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06-07 16:04: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3.1温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

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进入新课

1.温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

温度计的基本构造:

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温度计的使用、液体、刻度、符号。温度计上符号为C,表示摄氏温度。

使用温度计应注意:

要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

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各类温度计:

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是1 ℃,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

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是01 ℃,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

实验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 ℃,最低温度为-20 ℃,分度值是1 ℃,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

在温度计上有C(或℃),它是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1 ℃)。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读做“37摄氏度”。

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4.7 ℃,读做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

3.体温计

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

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

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温度不准确。

4.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巩固练习:配套练习§3-11-10题。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第1-4题。

课后记载: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德育目标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用具: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凹镜、凸镜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4.应用知识

[讨论]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图2.3—2随即指出

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1叫虚像.

②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思考题: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为什么?

(三)平面镜的应用

1.平面镜成像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他方面应用甚广.

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四)凸面镜和凹面镜

1.球面镜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

2.球面镜的分类

a.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b.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凸面镜.

3.凹面镜的性质及作用

a.凹面镜的性质

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上.

b.凹面镜的应用

①根据凹面镜会聚光的性质,可以制作太阳灶、太阳炉,天文学家们用凹面镜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还有耳鼻喉科医生用凹面镜会聚光观察耳道情况等.

②根据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反射后成平行光的性质,手电筒、汽车头灯、军事上的探照灯等用凹镜作反射面,其作用就是使放在焦点附近的灯泡发出的光向同一方向近似平行地射击,使光束集中,亮度大,照射的距离远.

③凸面镜的性质及作用

d.凸面镜的应用

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镜子以及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上的月光镜都是凸面镜,其目的是扩大视野.

三、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成像原理.

2.平面镜的应用:成像和改变传播的方向.

3.球面镜的分类.

4.球面镜的性质及应用.

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P80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3.预习第四节“光的折射”.

§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光的折射实验器、适量的水、水杯、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在中盛满水,把铅笔斜插到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铅笔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

二、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2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介绍光的折射实验器的装置,并演示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

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

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规律

学生实验1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改变入射角,再做两次

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折角和折射角哪个大?

②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

分析得出结论: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两线分居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学生实验2让光垂直射向水面

观察:进入水中的光线沿什么方向前进?

分析得出: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各是多少度?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为0°,折射角也为0°

利用图提出问题:如果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中,光线是否沿原入射光线射出呢?

学生实验3先让光由空气射入水中,记下入射光线、入射点、折射光线的位置再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

观察光线是否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

分析得出:

①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②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于入射角

4.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水变浅了。

“错位”。

三、巩固练习:课后练习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五、布置作业:配套练习§4.41231213题。

课后记载:

§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色散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光的色散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单色光不能分解,那么是否是单色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

[演示1]照下图甲那样,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

[演示2]照上图乙那样,把 另一个相同的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另一个相同的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一个棱镜旁边(两个棱镜要靠得近些),让学生

观察在白屏上又能到什么?

实验现象:

1)在演示1中,学生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后,不但改变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在演示2中,学生可以看到彩色光带将重新会聚成白光。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把感性认识理性化,师生共同活动得出以下结论:

1)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

2)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想想做做]

在做好色散的演示实验后,为增加学生对色散的兴趣和体验,可让同学们分组做一下分解太阳光的实验,分解太阳光的活动内容是利用平面镜和水来使白光色散的

一个方案.把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很醒目。

2.色光的三原色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课本图2.5-6

师生共同活动分析得:

1)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而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蓝。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是否相同呢?

三、课堂练习:配套练习§4.56-9题。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课后练习第1-5题。

§5.4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教学难点: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挂图、眼睛模型、球、书、石块、冰块、盐水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眼睛

课本图3.41,眼球的结构,让同学们通过挂图讲叙

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近似球体.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

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3 眼睛的睫毛、眼皮不属于眼球的构造,属于什么?

眼球的附属结构:有使眼球运动的肌肉,保护眼球的眼睑、睫毛、结膜、泪器.

4 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

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5 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

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下,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

6 视网膜起什么作用?

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5、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

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像,但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直立的物像,是因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

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光线由我们所观看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再会聚在视网膜上(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从无穷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平行光的会聚点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第1-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ff35d5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e.html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