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新)

发布时间:2018-02-09 15:04: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教学目标:

1、 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 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 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 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位置和范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

三、新授:

(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 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①最北:81°N 最南:11°S

②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 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 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四、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位置和范围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我们的环球之旅已经到达了我们祖国所在的大洲——亚洲。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亚洲人自豪。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眼睛来验证亚洲之最。

二、活动内容:

(一)算一算——世界第一大洲

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4《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广(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长

3.面积最大(4400千米)

(二)找一找——亚洲的分区

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区域。

读图6.5《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学生读图分析:看图6.6景观图,描述图片中居民的生活。

1西亚——游牧——穿着宽松的长袍

2北亚——狗拉雪橇——皮衣

3南亚——捕鱼

4东南亚——长屋

四幅图说明由于面积辽阔,亚洲各地的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很明显,也就造就了居民生活的差异。

三、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的旅程即将结束,请你们谈谈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节 自然环境(地形和河流)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练 习】

读“亚洲地形图”,回答:

 1A              山脉;B              山脉;C              山脉;

 2)河流:D             E              

 3)高原:G              高原;

H              高原;

 4)平原:①             平原;

             平原;

5)半岛:③           半岛。

第二节 自然环境(复杂的气候)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2、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3、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重点】

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练 习】

读“亚洲气候图”,回答: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气候;⑤              气候;

              气候;⑦              气候;

              气候。

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              气候;降水最多的是              气候。

3)亚洲最北面主要为         气候。

4)图中⑧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差      (大、小),降水      (多、少)

5)图中孟买所处纬度位置较     (高、低),属于       (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6)读图8,各月的气温平均大约在(    )左右

A.10    B.0       C.10      D.20

7)图8中各月的降水分配是否均匀:     。结合降水量、气温变化特点,它最可能是上图7①~⑨中的哪一个气候类型: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日本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日本的国情以及根据其国情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

2.能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分布原因。

3.能说出日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

4.能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初步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

3.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从化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七课时

【课 题】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东南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搜集资料,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及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最重要性。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2、东南亚物产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准备】

1、东南亚课件。

2、学生查阅东南亚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3分钟)

二、学导达标(25分钟)

学习任务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5分钟)

学习任务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0分钟)

三、归纳总结(3分)

四、智能测评(7分钟)

教师出示测评题,提出具体的方法、时间等要求,学生独立规范完成后,师生共同矫正、补偿。

(一)选择题

1.东南亚下列国家中,属于我国邻国的是

A.新加坡 B.马来西亚 C.老挝 D.泰国

2.东南亚下列国家,属于世界重要稻米出口国的是

A.缅甸 B.菲律宾 C.马来西亚 D.印度尼西亚

3.下列关于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本地区全年气温高,降水丰富,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B.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山脉、大河多由北往南延伸

C.马来群岛沿海平原面积较大,土壤肥沃,是农业发达地区

D.中南半岛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多火山、地震

4.下列关于东南亚一些国家首都分布的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柬埔寨首都金边位于湄公河三角洲

B.越南首都河内位于湄南河三角洲

C.老挝首都万象位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D.泰国首都曼谷位于湄公河三角洲

5、关于东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洲和欧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B.由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

C.气候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D.居民主要是黄种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二)、读东南亚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东南亚的范围,包括 半岛

群岛的大部分,

2)填注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国家:1. 2. 3.

4. 5.

海洋、海峡:12. 13. 14.

3)马来群岛多火山,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近年来,发达国家的不少汽车公司纷纷到马来西亚投资,开办轮胎制造厂,试分析其原因:

5)图家6是世界上最大的 国家,属于 气候,

特征是 ,降雨类型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A 5D

(二)、综合题

(1)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21越南 2老挝 3缅甸 4泰国 5柬埔寨 12印度洋 13太平洋 14马六甲海峡

3)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4)因为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在马来西亚建轮胎厂,靠近原料产地,可降低生产本。

5)群岛国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对流雨

五、网络构建(3分钟)

东南亚 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及分布 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群岛 热带农作物----世界上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第八课时

【课 题】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东南亚(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

2、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2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教材中有关图表、地图中的地理信息,并加以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分析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2、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归纳法等

【教学准备】

1、东南亚地图; 2、东南亚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2分钟)

二、学导达标(25分钟)

学习任务一: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8分钟)

学习任务二:华人和华侨集中的地区(7分钟)

三、归纳总结(3分钟)

四、智能测评(8分钟)

教师出示测评题,提出具体的方法、时间等要求,学生独立规范完成后,师生共同矫正、补偿。

(一)连线题

1.把下面的国家与其相应的首都、流经首都附近的河流分别用线连接起来:

缅甸 河内 湄南河

泰国 金边 红河

越南 万象 湄公河

老挝 曼谷 伊洛瓦底江

柬埔寨 仰光 萨尔温江

(二)读图题

下图是“东南亚地区山河分布、海陆分布略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地理事物用相应的代号填在图中正确位置: [ ]

A.中南半岛 B马来群岛 C.湄公河

2)将图中代号所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及其相关内容填在下面横线上:

D________市,属________气候。

E________海峡,F________岛,按纬度划分,该岛位于________半球。

3)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_,东南亚大河中,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________河,从上游到下游,这条河顺序流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注入________海。

4)马来群岛位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交界附近,所以多火山、地震,其中火山分布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连线题

1.缅甸仰光伊洛瓦底江 泰国曼谷湄南河 越南河内红河

老挝万象湄公河 柬埔寨金边湄公河

(二)读图题

1)略

2)马尼拉 热带季风 马六甲 爪哇

3)湄公河三角洲 湄公 中国 缅甸 老挝 泰国 柬埔寨 越南

4)亚欧 太平洋 印度洋 印度尼西亚

五、网络构建(3分钟)

第九、十课时

题:第七章 第三节印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邻国、首都;知道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人口大国。

2. 读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地形种类和地形单元,知道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 根据阅读材料说出印度“绿色革命”的主要措施以及粮食生产取得的成效。

4. 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区;举例说出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二)能力目标

1. 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2. 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

3. 通过分析印度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密切联系,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和工业布局的基本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从印度基本国情与工业部门的今昔对比中,初步树立一分为二的评价意识。

2. 通过对印度人口问题、水旱灾害的原因等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到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印度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地区;印度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工业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印度的自然风情、民间舞蹈和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泰姬陵等图片,提问:这些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呢?(印度)。教师简述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我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板书:第三节 印度

一、位置和范围

〔新课教学〕

1、 进入主页的,课件演示:图7.32“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印度的地形”,提问,学生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方位,对比国家面积,读出印度首都。(学生回答略)。重点突出: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 课件演示:图7.34“印度的地形”,引导观察:印度的地形特点,找出主要的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 学生读图,回答:主要河流是恒河(印度人心中的母亲河,圣水河),印度地形可以分成三大地区,西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广大的德干高原。

4、 教师讲述:从地形来看,印度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德干高原,其次是恒河平原,山地面积较小,绝大部分领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起伏较小,由于开发历史悠久,(补充)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印度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返回主页)转承人口问题。

板书:二、世界人口第二大国

5、 进入,演示:“世界人口数前六位国家”,读出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数。截至2011年,印度人口总数为12.10亿,成为世界上第二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

6、 课件演示:图7.36“印度人口数量变化”,思考:2000年印度的人口数,从1951年到2000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读图分析印度人口每隔10年的增长速度,师生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征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7、 学生阅读“印度的人口政策”和数据表,分组讨论人口过度增长会给印度带来的影响。课件演示人口压力的图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印度人口如果继续按照年均近1600万人的速度增长,这个南亚大国将在本世纪中叶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了避免人口爆炸的危机,印度政府正逐步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推广。印度除了人口压力外,还面临着水旱灾害威胁。(返回主页)转承。

板书:三、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8、 进入展示印度洪灾和旱灾的图片和新闻报道,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印度多水旱灾害呢?

9、 引导学生从印度的纬度位置入手,结合前面学过的亚洲气候分布,课件演示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思考:印度主要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特点。

10、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降水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月可以达到600毫米以上。

11、 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7月风向”,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风向和源地入手,简单分析出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并组织学生讨论:西南季风的强弱和登陆时间的早晚对印度降水的影响,并完成教材的填表练习。

12、 提问:印度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采取的应对措施?(我们生活的成都市是否有相似之处。)学生看书了解印度针对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兴修许多水利工程,但还是不能满足抗灾的需要,还需努力。

〔课堂小结〕

印度,这已拥有几千年文化的泱泱大国在今天是否还延续着昔日的辉煌?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近年来人口增长过快等,粮食需求压力大,因此印度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我们这节课重点讨论印度的粮食问题,导入新课。

板书:四、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新课教学〕

1、 课件演示:图7.42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让学生快速抢答:刚才在图中你看到哪两种粮食作物?读书明确印度水稻和小麦均居世界前列,知道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

2、 提问思考:印度自然条件是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提示从地形、气温和降水考虑)。学生讨论归纳:印度地处低纬地区,热量条件好,降水量丰富,地形起伏平缓,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3、 引导学生读34页阅读材料“两次绿色革命”,思考: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并找出“绿色革命”重要措施。

4、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通过“绿色革命”,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且有一定的余粮出口。

5、 课件演示:对比图7.41“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7.43“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以及“印度的地形”,思考:水稻和小麦的分布与印度的年降水量和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6、 学生观察,对照分布图,分组讨论,归纳: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河沿海平原上;小麦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河德干高原西北部。

7、 教师点评,得出结论:印度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且不同的生产特点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8、 转承印度的工业(返回主页)。

板书:五、发展中的工业

9、 进入课件演示:表格“印度工业发展”,指导学生读书35页,思考完成填表:

教师简述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取得较大的成绩,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

课件演示:图7.44,7.45“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找出主要工业城市。

10、 学生阅读P36页阅读材料“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自由谈谈看法。

11、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作引导。

〔课堂小结〕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根据2003年统计它的人均GDP只有470美元。但印度注重高等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技术,印度政府已经选取信息产业以及软件也作为经济腾飞的龙头,在高科技领域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些都给我国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了解别人的成功和失败,吸取经验,避免走弯路。”

〔课外拓展〕

通过图书和网络收集印度的文化风情、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作品、宗教、民俗等资料,制作电子小报,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一、位置和范围

1. 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首都,邻国

2. 地形特点

3. 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二、世界人口第二大国

1. 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2. 人口问题(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三、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1. 热带季风气候及特征

2. 西南季风的影响

四、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1. 绿色革命

2. 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的分布

五、发展中的工业

1. 独立前后的工业变化

2. 主要工业中心和分布

3. 印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第十一、十二课时

题:第七章 第四节 俄罗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科学技术方面的情况。

6.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的方法。

7.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8.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图片资料、文字资料、数据资料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2.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教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通过观察体验、思维体验,不断对自己现有的经验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获得新知、形成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激发兴趣,使孩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气候特征。

3.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对工业区形成、发展的影响。

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1.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对河流的影响。

2.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3.分析俄罗斯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与较落后的轻工业的成因。

课时安排:2课时

1课时

2课时

第十三、十四课时

题:第八章 第一节 中东

1课时

2课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f2eb29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12.html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