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微小说

发布时间:2019-03-25 01:55: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情感微小说

  篇一:本科毕业论文:大众情感视野下的微小说

  大众情感视野下的微小说

  摘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小说的创作者和阅读者,微小说对于大众群体而言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微小说由微博文化发展而来,火爆一时。国内学术界从理论和文艺批评层面给予了微小说一定的关注,但是并未从微小说产生及发展的情感层面予以解读。微小说作为情感的载体,从大众情感的视野对其进行创新性研读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分析微小说流行的原因、表达的情感,并且以情感为原则给微小说重新划分类别,可以客观地看待这一文化现象,这对于微小说的走向具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微小说 情感原则 大众视野

  ABSTRACT

  Each of us can be a creator and reader of hint fiction, which is not an unfamiliar concept for public groups by now. The hint fiction in China is developed from our local micro-blog culture, which is very popular nowadays. People in the academic cycle, like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pay close attention to it. But they just do research of them in theory and in literary criticism. In other words, they havent interpreted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int fiction from the emotion aspect. As the carrier of popular emo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terpret the innovative of hint fiction from the vision of popular sentiments.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ason why it is so popular and what does it tries to express, we can understand it better. Furthermore, we need to rearrange the hint fiction according to the emotion principle. Every one of us can comprehend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of hint fiction objectively if we do things as mentioned above. All the things we do like this have a guidance mea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nt fic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hint fiction the emotion principle the public view

  目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微小说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基本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以情感为根据,重新为微小说分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人之常情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褒贬人性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感悟社会百态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从大众情感角度出发研究微小说出现及流行的原因?????8

  (一)复杂化的情感为其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紧张的社会节奏为其提供阅读和创作群体??????????

  误!未定义书签。

  四、浅议微小说的走向???????????????????9 结语???????????????????????????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合肥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前言

  微小说并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小说,但是它往往也包含了小说的构成要素,能突出表现人物、环境和情节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微小说以其短小的篇幅承载了强大的情感,引发大众情感的真实流露。

  大部分创作者都是利用微小说抒发情感,这种情感涵盖了亲情、爱情、友情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后会发现,这些微小说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往往能够引起大众读者的强烈共鸣。这说明无论是在微小说的创作层面还是阅读层面,微小说都与大众的情感息息相关。所以本课题着重研究大众情感视野下的微小说,以情感为原则为微小说分类,并大胆预测其发展趋势。

  这对于客观、准确看待微小说这一文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对其发展走向也具有指导性意义。

  一、微小说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概念

  学术界对于微小说的概念说法不一,其中运用较为广泛的是百度百科中的一段叙述:“微小说又名小小说,超短篇小说或一分钟小说。微小说系其同义词。微小说是以微博客形式发表的微型小说,是微博客价值延伸的一种生动表现形式。”[1]

  从阅读经验上来看,微小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更无从谈起是小小说或者微型小说。因为大部分微小说可能并不完全具备人物、环境、情节这三个小说基本要素,而仅仅是几句对话或者很少的叙述,类似于小说中的某一部分。例如这则微小说:

  “这个钻戒的名字叫‘永恒’,那个翡翠的叫‘玲珑’。“老板,你对这些戒指这么了解,手上”

  的戒指也不便宜吧?”“这个啊,铁的,老婆送的,戴了三十年,名字叫做‘取不下来’。”

  这是一则爱情微小说,可全篇并没有介绍老板和妻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我们只是通过寥寥几句对话感受到了平淡却长久的浓浓爱意。

  所以微小说更倾向于说成是小故事,由此微小说下的定义可以为:“篇幅极其短小,原则上不超过140个汉字,形式自由,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感情为目的的新兴文学样式。”但是以“微小说”作为名称来命名与之对应的文学样式在大众的认知中已经成熟并且固化,所以本课题还是沿用“微小说”这一称法。

  (二)特征

  “空间是有限的,最多 140 个字; 因此,讯息必须直截了当。”[2]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领悟微小说基本的创作特征,即字数有限、情感直接。除此之外,微小说还具有其他典型的文本特征,我们以一个例子来做具体分析。

  1

  篇二:[短篇小说]从沈从文解析现今人生情感

  从沈从文解析现今人生情感

  张文革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81

  摘要:人生是一个大染缸,所有人都是这个染缸中的一份子。正如这句话,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情感。沈从文以其独特的视角,特殊的笔法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的写作向大家展示了他眼中的人与人生。是其众多作品中的一部,在这部作品中对人生情感进行了反思,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读,让我们队现今的人生产生了很多的共鸣。本文就沈从文作品情感成因进行阐述,并通过的研读,对现今人生情感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沈从文;人生;情感

  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中,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沈从文,他以一个“乡下人”的形象和别样的眼光向大家阐述了他眼中的世人。他是一位勤于练笔的人,因此在他的文章中有着不同的笔法,正是这点给了他的作品以迷人的魅力,但是也给很多的读者带来了一些情感理解上的障碍。沈从文的就是其众多作品中的一部,在这部作品中流露出了其对乡村山水的热爱和眷恋,同时对城市社会的形形色色的厌恶,下面将从沈从文的来发掘现代人生情感。

  一、沈从文作品情感解析

  (一)沈从文作品情感成因

  沈从文是我国近代一位著名的作家,写作有大量的散文集合小说集,这些作品的产生与其坎坷的人生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沈从文出生于20世纪初,经历了“五四”运动等重要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对沈从文的影响巨大,让他重新竖起了信心去追求光明和知识,于是他来到了北京,从此他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写作,开始了他的漫长的写作之路。

  在早期时候,沈从文开始写作时并没有丰富的文学素养,而是仅仅依靠童年的人生经历,将自己的种种经历和情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这种情感仿佛永远无法说尽一样,从他的笔下汹涌流出。在他的作品中充斥着对城里人市侩形象的厌恶,同时对乡土的怀念,对乡下人淳朴的民风十分的怀念。这些情感逐步在他的作品中显现出来。沈从文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情感,以层出不穷的山水风光向人们展示出一种独特的乡村风光,同时对城市人情感的一种嘲笑和批判。

  (二)沈从文后期作品情感倾向

  沈从文的作品中饱含了作者的大量情感,1927年后,沈从文作品中反映的农村下层人人生现实与都市社会的现状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同时在他的作品,那种厌恶城市生活,同时追求乡村生活的情感越来越明朗化了。比如在他的小说中逐步的分为两面,一方面表现了农村下层人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显示城市中上流社会的黑暗,提出严肃的批判。即使是一些大题材的作品中,也有这样的延续,在这些作品中描绘了形象的乡村统治者的市侩嘴脸,如、等也写出了城市下层人的反抗与痛苦,在不断的写作中,作品反复将这些情感进行比较,表现出下层人与上层人、农村人与城里人之间情感的差异,通过大量作品的创作,充分表现了社会人生的善与恶、丑与美。

  在沈从文的作品,充分的表现了对智慧美丽的追求,对健康诚实的赞美,对自私庸俗的厌恶,这些就是沈从文作品中的“乡村”、“城市”的基本情感。

  二、从看现今人生情感

  沈从文的大量作品中都有着对人生情感的表述,是其早期创作的作品之间,其中对于社会现状及对人生的感悟有着详细的描述,在这件作品中摒弃了以往的对城市批判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的情感,更多的是对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思,从中找出人生的情感出路,这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极大地关系。如今回过头来再次看,仿佛还可以看到现代社会的影子,其中富含的情感具有时代意义。

  (一)人生播种

  在他的这部作品中对于人生的得与失有着详细的表述,有着对农村人辛勤劳动取得劳动成果的赞美。春天,撒下一把种子,播种下秋天的希望。意味、在这一年里有了目标------精神寄托。含辛茹苦的劳作,秋后的收获、定是不负耕耘,满载而归。反之,懒惰、付出的微少,那你将收获的;比你付出的还要少!这是种子对你的回报!

  万里平原千倾粮田,满目葱绿,却有人暗叹!这庄稼长的真不着人喜爱,枯黄、矮小,怎么长的?比邻地的矮一截!这能怨庄稼吗?能怨地吗?你施了多少肥?出了多少力?诚然,人生在某些方面亦如此吧!一个孩子降生一个家庭里,

  他没有能力选择父母、家庭,生死命运掌握在父母的手里。而作为人之父母,应怎样去培养?给他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将来孩子是你的骄傲,还是你的耻辱?这要看你的雕刻艺术、功夫是否到位!

  人生就是不断劳动的过程,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取收获,这也正是中对农村人辛勤劳动收获的赞美之情。

  (二)对诚实的追求

  有句俗话“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有多少罪犯瞒天过海,逃之夭夭。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们过得好吗?他们在承受着精神的折磨,良心与道德的谴责,向老鼠一样过着黑洞的日子,常常会噩梦惊醒,走在路上会感到有多少利剑般的眼睛。这条不归的路,暗无天日何时休?这不是冥冥中的惩罚和报应?有人去投案自首,讨得心灵的解脱结束罪恶。诚然,生活当中:夫妻间、朋友、子女、父母、同事间,同样存在良心问题,大到暴力、歧视、贬低、嘲讽、暗算,小到轻视、戏弄、耍小聪明、妒忌、谎言,这些人就过得如此的坦然?有多少人在失去了亲人的那一瞬,后悔莫及,陷入了极度的痛苦。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诚实已经成为了为现今人们不重视,这也正是现今社会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善带你的亲人和朋友吧!给自己一颗安静坦然的心;驻守一片宽广而又蔚蓝的天空。

  (三)收获与回报

  有个小朋友这样问我,“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他一脸迷茫,表情里,带着某种渴望,我不知道他那幼小的心灵里被什么东西,所困惑,让他有此疑问。对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百思不得其解。如是说:人活着去单独的为了什么,那么,我想,我不选择活着。虽然生活很美好,但是,也着实让人无奈。生命总是有限的,你拥有的在多,到头来也要全然抛下,绝别的痛苦和心碎!我对他说:“我不知道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但是我知道,人,为什么而活着。当我们不小心来到这个世界上,无意中就形成了连带和附带、责任、义务”。父母所生,养育付出的艰辛,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回报父母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包括我们的生命。

  而,回报父母的本钱来自,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以回报社会理所当然。

  有了良好的教育,寻求发展,成家利业,奋发图强,人生巡回,活着的生命不只是属于自己。即使你在累,也只能深深的发出一声叹息!自己这样一条不贵重的生命,还要托起很多希望,使你无权将它抛弃。

  成长须付出,这是一句无懈可击的格言。

  想要回报和付出,首先是得到,关爱、知识、做人的道理等等,你精神饱满、身心、体魄健康,才有能力有资格去付出和回报。如不然,一切想象将是句空话。

  (四)棋牌人生

  一盘拉开帷幕的棋局,掌握在布棋布局人的手里,每颗棋子都是自己的财富,心腹,那怕是一兵一卒。当一炮打响杀声惊天,埋伏四起,战场上烟雾朦胧,谁是赢家?事事难料!

  一场有蓄谋、有思路、有阵形的棋局,有时会马失前蹄。天有不测风云,人算不如天算!往往为了顾大局,丢车保帅,只好忍痛割爱,所以牺牲难免。对于布局人,只是丢失了一颗心腹棋子,然而对那颗棋子来说,丢了前途,或者是一生!因为,即使一个小卒也想当将军。人生不是如此吗?不知道自己被谁当作了、棋子布在阵内。而自己布下的棋局,结局是什么?满盘皆输?还是胜利在握?有时,即使很好的朋友,肝胆相照,出生入死到头来,分道扬镳、甚至出卖,这里只见怨恨,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样的凄美故事。如果你会下棋就不难想象其中的奥妙,甚至早以是意料中的事。一对要好的朋友如果涉及到个人的利益或者生命安危的时刻,两个人都可以互相付出和奉献自己,甚至生命。如战场上看见身边的战友倒下,眼睛都红了,不要命一样疯狂的扑向敌人,报仇。反之,有些事情并不是那样的单纯。如果危险涉及到了家庭,或是某个团体,也许是国家利益,那就不一样了,不能不考虑,权衡利弊。所以,这种牺牲充满了神秘色彩,卑鄙的背叛、高尚的取舍、良心不安的折磨、更有不被人理解的难言之痛!!!

  人生,最好不要随意责备他人,因为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或者是偶然现象,很多不为人知又难以言表的东西都隐藏在负面。为什么有的婚姻看起来是多么般配的一对,莫名其妙的离婚。他们原来的婚姻在别人眼里,多么幸福般配的一对呀!现在伺候人家他还不亦乐乎,烧的!我不这么认为。打个比方,把你关进一所高级公寓,吃喝穿戴伺候你衣食不缺,你怎样?幸福、孤独还是寂寞、想不想

  自由???对人更需要去理解,为什么人言为爱、生死相随?因为,爱的幸福才会使人去不顾一切,甚至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来。每个人对待问题要原则性的去论证。人生如下棋一个道理。

  (五)人与人的理解和了解

  每个人做事都有他一定的道理,但不一定人人都喜欢。这得需要去理解。理解,则来源于了解。常言道:娶妻要看老辈三代,这话有根据又有道理。人之出性本善,人一出生无知便善良??然而,什么样的人教育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家庭影响的子女;对人情世故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走向。所以,人与人有时、有意和无意之间形成了矛盾。如果你去认真去了解对方的出身背景和生活经历,就不难理解一个人的所作所为。

  三国里的诸葛亮,能料事如神,到不是他有什么神明相助。而是他善于洞察一切,了解人之本性和心理动态,也可以说他在研究心理学上几乎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在有些事上怎么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实际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细细想来都是早已预料中的事,却没能及时的发现和处理,便有了这样那样的后果。所以在事情之后总有如果,当时这样、如果、如果-----晚已!

  总有一些人自以为聪明,习惯对别人品头论足,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缺点论比,来达到嘲笑别人的目的、以至抬高自己来表现自己的聪明??其不知道自身的缺点。实际这样的人、肚子里就那一点经纬,不堪-----?? 皇帝的御枕、高贵的草包。

  参考文献:

  [1] 王宽.塞内加:为什么愤怒是可以用理智治疗的[J]. 西安社会科学. 2011(04)

  [2] 陈新新.略论安详心态及其伦理意蕴[J]. 伦理学研究. 2006(01)

  [3] 陈明,吕锡琛.道德与精神健康:新视角下的伦理学与心理学的会通与融合

  [J]. 唐都学刊. 2010(01)

  [4] 江君.从潘岳的创作看其心态与情感[D]. 湖南师范大学 2005

  [5] 郭江波.海岩小说创作中的影视化倾向[D]. 山东师范大学 2009

  篇三:主题 情感

  情感

  话题详解

  (一)情感的魅力

  1.感动文章

  情感质量是人的品质的重要指标。相对于知识的广博与贫乏,情感也有丰富与简单、细腻与粗犷之别。感情丰富的人总是比一般人感情更强烈,他们能体味到更多的喜悦和更大的悲哀。他们会为一片落叶而感伤秋天,从秋天的萧索联想到人生的暮年;也会从果实那缤纷灿烂的色彩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与生命的精彩,为绚丽的秋色而振奋,为人生的中年而奋发。“粗线条的人”可能会停留于事件表面的大致印象,而忽略很多细微的感觉。细腻的感情则使人对事物的感觉更敏锐多样。故事常常就蕴藏于这些微妙之中。

  一篇给人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小说,除了思想的力量外,情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情之所至,金石为开。情感的存在,使小说可以超越知识水平、地位教养,被广大的读者理解。一篇渗透着情感的小说,可能比一篇思想深刻、复杂多义的小说,打动更多的人。情感使人类按社会属性、阶级之别划分出的优势不再明显,正如简·爱对罗切斯特说的:“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情感使不同人群之间得以沟通、理解和同情。安娜·卡列宁娜放弃一切去追求爱情,在被爱人抛弃后毅然自杀的那种绝望,也会跨越阶级、性别,穿越时间、空间,作用于每一个读者的神经,令人感受到那份心碎的悸动。

  2.感情的投入

  创作本身也是作家的一种情感需求。写作源于一种想“说”的冲动,这种冲动往往是一种情感的激发。日本文学理论家厨川白村在其中认为,文学艺术就是人生苦闷的象征。由于人的欲望和情感受到现实的压抑,小说家才借助于形象来发泄现实的苦闷。托马斯·沃尔夫谈起他的写作时说:“我所以写作,是因为写作的这条激流般的力量流过了我,将我挟带而去,我没有办法不写??那书是它自己写出来的。”见托马斯·沃尔夫,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46页。

  作家往往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他们内心复杂,感情细腻。巴尔扎克在写作时,常常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他时而大笑,时而悲哭,还时常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有时还和作品中的人物大吵大闹起来。他的朋友在他桌上的稿纸上,看见上面撒满了他的泪痕。普鲁斯特的作品以“细腻”而自成一格,人们用“把一根头发劈成四根”来形容他的风格。在其巨著的第一部中,他多次谈到儿时的他把临睡前得到母亲的一吻看得多么重要,这一吻在他心上产生多么强烈的感情激荡。其中最动人的一幕是一次斯万先生来访,外祖父和父亲没有让他亲吻母亲就打发他上楼睡觉。这对他来说简直天塌地陷:“我等于没有领到盘缠就得上路??母亲还没有吻我,还没有以此来给我的心灵发放许可证,让她的吻陪我回房。”他萌生了反抗的念头,给母亲写了一个纸条,说有要紧的事必须当面禀告,求她上楼来。但母亲不来。“我的心突突乱跳,阵阵作痛,本指望逆来顺受求得安宁,结果反而心中烦乱陡增。”然后他下定决心,“不再勉强自己在见到妈妈前入睡,我要等妈妈上楼睡觉时,不顾一切地去同她亲一亲”。等到母亲上楼,他“扑上前去。她先是一愣,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随后她现出怒容”,就在这时,平时一向严厉的父亲上楼来了。孩子以为这下子“完了”,谁知父亲却说:“事情明摆着,这孩子心里不痛快,脸色那么难看,做父母的总不能存心折磨他吧!等他真弄出病来,你更要迁就他了。他的房里不是有两张床吗???今晚你就陪他睡吧!??”一个大人根本注意不到的小细节,在一个渴望温情和爱抚的病弱而敏感的孩子心中,却兴起如此多的曲折和波澜。那种细微的心理感受,孩子气的“鬼心眼”,使琐碎的日常生活充满了跌宕的情节和新奇的趣味。是一部充

  满情感也是关于情感的天才之作。

  3.感情的记录

  “文学是人学”,既然以人为本,就无法不写人性、写人情。“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人性的复杂无不由情感体现:嫉妒、悲愤、喜悦、狂热、迷恋、恼恨、悔恨、忧伤、凄楚、悲苦??小说里的爱恨情仇永远都不会过时。我们被那些有血性的人物所打动,被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情所打动,也被那些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所打动。情感文章是写不尽、做不完、听不厌的。

  情感使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在我们心中发生了变化。“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是思念使日子变长了。“时光飞逝,光阴似箭”,这是快乐让时间变短了。我们的记忆对事实是有选择的,那就是以事实对我们的感动程度来选择记忆。这一部分生活激动着我们的感情,使我们平常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在我们的心里激起了涟漪。在写作中,作者不仅仅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更要按照材料的“情感价值”来取舍时间。一秒钟可以被写得很长很长,因为在心理时间里,它可以成为无限。

  4.悲悯情怀──最高尚的情感

  情感使文学艺术得以升华。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中,那个贫苦的姑娘向守候在铁道边的弟弟们抛去橘子的一瞬间,点燃了我们的同情,令我们“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塞林格的里,尽管满身疲惫并怀着凄楚,但作家在爱斯美的爱的力量里仍然希冀着:“总有希望再次度过艰难,好好保存下他的全部才能。”这不仅仅是写给爱斯美的故事,这是写给所有经受战争创伤的人的祝福──让爱斯美的乐观和爱带给所有人信心和力量。美国作家卡波特的小说里,七岁的“我”和六十岁的“好朋友”将辛苦劳动积攒了一年的零钱都拿出来做蛋糕,寄给那些不相识或者仅有一面之缘的人。爱心的分享带来的快乐远远胜过独自拥有它们,他们虽然拮据却并不悲苦,他们虽然贫穷却因此富有。这种情怀像春日艳阳里一支明快昂扬的乐曲,响彻了我们的人生,感染了我们的心灵。

  (二)情感的处理

  1.节制胜于放纵

  在有些小说里,作者并不掩饰和忌讳感情的充溢和显露。我们能从那里,读出叙述人明确向我们传达出的感情信息。而在里,作者的感情是躲在幕后不出场的,我们只能从人物的言行里、从小说内容材料的安排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这两种情感处理方式都让我们感动。我们看到,上述小说所表达的情感都是有一定节制的,没有任由情感在小说中放纵和恣肆。小说在处理情感上,不宜饱满和激烈。并不是作者花在煽情上的力气越大,读者就越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相反,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古希腊的雕塑作品表现的是父子三人与巨蟒在生死搏斗中苦苦挣扎的情形。在表现拉奥孔痛苦的瞬间时,没有表现他的哀号,而是表现他的叹息。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在分析这幅雕塑作品时,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艺术最美妙的时刻,是到达顶点前的那一顷刻,即最具包孕性的顷刻。“最能产生效果的只能是可以让想像自由活动的那一顷刻了。”文学在表达感情时,也应尽量避免对情感“顶点”过于饱满的表现,而宁愿“降格”处理,让它停留于一定的分寸之上。在表达情感时,也不宜采取同步同度方式,而应当有所克制,避免浮躁和浅薄,保持一种平和、稳重的叙述风格。

  2.蓄势待发

  优秀的小说家都能很好地把握和控制情感在小说中的表现,既能打动读者,又不至于令人厌烦。里,写“我”──士兵X得了精神崩溃症,作者没有直接写烦躁、抑郁的情绪 ,而是通过X和朋友克莱的对话与行动表现出来的。在表现战争创伤

  的后半部分,作者没有继续使用便于抒情的第一人称叙述,而是选用了不利于抒情的第三人称叙述,对情感采取“降格”处理,以免陷入第一人称叙述不由自主的抒情里。尽管“怀着爱和凄楚”,却没有让小说沉浸在期期艾艾的抽泣和声泪俱下的控诉中,仍然保持着坚强的尊严。海明威的中,夫妇俩在火车上偶遇性格开朗的“美国太太”,毫不知情的她与妻子关于婚姻、家庭的闲谈背后是这对夫妇正在前往巴黎办理分居手续的真相,虽是个人婚恋变故,但其中的情感张力却一直处于蓄积状态,这种状态在真相大白之际尤令人震惊。

  (三)情感是小说的动力

  1.作为小说的线索

  在某种程度上,情感不仅是小说中的感性要素,而且可能具备结构的功能。契诃夫的,写一个刚死去儿子的车夫,在雪夜中苦苦寻找一个肯听他倾诉苦恼的人。可偌大的彼得堡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他只好把话都说给拉车的小母马听。小说表现车夫的苦恼,不是直接说出的,而是通过车夫在饱受凌辱时对搭车者的讨好,来显示他急于想找到倾诉对象的迫切心理。生活是那样艰苦和令人绝望,然而比这更令人无法忍受的,是无人倾听。情感在这里,是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苦恼要倾诉,倾诉受挫,再倾诉,又受挫??最后对人倾诉不成,不得不转诸马。小母马是人性的参照。开头对小母马和车夫的描写,暗示出人与马共同的悲惨命运:他们都逆来顺受,没有选择生活的权利,不得不为生活无望地奔波。被人的世界拒绝,只好向牲畜来寻求安慰和温暖。

  中的情感是先抑后扬的。开始弥漫在小说里的,是灰暗的色调,暗喻着冷漠的情绪。“我”对女孩子的观察显露出“我”的不屑与轻蔑。女孩子来自社会底层,外表俗气,举止不雅,引起了“我”的不满和讨厌。“我”对于她是挑剔的,毫无同情的。而当她将橘子抛向铁路边招手的弟弟们的时候,这种情感忽然转变了方向,“我”被这个小小的情景打动了。情感在这里是一条隐藏着的线索。姑娘的困窘与“我”的“反感”,都是为结尾“橘子”的出现做铺垫和衬托的。橘子是亲情和爱意的象征,它烛照着灰暗的生活,使人们在沉重的生活重压下看到希望之光。橘子那令人心悦的明亮暖色,不仅驱散了笼罩于小说之中的阴暗之色,也驱散了笼罩于生活之中的沉重与压抑,显示出对生活的坚定信念。这一点点的情感,沟通了“我”和小姑娘两个人物之间那种因社会阶级差别而造成的隔膜,理解和尊重在“我”心里油然升起。

  2.作为小说的基调

  情感也能像雾一样笼罩在小说里,营造小说的氛围和基调。在里,“爱和凄楚”像一首乐曲的和声,成为笼罩小说的基调。小姑娘的父亲被战争夺去了生命,“我”被战争折磨得精神濒临崩溃。战争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心灵创伤,毁掉了人们的现实家园和精神家园,这凄楚的情绪使小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然而小姑娘那调皮和乐观的态度里散发出的“爱”,将“我”从战争的创伤中拯救出来。在这悲凉的底色上,闪烁着一点“爱”的亮光,两种情绪交织着,使小说哀而不伤。

  (四)现代小说:激情过后

  在漫长的小说发展史中,情感在小说中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哲学思想和小说美学的发展,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再到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情感经历了一个逐渐“冷却”的过程。

  在早期的小说中,叙述者常常以讲故事的方式在小说中现身,在讲故事的同时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全知的叙述视角是这些小说最常使用的叙述角度。从18世纪的感伤主义文学开始,到19世纪初流行的浪漫主义,小说比较偏爱表现主观理想,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在浪漫主义那里,情感得到了小说史上最自由的抒发。小说里充满了奔放的情感,流动着作者掩饰不住的激情。

  进入文学上的现代之后,机器工业时代中外部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得在小说中直抒胸臆成为一种矫情。现代小说开始刻意回避情感的暴露,不仅作者“离场”,而且情感退席,甚至小说里的人物也缺乏感情色彩。无论是K()、局外人(),还是洛根丁(),都不再具有卡西莫多的痴情()、聂赫留朵夫的负疚之情()、于连的野心与狂热()。我们也难以见到葛利高里“跪了下去,亲着儿子冰凉的粉红色的小手”而轻声呼唤儿子的场面(),不能再看到娜塔莎热泪盈眶、用痴迷的目光望着安德来公爵的场面()。现代主义小说里的人物,是些远离现实生活的人,是经过作者的情感过滤之后刻意制造出来的不苟言笑、没有情感的冷面“符号”。博尔赫斯的里不急于写“我”被这奇书纠缠的心理,而着重探讨这书的神秘。法国“新小说”派的小说里,甚至取消了“人”,只写物。这些小说不想以情感来打动你,只是想引起你对一些抽象问题的思索。现代主义小说是启智型的小说,它们略去了可能干扰你思考的场景背景、人物性格,透过与日常生活拉开距离,来考验你的智慧和理解力。它们陶醉于哲学的追问中,关注抽象的“人性”,而忽略了“人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46ccad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9.html

《情感微小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