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A.教学分析
1.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的加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具体措施及具体内容,认识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及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以及史料,用归纳与比较的方法掌握基本史实以及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君主专制对中国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自己对中西方的了解,认识到君主专制积极的影响以及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中国的阻碍。B.教学思路1.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
突破方法:阅读课文,归纳总结,用知识结构图的方式呈现。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突破方法:对比宰相制与内阁制,用表格的方式呈现;联系实际,与西方对比,归纳出君主专制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2.教学立意: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史料,归纳总结出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通过对比得出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及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了解到对比与归纳法的好处,以后遇到同类问题能够灵活运用。C.教学设计

1.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分发准备好的史料以及问题。2)学生准备:阅读史料和教科书。
2.课程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材料: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丞相赐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了宋朝,宰相大臣就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认真阅读材料,思考:
1)两汉、隋唐和明清时期的官员上朝时,礼仪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官员上朝时的礼仪由站着(两汉)→坐着(隋唐)→跪着(明清)。这种变化说明皇帝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而官员地位(包括宰相)在逐渐下降。到明清时,君权更加突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材料中的主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又是什?
答:汉时是丞相,隋唐时是宰相,宋时是宰相,明朱元璋起是众官,清朝时是官僚。从汉至宋主体都是丞相和宰相,但从明朱元璋起主体就变成了众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导入新课,因为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

设计意图:1)让学生认识到君主专制加强的趋势,及君权与相权的矛盾;2)让学生发现明代以前的材料对象是宰相,而自朱元璋起材料对象就变成了“众官、官僚”,让他们思考,从而引入我们的新课——宰相制度的废除。3.讲授新课:a.宰相制度的废除:
1)明太祖时,胡惟庸为右宰相,在位期间,擅自决定官员的升降,而且呈给皇帝的奏章要经过他的审查,凡对他不利的,一律不予上呈。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被杀的官员贵族。
2)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史纪事本末》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诛杀胡惟庸,并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明太祖认为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废除丞相制后,明太祖如何调整中央权力的分配?这样做的直接政治影响有哪些呢?理由:1)直接原因:宰相胡惟庸骄横擅权。
2)历史原因:明太祖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认为丞相的使用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70c7c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d.html

《历史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