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计划 > 三年级科学植物教案-三年级科学苏教版植物与我们教案三篇

三年级科学植物教案-三年级科学苏教版植物与我们教案三篇

时间:2019-08-28   来源:教学计划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教学计划】

下面是中国文库网www.chinawenwang.com小编整理的三年级科学苏教版植物与我们教案三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植物与我们教案三篇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植物与我们教案一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朗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本单元由4课组成。1.我们周围的土壤 2.了解土壤3.肥沃的土地4.土壤的保护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

  本单元的重点是进行一次“种油菜”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作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孩子们真正去“种”的一个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要了解种子、花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使用镊子进行解剖和制作标本的简单方法:完成种子和花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探究实验;连续记录下油菜生长各阶段变化的详细情况并进行资料汇总,总结规律,使学生对继续探究植物世界的奥秘充满浓厚的兴趣。种植活动是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主线,伴随着这个活动,学生们将会遇到许多有趣的问题,井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本单元共分为4课。1.植物和我们2.果实和种子 3.根和茎4.叶和花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本单元分为6课。1.认识固体2.把固体放到水里3.认识液体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6.认识船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指出天气现象存在规律性,季节的气候特征影响动植物的生存方式。本单元分为6课。 1.今天天气怎么样2.气温是多少3 雨下得有多大4.今天刮什么风 5. 气候与季节

  三、教学目标

  1.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把整体分为部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形态构造和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采用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和多种观察的方法来观察物体。

  2.实验能力:继续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3.通过养蚕的体验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并进行学科学、用科学教育。

  四、教学措施:

  1、现场考察: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学秘密。

  2、实验: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养殖种植: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科学游戏: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学秘密。

  五、教学进度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植物与我们教案二

  教学内容动物 植物 人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已有知识判别动物植物与人的相同、不同之处。

  科学知识

  1.了解动物、植物与人的相同、不同之处。

  2.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动物、植物与人应和谐相处的道理。

  2.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根据已有知识判别动物植物与人的相同、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人与人的相同、不同之处1.开始上课,师生互相问好后,请一位女生上讲台与老师站在一起。

  谈话:“老师与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 谈话:“老师与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1. 踊跃回答,如:

  长头发、短头发;男生、女生;衣服等

  2.“都是人、都有五官等”

  二、人与动物的相同、不同之处

  1.电脑演示:老师的照片、与黑猩猩的相片并列。

  2.“同学们看看,老师与黑猩猩有哪些相同、不同之处?”

  要求学生记录,比一比谁记的多?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1.笑,好奇。

  2.思考的基础上记录。

  (将自己的想法填在课本后的表格中。)

  3.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动物与植物的相同、不同之处1. 电脑演示:大熊猫吃竹子的相片。

  2.让学生说说照片上有哪些有生命的物体。

  3.要求学生比较大熊猫与竹子的相同、不同之处。

  4. 组织学生交流。

  5.小结:

  生物的共同特征:

  会呼吸;

  会繁殖;

  会生长;

  要吸收营养;

  对刺激有反应。

  1.认真看。

  2.说出有生命的物体的名称。

  (大熊猫、竹子)

  3.将自己的想法填在课本后的表格中。

  4.交流自己的想法。

  5.了解到动物植物与人的相同之处。

  四、体验动物、植物与人应和谐相处1.谈话:人与其他生物看起来有那么多不同,但实质上仍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生物与人共同生存在蔚蓝的地球上,使地球显得充满了勃勃生机。在你的想象中,人与其他生物应如何相处呢?

  2. 谈话:而实际上,人类以地球的主宰者自居,对其他的生物,造成了各种伤害……

  3.观看影片剪辑:

  破坏植物;

  捕杀鲸鱼;

  猎杀藏羚羊。

  4.想一想:人类与其他生物应如何和谐相处?1.说出自己的想法。

  2. 迷惑……

  3. 造成震撼。

  4.说出自己的想法。

  课后反思:

  这堂课的设计与课本内容相比有较大变化,淡化了生物分类这一块,而把重点放在了人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上。

  整堂课下来,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尤其是前面三个环节,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与前面所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如生物的共同特征)。但,最后一个环节“体验动物、植物与人和谐相处”这一块,学生的想法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把动物分成了两类:害虫和益虫。然后认为:对益虫应保护,而对害虫……当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只苍蝇,你是一掌拍死,还是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看到活生生的苍蝇?”这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大部分人仍认为应拍死,我无法为他们评判。

  观看影片剪辑时,学生产生的震撼小于我的预计,或许我该让他们看到更血淋淋的场景?但在我国没有电视电影分级制度的前提下——我看到电视台播放了这样的新闻,一个人被货车压扁了——不知道有没有正好看到的小学生会产生心理阴影或伤害?所以,我无法进行这样的尝试。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植物与我们教案三

  年级:三年级科目:科学单元:第一单元教案设计:课时:1

  课题: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复案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 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 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 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 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

  板书设计:

  导学小记:

  课时备课

  年级:三年级科目:科学单元:第一单元教案设计:课时:2

  课题:第2课、了解土壤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 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 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 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 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 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 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 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教学过程复案设计

  (一) 导入新课

  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

  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

  (记录在记录本上)

  2、 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

  3、 小结:

  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性能:

  (1)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触摸:土壤摸 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闻: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

  (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① 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② 倒入相同的水。

  ③ 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

  (4)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6、 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1) 分组讨论

  (2) 大组交流

  (3) 小结: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花生最适合。

  四、课后作业

  1、 课后继续认真研究周围的土壤。

  实验册

  板书设计:

  导学小记:

  课时备课

  年级:三年级科目:科学单元:第一单元教案设计:课时:3

  课题:3.肥沃的土壤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2、 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

  1、 知道死了的动植物 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2、 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2、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一堆土、蚯吲、一壶经过处理的水、每个学生带一些植物、吸管、小铲子、塑料袋、一张黑纸、胶带、报纸、抹布、记录纸、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复案设计

  (一) 导入新课

  1、 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

  2、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 自主学习

  1、 观察有落叶的土地

  (1)学生分组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落叶下有什么?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

  2、自主研究

  (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

  (2)交流: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

  3、制作肥料袋

  (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

  (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① 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② 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③ 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4、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 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5、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三)总结巩固

  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1、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 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2、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3、了解其它动物会增加土壤肥力

  讲述:除了蚯蚓之外,鼹鼠能够挖洞松土,使土壤中有充分的空气,这一切都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增加,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

  四、课后作业

  1、 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并作好记录。

  2、完成实验册

  板书设计:

  导学小记:

  课时备课

  年级:三年级科目:科学单元:第一单元教案设计:课时:1

  课题:第4课、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 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 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4、 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知识

  1、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 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 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 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教学过程复案设计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板书课题)

  (二) 自主学习

  1、 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 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 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 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 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 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 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 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 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 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 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 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 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四、课后作业

  1、 为保护土壤作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完成实验册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shiyong/103099.html


《三年级科学植物教案-三年级科学苏教版植物与我们教案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