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发布时间:2018-07-01 12:49: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诗《蜀中九日》

古诗简析:

1.《蜀中九日》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古诗注释: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时人们逢此日要登高会宴。

他席他乡:在他乡作客,此处指剑南,即今四川成都。

南中:诗人的家乡在成都的北面,因此称剑南为南中。

侍御:官职名。

通波:波路相通。

武冈:县名,在今湖南省西部。

教学目标:

1学习《蜀中九日》,了解诗人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感受诗人佳节思亲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蜀中九日》。

3.能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4.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古诗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由已学的送别的古诗导入,揭题。

1.提醒学生注意的字形区别。

2.了解柴侍御和作者的关系,介绍作诗背景。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利用工具书读通顺。

2.检查朗读情况,正音,以多种方式读熟古诗。

3.在这首诗里,作者送别朋友时的心情如何?从哪里看出来?(送君不觉有离伤)

三、品读,感受作者独特的写离别手法。

1.朋友要去远行,分别在即,诗人却一点也不觉得悲伤,为什么会这样呢?

1)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河水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有离别的伤感。

体味的妙用。 (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你我有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乡呢?

2.感情朗读。

五、拓展延伸。

积累思乡、送别的古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词“徒”,理解诗歌大意,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复诵读,感受律诗整齐的节奏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对“委婉地自我推荐”的四句诗句的理解把握。
【教学设想】
1、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湖。引出孟浩然对洞庭湖的描写。
2、学生自读三次,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板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
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
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诗句,那么题目中“赠张丞相”表明什么?诗中有没有写到张丞相?
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够认识到“垂钓者”暗指进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张丞相,“舟楫”隐喻仕途引见的途径。
突破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到底是“羡鱼”还是“羡钓鱼”
1 有两种意见,分别给自己的观点找出支持的理由。(2)一般情况下两派意见争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 此时教师给出“孟浩然”的作者简介,提示学生思考方向。

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于吴越。张九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
3)得出结论:羡慕钓鱼,此处“垂钓者”指进入仕途的官员,表达了自己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帮助。
5、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作业: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自荐”。
 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样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说:我能行!。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的主语即所谓俗人,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何以见得?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共同之点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受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碧山之中这种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实非人间所能比!那么人间究竟怎样呢?这一回诗人真的不说了。然而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可见,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多少伤和恨!所以,要说这首诗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恐怕未必贴切。诗中用一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确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就是这么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诗虽只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这段话对于我们读这首诗倒是颇有启发的。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更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望江南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把握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

4.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设想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

教学方法

品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美,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一、朗读,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yǐ 脉脉mò mò pín

二、文学常识

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人歌楼妓馆。不为统治者所喜。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以后蜀赵承祚(zuò)所编《花间集》而得名。词在晚唐,受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三、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词作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让她肝肠寸断。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一个女子盼望爱人归来的一片痴情

四、进一步体会词句含义。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女为悦己者容”倚楼眺望之前用心梳洗修饰的经过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心情。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生活状态?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3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4.“斜晖脉脉水悠悠”这句写景有什么意味?

夕阳余晖斜拂江面,绿水悠悠而去,人不见,景依旧。

5.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6.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白蘋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五、发挥想象,再现诗词画画,体会词作的内涵,感受词的画面美。

1.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将词作内容转化为几幅画面,分成几组镜头,制作成电影脚本。

2.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一起点评。

示例:镜头一:江楼上,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斜倚栏杆焦灼地眺望烟波蒙蒙的江面,热切的眼神、渴盼的表情悄悄道出她心中的秘密。

远镜头:高高的江楼,小小的身影,创设孤寂的氛围。

镜头二:船帆。水波浩淼,船只如梭,来来往往,交织前行,不曾有一只留驻停泊。

镜头三:夕阳、江水。水天相接,江水悠悠远去,残阳斜铺水中。

镜头四:白蘋洲。芳草萋萋,蘋花摇曳,幻化出情侣依依惜别的画面。

远镜头:江楼女子入画,失神无语,愁眉紧锁。

六、品味诗歌的美

1语言美。美在精练、全词仅仅27字,却写得情韵兼胜。首句三字,言简意丰,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这不是一般人晨起梳妆,而是思妇在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时一种喜悦和激动的情绪反映。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似乎都已成为过去,等待她的将是如意郎君的归来。这三个字,生动地表现了这个女子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梳洗罢”到斜晖欲下,随时间的推移,独倚江楼的女子眼里、心中,除却陌生的江帆外,再无旁注,其情之痴,其情之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2构思美。美在情感的婉转起伏,顿挫有致。思妇的情感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对往日相依相守的幸福时光的深沉追怀、久盼不归的痛断肝肠……人物的内心世界极其丰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

3意境美。船尽江空,希望落空,这时映入思妇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本无意,流水本无情,但此刻却顿生情意;斜阳欲落未落,对思妇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她的心情,悄然无语,悠悠逝去。白蘋洲依旧,而离人不归,怎不叫人柔肠寸断?这两句融情于景,含意隽永,引人沉思遐想。

教师总结:这首词,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笼罩着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栏、点点的帆船、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思,耐人玩味。既清新自然又含蓄凝练,别具一格,堪称精品。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 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教莺语太丁宁。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

  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 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 断肠春色在江南。

  写文艺作品的人,大抵都懂得一种环境衬托的手法:同样是一庭花月;在欢乐的时候,它们似乎要为人起舞;而当悲愁之际,它们又好象替人垂泪了。韦庄这首《古离别》,跳出了这种常见的比拟,用优美动人的景色来反衬离愁别绪,却又获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晴烟漠漠,杨柳毵毵,日丽风和,一派美景。作者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出了在这个时候分别的难堪之情。第二句转入不那离情酒半酣,一下子构成一种强烈的反跌,使满眼春光都好象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就越强烈的感觉。酒半酣三字也下得好,不但带出离筵别宴的情景,让人看出在柳荫之下置酒送行的场面,并且巧妙地写出人物此时的内心感情。因为假如酒还没有喝,离别者的理智还可以把感情勉强抑制,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会完全控制不住;只有酒到半酣的时候,别情的无可奈何才能给人以深切的体味。酒半酣之于不那,起着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那么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要使远行人断肠了。所以临别时,送行者用马鞭向南方指点着,饶有深意地说出断肠春色在江南的话。

  常建《送宇文六》诗说: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李嘉祐《夜宴南陵留别》诗也说:雪满庭前月色闲,主人留客未能还。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结尾都是深一层的写法。前代文艺评论家称之为,也就是有深度。,就能够更加饱满地完成诗的主题。

  这首诗色调鲜明,音节谐美,浅而不露,淡而有韵,予人以一种清新的美感。淡淡的晴烟,青青的杨柳,衬托着道旁的离筵别酒,仿佛一幅诗意盎然的设色山水。诗中人临别时扬鞭指点的动作,又使这幅画图显得栩栩如生。读着它,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宋元画家所画的小品,风格和情致都相当接近。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 山行:在山里走。

2.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3. 径:小路。

4. 坐:因为、由于。

5. 于:比。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字点明深秋季节;字写出山路的绵长;字照应句首的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破阵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味课文的意境。
  2.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12.难点:2
  三、教学步骤:
  1.导入:同学们,大家每天拿着语文书,你可曾注意到封面上的那幅画?如果觉得画太小看不清楚的,可以把书翻到242页。那画中人是谁?他在干什么?他又在想什么?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解开这个疑问,大家把书翻到241页。
  2.词的常识
  a.《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Q:大家看,写在最上面的破阵子是题目吗?
  不是,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沁园春卜算子一样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才是题目。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结合注释1,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辛弃疾赋闲时写给他的好朋友陈亮的。我们知道,要理解诗必须先要了解作者。Q:那有谁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所涉及的辛弃疾和陈亮两个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在北方。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同时,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
  Q:我们知道文章有文眼,诗有诗眼,就是那篇文章或诗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词或句子。对与词来说,我们姑且称之为词眼。这首词的词眼就在题目里,谁能把它找出来?
  。这个字是本词的文眼,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大家能找出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个字的含义又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我们梳理了课文后再来回答。
  3.首先,先听一下录音,大家在书上注音;然后我请几位同学试着为我们朗读一下。
  4.(2~3位学生朗读)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再看书,我请同学逐词逐句地讲解这首词的含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回:醒。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这时候作者回想梦中之事想到了下面的景象。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八百里:牛。(典故)。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大家能说出来吗?分麾下八百里炙的倒装,分给部下烤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
  五十弦:瑟,泛指乐器(典故:以前都有50弦,因三皇之一的泰皇受不了它发出的悲哀之音,才下令改为25弦)。
  翻:演奏。
  仅仅表示这时是秋天吗?不,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是宽泛对偶,这样看来与字相对的字是什么意思?
  作:像。这个字古今词义不同要注意。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霹雳:弓弦的响声。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君王的天下事是指什么?统一国家。
  多想完成君主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5.我们梳理了整首词后,大家能否找出文中表现的地方?
  ……
  这些句子表现出来的的内涵是什么?
  壮:
  点兵出征、飞驰敌阵——壮观而激烈雄壮
  统一国家、名垂青史——雄心壮志
  根据大家总结的,我们可以归纳出词眼是雄壮的意思。到底是不是呢?我想我们与另一位南宋著名诗人的一首诗对照着看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放录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僵卧:挺直躺着,借僵硬的睡态来表现自己年老体衰。
  不自哀:自己不感到悲哀。
  尚思:还想着。
  戍轮台:守卫边疆。
  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来给我们讲解一下这首诗。
  我年老体衰却不感到悲哀,还想着为国家守卫边疆。深夜躺着听到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的梦见骑着战马跨过冰河。
  6.这是陆游在68岁的时候写的诗,他在年老时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还希望为国出力,甚至在梦里都在为了国家的统一而战斗。对照这首诗,我们来看《破阵子》中的最后一句的含义。
  陆游说僵卧孤村不自哀,他还要上战场;那么,当辛弃疾说可怜白发生的时候,他认为自己还能上战场吗?
  不能!
  那么他可惜的是什么呢?
  不仅仅可惜自己不能为国尽力;也可惜因为不能指挥战斗统一国家,从而不能名垂青史了。
  那么,再回到本词的文眼,仅仅是雄壮吗?
  不是,最后一句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这里的还有为悲壮的含义。
  作者化雄壮悲壮,由理想回到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有抗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却只能在沉醉后的梦里驰骋沙场,心中有壮志未酬的悲情。
  7.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后,我请大家带感情地朗诵作为本课的结尾。
  8作业:如果你是辛弃疾的挚友陈亮,看到这首词后,你会对辛弃疾说些什么?

《龟虽寿》

            

教材分析

 教学设想

    关于曹操,学生们并不陌生,因为在此之前刚学过曹操的另一首诗《观沧海》。因此学习本课要从旧有的知识入手,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关注,同时也把各个独立的知识点串连起来,更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形成规律性的东西。

教学目标

    1.巩固有关古典诗歌的知识;

    2.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把握古典诗歌作品的形象、思想内容;

    3.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接受人生价值教育。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对诗人、诗作的影响,把握诗歌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与社会内涵

课后反思:

    学习此古诗,我坚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直至背诵”的一贯主张。此诗为二组,先充分朗读,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交流经验、理解诗意,接着再读,直至背诵。这样学生在课堂里真正活跃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参与中获得最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不足主要是读不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0e3eb43be1e650e52ea99e0.html

《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