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案

发布时间:2019-02-25 05:58: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案

【篇一: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精品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精品教案

目录

第一章静电场 ................................................................... - 2 -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 - 2 -

1.2库仑定律 ................................................................ - 5 -

1.3.1电场强度 .............................................................. - 7 -

1.3.2专题:静电平衡 ....................................................... - 12 -

1.4电势能 电势 ........................................................... - 15 -

1.5电势差 ................................................................. - 17 -

1.6电势差与电势强度的关系 ................................................. - 19 -

1.7电容器与电容 ........................................................... - 21 -

1.8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 - 23 -

第二章、恒定电流 .............................................................. - 26 -

2.1、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1课时) .......................................... - 26 -

2.2、电动势(1课时) ...................................................... - 28 -

2.3、欧姆定律(2课时) .................................................... - 30 -

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课时) .......................................... - 32 -

2.5、焦耳定律(1课时) .................................................... - 34 -

第三章 磁场 ................................................................... - 37 -

3.1 磁现象和磁场(1课时) ................................................ - 37 -

3.2 磁感应强度(1课时) ................................................ - 39 -

3.3 、几种常见的磁场(1.5课时) ........................................... - 41 -

3.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1.5课时) ................................... - 44 -

3.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1课时) ........................................ - 47 -

3.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2课时+1练习) ............................................................. - 49 -

章静电场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 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书】 电荷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参见课本图1.11).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移走,a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b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b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

【板书】(4)、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异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原因?

带领学生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板书】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与练习3

3.元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q 单位:库仑 符号:c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的质量me的比值,e?1.76?1011c/ me

【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巩固练习

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5个元电荷的电量是________ 16 c电量等于________元电荷.

3.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

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

d.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点电荷

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5问题与练习1-4

说明:

1、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这些在初中都已经讲过,本节重点是讲述静电感应现象.要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本节只说明静电感应现象。

2.在复习摩擦起电现象和讲述静电感应现象的基础上,说明起电的过程是使物体中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进而说明电荷守恒定律.

3.要求学生知道元电荷的概念,而密立根实验作为专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选学.

教后记:

1 学生对三种起电方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还例举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对点电荷、元电荷、质子电量、电子电量之间关系下节课还要复习。

1.2库仑定律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

2.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让学生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再得出库仑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重点:掌握库仑定律

难点: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板书】----2节、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带正电的物体和带正电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同学通过观察分析出结论(参见课本图1.21)

【板书】:1、影响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距离.2.电量.

2、库仑定律 内容表述:力的大小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公式:f?kq1q2 2r

【介绍】:(1).关于点电荷,应让学生理解这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严格地说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力学中的质点的概念.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只要体积小就能当点电荷,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结合实例予以纠正.

2).要强调说明课本中表述的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也可近似地用于气体介质,对其它介质对电荷间库仑力的影响不便向学生多作解释,只能简单地指出:为了排除其他介质的影响,将实验和定律约束在真空的条件下.

扩展: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任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守库仑定律.用矢量求和法求合力.

利用微积分计算得:带电小球可等效看成电量都集中在球心上的点电荷.

静电力同样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顿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板书】:3、库仑扭秤实验(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演示】: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介绍:物理简史及库仑的实验技巧.

【篇二: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经典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经典教学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学习目标 细解考纲】

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知识梳理 双基再现】

1.机械运动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最 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是绝对的, 是相对的。

2.质点 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和 ,把它简化为一个,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的物理模型。

3.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

位置是否随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 的物体称为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小试身手 轻松过关】

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3.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4.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

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基础训练 锋芒初显】

5.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

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

6.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选取 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 作为参考系的。

7.指出以下所描述的各运动的参考系是什么?

1 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2 月亮在云中穿行;

3 汽车外的树木向后倒退。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举一反三 能力拓展】

9.在二战时期的某次空战中,一英国战斗机驾驶员在飞行中伸手触到了一颗

驾驶舱边的炮弹,你如何理解这一奇怪的现象?

【名师小结 感悟反思】

本课时学习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三个基本概念,质点是重点,是理想化模型,是

一种科学抽象。判断物体能否视为质点的依据在于研究问题的角度,跟物体本身的形状、大小无关。因此,分析题目中所给的研究角度,是学习质点概念的关键。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对同一运动,不同参考系描述形式不同。一般

选大地为参考系。坐标系是建立在参考系之上的数学工具。坐标系的建立,为定量研究物体的运动奠定了数学基础。

1.2 时间和位移

【学习目标 细解考纲】

1.认清时刻与时间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位移和路程两个概念。

3.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

4.能够在数轴上表示位置和位移。

【知识梳理 双基再现】

1.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

表示,时间间隔用表示,时刻与物体的 相对应,表示某一瞬间;时间间隔与物体的相对应,表示某一过程(即两个时刻的间隔)。

2.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 的物理量,位移只与物体的 有关,而与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 无关,物体的位移可以这样表示:从到 作一条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 ,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

3.矢量和标量 既有叫做。矢量相加与标量相加遵守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 的法则,矢量相加的法则与此不同。

【小试身手 轻松过关】

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a.学校每天730准时上课 b.每节课45 min

c.数学考试940结束 d.周末文艺晚会1840开始

2.如图所示,一物体沿3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则沿哪条路径运动时的位移较

大(

a.沿1较大

b.沿2较大

c.沿3较大

d.都一样大

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和路程总是大小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位移只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还与实际运动的路线有关

d.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4.一质点向东运动了300 m,又向南运动了400 m,则质点通过的路程为,

位移的大小为

【基础训练 锋芒初显】

5.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这两个位移不一定相同

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3 mx=-5 m,则x甲>x

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

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

6.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了一周,则其位移大小为路程是若质点运动了13

4周,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此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

________,最大路程是_________

7.从高为5 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 m处被接住,则这一段过程中(

a.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 m

b.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 m

c.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 m

d.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 m

【举一反三 能力拓展】

8.我国在2003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下面是神州5飞船在飞行中所记录的一些数据,请分别说出哪些是指时刻的?哪些是指时间的?

15090神州5飞船点火,经9小时4050秒,在151840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再经11小时4210秒,于1606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9.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 m的正方形,在它

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如图所示。一位击球员击球

后,由本垒经一垒、二垒直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 m

位移是 m,位移的方向

【名师小结 感悟反思】

本节重点是理解并能计算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路程和位移,最根本的方法是掌握其定义,领悟二者的物理意义及其区别与联系,学完本节请填写下表中内容。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学习目标 细解考纲】

1.知道质点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可以用坐标的变化来表示。

2.掌握速度的概念。

3.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会求平均速度。

4.了解速率的概念。

【知识梳理 双基再现】

1.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2.速度表示质点运动

1)定义:质点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

2)定义式:v=

3)单位:、 等。

4)矢量性:速度的大小用公式计算,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的

3.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运动中,运动质点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 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2)理解: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跟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 或不同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哪段 或哪段 内的平均速度。

4.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质点在某一或某一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2)理解: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质点经过某一位置时的 相同。瞬时速度与时刻或位置对应,平均速度跟 对应。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和瞬时速度相等。

5.速率 速度的,它是 量。

【小试身手 轻松过关】

1.如图,物体从a运动到b,用坐标表示ab位置并表示出ab位置的变化量。

2.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v??x

?t,当?t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

b.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x/m

【篇三: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全套教学视频名师讲课播放

物理选修3-5教案

第十六章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目的要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从最简单的关系开始寻找,利用身边的资源及已学过的原理,来完成该实验的探究过程。

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如何真正实现探究的过程。

二、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资源,来自行设计可行性较强的实验方案。

新课教学

一、新课引入

碰撞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比如,两节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靠碰撞相连,台球由于两球的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两个迎面而来的人相撞后会相仰而倒,或者各自后退。在微观粒子之间,更是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能量,甚至由于撞击而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二、新课教学

由很多例子可知,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都会发生变化,物体的质量不同时速度变化也不一样。那么,碰撞前后会不会有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这节课主要介绍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

(一)实验的基本思路

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思考一下,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有关的物理量有哪些?

(学生答:质量m,速度v

为什么与质量m有关?

(学生答:相互作用力下,质量越大的物体速度改变越慢)

?。速设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速度分别为v1?v2

度为矢量,因而需规定正方向。

问题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在碰撞前后有什么不变的关系?

质量必定是不变的,但质量只是惯性的量度,无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而速度却是在碰撞前后改变的,那么,可否有一个物理量为质量与速度的某种关系,却又恰好能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呢?

可能关系: 11112?2?m2v2?2 ?m1v1①m1v12?m2v22222

这个关系不可能。碰撞前后能量必有损失,只是多少的问题。而我们要寻找的物

理量是在任何一种碰撞中都不变的量。

??m2v2? ②m1v1?m2v2?m1v1

③m1m2m1m2 ????v2?v1v2v1

v1v2v?v???1?2 m1m2m1m2④

??

mv组成的关系有很多种可能,因而需要通过实验来寻找。

(二)学生阅读课本参考案例一、二、三,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要完成这个实验,首要必须考虑的问题是什么?案例中如何实现这一条件?

(首要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必须保证两物体在碰撞前后均沿同一直线运动。可采用气垫导轨、光滑平板等)

2、该实验必须测量什么物理量?

(物体的质量m、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v

3、如何测量这些物理量?

(质量的测量:天平、弹簧秤等

速度的测量:光电计时装置、打点计时器等)

4、物体的质量是否一定得测量出来?

(不一定。可以使用多个完全一样的物体,组成质量比确定的关系即可)

5、除了案例介绍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速度?

(粗略测量时,可以采用刻度尺测量位移、秒表测量时间来求出速度等)

6、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何设计?

(三)要求学生再次研究课本介绍的案例,思考归纳课本案例中的优点与缺点?

(包括可操作性以及误差来源)

(四)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可行性的实验方案

(例如:利用平抛运动原理,利用斜面等)

(五)补充说明:实验中还需注意两点:

1、碰撞不单止两个物体相碰,原来连在一起的两个物体,由于具有相互排斥的力而分开,也是一种碰撞。

例如:用细线将弹簧片拉成弓形,连接两个物体,在某一时刻将细线烧断,两物体运动;炮弹爆炸成速度不同的碎片等。

2、碰撞时难免有能量损失,只有当某个物理量在能量损失较大和损失较小的碰撞中都不变,则才是我们寻找的不变量。

能量损失较小:即使得碰撞接近弹性碰撞,可在两滑块相碰的端面装上弹性碰撞架

能量损失较大:可在滑块的碰撞端面贴胶布,可增大。或者在两个滑块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等。

(六)布置课后自行阅读学生实验手册实验,下节课进行学生实验。

三、课堂练习

课本p6问题与练习2

探索碰撞中的不变量

——课堂设计

新课引入:

请大家回忆一个概念:什么叫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有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显得有些剧烈,那就是碰撞!碰撞是很常见的现象:大到宇宙空间天体之间、天体飞行器之间的相互碰撞,小到微观粒子之间的碰撞。(显示图片)

回到我们生活的空间,我来给大家看几种碰撞:

演示实验:

演示:两个摆球在最低点的碰撞:1、质量大的撞击质量小的;2、质量小的撞击质量大的;3、两个运动小球之间的对碰;4、质量相等的小球之间的碰撞。(玩具碰)

小结:不同情况下,相互碰撞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且改变情况不相同,那么在碰撞前后会不会有什么物理

量不变(就象自由落体过程中机械能不变一样)

引入:今天我们用最简单的碰撞来研究——两个物体的一维碰撞:碰撞前后两个物体都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在一维碰撞里面,质量不变,但它显然不是我们追求的不变量;速度变化了(考虑到速度的矢量性,我们要选定一个正方向,如果速度和选定的正方向一致,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问题:因为质量不同的时候,速度的变化情况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寻求的不变量应该和质量相关、和速度

相关,是什么呢?

猜想: 会不会是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速度的乘积之和是不变量?

即:m1v1+m2v2=m1v1′+m2v2′成立

或者,各自的质量与自己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之和是不变量?

即:m1v12+m2v22=m1v1′2+m2v2′2成立

或者,两个物体的速度与自己质量的比值之和是不变量 v1v2v1v2即:成立 ???m1m2m1m2

或者??

我们的实验需要考虑的问题:

1、如何保证碰撞是一维的,保证两物体在碰撞前后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2、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天平,弹簧秤)

3、怎样测量物体的速度。

4、数据表格:对比、探究、验证实验中,如何设计一个直观、方便的表格也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给出参考表格,可自己设计更方便的表

格。

研究方案一:运动的小球撞击静

止的小球

1、质量的测量:天平;

2、保证一维碰撞:利用斜槽末端水平槽控制小球做水平方向运动;

3、速度的测量:由于入射球和被碰小球碰撞前后均由同一高度飞出做平抛运动,飞行时间相等,若取飞行时间为单位时间,则数值上可用水平位移代替水平速度。

17g2.5g

研究方案二:运动的小车撞击静止的小车后成为一个整体。

1、质量的测量:天平;

2、保证一维碰撞:四轮小车在平板上运动

3、速度的测量:利用打点计时器和跟随小

车的纸带来测量小车的速度。(v1=

s10/10tv/1=v/2= s/10/10t

实验小结:

1、由于各种误差的存在,相对误差在5%

内的,我们可以认为这两个值相等,由于我们使用的方法、器材的局限,能在10%以内也算可以了,但超过20%以上的,一般就不认为相等了。

2、提问:能小于10%的是第几组物理量?征集:讨论的问题中,有相对差值小于5%的。

3、展示成果:

得到结论: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从实验结果看,在各种碰撞的前后,系统“mv”之和是一个定值;而系统“mv2”之和有的情况下是一个定值,而有时变化很大。

刚才大家所研究的都是一个运动的物体去碰一个静止的物体(弹性很不好的时候成为一个整体,弹性比较的时候分开),那么如果两个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初速度,刚才的结论还成立吗?

研究方案三: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的碰撞

1、质量的测量:弹簧秤;

2、保证一维碰撞:气垫导轨保证了两滑块碰撞前后都在

同一直线上

3、速度的测量:利用光电计时器计下挡光片挡光的时间

t,再测出挡光片的长度l,可得滑块的速度v=l/t

4、实验操作:

1)有弹性圈

2)橡皮泥

3)碰后成为一整体

数据评点:

1、各时间的物理意义

2、有关速度的方向

3、每组数据三个比较

4、得出结论:(看时间可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结论:系统各部分的“mv”(矢量,要考虑方向)的总和是一个定值,所以我们给“mv”一个名称叫动量p。刚才的结论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这是个适用范围比牛顿定律还要广的定律。它不仅仅适用于一维碰撞,还适用于二维、三维,多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当然,它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具体我们要到后面详细研究。

思考:有些情况下,系统“mv2”之和在碰撞前后相等,这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

提示:要是m1v12+m2v22= m1v1/2+m2v2/ 2两边同时乘以1/2呢?

回顾玩具碰:为什么?

课后思考: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两个小球碰撞以后会交换速度?

162 动量守恒定律(一)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动量的变化和动量守恒的条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3583b6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7.html

《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