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美文 > 散文精选 > 作是更深刻的自我探索

作是更深刻的自我探索

时间:2019-06-09   来源:散文精选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散文精选】

下面是中国文库网www.chinawenwang.com分享的写作是更深刻的自我探索,供大家参考!

 写作是更深刻的自我探索

  书展期间,创作型歌手陈绮贞携新书《不在他方》来到上海。这本散文集记录了她十多年来旅行的足迹及生活的点滴感悟,可以视为音乐世界之外,她对于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另一重探索。(图:陈绮贞拒绝成为被过度消费的偶像,拒绝定位自己,拒绝改弦更张,她向往的是闲适的生活境界)

  来源:外滩画报

  书展开幕的第二天傍晚,除了主会场的摩肩接踵,市中心一家商场的门口也聚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暑气,有的路人撑着伞驻足,好奇地张望里头正发生些什么。只有从排队的“大小”青年手里拿着的书才能大致猜个一二--《不在他方》,稍往里走的门口的小摊上也竖着几本同样的书。

  这是创作型音乐人陈绮贞的新书发布会。十六年前,从与徐怀钰、吴佩慈、李心洁一道作为滚石旗下的演唱组合“少女标本”的一员出道,到今天被人“尊称”(昵称)为“陈老师”,她这一路坚持的自我精神似乎从没有改变:走着小清新的歌路,唱着不妥协的歌;写着自己的文字,展开别样的旅程;拍着精致的图片,感悟着哲理的自然;还有,被各类文艺青年喜欢,却又自以为不是明星。

  在谈及自己的“写手”角色时,陈绮贞显得很坦然:“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写了几首歌词,就能够真正当好一个作家。对我来讲,创作有很多不同的领域,它们是很不一样的,所以,《不在他方》还是被我定义为一个偶发事件。”

  但就旁人的观察而言,出书似乎对陈绮贞而言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她拒绝成为被过度消费的偶像,几年才出一张专辑;她拒绝定位自己,认为那不过是别人给的标签;她拒绝改弦更张,向往闲适的生活境界……却又是如此坚持,一丝不苟地创作。所以,写作于她似乎是音乐之外最好的选择。

  对于爱创作的陈绮贞来说,写歌似乎已经不是什么需要绞尽脑汁才能完成的事儿。她给记者翻看了她手机的语音备忘录,长长的一连串录音都是她随时随地拿着吉他弹唱的 Demo,大约有上千条。而谈到写书,似乎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我知道书的篇章跟一首歌比起来是很大的,它不能够像我坐在飞机上或住旅馆时,花费 5 分钟、10 分钟写两句歌词,就轻易做到。”陈绮贞说。

  为此,她的写作常常伴有一种“仪式感”。她将自己放置在一个除了电脑、椅子之外,只有一张床的空间里,每天固定写那么四小时。其间可以打瞌睡,但手不能离开电脑。这样连续一两个月,《不在他方》的雏形就出来了。然而,这个雏形的形成却是陈绮贞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跟自己、与自然的无数对话的积累。

  关于此书的出版,还有这么个小故事,大概在陈绮贞出第二张专辑的时候,就开始有很多人表示喜欢她的歌词,并催促她写书。但一直到去年,十几年过去了,她始终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去完成一本散文集。直到有一天,陈绮贞重返母校,去上了台湾政治大学陈芳明教授的课,然后把之前写的东西做成像备忘录一样拿给他看。陈老师不但给予她鼓励和肯定,甚至帮她联系好了编辑和出版社,因此才有了这本书的问世。说起此事,陈绮贞的脸上还泛着一脸感谢的笑意。

  

陈绮贞:写作是更深刻的自我探索

 

  《不在他方》中记录的哈瓦那的章节是陈绮贞最津津乐道的,她用一个外来人的眼光,感受着这个似乎与世隔绝的国家

  现在的《不在他方》,收录了陈绮贞的 38 篇散文、7 封信件、两场对谈和一段问答,记录了她在哈瓦那以旅人之眼所烙印的风景,和那些曾经日常中的微小感受。比如大学住宿的日子、拔牙的体验、台北早餐店的气味、晨起的漫步、阅读的陶醉、聆听演唱会的悸动,以及在音乐里反复迷失与寻找自己的历程……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所记录的哈瓦那章节,都是美国和古巴恢复关系前的原始状态,这是陈绮贞所津津乐道的。她用一个外来人的眼光,感受着这个似乎与世隔绝的国家。那些因为迷路得来的“惊奇”、那种最好的娱乐就是和当地人一起坐家门口闲聊,听她娓娓道来,很真实,很宁静,也很温暖。

更多相关内容:
《作是更深刻的自我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