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美文 > 故事 > 有关保密的简短小故事6篇

有关保密的简短小故事6篇

时间:2023-05-04   来源:故事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保密的简短小故事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保密的简短小故事篇1

  孔光是汉成帝时期的名臣,自幼秉承家风,饱读诗书,年未二十,即步入仕途。汉成帝即位后,孔光因才能卓越,被任命为尚书(西汉时期在宫中主管文书的官员)。短短几年,孔光将前代政事及汉代法规烂熟于心,备受皇帝信任。后来,孔光领尚书事,成为尚书机构的领导。上任以来,孔光工作兢兢业业,小心谨慎,遵守国家法度,不坏前代成规。在这种为官原则指导下,孔光在领尚书任上一干就是十余年,这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

  当时,领尚书事又被称为“典枢机”,意为掌管机密。该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即是保密,孔光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孔光有销毁发言草稿的习惯,凡涉及与皇帝之间对话内容的草稿事后一律销毁,以防机密外泄。同时,如果孔光推荐某人做官,也不会让其知道是自己推荐的,以防结党营私。

  孔光每每回到家中,对自己的家人闭口不提朝中政事。家人们没去过皇宫,为了长长见识,便向孔光提了一个并不过分的问题:长乐宫温室殿前种的是什么树啊?孔光听罢,先是沉默不语,继而环顾左右而言他,完全答非所问。家人们也想不到,孔光的保密意识竟然强烈到这种地步。

  严守朝廷机密,是历代统治者对身边秘书人员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对此,古代绝大多数秘书人员都能严格遵守。但像孔光那样,身处中枢要职,数十年如一日保守国家机密,对即便皇宫种什么树这样的细节都丝毫不对家人透露的“保密模范”,还是不多见的。

  明日再出宫

  北宋名臣晏殊是一位具有较高保密意识的优秀秘书。宋真宗朝时,晏殊担任知制诰一职,主要负责起草诏令,成为外朝一名重要的秘书人员。

  一天,宋真宗宣晏殊入宫,交给他一份任命名单,命其按照名单上的内容草拟制书。晏殊看罢,连忙对真宗奏道:“臣是外制,不敢越职。”

  晏殊说的“外制”是指什么呢?原来,从唐后期至两宋时期,由中书舍人或知制诰草拟的制书称为“外制”,由内廷翰林学士起草的制书称为“内制”。晏殊称自己是外制,以示不可破坏制度。宋真宗觉得有理,便找来翰林学士钱惟演起草制书。晏殊见状,又向真宗上奏:“臣已经知道了制书的内容,担心出宫后会泄露出去,臣请求在学士院借宿一晚,明日再出宫。”宋真宗对晏殊的保密意识大加赞赏,准许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制书发出,晏殊惊奇地发现,他所看到的内容竟与昨天在宫中见到的名单大相径庭。虽然觉得事情颇为蹊跷,但出于秘书的职业操守,晏殊始终没有将昨天的事泄露半句。

  晏殊头脑清醒,见微知著,从源头上堵住了****中存在的漏洞。

  朋比为奸泄天机

  以上讲的都是古代秘书保守机密的典范。其实,在古代秘书队伍中也有一些泄密的“行家里手”,唐朝的刘光琦便是其中一位。

  唐宪宗即位之初,采取了强有力的平藩政策,意在重振中央政府的权威。就在宪宗谋划中兴大业之际,内廷中的隐患已慢慢显露出来。

  唐宪宗时期,宦官专权已严重威胁到皇帝的统治地位。宦官作为内廷之人如欲干政,必须与外朝官员相互勾结,方能成事。唐宪宗时的枢密使刘光琦是当时势力较大的宦官,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极力拉拢外朝官员,时任中书省主书的滑涣就是刘光琦拉拢的对象之一。

  按理说,主书只是个七品小官,刘光琦因何自掉身价,主动接近呢?原来,唐代的主书是中书省负责管理公文的官员,官阶虽低却身处要职。滑涣长期担任主书一职,对各种公文了如指掌。由于职位特殊,滑涣还有机会参加宰相会议,能够听到一些涉及国家机密的事项。刘光琦正是看中了滑涣的职务才有意拉拢,使其成为自己安插在外朝的“顺风耳”。

  刘光琦交给滑涣的任务主要是窃取中书机密。滑涣本人也是一个“泄密高手”。每次宰相会议,如果达成的共识与刘光琦的看法存在分歧,滑涣便会主动向刘光琦汇报,使外朝的一举一动牢牢地掌控在刘光琦等宦官手中。

  按照规定,皇帝的诏令要经宦官传达至中书省,再由中书舍人具体负责草拟诏书。然而,由于刘光琦和滑涣朋比为奸,皇帝的诏令往往不经中书舍人这一环节,直接由滑涣本人草拟颁发。有时竟然出现了诏令已经发出,宰相们却还蒙在鼓里的现象。滑涣也倚仗宦官威势,肆无忌惮,贿赂公行,气焰熏天。然而,一时的显赫并没有给滑涣这个善于钻营、肆意专权的中书小吏带来长久的富贵。后来,滑涣遭到中书舍人李吉甫弹劾,最终落得个自尽身亡的下场。

  安吉人未回

  与滑涣故意泄密不同,有些机密是在无意中泄露的。南宋宁宗嘉定年间,朝中有位名叫余嵘的中书舍人(主要负责撰写制诰的秘书人员)。此人虽官居要职,却不擅长撰写制诰。但令人不解的是,每当中书省需要草拟制诰时,这位不善公文写作的余舍人都能圆满地完成任务。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余嵘背后一直有位高人鼎力相助,此人便是余嵘的表侄应镛。应镛学识渊博,是宋宁宗庆元年间的进士,后又考取了当时的博学宏词科(此科创于唐代,为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丰富,利于选拔人才),著有《尚书约义》、《礼记纂义》等书。应镛早年曾在官府学过一些公文撰写方面的知识,其中就有关于制诰的写法。早年的这段“实习经历”,加之本人优秀的才思文笔,应镛可以熟练地撰写朝廷的制诰。然而,应镛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的才华竟为表叔的工作帮了忙。

  余嵘任中书舍人时,应镛正在安吉县(今浙江安吉县)做知县。由于当时从安吉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市)仅需三天路程,因此每当草拟制诰之时,余嵘便派人将文件的大致内容写好送到应镛那里,由应镛代拟后快马送回临安。应镛虽然知道这种行为不当,但碍于亲戚关系,不好拒绝,只得将这个差事应承下来。时间长了,叔侄间的一来一往,成了当时中书省日常工作中的一个惯例。有时,如果中书省的官员前来催促制诰起草,余嵘身边的吏员们就会异口同声地说:“去安吉的人还没回来呢!”

  朝廷的制诰属于机密公文,余嵘身为中书舍人,负有保守国家机密的重要职责,而他竟然擅自将制诰的撰写工作交由亲戚办理,显然是“保密意识”非常淡薄。应镛作为侄儿非但不加以阻止,反而代其叔起草制诰,也是缺乏“保密意识”的表现。

有关保密的简短小故事篇2

  光辉的保密传统深深植根于党的红色血脉,是新时代保密人不竭的精神力量源泉;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保密故事,是新时代推进保密事业向前发展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赓续红色血脉、讲好保密故事,中国保密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提前谋划、精心布局,有序开展各项活动,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满坑满谷,评选作品堆满“仓”

  2021年4月份,室外春意盎然,室内热火朝天。在协会办公室楼道、会议室和办公室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画板、卷轴和箱子,简直无处下脚。秘书处工作人员来来往往,忙着收快递、拆快递、撬木箱,分门别类整理各地各部门提交的绘画、书法和摄影作品。

  原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保密办(国家保密局)于今年2月份组织开展了以“党旗飘扬,保密护航”为主题的保密宣传教育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根据办(局)统一安排部署,协会具体承担作品的收集、整理以及纪实文学和书画、摄影作品的初评、网评、终评工作。短短2个月时间,协会秘书处共收到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各地保密系统和高校等部门、单位选送的作品4300余件,其中纪实文学类近1000件,书法类1500件,绘画类400件,摄影类100件,公益宣传片类近900件,歌曲类430余件。这些作品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各个时期保密人的英雄事迹和精神风貌,生动阐释了红色保密文化精神内核与思想内涵。

  “欢迎转发,诚邀投票”。5月中旬,作品网评活动在协会微信公众号、“保密观”微信公众号和APP红火上线,浏览达1700多万次,投票量共计3451万票。

  “每一幅作品都饱含了作者心血,我们要认真对待,丝毫马虎不得”。协会3位会领导分别参与2类作品的初评和复评工作,认真审阅了近千件2000多万字纪实文学作品和900件公益宣传片作品,不仅给每件作品打出分数,还在备注中作了详细点评。

  “作品质量很高,难分伯仲”。6月份,在连续召开的6场现场评审会中,来自全国著名的书法、绘画、音乐和保密系统的数名权威专家,对入围作品进行精挑细选、反复斟酌。

  在办(局)指导下,作品评选始终坚持绝对正确的政治方向,兼顾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历时5个月,终于在党的百年华诞前夕圆满完成任务。

有关保密的简短小故事篇3

  不言温室之树

  孔光是汉成帝时期的名臣,自幼秉承家风,饱读诗书,年未二十,即步入仕途。汉成帝即位后,孔光因才能卓越,被任命为尚书(西汉时期在宫中主管文书的官员)。短短几年,孔光将前代政事及汉代法规烂熟于心,备受皇帝信任。后来,孔光领尚书事,成为尚书机构的领导。上任以来,孔光工作兢兢业业,小心谨慎,遵守国家法度,不坏前代成规。在这种为官原则指导下,孔光在领尚书任上一干就是十余年,这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当时,领尚书事又被称为“典枢机”,意为掌管机密。该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即是保密,孔光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孔光有销毁发言草稿的习惯,凡涉及与皇帝之间对话内容的草稿事后一律销毁,以防机密外泄。同时,如果孔光推荐某人做官,也不会让其知道是自己推荐的,以防结党营私。孔光每每回到家中,对自己的家人闭口不提朝中政事。家人们没去过皇宫,为了长长见识,便向孔光提了一个并不过分的问题:长乐宫温室殿前种的是什么树啊?孔光听罢,先是沉默不语,继而环顾左右而言他,完全答非所问。家人们也想不到,孔光的保密意识竟然强烈到这种地步。

有关保密的简短小故事篇4

  ****事关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它直接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然而,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加之现代高科技产品和互联网融入生活,使保密形势更加严峻和复杂,而一些人的保密意识和观念却呈现出下降趋势,许多人有意无意地就泄露了国家秘密,甚至给国家带来了损失,而一些境外情报机构却无时无刻不在想尽办法窃取我国的机密。

  泄密窃密活动,触目惊心。

  案例四:地理信息篇

  2011年1月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专门讲了身边触目惊心的泄密窃密事件。

  2009年3月,广西北海市龙潭边防派出所突然接到一位村民的报警,说他家的房顶上掉下来一架飞机,派出所的民警赶紧来到了现场,他们发现房顶有一架白白的、大概有两米长一米宽的航模飞机。

  看到是一架航模飞机,也没伤着人,民警们心里松了一口气。不过,在对这架小飞机进行检查以后,大家马上觉得有些不对劲,因为航模飞机的底部装有高分辨率照相机,高达1200多万像素。

  经过调查发现,这就是一架搜集情报的飞机,并查获了大量航空测绘照片,其中有许多都是当地重要的军事、经济目标。这些数据一旦外泄,对我们国家的安全将造成极大威胁。

  目前,生产和使用这架航模飞机的公司因为非法从事航空测绘已经受到法律的惩处。

  节目中报道,多年以来,一些国家的组织和个人从来就没放弃用非法手段窃取中国的重要测绘信息。

  对于外国组织和个人来华测绘,我国《测绘法》以及《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都作出了明文规定。

  然而近些年来,外国人来华从事非法测绘活动却日益增多。

  2007年3月江西某地,有群众发现两名外国人正在进行测绘活动,马上举报。有关部门现场截获了高精密度的手机CPS、导航仪。江西省测绘局的工作人员依法对两人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进行了检查,结果在笔记本和光盘里面发现了机密级的地形图,例如,1:5000的地形图。这些东西全部是在保密范围之内,不能随便销售。

  报道中还指出, 一些中国公民帮助外国人对自己国家进行非法测绘的案件至今已经发生多起,甚至还有大学教授。

  2007年8月就有一位教授陪同三名外国人潜入吉林省某军事基地非法进行测绘活动这三名外国人是以从事火山岩研究的名义这位教授联系上的。

  由于没有国家安全意识,这位教授先后十余次陪同三位外国人前往长白山等地进行考察,最后一次竟然深入我军事基地进行采样、测绘。

  经测绘专家鉴定,他们测绘数据的定位精度很高,已经达到了万分之一精度的标准,属于国家秘密。

  据有关部门调查,从2000年到2007年8月期间,这三位外国人从事的非法测绘和地质勘探活动几乎覆盖了整个长白山地区。其结果是,这个地区1000多块岩石标本被带到境外,大量重要数据被存入了某国政府的数据库。而就在国家重要地质资料、地理信息被窃取的时候,这位大学教授从那几位外国人手里得到的仅仅是20多万元人民币的酬劳。

  为什么地理信息要保密呢?

  那是因为对方的侦查卫星在空中拍照,他们对一些高精方面的东西是无法知道的,必须到实地进行测量。

  而实地测量得到的这些信息和他原来通过侦查卫星掌握的信息合成在一起就能最终确定对打击目标的综合情报。所以 地理信息属于军事情报的范畴。

  类似的窃密活动,其实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如果我们不提高保密意识,不重视保密,没有一种自觉主动保守国家秘密的意识,就会在无意中把秘密泄露出去,而后果将会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每一个人都必须提高认识,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的极端重要性,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警惕性,把****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党和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高度认识“ 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保和谐”的涵义,切切实把保密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为国家安全尽一份责。 

有关保密的简短小故事篇5

  (一)

  中共一大会议进行到第7天晚,正当中共一大代表开始在李公馆举行第六次(闭幕)会议时,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会场,随后匆匆离去。具有丰富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敏感地意识到有问题,于是建议立即休会转移。

  会议被迫中止,代表们迅速离开会场。果然,十几分钟后,法租界巡捕返回包围了会场。后来,一大代表们安全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开会直至胜利结束。

  (二)

  解放战争时期,使用电台、电报是当时党中央与各部队和各地方进行联系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工具,因此电台、电报的安全显得尤为突出。

  为了加强电台的****,中央把党政军三大系统的电台按涉密的程度分为三类:一类为特定的,实行“一事一密制”,由首长控制使用;二类为半秘密电台,即党内经常使用的党内事务性电台;三类为公开性电台。

有关保密的简短小故事篇6

  一日,张某外出时手提包被抢,随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但在陈述包内物品时,隐瞒包内移动硬盘中存储有涉密内容的重大事实,且未向所在单位如实报告这一突发事件,更未采取有效补救措施。某年5月,公安机关抓获抢包人员,并起获上述移动硬盘。张某到公安机关核实情况时,谎称硬盘中存储的是商业资料。经有关部门反复鉴定,该移动硬盘中存有涉及国防武器装备的材料75份,其中机密级8份、秘密级63份、内部资料4份。张某因非法持有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物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现状分析:不属于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内的人员,携带、留存国家秘密载体,或者属于知悉范围内的人员,未经批准私自携带、留存国家秘密载体,是对国家****秩序的破坏,将会导致国家秘密处于不可控的危险状态,严重威胁该国家秘密的安全。我国刑法、保密法以及反间谍法均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只有属于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内的人员,才能按照保密要求,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前提下,处理、携带、保存有关文件、资料和物品。

  保密提醒: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有关保密的简短小故事相关文章:

贝的故事课文原文

有关水利工程的论文

《小萝卜头的故事》演讲稿

诚信故事300字

红色经典小故事简短

红色小故事情景剧

有关学校收费自查报告

党史小故事3到5分钟

红色故事演讲稿500字

红色经典小故事12分钟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meiwen/204093.html


《有关保密的简短小故事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