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wenwang.com--故事】
共党史是政党史,是专史,它研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其主要内容,一是怎样执政,即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革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史故事500字(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史故事500字1
1966年的一天,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钱学森等我国著名的核科学家都参加了此次会议。
周首先作了一些背景介绍。当时,我国虽然研制出了核弹,但帝国主义却攻击我们“有弹无枪”,意即我国虽然有了核弹,却没有相配套的运载工具。这次会议的目的,便是请钱学森等科学家探讨解决所谓的“有弹无枪”问题。
会上,科学家们集思广益,并与周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周听取了科学家们的意见建议后,打电话向毛**请示。
放下电话,周说:“毛**同意我们的方案,并赠给大家16字指示: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听到周传达的指示,在场的科学家陡然觉得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有人甚至倒吸了一口气,许多人都因为这“万无一失”的标准,而感到深深的压力。毕竟,核弹的相关科学研究工作难度极大,不确定因素很多,要做到绝对意义上的“万无一失”,是几乎不可能的。
周敏锐地察觉到了科学家们的面部表情以及心理变化,他的一席话令在场的科学家们如释重负,思想负担一扫而空。周解释说:“什么叫万无一失?把想到的、发现的,都认真解决了,就叫万无一失。没发现的、解决不了的,是吃一堑长一智的问题。打枪还有卡壳的时候呢,别说导弹了。放心吧,只要认真做了,出了问题,领导来负责,我周恩来负责。”
周的睿智早就在世界范围内传为美谈。这一次,周以敏锐的观察能力,捕捉到了科学家们的心理变化,于是他巧妙地解释了“万无一失”的含义,成功化解了科学家们的压力,堪称又一次经典之语。
党史故事500字2
叶剑英两次挽救党
第一次: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的历史大家都知道,在此不想多说,说说里面具体的一个细节。党史叶剑英担任张发奎第四军参谋长。当时,周恩来、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等准备要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但张发奎同汪精卫勾结很紧,并发现了起义苗头,电令贺龙军长等率部到庐山,意在缴械。这一消息被叶剑英知道了,他赶紧向周恩来等人汇报,所以,南昌起义提前爆发。如果没有叶剑英的情报,不知道有多少起义者还没起义就被屠杀了,那还有后面的南昌起义?
第二次:南昌起义。1935年6月,红军第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这本应是红军在万分艰难之时的一次力量组合,是长征走向胜利的一次转折。然而张国焘权欲膨胀、利欲熏心,置党的利益于不顾,仗着枪多人多,争权夺势搞内耗,私心得不到满足便阴谋分裂中央。给本就在国民党军的穷追猛堵下,业已伤痕累累的党和红军的创口上又撒上了一把盐,险些铸成历史大错。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沉着应对,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粉碎了张国焘的阴谋。叶剑英在此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在沙窝会议后,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分左、右两路北上。张国焘的左路军行至阿坝时便命令部队按兵不动,并以红军总政委的名义,电令在右路军任前敌政委、对张国焘言听计从的陈昌浩,要他带领右路军中的红四方面军南下,并说如遇阻扰,则“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准备铤而走险与中央彻底决裂。当时陈昌浩正在会上讲话,时任前委参谋长的叶剑英先看到了这份电报,他让陈昌浩看了一眼,便将其揣进口袋,假装如厕,快马加鞭的跑到中央驻地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当此危急时刻,毛泽东果断决定率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以脱离险境。叶剑英为了避免打草惊蛇,随即回到指挥部。后来叶剑英以南下“打粮”为名,带着行动不便的中央直属部队,也顺利脱离了险境,与毛泽东回合。事后,毛泽东摸着自己的脑袋风趣的说:“如果没有叶剑英,我就没有这个了。”
党史故事500字3
刘胡兰的故事1946年的一个秋天,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悄悄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这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党史故事500字4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接受波斯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可是在中国战场上,战斗非但没有结束,反而变得更加激烈。
8月15日,根据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一道命令,要日军继续坚守原来的地方,只能向美国和国民党的军队投降。很明显,美国是站在了国民党一方,要把共产党排除在外,独吞抗战胜利的果实。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可是尽管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拿出了极大的诚意,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是百般推诿,毫无诚意,尽管最后在各方舆论和权衡利弊的之下双方达成了《双十协议》,然而没过多久,国民党一方就单方面撕毁了协议,公然发动了内战,让中国人民再一次陷入了水深火热的战火之中,那么这一场危机重重的谈判究竟是怎样进行的,毛泽东等人又是冒了怎样的危险在为和平努力呢?
党史故事500字5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成立的中国政府,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出境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保卫祖国的和平之战,也是近代以来,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所有政权中维护中华民族最坚决、最英勇的伟大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让中国人民真正可以开始扬眉吐气地做人,使中国在国际威望得到了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这场伟大的护国战争中,无数个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奋不顾身书写了一幕幕可歌泣的壮丽诗篇,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惊世英雄,他就是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
邱少云
在烈火中永生
1952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打响上甘玲战役,而要取得上甘玲战役的胜利,就必须炸平敌军增援部队必经的康平桥;要想炸掉康平桥,又必须先拿下“三九一”高地。
“三九一”高地,山势狭长,南北两峰相对,周围数百米野草丛生。敌军在“三九一”高地驻扎了一个加强营,不仅火力强大,还构筑了坚固的地下碉堡。如果要强攻“三九一”高地,还必须穿过长达3000多米的开阔地。这样一来,必然就会将我志愿军战士全部暴露在敌军的炮火之下。为了缩短冲击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师团首长决定,让部队在发起强攻的前天晚上,悄悄潜伏到“三九一”高地四周1米多高的乱草丛中,待到次日黄昏,出其不意,对敌军发动猛然攻击,一举夺下“三九一”高地。
邱少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他拿着一把大钳子,就埋伏到了部队的最前头,离敌军铁丝网只有5米左右。
志愿军战士
雪后的朝鲜大地一片萧瑟,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响。也许是太寂静了,敌军反而觉得不安,怀疑我军搞什么名堂,可是他们又不敢出来巡逻,就时不时对“三九一”高地周围地带进行骚扰。
下午4时许,敌军从碉堡里发射了数十枚燃烧弹,其中有一枚正落到了邱少云的身边。由于荒草干枯,遇火就燃烧了起来,熊熊烈火很快就包围了邱少云。此时,邱少云的旁边还有一条水沟,如果他用力一滚,就可能滚到水沟里,扑灭身上的烈火。但是,那样就会引起敌军的注意,给潜伏在草丛中的志愿军战士带来巨大的损失。邱少云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动一下身体,连吭都没有吭一声,在战友的目光中,几乎被烧成了一具焦炭。
战争结束后,邱少云所在连队给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战士请功,邱少云被评为了三等功。他和所有牺牲的革命烈士一样,也许就悄无声息地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而不被人所知。
志愿军战士
英雄不能被埋没
不久,邱少云连队的指导员被师部评为模范指导员。**在材料介绍中,谈到了他如何做好战士思想工作,帮助后进战士转变为先进战士的事迹。
当时,师部组织科的一名干事问**:“你改变了哪些后进战士了呢?”
于是,**时就谈到了邱少云,说在潜伏“三九一”高地前夜,连队召开誓师大会,大家都很激昂,纷纷表了态,唯独邱少云默不作声。那天晚上,**就给邱少云讲了很多革命道理,并让他打消了恐惧心理。出发前,邱少云还交给指导员一封誓词:“亲爱的党支部,请考验我吧!如果我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了,希望党承认我是一个共产党员。”
师部的干事听完**指导员介绍完邱少云牺牲的全过程,激动地说:“这样的英雄怎么是后进呢?三等功不行,应报特等功!”
邱少云之墓
于是,师部就把为邱少云申报特等功的报告送到了志愿军司令部。邱少云的英勇事迹引起了《人民日报》随军记者郑大藩的注意。他在看了邱少云的英勇事迹后,找到了亲眼目睹邱少云牺牲全过程的**、**两名战友,并从他们手中获得到了更多邱少云牺牲的细节。
那一刻,**被邱少云的事迹感动了,他忍着悲痛和激动的心情,连夜奋笔疾书,写了那篇举世震动的新闻名篇《伟大的战士邱少云》。
新闻通稿被《人民日报》于1953年5月18日发表后,志愿军领导机关现次追授邱少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不久,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他牺牲的“三九一”的石壁之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在邱少云牺牲57年后的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这位贫农出身的普通士兵、战火硝烟中的革命英雄在浩瀚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印迹,值得我们永远的缅怀和追思。
党史故事500字6
今天,我看了邱少云的故事。邱少云是一个农民家里的军人。故事讲的是1952年10月11日,他和一些志愿军要打下391高地。由于山势险要,他们五百名战士在离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组织了一个伏击圈。在那天的中午12时,突然飞来4架敌机,在潜伏区投下了几颗燃烧弹,有一颗就落在邱少云旁边。火光,溅到了邱少云身上,烧着了他的伪装。这时,他发现身后有一个水沟,只要他后退几步,在水上打个滚,身上的火就会熄灭。但是,他知道,他只要一动,马上就会被敌军知道,五百多名战士的性命就难保了。
于是,他强忍疼痛,一声不吭。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三十多分钟,邱少云壮烈牺牲了。看完这个故事,我有许多感触。我由邱少云想到了自己。我确实不够坚强,生活中有一点小小的磕磕碰碰都经受不起,更不要说这个。有一次,我的手破了一点皮,我就哇哇乱叫。今天我看了邱少云的故事。想到自己这些经历,我真的很惭愧。我们上课40分钟,而我经常40分钟都扛不住。要知道,我可是坐着40分钟。邱少云呢,它被火烧了三十多分钟,都一声不吭,这真让我赞不绝口啊!如果是我去占领391高地,形成伏击圈后,如果敌机投下燃烧弹,可能还没有砸到我,我就跑了。我连中弹都不可忍受,邱少云还中弹忍痛至死,我真佩服。还有一次,我上体育课时摔了一跤。本来不是太疼,但我一看,发现破皮了。我就觉得很不舒服,就一直在叫。其实,我就只破了一点皮,最严重也就低一点皮肤病,一点都没有生命危险。但是,邱少云在很清楚自己要死的情况下都忍耐了半个小时多!邱少云牺牲后,他们那个营攻下了391高地。如果邱少云扑灭火,这个营所有人都要死。而像他这样,只死一个人,让全军队获得胜利的结果要比他自己扑灭火的结果要好得多。我一定要学邱少云,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做一个男子汉,不能像现在这样怕困难。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meiwen/222816.html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