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说课稿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有的人》说课稿

一、设计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
1《有的人》处于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了解文学家的崇高境界,学习坦荡磊落的胸怀,从生活长河中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课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哲理诗。“有的人”更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题目。诗中列举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的人生加以对比,热情地歌颂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的人,情地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给予学生情感的体验和深沉的思考。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诗歌阅读的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明确诗歌结构,品出诗味,培养学生的良好朗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比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和人民对他们的不同态度,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深刻含义,正确对待生死、名利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诗歌用最凝练的语言来反映社会,抒发情感。所以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读,教师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由浅入深,让学生把握情感,感悟诗歌主题,这应是本课的重点。
对比是本文的显著特点,只有把握对比才能把握诗歌主旨,所以两两相对、前后对照的结构及对比手法的作用应为本课的难点。二、变换教学手段,优选教学方法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且《语文课程标准》也“鼓励学生多朗读,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有的人》这首诗热情地歌颂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教会学生怎样认识生与死,如何让人生过得更有价值。诗歌感情强烈,很适合朗读,所以我准备借助多媒体,通过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文——或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或集体朗读,或男女生分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者的情和意,以情激情,领悟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发情感共鸣。
《有的人》这首诗构思巧妙,对比明显,爱憎分明,光靠读还不够,所以我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小组分工合作,让学生画出全诗结构图,并作出合理的解释。然后重组诗歌,分析对比的作用,品味诗歌语言,深挖文章主题,感受真善美,学习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的高尚品质。三、进行科学指导,注重学法传授
由于所教班级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有人乐于表现,有人在课堂上保持沉默,思维“休眠”,所以教学中我运用媒体,以直观的画面和朗读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拟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提高学生的朗读欣赏能力。利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师生互动,走进诗歌,体会情感,理解内涵。
四、重视能力训练,优化教学程序:

1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因此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划分结构——分析对比,深化主旨——指导朗读,培养能力———拓展总结。
1、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为此我设计这样的导语:我们接触了许多品质高尚的人,你能否借用一句诗来评价一下他们?这时学生的思维马上会活跃起来,他们可能会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歌颂有奉献精神的人;也可能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歌颂宁死不屈的英雄。然后大屏幕打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引出《有的人》的学习。(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屏幕出现目标,有的放矢,学生马上会进入学习的状态。3.划分结构。学生先自由朗读,后听老师范读、再集体朗读。在读的基础上请学生理清全诗7个诗节间的关系,用示意图画出全诗结构,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只要学生能说清理由,画法可有多种,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使学生明确:
1节写两种人的“活”与“死”,是全诗的总纲;
234节写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567节分别对应上面三节,写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结构明确后,师生分读全诗,强化印象。
4.分析对比,深化主旨。全诗结构明了后,可看出每节4行诗歌的特点:两两相对,前两句鞭挞敌人,后两句赞颂鲁迅,形成鲜明对比。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全诗每节都用了对比,但对比的角度不同。请同学们读一读议一议,分析前4节“对比”的角度。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第一节是比较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一种是虽生犹死,一种是虽死犹生。第二节是比形象,也就是比对人民的不同态度,一种渺小,一种伟大。第三节是比对人生的不同追求,一种丑恶,一种美好。第四节是比情操,也就是比对社会的不同影响,一种卑鄙,一种高尚。
由于这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不同,所以人民对他们的态度也截然不同。诗歌的第567节就告诉我们这两种人的不同结局,并分别和第234节相照应。
为了突出全诗主题,我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的一首诗。(见附录2)请同学们比较它与原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发言后明确:
1、没有对比,思想感情就不如原诗充沛、强烈。2、将诗歌涉及的人直接点出,从语言方面看,就少了“诗味”。缺少了诗歌语言的含蓄性和形象性;从主题方面看,这首诗不仅歌颂鲁迅先生一个人,它歌颂的是像鲁迅先生一样的有崇高精神的人。采用暗示而不直接点出,可使诗的形象更具广度和深度。诗的副标题“有感”二字,涉及的面很广。作者旨在通过纪念鲁迅,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四、指导朗读,培养能力
凡是好诗,都要通过朗读,运用语言技巧来再现诗歌的意境,传达诗歌的感情。“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品味内涵,在读中提高兴趣。教师先范读,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如:有的人/死了语调要低沉,稍缓慢/还活着“他”适当拖音,“还活着”语气要上扬,表达崇敬、赞...扬之情。因为一个人的肉体虽然死去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却永远光照后人,这是

2

值得骄傲的。
然后每一小组选择一个诗节有感情朗读,并按要求(见附录3)写出处理办法及理由。生生挑战、师生挑战,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提高朗读能力。五、拓展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改变传统的由教师总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小结,然后教师适时引导补充。这样,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因此这部分我安排一道拓展练习:“你的生命应该怎样才能焕发光彩?”让学生再次明确了主旨,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上是我对《有的人》的教学设计,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附录
1、板书设计:
比形象小——伟(对人民的不同态度)

活着——死了比追求恶——美(对人生的不同追求)
死了——活着比情操鄙——高(对社会的不同影响)

2、重组的新诗
鲁迅虽然死了,年年春风里,

但他还活着。处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啊,
人民永远记住他。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他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3、朗读符号
拖音/
节奏

上滑音
·重音


下滑音
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e5e8e08763231126edb1195.html

《有的人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