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 2023年最美的祈祷词【5篇】

2023年最美的祈祷词【5篇】

时间:2023-01-15   来源: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词】

祷词,读音为dǎocí,汉语词语,意思是求神者在向神祷告时所默诵的经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最美的祈祷词【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2023年最美的祈祷词

铁西区教育局在铁西区实验学校召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3年)”启动大会。

省教育学院初中研训部主任历史教研员付军、语文教研员胡东辉、英语教研员李翠珍、德法教研员张春玲参加启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市教师进修学院书记何玉春、铁西区副区长金德建、铁东区教育局局长谭富鑫、铁西区教育局班子成员、局属各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各学科教师代表,会议由铁西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张威主持。

区教育局义务教育办公室负责人宣读铁西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3年)”。辽宁省教育学院四位专家被聘请为铁西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专家顾问;同时在铁西区遴选了十二名优秀教师为“铁西区基础教育科研室”研究员。

此次讲座深刻剖析了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发展的相关问题,为铁西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铁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指明前进方向。

此次活动,听评课12节,省教育学院专家讲座9场。全区参训一线教师500余人次。“铁西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是铁西区教育局未来三年工作的重点,相信铁西区教育一定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2篇: 2023年最美的祈祷词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及我省《实施意见》落实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精神,近期,围绕政治建设、理论武装、班子配备、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监督管理、责任落实等方面,深入开展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一是深化理论武装。X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全X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谈治国理论三,组织XXXX名X管领导干部开展“学用新思想·建功新时代”理论考试,将X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中的理论教育比例提高至XX%,X委常委会集中学习《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定纲要》、***总书记选人用人重要论述,各级领导干部在学思践悟中坚守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加强政治建设考察。坚持政治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完善和落实政治建设考察办法,推进政治建设考察常态化、全覆盖。对XX个X管领导班子和XXX个村(社区)深入开展政治建设考察,掌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政治表现情况,全方位监督干部政治表现情况。三是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X委常委带头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和“三会一课”。四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制定了《中共XX委常委会工作规则》,加强对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和合法合规性审查,强化决策执行和监督。

(二)强化教育培养,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专业素养。一是注重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提升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精神”等XXXX人次;开办主体班X期培训XXX人,举办组工、巡察、妇女等多批次业务培训班,培训干部XXX人次;同时,充分发挥X故居等本地党性教育教学点功能,推动红色文化和党的优良传统走深走实走心,干部学习能力、政治能力、专业能力、执行能力、驾驭风险能力、服务群众能力显著提高。二是培训机制有序。制定并实施《XXXX年XX干部教育调训计划》《XXXXXX年-XXXX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方案》,将党性修养、理想信念、警示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X年内完成全X干部轮训。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书记、X长等X级领导先后走上讲台为XXX名主体班学员授课;落实“凡提必训”制度,对于提拔重用人员,近X年内未培训的,进行补训到位;加强党校阵地建设,充分挖掘本地教学资源,《XX》被评为全市党性教育第三批精品课程。

(三)健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注重优化配备。一是加强分析研判。运用干部考察、班子调研等方式,注重任前考察与年度考核、巡视巡察相结合,加强从三大攻坚战、三重工作、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领域发现、考察干部,加强干部日常综合分析研判,从干部一贯表现中观察干部的表现,促进干部担当作为,掌握干部情况。二是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条例》《监督条例》等规定,对标上级规定,制定《XX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XX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内部审查操作细则》《XX科级干部日常选拔任用操作细则》《XX党政领导干部交流暂行规定》等制度,坚持动议在先,先定原则、规矩、条件再选人。今年以来调整干部批次XX人,其中提拔XX人,重用XX人,职级晋升XXX人,选拔任用过程程序到位,酝酿充分,反应良好,真正做到组织部门讲的清楚,党员群众看的明白。创新开展议班子议干部“双议”工作,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对XX个X管领导班子、XXX名领导干部进行“体检”,了解班子运行情况,掌握干部表现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提出整改要求和整改措施,下达提醒卡、交办函,开展提醒谈话,实行跟踪督办,有效地促进了领导班子高效运转,帮助干部健康成长。三是选优配强党政正职。注重选拔政治上强、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敢于担当、经过重大斗争考验、领导经验丰富、廉洁自律的优秀干部担任党政正职。XXXX年以来,调整党政正职XX名,选优配强了X政府办、X财政局、X市场监督管理局、X民政局、X商务局、X住建局、X乡、X街道、X街道、X乡等单位党政正职。四是注重优化班子结构。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根据不同类型领导班子的任务,注重选配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干部,使领导班子形成搭配合理、优势互补的专业结构。合理配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的原则,调整优化X管领导班子,不断提升班子的专业化水平。目前,全XXX个乡镇街道中XX个有XX岁以下年轻干部,全部配有女领导干部,XX个党政机构中,有X个班子有XX岁以下的领导班子,XX个有配备女领导干部。具有X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有XX人。五是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健全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储备、培养锻炼、选拔使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对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通过明确专人培养,安排到急难险重任务锻炼等形式,实行滴灌培养。注重在X重大工作领域、基层一线锻炼使用年轻干部,举办年轻干部能力建设培养班,跟踪培养XXX名年轻干部,提拔年轻干部XX人,向中省市直部门公务员遴选输送优秀年轻干部X人。目前全X有XX岁以下X管干部 XX人,较上年增加XX.X%。

(四)激励担当作为,从严管理监督。一是促进担当作为。制定了《XX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XX条措施》,对重要工作推动不力、思想情绪出现波动、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受到问责处理的干部及时进行谈心谈话,帮助干部提振精神。对XXXX年XX以来退出领导岗位XXX名干部进行了谈心谈话,对XXXX年受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XX名干部谈心谈话,采取印发澄清正名通报等形式为X名干部澄清正名,做到为负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围绕全X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注重在重要工作、重点任务和急难险重任务中了解和遴选优秀干部,对获得省市表彰的单位增加评先评优指标。在全X开展优秀领导班子、优秀领导干部、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彰了优秀共产党员XX名,先进个人XX名;在年度考核中,评定优秀领导班子XX个,优秀领导干部XXX名,从三大攻坚战、三大战略、三重工作中选拔XX名表现优秀干部,评定高级职称XX人、中级职称XXX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二是强化待遇保障。完善乡镇(街道)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相关奖励性补贴和年度绩效工资政策,X城附近乡镇工作人员待遇高于X直机关同职级干部XX%,二类边远乡镇工作人员待遇高于X直机关同职级XX%,一类边远乡镇工作人员待遇高于X直机关同职级干部XX%,建立和和完善符合实际的村(社区)干部保障制度,为村(社区)干部购买养老保险补贴XXX-XXX元。三是倾向基层一线。大胆启用和选拔优秀基层干部,初步形成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成长链和选拔链。全年提拔XXX名干部中乡镇干部占XX人、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占X人;重用XX人中乡镇干部占XX人;公务员晋升职级XX人,其中X直机关XX人、乡镇XX人,调动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四是规范追责行为。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进一步规范问责工作的程序、方式,合理界定不同主体的责任,做到严肃精准、慎重问责。建立了干部容错就错制度,防止问责不力和问责泛化、简单化。五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民本民生、社会进步、生态文明、三大攻坚战、清正廉洁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对领导干部实行分类考核,处级领导重点考核“四联四包”工作的完成情况;乡镇领导干部重点考核高质量发展、三大攻坚战等指标的完成情况;X直单位领导干部重点考核“争资立项、项目建设或招商引资、争先创优、信访维稳”等四大内容的完成情况;园区领导干部主要考核“规模工业、固定资产、市场主体、争资立项”等四个增加量。将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个人奖惩、任用挂钩,充分发挥了考核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们在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领导班子结构不优,部分领导班子年龄结构老化、年轻领导干部断档和专业型领导干部紧缺问题日益突出。二是干部交流轮岗不够,各层级各类型干部交流过少,特别是一些干部长期在同一乡镇工作从未交流。三是干部队伍活力不够,受编制总量制约,五年内机关单位难以招录新的公务员,新鲜血液补充不足,干部队伍青黄不接,活力不够。

三、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继续贯彻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及有关规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思路,扎实工作,为全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3篇: 2023年最美的祈祷词

一、政治建设方面

二、领导班子配备方面

三、严格把好“ “ 三关” ,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程序

四、深化制度改革,努力拓宽选人用人视野

五、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六、完善考核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凝聚力和领导干部 积极性

按照通知要求, ** 区委组织部积极开展自查, 结合自查参考提纲和本地实际, 现将有关情况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政治建设方面

一是强化政治素质考察。

** 区坚持把“知事识人、 以事察人” 标准具体化, 贯彻落实好《** 市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试行)》, 将政治素质过硬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备条件, 在干部考察环节, 对干部进行政治素质考察, 并充分运用 考察结果, 对干部政治素质问题和疑点尚未调查清楚、没有结论性意见的, 坚决不上会研究。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组织开展“三会一课” 、 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 加强党内民主集中制教育, 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 落实“两个维护”。

二是加强理论教育。

按照中央《2018--2022 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和省市区委有关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总书记视察 ** 重要讲话精神等为重点, 制定《2020 年区直机关培训计划》,举办 2020 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 下发《关于开展 2020 年 ** 干部网络学院在线学习培训工作的通知》, 利用 ** 干部网络学院、 微领学等平台, 组织干部开展日常网络学习; 积极组织干部参加“** 市 2020 年秋季学期主体班”、“** 省委党校(** 行政学院)

2020 年秋季主体班” 等各类班次, 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着力提高领导水平和专业素养。

** 区委组织部、**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借调人员管理的通知》, 规范干部挂职任职; 围绕重大战略重点任务, 加大在重要岗位和吃劲岗位历练干部力度, 引导干部在环境整治、 乡 村振兴等一线干事创业, 全体提升干部专业化素质。

二、领导班子配备方面

一是严格执行干部政策。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 等相关政策法规, 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过程中, 充分考虑领导班子年龄结构、 专业结构、 来源经历等情况, 着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以增强领导班子力量、 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为目 标, 通过公开选拔、 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了 一批学历高、 实践经验丰富、 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通过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力度, 进一步优化了 我市各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

二是注重工作实绩选拔干部。

坚持把干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工作中取得实实在在成绩, 作为干部提拔重用的重要衡量标准, 对那些长期在基层一线埋头苦干、 不事张扬、 注重长远的干部,进行大力选拔使用, 进一步激发基层一线干部“干事、 创业、 为民” 的工作热情。

三是注重关键岗位干部的选拔任用。

近年来, 市委结合年度实绩考核结果以及重大事项完成情况, 重用了 一批优秀党政正职, 并按照关键岗位重点管理的要求, 重点对 XXX、XXX、 XXX 等职位进行了 严格选拔。

三、严格把好“ “ 三关” ,

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程序

为全面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 制度化、 民主化建设, 我们根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要求, 不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 制定出台了 《中共 XX 市委关于公开、 公平、 公正选人用人实施办法(试行) 》 、 《中共 XX 市委关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的实施意见》 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建立了 “两推(组织推荐、 民主推荐) ” 、 “两考(工作圈考察、 生活圈考察) 、 ” 、 “一票决(常委会票决) ” 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一是坚持群众路线, 严把提名推荐关。

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环节。

市委坚持组织推荐和民主推荐相结合, 把民主推荐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 通过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 不断扩大干部选任工作民主程度, 落实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知情权、 参与权、 选择权和监督权。正确运用推荐结果, 按照得票数超过参加

会议人数 X%的要求, 从高到低确定考察对象, 真正体现群众公认原则。

近年来, 新提拔的干部在单位民主推荐中均为全票、 高票推荐。

通过组织推荐和民主推荐, 进一步规范了 干部任用的初始提名权。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 严把组织考察关。

考察是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的基本环节, 考察结果是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围绕关系全局发展、 社会稳定的重大事项, 实行分包责任制等措施, 把干部考察融入日常工作中, 并实行干部季度、 年度考察和重点工作考察, 实现干部考察常态化。同时, 拓宽考察渠道, 增进考察深度。

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 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关键时刻表现、 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 在全面、 客观、 公正考察干部的同时, 充分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 注重“八小时” 以外的实际表现, 从而达到全方位、 多视角考察干部, 有效防止了 评价和选任干部失真、 失实和失察。

三是坚持充分酝酿, 严把任用决策关。

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 个别酝酿、 会议决定” 的议事制度, 健全了 干部任免常委会票决制。

坚持听取组织部门的考察情况, 坚持听取社会各界的反映, 坚持听取四大班子领导意见, 做到了 不临时动议干部、 不搞少数人甚至个别人说了 算, 做到了 没有民主推荐的、 没有进行组织考察的、 到会常委会成员不足三分之二的、 群众意见大或问题没有核实清楚的、 纪检监察部门一票否决的不予研究。

近年来, 市委常委会对所有职务任免、 调整全部实行了 无记名投票表决,并征求了

市委委员和市委候补委员的意见。

四、深化制度改革,努力拓宽选人用人视野

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为指导, 把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 在健全机制、 创新措施、 扩大范围、 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一是根据岗位需求, 合理划定竞争性选拔范围。

把竞争性选拔的关键放在选出的干部是否能干事、 干成事上, 在每次竞争性选拔时, 都从岗位需求和业务需要出发, 合理划定参加竞争人员条件和范围。

通过合理划定竞争性选拔范围, 充分体现了 竞争性选拔针对性, 充分调动了 各级干部工作的激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创新竞争方式, 力求考准考实干部素质。

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对竞争性选拔方式进行了 积极探索。在考试方式上突出实践性。

把职位所需的核心素质和能力要求体现到考试内容上。

在评委选择上突出针对性。

实行了 结构化面试, 着重了 解竞职者在能力素质、 个性特征等方面与选拔职位的适应程度。

在选拔方式上突出竞争性。把竞争贯穿始终, 实行了 差额选拔模式, 激发了 竞争意识, 提高了 公选质量。

三是坚持阳光操作, 扩大竞争性选拔民主程度。

坚持做到选拔职位、 选拔条件、 选拔程序、 选拔过程、 选拔结果等“五公开” 。

实行面试全程录像, 纪委监督公选全过程,邀请新闻媒体、 “两代表一委员” 参与观摩的模式, 探索进行了 摘牌定岗、 “双向选择” 的定职新模式。

进一步打破了 干部选拔工作的神秘感, 使广大干部

群众能够更多地了 解干部工作, 进一步形成了 全社会关心、 理解和支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干部队伍是第一生产力, 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 大幅度提升素质” 的原则, 大力实施“素质再造工程” , 着力打造一支“改革创新、 真才实学、 求真务实、 公正廉洁” 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方面, 把专家学者请进来, 增进知识储备, 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以市委党校为主阵地,开办了 “新知识大讲堂” , 大力开展政策理论专题培训班, 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头脑。

先后邀请 X 名教授分别开展以“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领导干部与媒体沟通” 、 “经济发展研究” 等为主题的讲座, 受训人员达 X 余人次。

通过教育培训, 激发了 广大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提高了 各级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

另一方面, 让领导干部走出去, 不断解放思想, 提高执政能力。

分三批选派了 XX 名优秀年轻干部到 XX 省 XX 市开展挂职学习锻炼。

不断深化干部“走出去、 受教育” 覆盖面, 选派了 X 名优秀年轻干部分别到上级对口 部门、 招商引资一线、 基层一线进行挂职锻炼。

通过建立健全“走出去” 学习机制, 进一步开阔视野、 开阔思路、 解放思想, 提高我市各级干部应对复杂局面、 驾驭市场经济、 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使各级干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形成一心一意搞建设、 聚精会神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六、完善考核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凝聚力和领导干部 积极性

坚持“从严治党” 的方针, 制定出台了 《中共 XX 市委关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的办法》 等文件, 从教育培训、 考勤、 考核、 监督、 辞职、 降职、 免职等多个方面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工作进行了 规范管理。

一是在考核体系设置上, 坚持统筹与分类相结合。

在考核内容设置上, 我们坚持 A+X 的模式, 把市委、 市政府的重点工作确定为重点考核指标。

同时, 根据区域条件、 经济状况和职能业务性质, 将县市区分成三个平台, 将市直单位分成八个平台, 使单位之间和党政正职之间的评比具有了 可比性, 从而增强了 考核的针对性。

二是在考核方式方法上, 坚持平时与年度相结合。

在考核方式上, 坚持年度考核为主, 平时考核为辅, 合理安排,相互补充, 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平时, 通过部门联合对重点工作和难点工作, 不定期的进行督查、 调度, 及时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和思想状况;年终, 依据平时掌握的情况, 进行全面考核, 科学确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等次。

鼓励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认真研究、 解决制约本辖区、 本系统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深层次矛盾或棘手问题; 鼓励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干实事、 出实招、 求实效。

三是考核结果运用上, 坚持奖励与惩处相结合。

对考核为优秀等次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市委、 市政府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

同时, 通过市电视台、 市报等媒体, 对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大力

宣传, 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营造了争先创优、 开拓奋进的良好氛围。

对考核为基本称职以下等次的干部职工, 分别给予戒免谈话、 待岗培训、 降职免职等处理, 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培养教育、 管理监督、 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第4篇: 2023年最美的祈祷词

为深入贯彻全市基础教育发展大会精神,结合我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质量导向、学教并重、凸显素养、整体优化”原则,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向,以日常课堂教学改进与常规建设为重点,以行动项目为载体,市县校三级联动,着力**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推动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二、行动目标

按照“到2020年,主要教育质量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努力将温州建设成为教育现代化市、浙江省基础教育铁三角城市、浙南闽北赣东教育高地”总目标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三年(2018-2020年)努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协同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再创温州教育新辉煌。

(一)义务教育阶段

到2020年,在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指数及影响发展指数实现晋等升位,达到全省中上水平。

(二)高中阶段

2020年我市高考一段录取率实现持续增长,市区一段录取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全市二段录取率同比2018年增加10个百分点,高考总录取率稳超全省平均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力争达到全省中上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课程品质优化行动

1.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项目。坚持质量为导向,强化校长、教师课程领导力,充分赋予校长在学校课程规划、课程研发与实施、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建立以科研为引领、以教研为主力、以督导为保障的学校课程品质提升的专业支持体系。组建课程建设专家指导团、课程评审专家委员会,完善校本课程评估与备案机制。深化“瓯越特色实践”课程群建设研究,加快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到2020年,绘制好“瓯越特色课程图谱”,建好“瓯越特色课程”共享平台,完善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校本课程的区域共享。

2.“四品八德”区域德育一体化建设项目。以“培养‘四品八德’现代公民”为目标,融合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构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中小幼有机衔接的学校德育内容体系。探索中小幼德育一体化、课程化、生活化,开发社会教育资源,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协同德育机制。以“四品八德”好课程、好案例、好少年培育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我市“四品八德”德育品牌。探索“德育心育”一体化课程建设,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机制,启动“德育+亲子辅导”“德育+家校联动”等工作坊建设,推进生涯规划、学业规划、学习指导工作。到2020年,开发100个学科德育优秀项目和德育精品课程。

(二)课堂教学优化行动

1.教学新常规优化项目。认真实施《温州市第二轮“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创设追求课堂“增值”氛围,聚焦“学为中心”课堂提升、作业优化、学习评价、教与学新常规建设,建构常态的教学改进机制,促进学生自主高效的深度学习。优化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命题与评价、校本教研等行为,推进我市中小学学习常规建设,完善区域、学校常规管理机制,建立乡村小规模学校、民办薄弱学校帮扶指导机制。开展“百场万人携手”行动。促进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转化。认真实施《温州市初中教学新常规达标校、样板校建设实施方案》,2018年创建新常规达标校30%,新常规样板校20所;2019年新常规达标校达60%,新常规样板校达40所;到2020年,初中段新常规达标校达90%以上,样板校达60所。小学段,2018年创建新常规达标校25%,新常规示范校25所;2019年小学新常规达标校达60%,新常规示范校达60所;到2020年,小学段市级新常规示范校达100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民办薄弱学校达标校全覆盖,实现“百所示范、千校达标、万师合格”的目标。2020年创建义务教育阶段质量提升样板县4个。

2.中小学精准教学项目。积极参与省教研室精准教学项目,分段分科开展精准教学实践与研究。开发课堂教学评价(诊断)系统,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教与学的过程信息进行收集、反馈、运用,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反馈和诊断机制。开展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精准化校本作业、学科重点难点的微课程建设,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资源推送。完善基于“云阅卷”的高中教学质量管理与应用平台,建成基于省、市、县(市、区)、校、生五级数据、四类用户、九类对象的高中教学质量管理应用模型,形成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质量反馈和评价诊断机制。推进“高中质量帮扶工程”,在我市普通高中分层分类的动态调整基础上,持续做好高中教学过程督导与精准视导,提升薄弱地区、薄弱高中教学质量。全面推进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现100%学校开展诊断改进工作,100%中职学校完成省中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调查,培育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示范校和达标校。

(三)学习素养优化行动

1.“爱阅读”行动项目。认真实施《关于深入推进温州市中小学第二轮“爱阅读”行动项目的实施意见》,开展第二轮“爱阅读”行动计划的各类评比,实施“爱阅读”领读者培养计划,开展教师“12本书阅读计划”和“爱阅读讲坛”活动,推进“十万教师大阅读”项目,建立“爱阅读”项目研究共同体,组成全市“爱阅读”研究项目学校联盟;继续完善市、县(市、区)、校“爱阅读”三级联动机制,以各县(市、区)“爱阅读”公益指导团为载体,开展“促进乡村阅读计划”系列活动,实施“阅读+”内容升级计划,进一步丰富“爱阅读”的内涵和外延,深度推进“爱阅读”工作,优化阅读环境,提高阅读素养。

2.STEAM跨学科学习项目。成立“浙南STEA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制定温州市STEAM基础教育三年行动方案,成立STEAM教育研究指导小组,逐步形成“做中学”教师STEAM素养与能力培养机制。实施STEAN教育的“馆校融合”项目,研发基于主题场馆的STEAM课程。成立温州市STEAM教育首批试点学校60所,建立STEAM教育联盟体。开展基于STEAM及跨学科学习项目的“小数学家”“小文学家”“小科学家”评选活动;开展STEAM教育榜样学校、榜样教师、优秀课程、项目、课例评比活动,及时提炼推广温州中小学STEAM教育先进经验,培育STEAM教育的温州模式。推进新时代中职智能化和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工程,深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和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全面提升中职人才培养质量。

(四)质量评价优化行动

1.“四维评价”导向的质量监控项目。完善温州市中小学生教育质量“四维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运用。重视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建立质量提升的帮扶机制。义务教育阶段把关注学生发展作为开展教育评价的重要监测点,重视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与改进作用,开展绿色增值评价。高中阶段重点通过目标导向与学业质量增值评价促进高考质量提升,开展全市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引导学校积极创建现代化学校,经过三年的努力,打造一批学科特色鲜明、质量优良、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特色高中。

2.“核心素养”指向的命题研修项目。启动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与培训,指导教师把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内涵,把握各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开展学生核心素养指向的命题改革研究,探索凸显核心素养、真实情境、学科思维能力、高层次认知能力的测评技术。推进基于自主命题的校本研修,开展命题培训,建立各级命题人才库,建立试题资源库。高中段深入研究新高考调整后学考、选考两考分离的命题定位与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市高考适应性考试命题质量。完善规范区域、学校考试(检测)制度,引导教师严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实施命题考试,体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五)教师素养优化行动

1.教师专业品质提升项目。构建“五格四型”分层培训体系,开展“入格(新教师、后备干部)-合格(初级)-定格(中级)-升格(高级)-风格(特级名优教师校长)”培训,培育“合格、骨干、卓越、领军”型教师和“成长、成熟、辐射、领航”型校长梯队。夯实基础性培训项目群(新教师试用期“入格”培训、高中“未来骨干教师”研修等),衔接需求性培训项目群(“绿色耕耘”送培、名优校长跟岗实践、心理健康训·赛·考证“三位一体”等),优化引领性培训项目群(学科指导师“孵化研修”、“领军教师”风格研修等)。坚持“服务方式”“需求课程”“课堂模式”三个翻转原则,实施区域分片、学校分类、教师分层的学科组“绿色耕耘”送培;依托“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缓解工学矛盾。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作用,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五年周期内教师培训人均不低于360学分,其中90学分集中培训分层匹配率不低于75%。

2.瓯越教育人才培养项目。进一步优化“市学科骨干—市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市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教育名家”教育人才梯队培养模式;启动“教育名家”培养计划、“未来名师”培养计划、“未来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专业型班主任”培养计划、省市县校四级名师工作室全覆盖计划。到2020年,拥有一支市学科骨干5000名,市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3000名,市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500名;培养一定数量的教育家型校长和名师,在全市起到高端引领作用。

(六)教研机制优化行动

1.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项目。认真实施《温州市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指南》,聚焦学校、学科课程与教学实施的关键问题,强化教科研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聚合与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学校教研文化。实施教研组特色项目,开展各个学段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评选活动,举办先进教研组活动成果展示、学科教研组建设论坛等,发挥先进教研组的辐射引领作用。深化“研究+”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研究,创新成果推广活动机制,引领基于实证的校本教科研,强化校本教研从经验型向实证型教研发展。培育跨学段跨学科教研共同体,推进可持续能力发展的学段衔接、项目化学习研究,形成基于学情研判、教学方法、学科核心能力、项目化学习等研究成果。培育高中优质学科基地项目,努力打造优势与特色学科,到2020年培育省级高中学科基地学校15所,市级基地学校30所。

2.“云教研”建设与提升项目。完善“温州市中小学云教研平台”功能,做好教学设计、课件、微课等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学科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汇聚优秀教学资源,实现地区、学校、师生的资源共享。创建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教科研工作方式,各学段每年举行“云直播”活动10场。开发基于“云平台”的教学资源评比系统,实现教学资源评比“无纸化”目标。2018年初步实现小学(学前)教研室每学科每学年推荐共享优秀教学资源100例,推进优秀教学资源的无限分享,充分发挥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学的辐射引领作用;到2020年延伸至所有学段学科资源的“云教研平台”推送。

 四、实施保障

(一)建立市县校联动制度。各县(市、区)、直属单位(学校)要上下联动,分部门、分区域、分单位、分学校制定切实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细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各部门力量,做好宏观政策引导、奖励经费保障、氛围营造、督查视导、学校考核等工作;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落实相应的组织机构与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与项目推进。每学期召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联席会议,形成教育相关部门联动与协调机制。

(二)建立健全专业支持体系。强化教科研部门地位和作用,将教研部门建设成为提供课程与教学专业指导的服务机构,评价和改进教育质量的指导机构。建立新一轮蹲点视导制度,组织教育教学质量专题视导团,每学期开展针对性整体或者单项视导工作。实施“十三五”期间“温州市教科研员专业品质提升行动”,基于课程与学科教学改革热点,围绕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根本问题,鼓励教科研员在专业精神修炼、专业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致力于专业方向的持续研究,成为省级乃至全国知名专家。

(三)建立专项督导奖励制度。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质量专项督导,并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各项工作列入对县(市、区)教育工作业绩考核内容,纳入市局直属学校及其领导年度考核,与全市各类评先评优挂钩。各级政府建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机制,表彰、奖励质量高和提升幅度大的学校。对学校教学质量特别突出的校长,在提拔、评先评优上优先考虑,逐步建立与绩效挂钩的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机制。

第5篇: 2023年最美的祈祷词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湘政发〔2017〕20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州实际,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激活教育内生动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州,为到2020年我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优先发展,重点保障。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规划优先考虑教育布局,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服务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

——坚持内涵发展,提高质量。把教育质量作为振兴教育的生命线。建设质量监测体系、质量监管体系、质量评价体系,营造提高质量环境。

——坚持均衡发展,促进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着力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做到城乡并重和软硬件并重,切实保障每个适龄青少年儿童和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权利,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坚持科学发展,依法治教。坚持党的领导、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和学校工作的领导,将教育事业发展改革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创新发展,增强活力。以科技强教、科研兴教、质量立教为导向,通过机制创新,探索构建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教育工作新模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三)主要目标。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19年全州所有县市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标准,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基本达到国家班额标准。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到2020年,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户和城乡低保户适龄儿童少年因贫失学现象。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8%,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到2020年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上级要求,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和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前列。

二、主要工作

(一)实施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计划。完善学前至高等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体系,继续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及城乡低保户子女按学前教育、小学、中学、职业教育四个阶段每生每年分别给予不低于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的生活补助,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取本科、专科的大学新生分别发放不低于5000元、3000元的一次性资助。逐步免除建档立卡户学生的普通高中教材费、中小学生教辅材料费、考试报名费、普通话测试费。推进贫困学生资助信息化管理,建立与扶贫、民政、残联等互联互通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实施义务教育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按照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城镇学校布局规划,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并严格实施,不得随意变更。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应当配套建设中小学校。新建配套学校建设方案,相关部门须征得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实施“交钥匙”工程,确保配套学校建设与城镇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全力推进芙蓉学校建设项目。合理布局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中小学校,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及教学点,确需撤并的要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实施。科学编制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按《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设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食堂、厕所、浴室、运动场等教学及生活用房,完善卫生保健、心理咨询、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器材的配备。推进学校“厕所革命”,全面改善学校厕所卫生条件。着重加强中学理科实验室建设,配足配齐实验仪器设施设备。注重提高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管理服务水平,配齐后勤管理服务人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编外后勤人员的待遇。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提高人防、物防、技防能力。

(三)实施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计划。统筹建设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应全部预留为教育用地,优先用于幼儿园建设。每个乡镇建好1所以上公办中心幼儿园,因地制宜办好山村幼儿园。支持、规范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服务供给,对办园行为规范、收费合理、质量较优、考核合格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一定奖补。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发展学前教育。

(四)实施现代职业教育“1+7”攻坚计划。整合全州职业教育资源,组建湘西职业教育集团,畅通中高职衔接有效途径,抓好公费农技特岗生培养工作,形成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职教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卓越职业院校、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做强中职,做优高职,建好一批集教学、实训、培训、职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推进产教融合,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推进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规范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行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开展普职融通教育改革实验,积极探索普高学校与中职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通、师资互用。突出实践性教学,强化专业学科建设,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奖补机制。

(五)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计划。顺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创建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加强特色课程建设,促进普通高中提升办学理念,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和教学特色。统筹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项目等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一批有示范性的特色实验高中。

(六)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力度,人口30万以上的县市在2020年前全面完成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落实随班就读,推广“送教上门”,提高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支持州特殊教育学校开办视力残疾儿童教育, 开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开展“康教一体化”教学延伸点试点,支持有条件的社会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联合特殊教育学校设立康教班。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配齐特教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

(七)实施城乡师资统筹配置及培养计划。每年免考面试现场直接签约50名以上部属院校免费师范生,给予补贴安家费、提供住房等优惠政策,作为高中骨干教师培养;继续实施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初中教师、五年制专科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计划,每年培养400名;启动普通高中起点四年制本科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省级计划。统一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分配城镇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并报同级机构编制、人社、财政部门备案,动态管理,盘活存量,健全中小学校岗位设置动态管理机制。逐步消除挤占教师编制抽调教师到非教学岗位工作的现象。各县市区要制订城乡教师交流管理办法,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及教师交流轮岗,努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和素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打造名优教师团队,全州组建100个学科名师工作室,评选100名州级学科带头人;实行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推行校长职级制,打造一支职业化校长队伍;推行校长和班主任津贴制度;每年培训100名校长、1000名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八)实施消除大班额行动计划。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制订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表、路线图。到 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超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大班额比例控制在10%以内。在统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同时,采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或校校结对、均衡师资配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设100个网络共享课堂、100个数字化实践创新基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将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向乡村初中倾斜,2018年春季学期招生时,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严格按照标准班额招生。

(九)落实德育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使各方面教育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协调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坚持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扭转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状况。引导帮助学生形成一项以上艺术特长和爱好。创新学校国防教育形式,加强学生军事训练。

(十)落实控辍保学机制。明确县市人民政府控辍保学主体责任,落实乡镇政府、村(居)委会、学校和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控辍保学责任,完善控辍保学督导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全面落实“五长”(县市长、乡镇长、村组长、家长、校长)责任制和“三帮一”行动(明确一名教师、一名村干部、一名家长或监护人帮扶一名辍学学生),建立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机制,督促监护人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建立家庭、学校、基层组织、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认真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县级财政按照每生每天1元以上的标准予以配套,提高膳食质量。借鉴推广实事助学基金会课间营养餐模式,在全州试点推广农村中小学幼儿园课间营养餐,2018年吉首市全面推广,其它7县进行试点,2019年逐步全面推广。

(十一)落实质量监测机制。制定教育质量评估办法、教育质量评价与奖励办法,州人民政府每年发布教育质量评估报告,作为考评县市政府负责人履行工作职责的重要依据。成立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中心,加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推行全州普通高中学校联考机制。切实加强州、县、校三级教育科研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激励学校教师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提升教育质量。

(十二)落实综合改革机制。平稳对接国家新高考改革,切实抓好普通高中“走班选课制”和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深化中考改革,高中阶段学校依据“档分+等级+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集团办学、学区管理。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将师德建设作为教育质量督导评估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师德专项考核。构建以教育教学业绩为导向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建立择优竞聘上岗和教师正常退出机制。对结构性短缺的学科教师以县为主统筹调配,实行校与校之间阶段调剂。

(十三)落实风险防范机制。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安全工作“红线”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及信访维稳责任体系。以创建“平安校园”为主线,深入开展“四育两进”活动,进一步强化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十四)落实党建工作机制。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建工作“两个责任”,强化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把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立校办学、育人育才全过程。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纳入教育督导内容,与教育教学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本级财政按工资总额的2%足额安排党建工作经费。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重点对党建工作不力和教育行业不正之风进行严肃查处。

三、组织领导

(一)加强工作领导。成立州人民政府州长为组长,常务副州长、分管副州长为副组长,教体、发改、财政、经信、民政、住建、人社、公安、国土资源、扶贫开发、机构编制等部门及县市政府、湘西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州、县级政府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建立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构建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将每年9月第一周定为“教育工作周”,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研究解决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落实经费保障。强化政府教育投入主体责任,落实教育“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的法定增长,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逐步制定覆盖各类教育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保障生均经费和教师待遇逐步提高。在原有教育事业发展预算资金不变的情况下,州本级财政每年安排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3000万元,县级财政要相应设立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专项经费。县级政府可统筹使用的中央和省级涉农资金用于教育投入的比例不得低于20%。

(三)明确部门职责。教体部门具体负责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实施和协调沟通,推进行动计划各项措施落实。发改部门要在安排重大项目和资金投入时优先支持教育项目建设;财政、教体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筹措教育发展资金,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法定增长;经信部门要配合做好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民政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流动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纳入社会救助政策保障范围,落实兜底保障职责;住建部门要优化教育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人社部门要落实好教师津贴待遇相关政策;公安部门要扎实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依规保障教育用地;扶贫开发部门要配合做好贫困学生资助资格审核相关工作,协调推进教育发展脱贫工程;机构编制部门要统筹做好教师编制配备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加强对教育事业的宣传,积极倡导先进的教育观、科学的人才观,着力营造尊师重教、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振兴民族教育、加快教育强州建设的良好舆论环境。

(四)强化督导考核。州人民政府将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列入专项督查和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对各县市区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和督导评估。州教育和体育局牵头制定分年度行动计划的重点考核指标,报经州人民政府同意后纳入州对县市区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对完成重点考核指标较好的县市区予以通报表扬,对未完成年度重点考核指标且排名靠后的县市区予以责任追究。

2023年最美的祈祷词相关文章:

圣经中最美的祝福话语

感恩赞美的祷告词

祷告词感恩赞美的祷告

形容风景的优美的词语

主日祷告词感恩赞美的祷告

写天最唯美的100首古诗附赏析

主日祷告词感恩赞美的祷告

感恩赞美的祷告词

祷告词感恩赞美的祷告

祷告词感恩赞美的祷告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gushi/189923.html


《2023年最美的祈祷词【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