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同义词辨析

发布时间:2020-04-10 10:39: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同义词常见的词汇现象。掌握同义词的概念,了解同义词的辨析的方法,对于读懂古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同义词

1 什么是同义词

同义词是指语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基本上说,我们所说的同义词,都存在着一定的细微差别,“浑言”“析言”。

同义词的本质特性,就是有同有异,即在其指称意义(概念意义、理性意义)或附加意义(语意轻重、感情色彩、语体风格等)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学习同义词,我们既要明其,更要求其

例如:

饥、饿

《韩非子·饰邪》:语曰: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饥,无一旬饿。

《左传·宣公二年》: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这两个词都有吃不饱肚子饿之义,《说文》:饥,饿也。”“饿,饥也。但两者在”(不饱)的程度上,却有不同。《正字通》:饿,饥甚。”“是一般的吃不饱,饿是完全没有食物吃。

2 怎样辨析同义词

辨析同义词,主要是分清它们之间的情况,特别要紧扣字,搞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很多,下面,我们介绍六种最常用的方法:

(1) 搞清词义所指对象的差异。

商、贾(ǔ)——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白虎通·商贾》:行曰商,止曰贾。商之为言章也,章其远近,度其有无,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

《周礼·地宫·司市》:以商贾阜货而行布。 货贿阜盛而布泉得行郑玄注:居卖物曰贾。

《说文》:贾,坐售卖也。

这两个词都指做买卖的行为和做买卖的人,但所指对象并不完全相同。指往来行商,指设店售货。

由于所指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古代有行商坐贾之说。



(2) 辨明行为方式状态的不同



视、观、察、看、望、见——这四个词都有义,但的方式不同。

表示一般性的的行为,《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人主以二目视一国,一国以万目视人主

指有目的地细看,《说文》:观,谛视也。段玉裁注:审谛之视也。《谷梁传》曰:常事曰视,非常曰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韩愈《答刘正夫书》: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

指翻来覆去细细审看,力图看出究竟,《说文》:察,覆也。从宀、祭。徐锴《说文系传》:察,覆审也。从宀,祭声。段玉裁注:从宀者,取覆而审之;从祭为声,亦取祭必详察之意。《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指向高处、远处看,《释名·释姿容》:望,茫也,远视茫茫也。《玉篇》:望,远视也。《诗经·卫风·河广》: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不仅表示的动作,而且表示的结果,义为看见,《说文》:见,视也。段玉裁注:析言之,有视而不见者;浑言之,则视与见一也。《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3) 分析词义褒贬感情的差别

征、伐、侵、袭——这四个词都指发动军事进攻,但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

是褒义词,用于(天子)”(诸侯)”有道无道。《尚书·胤征》孔安国传:奉辞伐罪曰征。孔颖达疏:奉责让之辞,伐不恭之罪,名之曰征。《墨子· 七患》: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本是中性词,指敲钟击鼓公开宣战,

《诗经·商颂·殷武》:奋伐荆楚。

《孟子·告子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焦循正义:讨者,上讨下也。伐者,敌国相征伐也。”“常同连用,因此也发展成褒义词,如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

是贬义词。指不宣而战,侵犯别国,如《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夏,郑人侵许。《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句中侵蔡是不宣而战,伐楚是公开征讨。

则是中性词,指秘密偷袭,乘人不备以轻兵锐卒发起突然袭击。《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也用于贬义,如《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4) 辨析词义轻重程度的差别

眷、顾——《诗·大雅·皇矣》:“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说文》:顾,还视也。《诗经·桧风·匪风》:顾瞻周道,中心怛[dá]矣。毛亨传:迴首曰顾。”“指深深地回头看,《说文》:眷,顾也。段玉裁注:顾者,还视也;眷者,顾之深也。顾止于侧而已,眷则至于反。

这两个词都有回头看的意思,但程度不同。指一般性的回头看,



(5) 区分词义适用范围的差异

击、攴——《说文》:攴,小击也。”“击,攴也。段玉裁注:攴训小击,击则兼大小言之,而但云攴也者,于下见析言之理,于下见浑言之理,互相足也。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tānɡ”还引申出攻击刺杀之义,如《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兵之形:用兵的规则。实:指敌军坚实之处。虚:指敌人的弱点。

《国风·豳风·七月》:“八月剥枣”

这两个词都有敲打之义,但的词义范围小于 轻击。



(6) 认清同义词使用条件和语法功能的不同

能、得——这两个词都表示“可能”、“能够”之义,但使用条件不同。“能”强调主观能力,如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战国策 齐策》

“得”强调客观条件允许,如: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车),欲与之言。趋而避之(接舆紧走躲开孔子),不得与之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2e13afb0242a8956bece4cb.html

《古代汉语—同义词辨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