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历史教科书所选择的史料及其设计

发布时间:2019-11-06 12:13: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历史教科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前西方国家历史教科书基本上也是以叙述为主,构建典范的叙事;此后则转向大量使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下面以英、美、德等国历史教科书为例,介绍它们在涵养历史思维方面的作为。

(一)西方历史教科书的定位

西方发达国家历史教科书的形态非常多元,但基本上都将教科书定位于“學材”。

在德国,长篇大论地叙述历史发展的教科书被称为“提纲式教科书”。20世纪60年代后,德国就开始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教科书形态——“操作书”。这种教科书完全抛弃提纲式的叙事,以开放的形式提供不同类型的史料和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重构历史。因为这种方式耗时耗力,难度很大,后来又出现了一种混合型的教科书——“文本加操作书”。这种教科书整合了“提纲式教科书”和“操作书”的长处,成为目前德国历史教科书的主流。③ 英国历史教科书受“新历史科运动”的影响,以史料见长。在英国教材出版领域拥有较大影响力的霍德教育出版的《基础世界现代史》(Essential modern world history),编排以学习为中心。其目录以问题形式呈现,非常别致,如第一章第一节的目录,就有“欧洲为何在1914年走向战争?”“他们如何在西线打破僵局?”“这次大战真的应该被称作世界大战吗?”④等问题。在教科书的正文中,史料及相应的学习活动占据很大的比重,以索姆河战役为例,总共6页的篇幅,叙述的部分仅为2页,其余均为史料和相应的学习活动。⑤ 美国的历史教科书比较多元。作为全球最大的教育出版集团之一,圣智学习出版公司(Cengage Learning)出版的《发现美国的过去:基于证据的视角》(Discovering the American PastA Look at the Evidence)几乎没有叙述,以纯粹的探究而闻名。整本教科书由11个探究课题组成,每个课题均由难题、背景、方法、证据、思考题、尾声⑥等部分构成。这种探究的过程,显然就是历史思维的过程。麦克格劳-希尔(McGraw-Hill)公司旗下格伦科(Glencoe)出版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独撰的《世界历史(学生版)》(World History),不仅叙述非常完整,而且史料及相应的学习活动也占据了半壁江山,并以学习栏目众多、图文并茂而在美国颇受欢迎。⑦该书崇尚帮助学生建立先行概念和认知策略,用长达82页的篇幅介绍历史的本质、时间和史料之于历史学习的意义,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地理对于历史的影响等问题;并对学生开展系统的思维技能训练,仅其中的批判性思考,就有理解因果关系、比较、决策、确定中心思想、辨别论据和论点、推理和结论、概括、图表解释、分析论证、洞察偏见、如何判断网络上的信息、从地图上看军事行动、分析政治漫画、信息综合、解读比较统计地图等十多种技能,系统而细致。

总之,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教科书均将自己定位于“学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匡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多视角性和可争辩性,而非致力于让学生接受某种权威的结论。

(二)西方历史教科书中的史料及其设计

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教科书往往会使用丰富的史料,同时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并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以启迪学生的历史思维。

英国霍德教育出版的《基础世界现代史》不仅史料丰富,来源信息明确,还详细地介绍了解读史料的一般程序与方法:文本理解、联想和推理、评估、交叉推理和作出结论。其中,对于史料的评估是重点,建议学生通常要按次序回答以下问题:这则史料听起来或看起来是可信的吗?这则史料和我所知道的是一致的吗?它和其他史料是一致的还是冲突的?史料的语言或外表看起来是可疑的吗(比如,它是否力图去证明或批评某事或某人)?谁制造了这则史料?他为什么要制造这则史料?作者的位置有助于他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吗?①显然,这是在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英国托尼·兰卡斯特(Tony Lancaster)和德里克·皮普尔(Derek Peaple)著、高士威出版有限公司(Causeway Press Ltd)出版的历史教科书《现代世界》(The Modern World)在史料引用和呈现上也很有特色:第一是图片数量多。第二是趣味性强,“大量采用漫画(包括海报),以及彰显学术、富于技巧的示意图”。第三是“文字说明详尽”,“对图片内容和背景知识做出知识性介绍”,“对如何读图和关注细节问题做出策略性引导”,还一丝不苟地介绍所用图片的属性(绘画、照片、海报还是漫画等)。②由此可见,这也是服务于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美国的历史教科书中,史料同样是主角而非配角。仅从《发现美国的过去:基于证据视角》的书名,就可看出史料在书中的重要位置。该书史料的特点是长篇大论,难度较大。而在《世界历史(学生版)》中,史料篇幅则相对较短,其地位与叙事同等重要,而且,该教科书明确指出使用史料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阅读这些文献,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将会得到发展,并会对这本书的材料作一番评价,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你就成了一位历史学家。”③

以上介绍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历史教科书史料情况的概貌。下面以美国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的《世界历史(学生版)》为例,对其中的史料进行具体的介绍与分析,以求读者获得感性认识。

1.史料的数量与类型

在《世界历史(学生版)》中,共有原始资料④204则,图片989幅,此外还有大量的地图和图表等其他资料。该书中的原始资料不同于我国。我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原始资料往往只有短短几行字,甚至只有半句话。⑤《世界历史(学生版)》的原始资料总体上更加完整,有些正文中的资料甚至长达一至两页。⑥比如,在叙述斯大林模式时,教科书就提供了长达一页、从《一个集体农庄的历史》中节选下来的材料。⑦节选的材料更长,意味着保留的原始信息更多,被误解的可能性更小。

《世界历史(学生版)》将原始资料分为五种类型:出版物、视觉材料、口述史、个人纪录、人造物品。具体来讲,有文物、建筑、遗址、照片、绘画、漫画、宣传画、地图、图表、数据、口述史、文学作品、民间传说、信件、报纸等各种形式。如此丰富的史料,不仅是为了显得好看,更是因为每种史料都有自己特殊的解读方法,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经由这些通道,学生方能真正进入色彩斑斓的历史世界。

2.史料的呈现与设计

《世界史(学生版)》在附录部分介绍了分析原始资料的一般原则,比如,从时间跨度、作者背景和个人观点等角度去鉴别文献,通过考察文献的来源、找出主要观点、重读文献、多种资料互证等方法来解读文献。①教科书正文在呈现史料时,将这些原则变为具体的实践。

《世界历史(学生版)》呈现文字材料时,时间、作者、出处或来源等信息基本上都是齐全的,而且,编者往往会设计一些问题,以促进学生对史料的理解。

比如,在描写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时,教科书分别呈现了吉普林(1899年《白人的负担》)和莫拉尔(1903年《黑人的负担》)的两段材料,要求学生说出“你的看法”:“按照拉莫尔的观点,帝国主义对非洲有何影响?吉普林如何看待帝国主义对当地人的影响?从他的诗歌中找出相应答案。吉普林认为他的读者应该与他分享哪一种价值观?”②两则材料,一是诗歌,一是文章,两位作者都是英国的记者,但他们对白人殖民行为的看法却截然对立。编者呈现互相冲突的材料,显然是为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再如,在描写斯大林模式时,教科书呈现了《一个集体农庄的历史》的节选,要求学生回答:“你怎样看待作者对于他们村庄集体化过程的描述?他是否公正、客观?你认为他对于这一过程是否带有支持或反对的某种偏见?引用他的描述来解释并且支持你的答案。”③编者设计的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判断作者的描述是公正的还是有偏见的,并要引用证据来进行解释。

《世界历史(学生版)》呈现图片材料有两种方式:一种只有图题,没有说明文字;一种是配以说明文字,并设计相应的思考问题。两种类型大体上是均衡的。前者常见于主题单元的扉页和时间轴,后者常见于正文和各种学习栏目中。

比如,在描写古希腊的艺术时,教科书配了一副建筑照片,并加注说明和提出问题:“帕特农神庙附近的厄瑞克修姆庙以少女立像代替传统的立柱。这种装饰性柱形叫女像柱。这个建筑为什么要采用女性立像?”④这个问题,启发学生去理解雅典人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

再如,在描写早期罗马人的生活时,教科书配了一张壁画,加注说明并提出问题:“公元前150年左右的伊达拉里亚壁画。伊达拉里亚壁画色彩鲜艳,生动地表现了伊达拉里亚人的日常生活。最常见的题材是摔跤比赛、宗教仪式和音乐宴饮等场景。这些壁画为什么会给考古学家提供有关伊达拉里亚人生活的重要线索?它们揭示了伊达拉里亚人生活的哪些方面?”⑤这个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伊达拉里亚壁画的史料价值。

由上可知,有了问题,史料就被赋予了意义。《世界历史(学生版)》要求学生批判性地阅读史料,在此过程中获得认识历史的能力与方法。史料在历史教科书中,并非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利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e86929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3.html

《西方历史教科书所选择的史料及其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