新创业行为关系的研究”(202010172134。作者简介:陆文玥(1979-,男,汉族,辽宁大连人,讲师,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大连外国语大学爱尔兰研究中心研究员、“一带一路”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大连大学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主要从事国别经济、经济史、经济制度方面的研究。大连外国语大学陆文玥李多菲曹露丹摘要:经过多年发展,会展业已成为大连最靓丽的城市名片,在活跃当地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然而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大连会展经济面临着严峻挑战。为应对危机,大连市及时调整策略,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大力推进线上展会,助力企业发展,不仅解决了危机下的行业之急,更为后疫情时期会展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此外,大连会展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会展旅游、绿色会展、科技含量、市场匹配等方面,这些都是后疫情时期大连会展经济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疫情;大连;会展经济中图分类号:F713.83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0.13.031大连会展经济现状近年来,大连会展经济发展迅速,会展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系数达到1:7,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十二五”期间,大连市将以东港、星海湾、普湾新区、小窑湾为核心,积极承办大型高端国际会议,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2019年,受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影响,大连市展览数量降至83次,同比减少21%,但办展总面积达到161.3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1.2%[1]。由此可见,尽管大连会展经济整体规模相对萎缩,但单位展会规模有所增加,进而为应对外部因素冲击形成了一定缓冲。在展会质量方面,大连会展业呈现出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一方面,绿色会展蓬勃发展,带动城市向绿色环保和服务业转型。2019年,以大连工业博览会、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大连软交会、大连国际汽车展览会、大连国际环保展等为代表的绿色展会办展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参展客商逾3000家,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展会规格和质量明显提升,成为城市靓丽名片。2019年,被誉为中国软件第一展的“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正式更名升级为“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此外,“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于2006年更名升级为“中国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大连会展经济始终在严峻而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砥砺前行,既有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也有自身经济活力和产业竞争力方面的挑战。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使正处于焦灼之中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这也使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大连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其中,以线下活动为主的传统会展业首当其冲。2疫情影响下的大连会展经济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大连市一些传统的线下展会因此延期或停办。尽管如此,一部分展会采取了线上形式,保持了大连会展经济的持续运行。其中,“大连赏槐会暨东北亚国际旅游文化周”暂停举办,“中日文化旅游交流大会”延期举办。此外,一些展会改为线上举办。例如,“首届中国国际渔业线上博览会”借助“快手”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大连房交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一站式线上看房,“2020大连购物节”则采取了“线上赋能线下,线上直播引流+线下实体消费”的双轮驱动模式,“中国化工产业(期货大会”“大连国际消费品牌博览会”等也都采取了线上方式举办。随着国内疫情防控的常态化,9月11日,“2020第三届大连国际消费品牌博览会”开幕,成为本年度大连市的首个线下展会,参展企业达400余家。为降低企业成本,合理引导消费,展会对参展商家推出免费展台,银联为消费者提供“满100元送50元”的线上消费券,滴滴出行大连分公司则为消费者免费发放百万份价值100元“惠出行”礼包。此后,“2020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第22届大连国际工业博览会”“2020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等大连市重要的会展活动相继成功举办。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展会均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其中,大数据产业与技术高峰论坛首次采用“云展览”模式,使参观者足不出户便能身临其境地“走入”会场,观看直播,洽谈生意;服博会则以“数连智裳”为主题,首次推出在线参会平台,使参会者相聚云端。可见,受疫情影响,大连市上半年会展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但及时采取的线上会展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难题。同时,线上会展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其便捷性、灵活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会展的短板,并正在为未来线上线下混合的会展模式提供契机,这在软交会、服博会等展会中得到了集中体现。3大连会展经济的机遇与挑战3.1大连会展经济的机遇第一,“新基建”带来的巨大商机。2020年3月,为应对疫情冲击,中国政府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这种与新经济相契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将极大地提升人们的生产和消费理念,并为会展业带来巨大商机。就大连市而言,在会展业从传统的线下模式向技术赋能的线上线下模式转变过程中,高科技基础设施不可或缺。通过3D、VR等技术,举办方可以通过“云”会展形式为参展方提供虚拟场景和虚拟展台,通过网络社区充分发挥网络营销的作用。可见,“云”会展将充分展现大连“时尚浪漫之都”的特色,推动会展旅游产业的发展。第二,氢能产业带动绿色会展经济。在我国工业经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过程中,大连市提出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的要求。在氢燃料产品的应用场景方面,大连市可充分利用港口、机场、轻轨、地铁,以及分布在大连市辖区内的各类海岛等,开辟多种典型应用场景[2]。大连市计划将金普新区和高新区作为氢能应用示范先导区,并于年底前开通4条氢燃料电池汽车公交示范路线试点,以及进行氢燃料电池物流车、重卡等车型的示范运营。此外,大连自贸片区氢能产业园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近年来,大连重点发展绿色会展经济,成果显著。其中,参展项目呈现多样化,展会规模逐年扩大,各类合同意向金额大幅攀升,展会收益不断增加。2019年,“大连国际汽车展览会”吸引了12个国家、380多家汽车企业参展,展会规模达12万平方米,整车销售数量达8800量,销售额达13.08亿,同比增长0.02%。可见,氢能产业将有力促进大连绿色会展经济的发展。同时,展会的应用场景又会推动氢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形成两者间的双效互动机制。第三,自贸区促进会展业国际化。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是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国际联运的重要枢纽,在大连市打造国际贸易中心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11月9日,大连市提出将充分利用开放优势,全力创建中国北方自由贸易港,切实担负起“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先试任务。11月15日,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这意味着中日韩、东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5个国家将在国际贸易领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可见,在RCEP协定下,大连自贸区通过继续深耕中日韩资源,积极发展面向东盟的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进而推动自由贸易港升级。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意味着更频繁、更持久的国际交流,这为繁荣会展经济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以“大连国际工业博览会”为例,博览会举办22年来,每年都汇聚大批国内外客商在此交流合作,成为拓展和深耕日、韩、俄等国市场的重要平台。此外,该博览会还是大连市与上海市合作对口的重点项目,这为大连市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抓手。因此,大连会展业将以此为契机,迅速提高会展国际化水平,使之成为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第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跨境电商。大连是东北地区与“一带一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是东北亚和中俄蒙经济走廊之间的重要节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大连市发挥区域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大连是东北地区唯一列入这一文件的港口城市。2016年,《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发布,大连港被定位为中欧班列建设重要节点。在这一背景下,大连会展业将迎来宝贵的发展契机。2018年“‘一带一路’中俄蒙跨境电商交易会”在大连举办,主题是“立足中俄蒙,共筑全球梦”。会议提出“互联网+外贸”战略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以及着力打造跨境B2B一体化综合交易服务平台,完美融合线上线下渠道,发挥电商全产业链集群互补效应,吸引诸多传统商家转型“互联网+外贸”[3]。因此,大连会展业在打造线上、线下第三方交易平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3.2大连会展经济的挑战第一,会展—旅游协同效应不显著。大连既是会展城市,又是旅游城市。例如,早期的服装节便集合了服装展会和嘉年华两大内容,形成一条相互促进的产品线。近年来,随着会展和旅游各自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两者间相互影响减弱,未能形成“观光在大连”的协同效应。一方面,会展企业集中于接待、场馆运营等展会的事务性工作,或者自行组织客商旅游,缺少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则仍集中于吃、住、行,较少开发游、娱、购等高附加值环节,缺乏与会展企业相互引流的意识。在后疫情时期,很多客商除了参加展会之外,也会有旅游观光的兴致;同样,很多游客也有消费体验的动机。因此,加强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有利于整体提升大连会展旅游业水平。第二,会展光鲜但缺少绿色。绿色会展倡导环保理念,并以资源循环使用和环境友好为目标,这意味着在场馆布置、会展企业规范、参展企业引导等方面都应该加强绿色环保意识。但调查发现,部分会展企业绿色办展理念淡薄,缺少对搭建商质量的筛选,相关会展人才缺失;部分参展商绿色参展意识不强,材料不够环保,且浪费现象严重。此外,一些场馆的运营模式绿色化程度低,展会举办期间的现场管理力度较弱[4]。在后疫情时期,绿色展会应提倡“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在保证展会顺利进行的同时,通过举办方、参展方和会展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推动绿色会展经济的发展。第三,会展产品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够。首先,传统营销模式无法适应过度细分的市场。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传统营销模式已无法有效适应市场变化,碎片化的目标客户和分布式的决策机制使原有千篇一律的展会模式变得众口难调。进而,在展品范围、展区划分等方面较为繁杂无序,使一些本应是高档次的展会如同批发市场。以大连工博会为例,调查发现,尽管该展会紧扣时代脉搏,将主题定位于“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助推器、大连工业4.0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但事实上,参展商更关注展会的商贸功能,包括有关采购商、销售渠道和市场的信息。在后疫情时期,产业链的转移和供应链的调整,必将加大市场信息的搜寻成本,而只有有针对性地吸引客商,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展会的效率和收益。第四,会展业科技赋能程度偏低。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求有科技实力的支撑,而作为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窗口的会展业则更应体现出一座城市的科技竞争力。2020年,大连的科技创新竞争力排名全国第20位,处于中等偏下,这客观上影响了会展业的科技含量。以大连软交会为例,大连市的软件产业以服务外包为主,软件外包企业规模小,且主要承接低附加值环节,如呼叫中心、客服、数据录入等。近年来,随着周边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显现,大连软件外包企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与之相应,软交会中的核心技术较少,高附加值产品较少,进而降低了展会的科技含量。在后疫情时期,面对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大连会展企业应及时调整策略,提升自身科技含量,并引领相关产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升级。第五,多语种语言服务供不应求。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需要建立高质量的平台经济。对此,会展经济首当其冲。同时,高质量的会展服务需要有高水平的多语种服务。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为主,对于西班牙语、德语、法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外语类专业普及程度较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相关沿线国家语言专业的设立纷至沓来,但仍无法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大连外国语大学成为服务大连会展业、提供多语种服务的主要载体,连续多年为夏季达沃斯论坛、软交会、服博会、工博会等大型国际会议提供语言服务。但从市场供求方面来看,大学生语言能力有限,而会展业的多语种需求持续不断,这导致高质量的多语种语言服务供不应求。参考文献[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9)[EB/OL].2020-01-10./>

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论文相关文章:

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惠明幼儿园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简报美篇

疫情期间学校疫情防控倡议演讲稿

施工现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村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及工作措施

零基础怎么写医学论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大专

护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8000字范文

大学生思政论文2000字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shiyong/156508.html


《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论文范文(通用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