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文言文 >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强化练习(合集1篇)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强化练习(合集1篇)

时间:2022-06-14   来源:文言文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文言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强化练习(合集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强化练习

  孙权劝学

  (上下滑动查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乞之 B.孰若孤/若为佣耕

  C.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然后能改 D.见往事耳/有时见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

  B.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努力学习,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C.鲁肃最后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表现出鲁肃的敬才、爱才。

  D.本文赞扬了孙权和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告诫人们,重任在身不可不学习的道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皆以美于徐公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宋何罪之有 D.遂与外人间隔/肃遂拜蒙母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同学聚会,见大家变化很大,班长感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况是分别三年了呢!”(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B.本文极简略且剪裁精当,以精炼的文笔突出人物的风采。

  C.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写两人风趣的一问一答,以此来表现孙权的善劝。

  D.本文写事情的结果,不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1.A 解析:A项两个“以”都是“用”的意思。B项第一个“若”是“及,比得上”的意思,第二个“若”是“你”的意思。C项第一个“过”是“到”的意思,第二个“过”是“犯错误”的意思。D项第一个“见”是“了解”的意思,第二个“见”是“看见”的意思。

  2.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

  3.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

  4.D 解析:没有赞扬孙权的认真学习精神。

  5.D 解析: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动词,“认为”。B项第一个“以为”是动词,“认为”;第二个“以为”是介词“以”和动词“为”组成的词组,“把……作为”。C项第一个“之”是副词,“这么”;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D项两个“遂”都是介词,“于是”。

  6.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

  7.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8.C 解析:应是表现吕蒙的学有所成。

  木兰诗

  (上下滑动查看)

  一 填空题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 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二 解释下列词语

  1木兰当户织(对着)(门) 2不闻机杼声( 织布梭子)3 惟闻女叹息(只) 4问女何所忆( 思念)

  5军书十二卷(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6愿为市鞍马(为此)(买)(泛指马和马具)

  7旦辞爷娘去(早晨)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水流声 ) 9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马叫的声音)

  10万里赴戎机(战争) 11关山度若飞(过)12朔气传金柝(北方)(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13寒光照铁衣(铠甲)14策勋十二转(记功)15赏赐百千强(有余)16出郭相扶将(外城)(扶持)

  17当户理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18著我旧时裳(穿)19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20雄兔脚扑朔(动弹)

  21雌兔眼迷离( 眯着眼 )22双兔傍地走( 并排跑 )

  三 原文填空

  1 文中表现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诗句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 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 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 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5 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 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是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7 表现家人对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8 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9 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爱美之情的诗句是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10 富有喜剧色彩,给人意想不到效果的两句诗是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1 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12 任意写出木兰运用互文见义修辞方法的连续两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3 描写出木兰同其他战士一样,戎马倥偬,由于军情紧急而矫健如飞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4 写出文中运用反问修辞手法的句子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 任意写出文中运用顶针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16 写出诗中运用对偶修辞的手法的诗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7 写出诗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8 表现木兰出征时矛盾心理的句子不闻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9 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0 从文中找出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意境相似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21 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也有相似的两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2 “火伴”皆“惊忙”的原因是什么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3 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4 写出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卖油翁

  (上下滑动查看)

  1.解释加粗词。

  A.公亦以此自矜(     )

  B.但微颔之(     )

  C.尔安敢轻吾射(     )

  D.(油)自钱孔人(     )

  E.惟手熟尔(     )

  F.笑而遣之(     )

  2.判断下列各句翻译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见其发矢十中**。(卖油翁)看见他射出了十支箭中的**支。( )

  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尚不算出色吗?( )

  C.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

  D.徐以杓酌油沥之。用勺子舀油倒入葫芦。( )

  3.《卖油翁》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谥号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朝著名________。

  (二)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  (夸耀)

  B.尝射于家圃  (菜园,指场地)

  C.释担而立睨之  (瞪眼睛)

  D.徐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我酌油知之______ __  ②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 _

  3.下面句子全部表现陈尧咨骄傲自满的一项是( )

  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但微颔之③尔安敢轻吾射④我射不亦精乎⑤康肃笑而遣之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④③

  D.①③④

  4.写出两句勤奋成才的名言警句。____ ____

  (三)康肃问曰:“汝亦知射手?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2.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3.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4.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

  2.A.夸耀  B.点头  C.怎么  D.从  E.罢了  F.打发

  3.A.×  B.√  C.√ D.×

  (二)1.C

  2.(1)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2)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3.D

  (三)1.“尔安敢轻吾射”;2.“手熟”;3.“以我酌油知之”;4.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十分突出。

  陋室铭

  (上下滑动查看)

  1.请具体定义一下“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点题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怎样的节操与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以什么来比喻陋室?哪两个字贯穿全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用一个词来概括本文所描绘的环境的近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用一个词来概括室中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是从哪几面来表明陋室的“雅”的?从而证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惟吾德馨(德馨)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孔子云:“何陋之有?”

  9.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0.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1.陋室不陋。

  12.恬静雅致。

  13.谈笑风生。

  14.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15.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16.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17.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爱莲说

  (上下滑动查看)

  1.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6.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7.“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8.“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9.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10.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1.在文中作者写了三种花,请结合文章说说作者写这三种花的用意分别是什么?

  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1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河中石兽

  (上下滑动查看)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1.⑴靠近 ⑵倒塌 ⑶经历 ⑷只

  2.⑴这样 判断动 ⑵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

  3.D

  4.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5.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gushi/158191.html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强化练习(合集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