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美文 > 话语 >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通用8篇)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通用8篇)

时间:2023-05-10   来源:话语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话语】

媒体(media)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s”,意为两者之间。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借助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也指传送文字、声音等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通用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1

  【摘要】2008年11月4日,47岁的****党候选人奥巴马以绝对优势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来首位黑人总统.本文试图从后喻文化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的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的视角来剖析、建构一种新的理论概念――“新媒体政治时代”,并认为,首位“互联网总统”的产生,标志着“新媒体政治时代”的来临.

  【关键词】美国大选奥巴马后喻文化新媒体政治

  2008年11月4日,注定将是一个载入美国甚至世界历史史册的日子.这一天,47岁的****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以绝对优势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当选美国总统.

  本文试图从媒体技术角度来阐释其时代涵义,即奥巴马的胜选不仅成就了美国历史上的首位黑人总统,而且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互联网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是种族革命的胜利,同时也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胜利,彰显了新媒体政治时代的到来.

  奥巴马胜选也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比如说前任总统布什糟糕政绩的负面影响,伊拉克局势的恶化,美国硬、软实力的相对下降,奥巴马年轻、富有朝气的魅力形象,或许更重要的是在大选节骨眼上由美国蔓延到全球的金融危机.有评论家就认为,正是这一突发的金融危机将奥巴马成功地送进了白宫,是时代造就了奥巴马.

  但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以一时事件的表层现象来阐释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原因.在此,笔者试图将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这一历史事件还原在文化背景下来进行长时段的、历时性的考察,以探讨这一政治开创行为的必然合理性.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递,人类文化的传递有着不同的模式.美国当代杰出的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其著作《文化与承诺》一书中从文化传递方式的差异出发,将整个人类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传统农业社会是以“前喻文化”为代表,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又称老年文化;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和发展,是以“并喻文化”为代表,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则以“后喻文化”为代表,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晚辈代表着未来,他们的父辈和祖辈将权威地位让给了晚辈,又称“未来文化”、“青年文化”.“后喻文化”概念的提出,加深了人们对社会变迁的认识,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米德的后喻文化理论基于二战以来迅猛的社会变迁.社会急剧变迁和经济高度快速发展是后喻文化生长发芽的良好土壤.而自二战以来,迅速崛起并成为当今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无疑具有这种良好的土壤,酝酿了后喻文化的种子.

  二战以后,美国凭借经济的快速发展率先进入信息社会,并于1993年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直接推动了多媒体网络化时代的来临.20世纪90年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拉开了后喻文化时代的序幕.

  后喻文化背景下,青年成为了时代潮流的掌舵者.他们对于网络等新媒体的熟练应用使得他们在“新媒体政治时代”抢占了政治话语的制高点,也极大提升了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与过去美国的大多数年轻人不关心政治不同,2008年大选年轻选民显示了强烈的参与热情.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美国当时内忧外困的境况迫使他们不得不去关注现状进而选择,以有利于自己的未来.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络等新媒体的大量普及,为他们积极参与政治提供了便捷的途径.由于青年人与他们的父辈之间在价值观、信仰及生活方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决定了两代人政治态度的不同,因而出现了一种“代沟政治”.而奥巴马的当选,则表明在这场代沟政治的较量中,后喻文化取得了最终胜利,使新媒体政治时代悄然来临.

  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试图以媒介来划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他认为,“媒介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因此,媒介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基于此,麦克卢汉以口语媒介,文字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三个媒介发展阶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与之相对应的部落社会,脱部落社会,地球村等三个发展阶段.在此,姑且不论这种带有技术决定论之嫌的理论的合理性如何,重要的是,这种以媒介形态演变划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方法无疑为我们观照人类政治发展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维视角.比照麦克卢汉的理论,我们可以将人类政治史划分为前媒体政治时代,媒体政治时代和新媒体政治时代等三个发展阶段,即:

  口语媒介――部落社会――前媒体政治时代

  文字印刷媒介――脱部落社会――媒体政治时代

  电子媒介尤其互联网媒介――地球村――新媒体政治时代

  以媒体形态演变来划分政治史并非毫无根据的的主观臆造,而是基于二者紧密互动的联系作出的.“新闻传媒,从其最早的成员近代报刊诞生起,就在传播近现代政治思想,参与政治革命,参与近现代政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代报刊于17世纪诞生后,随即和印刷书籍一起,在近代文明的传播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近现代西方政治****的思想根基,正是由启蒙运动中的进步思潮奠定的.此后,随着新闻传媒的进一步发展,包括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的兴起,以及当前网络新闻业的兴起,传媒业始终以其掌握的采集、处理、发布信息的资源及其在沟通信息、传递信息中的独特影响和作用,在现代****政治进程中,充当着重要的工具.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因特网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网络迅速向新闻传播领域渗透,新媒体迅速崛起.新媒体崛起后,也参与到当前****政治的加速化进程当中,并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和政治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彼此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一种新型媒体的出现都将不同程度地对当时的政治实践产生互动性的影响.一部媒体变革史也必将催生出一部相应的政治变革史.因而,一类特定的媒介形态也必定对应一类特定的政治形态.

  “前媒体政治时代”是指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媒体诞生前的时期,时间上大约自“国家”这一政治实体诞生起至17世纪近代印刷报刊的诞生.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在这一时期还没有出现,尽管不乏诸如古罗马《每日纪闻》及中国古代邸报等报刊的雏形,但其大多是作为统治阶层内部发布政令、沟通信息的平台而存在,远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媒体所应具有的功能,也就不可能对政治的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干预和影响.因而,这一时期的政治是鲜有媒体参与的政治,这一时代可被视作“前媒体政治时代”.

  “媒体政治时代”是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时间上大致从17世纪近代印刷报刊的诞生至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前.在这一时期,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媒体早已诞生,并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随着其后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传统媒体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政治生活的积极干预和影响,为其赢得了“第四等级”的美誉.这一时期的政治是由媒体积极参与并发挥重大影响的政治,媒体服务并监督政治,以一种社会公器的身份而存在.政治也试图控制和利用媒体以为其自身利益服务.因而可以说,这个时代是“媒体政治的时代”.

  “新媒体政治时代”则正是我们身处其中的时代,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而到来的政治时期.新媒体政治时代的政治是一种公民政治.与****政治的代议制形式下公民间接参与政治生活不同,公民政治使得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政治生活的直接参与者,从而最大限度上最有效地保护了每一个公民自身的利益诉求.而这一巨大进步则明显得益于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所谓新媒体,是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较而言的,是互联网以及以互联网为运行载体的网上交互媒体的统称,诸如近些年来兴起的博客、论坛、BBS、共享视频等以Web2.0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技术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最突出特点是即时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信息传递迅捷,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发布者,从而突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递,受众被动接受的模式缺陷,具有重大的革新意义,为公民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提供了便捷有效的途径.

  作为一种生产力的变革,新媒体的出现无疑对上层建筑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通过新媒体,人们有了充分表达的自由和能力,新媒体把人类带入了“电子****”的新时代,加速了人类的****化进程,改变了每一个人的政治能力.

  在中国,政府网上公布信息,****博客,书记开博,汶川大地震中网络发挥的独特作用,******总书记做客网络,在线与公众交流,温家宝总理通过网络征集民意等,所有这些,无不显示了新媒体在当今政治生活中独特而重大的影响力.

  如果说,17世纪初第一份印刷报刊的诞生,标志着“前媒体政治时代”的结束和“媒体政治时代”的到来.那么,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则标志着“媒体政治时代”的退位和“新媒体政治时代”的诞生,而第一位“互联网总统”的产生则彰显了“新媒体政治时代”的真正来临.

  参考文献

  【1】刘长城,徐光芳,《试论网络时代的后喻文化特征》,[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1卷,第2期,2008年5月

  【2】吴小如主编,《中国文化史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裔昭印:《世界文化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人民出版社,1973

  【6】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2

  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在2007年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互联网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并保持超过40%的年均增长速度,各细分市场如网络游戏、B2B、网络教育、搜索引擎是盈利的主流,占59%的市场比例。

  2007年移动增值市场规模达到733亿元,同比增长23%。2006年移动互联网规模不到70亿元,2007年达到11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0%,市场格局也发生变化,腾讯、三讯门户和空中网占领先地位。

  此外,在发展迅速的新媒体市场中,还有一类户外电子屏广告市场,2007年这块市场规模达到41.8亿元,同比增长91%。

  2007年,新媒体产业快速发展,广阔的市场与日渐凸显的影响力,吸引资本大规模流入,营销价值加强,国际化竞争加剧,整体产业向纵深挺进。

  2008北京奥运会,新媒体首次作为奥运会独立传播机构与传统媒体一起被列入奥运会的传播体系。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被正式纳入赛事转播渠道,充分表明新媒体作为一种新传播渠道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奥运的巨大商机推动新媒体布局和发展,新媒体版权保护受到重视 [1]  。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3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迅速,基于网络出现的新媒体,自出现后,迅速得到大众的认可。新媒体的发展,为党报尤其地方党报带来巨大挑战。***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报、网、端、微等平台全媒体发布信息,对地方党报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地方党报承担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纽带作用,地方党报媒体人要挣脱思想束缚,改变传统媒体的老思维,适应变革,掌握主动权,创新采写手段、传播方式,才能推出有力度有深度,群众爱看的新闻报道。

  近年来,郴州日报紧扣强责、提质、增效主题,全面改革,走创新、转型之路,促进媒体融合发展。尤其在主题报道创新上,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先后推出了与新华社现场云合作的“再走长征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县市区委书记直播访谈、京广线T179次列车侧翻事故报道、“我与河流的故事”等重大主题融媒体报道,探索出一条独具郴州日报特色的融媒体转型创新之路。

   一是坚持内容为王,创新表达方式,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和公信力

  在当下的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不论如何竞争,制胜的首要法宝还是靠内容。实践中,郴州日报始终坚持将“内容为王”作为党报应对全媒体变革的利器。

  在融媒体时代,遇到突发事件,媒体如何更好地发挥舆论主导作用?笔者以今年郴州日报社对京广线T179次列车侧翻事故报道突发事件的报道为例,从策划、采编等方面阐述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出有品质的突发新闻,让报道更出彩。

  3月30日11时40分许,从济南开往广州的T179次客运列车行经京广线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路段时,因突发山体滑坡,导致列车撞上塌方体脱轨。在“人人都有话语权”的融媒体时代,网络谣言顿时漫天飞。得知线索后,社领导迅速做出反应,郴州日报迅速启动全媒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派出记者及时赶往永兴火车脱轨事故现场,采访火车脱轨的背后故事,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第一时间发布机制,在传播中抢得了先机。同步组建高效率后方指挥部,建立畅通的网络传稿通道,全程关注事件进展。同时,后续根据事情的发展态势,各平台根据策划全面展开工作,兼顾速度和质量,多角度采写,多渠道播发,运用全媒体手段向受众传递第一手新闻信息,积极抢占新媒体舆论场的话语主导权,成功报道这次突发事件。郴州日报在这次突发事件应急新闻报道中践行了“四全媒体”建设理念,提升了郴州日报全媒体报道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内容为王”依然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媒体融合的前提是应正确看待“变”与“不变”的关系。同时,应深刻认识到,无论技术、环境如何变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真实性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随着媒体融合的逐渐深入,“内容为王”的内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已不仅是原来字面意义上的狭义内容,而是指那些具有创新个性,不能被迅速复制的内容,应是指“内容生产+产品包装+渠道占有”为一体的广义内容。

  二是创新传播渠道,构建“四合一”全媒体矩阵,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好作品还要有好传播,好传播才有好影响力。“我与河流的故事”专题宣传策划之初,我们就构建报纸+网站+微信+视频“四合一”全媒体矩阵协同平台,全时段发布、实时发布、多屏发布、立体发布,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补、互融、互动的传播新格局。

  郴州市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之一的城市,积极探索出了一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此,郴州日报策划了“我与河流的故事”专栏,派出全媒体记者深入郴州各县市区的东江湖、舂陵江、武水河、西河、热水河等当地的“母亲河”。记者发挥聚合作用,精心准备、协同作战、火力全开,全方位、多角度对每一条河流进行创新报道,尤其是把短视频运用到报道中,视觉化表达,情景真实性使得新闻受众者感官体验度方面堪称经典。

  “我与河流的故事”报道形式力求丰富多样,文字、图片、视频全景式记录。全媒体时代的记者分工不再刻板局限,文字记者抓拍,摄影记者摄像,新媒体记者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反应迅速、即时采集、即时推送,每一篇融媒体报道通过一个平凡人与河流的不平凡故事,以小见大,全篇贯彻了***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主题。

  在融媒体报道上,郴州日报在报纸上开辟“我与河流的故事”专栏,并用连版的方式推出了《一江春水在舂陵》《扎根热水河畔的追梦人》《流淌在东江的美好时光》《郴江幸自绕郴山》《草色花香醉汤河》《百里丹霞入梦来》《青山叠翠映东江》等7篇系列报道特刊,并同步推出7个视频报道刊发在郴州发布、今日郴州、郴州新闻等新媒体平台上。同时,社内各媒体根据读者对象、媒体特征,在语言风格、表现形式上各有不同、各有侧重,总计阅读点击量超过  万人次,通过全媒体融合报道、立体推送,大力度推进了郴州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落实,大篇幅介绍了郴州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知识,实现了扩大覆盖面、拓展影响力的传播效果。

  报道刊发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大型主流媒体、网站等转发和关注,“我与河流的故事”视频和稿件被新华社分为上下两集刊登采用,“我与河流的故事”融媒体报道产品走出郴州,走向全国,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推行项目负责制,实现全媒体融合

  媒体转型发展、融合发展,根本在于体制机制创新。郴州日报一些主题报道之所以获得成功,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成立郴州日报社融媒体平台指挥中心,实行项目负责制。

  近些年来,郴州日报主题宣传均实行主创人员项目负责制,制定项目负责人“责权利”相匹配的制度,从人员抽调、采访内容、版面安排、全媒体发布体系构成、经营方式等,实行“统一指挥,统一把关”,“滚动采访,滚动发布”;实行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媒传播”,打破了原有日报、网站、微信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固有模式,建立一套从理念、流程、技术、产品、渠道、人才、市场等多方面统筹于一体的融媒体运行机制,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共生、共融、共担、共享。

  传统媒体创新融合发展最关键的是体制机制,最难的也是体制机制。近年来,郴州日报以创新融媒体报道为契机,逐步探索建立起“精选议题——高端策划——项目运作——全员联动——全媒融合——立体传播——促进共赢”的新链式体制机制,效果明显。

  体制机制理顺之后,激活了郴州日报社的采编队伍。融媒体时代,要求每人都为全媒体记者,既要写文稿,还要拍图片和视频,既要会写党报政宣稿件,还要会用新媒体语言、新媒体技术,通过项目运作、全媒传播,倒逼传统纸媒记者走上融合发展之路,切实提高党报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融媒体”要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目标。近年来,郴州日报社抢抓发展机遇,以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契机,重点解决了思想观念、采编流程、组织架构、平台载体、内容形式、管理机制、技术应用、人才队伍、经营管理9个方面“融”的问题,从单一的纸媒发展成了融媒体平台下的报纸、数字报、微信、微博、客户端、新闻网、抖音、学习强国、新华社现场云、今日头条号、人民号、新华号、快手、微视、腾讯视频、西瓜视频等16个全媒体矩阵,有效促进了“策、采、编、审、发”的新闻生产发布过程更加科学、简约、及时、高效和精准。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4

  早些时候,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讲话时提到,三类人将成重点团结对象:“留学人员”、“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这是***在统战工作中,首次提到“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亦意味着“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已将“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列为重要团结人群。而这种新提法的出现,显然与近几年中国媒体舆论格局的变化有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网络的兴起,媒体呈现碎片化趋势。每个人都变成了一个媒体,这个媒体既可以传播信息,也可以发布信息。这种新媒体则是以互联网为代表,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以及移动网络。也就是说,只有同时具备数字化、网络化、即时化和交互性特征的媒体形态均可称之为新媒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8月3日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的社会生活形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政企服务多元化、移动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自然成为爱国统一战线急需发展的人群。做好这些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对今天的爱国统一战线而言,自然也属于“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这也对统战工作提出了新思路。

  一、“新媒体”下统战工作的指导思想

  党的互联网工作逐渐成为党的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志互联网统一战线时代的来临。***同志在首次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让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这是“新媒体”下统战工作的精髓。

  二、“新媒体”下统战工作存在的困难

  一方面,信息传播是无中心的,网络空间是流动的。与工业社会的市民不同,网络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某一地区、某一国家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网民就是世界公民,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群体,他们超越了地域、民族和国家的限制,这使得爱国主义在网络世界公民面前难以避免会出现认同力量减弱的情况。

  另一方面,新媒体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丰富和便利地同时,其弊端也日益显现。第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由于准入机制的零门槛和信息互动的无边界,使得其越来越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阵地和党的宣传机关难以把控的媒介平台,而且大多被称之为“网络大V”的微博发布者大多学历高、观念新、个性强,对他们的事前评估、事中监管和事后追责等极易引发人权、法律等争议问题,显然统战难度大于其他社会群体。第二,新媒体从业人员负责网络内容的筛选和过滤,或者说是媒介的“把关人”,他们的价值态度、政治倾向、利益诉求和社会责任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网民的思想意识和情绪情感,有较强的舆论引导作用。这是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面临的客观现实。第三,由于新媒体具有的平台低、发布广、传播快的特征,信息发布者极易成为国外敌对势力和反华势力争取和诱惑的对象,从而在网络世界中传播政治“负面声音”以对抗政府发出的“正面声音”,甚至采取编造谣言、歪曲事实、故意诋毁等手段混淆视听,这样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隐患,因此,对他们的统战工作还面临着其他势力的干扰。

  所以从互联网时代的统一战线来看,我们既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者两面旗帜,同时又要根据互联网的特征而在互联网上建构各方都能接受的新的政治价值,发现和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好、社会影响较大的党外代表人士,为他们提供政治归属感,并由其协助统战部门做好政策宣传、沟通信息、协调关系、反映意见等工作,以便最大限度地把这一新兴群体团结起来,“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

  三、“新媒体”下统战工作的方法

  对新媒体从业人员开展统战工作是当前回避不了、轻视不了、敷衍不了的一项任务。这既是统战工作所面临的客观现实,也对统战工作的传统领域、传统方法和传统模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据此,各级统战部门和统战工作者必须以“同心、聚力”为目的,结合已有的工作成就和经验,理性的提出可行的统战策略。

  互联网统战工作肯定是线上与线下有机统一的统战工作。绝大部分统战人士都是网民,在互联网与个人相互连接后,网民便具有了线上与线下的双重身份。所以在网络社会条件下,党要有效地开展统战工作,这就毫无疑问地要进入网络领域,实行线上与线下统战工作的有机互动。具体来讲:在线上要关注统战人士的建议、批评、观点等,对于合理的建议要积极采纳,对于不合理的建议要及时解释;对于批评,要及时了解情况,第一时间做出响应,该整改的整改,该道歉的道歉,该解释的解释,做到如实相待;对于正能量的观点,要及时支持和鼓励,对于负能量的观点,要有原则地批评,做到对事不对人,不搞人身攻击,要做到“既批评,又团结“,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在线下,做到前面几点的同时,更要团结统战人士,和他们做知心朋友,做君子朋友,不做酒肉朋友,线上线下言行一致,做人做事表里如一。

  “新媒体”时代下更要多管齐下,多方努力,抓住“云端”,合力“落地”。

  (一)建立多样化的政策渗透平台,转化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高度。

  新媒体从业人员大多具有较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的政治认知度,但是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现状的理解往往容易浮于表面和片面,对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可能都是“一知半解”。因此,对他们的统战工作关键在于“正心”,即政策的渗透和理解的释疑,目的是让他们能够借助工作机会对中国共产党的家底、现状和愿景做到“全面性的了解,深刻性的体会”。

  1、网络渗透:新媒体从业人员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网络上度过的,而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也是在这中间慢慢发生变化的。因此,统战部门人员要主动学习新媒体领域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自己与新媒体从业人员对话的专业能力,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借助各种网络交往平台以“自己人”、“圈内人”、“行业人”的虚拟身份融入新媒体从业人员之中,深入统战对象内部进行政治渗透。同时,可以开通统战人士服务热线,为新媒体从业人员提供相关的政治理论普及、政策热点探讨、思想困惑解疑等帮助,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能力。

  2、社区渗透:新媒体工作者仍然是工作和生活在特定的社区中,因此我们充分发挥社区统战工作的优势。以社区、镇街统战人员牵头组织,以生活利益、兴趣爱好等为凝聚点吸引新媒体发布者的参与,而社区统战人员从中发挥“无意识”的教育引导、交友联谊、团结凝聚等统战工作理念,达到寓团结凝聚于生活联谊之中的目的。

  3、同行渗透:委派新媒体从业人员中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党员,采取“有意识的串门”的方式,在有意识的聊天和业务交流中渗透党的相关政策,以便达到同行之间诉求相仿、认识接近、无障碍沟通的目的。

  (二)树立“间接统战”的新型统战观,调动新媒体从业人员中的活跃分子为统战工作服务。

  1、建立“新媒体从业人员代表人士信息库”,全面掌握这一群体的基本情况和社会活动情况,着力发现其中有较高的思想政治和文化素养、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在该群体中有较大影响的活跃分子,经由有关的专业团体和协会推荐并由统战部门考察培训之后,发展其为编外统战工作人员。

  2、利用新媒体机构的网络编辑、新闻记者、社区版主等人员对本地网络论坛上比较活跃、粉丝较多、影响较大的一些“网络大V”、“意见领袖”、“意见人士”了解和交往较多的优势,协助统战部门掌握他们的价值观念、利益诉求和思想动态,以便使他们能够在出现重大的社会舆论事件时发出正面的声音,引导正确的导向。

  (三)加强制度建设,多部门合作,形成一系列工作机制。

  1、定期和系统地对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发展变化、利益需求和政治诉求等基本情况进行跟踪调研的机制。

  2、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和行业团体各负其责、顺畅沟通协调的机制。

  3、推动有关部门制定和调整相关法律法规的机制,使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活动有法可依。

  4、帮助建立和完善新媒体从业人员准人制度,引导和促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提高职业素养的工作机制。

  5、统战部联合宣传、网管、文化、新闻出版、工商、税务、民主党派、工商联等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对新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联动管理机制。

  (四)统战工作也要注重“暖心”策略。

  大多数新媒体的从业人员思想政治素质、社会法制观念、人文道德境界都还处于社会中上等水平。很多党的宣传的大道理他们不是不懂,不是不能理解,而是有时“心理上转不过弯”或“情绪上难以控制”。在这种情况之下,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也许就能为开展统战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认识基础。

  1、根据新媒体从业人员的不同情况,找到他们的心理慰藉切入口。比如由统战部牵头组织行业内部的同乡联谊会、专业联谊会、兴趣爱好联谊会等,使他们在工作之余能够舒展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或者委托某一机构建立新媒体业者联谊会网站等。

  2、年轻的新媒体从业人员处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特别是抵御国际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对我西化、分化的前沿阵地,是否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定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也是检验统战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结语

  新媒体从业人员以党外人士为主,他们既负有引导公众舆论并进而引导公众参与政治的社会责任,又是社会民主政治的亲身实践者。他们普遍关注社会民主政治,对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持有自己的看法,能够坚守职业道德,履行社会职责,进行舆论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统一战线工作应当重视整合这支特别的队伍,为其搭建发挥政治作用的平台,引导他们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5

  摘要】时政新闻进行融合媒体报道是当下新闻报道的趋势,当前,新媒体日益壮大,舆论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面对这样的形势,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势在必行。但是,融合的是手段方式,而内容的独特性是重点,融而不同是时政新闻进行融合媒体报道的关键。

   关键词时政新闻融合媒体融而不同

  一、融合媒体报道是趋势

  当前,新媒体力量日益壮大,舆论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如果我们还抱着“新闻体”还沉浸在“强调”“指出”里,必然会失去市场、失去受众、失去主流媒体的主流舆论场。面对这样的形势,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势在必行。但是,融合的是手段方式,而内容的独特性是重点,融而不同是关键。当下时代背景下的时政报道需要通过融合媒体报道来改变报道方式,更加贴近群众、顺应时代,借助融合媒体报道形式丰富报道样式。

  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以往的电视媒体都将新闻分成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两板块,最终时政新闻充斥着各种会议各种领导人的各种活动,报道方式单一拘谨,报道内容单调冗长,导致观众群体大量流失,而民生新闻就只报道一些家长里短、简单琐碎的百姓生活,最终也没能留住观众。

  与此同时,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85亿。网民作为当今网络社会的主要参与者,他们自身素养的高低,尤其是政治素养的高低将会对我国今后的政治、民主发展等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当下微博微信的出现,更是获得了众多网民的青睐,这也就导致信息获取的片面性和不准确性。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时政新闻报道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吸引观众进而引导舆论。

  融合媒体报道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汇,是信息传输渠道多元化下的新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渠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这样融合后的媒体能以网络的广度、报纸的深度、手机的速度以及其他媒介形式的特色搭建起更好、更新的传媒平台,在新的平台上新闻信息能够更好地被发布、被接受、达到融合的目的。

  当下,众多的新闻报道已经通过融合媒体进行了创新与改革,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时政新闻报道也急需采用融合媒体的报道方式,将电视、网络、手机各种传播通道结合起来,借用各种渠道的优势,将时政新闻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总而言之,新闻立台一直都是广电媒体的宗旨,而时政新闻又是新闻中的重要部分,加强广电媒体的竞争力,时政新闻的转变至关重要,而面对新形势,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融而不同是王道

  第一,要做好融合新闻报道

  融合新闻报道是媒介融合发展背景之下的产物,新闻工作者在利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将所收集的新闻信息进行整合归纳而后在统一平台上进行公布,而信息接收者则可以在不同的媒介形态接触新闻信息,如受众可以借助手机、电视、电脑、电台等媒介工具了解实时新闻信息。其融合的特性主要体现在融合发布,即统一平台发布、多媒介终端。融合的只是技术手段,是做好时政新闻融合媒体报道的第一步,将电视时政新闻放到更广阔的平台上,可以获得更多的接受群体。

  第二,要做好全景化新闻报道

  全景化新闻报道是整合专业媒体和社会化媒体的内容资源,集合文字、声音、图片、flash、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注重与受众的互动,体现新闻内容的动态性等特征的报道形式。全景化新闻是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方式上的主动转变,它意味着媒体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一改过去简单追求“短平快”的报道模式,转变为对新闻事件进行非线性、动态的、综合视角的全媒体传播。全景化新闻报道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不同传播形式给用户带来了全方位、立体式的体验,人们可以更近距离地接触新闻事件,更为客观的认识新闻事实,新闻报道已经进入一个事实的三维时代。全景化的新闻报道整合了各种新元素,增加了时政新闻的可视性、欣赏性。

  当下已进入视觉时代,感官刺激是第一步,新闻报道同样需要融合多种新技术手段,使得新闻报道的视觉体验更加精彩,同时也能增加观众的真实全方位的感受。最突出的便是当下演播室的全景式主持,主持人手指轻轻一触,新闻现场便呈现在眼前,观众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新闻现场,这就是全景式新闻报的魅力,时政新闻报道也急需这样的转变。

  第三,时政新闻网页的建立和完善

  这不仅包括核心的应用技术,还包括时政新闻本身。对于时政新闻节目而言,新媒体的出现为其提供了新的渠道,使其可以利用全新的传播平台实施多渠道播出。集中时政新闻节目精华,建立时政新闻网页,可以使时政新闻内容,已不再只是电台、电视台制作的线性节目,而是包含双向互动的内容,这有利于扩大时政新闻节目的影响力,提高广电传媒的竞争力。时政新闻节目网页的内容,应当以社会民生为主,兼顾艺术、传统和历史。包括主流的权威的、公信力强的观点。这样,可以培育潜在的目标受众群,更有利于挖掘时政新闻的市场潜力。

  网络的迅猛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不会再和以前一样等在电视机前观看新闻节目,所以,时政新闻需要将这一线性的、转瞬即逝的电视节目放到网页上去,并且不断地丰富内容,使之不仅是电视节目的重复,而是增加了诸多潜在的、相关联的报道,进而抓住更多的观众。

  第四、时政报道的“加减法”

  时政报道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报道形式上,也体现在报道内容上,贴近群众的内容,可以拉近新闻与百姓的距离,使之产生强烈共鸣,实现新闻的广泛阅读和认同。所谓时政新闻的“加减法”,就是减少现有时政新闻报道存量,降低领导人活动报道时长;扩充新增量,主要包括使时政新闻回归新闻本体价值、实现时政新闻的民生化表达、推动公共利益的表达和公共议程的设置。在时政新闻报道中采用合理的“加减法”,本质上是卸下包袱,回归新闻的价值导向,最终实现与受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认知共识。时政新闻还要重视民生化,就是以民生的视角、用民众的话语,关注国家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关注社会公众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关注国家政治事务对于百姓生活的影响,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将“天下事”与“身边事”相融合,发掘时政新闻的民生内涵和角度,找寻政治事务与百姓民生之间的结合点,将关涉百姓生计的内容用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表现出来。由于先天具备形象化、生动化表达的特点,电视媒介在时政新闻民生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时政新闻的“加减法”可以改变以往时政新闻的固定模式,丰富时政报道的形式,有利于时政报道的可视性。

  融合媒体报道无疑是当下时政新闻的一个重要的势在必行的变革,正如上文中分析的,融合媒体报道将给时政新闻报道带来崭新的一面,但与此同时,与之相配合的一定是报道内容的同步转变,双管齐下,将会开创不一样的时政新闻报道局面。需要注意的是,融合媒体报道是要借助各种媒体的优势,并不是完全得采用多种媒体形式,而是要在保持电视特性的基础上借助各种媒体的优势,将时政新闻的受众面积扩大。

  总之,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是大势所趋,是时政报道走向广大观众的必由之路,是增加时政报道可看性和欣赏性的重要手段,但是,融合报道是形式的多样,终端的增多,其报道的内容还要更加注重民生化,要更加贴近群众,要有权威性和真实性。融而不同是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的关键。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6

  坦率而言,特朗普的上台,在某种意义上宣告着新媒体政治时代的来临。尽管这种趋势在奥巴马时代就初现端倪,但是在2016年,新媒体通过一场对传统媒体赤裸裸地羞辱,展现了自己空前强大的政治力量。

  通过新媒体的作用,曾经沉默的不再沉默,曾经离散的团结在了一起,曾经边缘化的力量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并肆无忌惮地走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央。

  也正因为此,新媒体时代的政治参与,表现出了一种危险的颠覆性。如果说在阿拉伯之春的时候,这种颠覆性还通常被人们以传统的统治溃败来进行理解,那么在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之后,这种颠覆性则表现的更加充分。

  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让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代议制政治受到了重大冲击。在传统政治中,公众与精英、专家形成了一种委托与受托的平衡。专家因其信息与技能上的优势,在公众陌生的领域,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公众能做的只有信任精英与专家,充其量不过是决定信任彼此竞争中的哪一方的精英与专家。

  然而搜索引擎以及新媒体创造的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终结了这种平衡。公众开始了解真相,或者自认为通过网络的谣言了解了真相,那种对于精英专家的信任也随之瓦解。

  这不是政治独有的问题,而是所有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专业都共同面对的问题。医生、教师甚至艺术家的权威,都同样受到了日益严重的质疑。正是这种普遍质疑的状况,让西方曾经洋洋自得的代议制民主面临空前严峻的合法性危机。

  另一方面,新媒体也让被传统政治参与边缘化的人群,重新获得了组织化的力量。在传统的政治参与中,通过熟人环境、媒体引导,许多话题、情绪甚至人群被巧妙地排除在外。

  西方社会的大众往往被有意识地引导到那些希望他们予以讨论的议题之上,而忽略掉那些可能带来不快或冲突的议题,这让社会能够获得一种虚假的团结感与安全感。然而社交媒体的出现,让大批边缘地带的沉默者找到了相互交流、彼此动员的空间,也让传统媒体营造的政治正确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反抗。

  值得强调的是,由于新媒体传播中碎片化、情绪化的问题,这种反抗也往往会表现出极强的政治不正确。它往往倾向于吐露情感,却很难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但相比于政治正确的流于形式,这种情感却更加真实、更加强烈。这恰恰是川普击败《纽约时报》的根本原因。

  考虑到新媒体政治的颠覆性,其管理成为一大难题,尤其是当其信息泥沙俱下、真假难辨时。俄罗斯封杀全球最大职业社交网站“领英”,可以视作对这种局面的一种回应。即便标榜自由的美国,最后也在大选的关键时刻关掉了维基解密,而且不乏“Facebook上的假新闻以某种方式影响了选举”的疯狂观点。

  然而,必须看到的是,那种传统的高压管控模式,或是将新媒体传统媒体化的努力同样难以取得真正的效果。这是因为,新媒体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它已经完全泛化了,每一个智能手机用户,其实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新媒体,每一个微信群都是时时刻刻进行中的新闻发布会。

  大众的话语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控制,也让基于管控思维的传统舆情控制,处于严重的失灵状态。除非一个国家愿意放弃互联网商业带来的巨大红利,彻底禁止智能手机的应用,否则它就不可能真正地回避新媒体传播所带来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在新媒体的空间中构筑起温和、理性、包容的传播环境。类似于《纽约时报》那种对新媒体“民粹倾向”的谩骂,和把新媒体彻底掐死一样,都是毫无意义的。管理者必须明白,精英垄断资讯供给的信息分享机制已经行不通了,在新媒体政治时代,信息平权让政治表达更加低门槛,这未尝不是进步。

  至于假新闻的存在,如果从政治参与的角度看,也意味着那些边缘化的话题、情绪甚至人群,作为一种“社会问题”正在被大规模发现。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7

   摘要:通过对运用新兴媒体开展统战工作的优势分析,探讨我市统战工作中新兴媒体应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就如何有效利用新兴媒体加强统战工作提出了四项建议,以期对新时期、新环境下统战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兴媒体;统战工作;新时期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群众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推动工作开展、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

  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五种能力”,其中就包括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面对新兴媒体在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中广泛应用、且使用群体数量不断扩张的新形势,我市统战部门尤其是基层统战工作者如何用好新兴媒体,兴其利避其害,使之更好地为统一战线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运用新兴媒体开展统战工作的优势

  新兴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通常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并受其影响的媒体形态,如互联网、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移动电视、手机、IPTV等,其中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兴媒体又有门户网站、聊天工具、社区、博客、播客,以及现在新生的微博等形式。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在消息传递、言论发布、舆论引导方面相对独立和自由,具有受众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及使用费用低的特点,是目前影响最为广泛的传播工具和交流平台。运用新兴媒体开展统战工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引导民意,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理论宣传方便快捷。新兴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上,统战的相关政策理论十分丰富,既有党中央专门机构的网站如中央统战部网站,又有一些省市部门的统战网如河南省委统战部网。

  (二)传播交流快速高效。新兴媒体传播新闻、信息极为便捷,即时播放、滚动播放和24小时全天播放,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传播速度。这为统战宣传工作创造了条件,统战新闻、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宣传播给受众者,建成的各级统战部网站可以及时更新信息、互相传播、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使得统战的宣传面更广、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效果更好。

  (三)内容发布公开透明。新兴媒体是现实社会各种思潮的映像窗口,它为掌握舆情民意打开了一扇门。新兴媒体的虚拟性可以使我们最真切地感知受众者的内心世界,并借助新兴媒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舆论引导,更加有利于统战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二、我市运用新兴媒体开展统战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市统战部门已经自觉应用新兴媒体来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利用新兴媒体开展统战宣传工作。 二是成员管理上网,建立成员联系制度。三是利用新兴媒体,提高工作效率。新兴媒体的兴起,虽然为我市统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市统战系统利用新兴媒体开展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观念滞后,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工作人员仍然习惯于用传统的统战工作方式、习惯于用传统的统战工作手段、习惯于用传统的统战工作平台,对于新兴媒体认识不够、体会不深、接受不主动、运用不熟悉。尤其是一些年龄偏大的同志,对其能给统战工作带来的作用、意义,观念比较滞后。

  二是设备落伍,硬件设施需改善。我市统战系统的不少地方,尤其是基层能够运用的媒体,仅限于几台电脑、一台传真,更多的投入用在了抓活动、保运转方面,至于多媒体、网络管理系统等新兴统战宣传媒体设备的添置,则比较落后。

  三是网络建设力度不大,统战信息化工作进展较慢。由于经费投入问题,我市统战部门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网页,不少统战干部知识技能有待提高,缺乏既懂网络又懂统战的人才。一些平时开展的工作还主要靠传统的“老套路、土办法”来宣传,影响了宣传效果,一些统战成员的建言献策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三、对我市运用新兴媒体开展统战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新兴媒体改变了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拓展了信息传递范围,使以拓展影响力为主要手段的统战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运用新兴媒体科学推进基层统战工作,关键在于跳出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主动接受和充分运用好新兴媒体,找准统一战线工作与新兴媒体的对接点,不断推进统战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转变观念,尽快实现由“传统方式够用”到“新兴媒体必用”的转变。

  运用新兴媒体来推进统战工作,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形势环境的逼迫;既是培养干部的需要,更是工作创新的需要;既是统战部门履行职能的需要,更是中央最新提出的新的能力要求。要引导广大统战干部克服传统的思维定式,倡导和树立“新媒体、大统战”的观念,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兴媒体在统战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宣传、导向、教育、沟通和凝聚作用,拓宽并深化统一战线宣传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尽快熟悉、自觉学习和善于运用新兴媒体来做统战工作,迅速提高运用新兴媒体的工作能力。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统战系统广大干部和职工运用新兴媒体手段能力。

  统战工作现代化是新兴媒体条件下不可避免的一场重大变革,它需要一支熟悉统战工作而又了解现代信息理论和技术的队伍。一方面,要使统战干部职工尽快了解与统战工作有关的新兴媒体。新兴媒体涉及面广、门类齐全,但不见得统战工作实践中都用得着。尤其是基层一级的统战部门,更需要有所甄别、有所选择。另一方面,要尽快熟悉运用新兴媒体。新兴媒体时代迫切需要广大统战干部熟悉了解新兴媒体,全面了解媒体知识、文字处理、简要编辑、媒体管理等基本知识,掌握新兴媒体统战工作的基本业务。建议适时组织基层统战干部开展集中、专业、上规模的统战工作信息化培训,全面提高统战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三)加大投入,尽快实现由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的设施转变。

  应自觉地把信息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一战线阵地建设,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配备一批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引进和培养一批信息技术、管理人才,积极建立具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统一战线工作专门网站,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给人们一些有益的东西,起到积极的宣传和引导作用。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手机网络,建立与中国电信和移动公司合作建立手机信息平台,对政治、经济、文化重大事件实时通知,建立对一些谣言和不利于团结言论及时澄清制度,最大限度保证社会的稳定。

  (四)充分发挥新兴媒体优势,强化统一战线的调查研究工作和参政议政能力。

  要特别关注新兴媒体运用在统战工作实践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从而更好地指导新兴媒体统战工作实践。在目前我市没有专门统战网站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济源之窗等官方网站开设政协提案、各界论坛、批评建议、统战理论研究等信箱,使来自社会各界的建议和要求通过网络渠道反映到党委和统战部门及政府、政协有关部门,并可及时整理、反馈;还可开设专门栏目,对一些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和重大政策问题开展民意调查,把握社会脉搏,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高国富罗艺,《运用新兴媒体开展统战工作的新思考》,《文学期刊》,2011年第1期.

  [2]秦江明 肖红 张可,《对新时期运用新兴媒体开展统战工作的研究和探索》,重庆市科委重点课题,项目号:2010YK0189.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8

  新媒体并非新兴或者新型的媒体的统称,新媒体应该有其相对准确的概念。新型的媒体或者新兴的媒体都是新媒体,是比较狭义的概念,而且这种概念不能满足新媒体发展的需求,更不利于行业的交流沟通。故而,歌风传媒经过对媒体的研究、大量市场数据分析,以及纵观业内对新媒体认识看法,结合消费者的观点,总结出新媒体相对准确的定义。此定义,在一定调研基础上得出,非强加概念,希望供业内人士交流,等待市场的考验。同时声明此概念并非一刀切式的界定,希望这个概念能促进行业深层次交流同时带动行业新发展,此概念也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进步。

  新媒体新在哪里,首先必须有革新的一面,技术上革新,形式上革新,理念上革新,笔者认为后者更重要。单纯形式上革新、技术上革新称为改良更合适,不足以证明其为新媒体。理念上革新是新媒体的定义得核心内容。至于市场上那些以是否具备互动性来界定新媒体与否,是片面的不可取的观点。是否具备互动性,是个别性问题,不具备普遍意义。笔者认为可以以个别性识别新事物,但是不可以其来定义事物。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媒体”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Value价值

  就媒体本身意义而言,媒体是具备价值的信息载体。载体具备一定的受众,具备信息传递的时间,具备传递条件,以及具备传递受众的心理反应的空间条件。这些综合形成媒体的基本价值。这个载体本身具备其价值,加之所传递信息本身的价值,共同完成媒体存在的价值。这个也就是媒体存在价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进步也具备一定受众,但是媒体成本远高于受众所带来的商业效益,亦不能形成媒体的有效价值。

  比如近几年来由于媒体的发展,各类媒体风暴市场,但是经过市场考验的留下来的却少之又少。其中有一些就是因为其没有深入调研媒体核心价值所在而盲目拷贝别人的理念导致失败的。或者是由于理念过于超前不能被市场认可,没有深度分析消费者形态而强加细分难以体现媒体的基本价值,或者基本价值与市场不协调导致失败的。原因诸多,不一一赘述。

  2、Originality原创性

  新媒体之所以称之为新,就新在这里。应该具备基本的原创性。这里的原创性,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个人或个别团体单独得原创性,应该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内容的创造,一种区别于前面时代所具备的内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种创新。更具备广泛意义的创新。比如,分众传媒就是一种新新媒体,具备原创性,它之所以可以称为原创是因为他把原有的媒体形式嫁接到特定的空间上,形式上是嫁接,理念上却是原创。但是当时的聚众或者更多家类似媒体,都是新媒体典范,他们或者是不谋而合或者是复制,这个原创是这个特定的时间内时代的原创,仍可称其为具备原创性的一面。而这个原创是理念上创新的典范。

  当时兴起的分众传媒、聚众传媒、框架传媒等细分受众的媒体都是在媒体理念上具有一定意义的原创性。以及后起细分到社区的安康、细分到医院的炎黄、互力等媒体,虽然复制了分众的细分概念,也不失为理念上创新应用成功的典范。

  3、Effect效应

  效应是在一定环境下,因素和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因果现象。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特定效应的特性。或者说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一种更新的效应的特性。新媒体必须具备影响特定时间内特定区内的人的视觉或听觉反映的因素,从而导致产生相应的结果。网络在90年代中期接入我国,属于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而且形成了巨大的效应,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几乎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效应必然产生特定的结果。由于这个效应得变化发展,不排除新媒体可以发展成为主流媒体的可能,也就是新媒体在一定的时机也可以脱离新媒体概念限制。所有的概念都是随着发展而变化。

  关于效应的说法,举一个例子即可言明。分众无线,以手机信息为载体传播广告信息,这样的应时代需要而诞生的媒体,是新媒体。虽然是手机屏幕上的广告,但是却形成了一定的效应,惊动了央视315,可见一斑。对于无线媒体,将来市场空间不可限量,虽然分众无线遭遇滑铁卢,那是有具体执行上的原因而导致的,这样一种媒体形式不会消失而且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会更绿色更健康发展。

  4、Life生命力

  新媒体作为媒体而存在,必须有一定生命力。或长或短必须有其存在期间的价值体现,而这个价值体现的长短,就是生命周期。由于近几年我国媒体的发展迅速,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由于各类细分性媒体这种细分思维的影响,各种形式的创意嫁接层出不穷。但是就其形式新技术新并不能决定其存在的价值,在无情的市场面前,折戟沉沙的数不胜数。就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把握住新媒体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而盲目生搬硬套,导致媒体不具备一定的生命力。因而这些在混乱中夭亡的媒体不能算是媒体,更不能称其为新媒体。

  佐证此例也可以用分众无线的例子,分众无线虽然因种种原因告停,但是这种模式或者说这个概念将会无限延续并得到创新发展,所以人可以称其为新媒体。

  公共汽车视频媒体,地铁视频、超市卖场视频,有媒体效应有媒体价值,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也具备一定的生命力,当属新媒体之列。至于个别企业能否长久发展,一是看其执行力,二是看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真正意义的新媒体可简言之VOEL媒体,或者除却基本价值的概念,称其为OEL媒体。当然也许还有更多的因素左右新媒体的存在与发展,但是就时下一般意义而言“新媒体”的概念可以由此四个核心内容而相对界定。新媒体就是必须具备VOEL四个必备要素,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可以简称为VOEL媒体或OEL媒体,用以区别于狭义上的个别性新的媒体。这四个要素可以涵盖其理念上的革新、技术上的创新或者形式上的革新。至于是否运用到高科技,不是决定其新旧的关键,更不能决定其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的价值。

  也有一些不容易区分的概念,比如网络15年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渐渐影响了大多数人的生活,一定得时候网络是可以脱离新媒体概念而形成独立存在自己的媒体概念。但是网络中的具体的一些新颖的媒体形式,或者新兴的一些因网络而产生的信息通道,也是可以成为新媒体。比如腾讯、开心网、以及个人博客这些具体项目的创新也是新媒体的典范,而且形成了一定的效应。类似的概念再比如电视购物,虽然电视是传统媒体,但是电视购物作为新兴起而且具备一定意义上理念的创新也具备相当的市场需求而产生,当属新媒体之列。

  在这四个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尚可依据其理念或者形式上的差别简单区分如下。

  就其理念而言可分为:

  细分受众类的,如楼宇媒体、社区媒体、医院媒体、娱乐场所媒体、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媒体等;

  相对广众的如公车视频、地铁视频、网络媒体、卖场视频、人口聚集处互动网络媒体终端机等。

  就其形式上而言:

  有室外媒体,楼宇、社区、公车视频等均在此列;

  有无线形式的,如彩信类、手机报、网络。

  就其关注度区分:

  有强制性关注的,如楼宇、电梯、短信等;

  有选择性关注的,如网络博客、网络互动、电视购物等。

  新媒体构成要素

  不管人们如何定义新媒体,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相对旧的媒介形态,新媒介的形态是不断变化和延伸的,在现阶段其核心是数字式信息符号传播技术的实现。一般而言,新媒体的概念包含以下要素:

  1.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它包括使用有线与无线通道的传送方式,比如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电子报纸等、如果说传统媒体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那么新媒体就是信息社会的产物。

  2.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新媒体的信息往往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进行宽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还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等特征。

  3.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受众接收新媒体信息,大多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制约,受众可以随时通过新媒体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地方接受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

  4.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新媒体不仅是技术平台,也是媒体机构。与传统媒体相比,变化的不仅仅是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有商业模式的创新。

  5.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新媒体的必要性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国家间和国内交流日趋频繁,全球相互依赖性增强,更便捷的交通和电信的进步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利用信息通讯技术进行的交流将更为迅速和广泛。从全球范围看,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在它迅速发展的同时,它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新媒体的特点

  首先,新媒体强调的是影音文字信息的整合,比如我们阅读网上的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联到其他相关的文章;有的字、术语不明白,我们可以将其点中,字典词库会告诉我们它的意思,甚至演示一段动画或音乐给我们看和听。但我想这应只是新媒体发展的初始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将获得更多选择的权力,并获得视、听、触、嗅、动等多方位的体验与享受。

  其次,互动性是新媒体独特的魅力所在。举一个国内的实例:《超级女声》翻开了中国电视和大众文化新的一页。《超级女声》是湖南电视台的一档娱乐节目。2005年3月起,《超级女声》在广州、长沙、郑州、成都、杭州等五个城市相继推出,共吸引了15万人前来参加。同时,受到各地电视观众的欢迎和追捧。进入决赛以后,每场短信互动参与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人,观众总投票数高达400万,网上的评论和跟贴更是不计其数。在广告营销方面,国内知名企业蒙牛乳业集团共出资1000多万元冠名“超级女声”,推出新产品蒙牛酸酸乳。通过与“超级女声”的整合营销,蒙牛酸酸乳的销量在上半年已经翻了三番。虽然社会上对此文化现象有住诸多的看法,但其创意和商业运作却是成功的。我想,《超级女声》的独特魅力在于其互动性,让每一个观众都置身其中,感到自己的参与能帮助自己喜欢的选手。当时观众与电视的互动手段是手机和电脑,而全球互动电视也已悄然兴起。“互动”赋予“电视”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从传播理念到产业模式的全面提升和变革,是传媒发展战略中的资本砝码。虽然欧洲在全球互动电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大部分互动技术研发始于欧洲,但其对中国数字产业的发展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英国《经济学家》在一个专题报道所言,大众媒体时代正逐渐让位于个人和参与性媒体时代,这将改变媒体行业和整个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影响力不断增强,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也越来越大。有专家预测,未来的几年内电脑和电视可能已经整合,技术转变下,媒体已进入一个反客为主的新时代。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相关文章:

《爱护森林、人人有责》中学生演讲稿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标准、对照入党誓词、对照革命先烈、对照身边先进典型方面

我和新时代国家安全征文

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征文

银行演讲稿:不忘初心砥砺行时代新程勇逐梦

学英模事迹做时代新人演讲稿

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应如何传承弘扬革命精神论文

永远跟党走做新时代好少年征文800字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标准,对照入党誓词查找不足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meiwen/205111.html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通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