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美文 > 话语 > 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探讨八篇

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探讨八篇

时间:2022-08-02   来源:话语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话语】

思政,读音是sī zhèng,汉语词语,解释为谓思行善政。 思政,读音是sī zhèng,汉语词语,解释为谓思行善政。出处:汉·王充《论衡·感类》:“太戊思政,桑谷消亡。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探讨八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探讨

摘要:简要阐释课程思政基本内涵,依托知网数据库,以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为筛选范围,以篇名为“课程思政”作筛选条件,梳理国内学术界在课程思政领域取得的成果。分析这些成果在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研究机构和期刊来源分布等方面呈现的特点,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未来研究提出意见,以期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现状;问题;建议

1课程思政

2019年9月9日,《人民日报》第13版刊发了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谢辉的名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题文章,向全国教育工作者传达了一种信号,那就是要积极行动,认真落实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课程思政”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国家*****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根据习**的讲话精神,“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就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把立德树人当作根本任务,运用并发挥好课堂的育人主渠道功能,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和改革中,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格局,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产生协同效应,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国爱党,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思想的提出,意义重大。它是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纲领,是一种办学理念,一种育才方式和一种教学方法。撰写此文,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温故而知新”。*****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讲话,已过去近三年的时间。对三年来的学习和研究情况做一个整体性回顾,便于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纠正。其次,我国有句古话,叫作“行成于思”。对课程思政建设和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有利于今后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提高效率,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很大程度上,核心期刊刊载的研究成果,更能反映特定时期内,相关研究的水平和动态。为此,文章依托知网数据库(CNKI),以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为筛选范围,以篇名为“课程思政”作筛选条件,梳理国内学术界在课程思政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这些成果在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研究机构和期刊来源分布等方面呈现的特点,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未来研究提出意见。

2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以“课程思政”为题名、“精确”为相关度、“核心”及“CSSCI”为文献来源和“2019年8月31日”为时间节点,共采集到92篇课程思政研究成果。从检索到的研究成果来看,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始于2017年。为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研究动态,为推进相关研究和建设工作提供参考,文章从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研究机构和期刊来源分布四个方面,对92篇成果进行统计分析。

2.1研究内容

通过对92篇核心期刊论文仔细研读和甄别,发现论文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观点阐述、路径或策略探讨、实践模式讨论、价值分析等几个方面。其中,观点阐释34篇,路径研究17篇,实践讨论17篇,价值分析10篇,各类占比分别为36.9%、18.4%、18.4%和10.8%。在观点阐释方面,高德毅和宗爱东认为,课程思政是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必然选择。闵辉认同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并从材体系建设、教学指南制定、课堂教学改进和教师素养提升等层面,提出课堂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关于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孙杰和常静认为教育部门和机构应利用各级党委组织、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的执行力和影响力,鼓励党员发挥先锋带头作用。江颉和罗显克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他们认为,课程思政建设应围绕工作目标体系的制定,部门间的协作、团队的建设、课程资源的挖掘和校园思政文化的创建等方面,逐步推进。在课程思政实践的17篇成果中,有5篇介绍了学科或专业教学课程思政实践经验,其余12篇均为理论性讨论。实践经验方面,崔戈從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打造示范课程、制定教学指南和培养专业化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四个维度介绍了外语课程思政实践经验。陈琳等依据三个“融合”,即专业院所与高校融合、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融合、思政思想与教学模式融合,组织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实践。最后,统计结果发现,价值分析也是课程思政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邱伟光认为,课程思政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董勇认为,课程思政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理念的升华、内涵的转型和体系的重构。

2.2研究范围

首先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范围”指的是课程思政研究成果中,研究内容所涉及的客体所处的环境。对92篇课程思政研究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是:高职课程思政研究13篇,高校(本科)课程思政研究78篇,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1篇,占比各为14.1%、1%和84.8%。

2.3研究机构数量及分布

笔者对92篇期刊文献的署名机构进行统计,研究机构的总数约40所。研究机构的地理分布情况是:上海14所,浙江7所,东北4所,江苏、南京和天津各3所,湖北和北京各2所,安徽和宁夏各1所。

2.4期刊来源分布

92篇论文的来源涉及思政、高教、社科、学报、专业刊物、出版、职业教育6类核心或CSSCI学术期刊。其中,33篇来自6个思政类期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1篇,《思想理论教育》10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7篇,《思想教育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各2篇,《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篇。另有32篇发表在高教类7种期刊:《中国高等教育》11篇,《中国大学教学》9篇,《教育理论与实践》4篇,《黑龙江高教研究》3篇,《江苏高教》《重庆高教研究》《现代教育管理》《研究生教育研究》《教学与研究》各1篇。职业教育类期刊13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7篇,《教育与职业》4篇,《职业技术教育》2篇。大学学报、社科和出版类期刊10篇,其中《广西社会科学》2篇,《社会科学家》《学术论坛》《北京联合大学学报》《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现代出版》《传媒》和《出版广角》各1篇。《生物学杂志》《时珍国医国药》《中国健康教育》和《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专业性学术期刊4篇。

3课程思政研究存在的问题

根据前文统计和分析可知,课程思政的研究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发展迅速,成果也算丰硕,但从现有成果来看,问题也很突出。首先,在研究内容方面,突出的问题是实践成果少,理论讨论多。具体而言:一是论文观点虽较为丰富,但讨论不够深入,不够彻底。二是多路径或策略探讨,少实践总结。三是泛泛而谈的多,结合学科或专业实践的少。其次,前文分析指出,在研究范围方面,92篇文献主要围绕高等教育领域如高职、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展开,研究范围或领域过于局限。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大致可以分为学前教育、初级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几个阶段。课程思政是整个教育战线的课程思政,所以,除高等教育外,其他三个教育阶段,可以成为,也应该成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和研究的主场。第三,教育部官网2018年7月19日发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38万所,而参与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机构仅40所。巨大的差距说明,课程思政建设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不成规模。另外,现有成果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诸如上海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这反映出内地乃至大部地区的课程思政建设和研究相对滞后。第四,从文献来源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思政类和高等教育类的期刊占据半壁江山,是课程思政研究的主要根据地。对比之下,大学学报和其他学科性或专业性很强的期刊则凤毛麟角,对课程思政建设和研究相对比较冷淡。

4建议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课程思政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开展教育的主线,是我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有力保障,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优秀人才的根本保证。课程思政又是一个新思想,其价值的实现,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积极研究和实践。课程思政的研究尚有广阔空间。基于目前研究现状,未来的建设和研究方向,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两个“加强”。加强理论研究,构建理论体系;加强开展结合学科、专业和职业的课程思政实践,总结实践模式。二是拓展研究范围。在教育战线围绕课程思政组织广泛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引导和鼓励各级别、各层次的教育科研机构,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和研究,冲出高等教育领域,拓展研究范围,真正实现课程思政教育过程全覆盖。三是以点带面,均衡发展。鼓励不同地区的教育和研究机构,通过项目合作、交流、培训、研讨等多种方式交流研究和实践经验,多方发力,提高教育战线整体课程思政能力,齐头并进,实现课程思政遍地开花。四是加强载体建设。各类学术期刊和大众媒体应与时俱进,寻找切入点,结合媒体自身及学科和专业特点,开辟相关专栏或专辑,组织开展相关讨论,参与并助力学科和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实践。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那么,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另外,课程思政何以持续地、常态化地进行?這些有关主体性、制度性和机制性的问题,都是今后研究和讨论的重点。

5结语

课程思政研究和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虽然已取得一些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思政是教育战线的思政,所有的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学习课程思政理念,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和建设活动,探索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长期有效制度和机制,持续发力,使活动成为教育战线工作的新常态,最终提升办学水平和育才质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2]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3]孙杰,常静.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现实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

[4]江颉,罗显克.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

[5]崔戈.“大思政”格局下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

[6]陈琳.《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9,(4).

[7]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8]董勇.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

第二篇: 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探讨

摘要:在深刻理解高校“全方位育人”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努力让思政教育贯穿医学生学习全过程,发掘外科学教学中的隐性思政资源。分析外科学临床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探索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医学生外科学教学中的内容、形式与路径。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坚定医学生职业发展的理想信念,发挥外科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课程思政;外科学;教学;路径

“课程思政体系”强调把思政教育贯穿到教育全过程,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要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必需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的协同育人功能[1]。课程思政理念是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在课程设计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发挥出其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功能,促进各门课程教学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2]。为此,医学院校在深刻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基础上,组织专业课教师,积极发掘医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努力培养具有高尚医德、高超技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复合型人才。

1外科学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医学专业课程是医学高校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自然科学课程,作为每个临床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承载着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也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引领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是思政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目标,不仅为医学生的成才成长夯实德育基础,更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可靠保障。医学专业课教育和思政教育互相渗透,共同统一于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共同落实在医学生德育建设中,形成医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合力[3]。外科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既掌握外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外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授外科学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还要发掘外科学发展历程中所蕴含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让外科学教学成为医学生价值引领的重要课堂。

2外科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理念正在渗透并影响着医学生的三观。医学院校面对复杂多变的舆论舆情和网络环境,应积极探索高校思政工作的新途径,发掘临床各科教学中的思政资源,外科学教学正是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课堂[4]。医学工作者既需要掌握仁术,又需要仁心。本课题组外科学教师在多年的临床带教中发现临床实习生存在学习主动性不高、组织纪律性不强、职业精神弱化、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因此,如何将高校的专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起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成为新形势下医学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5]。外科学教学中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这些内容教材上没有系统梳理,所以每一位临床老师要自己先学习,对外科学的发展背景有清晰的认识。外科学发展史是一部科学精神发展史,外科学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过很多杰出的医学科学家,弘扬外科学发展史中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勤奋、坚持、求是、创新,对医学生成长意义重大;此外,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外科医生,为减轻病患痛苦不懈努力。因此,需要对外科学教学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尤其是向教学内容注入德育功能设计,挖掘外科学发展中的人文精神,对学科的发展追根溯源,致敬医学前辈,讲好医学故事,进行生命教育,认识生命价值,强化医德教育,提升使命意识,引导学生关心患者、心系社会,激励医学生勇挑重担,为祖国医疗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此次教学设计针对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外科学教学中认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有助于坚定医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新时代医学生医德养成。

3课程思政融入外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3.1授课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结合实际情况,选取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1个小班同学参加本次教学研究。

3.2教学内容设计

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外科学教学过程,计划开展外科学思政教育教学5讲(每讲2学时),前3讲为理论教学,后2次为实践教学。第一讲教学主题是讲好外科故事,致敬外科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优秀医学科学家。教学内容为以案例串联外科学发展史,重温外科学历史上建树丰硕的医学科学家们的感人故事,以外科学界楷模为榜样,引导医学生树立奉献、仁爱、自律等职业价值观。第二讲主题为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职责教育。以非典型性肺炎(SARS)、毒奶粉事件、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案例,介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和分级管理制度,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临床医生在应急处理中的职责,引导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构建大健康观,激发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三讲主题为健康中国战略与外科医生职业发展。教学内容为解读“健康中国”内涵,启发学生从“健康中国”的大视角围绕外科医生职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探讨外科学发展史上的学术争鸣及当前外科学发展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引导医学生不断明晰前行方向,激励医学生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四讲教学主题为勇挑重担,医学生有担当。本讲邀请我校援南苏丹医疗队的外科医生与学生展开座谈,分享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病人,创造条件完成高难度手术的援外医疗经历,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报效祖国的决心。第五讲为手术室教学,是实践教学。30名同学分成6组参观手术室,每组由一名外科临床教师带教,进行外科手术伦理教学以及人文关怀教育临床见习,通过手术室教学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提升医学生的医德认知水平。

3.3教学反馈调查

设计教学反馈问卷,对此次参加授课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开放式访谈。

3.4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教学反馈,综合分析,形成改进意见,制定改进措施,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改,提升外科学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功能。

4教学反馈与总结

从教学反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来看,95%的同学对此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效果非常满意,与以往的外科学绪论教学相比,感觉耳目一新,对外科学学习激励很大。同学们普遍对实践教学非常欢迎,援外医生的故事分享让学生感到温暖又震撼,外科医生手术室实践教学极大增强学生日后从事临床工作的信心和热情,教学满意度最高,达到97%;95%的同学们对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非常认可。同学们希望增加实践教学活动,例如开展了解外科手术器械发展的讲座,邀请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展开座谈,参观现代化医院等教学环节。

5讨论

5.1外科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是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习总书记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感召力和说服力。思政教育的任务就是进行意识形态的有效灌输[6],因此,必须结合大学生的价值和职业追求,用学生愿意听、听进去的方式传播教育内容。此次教学设计中,将外科学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融合,使外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情感温度,激发医学生共鸣,是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5.2将大健康观教育融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十分必要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以医学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为主,进入临床实习后,以培养临床技能为主,这种培养模式容易造成临床专业学生走上医疗工作岗位后重个体轻群体,重治疗轻预防,因此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加强公共卫生知识和职责教育,构建大健康观的理念十分必要[7]。仅依靠学校开设的《预防医学》课程提升医学生大健康观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进入临床各课程学习后是进行大健康观教育的有利时机。此次教学设计中增加了公共卫生职责教育,从教学反馈来看,学生对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加深了学生对公共卫生工作的认识,特别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通过分析让医学生更加明确临床医生在应对以及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职责和重要性,强化使命感。

5.3提升临床教师的综合素养是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教师是组织好教学活动的主导,有些临床教师不愿在教学准备上下功夫,不重视临床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挖掘;有些临床教师以临床工作繁忙为由,从不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自说自话;还有个别临床教师用片面的眼光看问题,过分夸大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动摇医学生的职业信心。因此,提升临床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增强课程思政教育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本课题开展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多次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讨论、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师试讲,对课题组教师进行教学督导,对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组织观摩教学。临床教师通过参与此次教学实践,能从深度上、广度上更好地理解临床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临床教师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优化了临床师资队伍,临床教师还要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5.4教学设计中要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

在本教学研究中,教师将健康中国战略视角融入教学中,与外科医生职业发展、外科学热点问题探讨相结合,认真设计教学内容,显著提高了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让社会热点相关真正进入学生头脑。针对以往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此次教学设计上既有优秀援外外科医生感悟座谈,也有手术室教学,师生在双向互动的和谐氛围中形成了“师生共同体”,极大提升了外科学教学的生命活力[8]。教学形式上,增加手术室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医学生的教育实践。临床教师在带教引导过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如何关爱病人,培养高尚医德,增强了医学生未来从事医学工作的职业信心和医德情感;在观摩手术室先进设备的同时,也激发了科技创新的动力。综上,医学生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辅导员的任务,也是每一位临床教师的职责。临床教师从思想上要树立课堂思政的理念,结合临床各科教学内容,在发掘课程思政资源的基础上,落实到临床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寻找思政教育与临床课程教学的结合点[9]。今后,本课题组还将结合学生反馈,改进教学内容,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更优方法。教学活动时间始终都是有限的,关键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引导调动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临床教师有责任更要有信心,发掘临床课程与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结合点,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此次教学研究提示我们外科学作为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临床课程,在医学生思想和职业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其德育教育功能,培养德才兼备的临床医生。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张威.高校自然科学课程体现思政价值的意蕴及路径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6):56-61.

[3]殷樟凤,朱姬莹.课程思政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3):129-133.

[4]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16):11-14.

[5]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1-24.

[6]张正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5):139-141.

[7]徐卫,石娜,金嵘,等.加强临床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教育的探讨[J].医学与社会,2009,22(2):65-66.

[8]张贻波.基于师生共同体的“三段六环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2(10):67.

[9]代苑林.医学类高等院校从“思政课堂”到“课堂思政”的路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7,3(4):33-41.

第三篇: 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和时代的高速发展,涌现出了更多的思想和文化。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之根本,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尤为重要。为了让大学生在面向社会时能把握初心,拥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我们需要在高校内进行更多的思政教育。本文简单探讨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一、相关概述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

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各门课程中,通过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的形式,共同促进教育,达到“三全育人”目的。课程思政这一教学理念由上海市教育部门最先提出,随后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了紧跟党的号召,各大高校纷纷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研讨工作。

(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在高校,如根据各专业课时计算,专业课教师大约占教师總人数的70%左右。这充分说明,专业课教师是与大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接触空间最广的群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转变。

***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作为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思政倡导高校教师挖掘学科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将其有机融入专业课课堂教学。课程思政是时代发展和现代教育的需要。

 二、课程思政的应用现状

目前,课程思政已被很多高校、很多学者进行研究,但仍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在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专业课教师对自己立德树人的意识还存在欠缺,部分教师对自身政治纪律的要求不高,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专业课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钻研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缺乏对育人素材的挖掘和运用,与思政课教师缺乏合作,协同育人机制还需要进一步落实等。

三、课程思政的实践方式

(一)提升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观念

根据目前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问题来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专业课教师自身的意识不够。课程思政的首要内容便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教师能够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更加重视课程思政的应用。

一是高校将现代教育有关文件及信息,通过网络、会议、教研活动等形式,不断向一线教师广泛宣传,使教师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意识,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的自觉理念。

二是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地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三全育人”,将德育纳入考评范围,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强化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意识。

(二)加强专业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立德树人,首先要求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面对部分教师对自身要求不高这一问题,要切实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有关教师行为规范的学习。方式有请进来、走出去,集体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有关讲座活动,要求教师定期学习前沿的政治、法律基本理论知识,评选、宣传、学习最美教师、师德师风典型事迹等,使教师能够正视、规范自身行为,为学生做出很好的榜样,引导教师将课程育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奖惩机制,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三)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技能

1.定期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技能培训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方案,如多参加或组织课程思政的教学比赛,坚持以赛促教,评选、推广课程思政先进典型,将校内外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广泛在教师中进行宣传,让教师进行观摩、学习、交流,使教师通过借鉴先进经验,结合自身教育形式,凝练、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思政教育具体手段,更好地将课程思政教育方法应用到专业课教学中。

2.结合专业课特点优化教学组织

教师要遴选、使用优秀的专业课教材,组织好教学内容设计,专业课可为课程思政提供大量素材和切入点,要将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要找准切入点,从学科内在逻辑出发,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课堂授课要注意讲究时机,注意语言艺术,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通过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让课堂“活”起来,发挥隐性教育作用,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不断启发中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实现润物细无声。

3.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会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各行各业中都有职业榜样。我们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在课堂中积极引入一些与专业内容相关的职业案例或素材,将榜样的力量传递到学生心中,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拥有一份社会责任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4.紧贴时事,全面发展

德育没有界限。在本专业范围内需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是综合教育。教师可以在本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紧贴时事,引入更多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正确前行。

(四)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平台

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便是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互融合,要想进一步加大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力度,必须强化协同育人理念。

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指导性作用。术业有专攻,不同教育岗位上的教师,侧重的信息与知识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我们要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平台,整合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队伍,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组织课程思政教研活动,通过教师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保障课程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

 四、教学模板——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课前准备:首先要了解思政课教师目前的教学内容,最好将思政课教学内容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其次要准备一份完整的教学课件,在课件中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两份案例,另外准备一个能够引入课堂的视频片段。课件设计应当紧抓学科特点与思政元素的切入点,使思政元素能够融入教学过程中。督促学生准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时政要闻,提前一周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预习。

课堂教学:首先通过一段视频资料来引入课堂内容,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近期的时政要闻进行播报,在播报结束后,为学生总结新闻中的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紧接着引入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完成课堂教学,结合思政课上近期所学的知识,对思政元素进行合理的渗透。

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主要以角色扮演、辩论赛和新闻播报的形式进行,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对物流管理在工作中所需要规范的地方更加了解,清楚各项行为会对企业和大众产生怎样的后果,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教学效果。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完成,首先可以与思政课相结合,通过对某一案例的分析来递交案例中所涉及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也可以是传统的书面作业,设置与思政教育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在日常考核中明确哪些行为是正确的。

五、结语

总的来说,育人是目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更好地提升思政教育的力度,我们有必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专业课成为思政教学的阵地,将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教学、相互促进,实现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若雨.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5):123-124.

[2]熊芳芳.专业课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探究:以公共关系学课程为例[J].湖北开放職业学院学报,2021(2):83-84.

[3]张莉.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政与专业课相融合的实践探究[J].经济师,2021(1):198-199+202.

[4]褚银菲,邵娴.融于专业课的思政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99-102.

第四篇: 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探讨

 一、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性学习领域的实证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认为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研究性学习进行一次调查研究非常必要。一方面可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特点及其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有效融合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建构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二、研究的基本过程及研究内容

该内容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找出思想政治专业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的现状,笔者以国家教委直属的重点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综合性院校--华南师范大学、及以广州市为主要管理体制的广州大学为试点,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10份,经检验有效问卷为205份。调查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受测试人员的基本情况、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

三、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一)在被测试基本情况性别一项的调查中可以明显看出,女生占73%,男生占27%。这充分说明女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所占的优势,也反映了在对本专业的培养、研究以及学习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具发展潜力。

(二)对于国际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情况分析中,51%的同学认为只是听说过,而对于"知道"的则只有1%,这充分说明我们对于国际上所进行的教学以及学习方式不管是在老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都关注不够。这在随后的问题中也得到了证明,其中,只是听说过我国对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政策支持的占40%,而在受测试学校中没有听到过研究性学习讲座的占50%。当然,41%的学生也认为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没有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有一半的学生反映本专业没有实施过研究性学习,甚至有45%的同学根本不知道国家教育部对本专业的指导原则在教学计划中是否得到了体现。仅有27%的人认为国家教育部对本专业的指导原则在教学计划中得到了体现。这种情况表明一方面国家在研究性学习的宣传与实施方面对本科生的影响不够深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对于国家在本专业的指导原则方面关注的欠缺。这两方面都需要我们加大力度进行研究。

在对于该题目的设计时,笔者主要从国际、国内、本学校、本专业的政策支持以及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

(三)对于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分析中,据调查显示,81%的同学赞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其主要原因是研究性课程可以扩大知识面,并且很实用,占了总数的54%;其次就是研究性课程促进了我对其它学科课程的学习,这说明研究性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式,在我国的大学生当中还是给予了很大的希望与信心,并且对本专业的研究性课程以及本专业与其它专业的研究性课程之间的关系上有所知觉,但是不够深入,仅占总数的16%。有6%的学生不赞同开设研究性学习,其主要原因是担心研究性课程中的内容太难,学习起来有难度,其次是研究性课程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影响了其它学科课程的学习。这在一定层面上说明,一些学生还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接受式学习为导向,没有树立起研究性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理念。

有同学不喜欢思想政治课,其主要原因是教材内容比较深奥、枯燥。这反映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材存在着多方面与现时代不相融合的地方,主要是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第二个原因是,与教材无关,只是不感兴趣,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问题;最后是课程本身实用价值不大,这说明了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所学专业对于以后的工作是否有用更是当代学生所追求的一个价值趋向。在有同学喜欢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我们发现39%的同学认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7%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现实问题,有时代感;19%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对品德培养有重要意义。这充分反映这部分同学能够很好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业的内涵,并且就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方面有自己比较深刻的感受与领悟。

对于"如果要考核本专业研究性课程的学习成果,你希望采用哪种方式"时,35%的同学认为教师规定题目,独立完成一项实践性作业是最佳选择,这说明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有所增强,但是对于老师仍有一定程度上的依附。30%的同学认为按平时在学习中的表现和研究成果(调查报告、试验报告、一件小制作、演讲等);教师规定题目,独立完成一项实践性作业(如观察、查阅资料、社会调查、撰写报告);以及按平时讲课的内容出题、考试都可以,这反映出学生对于学习成果的考核方式仍然是停留在以前的经验与教师主导的方向上。

在设计该题目时,笔者在是否赞同本专业开始研究性课程之上谈到是否赞同的原因以及由此引申出是否喜欢思想政治课的原因分析,最后又提到了考核方式。

(四)教学方式方面,有56%的同学认为目前的教学总体上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这也证实了前面提到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专业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课题内容,35%的同学认为最好是师生共同拟定,而仅有9%的同学认为最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这也说明了某些学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但还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同学们参与讨论的情况,有时讨论的占近一半;基本不讨论,习惯听老师讲的占28%;21%的是经常讨论,但不太深入;经常讨论,效果很好的仅占4%。这也说明了当今的教育教学方式还主要是采用课堂为中心,仍是以教科书为中心的接受式学习,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也仅仅是在形式上有所反映,如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同学们提出问题或是发表观点有一些机会的仅占到58%,机会很多的占21%,14%的同学认为机会难得,以及在对本专业学习时,课后作业的主要形式是55%的同学选择阅读资料或阅读图书。45%的同学认为本校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方面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但也有30%的同学不知道本校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方面是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这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学生对于图书资源的把握方面有待提高。

(五)学习方式方面,35%的同学认为多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是他们希望今后上研究性课程的主要方式,12%的同学认为实验室应开放,多给他们研究的机会。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希望理论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强烈愿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收获,13%的同学认为在试验或调查中动手能力或社交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在社会中设计一些简单的试验或调查。10%的同学认为乐于并学会了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能力。可见,同学们对于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期待。在谈到是否赞同国家或学校有关部门创办研究性学习的学刊来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时,84%赞同的优势压倒了只有6%的不赞同。但是42%的同学只是偶尔参加思想政治课的课题研究或实践活动,33%的同学有时参加,17%的同学从不参加,仅有6%的同学经常参加,这一方面说明学校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方面有待改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长期传统遗留下来的学习方式还是占主导地位。这种现象在以下两个问题中也得到了说明,分别有63%与6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进行研究性学习与本专业的教师具有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但是真正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情况却是令人感到有些遗憾。

在最后一个开放题目"你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有什么意见与建议时",笔者归纳出一些主要观点:

第一,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当前国内外出现了许多重要时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种社会思想潮流、道德观念和社会时弊,以及当今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现实问题和思想问题。思想政治教课只有把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教师要启发学生自觉地联系社会和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实际。如果有些问题学生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老师与学生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一起讨论,共同提高。

第二,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并不意味着学习过程已经结束,学生的理性认识应该转化为实践,及时地提高自己在思想与政治方面的素养,才算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过程。这是思想政治专业课程学习过程的又一个重要特征。特别是学生所学到的德育知识、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等,都应及时地转化为行动。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及时转化,严格要求自己,真正达到思想政治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

思想政治专业的课程学习不能简单地套用一般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我们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具体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灵活自如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

不可否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在内容和形式的选取上对社会与学生周围的事与物有所考虑,但总的来说,脱离社会和学生生活,将思想认识、政治认识孤立于现实实践之上,而所追寻的思想和政治的认知,变成了一种纯学科的理论,而不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说教式现象还相当普遍。

第三,大力推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忽视学生自主性,仅仅让学生获得具体的"条条"进行背诵,这种说教式的灌输因缺乏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与自我感受,使得思想与政治教育的培养流于形式、空谈和无效。要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自我感受、体悟、研究,形成"深信"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政治价值观。而不是老师以自己的思维辨别力、价值理解力、是非判断力来规范学生的思想和政治行为,缺少植根于学生现实的基础,这种对学生的一系列教育如同空中楼阁,天方夜谭。

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不能有效地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使其与研究性学习进行有效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具有学科的基础性与整体性、专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内容的政治性与教育性等特点,但是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对此方面没有进行很好的把握,更不用说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研究性学习方式方面的有机融合了。

第二,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条件、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基本形式等方面有待加强研究。

从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环境、教师的知识素养与学生自身能力以及本校图书资源方面进行说明实施研究性学习所具备的条件,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与非主干课程之间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方面进行研究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的研究也应成为我们进行探讨的一个焦点内容。

  五、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性学习是否能够有效开展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内容、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方共同转变的结果。在我们大胆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国家、社会、个人都不断提高自身的意识,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真正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才能真正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王而冶.研究性学习大有可为[N].教育信息报,2001,(6).

第五篇: 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探讨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内外科疾病康复学》

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

课程负责人:张昊旻

授课对象: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开课单位:康复医学院

二、课程思政改革举措

1.理论授课

1.1爱国主义教育

主要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是在讲授发展简史及内外科疾病康复学发展壮大过程中,体现国家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红利。通过前后对比,体现近几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给医学事业带来的发展和成就。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民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得到康复治疗和医疗保障。

1.2增强社会责任

授课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在“康复诊断”“康复评定”等方面,均渗透我们目前所学是一代一代“康复人”不断探索和总结的结果。正像前人总结的那样:康复事业的发展靠你们、靠我们,但是终将要靠年轻人承担。使同学们尽早的认识到自己不应是“温室里的花朵”,而应该成为“社会的栋梁”。

1.3认同职业特色

讲授内外科疾病康复的“康复治疗”——作业治疗时,加入茶道、国画、书法、古筝、围棋、象棋等传统活动方式作为导引,在教学过程和治疗过程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医学古籍和历史记录中,引经据典,体现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同学们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提升爱岗敬业的思想。

1.4 提升个人素质

在授课过程中,渗透诚信、友善的教育。例如在点名签到过程中,不断要求同学们树立守时、守约的诚信意识。讲授内外科疾病的心理康复时,学会真正体谅患者及家属,能换位思考。以问题为向导,在器官移植康复授课时,询问大家通过学习,是否会接受器官捐献?如果您的家人或朋友有器官捐献的愿望,您是否会阻止?从而引发同学们的思考,提高捐献率,造福社会。

2.实训教学

2.1爱国主义教育

在实训教学中,介绍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给医疗康复事业带来的改变。例如在高血压“健康教育”方面,血压计的种类、样式、便携度及血压监测的推广、民众认识的提高等,均得力于国家经济的繁荣和人们生活的稳定。对比阿富汗、利比亚、伊拉克、叙利亚的战火,使同学们真切感受到国家荣辱与人民生活是分不开的。

2.2增强社会责任

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理解康复治疗师的重要性,他是与患者接触最为紧密、接触时间最长的医务工作者,所以要对患者真正的负责任,要有敬业之心,关爱之心。先做人,再行医。

2.3认同职业特色

在介绍疾病康复的过程中,体现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色,增强中医康复方面优势和特色的讲授和介绍。实训课程中,让学生观摩临床康复工作者的操作和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体会如何才能敬业、诚信、友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2.4 提升个人素质

在实训操作过程中,不仅要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同时我们指出了这种错误对病人“功能结局”将造成的后果。某些后果是严重的、致命的。从而提升了学生对职业的尊重,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增强了自身责任感。

三、课程思政改革特色

1.课程组以国家荣誉——社会责任——职业特色——个人素质为主线和思路,设计思政示范课内容。分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社会责任、认同职业特色、提升个人素质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2.课程组结合内外科疾病康复学的教学特点及教学特色,按照教材“康复评定”“康复诊断”“康复治疗”“功能结局”和“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寻找切入点,教育但不生硬,达到“不见风吹而叶动、不觉天寒而水冰”的目的。

3.课程组重视个人素质的提升。签到点名中强调守约诚信,模仿操作中体现换位思考,错误操作中指出后果结局。在不经意间增强同学们的个人素质及敬畏心理,以求日后更好的为患服务。

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点

1.提出了国家、社会、职业、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内外科疾病康复学教学中从以上四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2.结合内外科疾病康复学教学特点提出了按照教学内容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五、课程思政改革效果

1.通过授课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得到提高,大家均认同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给人民带来了幸福。

2.增强了社会责任和服务意识。同学们普遍认识到医学的特殊性和服务性。在课堂教学和实训操作中,表现出了社会责任感和替患者着想的服务意识。

3.提升了个人素质,通过教育同学们严格约束自己,上课出勤率得到保障。大家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劲头也显著改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提升了教学质量。

第六篇: 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探讨

【摘要】在提倡“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作为有着重要教学角色地位的专业课教师,应该与思政课教师发挥联动作用,形成合力,促进专业课教学多元化育人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育人功能

对于高校课程建设,“立德树人”已经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育人目标,而是各个学科应该把握的教育原理。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有效融合,以“课程思政”为契合点增强教学的育人功效,与此同时,加强专业课教师角色转变,发挥与思政课教师联动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融入育人方案之中,。

一、专业课构建“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是寻找思政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改革融合的契合点,进一步完善育人功能。因此,“课程思政”对完善专业课架构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立德树人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还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而“课程思政”明确提出在知识传授中注重素质培养,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二)发挥高校立德树人主阵地

实施“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在高校,面对当前教学过程中的“两张皮”现象,高校应承担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责任。对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课程思政”的有效构建,既能促进高校全面育人工作,同时也能优化专业课建设,促进教学、课程、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

(三)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保障

专业课教师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力军,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所授课程也是学生认同度最高的学科,专业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育人优势。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专业课教学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专业教师参与构建“课程思政”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丰富课堂内容、发掘思想资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专业课育人功能的优化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课程思政”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它推动专业课育人功能的优化转变。

第一,专业课构建中,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有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既要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学习,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主体性发展;又要不断增强专业课的理论厚度、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第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充分实现育人功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观点来指导教学,将其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更为有效实现专业课教学的育人作用。第三,思想政治理论的融入,能有效促进专业课的全面构建,同时对于高校思政课程的建设也大有助益。

三、实现专业课的教学改革

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根本点是要求高校课程要突出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功能。从这一点出发,要求专业课具有多向维度的育人功能。作为高校教师,担负着传授专业技能的任务,从传统讲授、单一讲授的方式转变成为多元化教育渠道,实现育人的全面性。在专业知识传播的同时,让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头脑中,“入脑入心”。因此,专业课教师就需要更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责任意识,在平时准备的教学工具、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能与思政课教学目标相辅相成,体现丰富的德育内涵,凸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是所有教师履行职责、承担使命的重要表现,当前高校中,如何将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共同发力、助力课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于高校而言,应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措施,融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于一炉,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共同发力,实现两者互补有无。“课程思政”意味着所有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专业课教师所扮演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明确思政课的内容要义。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时,教师应时刻牢记自身的育人职责,增强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应坚持以育人为依托,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体现出教学的育人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师资方面,发挥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互动,促进双方教学能力的增长,有效完善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全面架构,也为高校多元化育人功能提供助力。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各学科是大势所趋,也是学生培养计划中十分必要的部分,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其中的有效融合方式,对于培养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思.探討高校思政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纳税,2017(12).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

[3]高德毅.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

第七篇: 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探讨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普通话语音教学的探讨,结合语音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技巧。

关键词:普通话 语音 教学

在高职院校毕业生招聘会上,良好的表达能力、标准的普通话越来越为用人单位所重视。运用普通活进行交际可以达到良好的表达效果,这已成为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共识。

一、语音教学涉及内容及其存在的教学问题

在汉语语音教学中,涉及到韵母教学、声母教学、声调教学、音节教学、汉语拼音方案教学和语句韵律教学六大方面,在这六方面教学中不乏有规律性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性问题更好地研究语音教学技巧,从而达到更有效的语音教学效果。

其中,韵母教学中涉及到:(1)单韵母o和e(唇形的圆展问题);(2)单韵母i和ü(唇形的圆展问题);(3)单韵母u和ü(舌位的前后问题);(4)单韵母-i(zi、ci、si)和-i(zhi、chi、shi、ri)(与z、c、s和zh、ch、sh、r一起学习)。

声母教学中包括:(1)塞音b、p、d、t、g、h(送气问题);(2)塞檫音z、c、zh、ch、j、q(送气问题);(3)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r;(4)舌面音j、q、x;(5)鼻音m、n;(6)擦音f、h;(7)擦音r和边音l;(7)鼻音和边音;(8)z、zh和r、j和i(清浊问题)。

声调教学包括:(1)单字调(四声);(2)上声和阳平;(3)阴平和去声,二字连调(20个模式);(3)二字连调,包含上声的连调组;(3)三字连调;(4)四字连调。

音节教学包括:(1)r声母与开口呼韵母相拼;(2)-i(zi、ci、si)-i(zhi、chi、shi、ri)与i(尖团问题);(3)ri声母和yi;(4)儿化;(5)鼻音结尾音节与后接零声母音节(音节界限问题);(6)“啊”的音变;(7)“一”、“不”的变调;(8)轻声。

汉语拼音方案教学包括:拼音认读;juquxu(有关ü的拼写规则);-iu、ui、-un(有关iou、uei、uen的拼写规则);字母i的读法;字母e的读法。

语句韵律的教学包括:停顿的位置;不能停顿的位置;节奏的制约;三字格;四字格;常规重音:句末重音;常规重音:偏正结构;语气重音:副词;语气重音:代词;对比重音;轻读成分:虚词;轻读成分:趋向补语;轻读成分:语气副词;轻读成分:代词;其他轻读成分;语调和语气:陈述;语调和语气:疑问;语调和语气:祈使;语调和语气:感叹;语调和口气:反问;语调和口气:严肃、诚恳;语调和口气:悲伤;语调和口气:兴奋;语调和口气:激动;语调和口气:讥讽;语调和口气:挑逗;语调和口气:厌烦;语调和口气:急切;语调和口气:辩解;语调和口气:安抚;语调和口气:不满;语调和口气:不信任;语调和口气:责备;语调和口气:命令;语调和口气:逼迫、威胁;语调和口气:恳求;语调和口气:惊奇;语调和口气:害怕、恐惧;语调和口气:无奈、无助;语调和口气:怜悯;语调和口气:劝慰。

二、语音教学的技巧

针对汉语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对症下药,利用各种教学技巧进行教学,这其中主要是从教音方法、练音方法和纠音方法三方面入手,训练方式主要包括:(1)教音方法中的循环和反复、示范和模仿、图表演示、音形结合;(2)练音方法中的合唱和独唱、以好带差、说读结合、声韵调单项练习和语流练习;(3)纠音方法中的示范和模仿、演示法、夸张法、对比法、提示法、手势体态法。

具体来讲就是:首先是在教音过程中的技巧。

1、韵母的教学。韵母的教学比较容易,其难点主要在e、ü和鼻韵母的发音上。个别学生发e时,存在的问题是唇形的圆展问题,学习者的口型开口度很小,这是因为受到了他们语言类似发音的影响。教师做示范时要双唇拢圆,用o带e的`方法,拖长o的发音,嘴角向两边慢慢地咧开,让学生看到区别,并进行模仿。另外,ü对于学生有一点儿难,我们可以用i带ü的方法进行教学,发i时拖长i的音长,在这个过程中口唇逐渐收拢变圆,ü也就自然地被带出了。我们可以让学生借用镜子做对照练习,看自己的口型是否和老师一样。鼻韵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捏住自己的鼻子,感觉一下带鼻音韵母的发音特点。

2、声母的教学。较韵母的教学有难度,其中包括:(1)送气问题(p、t、h),我们可以利用薄纸片置于嘴前的方法,发p、t、h的时候吹动纸片,让学生分清它们与b、d、g的区别。(2)公认的教学难点就是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r,特别是r的发音。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手势法,p即用手势模拟舌位,手指弯曲代表卷舌音,手指伸直代表平舌音。同时,也可配合咬指法教卷舌音。个别学生常把r发成l,我们可以用带音法进行教学,发sh的时候拖长其音程,直到发出r为止。

3、声调的教学。首先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普通话声调具有抑扬顿挫感,说来好听。北方方言较重、发音狠、抑调较多,如普通话读55调值,海城话读51调值,由5度降到1度,听起来狠且重。这样对比分析能使学生有一种尽快掌握普通话声调的紧迫惑、自觉感。第二要让学生了解北方方言与普通话在调类方面是大体相同的,只是调值不同,先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不要以为掌握普通话声调高不可攀,轻装上阵。第三要激发兴趣,将枯燥的“阴阳上去”置于绕口令中,由易到难,由慢到快。仅仅凭课堂上的练读,远远不够,必须教会学生练习声调的方法。第四,要教学生练习声调的方法即按同调相连顺序读音节。练习声调也要一类一类地读音节,先读阴平的音节,把阴平的音节读准,反复体会高平的调值,依次练习。第五,仅仅知道普通话的四声怎样去读还远远不够。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要真正掌握普通话,语音听力训练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老师先将音节读得慢一些,让学生体会,开始读双音节词语,容易分辨再读四音节词语,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课下同桌两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声韵调轮流发音、辨音,准确率应在90%以上。第六,学生通过以上方法对普通话的调位有所认识并能较好地读准普通话调值以后,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普通话常用汉字约有三千,尽管能够读准普通话声调,但到底哪些读阴平,哪些读阳平、上声、去声呢?虽然功夫下了一大半,落脚点还在于能够流利地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用以下方法可能会行之有效:

(1)日常多留心电视、广播的普通话读音,用心去记,积少成多。

(2)熟记一二级常用字词,反复记背。这虽然是一种笨办法,但能在头脑中加深普通话印象,循环往复,提高了普通话的准确率。(3)寻找普通话与北方方言在调类上的对应规律。这是掌握普通话声调的唯一捷径。第七,练音过程中的技巧。

(1)齐读和单读(合唱和单唱)。可用于模仿声母、韵母、音节、变调、重音、停顿、句调以至对话等语音练习的项目。

(2)声韵母单项练习和语流练习。就是把容易认错或读错的声母、韵母、声调或由它们拼成的双音节词排列在一起,进行辨别认读。比如:声母——bízi-pízi;韵母——shàng-shān;声调——bā-bá。

(3)听辩练习。即由教师发音,学生指出老师发的音。比如:老师念“pa”学生辨认“p、b”。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听写、读写、选择练等形式的练习。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总结出了一些易理解、收效快、操作简便的语音教学法,另外,调节学生的最难情绪、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重视拼音方案实际应用等是行之有效的语音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赵久英普通话语音教学中的声调教学初探.平项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九卷第4期(总第19期)。

[2]梁敏普通话语音教学方法研究。

[3]吴弘毅《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44。

[4]吴为章《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10:211。

第八篇: 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探讨

摘要:社会发展新时期,国家更加注重对职业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尤其是铁路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铁路系统的技能人才,承担着行业技术水平提升以及维护国家轨道交通行业安全可靠发展的重要使命任务。因此,加强对铁路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视势在必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融合,是开展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新形式,可以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合思政教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感染,使其专业技能水平、岗位责任感、职业道德素养、思想觉悟水平等得到全面提升。本文主要对铁道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升铁路职业院校学生是思想道德水平,为铁路系统培养高多全面素质人才。

关键词:铁道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必要性对策

课堂教学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其中包含思政理论教学课堂和专业教学课堂。实现思政教育与铁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有效性融合,既能提升铁路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可以同时培养其岗位责任使命感,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促进德育效果,强化铁路人才的工匠精神,为国家铁路交通行业的长远发展输送更多的铁路工匠。因此要对当前铁路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融合途径,真正发挥铁路职业院校各个专业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

一、铁道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一)缺乏对思政教育的重视

在传统的职业院校教学中,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对专业课程的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思政教育缺乏重视,导致铁路职业院校的思政教学效果不理想,难以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产生实质性的影响。【1】而且很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理念存在偏见,更加不愿意在专业课程中浪费时间融合思政教育。

(二)缺乏全员育人共识

在沉重的就业压力下,很多职业院校更加重视专业技能的教学,轻视思政教育,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协同教学效果。在铁路职业院校中,专业教师和思政教育者各自肩负不同的责任,其具体的工作内容、要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往往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双方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同教学意识,甚至部分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或抵触情绪,影响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开展。【2】而且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效果难以进行量化评价,难以对其融合效果进行具体的考核,对课程思政的开展带来难度。

(三)融合教学机制不健全

在铁路职业院校教学中,对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依据教学评价、论文发表等指标进行考核,缺乏思政教育融合教学的量化考核机制,导致专业教师在融合思政教育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保障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铁道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高铁走出去”的号召,铁路职业院校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为国家培养能够数量操作精密器械的高级技工,更要注重提升铁路人才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强烈的岗位责任感,提升铁路系统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打造大国工匠。【3】因此,铁路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教学时,要注重有效融合思政教育,强化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促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思想觉悟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完善课程顶层设计

要深度挖掘教学教材的内容,对专业课程内容以及思政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对铁道职业学院的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开展课程思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岗位面向需求的差异性,并要对不同学生知识结构、学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在课程思政设计时,要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教材进行合理性应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铁道职业院校和教师要树立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强化责任意识,保障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实施。铁道职业学院专业教师在开展思政课程时,要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形成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从而科学判断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效果,为教学设计优化提供依据。

(三)提升专业教师综合素养

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过程中,铁道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增加知识储备,强化文化丝蕴,而且还需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思想觉悟水平。教师要对思政教材以及专业课程教材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找到两者的融合之处,形成方位、多角度的融合途径,积极挖掘专业课程教材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政元素,如名人轶事、学科历史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其思想、道德情感等方面产生启发与感染。【5】教师要注重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改善,使其更加符合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助力教学目标的完成。铁道职业院校决策者要树立长效性的专业教师培养机制,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与多元化的培训活动,逐渐形成德育意识,构建职业学生思政教育系统共识。

(四)完善教学评价考核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考核机制是构建课程思政重要保障。教学评价考核机制不仅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关注教师的教学评价。与以往分数评价方式不同,在该评价方式实施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格、思想道德水平的评价。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动态性观察,注重对学生思想、态度、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实现对协商人性发展的量化考核。此外,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对专业教师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映。【6】往往结合学生评价结果对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正面的,那么说明教师在对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效果比较好,而且教师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关爱和鼓舞,教学方式较为科学。但是如果学生的教学评价是负面的,那么说明专业教师在构建课程思政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效果不佳。基于此,铁道职业院校在对专业教师进行绩效考核、职称评聘时,要充分考量学生的评价结果。为了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有效性开展,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考察机制,并完善奖惩措施,对专业教师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效性融合。

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职业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铁路系统人才的重要责任,因此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全面融合思政教育,既能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而且还可以培养其职业道德素养和岗位责任意识,促进我国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持续性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磊,张兴海.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进路[J].广西社会科学,2021(02):180-183.

[2]任蓓蓓,王琛艳,鲍英基,董薇.“工匠精神”背景下道路桥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以《施工组织设计》为例[J].绿色环保建材,2021(03):104-105.

[3]孙文娟.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策略研究——以“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9,10(04):11-13.

[4]倪斌,张新冉.高职院校“课堂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改革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2):127-128.

[5]陈大千.新时代铁路专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水平创新体系的建立[J].环球首映,2019(05):68.

[6]韩广来.技道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体现与运用——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9):50.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meiwen/163033.html


《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教学内容探讨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