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怎么写

发布时间:2019-02-25 01:34: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地理教案怎么写

【篇一:中学地理教案范例】

【篇二:地理教案】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教学目标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教学重点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明确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地理概况:

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北方地区主要的省级行政单位及省会城市 3、面积和人口所占的比重 二、自然环境及人文资源

1、地形特征: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平原广阔

2、主要的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3、人文旅游资源:四大故都、长城等名胜古迹众多 三、气候及主要的农产品

1、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 2、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3、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长城以北、长城以南 4、森林宝库: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5、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等

6、地方特产:东北三宝、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 四、黄土地与黑土地的差异

五、主要的矿产和工业

1、主要矿产:煤、铁、石油

2、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3、工业中心:太原、西安、兰州 六、小结

第二节 南方地区——湿润的红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

掌握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过程:

一、地理概况:

1、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南方地区主要的省级行政单位及省会城市 3、面积和人口所占的比重 二、自然环境

2、主要河流:长江干支流,西江干支流,钱塘江,闽江等。其主要特点为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低,无结

冰期,水力资源丰富,航运价值高。

3、气候特征: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为全年高温。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台湾火烧寮为全国雨极,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东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大。冬季气温在0度以上。雷州半岛,云南和台湾南部以及海南在15度以上。四川,贵州,云南,广东,海南,台湾受寒潮影响小。 三、经济与资源 1、农业:

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有:甘蔗,油菜,棉花 茶叶等

南方地区的农作物:一年2—3熟,水稻、油菜等为主 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甘蔗

方地区的油料作物:油茶、油桐、油菜 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水田 2、资源优势:

有色金属——江西大余钨德兴的铜、湖南锡矿山的锑、水口山的铅锌、广西平果的铝、贵州铜仁的汞、云南东川铜、个旧的锡

钢铁——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武汉 煤炭——较少。安徽淮南、贵州六盘水

水能——丰富。三峡、葛洲坝、隔河岩、丹江口、二滩、岩滩、五强溪、乌江渡、水口 核能——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核电站 森林资源——西南林区和东南人工林

3、主要工业地带:长江沿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能、矿产、农林资源) 4、交通便利 四、小结

第三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2、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教学重点为、难点

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讲授新课]

1、秦岭与淮河的位置,[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找出秦岭淮河一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是()湖北河北江西山东浙江山西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生活动1] 1、在地图中找出0℃等温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差异;2、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降水差异;3、通过这两气候要素的差异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利用景观图辅助学生理解。)

图片(各3~5张),请代表北方、南方的学生分坐两边,同组学生(每组里均有辩手、策划者和南、北方人)的座位相邻。

板书设计

一、秦岭与淮河的位置 1、走向

2、经过的省区

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干旱的土地 1、位置、范围

1)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深居内陆,距海较远,越往西距海越远。 2)问题:本区深居内陆,距海洋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

降水少,距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2、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本区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部风蚀作用显著,戈壁滩上形成奇形怪状的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塔里木盆地中部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地区随处可见绵延起伏的新月形沙丘。由此可见,西北地区地形主要是以高原、山地为主。 3、地表景观

西部 中部 东部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4、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最长的是塔里木河。湖泊也多为内流湖。与南方地区的水乡泽国形成鲜明对照。原因是: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强烈,所以河流稀少,水量也小。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流湖,不能流入海洋。 二、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因为本区气候干旱,水很稀少,就农业来说,水源成为制约农业的首要因素。因此,西北地区主要适宜发展畜牧业。

1、主要畜牧业基地:内蒙古牧区、新疆山地牧区

2、种植业少,为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新疆沙漠绿洲 三、矿产资源丰富:(新疆)石油、天然气,(甘肃金昌)镍矿,(内蒙古)煤 四、生态脆弱 五、小结

板书设计

第四节 西北地区——广袤的土地 一、干旱的土地 1、位置、范围

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深居内陆 2、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3、地表景观(由东向西):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4、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二、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内蒙古牧区、新疆山地牧区 2、种植业少,为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新疆沙漠绿洲) 三、矿产资源丰富:(新疆)石油、天然气,(甘肃金昌)镍矿,(内蒙古)煤 四、生态脆弱 五、小结

通过读图确定青藏地区的范围、位置特点,分析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能根据自然特征,结合地图说出该地区种植业、畜牧业、人口、交通等的分布特征;能说出该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入简单分析原因;能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开发青藏、建设青藏、维护统一的原因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分析青藏地区以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面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

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过程

【篇三:中国地理教案】

课程名称 中国地理

课程编号 101001207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教学时数 90 教学对象地理科学专业 授课教师 熙职

邵阳学院城市建设系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中国地理的分析研究方法,为学生从事地理教学、科研、以及参与国民经济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深入地认识我国的主要地理问题,包括自然结构及其评价、海域与岛屿、人口与经济发展、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灾害与环境、景观与区划、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等,较好地了解我国八大综合区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区域发展方向,全面理解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系统的演进过程及其综合规律,掌握区域人地关系系统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分析能力。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1)中国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发生发展及时空分布规律。(2)中国人文地理环境基本特征及时空结构。(3)中国经济及空间布局。(4)中国生态环境基本特征及建设。(5)中国分区地理环境基本特征。

2、难点:(1)中国自然结构的形成。(2)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3)中国各区域经济布局的形成与演化。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课堂讨论法等。

(四)课时安排

(一)总课时:90课时。 (二)课时安排:

(五)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采用笔式、闭卷的方式。 2、成绩构成

课堂成绩10%;课外成绩10%;期终考试80%

(六)参考教材

1、赵济.中国自然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1995 2、程潞.中国经济地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1999

3中国地理是一门内容广泛、涉及面极多的综合性课程,所需要阅读的参考书较多,书中各个章节后面已列有主要的参考书目,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故请参阅教材中所附的参考书目。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教研室: 地理科学教研室 教师姓名: 罗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课前知识:

1)综合国力的组成:经济实力 政治实力 文化实力 国防实力 民族凝聚力 2)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积极参与市场经济全球化 推进自由贸易政策

一、人口居世界第一,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一)人口大国 1、人口发展历程

2、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的增长率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数。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1970年为22.5%,1995年为21.0%,预计2040—205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7亿~1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将降至16%左右。

目前世界主要人口大国及其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 中国:人口约13.70亿(2010年),占世界人口的19% 印度:人口约10亿,占世界人口的16% 美国:人口约2.6亿,占世界人口的5% 印尼:人口约2亿,占世界人口的3% 巴西:人口约1.7亿,占世界人口的3% 俄罗斯:人口约1.4亿,占世界人口的3% 世界其他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4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084701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c.html

《地理教案怎么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