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美文 > 散文精选 >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摘抄]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摘抄]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时间:2019-04-28   来源:散文精选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散文精选】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下面是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古文观止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有时候直接读古文原文其实挺累的,最近发现读它的白话版本,也有很多益处:如果是以道理取胜的文章,读白话文并不妨碍明白道理;如果是以文辞取胜的文章,文白对比才更能感受到它的神韵。

  所以最近阅读《古文观止》,既然旨在涵咏文辞、辨识人心、斟酌事理,所以就找了白话文版本,必要时再参照着原文读。整理了一份简要的读书笔记,以飧同道。

  l 《冯谖客孟尝君》

  原文: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感:我们生活中也常遇到这种情况:三言两语没法把对方要了解的情况解释清楚,与其挂一漏万,不如玩笑岔开,等待对方对你给予充足的信任,否则就算解释清楚也无益。)

  l 《秋水》,庄子

  原文: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译文:北海若说:“懂得道的人,一定能通情达理,通情达理的人,一定很懂得权宜应变,能应变的人,就不会因物而伤害自己。

  (感:古人很看重通过学习培养人宽厚豁达的性情,比如曾国藩所说的“明强”。他们的共同点,都在此句了。)

  l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原文: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译文:“家里积聚了千金,就不坐在近屋檐的地方。”这说的虽是小事,却可以引申到大的问题上。

  l 《史记 · 滑稽列传》,司马迁

  译文:《礼》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乐》用来启发和谐的感情,《书》用来叙述史事,《诗》用来表达情思,《易》用来演绎神妙的变化,《春秋》用来阐发微言大义。

  l 《报任安书》,司马迁

  译文:人天生的感情都是热爱生命,害怕死亡,思念父母,顾及妻儿的。至于被正义和真理激动起来的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有一种无法克制的冲动。

  l 《报孙会宗书》,杨恽

  译文:为人轻财好义,廉洁无私,但自矜其能,不能容物,每有忤己者必欲害之,因此得罪不少朝廷显贵。

  (笔记: 这是司马迁的侄子。借此可以思考家风的影响。)

  译文:人的感情所不能限制的事情,圣人也不加以禁止。

  l 《汉书·苏武传》,班固

  原文: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笔记: 读到这里每次都想哭。有比生命更执着的坚守,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吾亦无悔。)

  译文:后来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边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个俘虏,说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丧服,说是皇上死了。”苏武听到这个消息,面向南放声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达几月之久。

  (感:渐渐明白,这不是夸张虚言;也渐渐相信,这样的磨难能使得生命力更旺盛持久。)

  译文: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

  (感:经历过人世沧桑,此时的苏武一定已经明了,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l 《汉书·霍光传》,班固

  译文:第二天早上,霍光听说这件事,停留在画室中不进宫。昭帝问:“大将军在哪里?”左将军上官桀回答:“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所以不敢进来。”昭帝下诏召大将军。霍光进宫,除下将军冠叩头自责,昭帝说:“将军戴上冠。我知道这奏书是假的,将军无罪。”

  (感:太佩服了!这个时候的霍光还能保持这么镇定,是如何办到的呢?)

  l 《让县自明本志》,曹操

  译文: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但要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庭,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这实在是不行的啊。为什么呢?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能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不能干的啊。

  (感:曹操这些一定是肺腑之言,只是天下理解他的有几个呢?他肯定知道自己会背负几千年的骂名,却依然遵循更恒久更根本的尺度我行我素,曹操是真豪杰啊!不知道历史上,他的知己能有几人。蔡文姬父女可能是,所以曹操全力相救。)

  l 《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

  译文:人与人之间相互成为好朋友,重要的是要了解彼此天生的本性,然后成全他……如果以为世俗的人都喜欢荣华富贵,而唯独我能够离弃它,并以此感到高兴;这样讲最接近我的本性,可以这样说。

  l 《后汉书·班超传》,范晔

  译文:班超到了鄯善国,国王广接待他们礼节非常恭敬周到,但不久突然变得疏忽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随从人员说:“你们难道没觉察鄯善王广的态度变得淡漠了么?这一定是北匈奴有使者来到这里,使他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服从谁好的缘故。头脑清醒的人能够预见到还未发生的事情,何况现在已明摆着呢?!”于是班超找来一个服侍汉使的鄯善人,诳骗他说:“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来了好些天了,现在住在哪里?”这侍者一慌张害怕,就将实情全都招认了。班超便关押了这个侍从,将一起出使的三十六个人全部召集,与大家一同喝酒。等喝到非常痛快的时候,顺势用话煽动他们说:“你们诸位与我都身处边地异域,要想通过立功来求得富贵荣华。但现在北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鄯善王广对我们便不以礼相待了。如果一旦鄯善王把我们缚送到北匈奴去,我们不都成了豺狼口中的食物了么?你们看这怎么办呢?”大家都齐声说道:“我们现在已处于危亡的境地,是生是死,就由你司马决定吧。”班超便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的办法,只有乘今晚用火进攻匈奴使者了,他们不知我们究竟有多少人,一定会感到很害怕,我们正好可趁机消灭他们。只要消灭了他们,鄯善王广就会吓破肝胆,我们大功就告成了。”众人提议道:“应当和郭从事商量一下。”班超激动地说:“是凶是吉,在于今日一举。郭从事是个平庸的文官,他听到这事必定会因为害怕而暴露我们的行动计划,我们便会白白送死而落下不好的名声,这就称不上是壮士了。”大家说:“好”。

  ……

  接着,班超就把鄯善王广请来,将北匈奴使者的头髗给他看,鄯善举国震恐。班超趁势对鄯善王晓之以理,又安抚宽慰了他一番,于是接受鄯善王的儿子作为人质。

  ……

  神巫散布空气说:“天神发怒了,你们为什么想去归顺汉朝?汉使有一匹嘴黑毛黄的好马,你们赶快把它弄来给我祭祀天神!”于阗王广德听了就差人向班超索取那匹騧马。班超暗中已得知这一阴谋,但仍满口答应献出此马,只不过提出要让神巫亲自来索取才行。不一会神巫来到,班超立即砍下他的脑袋,亲自去送给于阗王广德,并就此事责备他。广德早就听说班超在鄯善国诛灭匈奴使者的事,因而非常惶恐不安,便下令攻杀北匈奴的使者而归降班超。班超重重赐赏了广德及其臣下,于阗国就这样安抚镇定了。

  (感:这一连串杀伐决断的行动,帅呆了!这就是汉朝,这就是班超!)

  l 《恨赋》,江淹

  原文: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

  译文:又如郎君住在淄水西面,妾家住在黄河北岸。曾佩带琼玉一起浴沐着晨光,晚上一起坐在香烟袅袅的金炉旁……

  (感:画面太美,不忍直视。)

  l 《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猨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岸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感:以前中学的时候学这些课文很难感受到它的好,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年越读越妙,却难以用语言表达。比如“水皆缥碧”、“游鱼细石”、“泠泠作响”、“清荣峻茂”这些词句,寥寥数语,好像自己就穿越到了其时其境,并弥漫起和作者一样的悠然、渊然的心境。)

  l 《与韩荆州书》,李白

  译文:您的著作堪与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文章与自然造化同功,学问穷极天道人事。希望您度量宽宏,和颜悦色,不因我长揖不拜而拒绝我。如若肯用盛宴来接待我,任凭我清谈高论,那请您再以日写万言试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如今天下人认为您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一经您的品评,便被认作美士,您何必舍不得阶前的区区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扬眉吐气、激厉昂扬、气概凌云呢?

  (笔记: 哈哈哈,这篇文章好萌,李白天真自信的样子跃然纸上,很有一点我教过的那些傻乎乎大个子欧洲人的感觉。)

  l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李白

  原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笔记: 一股蓬勃的气象扑面而来。从前朝转至此,突然就这么文辞长达、豁然开朗,让人猝不及防,让人想起岳麓山外的辽阔苍穹,想起岳阳楼上逸兴腾飞的远望。这样的气象好熟悉、好亲切,它仿佛就在你我的身上,它回荡着生命的律动、时代的交响,所以让软弱的身躯也能撑起清刚的意志,让心内源源不断地流淌着希望。)

  l 《原道》,韩愈

  原文: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

  译文:古时候,人民的灾害很多。有圣人出来,才教给人民以相生相养的生活方法……用它们来教育自己,就能和顺吉祥;用它们来对待别人,就能做到博爱公正;用它们来修养内心,就能平和而宁静;用它们来治理天下国家,就没有不适当的地方。

  (感: 和西方契约论对比。)

  原文: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感:如何避免呢?)

  l 《书褒城驿壁》,孙樵

  译文:管理驿站的官吏的话还没有讲完,有个老农在旁笑了,并说:“现在所有的州县都象驿站一样。

  (感: 印度等欠发达“民主”国尤其如此。)

  l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偁

  原文: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感:多美的竹楼啊!心已经飞过去了。)

  l 《岳阳楼记》,范仲淹

  原文: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感:这样简单的句子,读上去心和眼睛一齐亮瞎了,没有范仲淹这样的宰相胸怀还真说不出来!)

  l 《辨奸论》,苏洵

  译文: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左右着他的行动啊。

  (感:谁不是呢?可怎么样才能减少这种干扰呢?可能在于瞄准头顶的星空吧!)

  l 《贾谊论》,苏轼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译文: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感情深厚地结交他们,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我的主张去治理了。

  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则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则一定要能够忍耐。

  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象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而象贾谊这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啊!

  (感:古往今来,在升世、盛世屈才的人,十有**都是贾谊这样的心胸;苏轼的分析很通达,然而他也屈才,世道就占主要原因了。)

  l 《超然台记》,苏轼

  原文: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   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译文:人们之所以求福避祸,是因为福能带来快乐,祸会引起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外物却是有限的。孰美孰丑,在心中争论不已,取此舍彼,又在眼前选择不停,这样可乐之处常常很少,可悲之处常常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求祸避福,难道是人之常情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只游心于事物的内部,而不游出于事物的外面;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其内部而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临视着我,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犹豫反复了,如同在隙缝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因此,美丑交错而生,忧乐夹杂并出,这不是很大的悲哀么!……我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在于我的心能超出于事物之外啊!

  (感:苏轼的文笔,怎么读都很帅。)

  l 《方山子传》,苏轼

  译文: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感:自己也到富贵场上“幻游”了一通,才知道方山子所换来的,是真正的自在。)

  l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

  译文:一个普通人却成为千百代的榜样,一句话却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这是因为他们的品格可以与天地化育万物相提并论,也关系到国家气运的盛衰。他们的降生是有来历的,他们的逝世也是有所作为的。

  (感:不能人人都做这样的人,但是能够襄助这样的人,也是极大的幸事。)

  l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原文: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译文:一个人从事学习,如果不立志在远大的方面,即使学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l 《金石录后序》,李清照

  译文:我又惊又怕,想到明诚向来性子很急,无奈生了疟疾,有时发烧起来,他一定会服凉药,病就令人担忧了……(梁元帝乱世夺书)难道人性之所专注的东西,能够逾越生死而念念不忘吗?……在这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啊!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有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弓,又何必计较。

  (感:夫妻深情、罹乱凄怆,文笔至真、感人至深。)

  l 《瘗旅文》,王守仁

  译文:历尽瘴毒而能勉强保全自己的生命,主要是因为我没有一天怀有忧戚的情绪啊。今天忽然如此悲伤,乃是我为你想得太重,而为自身想得很轻啊。我不应该再为你悲伤了!

  (感: 王阳明为什么能够“没有一天怀有忧戚”呢?这样的功力让人敬服,好想学习!)

  l 《答茅鹿门知县》,唐顺之

  译文:现在有这样两人:其中一人心地超凡拔俗,所谓有不同于古今一般识见的人,即使没有持纸笔苦思冥想,学做文章,只是直抒胸臆,随手写出,如写家信,虽然时有粗疏,然而决没有世间的俗气和迂腐寒酸的味道,便是存在于宇宙间的一种绝好文字;另一人却还是世尘中人,他虽然专门钻研学写文章,对文章的规矩布置,则尽其所能,然而翻来覆去,终不过是这么几句老妇人的舌上常语,要寻求其中所谓的真精神和千古不可磨灭的识见,是绝对没有的,这样文章虽然工整,却仍不免是格调低下的。

  ……不是真有一种千古不可磨灭的识见,而是附合因袭他人的学说,掩头取尾,像贫困者借穿富人的衣服,农夫扮成大商人的装饰,虽然极力装做,终究会丑态毕露。

  (感:古今同理。)

  l 《浣花溪记》,钟惺

  原文: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感:这样的句子美极,译成现代文却索然无味,因为“神”没了。这“神”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没法翻译呢?好难说清楚啊!貌似小孩子骨碌碌的大眼睛是一种无声的答案。另外,“竹柏苍然、隔岸阴森”一句,让人想起《红楼梦》里贾府宴会时隔溪吹笛的场景。为什么很多情境在烟、水、暮色、时光的过滤下,更显得幽深玄妙呢?难解。)

  l 《游黄山记后》,徐霞客

  原文: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

  译文:遇到朝阳升起、天气晴朗之时,层层峰峦映射出鲜艳的色彩,令人欣喜狂叫,简直翩翩欲舞。

  (感:这篇文章整体拖沓,毕竟是流水账日记,但是有了这些为数不多的几笔活色,就算是生香了。古诗文多如此。)

  l 《原君》,黄宗羲

  译文:难道说古代人有什么不同吗?喜好安逸,厌恶劳动,也像常人情况一样啊。

  (感: 我怎么就不是呢?)

  译文:“高明的木匠不肯为拙劣的木工改变或放弃规矩,后羿不肯为蹩脚的射手改变其拉弓的标准。”倘若屈从世人的喜欢而自己贬低其所学,以求招揽天下的人,来张扬自己的名声,那便是歪曲真理来追随别人,那我也没有心情花这么多的闲工夫。

  (感:也是我的心声啊!所以喜欢和古人为友。)

  l 《吾庐记》,魏禧

  译文:他又顺应地势,将小径折成三段。松声迎风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这些花叶,掩映于径下,用曲直不一的木条做成栏杆,涂上了蚌壳灰,它的光泽便闪烁在林木之间了。

  (感:太有生活情趣和品味了!远非当今的暴发户可比。好像杨丽萍的花园也这样美。)

  l 《祭妹文》,袁枚

  原文: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译文: 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立即亲身来实践。唉!要是你不懂得经书,也许未必会象这样苦守贞节。

  (感:T_T……世上有多少人为坚守自己一贯信仰的规则,丧失更宝贵的生命的呢?贺双卿是这样,蒙恬笔下的狄奥默东也是这样。很多规则是有道义在背后支撑的,但是太久远、太泛化以后,中间的道义朽坏难知,常常只剩下外面规则的空壳。为了这空壳而放弃更高贵的心灵和生命,不是明智之举。例如儒家伦理虽可靠,但是难道孔子之前就没有圣人?佛家虽说“不邪淫”,然而佛祖时代的婚姻、“邪淫”,和今天所说的是一回事吗?)

  原文: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

  (感:好有生气!)

  译文:就在你死前一日,我已梦见你来诀别,心知这是不吉祥的,急忙飞舟渡江赶回家。

  (感:梦通的事情,从来都有的。)

  l 《袁随园君墓志铭》,姚鼐

  译文:各地的读书人来到江南,都要前往随园投赠诗文,几乎每天都有人去。袁君的园林馆舍,有花、竹、水、石,幽深宁静,景色秀丽。至于建筑、器具,也都很精美,用来款待客人的东西很丰盛。袁君殷勤好客,乐意和人交往,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总要把它说出来。

  (感:袁枚其性其事,煞是可敬可爱!)

  l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原文: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感:常思及此句,顿觉意气风发。)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庖丁解牛

  〔战国〕庄周

  【作者小传】庄子名周(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他做过漆园吏,曾拒绝楚威王的宰相之聘,游学于齐、魏诸国,终生不仕。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无为,一切任其自然,鼓吹复古,回到愚昧无知的与禽兽共处的原始时代,因此不免陷入不可知论,思想则悲观厌世。但他对客观世界矛盾变化的认识,含有某些辩证法的因素;对当时统治阶级和社会黑暗的揭露,对礼法名教的毁弃,都说明他的思想和理论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在先秦诸子的散文中,庄子的作品想象奇伟,言辞瑰奇,设喻贴切,句式灵活,析理鞭辟入里,独具一格。所以,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给予很高的评价,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

  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二篇,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其余的出自门人之手。

  【题解】《逍遥游》为《庄子》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它旨在说明:世上万物纷纭,虽有“小大之辩”,但“犹有所待者”,都要依赖客观条件。鹏是大鸟,只有凭借九万里风才能起飞;蜩与鴬鸟是小虫小鸟,故能在蓬蒿间自由飞翔。真正的逍遥者,追求的是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绝对自由,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应当达到无已、无功、无名的境地。这正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体现。

  本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以神话传说熔铸成篇,构思宏伟,气势磅礴,笔墨恣肆,洋洋洒洒,“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刘熙载《艺概》),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比喻的运用,繁复灵活,令人应接不暇,回味无穷。

  【原文】

  北冥有鱼(1),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2),其翼若垂天之云(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4),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5),志怪者也(6)。《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7),去以六月息者也(8)。”野马也(9),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0)。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1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2),则芥为之舟(13);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1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15),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鴬鸠笑之曰(16):“我决起而飞(17),槍榆枋(18),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19)?”适莽苍者(20),三飡而反(21),腹犹果然(22)。适百里者,宿舂粮(23);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24),小年不及大年(25)。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26),蟪蛄不知春秋(17),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28),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29),众之匹之(30),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31):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32)。穷发之北(33),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粃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34),绝云气(35),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36):‘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37),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38)。

  故夫知效一官(39),行比一乡(40),德合一君(41),而征一国者(42),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4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44),定乎内外之分(45),辩乎荣辱之境(46),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47)。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48),泠然善也(49)。旬有五日而后返(50);彼于致福者(51),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52),而御六气之辩(53),以游无穷者(54),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尧让天下于许由(55),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56);其於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於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57),而我犹尸之(58),吾自视缺然(59),请致天下(60)。”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61);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62),不过一枝:偃鼠饮河(63),不过满腹。归休乎君(64),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65),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66)!”

  肩吾问于连叔曰(67):“吾闻言于接舆(68):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69);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70),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71),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72),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73)。吾以是狂而不信也(74)。”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75),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76)。是其言也,犹时女也(77)。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78),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79)!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80),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81),孰肯以物为事!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82),越人断发文身(83),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84)、汾水之陽(85),窅然丧其天下焉(86)。”

  惠子谓庄子曰(87):“魏王贻我大瓠之种(88),我树之成而实五石(89)。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90)。非不呺然大也(91),吾为其无用而掊之(92)。”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93),世世以洴澼絖为事(94)。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95)。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96),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97),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98)!”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99);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100),其小枝卷而不中规矩(101)。立之涂(102),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103)?卑身而伏,以候敖者(104);东西跳梁(105),不辟高下(106),中于机辟(107),死于罔罟(108)。今夫?牛(109),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110),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111),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112),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选自王先谦《庄子集解》本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一--《郑伯克段于鄢》

  《古文观止》开篇就是《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熟悉古文的人应该对这篇并不陌生。纵然有王公世家、国仇家恨做背景,其实只不过是偏心母亲导致兄弟二人手足相残的狗血剧情。看来,家有两宝这一碗水如何端平,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难题啊。

  前段时间看了几集《超级育儿师》,有一期讲的就是大宝与二宝的战争。看上去调皮、难搞、动辄撒泼、顽劣不堪的5岁姐姐,任谁看来都没有妈妈手里那个香喷喷软绵绵、两只眼睛里透着机灵与天真的妹妹可爱。吃饭磨蹭、不懂礼貌、动辄撒泼打滚甚至一不高兴就动手打人……大宝的种种“劣迹”让一家大小头痛不已。可是,育儿师观察三天后的结论却是:“我觉得大宝太可怜了!因为她的一切价值都是为了妹妹而存在的。”在父母长辈眼里,因为因为妹妹小所以姐姐要让着她,哪怕是自己心仪的玩具也必须妹妹先玩;姐姐少数被夸“乖”的时候也大多是她让妹妹高兴的时候。这样的姐姐已经彻底沦为了妹妹的陪衬,虽然他们花在姐姐上的时间是最多的,但没有人去关注她,欣赏她,爱她。这样的姐姐,不撒泼才怪。

  我们“80”后里,独生子女较多,我们小时候有一样“天敌”叫“别人家的孩子”。但凡挨训,必定是“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你却如何如何……”可是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恐怕以后“别人家”的孩子要登堂入室变成“自己人”了!“别人家的孩子”再如何优秀总有“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时候,可是若是自己的亲生兄妹变成参照系,那可是惨到根本停不下来。谁愿意天天被拿来比较呢?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孩子也都是不同的。他们生来就是世界唯一,作为父母要做的正是要去呵护、欣赏、珍惜这份唯一。只有懂得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允许他们稍微偏离自己预设的发展模式,才能真正让每个孩子都长成他原来的样子。

  我们爱孩子,是因为我们爱他,而不是因为他是谁的姐姐或弟弟;我们选择生两个宝宝,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以后,他们还能有个伴。有一天,我们会放手,而他们必将手牵着手并肩走下去,无论艰难险阻、道路荆棘,因为,they love each other!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meiwen/55471.html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摘抄]古文观止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