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教案-人教版教案

发布时间:2018-06-19 00:57: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单元第1节音乐与人生

[课题] 学会聆听 

[教学内容]

1、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2、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3、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1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2、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1、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2、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相互认识

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

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鼓励学生多参与,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

谈话导入 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

1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集体读导言 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2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第二自然段。师生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

(四)鉴赏《草原牧歌》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

提问: 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

2、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 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4、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

(五)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  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 . 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  (1)掌形和提、压腕。 (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 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六)拓展

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通过作题,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

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

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 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 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新课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

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3、完整地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

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

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

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

《长江之歌》 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

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作品欣赏

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3)复听歌曲

听前提出问题: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

一、12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二、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拓展 思考、完成拓展与探究的135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13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采用提问的形式完成。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 拓展与探究的第一、第三,旨在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本身。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旨在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些欣赏音乐的方法,并且从理论上知道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常识。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3、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教学重点

1、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2、了解民歌体裁 “花儿信天游

教学难点

1 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2、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材分析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起源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它与人类一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1、《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2、《刨洋芋》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在表现主题时用叙事的口吻,先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最后再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整首歌曲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也是歌唱者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借景抒情的一首佳作。 3、《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播放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学生在音乐声中入座 营造民歌氛围 一、导入 师生唱西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片段。1、刚才听到的歌曲曲名是什吗?(《山丹丹花开红艳艳》。2、会唱的同学跟老师一起领唱,合唱部分在老师的指挥下全体合唱。〔会唱的多唱,不会唱的也能唱。〕 3、导入新课。1、从熟悉的民歌入手,冗余度高,提高学习兴趣。 2、心情愉悦的情感交流,用歌声活跃课堂,让学生感受激情和爱。先声夺人活跃课堂气氛。 3、全体参与,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到歌唱基础好的学生,师生平等、人人平等。营造轻松、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1、以测试的方式在教材的拓展与探究的第4题的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欣赏山西民歌《刨洋芋》欣赏陕西民歌《脚夫调》 引导学生总结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学生找五省位置,并用晋、陕、宁、甘、青等简称填写在相应位置。

2、用谈话法、讨论法回答:西北的自然风貌、生产方式,以及西北人的语言、性格特征。

1、集体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借景抒情〕。 2、感知音乐的表现手法,聆听歌曲: ⑴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大) 了什么演唱方法?(假声)节奏怎样?(节奏自由,句末最为明显。)《上去高 师: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声誉极高、流传甚广的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属山歌的一种。 1、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第一次聆听歌曲: 歌曲有几句?(四句) 3 跟唱歌曲两遍:(用方言) 找出句与句之间相同的地方。(第一第二句:头相同,尾不同;第二第四句:尾同头不同) 1脚夫婆姨是什么意思?(脚夫又称赶脚的脚户哥。脚夫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为生的劳动阶层。) 2、边听边思考: ⑴有几句?〔上下两句〕 ⑵音乐情绪怎样?(第一句上行,第二句下行) 师:《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出示测试题: 1、西北地区的民歌旋律、节奏怎样?〔高亢悠长,起伏大;节奏自由、舒展。〕 2、表现了西北人民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 3歌曲内容大都表现什么阶层的生活?〔平民生活。〕 4、师:民歌中对家园的赞颂、对生活的热爱,感情质朴,自然真切,反映大众情感,平民色彩浓厚。 1、运用知识复现法,通过做题,让学生明白,地理环境影响人的性格、生产方式、语言,这一切都与民歌的风格形成有关。 2、渗透民族文化意识,为下一步做铺垫。1、通过朗诵引导发现:原生性民歌衬词用得多。 2、感受方言语调在歌曲中的作用。 3、通过聆听和思考发现:旋律高亢、节奏自由等特点。 4、引导学生探究花儿的风格特征。感受民间歌手演唱时,运用的方言、衬词衬腔、发声方法认识这首歌,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认识花儿这种山歌体裁。(关于民歌体裁这一知识点,放在本单元结束总结时再精讲。) 1、感受收获后的喜悦心情和幽默、风趣的情绪。 2、探究民歌创作手法换头合尾|”、合头换尾鱼咬尾等。 3、感受和理解四句旋律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感。 1 探究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2、了解脚夫 常年赶者牲口行走在黄土高原的沟壑,在寂寞无助中,借景抒情,消愁解闷的心情。3、理解第一句旋律上扬的原因是唱,第二句下行是因为唱得是郁闷的心情上行下行形成对比。 1、运用口头检查法和直观检查法,根据测试题检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2、让学生明白,民歌的美就在于她的:原生性。人们情绪的宣泄和抒发都包含在高亢的歌声中,体现和渗透着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文化与情感之中,易接近,贴近民众。

三、拓展与升华 民歌的发展与继续学习。 1、举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西北民歌?〔教师和学生都说自己知道的民歌。教师唱出所说的所有民歌片段——好似赛歌。〕 2、听王宏伟的《西部放歌》、彭丽媛的《刮春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课堂时间,作为机动内容〕 3、同教材上的民歌有何关系?〔现代民歌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方法艺术性、时代性更强,教材上的民歌更质朴、纯真,靠口传心授繁衍至今;民歌素材是创作的源泉。〕 1、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民歌的愿望,进一步感悟民歌的真谛。2、引导学生用动态的、发展的审美意识鉴赏民歌,使我们的学生能受到开放的、最佳的音乐教育生态气候的滋润。为终生喜爱和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2、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3、过程和方法: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代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各组对自己收集到的本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民族音乐产生、发展做适当的探究。

【教学重点】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教学过程】(一)大屏幕视频导入。展示三个民族的服装并看舞蹈动作,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三个民族的风格。

(二)学生作业展示:三组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三个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等。

1、介绍蒙古族:每年7月、8月间,草原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源于古代祭敖包的仪式,现已成为欢庆丰收的娱乐节日。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除摔跤之外,那达慕上还举行射箭、赛马、马术、赛骆驼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歌舞表演。蒙古族能歌善舞。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表达了草原儿女独有的深情。长调流行于牧区,而短调则流行于半农半牧区。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马步最有特色,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热情、粗犷的气质。

2、介绍藏族: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转法轮,有许多的庙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颗酒,有洁白的哈达,有闹分裂的达赖喇嘛,有金瓶签定的转世灵童。

3、教师:下面有请阿凡提大叔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

阿凡提: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新疆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羊肉串;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大叔的大八字胡、穿五彩斑斓的衣衫、戴各种做工精细的首饰和绣花帽;节日还举行赛马和叼羊比赛。旅游胜地有:火焰山、天池等地。

(三)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教师提问

1这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2、这是属于长调歌曲还是短调歌曲?

(四)欣赏藏族民歌《宗巴朗松》

1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欣赏西藏民歌,请看大屏幕,音乐响起才旦卓玛演唱的《宗巴朗松》。

2、听后提问:你们对西藏歌曲了解多少?给你们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教师:西藏被称为歌舞之乡,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宗巴朗松》属于民间音乐的歌舞音乐。教师介绍囊玛音调特点。

4、请同学列举知道的藏族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较流行的有《高原红》、《神奇的九寨》、《青藏高原》。

(五)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问题:

1、该曲是一首描写 爱情 的歌曲;主要的演奏乐器是 冬不拉 手鼓 歌曲的旋律 明朗、奔放、感情充沛 ,歌词 寓意深刻

2、播放一首具有新疆典型节奏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见课件完成选择题

1)新疆民歌的节奏特点是(dodo 明快 re 缓慢 mi 自由

2)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是(mido 悠长高亢 re 婉转抒情 mi 生动活泼

3)新疆音乐常用的乐器有(remifa do马头琴 re冬不拉 mi 手鼓 fa 热瓦甫

(五) 对比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特点:蒙古民歌: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蒙古乐器主要有马头琴。

西藏民歌:歌声嘹亮、高亢,乐器主要有藏京胡(形制与二胡相近,男子边奏边舞)、铁琴、神鼓等。

新疆民歌: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主要乐器有冬不拉、手鼓等。

(六)三个小组表演比赛:1、蒙古族进行本民歌接力赛至少要唱四首民歌。2、藏族请同学出来做献哈达的舞蹈动作。3、维吾尔族请同学学老师打切分节奏。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一、教学目标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2、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和音阶,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3、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与专业音乐创作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后传遍全国。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在山东沂蒙地区出现了一个一再与抗日武装为敌的反动武装组织——黄沙会。为了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打黄沙会》的歌词,歌曲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打黄沙会》的歌词改为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歌名定为《沂蒙山小调》。《沂蒙山小调》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了第四乐句外,前三句的节奏基本相同,而第四乐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并且四句拖腔的结音依次收束在redolasol这四个音上。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

这首歌曲,在音响资源中提供了两个演唱版本。其一是由王世慧演唱的。她采用方言、按原小调的四四拍演唱,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其二是由彭丽媛演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三四拍)。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

王大娘钉缸 在河南昌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曲。 地花鼓之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一来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现实性追求;二来是它的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

《王大娘钉缸》彩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写成。从整体上看,上下句均为6个小节,彼此呼应,显得工整平衡。如果从上下句的局部看,它们的唱词与衬词部分,明显地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和的色彩。从旋律的运行逻辑上看,上句的歌词部分,结音落在徵(sol)音上,其衬词部分,结音落在商(re)音上,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下句的歌词部分,结音落在宫(do)音上,明显地产生了发展下行的动力需要,其衬词部分,结音回到调式主音——徵(sol)音上,给人以完满结束的感觉。

这首歌曲的旋律,成为《好汉歌》的创作素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歌乃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孟姜女》这首歌产生之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练。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婉转、绵延不断。这种同体变异的现象,可以让人们明显地看到:专业的或半专业的民间艺人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加工和再创造。

与《沂蒙山小调》相比,《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也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但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四句,采用了商-徵-羽的结音顺序。徵音的两次出现,都有一定的稳定感觉。所以,它更多地保留了两句式向四句式过渡的痕迹。而《沂蒙山小调》的四个结音,是按的逻辑顺序发展的。它更明显地表现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形态。

三、教学重点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及鱼咬尾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四、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了解了这些民族的人民所创造的灿烂的民族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我们首先来了解、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授新课: 1、《沂蒙山小调》(1)、简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提问: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和情绪?由几个乐句构成?是什么调式?提问:前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后句开头的字,在文学创作中叫作什么?

2)欣赏《沂蒙山小调》(由王世慧演唱),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后谈感受。

提示: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手法鱼咬尾,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提示:这首民歌创作采用了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3)欣赏彭丽媛演唱的《沂蒙山小调》。提问:与王世慧演唱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在节拍、语言、速度、伴奏和风格方面作一比较。

2、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1)、哼唱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旋律。

提问:《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与哪首影视歌曲的旋律有相似之处?歌曲是什么调式?

2)、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说说用什么乐器伴奏?谈谈听后感受。

3)、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初步认识: ①、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 在于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会不断地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化;不借助于记谱法,而主要依*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的关系。《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是《好汉歌》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歌仍然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3、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1)、请学生讲述《孟姜女》的故事。 2)随录音哼唱江苏民歌《孟姜女》片段,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提问:《孟姜女》这首歌如何划分乐句?它的前一句句尾与后一句的句头是怎样衔接的?这种旋律发展手法叫什么? 3)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提问: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伴奏和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 提问: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这就是民歌的变异性特征。提醒学生注意每句的落音,进一步认识、探究起承转合四句式的民间音乐创作方法。

4、师生共同归纳民歌的音乐特点和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

1)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民歌的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密切结合,因而最容易在本地区流传。某民族或某地区的民歌,其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或节拍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民歌的节拍、节奏形式十分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民歌的曲式结构一般都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常用同一旋律不断作反复。(2)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体裁:小调最丰富; 调式:徴、调式最多、其次是宫调式;音阶:六声、七声为多。

5、拓展与探究(1)、第2题、第3题已在前面学习、欣赏中结合完成。(2)在第1题、第4题、第5题中根据自己选择完成其中两道题。(3)一起完成第5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只完成鱼咬尾的创作方法,或采用老师给节奏,学生创作旋律的方式,适当降低难度)。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教学构思:1、《飘逸的南国风》是本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因而这节课一方面重点感受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另一方面带领学生探讨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是本节课考虑的重点。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真正的感受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呢?根据实际情况,重组和整合了教材,溶入了较为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采用与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对比、分析的手段,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民歌来感受南方民歌的音乐特点。3、本节课中,重视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和情感体验,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聆听本课的几首民歌,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风格特点,初步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2 初步认识民歌与人们生活环境、地方方言、社会发展的联系。3 根据东莞本地情况,溶入部分广东民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听视野,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教学重点:能初步理解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认识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西北民歌(1)聆听民歌《走西口》让学生分辨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师: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西北民歌,请同学来谈谈西北民歌都有什么音乐特点呢?2)师生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复习,加深学生对西北民歌风格的印象,为新课南方民歌的风格对比做好铺垫的作用)(3)播放云南民歌《绣荷包》,设问:这是不是西北民歌?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导入,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听辨引进新课)2、出示课题飘逸的南国风二、新课教学(一)感受南方音乐风格的特点及民歌的地域特征1、简单介绍南方民歌2、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听听歌曲带给你什么感受。3、请同学谈谈这首歌的感受4、《茉莉花》前两句这两个句子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旋律的进行多采用跳进还是级进?5、跟随钢琴模唱《茉莉花》,请几位同学上黑板画旋律线。设问:(1)感觉旋律的线条是平缓流畅进行还是奔腾跳动进行的呢?(2)旋律的进行,都使用了哪些音,能否把它们排列出来?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3)歌曲通过赞美茉莉花来表达什么呢?

6、欣赏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想象一下这首歌描述的意境。设问:(1)描述了什么?歌词内容表达了什么?(2)歌词内容采用了什么表现的手法?(3)旋律采用什么调式,有什么特点?

7、分析对比民歌的地域特点

地理环境

音乐风格

西北民歌

《走西口》

高原纵横、石山峥嵘、气候寒冷、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

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深沉和悲苦

南方民歌

《绣荷包》

《茉莉花》

《弥渡山歌》

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

飘逸、婉转、秀丽、流畅、细腻、抒情

设问:以上的表格中,我们能概括出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吗?

8、知识归纳: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是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聆听、感受、演唱、分析、以及与西北民歌风格的反差对比来初步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认识民歌的地域特征。)(二)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

1、跟唱广东民歌《月光光》设问:(1)能否概括这首歌曲中的旋律特点(2)能否在这首歌当中找出具有浓烈地方色彩的地方?(3)如果把歌曲换用普通话演唱,效果如何?为什么?

2、知识归纳:地方语言是形成民歌基调、风格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有地方语言这个特点,给各地民歌增添了浓烈的地方色彩。(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广东民歌《月光光》的熟悉,引导学生认识广东民歌的南方风格特点,从《月光光》的地方方言特色让学生认识民歌的音调是在地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三)感受社会发展对民歌的影响1、欣赏湖北民歌《幸福歌》师:《幸福歌》是新中国成立后传播开来的新民歌,由湖北民歌手蒋桂英创编,歌曲的内容歌颂解放后农民的幸福生活问:(1)歌曲的音乐情绪怎么样?(2)歌曲反映的是哪个年代的内容?

3、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从民歌的内容及时代特点来看,民歌的形成和发展与什么有着密切的关联?为什么呢?4、归纳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形成是由人们的生活习俗(地理环境、语言特点、社会发展)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构成。

(四)聆听与辩别不同地方的民歌风格1、学生聆听不同地区的民歌设问:从中听出哪个是南方民歌,依据是什么?(1)《割莜麦》(西北民歌)(2)《采茶舞曲》(南方民歌)(3)《大板城的姑娘》(维吾族民歌)(4)《编花篮》 (中原民歌)

2、聆听后师生交流3、归纳南方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设计意图:一方面检验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效果,另一方面拓展学生欣赏视野,从中总结出南方民歌的音乐特点)

(五)拓展与探究1、分析湖北民歌〈龙船调〉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表现音乐的风格?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合作表演〈龙船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参与和表演,把握不同地方的民歌风格特点,达到把这节课推到高潮的效果。)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讨身边的事物)

三、教师小结俄罗斯作曲家居伊说民歌中表现出整个民族的创造力量!,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先生说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期待我们的同学们不但能够听懂我们民族的民歌,将来还要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甚至发展我们的民歌!

第六节鼓乐铿锵

教材分析:《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本课选取了打溜子鼓吹乐两首清锣鼓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感受鼓乐的非凡魅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协作能力。

掌握打溜子”“鼓吹乐概念,学会简单的节奏打击,了解螺蛳结顶对偶的创作手法。 ⒊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教学重点:打溜子”“鼓吹乐概念的掌握。

教学难点:关注对音乐兴趣的培养,改变学习方式。

设计理念:1、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对民间音乐的体验,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2、以为主线,从听鼓——赏鼓——用鼓——玩鼓四个方面进行授课,综合美术戏曲舞蹈等姊妹艺术,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拓宽学生艺术视野。3、通过为寓言故事创编节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打击乐器(鼓 、锣 、钹 、排鼓等) 座位设计:三排半圆形

教学过程:课 视频民乐队演出资料,揭题——鼓乐。 (一) 1 了解湖南土家族风情 2 听音乐讲故事 3 重点段分析 4 视听《八哥洗澡》片段 5 介绍打溜子

(二) 1.打击乐器介绍 2.教师排鼓表演 3.介绍鼓吹乐,欣赏《滚核桃》

(一) 1 戏曲中的运用 2 舞蹈中的运用 3 生活中的运用

(二) 1 节奏练习 2 节奏创编 1 鼓在现今社会的发展。

2 在鼓声中结束本堂课。1.分组进行节奏训练,课堂完成。 2 为《龟兔赛跑》寓言故事创编打击乐节奏。课后完成。 1 欣赏中国第一支专业女子打击乐团红樱束精湛的演出及外国友人学中国鼓的画面。 2 真魅 力齐念声中结束本堂课。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满好奇心,课堂导入做到事半功倍。通过风情了解,引出《锦鸡出山》。通过乐图结合、视听结合、讲听结合,以及学生的观察、聆听、对比听辩等,了解打溜子的艺术形式,掌握螺蛳结顶对偶的创作手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与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通过徒手模仿打击方式,让全班同学主动参与到音乐体验中。教师的表演,不仅展示了音乐教师的风采,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打击乐的无限兴趣,调动了课堂气氛。《秦王点兵》是用绛州鼓乐做舞蹈音乐,从不同艺术形式再一次复习了课堂内容。 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已有了强烈的想参与打击乐活动的欲望,这时适时安排学生进行活动是水到渠成的,也使学生真切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对民间音乐的体验。节奏创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针对课时安排课外完成。

这是本堂课的升华,象征着我们 民间艺术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选红樱束打击乐团的资料,不但贴近当今社会,更可引起学生的共鸣。最后的齐念一段话打溜子、鼓吹乐……”总结课堂,点明课题。

第七节 丝竹相和

一、教学目标1 聆听民间丝竹乐曲《中花六板》《娱乐升平》等,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 通过对比欣赏《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正确判断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两种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之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3 通过《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的欣赏,比较各自不同的体裁、形式、风格情绪、演奏乐器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聆听《中花六板》及《娱乐升平》,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掌握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乐种的编制知识及判断其主奏乐器音色的能力,感受、体验、认识两个乐种的音乐风格,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2、掌握两个乐种流传地域、形成简况、乐队组成、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过程课间播放音乐(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欣赏一段视频 结合初中的知识,思考:乐曲有哪个地方的风格?这个地方最有名的民族音乐是什么?师:民族乐队和电子音乐结合的丝竹乐《江南风采》。(三)新课:1 学生回答:江南一带,江南丝竹。师: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领略丝竹乐的魅力。2 视频简单介绍江南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和文化艺术。3 结合课本知识介绍江南丝竹的基础知识。江南丝竹最早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丝竹这个名称,源于我国传统的乐器分类方法,泛指民族管弦乐器。从广义上说,江南丝竹应该包括长江以南所有的丝竹乐。如:福建的南音,潮州的弦诗,云南的洞经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江南丝竹迅猛发展,1958年,有了特定的含义。即:专指流传在上海、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合奏曲。江南丝竹乐队有丝竹版清客串两种。前者是专业性的,后者是爱好自娱性的。乐队的编制可大可小,大者十数人,小者一二人。内容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农村多在喜庆、庙会、集镇茶馆演出,城市多在茶楼或住家演出,现在也有在晚会、音乐会演出的情况。

4 回忆初中学过的江南丝竹《行街》和刚才欣赏的《江南风采》,一起说说江南丝竹有哪些乐器组成,即乐队的编制如何?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子、萧、板、鼓、铃、木鱼等。江南丝竹的乐曲大多明快、流畅、秀雅、柔和,以花(加花)、细(纤细)、轻(轻盈)、小(小型)、活(灵活)为其典型风格特征。乐曲曲目大多来自民间乐曲或古典乐曲,有些则由其它的器乐曲衍化而来。著名的八大名曲是:《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四合如意》、《欢乐歌》、《云庆》及《行街》。

5 结合书本简述《中花六板》的由来。《中花六板》又名《虞舜熏风操》或《熏风曲》,是由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放慢加花发展而来的。民间艺人以《老六板》为母曲,发展出来的变体新曲有四个,它们分别是:《快花六板》、《花六板》、《中花六板》和《慢六板》。这四首乐曲联成一套,被人们称为五世同堂。这种称谓,既有五曲同出一宗之意,也有合家幸福、大吉大利之意。因此,多在喜庆之日成套演奏。

6 聆听《中花六板》片段,思考:乐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使用了哪些民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什么?学生回答,师补充总结《中花六板》的旋律优美抒情、清新悠扬、庄重典雅,颇具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追求幸福、乐观向上的情怀。各种乐器在旋律骨干音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各自发挥其相对的独立性,二胡、笛、萧、琵琶演奏主旋律,笙和扬琴起支持和烘托作用,小三弦起打点和添线的作用。再次认识一些代表性乐器。7、欣赏《中花六板》的现场演奏,师适当提问乐器名称。1 师设问:广东音乐的风格又如何呢?学生带着疑问往下学习。2 视频简单介绍广东的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艺术。3 介绍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包括其产生与发展 流行于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器乐——丝竹乐的一种。前身是粤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20世纪初,在广东农村开始流行,在专业创作者如严老烈、何柳堂、丘鹤俦等人的改进下,把高胡、扬琴作为主奏乐器,独创一格。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成为我国丝竹乐中独具特色的、影响广泛的一个乐种。广东音乐的乐曲,一部分是源于古曲或民间乐曲的改编,另一部分则是作曲家的创作。《娱乐升平》是广东音乐中流行较广的一首乐曲,是作曲家丘鹤俦新谱写的广东音乐。它有别于粤乐古调粤曲小曲等。是作曲家遵循我国民间音乐的传统及创作手法,汲取西方专业创作音乐的一些创作经验,创作出来的一种更具清新色彩的广东音乐。《娱乐升平》乐曲为带重复的一段式,属于徴调式。4、作者介绍:丘鹤俦(1880——1942)广东音乐演奏家、作曲家。少年时期曾为民间艺人。1900年移居香港。1917年创办音乐私塾,传授广东民间音乐。曾广泛收集、整理广东地区民间音乐。其主要作品有:《狮子滚球》、《娱乐升平》等;其论著有:《弦歌必读》、《琴学精华》、《国乐新声》、《琴学新编》。5、结合书本,边看乐谱边聆听《娱乐升平》片段,思考: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如何?演奏乐器有哪些?其中有哪些是广东乐器的特色乐器?学生回答,师补充并总结:《娱乐升平》的音乐流畅动听,情绪欢快活泼、热情开朗、朝气蓬勃,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色彩。演奏乐器有高胡、扬琴、二胡、秦琴、笛子等。高胡、扬琴和秦琴是广东音乐的特色乐器。再次认识其中的一些乐器。6、欣赏《娱乐升平》的现场演奏,师适当提问乐器名称。

7、总结广东音乐的特点:广东音乐的节奏清晰、旋律流畅活跃,常以装饰

音群构成习惯性音型,因而形成一种轻快活泼、细腻缠绵、艳郁华丽、流畅动听的音乐风格。8、欣赏歌舞《娱乐升平》。

四、拓展与探究1 1题唱一唱《老六板》的旋律,再与《中花六板》的旋律进行对比,想想它们之间的联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花六板》由《老六板》的放慢变奏加花得来。2 2题:广东音乐的一些粤乐新谱,是作曲家遵循我国民间音乐的传统及创作手法,汲取西方专业创作音乐的一些创作经验而创作出来的,作曲家在乐曲的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在乐谱中都有明确的作者署名。

3、第45题,请同学们课后搜集阅读相关资料,选一题完成,下节课交流。

4、第3题:让学生分别说出三首乐曲的名称并根据风格特征判断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各是第几首?(赞同的就用掌声鼓励,不同意的请举手说出自己的答案)师在每段乐曲后,介绍曲名分别是《步步高》(广东音乐)《欢乐歌》(江南丝竹)和《八骏马》(福建南音)。

五、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各抒己见,给予肯定。我国民间器乐曲丰富多彩,鼓励大家课后再去搜集欣赏。在音乐声中下课!

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2、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及相关知识。

3、通过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通过唱念做打进一步体会梅兰芳京剧艺术的魅力。

4、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知道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1、聆听京剧唱段,在师生互动及长短鉴赏中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2、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鉴赏、唱念做打等艺术实践活动。

教前准备 师:收集相关的影象、视频、图片等资料,课件制作 生;要求在课外从不同渠道查阅有关梅兰芳的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以备课堂上进行介绍。

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二欣赏电影,激趣引题师:有人这样来评价他,他是一个传奇,他是一个时代,他是一座丰碑,他更是一种绝唱。他可以演绎出芳龄少女的娇羞神态,千娇百媚,他同样诠释着中华男儿的千古豪情,铮铮铁骨,他是谁呢?一起用电影来揭开他的名字。梅兰芳,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京剧大师梅兰芳。

三、整合资源,互动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内容及时进行交流与补充,师:课前我请同学们分为三大小组,通过查阅相关的书报、资料及网页从不同的侧面来了解梅兰芳。接下来,请每一小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进行交流。A组同学:介绍梅兰芳的生平(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教师看PPT(这位同学介绍的非常详尽,我们来看这段文字,欧阳予倩这样赞誉:梅兰芳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这是一种非常高的评价。B组同学:介绍四大名旦及梅兰芳的代表作品(学生介绍,教师补充)1927,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四大名旦——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王瑶卿给四大名旦每人一个字的评价,直接反映各人特色。梅兰芳——“样 程砚秋——“唱 荀慧生——“浪 尚小云——“棒" 梅兰芳代表作品: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的作品,确实他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生涯中,演出过大量的京、昆剧目。仅从见到的戏单、说明书、海报和专刊等资料中进行了初步整理,公开演出的剧目约有一百六七十出,当然肯定不会止有此数。梅先生以其深刻的理解力和丰富的表现力,从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出发,把一些传统剧目加以再创造,实绩辉煌。梅剧中还有新编的多个时装戏,醒世易俗。

C组同学:讲述梅兰芳的故事1蓄须明志抗日战争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为了拒绝为日伪演剧,他蓄须明志,深居简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2、梅兰芳将京剧艺术带出国门,中国京剧是全面继承我国戏曲优秀传统的艺术,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文化。梅兰芳是第一个把戏剧带到外国去演出的艺术家,最早把中国戏剧介绍给世界剧坛的戏剧家,在促进我国与国际文化交流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当时外宾到中国旅游,往往向外交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观光长城;二是浏览颐和园;三是访问梅兰芳。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他去世 前,梅兰芳曾先后三次访日,一次访美,四次访苏,一次访朝,数次游历欧美亚各国,把中国人民的情谊带给了世界人民,使中国的民族瑰宝京剧跻入世界戏剧艺术之林。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布莱希特的戏剧艺术,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3、梅兰芳纪念馆坐落在北京护国寺街,1986年自纪念馆开放以来,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一个窗口,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的瞩目,纪念馆宣扬梅兰芳和他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作出的贡献以及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光辉业绩,在宣传梅兰芳舞台艺术的同时,也在宣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师:舞台之上的梅兰芳绚烂夺目,舞台之下的人生也是百转千回。我们再来通过视频了解一下。四、聆听音乐,感受体验、亲身实践

1、教师播放梅兰芳的演唱录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片段),思考:该唱段表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塑造了怎样的人物情绪?(该唱段节奏较平稳,速度较慢,色彩清丽悲凉,抒发了角色内心的忧虑和悲怆)2、学习旦角念白看大王醉卧帐中,我不免去到帐外闲步一回。戏曲舞台上的念白,也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不过舞台上的说话与生活中的说话是截然不同的。生活中的语言,经过艺术的加工、美化,才形成了艺术语言。梅兰芳的念白,是抑扬顿挫,句读分明,越是高音,越是甜润。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

3、欣赏梅二代李玉刚演唱,感受不同风格演唱特点。他的表演既有对梅派艺术的传神模仿,又有属于年轻李玉刚自己独有的风格特点。他运用中国民歌的发声方法,使梅派京剧的韵味更加疏朗、优美、大气、嘹亮,他将歌舞艺术、戏曲艺术综合于自己的舞台表演中,开创了属于自己风格的表演形式。在服装服饰上他进行大胆的改良,融入时尚元素,从而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口味,使年轻观众从李玉刚的表演中深深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4、播放梅兰芳演唱《海岛冰轮初转腾》(片段),思考:梅派唱腔有何特点? 5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片段),感受梅派唱腔特点。唱腔醇厚流丽,感情丰富含蓄。由于他嗓音高宽清亮、圆润甜脆俱备,故音色极其纯净饱满,唱工从不矜才使气,始终保持平静从容的气度,决无气馁音懈之处。学唱要点用假音(行话叫小嗓)咿呀的喊,用气托着喊,不能干靠嗓子来练。与梅先生合作几十年的著名琴师徐兰沅先生有一口诀:行腔不做作,寸劲适当足;音节要相连,不叫板捆住。少用棱角式,重要在满足;非真也非虚,似有也似无。明缓暗偷气,内中皆有骨;脱尽摩仿处,现出真面目

五、拓展延伸,实践练习1、京剧相关知识介绍2、介绍京剧的四式:唱、念、做、打戏曲的做工讲求细腻而不繁琐、洗炼而不粗率,要浑身有戏,每个 动作,乃至微小的动作,都必须和人物性格、情绪紧密结合,统一于塑造定的人物形象的要求。梅兰芳的做工与身段经过多年努力,磨练、创新,可以说达到了美轮美奂的境地。他总体上突出一个字,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他的表演都能给人一种美好的感受。3、梅兰芳舞台艺术——手姿(学学、试试)4、梅兰芳身段练习:天女散花长稠舞,贵妃醉酒扇舞5、旦角打斗(学学,试试)梅派的武打是以舞、武结合,是在王派(王瑶卿是把花衫、刀马、武旦的打法揉合而创造的)的基础上,又发展为舞多武少的打法。

六、在带有京剧唱腔的《北京一夜》中结束本课。

第九节现代京剧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性。2、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1、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为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2、京剧知识在唱段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京剧行当的辨认。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同学们知道这个唱段是选自哪部京剧吗?这个唱段跟上节课欣赏的京剧有何区别吗?(引进了交响音乐,生不刮须,净不构脸)(导入现代京剧) 2、新课教学 1)什么是现代京剧?(书P64 广义地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狭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2)介绍京剧的行当: 提问:京剧中除了音乐很有讲究以外,她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京剧的行当,知道有哪些行当吗?(生,旦,净,丑)京剧行当的划分:行当,是根据戏曲中不同的人物性别、年龄、身份、性格而划分的人物类型。京剧形成后,吸收了昆曲、汉调的分行,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虽然称作五大行,但因为扮演中年男子的行,早已归入行之中了,所以实际现今已成为生、旦、净、丑四行。京剧行当的划分,是随着京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a 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行: 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的,称为,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所以,京剧行当以为首。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老生,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男性,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小生是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 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人物,如《长坂坡》中的赵云。(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老生、小生、武生的印象。) b)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旦行:旦行均为女性人物,一般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青衣,是指扮演家境贫寒或身受不幸遭遇的青年妇女,如《玉堂春》中的苏三;花旦,是指扮演天真活泼、直率爽朗或放荡泼辣的青年妇女,如《柜中缘》中的刘玉莲;武旦,是指以武功为主的女性人物,如《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老旦,是指扮演老年妇女,如《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的印象。) c)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净行:净,俗称花脸。京剧的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这类人物按性格来说有正直、刚毅、勇猛、粗犷、鲁莽、狡诈、残暴、愚蛮等;按年龄来说,长者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幼者有十来岁的少儿;按身份地位来说,上有帝王将相,下有庶民屠夫。这些人物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相貌特征,是借以特定的脸谱来表示的。也就是根据人物性格、品质、相貌的不同,和红、黑、白、黄、紫、绿、蓝等颜色,按固定的图案,进行面部化妆。这种面部化妆,称作勾脸。脸谱不仅仅只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也是表示对人物褒贬的手段。比如红脸大多是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黑脸大多是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的人物,白脸大多是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紫脸大多是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蓝脸大多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净,分为文净和武净。一般有黑脸、老脸、奸白脸、架子花脸等。 黑脸,由于包拯是刚直不阿、秉公办案、执法如山的典范,而在京剧中包拯勾画的是黑脸,因此以包公为代表的黑脸,表示性格刚直、铁面无私的人物。老脸,主要扮演男性老年人,勾画红、蓝、紫、粉、黄等颜色,在脑门上又画出一块与脸膛前不同的色彩。如《华容道》中的关公,勾画的是红脸。奸白脸,是扮演阴险、凶残、狡诈之徒,都是老奸巨猾的反面人物。奸白脸勾半截脸,在白脸的眉间及眼角处,勾画几道黑纹,以突出其老而奸的特征。奸白脸都挂或黑、或白的髯口,以示其老。架子花脸,扮演的人物性格除刚强、勇猛、鲁莽之外,还有纯真、诙谐之气。如张飞、李逵。还要突出乐观、幽默与风趣。因此,舞蹈性强、做工繁重是架子花脸表演特点之一。另外,架子花脸在愤怒时会发出哇呀呀有气势的吼叫,这也是架子花脸特有的表演方式。(通过观看投影让学生分清净行的各种类型)  d)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丑行:丑行,扮演以滑稽而伴有杂耍性表演的人物。丑和净一样要勾脸,但净要勾画全脸,勾大花脸,而丑只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为小花脸,丑又与净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故又称三花脸。丑角脸谱简单,只勾画豆腐块、蝙蝠、枣核等图形。丑行扮演的人物种类繁多,角色上亦有文武之分。有的是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的人物,也有奸诈刁恶、悭吝卑鄙的人物。(播放投影,让学生欣赏《时迁偷鸡》中时迁表演的一段绝活)丑行扮演的人物有男性也有女性,扮演女性的丑角,有彩旦与丑婆之分。彩旦与丑婆的区别仅在于年龄的大小。(这部分是本节课重点,让学生通过观看辨认人物行当及角色,加深学生对人物行当划分的理解,初步解决本课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较多的京剧人物行当划分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3)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 1)介绍作品(《红灯记》的简单剧情)2)欣赏作品(提问:这个唱段主要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3)分析作品(分段介绍参照教师用书P57 4)请学生注意唱词中一些提示(如二黄导板,原板…… 这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京剧的唱腔板式。 5)提问:李玉和是属于哪个行当? 学生回答:老生 (4)欣赏《家住安源》 1)介绍《杜鹃山》简单剧情   2)欣赏《家住安源》 提问:《家住安源》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里面运用了哪些唱腔,板式? ②音乐是怎样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分析作品)

3拓展与探究 (1)聆听现代京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及《当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三个唱段。 提问:判断其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中的哪个细类?其唱腔属于二黄、西皮? 2)欣赏了很多现代京剧的作品,接下来让学生亲自尝试一下,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男生)和《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女生)。要求学生尽量模仿演员的唱法,唱出京味。(学唱的片段可以选适合学生的)(3)人们将京剧视为综合艺术,那么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哪里呢?

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一、教学目标: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巴雅提木卡姆》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生自学亚洲音乐的概况,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3.学生观看印度影片片段、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南亚——印度和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用手划出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分两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一松一紧的特点 课间大屏幕显示课题: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背景音乐是《梭罗河》)一、组织教学上课!(学生起立)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向你们问好,!它表示早安、晚安和你好的意思。你们可以双手合十表示回敬,一起说:请坐下

二、导入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屏幕上出示亚洲区域图,由学生上来指出五个音乐文化区的位置)

三、新课:(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老师所说的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吗?(学生都在猜测)它是印度语言,处于哪个音乐文化区呢?(学生回答:南亚)这个国家虽然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但文化相当繁荣,比如印度的美女(课件出示四张印度美女像),最近的几届世界小姐选举都由印度小姐当选。下面,请同学们看拓展与探究4题,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判断它们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背景是一张印度音乐的演奏图)第一段:小提琴优美、含蓄第二段:二胡柔美、深沉 第三段:?它的音色有点接近什么啊?(学生回答:小提琴)对了,它是印度这个弦乐之国,最精巧的一种弓弦乐器——萨朗吉演奏的(出示图片),这个印度的小提琴,是由硬木雕出来的,长方形,有4根弦,1020根共鸣弦,演奏时可坐可站。在印度有一种奇特的现象,西方传入的乐器如小提琴、吉他等都彻底地印度化了,灵魂完全属于印度,这件乐器(出示演奏图)音色和吉他非常接近,被称为西塔尔,这些都说明印度传统音乐强大的生命力。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民间乐曲,由萨朗吉主奏的《欢迎》片段,请思考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示这首曲子的音乐进行?课件出示:(印度泰姬陵背景出示《欢迎》的结构和音乐情绪) 引子A B西塔尔、萨朗吉西塔尔、萨朗吉、鼓、铃西塔尔、萨朗吉、笛子、鼓、铃缓慢、自由 抒情、柔美抒情、柔美 欣赏的时候给予提示:特别是演奏乐器和音乐情绪。有的同学已经会用手臂和手指大胆地划出旋律的音乐进行,有:波浪线、曲线、螺旋线等,然后鼓励大家一起跟着音乐感受。印度音乐根深叶茂,除了刚才欣赏的民间音乐以外呢,还有五类,分别是:古典音乐、轻古典音乐、部落音乐、泰戈尔音乐和电影音乐,几乎每一部印度影片中都有歌舞表演,这与他们传统的艺术保护政策有关,印度政府、工商企业乃至于全社会都对传统音乐和舞蹈进行保护。接下来,我们就来观看一段印度影片《兄弟情谊》片段中的歌舞表演,注意其节奏和舞蹈动作,他们善于运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表现情感?可以用手和脚等跟随一起舞动。学生回答:节奏感很强烈,善于用头、肩颈、跨和手夸张地舞动。总结印度传统音乐的特点:(出示课件,学生完成拓展与探究第3题)波浪式、曲线式、螺旋式的音乐进行,如怨如诉、绵延不断的旋律;蜿蜒曲折的西塔尔、令人肠断的笛声、浓郁带鼻音的歌声;各式各样的滑音、装饰音,强烈多变的鼓声和节奏;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演奏……这些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印度音乐画面,使人为之惊叹、迷惑、倾倒和陶醉。许多现代音乐家,都热衷于从印度音乐中寻找灵感。

(二)对于南亚音乐,同学们是否了解了呢?那么,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文化区域的音乐呢?钢琴上弹段旋律(《樱花》),提问是什么音乐?学生回答。师介绍这首歌曲属于日本的都节调式:师哼唱正在热播的《大长今》主题歌《希望》,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学生回答是韩国。对了,它的创作素材来自于朝鲜古老民歌《拮梗谣》。这首曲子和《樱花》,都是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而被民族化了,它们都属于亚洲哪个文化区域呢?回答:东亚。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东亚另外一个国家——蒙古国,还记得在《独特的民族风》中介绍过我国蒙古族的代表性乐器——马头琴吗?蒙古国却把马头琴的演奏和人声的演唱进行了结合。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回忆并思考(课件): 1、这首歌曲表现了蒙古人的一种什么情感?给你怎样的心境?2、乐曲开头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短调?3、歌曲中的人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总结:1、表达了蒙古人对自己亲密伴侣——马的热爱。体现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和交融。各声使人的心灵得以纯化和升华, 令人进入一种新的境界。2、乐曲开头属于长调,舒缓。3、这是一种叫呼麦的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民中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这种方法只有经过特殊的练习才能掌握,一般传男不传女,但最近已有女性进入这个领域,也引起了我国音乐界的重视,现在内蒙古歌舞团的音乐家们已开始学习呼麦

(三)这首采用人声器乐化的演唱形式具有东亚音乐的特点,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有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那么,属于伊斯兰文化的中亚音乐又有怎样的风韵呢?这首《巴雅提木卡姆》将给你们带来别样的风情。它的主奏乐器是流行于阿拉伯和伊朗等国的民间乐器——卡曼贾。课件出示图片:卡曼贾:弓弦乐器,用半个椰子壳做成,4根弦,流行于我国西藏地区的卡曼贾称为根卡。(图片)欣赏阿塞拜疆《巴雅提木卡姆》的片段,学生结合书本,感受中亚的音乐风格(调式、节奏和音乐情绪)总结:独特的旋律小调——木卡姆调式,节奏变化多样,风格柔和持重,抒情含蓄。我国新疆也有木卡姆,课件出示十二木卡姆 演奏图片,欣赏新疆十二木卡姆 片段并与阿塞拜疆《巴雅提木卡姆》比较:前者是热烈奔放的风格。(结合拓展与探究第5题)最新信息提供:中国申报的中国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荣列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纳入公约保护范畴,不仅是伟大民族的精神记忆,更能启迪和激发今人创造辉煌灿烂的未来。(四)同学们,你们知道千岛之国是哪个国家吗?学生回答:印度尼西亚(出示课件)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青山绿水,四季皆夏,故被称为 赤道上的翡翠 印度尼西亚音乐的最普遍和最著名的形式是gamelan(甘美兰), 包括鼓锣和钉 与竹、长笛一起被定调的打击乐器合奏。克隆宗是印度尼西亚音乐与16世纪传入的葡萄牙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多用四句为一段,首尾押韵的班顿诗体,乐句节奏多前紧后松。 《星星索》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中部巴达克人的一首情歌,他们以农业为主,生活在拖巴湖地区,经常驾船在湖上航行,在划船时用Sing Sing So的哼声为划船时船桨起落做节奏伴衬,歌曲由此得名。欣赏《星星索》并思考:(出示课件)1、全曲的结构如何?(师提示不同的伴奏音型)2、曲调和歌声分别有什么特点?3、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后总结:1、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B+A1,首尾是用星星索伴唱,中间是声。 2、曲调缓慢悠扬,有摇晃感,柔和松弛;歌声委婉抒情,略带哀伤色彩3、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提示学生可以一边用手臂模仿划船时船桨起落,一边用星星索伴唱,老师唱主旋律……(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节奏特点的认识) 《星星索》和《哎哟,妈妈》(师哼唱主旋律)、《梭罗河》(课前播放)等被列为印尼民歌的代表曲目,也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改编为各种艺术形式,请大家来欣赏我国的女子国乐坊用民乐演奏和演唱相结合的方式表演的《星星索》。 师:这是本堂课介绍的亚洲哪个音乐文化区域的歌曲呢?生:东南亚。师:很好!下面有哪位同学能够按照这张亚洲行政区域图总结一下本堂课欣赏的各个音乐文化区的代表乐曲和歌曲呢?生:东南亚 《星星索》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的节奏中亚 《巴雅提木卡姆》柔和持重,抒情含蓄东亚 《四岁的红鬃马》《希望》《樱花》 呼麦南亚 《欢迎》萨朗吉、印度音乐的丰富多彩 (同时出示课件)

四、总结世界各民族传统音乐是各国人民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个艺术创造才能的集中反映。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民族音乐艺术,不仅在本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在国外同样生根开花,说明:越是民族风格的艺术越具有国际性。你还知道哪些与我国毗邻的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请课后搜集欣赏,并填写在拓展与探究第6的表格内。

11节非洲歌舞音乐

一、教学目标1、通过书本上的曲目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

3、初步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和乐器马林巴的音色。

二、教学重点1、欣赏布隆迪的《鼓舞》片段;2、节奏练习。 教学难点节奏练习组合 解决方法单个节奏打会、打熟,然后随教师口令由慢到快练习。 教具音响、教学磁带等。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教师问:班上哪位同学会跳街舞?学生答:某某某教师:热烈的掌声欢迎他来一段。某学生:上来表演教师:讲评教师:街舞之所以受年轻人欢迎,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发挥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今天,我们大家来共同学习非洲的黑人音乐二、 新授 板书非洲歌舞音乐 我们今天主要讲非洲的黑人音乐。从影视作品的印象中,我们思考回答一下,非洲音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请同学们回答,如果答出来,就表扬;如果答不出,则引出下面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于非洲音乐知之甚少,有必要来共同学习。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第一首乐曲,请大家注意两点:1、曲中大量运用了什么乐器?2、节奏变化程度?(教师不提供曲名),欣赏结束后,请大家归纳。学生集体得出结论:1、大量运用鼓; 2、节奏复杂。 教师稍作补充:鼓是噪音乐器,它发出的不是乐音,但音乐作品除了使用乐音外,有时也使用噪音,非洲黑人音乐更是如此;非洲鼓的音色与中国鼓音色有明显的不同,形态也不一样;非洲鼓有几十种基本鼓型和几百种鼓的变型,大的象水缸,小的如茶杯,形状也希奇古怪,有的甚至象人一样。刚才我们大家欣赏的是布隆迪的《鼓舞》片段;接下来我们欣赏第二首乐曲,没欣赏之前先学唱四小节旋律: ||: 2 1 6 6 | 5 1 6 6 |2 1 6 6 |5 1 6 6 :|| 非洲有一种很有特色的乐器,音色有点类似于白居易描写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接下来请欣赏《门库尔雅》,注意乐器的音色,猜想一下它是怎么演奏的。播放音乐。请同学们回答:1、乐器名称?(马林巴)2、怎么演奏?(教师讲解,并看书上图片) 非洲音乐除了节奏、音色较特别外,它的功能性也很强,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非洲音乐,尤其是歌舞活动,有着强烈的自娱性质。所以,非洲歌曲的曲调音域一般较狭窄,乐句比较短小,较少使用装饰音,而且很少用变奏,常作多次反复。因为自娱性较强,有时夹杂着叫喊声。比如《非洲赞歌》 66 6 3| 5. 5 5 2 | 6.6 6 3 |1 1 1 5 | 6. 6 6 3 | 2 5.| 3 6.| 5 1. | 6 .6 6 3 | 2 5 5 || 非洲人歌曲技法虽然不高,但不妨碍人们对音乐的喜爱,特别是对舞蹈,几乎是人人爱跳的。下面欣赏《男孩之舞》,同时,观赏P82页的舞蹈图片。 三、 练习与拓展 大家通过欣赏这四首乐曲,对非洲黑人音乐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他们那令人眼花缭乱的节奏组合佩服不已。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多么复杂的节奏都是由简单的、基本的节奏组合而成的,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些非洲音乐的节奏。第一部分:P80页《鼓舞》中的两 1、四二拍X XX|X XX|X XX X|X XX :|| 要求:双手同时拍击自己的大腿。 讲评。 2、四三拍||X XX XX:|||:X XX XX:|| 要求:先看老师用脚打一编;学生跟老师慢速练习; 讲评; 逐渐加快速度。 讲评。 第二部分:P84页学生自由练习这六条节奏,教师巡视、揪错、指导、讲评。请同学表演。讲评。请熟练的同学一条接一条不间断地打,讲评。选六个同学,在教师同一的速度指导下,合奏节奏,讲评。

四、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非洲歌舞音乐的主要特点: 1、舞蹈伴随着歌唱;

2、节奏鲜明而强烈; 3、伴奏乐器是已鼓为主的打击乐器,马林巴也经常使用;

4、歌舞中常伴有喊叫,以抒发感情,增加舞蹈的气氛。

五、 课外作业

1、非洲音乐为什么会对世界其他地区音乐产生影响?

2、非洲音乐对我们现代音乐有什么影响?

12节欧洲的民间音乐

一、教学内容:1、罗马尼亚排箫《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

2、风笛音乐《优雅》3、保加利亚女声重唱《鸟儿在歌唱》

二、教学目标:1、通过鉴赏欧洲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了解风笛、排箫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方式;2、通过比较聆听、演唱等多样的实践活动,认识并体会欧洲典型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3、通过文化与音乐结合讲述的方式,使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到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学会尊重多元文化,明白欧洲艺术音乐和欧洲民间音乐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风笛音乐;2、民间音乐、相关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同学们说一下你所知道的西方音乐历史上著名的外国音乐家都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显然,欧洲是西方古典音乐的摇篮,在这里孕育了无数举世闻名的音乐家,也诞生了数之不尽的经典音乐作品。再次设问:为什么在欧洲会产生这么多著名的音乐家?(地域、人文环境)欧洲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

二、欧洲民间器乐(一)罗马尼亚排箫1、(图片)介绍排箫:(1)听一下它的音色——(音频)(2)请同学们说一下它的音色特点。——圆润柔美,抒情,略带气息。

欣赏罗马尼亚排箫曲——《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问题:乐曲分为几段,每一段描述了怎样的画面,段与段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2、赏析罗马尼亚排箫曲《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1)聆听音乐(音频)(2)找一个同学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3)、拓展:聆听几段音乐,分辨哪首是由罗马尼亚排箫演奏的。小结:不同国家的排箫由于形制不同,因此音色也有所区别。

(二)风笛音乐1、介绍风笛:2、欣赏后,问:同学们,风笛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嘹亮的、尖锐的,类似于我们中国的乐器---唢呐的音色。风笛分为苏格兰风笛、爱尔兰风笛两种,那么首先让我们欣赏一首苏格兰风笛曲——《优雅》.请同学们边听边在脑海里用线条勾画一下,它的旋律走向是怎样的?

3、赏析风笛音乐《优雅》(1)音乐欣赏完了,问:音乐的线条是怎样的?是连绵起伏的。

2)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多声部的音乐,主题旋律在高声部,低声部的持续音作为伴奏,就像连绵不断的群山。因此,音乐的线条是波浪起伏的。继续欣赏一段音乐,同样是由风笛演奏的。跟苏格兰风笛的区别?(音频)

4、拓展:(1)欣赏: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歌《My heart will go on》中的前奏。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是爱尔兰风笛。爱尔兰风笛那悠远宁静的音色,渲染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情绪?大家根据电影的内容想象一下。教师小结:浪漫的、深情的,怀念的情绪。

(2)那么爱尔兰风笛和刚才我们欣赏的苏格兰风笛有什么区别?(图片)

a.从演奏上看,苏格兰风笛用嘴吹气,使风笛发出声音。爱尔兰风笛不用嘴吹,而是直接运用手臂挤压皮袋,使风笛发出声音。b.从音色上,苏格兰风笛发音粗犷有力,音色嘹亮,适于表现应雄气概。爱尔兰风笛发音柔和,适于抒情。(3)风笛这种乐器运用在电影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在舞蹈音乐中加入风笛的伴奏,又会展现怎样情景呢?欣赏风笛伴奏的爱尔兰踢踏舞《大河之舞》片段

小结:风笛的加入,除了体现爱尔兰踢踏舞热情奔放、洒脱,又使得舞蹈透出一股优雅。

(三)、欧洲多彩的民歌欣赏保加里亚女声重唱《鸟儿在歌唱》

问:这首歌曲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平时听到的歌曲感觉一样吗?这首歌曲风格迥异在什么地方?

1、聆听《鸟儿在歌唱》(保加利亚女声重唱)

欣赏后思考交流:这首保加利亚女声重唱在音色上有什么特点?音色自然、朴实。是不是像我国的歌手阿宝那种原生态唱法,甩开嗓子就唱。

教师小结:我们把这种唱法叫做——欧亚唱法。

2、关于欧洲声乐的唱法,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享誉全球的——美声唱法。提起美声唱法,大家脑海里是否会浮现出这样的音色——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演唱歌剧《图兰朵》选段《今夜无人入睡》。(视频)这种唱法的音色是怎样的?厚实、宽广、响亮的。这种起源于意大利的唱法被公认为良好的歌唱或者歌唱的典范,因为他比较注重的是科学的发声方法。

3、介绍约德尔唱法那么在欧洲的民间,还盛行于另外一种唱法。这种唱法流行于阿尔卑斯山区,牧人们用来召唤他们的牛群、羊群时演唱歌曲的唱法。电影《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就是运用该唱法演唱的歌曲。(视频)在这首歌中大家听到最多的是哪一句?——唻依欧得,唻依欧得,唻依欧。这种唱法非常鲜明的特点是:用真假声迅速地交替演唱,并采用一些无意义的字音来演唱。如刚才那句——唻依欧得,唻依欧得,唻依欧。学唱其中一句旋律。(《孤独的牧羊人》歌曲第一句)

三、总结:(1)这节课欣赏了这么多欧洲民间的音乐,请同学谈一谈,你如何看待纯朴的欧洲民间音乐?你的收获是什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思考(背景音乐).

(2)教师总结:欧洲的民间音乐虽然植根于本民族的特有文化,却由于战争、迁徙、文化交流等原因,促使与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融合,既为古典及现代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又使欧洲民间音乐既有其独特的风格,又与其他各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翻阅相关资料,更进一步的了解欧洲的民间音乐。

13节拉丁美洲音乐

一、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与体验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感受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及音乐风格特点;2、能记住那些极有特色的乐器音色;感受其种类各异的歌舞音乐;3、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拉丁美洲的音乐风格特点,从而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尊重世界多元文化。二、教学内容:秘鲁民间器乐合奏曲《告别》 墨西哥民间歌曲《美丽的小天使》 阿根廷探戈舞曲《小伙伴》三、教材分析:1、《告别》是一首安底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器乐合奏曲。旋律优美、气势雄浑,表现了印第安人在集会之后,临行前告别时的情景。乐曲为G大调,4/4子,采用五声调式音阶,乐句悠长且多下行。2、《美丽的小天使》是一首有着浓郁的拉丁美洲音乐风格的歌曲,是一首极具墨西哥民族个性,被称为的歌舞曲,歌曲表达了男女青年间的爱情,旋律缠绵、优美、动人。歌曲为A大调,3/4拍子,采用七声音阶。3、《小伙伴》是一首阿根廷探戈舞曲。乐曲既有平稳持重的情调,又有紧张、激越的情绪,节奏强烈,乐曲为g小调,2/4拍子。 四、教学思路:可从器乐、声乐、歌舞音乐三方面让学生感受体验拉丁美洲 音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了解拉美民间音乐文化具有三种音乐文化相融的的特点。教学重点及难点: 1、初步认识探戈音乐特殊风格和特点(深沉、含蓄、洒脱) 2、结合其地理、历史背景了解拉丁美洲音乐是由三种音乐的融合(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2、设问与回答方式导入:当我们听到这首热情洋溢的歌曲时,心情也被感染的一样激动了,那么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名字是是什么?学生回答:(《生命之杯》98年世界杯的主题曲)歌星瑞奇。马丁就是凭借这首98年世界杯的主题曲而一夜成名的。听到这样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哪个国家了?由此引出课题:《拉丁美洲音乐》出示论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归纳:拉丁美洲是指以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包括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等国家。 16世界以前拉丁美洲大陆生活着印第安部落,古代印第安人曾创造了辉煌的玛雅、阿兹台克、印加三大文化。音乐在当时也得到了较高的发展。后来经历了巨大变化,随着欧洲移民和非洲黑人奴隶的到来,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黑人音乐相混合,形成丰富多彩的拉丁美洲音乐。二、情境体验:1、欣赏乐曲《告别》 器乐合奏曲,秘鲁民间乐曲。 思考:(1)这首乐曲情绪特点怎么样?(优美,气势雄浑)(2)主要有哪些乐器演奏?(排萧、盖那琴、恰朗戈) 3)、 教师介绍各种乐器的特点,学生观赏乐器的图片。

2、观赏乐曲《山鹰》,提问乐曲的情绪特点是什么样的?(神秘、苍茫、升腾的感觉)三、欣赏学习与活动 :(一) 播放探戈舞录像片段:《小伙伴》——阿根廷舞曲带问题欣赏:1、舞曲音乐节奏是怎样的?2、舞曲的情绪特点是怎样的?

3、哪个国家的舞曲?(学生根据录象舞蹈动作和课前收集的资料相互交流) 归纳:这是探戈舞蹈,采用连续的切分音节奏。 (二) 聆听探戈舞曲《小伙伴》,体味探戈舞曲节奏,进行探戈节奏练习1、教学生基本节奏2、边聆听乐曲片段边进行节奏练习(三) 拓展与探究:在聆听探戈舞曲《小伙伴》体味探戈舞曲节奏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做模仿课本100页的探戈节奏练习。(学生活动)(四)总结探戈音乐及舞蹈的风格特点:探戈是阿根廷的一种舞蹈,它是一种音乐、唱和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探戈已固的格式,即兴花样翻新等,现代探戈的舞蹈风格是有深沉、含蓄、洒脱是特点。运用节奏变化多样,但切分节奏运用是最多的甩头 相传阿根廷男士与女伴跳探戈舞时都腰佩短剑,以防情敌干扰,因此形成面部表情严肃、拧身快速转头、不时左顾右盼的特点。另一种传说是当地的印第安人躲避西班牙殖民者弓剑而形成的习惯动作。现代探戈的舞蹈风格因其具有深沉含蓄、洒脱、潇洒豪放的风格特点而享有舞中之王的美称。 四、赏析赏析〈〈美丽的天使〉〉墨西哥民间音乐。 思考:1 歌曲是怎样的情绪?(旋律平稳圆滑,缠绵美妙,优美动人,略带淡淡的乡愁。)

2、歌曲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前部分是领唱,后面是合唱,中间间奏还伴有热情的的呼叫声)

3、教师简介歌曲的特点: 这首歌曲是具有浓郁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采用七声大调式音阶,前部分是领唱,,后部分为合唱,歌词用西班牙语,被称为的歌舞曲。墨西哥民族歌曲被称为,与西班牙民间音乐有着不要可分的关系,通常是大调式,节奏明快,旋律动听,气氛欢乐。西班牙对墨西哥进行了统治,因此,墨西哥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关系深深地带有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而墨西哥是古代印第安文化重要发原地之一,又是西班牙殖民统治后的中心之一,这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文化是具有十分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特征。这首歌曲就是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特点之一。 五、 拓展与探究:1、拉丁美洲音乐文化是哪几种音乐文化的融合?

2、拉丁美洲音乐分为哪三大类型的音乐? 3、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有哪些?(学生活动,讨论回答)4、学习简单的拉丁舞蹈动作,进一步感受体验拉丁歌舞音乐的特点。学生活动,学习拉丁舞蹈动作,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感受舞蹈。六、总结:今天我们主要通过三种类型的作品感受理解体验了拉美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点。虽然拉丁美洲离我们非常遥远,但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它已经很好的融入现代音乐和国际标准体育舞蹈当中深受人们的喜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色彩。

七、布置作业:你还知道哪些拉丁美洲音乐?把你喜欢的拉丁美洲音乐填入表中(101页)

14 巴赫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的音乐风格特征。

2、初步知道巴罗克音乐”“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和音乐家巴赫。

二、教学重点:巴洛克音乐、复调和主调音乐,分析《马太受难曲》

三、教学难点:复调和主调音乐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大家先看一下目录,第七到第九单元这几个单元有什么特点呢?生: 师:这三个单元正是按照先后介绍音乐史上的三大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巴赫。

2、巴洛克音乐 ,师: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个巴洛克(baroque)。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又是指冲动、夸张、任性、幻想等意义。最初泛指流行于17世纪的一种神奇的、怪异的建筑风格,后来逐渐用来称呼西方艺术风格历史上的一个时期。那人们通常将1600年至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左右的时间,称作西方专业音乐发展史上的巴洛克时期。师:接下来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巴洛克时期的著名音乐作品——《哈利路亚》,同学们思考:这首音乐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播放音乐《哈利路亚》]

师:听完了这首曲子,现在我请同学们来回答我刚刚提的问题。这首音乐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生:,师:刚刚我们欣赏的这首《哈利路亚》是巴洛克时期著名的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作品。在巴洛克时期,还有两位重要的音乐人物,一位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巴赫,还有一位叫斯卡拉蒂。接下来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生:,师:好,我们看一下这两个题目,我们注意一下第二个问题,我问大家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那其实这里就已经告诉了大家了,这是一首什么音乐——?生:宗教音乐。师:对,这就是一首宗教音乐,那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了,第二个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生;基督教

3、巴赫《马太受难曲》(1)、背景简介,师:很好,这是一首基督教音乐,巴洛克时期是一个科学和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基督教十分兴盛的时期。西方宗教音乐又称圣乐。宗教音乐有多种体裁,象受难乐、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者,他的创作中,约有75%是宗教作品,因此人们常把他视为最伟大的宗教作曲家。《马太受难曲》是巴赫最伟大的宗教音乐作品。这部作品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受难曲是为纪念耶苏被钉十字架而写的大型套曲。现在大家打开书本,用一点时间看一下104面的第二段文字。

[阅读]师:《马太受难曲》共有七十八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17278曲,接下来我们联系故事先来分别欣赏一下。(2)、对比欣赏172曲。师:首先我们先来欣赏第一分曲,然后再听72曲,然后你们完成以下的表格。

第一曲

来吧,锡安山的儿女们

72

主啊,此时不要离开我

调性

节拍

速度

场景

感情基调

演唱形式

音乐特点

[音乐]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一下104面和105面的这两行乐谱,分别是172曲的乐谱片段,然后给你们两分钟完成表格。

生:做题,师:第一分曲是G大调,12/8拍的进行曲式,72曲是C大调4/4拍的圣咏旋律。大家看104面第三段的介绍,这是一个悲剧的序幕,展现了耶苏临刑前被游街示众的场景。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气势磅礴的双合唱队把人们引入一种悲哀的气氛中。72分曲是一首著名的圣咏旋律,是在耶苏死去之后出现的,将这部宗教悲剧推向了高潮。悲沉的音调营造了耶苏死去后的悲痛气氛……教师帮助完成表格。

第一分曲

来吧,锡安山的儿女们

72分曲

主啊,此时不要离开我

调性

G

C

节拍

12/8

4/4

速度

较快,进行曲式

缓慢,

场景

耶苏临刑前被游街示众

耶苏死去之后

感情基调

悲哀

悲痛

演唱形式

女声合唱、男女重唱、童声和女高音合唱

混声四部合唱

音乐特点

复调音乐

主调音乐

3)、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师:现在我们来看音乐特点,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两种不同的音乐。复调音乐(polyphony)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曲调以对位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主要特点在于各声部都有独立性。而主调音乐(homophony)虽也是多声部音乐,却仅以一个声部为主,其他声部只起陪衬作用。好,接下来我们再分别听这两段音乐的小片段,你们感受一下。看能不能分出各个声部来。

[音乐]注: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边引导,模唱听到的各声部,加深学生印象和对复调和主调音乐概念的理解。师:好,同学们,为了知道你是不是已经理解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测试,老师会弹两到三个钢琴小片段,然后你们来分辨是复调音乐还是主调音乐,我们现在开始,你们注意听。

[教师弹片段]4)、78曲作品。师:好,那关于复调和主调我们就先了解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要把《马太受难曲》的最后一部分:在你的墓前、我在哭泣欣赏一下。

[音乐]师:同学们,这段音乐和第一分曲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你们先思考两分钟。

[思考]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看书本105面第二段文字,然后总结一下。

生:最后的终曲和第一分曲同样是一首双合唱曲,形成首尾呼应。不同的是,原来那悲哀的情绪已不再强烈,一切痛苦皆花作平静的祈祷:安息吧!安息吧,你那疲惫的圣体!

4、总结

师:很好,那这一节课我们所有的内容都顺利完成了,接下来,我们了爱看一下书本106面的知识栏,第一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我们已经基本掌握,第二是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将八度音程平均分为12个相等音程的律制,那还想更深入了解的同学回去后可以自己去找一些相关资料,或者课后可以来找我一起探讨。还有课后的练习大家要花点时间去完成,这一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15、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设计思想:1、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变机械、被动地学习为主动积极的探索式学习。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从传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学,并激发他们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

3、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强调聆听、体验、理解、鉴别,渗透相关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贝多芬音乐作品的兴趣,参与了解、认识、评价贝多芬的学习活动。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贝多芬的各种资料,在感受、体验、理解、评价的过程中能,逐步提高其音乐审美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教材分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这是他在交响乐领域中伟大成就的总结;它集中地体现了他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第九交响曲》是在法国革命的理想和成果被彻底摧毁的那一段反动时期写成的。在那艰难黑暗的日子里,这位日渐衰老的伟大作曲家,仍然忠于革命的信念,始终以自己的音乐作为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号角。因此,在《第九交响曲》中,他最后一次又回到英雄斗争的主题上来;而且为了使尽可能多的听众更明确地理解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他在最后乐章中用人声歌唱席勒的《欢乐颂》中的部分诗句。这部作品又称《合唱交响曲》完成于18242月,182457在维也纳首演。当时贝多芬失聪无法考虑担任指挥,他坐在乐队中,演出结束时,掌声雷动,他都没有知觉。

教学重点: 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命运交响曲》,请同学们说出其作者是谁,引入课——《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以《命运交响曲》为背景音乐,并用课件出示贝多芬图片,介绍贝多芬一生的曲折经历:路德维希··贝多芬出生在莱茵河畔波恩城的一个音乐世家里,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思想意识给他许多启发,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他曾说:一年的自由比一百年的专制主义对人类有用得多。贝多芬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太多,但他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所以赢得如此高的声誉,关键在于他集卓越的音乐天赋和热情奔放的性格于一身,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

二、新课教学:1、相关音乐知识介绍——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

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常简称为古典乐派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在奥地利维也纳形成这个重要的音乐流派。 其代表人物是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2、欣赏《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1)作品简介(见教材分析)(2)出示乐曲内容示意图并对其几个重点做分析(听赏片段):

可怖的号角合奏

宣叙调(大提琴及低音提琴)

前三个乐章主题片断及宣叙调

《欢乐颂》主题

可怖的号角合奏

欢乐壮丽 宣叙调(男中音独唱)

的颂歌 欢乐主题(男中音、合唱、四重唱、合唱)

第一次变奏(四重唱、合唱)

第二次变奏(器乐、男高音独唱、男声合唱)

英雄凯歌 器乐发展段

欢乐主题(合唱)

团结主题(男声合唱、混声合唱)

亿万人 两个主题的赋格(合唱)

民团结 对比段(男低、男高、女中个一句,合唱)

变奏(四重唱、合唱、四重唱)

团结欢乐主题(合唱)

团结欢乐 尾声

可怖的号角合奏声:像怒潮的冲击一般,令人联想到第一乐章那惊心动魄的第一主题。但一开始就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的宣叙调打断

宣叙调:三个乐章的主题依次出现,并依次被宣叙调打断,展现了作者寻求真理的曲折的心灵历程。主题音乐与宣叙调之间形成一个对话,经过几次对话之后,远远传来《欢乐颂》的旋律,这就是作者所理想的目标。

欢乐主题:(出示旋律与歌词)

1=D

4

4 3 — 4 5 5 4 3 2 1 — 2 3 3 · 2 2 —

3 — 4 5 5 4 3 2 1 — 2 3 2 · 1 1 —

歌词: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威力能把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在你温暖的翅膀之下,一切人类成弟兄。

a、钢琴伴奏,请同学们集体演唱《欢乐颂》

b、谈谈对《欢乐颂》的感受和认识(学生阐述自己的感受)

c、聆听《欢乐颂》主题音乐,对比自己歌唱和聆听录音的不同感受

d、教师小结:《欢乐颂》主题接近于威武和战斗的风格,具有胜利进行曲的特征。

变奏:主题音乐每次变奏都有不同色调的变化,一直发展到宏伟的高潮,但欢乐的情绪都始终如一。尾声:交响曲在歌颂全人类团结友爱的欢呼声中结束,表现出贝多芬理想主义的梦想——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3)完整欣赏,观看录象(伯恩斯坦指挥),并根据示意图做分析。

3、谈谈对贝多芬创作思想的认识(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查阅的资料阐述个人的认识)

4、、拓展 —— 维也纳三杰在欧洲18世纪古典乐派中,为交响曲作出杰出贡献的有三位音乐家,被人们称为维也纳三杰。他们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海顿把交响乐的形式和体裁进一步完善,医生创作了140多部交响曲,因此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歌剧、交响乐,为世界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贝多芬,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冲击力,坚韧的理想主义震撼着世界乐坛,被人们尊称为乐圣

请同学们收集海顿和莫扎特各一部音乐作品,谈谈感受,并与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做简单的比较。

三、教师寄语同学们,我们的人生犹如巨轮正要拔锚起航,前途或遇险滩暗礁,或遇波涛汹涌,但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搏击风浪,定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第十六节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教学目标:一、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基本知识。

三、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声乐套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播放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音乐片段说出所属音乐历史时期和作者。小节:

古典主义者崇尚理性,音乐结构严谨。贝多芬是集大成者,并在哪个作品中创造性的加进了人声?(《第九交响乐》),正因为此,贝多芬不但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高锋,同时也成为浪漫主义的先行者。舒伯特生活的年代与贝多芬的中、晚期相同,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们也都生活在维也纳。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

二、进入新课 (一)学生阅读第114页,了解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年代划分,简介舒伯特及其所处的时代:见教参第121页(了解浪漫乐派形成的原因)。 -

(二)欣赏 1、《魔王》(1)、阅读教材第116页后提问:歌词是谁的诗作?(歌德)

反应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

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2)、聆听《魔王》 听前提问: 舒伯特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 讨论小节:(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精辟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

2、《菩提树》 1)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 2)聆听中文版《菩提树》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 ②反应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 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教师小节:舒伯特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3、《鳟鱼》(1)聆听中文版《鳟鱼》 ①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 ②歌词是谁的诗作?(舒巴尔特)(2)聆听原文《鳟鱼》 3)请学生试唱第一句乐谱;集体唱第一句乐谱;给拓展部分3填词随音响跟唱或教师教唱第一句。

(三)、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 的特点: 歌词: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曲; 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 演唱水平: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目的:艺术歌曲是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

(四)说说唱唱或听听你还知道那些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及中国艺术歌曲。

《摇篮曲》、《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嘉陵江上》(贺渌丁)等。

(五)总结 浪漫主义者们总是不满足于真实的现状,总是力求挖掘出理想中的美,并同现实中的丑形成鲜明对比。因而浪漫主义大都表现个人主观情感,热衷于不同寻常的事物或异国情调的题材,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收集中外艺术歌曲。

17 钢琴音乐的奇葩

教学要求:一、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二、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三、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课前播放《C小调练习曲》。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肖邦 C小调练习曲》) 二、《C小调练习曲》

1、简介作者:肖邦 A、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 B 老师补充。

2 分部欣赏乐曲。 A、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

B 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 1813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 C 复听乐曲第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 1)请学生谈谈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它让你联想到些什么?(老师补充: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左手采用了上下翻腾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难平。)(2)跟琴学唱第一主题。 D 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题) 1)听音乐,感受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 2 学唱主题,从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与第一主题进行比较。 3 再听第二部分,联想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老师补充: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它好象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

E 聆听乐曲的第三乐段。 思考:这一部再现了哪一个主题?它象征了什么?(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 3、完整地欣赏《C小调练习曲》 4、音乐知识:练习曲 通常练习曲有两类。一类为练习器乐、声乐技巧的专业练习曲;另一类为音乐会练习曲。前一种练习曲多有技能、技巧上的训练目标,音乐会练习曲是由前者派生而来的。它已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在音乐会上可以演出的艺术作品。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就属于音乐会练习曲。

三、《爱之梦》 1 简介作者:李斯特 2 简介作品 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改编成三首钢琴夜曲。原来的三首歌曲分别是《崇高的爱》《幸福地死》《爱吧》。改编后的三首夜曲被汇集成册,曲集统称为《爱之梦》。在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为最好,流传也最广。因此,人们通常所称之为《爱之梦》的曲子,实际上是《爱之梦》这部曲集中的第三首曲子。 3 欣赏《爱之梦》(大屏幕显示主题旋律)

A、听音乐,思考:作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B、配乐诗朗诵,通过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四、总结 本课的两首钢琴曲,表现了极不相同的两种情感。《C小调练习曲》悲愤激昂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爱之梦》中的柔美、梦幻般的诗意令人陶醉,尽情表达了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这正是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

18节标题性交响乐的诞生

教学目标

1、聆听《幻想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了解标题音乐的基本特征。 2、在聆听、感受、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柏辽兹。

3、初步懂得与标题音乐有关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理解标题音乐及浪漫主义流派风格的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关注以下问题:有鲜明的标题及虚幻奇想的戏剧性情节;有固定乐思,并随着情节变化而变化;突破传统交响曲的典型结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欧洲历史上看,标题音乐可追溯到14世纪的狩猎曲,直至贝多芬的《英雄》(第三)、《命运》(第五)、《田园》(第六)交响曲。但此前的标题音乐仅有标题,而没有帮助听者理解音乐的文字说明。 提问:有文字说明的标题音乐,当属哪一位音乐家的首创? 回答:法国作曲家柏辽兹。 出示课题:标题交响曲的诞生 二、新课 1、柏辽兹(1803——1869)法国浪漫主义的精华,可以说集中在文学家雨果、画家德拉克罗瓦和作曲家柏辽兹三个人的身上。在他们的作品中,糅合着种种矛盾的因素,有豪迈的精神和革命的激情,也有艺术家个人孤寂心绪的衷心倾吐和种种空幻的奇想。柏辽兹是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音乐,学习弹钢琴和吉他,12岁就为当地乐团作曲。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1821年送他去巴黎学医,但柏辽兹对医学不感兴趣,1824年获得医科学士学位后,断然改行。1826年,入巴黎音乐学院。1830年的七月革命,激起了柏辽兹的革命热情。他走在街头,同群众一起高唱《马赛曲》,并将《马赛曲》编成带管弦乐队伴奏的大型合唱作品,表明他对革命的拥护和支持。同年8月,他以康塔塔《沙达那帕》获罗马大奖。也是在这一年,他完成了代表作《幻想交响曲》。1830——1846年间,是柏辽兹的创作成熟期,有大量的优秀作品问世。1848年之后,柏辽兹的革命热情冷却,加以个人生活上的种种不幸,在创作上转向宗教题材,风格上转向平静而稳健。到晚年,由于贫病交加,儿子又死于哈瓦那,种种打击,致使柏辽兹在巴黎孤独地去世。柏辽兹的音乐作品主要有3部歌剧、4部交响曲、6首管弦乐曲、25首合唱作品,还有歌曲和音乐话剧。他是19世纪法国第一位浪漫主义的大作曲家,他把人物以固定乐思来表现,使管弦乐作品犹如戏剧般地发展,这是他对音乐的重大贡献。(可结合教科书上的内容,作简短介绍)

2、介绍音乐知识: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是指用文字说明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标题音乐往往与纯音乐(非标题音乐)相对应。有的作品只用标题作曲名;有的作品除了标题之外还另加文字说明。

标题音乐的演奏形式多为独奏、重奏、合奏等。 按内容区分有两类,一是戏剧性的,一是描绘自然景物或世俗风情的。 按音乐构思可分为三类,一是情节性的,二是描绘性的,三是哲理性的。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就属于情节性的。当然,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标题音乐就是在非标题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可请学生举例说一说标题音乐作品,如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3、作品分析与欣赏 《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幻想交响曲》副题为《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段》,它用浪漫主义幻想的形象体现作曲家自身恋爱的体验,带有自传性。(结合教材p125内容对第二乐章分析) 第二乐章舞会 (作者打破了传统结构的四个乐章,写了五个乐章) 作者写道:豪华的节日宴会喧哗声中,他在舞会上遇见了心爱的人。

复三部曲式引子弦乐弱奏震音,加上两架竖琴的华丽、装饰性的琶音,使人感觉到舞会的豪华与隆重。 ①听赏引子部分 第一部圆舞曲音乐流畅、柔美,3/8 乐曲的中间部分表现主人公的恋人也来参加舞会。这时,表现主人公恋人的旋律已不是第一乐章的固定乐思,那个乐思已经圆舞曲化了,音乐显得非常典雅。 ②听赏中间部。乐曲的第二部分基本上是第一部的再现。音乐十分的华丽、热烈,节日的气氛达到高潮。

听赏再现部 尾声,固定乐思由单簧管悠悠地吹奏,伴以长笛和圆号的长音。恋人的形象在舞蹈的旋风中一掠而过。这里作者更希望音乐本身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而不是依*戏剧情节的构思来诠释音乐。

完整听赏第二乐章 4、拓展与探究 ①请学生谈谈对《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感受。 ②《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能够引起不同的联想。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力,为这个乐章写一篇短文

5、教学建议 ①将作品分两步听赏,先分段分析并逐段听赏,再完整让学生听赏,感受作品的情绪,联想音乐形象。这种分段过渡式的听赏,比先完整介绍再完整听赏的效果可能会好些。 ②在听赏中,既要引导学生依据作者提供的文字说明聆听音乐,展开联想想象,也要启发学生脱离文字说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联想想象,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③有关知识点,可融在分析、评价音乐的过程中渗透解决,老师的讲解一定要少而精彩。

关于作者暗恋上女演员的情节,点到为止,不必过多介绍。

19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教学内容:《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嘎迭梅林》主题音乐、《沃尔塔瓦河》主题音乐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自学教材上所提供的资料,对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作者有初步的了解。2、通过对《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分段主题欣赏及演唱,能够从节奏、旋律、音色、调式方面说出每段主题音乐的特点.3、完整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和《嘎这梅林》主题音乐,能够在讨论以及教师提示下总结出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把握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从调式、结构,旋律、节奏方面分析《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音乐特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十单元第十九节《(对租国河山的礼赞》,教材所选用的作品是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四首交响诗《捷克的原野和森槔》、交响诗《芬兰颂》,这两部作品都是民族乐派典型的代表作品,由于课时限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鉴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为主,教学活动围绕民族二字,帮助学生从题材内容方面、音乐风格方面了解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

教学思路: 对于作者和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的内容,教材中都有所介绍,因此导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归纳后对所学习作品和作者有所了解.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体现在题材内容方面和音乐风格方面,前者通过欣赏、学来获得;让学生自行归纳可提供主要关键词:民族历史传说民族解放斗争民族风土人情民族感情民族意识等,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可设计分段主题欣赏、唱主题及分析调式、节奏、旋律、乐器音色等教学活动,感受民族的音乐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课(1分钟)(出示课题)

1、导语: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了对 祖国、民族的热爱,才会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来,.我们才有幸听到贝多芬的伟大的(《合唱交响曲》、肖邦极具震撼的(《革命练习曲》,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同样有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的音乐家,和他的交响诗套曲。

二、新课(32分钟) (1)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欣赏《沃尔塔瓦河》主题音乐,阅读书上128页、1 31页的文字。师: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就像一幅长长的壮丽画卷,其中的每一 首交响诗都是画卷中唯美的诗篇。刚才我们欣赏的是第二首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音乐,它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第四首交响诗《捷克的原野和森林》都是描绘捷克大地风光的经典作品。(2)下面我们就对《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这首交响诗来逐段地分析.

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引子一,回答:——旋律的行进有何特点?用什么乐器奏的?作者用这样的音乐表现手法描绘出捷克什么样的风景?

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引子二,回答: —— 引子二与引子一对比音乐表现有何不同?

欣赏主题一,回答:——音乐的声部行进有何特点?具有主调音乐还是复调音乐特点?④看谱学唱主题二,再聆听主题二的三次演奏:回答:每一次音乐都发生怎样的变化?

欣赏主题三,回答:——与主题一、主题二对比音乐在哪方面更有特色?

师总结:主题二具有歌唱性的旋律,主题三具有民间舞蹈的节奏都体现出了捷克民族音乐独特的风格,另外在调式上.俸裁上、旋律的创作技巧上结合了欧洲音乐的特点,使民族乐派音乐独树一帜. (3)完整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在欣赏过程中再一次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讨论并说出: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从题材内容、音乐风格方面来论证.

三、反馈教学(6分钟) 导语:民族乐派独有的风格影响了以后其他国家的音乐创作,我国在交响诗创作方面尽管还很年轻,但不乏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欣赏《嘎达梅林》主题音乐,回答:旋律取材哪首民歌,作品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民族乐派的特征?从题材内容、音乐风格方面来论证。

四、教师小结(1分钟)民族的音乐是永远不会过时的音乐,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会用鲜明的民族风格把它发扬光大,并影响着后人的民族意识,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这个课题来欣赏.

20 俄罗斯民族风情

教学目标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教学难点正确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依据《荒山之夜》的音乐内容,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间播放《图画展览会》的VCD,初步感受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二、导入 上堂课通过学习捷克民族乐派,了解了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

三、新课 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学生自己阅读) 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作品结构介绍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视唱引子和两个主题,初步熟悉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拓展与探究第1)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 第一主题又弦乐齐奏的方式奏出,像领唱一样出缓慢的、抒情的婚礼歌。接着是三个变奏。第一个变奏的木管、第二个加进了弦乐器,第三个又增加了铜管乐器。第二个主题取材于欢乐、热闹的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 最后,像一般的民间舞蹈一样,速度开始加快,声部和乐器增多,好像是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这舞蹈中来。但是当情绪达到最热烈的一刻,整个乐队突然静息下来,只听到舞蹈歌曲主题的片段两次从远处传来,然后,全乐队用猛然的一击结束这首乐曲。 319世纪中期俄罗斯还出现了一个作曲家小组,称为强力集团,又称俄罗斯五人团。成员包括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除了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强力集团的发起人,其余四人都是业余作曲家。他们经常在一起分析、评论音乐名作,对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交流和探讨,主张用俄罗斯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等各种因素,创作出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4、介绍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生平。 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第一位在作品中体现强力集团创作倾向与风格的作曲家。鲍罗丁是化学教授,并抽出时间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第二交响曲》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色彩跻身于19世纪最优秀的交响曲行列。居伊是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又是海军工程师,曾任陆军工程兵大将。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海军军官,后成为专业音乐家。其代表作有交响组曲《天方夜潭》和歌剧《撒坦王的故事》,聆听其中的片段《野蜂飞舞》,感受用单簧管吹奏的野蜂上下盘旋、时近时远的动态。穆索尔斯基(阅读书本139页文字)并说明课间的音乐便是经拉威尔改编成的管弦乐《图画展览会》,是为纪念好友、杰出的俄罗斯画家和建筑设计家哈尔特曼而举办的哈尔特曼遗作展上,穆索尔斯基从展览中受到启发,决定创作一部钢琴组曲,用音乐语言来再现哈尔特曼部分作品的内容,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5、《荒山之夜》学生阅读作曲家在原稿中的文字说明以利于理解这个作品:来自地下深处的非人声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颂赞和阴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穿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清晨。视唱主部和副部的第一、第三主题。欣赏《荒山之夜》的VCD,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完成拓展与探究第2,根据上面的文字说明编写一个神话故事,并互相交流。

四、总结 亚洲神话般的背景渗透进了俄罗斯音乐,使俄罗斯民族乐派有了东方魅力的国际影响,比如还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管弦乐作品《舍赫拉查达》,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都是被誉为异国情调的民族主义音乐,当然还有威尔第的《阿依达》,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等,都是这一风格范畴的经典之作。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搜集欣赏。

21 德彪西

教学内容:1.《海上——从黎明到中午》(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一乐章)

2.《波浪的嬉戏》片段(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二乐章)

3.《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曲)

4.《月光》(选自德彪西钢琴曲背景音乐)

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欣赏柯罗和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美术作品,能初步了解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征。2.通过对比欣赏《波浪的嬉戏》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能初步感受到印象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不同的风格。 3.通过简介印象主义音乐,了解其代表性人物德彪西及他的一些代表作品。 4.通过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三段的主题音乐,能从乐器音色、旋律等方面对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5.通过完整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对大海的意象,进而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6.通过对印象主义音乐理解和探讨,能进一步产生感受和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设计意图:印象主义音乐是《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课时主要关注的是这一流派代表人物德彪西的音乐。本节课从对比欣赏印象派绘画作品和和印象派音乐作品入手,尽管这二者分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但在艺术思想、创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处,从他们的作品中能够找出共同的特征,这也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渊源及其基本特征提供了条件。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内容方面做了一些整合,除课本上的《海上——从黎明到中午》(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一乐章)一个乐曲外,另外还选择了《波浪的嬉戏》片段(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二乐章)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曲),通过印象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音乐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不同,这同样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的风格特征提供了条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征,首先通过对《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的三段主题音乐的欣赏,学生能从音色、旋律等方面对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再通过视频欣赏聆听全曲,加深感受和体验。在一般情况下,引导 学生通过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去认识作品的风格特征是比较容易的。而类似大海——海浪的嬉戏》这样的作品却困难得多了,因为它的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并不像常见的音乐作品那样容易把握。当然,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着的,具体到这部作品上,直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而后再透过客观存在们的风格去认识、理解其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从而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及风格特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力。

教学过程:一、在音乐声中欣赏印象主义绘画作品,问题:你知道这幅画的名称吗?作者是谁?作品属于什么流派?生回答:《印象一日出》、莫奈、印象派。师展示两位法国绘画大师的风景画各一幅,学生交流这两幅画的特点。二、 对比欣赏印象主义音乐和民族乐派的作品 师:简介印象主义绘画导入到印象主义音乐兴起的背景。十九世纪末,法国出现了一派叫做印象主义者的画家和诗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梦幻的美,于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所达到的同样效果。播放《波浪的嬉戏》片段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对比欣赏两音乐片段,问题:其中哪一首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作品?其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是民族乐派的代表?三、简介印象主义代表人物德彪西及代表作品。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创作的一部音乐画卷,它由三幅交响素描组成。三首素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充满阳光的海面上变化无常的景象,描绘了海的气氛和海的性格。它们既像是一部由三个乐章组成的交响曲,又好像是一首庞大的交响诗。本课欣赏的是《大海》的第一首。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的三段主题音乐问题(1):第一主题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2):这段发展部分音乐在音色、旋律方面有什么特点?(3):尾声部分由英国管演奏的这段旋律进行方向有什么特点?完整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展开想象。要求:请你把对大海的意象用语言描述出来。生:回答。 四、拓展与探究: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影响、其它代表作品。生:回答 师:总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是艺术技巧高深,刻画细致、善于表达内心的变幻,追求感官的美;在和声、配器和织体手法上新颖、细腻,色彩丰富。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第二十二节 勋伯格

一、学习目标(一)欣赏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二)知道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及十二音音乐等知识。 (三)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表现主义音乐知识。

点:对表现主义音乐作品的认知和理解。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欣赏《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预兆》和第二首《往事》,了解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勋伯格及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二)观看绘画《格尔尼卡》和《生与死》,思考音乐作品《预兆》与此两幅画有何异同,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充分利用教材与音视频教学课件,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好版本的音响资料。(二)引导学生向其它艺术学科教师求教,了解表现主义美术作品的风格特点。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以感受——体验——讨论——尝试创新为核心方法,以任务、兴趣为驱动,引领学生学习(二)注重鉴赏能力的培养,强调聆听、体验、理解、鉴别,渗透相关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和教学民主的理念,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六、教学过程:

教与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引出

本课

教学

内容

奥地利作曲家奥诺德·勋伯格是一位自学成才,开创20世纪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之一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他创作的有代表性的五首管弦乐曲中的第一首、第二首,感受、体验表现主义的风格特点

听教师导入,思考并关注要学习的内容

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关注

[展开]:感受乐曲的艺术魅力

一、播放《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预兆 第二首往事思考:1. 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2. 旋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3乐曲的速度、力度有何特点?

聆听、思考能够对所听到的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音乐形象等进行讨论。

完整聆听,感受音乐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利于进一步展开教学活动

[深入]:进一步体验乐曲的风格特点

二、讨论1. 你能找出两首乐曲的音乐主题吗?2. 它们的风格特点是什么?教师小结:(1)《预兆》是一首速度很快的乐曲,表明了无调性音乐非常适合于表现恐惧和焦虑一类的情绪。音乐展现了一个处于极度痛苦的幻觉世界。基本主题:上行旋律线条,以各种方式反复出现在作品中。(2)《往事》具有抒情的风格,表现了一种好像在沉思的情绪。并带有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特点

讨论并回答

对比、思考并讨论

音乐知识:了解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

三、教师:刚才已经提到无调性音乐,现在来了解一下调性音乐和无调性音乐及十二音音乐,请打开课本P1561.请一名同学朗读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2.请一名同学朗读十二音音乐

聆听、思考理解

学生朗读

提高学生对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音乐的理解

实践活动

四、将两首乐曲再欣赏一遍

问:你喜不喜欢表现主义音乐?其理由是什么?发展不同见解

五、请同学演奏《往事》主题音乐

聆听回答在同的同学演奏时,同学们哼唱音乐主题

结合音乐知识,欣赏两首乐曲,加深对乐曲的感受理解。发表对表现主义音乐的不同见解使同学们充分体验无调性音乐的风格感受两种不同艺术风格中的异同提升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多元化关系

[拓展]

六、观看绘画《生于死》,思考音乐作品《预兆》于此画有何异同?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观看、思考共同探索

布置作业

撰写一篇与表现主义音乐相关的短文

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

+ b1 }7 @3 H. b! w5 X7 23节爵士音乐

课题:品味爵士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布鲁斯歌曲、《卖艺人》片段,以及切分节奏的练习,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示下说出布鲁斯和拉格泰姆音乐风格特点。

2、欣赏《南部之子》、爵士乐队演奏片段,学生能够说出爵士乐队常用乐器,并说出其音乐风格特点。

3、欣赏《不知为何》并哼唱,学生能够说出其旋律、节奏带有布鲁斯风格特点。

4、欣赏《快乐的农夫》、爵士乐即兴演唱片段,学生能够了解爵士乐即兴性的特点。

5、欣赏《夜来香》并跟唱,感受并说出爵士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布鲁斯和拉格泰姆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从节奏、旋律、和声方面分析布鲁斯和拉格泰姆音乐风格以及即兴演奏演唱风格的特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为第十三单元第二十三节《爵士乐》,教材所选内容为《南部之子》、《不知为何》两首爵士音乐,尽管二者都是爵士乐的代表曲目,但学生对爵士乐还很陌生,仅凭这两个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爵士乐BluesRagtime的音乐风格以及即兴演奏演唱的特点,教学内容扩充了布鲁斯歌曲片段、《卖艺人》片段、爵士乐队演奏片段、《快乐的农夫》爵士版、爵士乐即兴演唱片段、《夜来香》爵士版。爵士乐是多种文化结合的产物,音乐风格多变,扩充这些内容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并了解爵士乐。

教学思路:对爵士乐的相关知识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来获得,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明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唱、节奏练习、聆听、分析节奏、旋律特点等教学活动,在本课结束前分小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导课:(3分钟)欣赏歌曲片段,说出歌曲的风格特点(从节奏、旋律、演唱、音乐的感情色彩等方面说明) 师小结:这种歌曲的风格有一个名称,中文译为布鲁斯,又称蓝调,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品位爵士,一起来感受爵士乐的魅力。(出示课题)

()新课:(32分钟)1、(学生自学P158的四段文字,)师出示四个问题:爵士乐的起源、概念?爵士乐的风格特征?爵士乐的文化特征;爵上乐对其他音乐的影响。师:前两个问题是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在下课之前请大家自己总结出来。后两个问题作为拓展,可作为研究课题课后查找资料。2、师:在爵士乐这个名称没产生之前,美国黑人就经常唱着布鲁斯,根 据自己自学所得说说布鲁斯为什么带有忧郁悲伤的色彩。(学生回答) 导语:美国黑人除了有自己的民歌布鲁斯外,还根据自己的民间音乐创造了一种新风格的钢琴音乐——拉格泰姆。3、欣赏《卖艺人》片段并说出与布鲁斯的不同之处。(学生活动:切分节奏练习) 师小结:左手规则的节奏,右手连续的切分节奏使音乐具有幽默活泼的情趣。

4、导语:黑人有了自己的乐队,演奏着属于自己的音乐,贫穷卑微而快乐地活着,爵士乐融合着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的音乐风格逐渐走向成熟。在爵士乐史上,不能不提到一位大师级的美国黑人爵士音乐家一一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他被称为爵士乐之父。欣赏《南部之子》,回答:(1)有哪些乐器演奏,主奏乐器是什么?(2)音乐在哪些方面具备布鲁斯和拉格泰姆音乐风格特点。

思考:(1)爵士乐队与摇滚乐队的乐器最大的差别在哪?(2)为什么爵士乐的演奏乐器以铜管为主? 师小结:南北战争后 军乐队廉价乐器黑人学习吹奏低级咖啡馆、酒吧白人乐手吸收融合登上之堂欣赏爵士乐队演奏片段,回答爵士乐队的变化,音乐风格特点。

5、导语:爵士乐几乎不到十年就会产生新的风格爵士乐,到现今爵士乐又有了怎样的发展变化昵?欣赏《不知为何》,说出音乐的风格特点,哼唱旋律并说出旋律特点。

6、导语:我们了解了爵士乐的两种不同风格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特点,其实,爵士乐还有一个最具特色的风格特征。欣赏《快乐的农夫》爵士版,说出有哪些爵士乐的因素。即兴演奏的段落几乎听不到原来的旋律,是否有不和谐之感,如果没有,是音乐中节奏、旋律还是和声在起作用?

7、导语:爵士乐兴起于19世纪术20世纪初,中国是什么历史时期?当时的音 乐有何发展?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由于当时中国处于闭关自守的状态,爵士乐在20世纪3040年代才传入中国的上海,尽管具有一定规模,但只是作为舞厅伴舞音乐直到80年代末才真J下得到复兴。欣赏《夜来香》爵士版并跟唱,说出音乐中有哪些爵士乐因素。

()总结(5分钟)生总结:

(1)爵士乐起源(布鲁斯和拉格泰姆音乐)概念:提供关键词(美国民间音乐、19世纪术20世纪初、美国南部新奥而良黑人音乐、世界流行音乐)

(2)爵士乐风格:布鲁斯风格、拉格泰姆风格、即兴演奏风格教师小结:爵士乐的根是非洲的黑人音乐,在与美国音乐近300年的融合中已成为多种文化结合的产物,因此才会成为世界性的流行音乐。

24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重点:古琴及相关知识 难点:体会本节几种乐器音色所表现的意境

教法: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 知识达成目标:1.了解古琴及相关知识。

2.音乐常识: 八音。 中国十大古曲。 几种常用的民族乐曲作曲手法。

3.了解古琴、琵琶、埙、编钟的音色及表现意境。

七、教学目的及设计思路:

1.以课本为载体,将古代乐器方面细碎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进而能够灵活运用。2.通过讲解赏听,让学生体会那久远的文人音乐给心灵带来的震撼和洗涤,从而达到尊重热爱本国音乐、热爱祖国的目的。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三、讲授新课:<>、古琴 (七弦琴)《尚书》昔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唐诗]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1、最早的古琴:湖北曾侯乙墓出土

2、古琴的结构:整块木板,十三个琴徽,岳山,两个音槽

3、古琴典故;(1)曲中会文王 (2)知音 3)凤求凰

4、四大古琴:号钟(齐桓公)、绕梁(楚庄王)、焦尾(蔡邕)、绿绮(司马相如-卓文君) 5、记谱法 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唐]曹柔——减字谱

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6、古琴名曲欣赏:《高山流水》(起承转合结构)

<>、其他乐器1 琵琶:武曲《十面埋伏》,文曲《夕阳箫鼓》上海大同乐会改编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作曲手法有换头合尾、鱼咬尾等。(欣赏此曲两段)

2 编钟:七声音阶 歌钟,我国古代编钟之王(战国、曾侯乙墓)。听《梅花三弄》3、埙:七声音阶。石头、骨、陶。

<>、相关音乐常识链接:十大古曲1.《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2.《广陵散琴曲》(聂政刺秦王[]——《神奇秘谱》) 3.《梅花三弄》(主题出现三次)4.《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 5.《渔樵问答》6《平沙落雁》7.《阳春白雪》

8.《汉宫秋月》9.《十面埋伏》(琵琶武曲)10.《夕阳箫鼓》

民族(歌)乐曲常用的作曲手法1.起、承、转、合。 ——开端,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从正反面立论 ——结束全文。

2.换头合尾:主旋律多种变化,新因素层出不穷,但段落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

3.鱼咬尾: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以同度音贯穿连接。

4.螺蛳结顶:上下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最后剩一音。

八音——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金、 石、 竹、 革、

(钟) (磬) (琴、瑟) (萧、笛) (笙、竽) (埙) (鼓) (敔、

知识应用2008年高考题:1、随同嫦娥一号飞天的有著名古琴曲《高山流水》,关于古琴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是古代文人最喜爱的弹拨乐器之一。它的声音非常响亮,因此诸葛亮能抚琴退兵。它使用七根弦但用宫商角徵羽五音定弦。它被称为八音之首,常在民乐合奏中担任领奏。

A .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2、请为吉他、编钟、古琴、钢琴依次选择相应的美称或别称。(

六弦琴 ②歌钟 ③绿绮 ④乐器之王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③②① D. ①②③④

3.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为以下场景的讲解选择合适的乐器配音,以烘托气氛。(

在霍去病墓前石狮旁讲解霍去病战绩。 在敦煌莫高窟内讲解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在泰山上讲解古代文人墨客的足迹。 在浑源悬空寺前讲解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

A埙、琵琶、古琴、编钟 B编钟、古琴、琵琶、埙 C琵琶、埙、古琴、编钟 D埙、古琴、编钟、琵琶

二、综合题: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根据你的了解,1.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构成。

2.中国十大古曲有三首是琵琶演奏的,其中_______是文曲 ___________是武曲。古琴曲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文姬归汉的故事。

3.现存最古老的古琴谱是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唯一的_______谱,其余古琴谱都沿用了____________所创的__________谱。4.古琴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源于《神奇秘谱》。

5.中国民族(歌)乐曲的作曲手法和曲式结构有多种,起、承、转、合 ”结构的代表曲目有_____________换头合尾的有_______________螺蛳结顶的有______________鱼咬尾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课小结:古琴及相关知识 。十大古曲。常用的民族乐曲作曲手法。几种乐器的音色特点等。

25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学目标: 1、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2、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或整理古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杂志等方式查阅音响和书本资料。 2、相关教学用具:CD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播放古琴曲《流水》。(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器乐音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 学生简述搜集的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资料(教师补充)。 二、听赏部分:(一)《扬州慢》 教师提问: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引出姜夔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96)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1、请学生朗诵诗词(感受其中意境)2、听赏《扬州慢》。 3、完成书本174页:对歌曲的内容、音调、情绪、结构等内容做简要的评论。 4、教师小结(二)《阳关三叠》1、教师提问:何为阳关?何为三叠?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在玉门关南,而古以南为阳,故称阳关,阳关是古代中外陆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古城关东面为农田,远处有寿昌城废址,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北面墩山上有一汉代烽燧,保存完好;东为红山口;西有南北走向的深沟,长约20,沟中泉水涓涓,甚为甘冽,两岸有汉墓多座。现在古阳关虽已被流沙掩埋了,但从古董滩向西翻越几道山梁,仍能看到阳关的遗迹,其墙基隐约可辨,碎瓦破砖遍地散落。只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了三叠:在当时演唱时将其中诗句反复吟咏三遍,用一个曲调作反复变化,叠唱三次。 2、提问: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诗词含义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们心目中是令人神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阳关以西还是贫荒绝域,自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贫荒的艰辛寂寞。因此临行之际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体验,包含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3、聆听合唱曲注意哪个段落重复了三遍,区分上阕和下阕,并体验其音乐情绪。

三、实践部分: 学生学唱《阳关三叠》的上阕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拓展部分 学生听赏当代抒情歌曲《我爱你,中国》 比较与《阳关三叠》、《扬州慢》在风格上的不同。 五、总结

26 沈心工与李叔同的学堂乐歌与校园歌曲

关键词 学堂乐歌 校园歌曲 时代音调 难点 学生自己填词 过程 1 上课。 2 请学生唱歌歌。 今天上课,我特别想欣赏你们唱的歌曲,谁能满足我这个愿望?

3 这是你们现在追逐的音乐,你们想听听我在校园时代唱的歌吗。

播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 4 今天我们谈的都是校园时代的歌曲,因为我们今天的课题就是《学 堂乐歌与校园歌曲》。打出1课题《学堂乐歌与校园歌曲》

5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法。 什么是学堂乐歌?这个问题问得好,今天我们的第一关键词就是:学堂乐歌。学堂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请大家回顾这样一段历史: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废科举办新学,以学校当时称谓为学堂取代私塾来学习西方的科学文明,其中包括在新式学堂里开设乐歌课。沈心工、李叔同等一批有识之士在学堂乐歌课上教唱的歌曲在社会上广为传唱,成为社会的新风尚,后来人们把清末民初这个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清楚了学堂乐歌这个名词之后,我又有一个疑问了,这个时期的校园歌曲有着怎样显著的特点而被世人如此关注呢。

6首先我们来听听学堂乐歌的代表作之一:《体操-兵操》。 请看到书本P176面,

打幻灯片2,播音乐《体操-兵操》 7是不是挺象儿歌的?它在跟小孩子们说什么呢。(强身健体去当兵卫国) 这是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沈心工先生的其一代表作。 8 打沈心工的幻灯片。 9 他的另一首作品《黄河》和李叔同先生的作品《祖国歌》写于同一年代1905年左右,这个时候的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日俄战争之后,沙俄将其在我国东三省南部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有企图将当时的外蒙纳入自己的版图,这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些曲子就是为抗议沙俄侵略扩张行径而创作的。 10 听音乐《黄河》 11 听《祖国歌》 12 李书同幻灯 13 这些乐曲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的特性,这就是时代音调。 176 时代音调解释。;学堂乐歌的时代音调是爱国。 14 创作特点。 177 多数为填词,少数自创。 15 听填词优秀代表作《送别》。16 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地位:中国从学堂乐歌开始才有了自己的现代音乐。 17 当历史的车轮载着我们的音乐滚滚向前历经建国、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城乡的大街小巷忽然弥漫起这样的音调: 18 音乐《外婆的澎湖湾 19 《黄鹂鸟》 20 《童年》 21《同桌的你》 22《睡在我上铺的》

四、 创作 当你们告别了这段青涩的时代后,你们能回忆起自己的校园歌曲吗。当流行娱乐音乐无孔不入的充斥着整个校园的时候,你们会不会留下某种遗憾呢。为了弥补这样的遗憾,我们来做一件小小的事情; 选择你们自己喜欢的音乐曲调,填上自己创作的歌词,成为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校园歌曲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

一、学习目标(一)聆听、学唱歌曲《问》,感受、体验其在歌曲创作上的特点及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讽刺时政的社会现实意义。(二)在聆听、学唱、讨论、比较活动中认知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现实内容,并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三)80%的学生能够基本准确的演唱歌曲《问》的前八小节,同时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二、 重点:感受、体验、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难点:学生在理解过程中能够用语言表述作品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三、 教学内容安排(一) 演唱歌曲《问》,赏析《问》、《渔阳鼙鼓动地来》,感悟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性、艺术价值。(二)略听歌曲《抗敌歌》、《玫瑰三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知、认识相关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作品所体现的社会与艺术价值。(三)了解清唱剧的基本知识。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的音、视频资源,结合自己备课内容合理搭配,另外还可以结合自己具体情况选用好的其他资料补充。(二)引导学生自主上网查阅关于20世纪新音乐运动中的音乐家及音乐作品对社会及个人的发展和影响。五、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 一定要反复聆听、演唱主题,根据学生情况可采用听唱或视唱方式,最好能将主题背唱下来。(二)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中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三)充分利用教材中文字、插图、名言等素材配合教学工作。(四)教师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研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体现出的思想性内容和具有的艺术性价值。六、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

导入

4’

1、设问:假设我们今天来创作一首歌曲《问》,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困惑,第一句的旋律线条你会怎么来设计?2、设问:歌曲如何用旋律线条表达内容,播放歌曲《问》。

1、联系实际生活,设计歌词和旋律线走向。 2、聆听歌曲《问》。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线条对表达歌曲内容的作用。

《问》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歌曲《问》。

歌曲《问》

10’

1钢琴伴奏一起视唱2、引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爱国人士是如何用音乐来表达他们的困惑。3、由萧友梅引出作曲家黄自简介及代表作品。

1 用视唱的方式 感受歌曲的旋律线条。2、学唱歌曲,分析《问》。3 展示自制课件介绍萧友梅

学生展示自制课件。

把旋律这一要素作为切入点,学生体验、演唱歌曲,展开分析,感受歌曲内涵。

过渡

由萧友梅简介引出与他同时代作曲家黄自,简介黄自生平及代表作,引出清唱剧《长恨歌》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

歌曲《渔阳鼙鼓动地来》

20’

1、引导学生聆听欣赏歌曲《渔阳鼙鼓动地来》分析歌曲及背景。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借以古讽今的手法反映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3、引出清唱剧,了解清唱剧的概念。4、引导、提示学生理解作品。

1反复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视唱音乐主题16小节。2用歌唱的方式体验、对比《渔阳鼙鼓动地来》的两个段落一松一紧情绪上的对比。3、学生对比思考清唱剧与歌剧的区别。4对比《长恨歌》中第三乐章和第八乐章在不同音乐要素上的差别,对表现作品的不同作用,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艺术价值。

播放

《渔阳鼙鼓动地来》

音、视频

用讨论、对比、反复聆听等方法,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艺术价值和黄自的贡献。

8’

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二三十年代专业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2、指导学生完成拓展与研究第三、四题。

1、聆听艺术歌曲《玫瑰三愿》。2、结合本单元内容,完成拓展与研究第三题3、针对拓展与研究第四题,课后进行调研活动。

播放《玫瑰三愿》

用同时代的音乐作品,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专业音乐创作作品的理解。

小结

适当给予补充

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

3分钟

开放式小结,给学生留下自主、反思的空间

【教学内容】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毕业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搜集、阅读相关知识,认识国歌作者聂耳并知道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l 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能主动地投入到本课的各项音乐活动中,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教材分析】聂耳——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这节课主要欣赏的是《金蛇狂舞》和《毕业歌》。《金蛇狂舞》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全曲由三段构成循环结构,其中第二段采用螺丝结顶旋法,上下对答呼应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是同学重点分析的乐段。《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刻画了学生们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担负天下兴亡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方法】选用举例、聆听、比较、自行分析、小组讨论、交流看法、情感共鸣等分析作品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放映2009年国庆节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片段,起立唱国歌。2.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大、中、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唱国歌时要立正、严肃,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3. 情感教育人们唱起国歌,就会居安思危,想起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想起拋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就会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国旗,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却会看见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升旗过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学甚至还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礼,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唱国歌是师生表达爱国感情的一种神圣行为,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我们不仅要学会唱国歌,而且应该唱的准确,唱的有情感。二. 聂耳生平、代表作以及左翼音乐运动1.聂耳生平,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聂耳生平资料,老师适当补充。1、播放聂耳在舞台剧中的《打砖歌》演唱片段。2.简单学习左翼音乐运动三.作品欣赏(一) 赏析《金蛇狂舞》1. 听由民乐演奏的《金蛇狂舞》,先不介绍作品。思考:谈谈你想到了什么场面?心里激起了什么情绪?2.学生回答思考题3.教师补充:乐曲是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变创作的民乐合奏曲,表现了欢庆的节日场面,描绘的是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在欢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聂耳于1934年亲自指挥并灌成唱片。聂耳将乐曲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金蛇和狂舞个指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4.复听由管弦乐演奏的《金蛇狂舞》思考:这首管弦乐演奏的《金蛇狂舞》与民乐合奏的《金蛇狂舞》有什么不同,又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根据音乐要素进行分析。你个人喜欢哪一种风格的《金蛇狂舞》?并说出理由。5.介绍螺丝结顶概念:螺丝结顶是一种旋律写作手法,他将歌(乐)曲中的某几个乐句采用逐渐删减、收缩的方法,形成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的效果。师:大家看,这种句子越说越短,最后只剩下一个音在音乐中就叫螺丝结顶;一问一答就是对答呼应,这是我国传统的创作手法。这部分乐曲运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二)欣赏《毕业歌》1. 《毕业歌》创作背景;这首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毕业前他们欢聚一堂时唱了《毕业歌》。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起到了提示主题、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救亡战场的作用。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热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 听赏《毕业歌》的不同演绎形式版本。

四.总结讨论: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都是青年学生,时代不同了,我们如何认识今天的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老师引导尽量让学生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可结合奥运火炬传递受阻,以及目前四川地震的感想,先学做人后学技艺等观点,升华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扣题:我们不仅欣赏聂耳的优美作品更应欣赏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代代传唱,代代

29 冼星海

一、学习目标(一)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三)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感受《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聆听《怒吼吧,黄河》整体感受作品情绪。(二)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三)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图片、曲谱、学生用的mp3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二)运用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电脑等多媒体资源。(三)利用网络、阅览室、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整理所需要的文字、音响和音像等学习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课前指导学生分专题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学习资料。(二)课前引导学生用mp3先自听全曲《黄河大合唱》。(三)课上老师引导学生重点赏析《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四)拓展鉴赏:聆听殷承宗、郎朗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不同版本,开阔学生眼界,感受其中不同的演奏风格。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时间

导入

1、播放《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2、提问演唱的形式、作品名称等

1、聆听《保卫黄河》全曲2、思考并回答问题

1、通过熟悉的旋律,唤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兴趣2、复习初中所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并引出下一环节

5分钟

展开

教师引导并补充说明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音乐资料

使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及该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3分钟

感受

播放视频《怒吼吧黄河》

聆听并思考

感受音乐的情绪

5分钟

体验

弹奏《怒吼吧黄河》动机

跟随伴奏学唱

体验情绪上层层递进的变化

3分钟

深入

展示谱例并分段播放音频,教师针对该乐章各段落中音乐情绪的变化及音乐语言的运用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根据谱例分段赏析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曲中发挥的作用

理解并把握该作品各段落间音乐情绪和音色的变化以及音乐力度、速度的对比等音乐语言的运用(如同音重复、铜管乐器烘托气氛的作用等)。

15分钟

拓展

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教师针对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和《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及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在音乐表现形式方面的异同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对比钢琴协奏曲与大合唱中相关乐章之间的联系及异同

让学生比较在同一主题下两种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如轮唱、轮奏、转调等相关音乐语言的运用,陕北民歌《东方红》的主题在《黄河》钢琴协奏曲中所具有的特殊涵义等)。

10分钟

小结

老师总结提炼

讨论黄河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体现音乐的社会功能。

4分钟

第三十节祖国颂

一、学习目标:(一)聆听歌曲《忆秦娥﹒娄山关》,感受旋律、速度与艺术处理等音乐表现要素的作用,感受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并对比独唱与合唱版本音乐表现上的不同。(二)聆听《谁不说我家乡好》、《祝酒歌》两首群众歌曲,通过音乐表现要素的对比,尝试了解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不同,并初步感受群众歌曲的特征和体裁风格。(三)跟唱《我和我的祖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歌曲创作的繁荣景象,体会音乐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反应。二、教学重点体会音乐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反应,了解不同音乐作品的体裁特征。难点:感受不同歌曲中音乐表现要素的作用。三、 教学内容安排(一)导入:用毛泽东诗词导入本课。毛泽东诗词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小学、初中的语文课本也选择了不少毛泽东诗词作品。然而学生并不了解毛泽东诗词歌曲在新中国创作歌曲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七律·长征》是学生熟悉的作品,由此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综合语文、历史等学科,让学生形成对重点作品《忆秦娥﹒娄山关》的期待,直接进入主题。(二)新课:1、《忆秦娥﹒娄山关》:聆听作品,结合乐谱分析旋律、速度、艺术处理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及作用,感受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对比不同演唱版本的异同。2、《谁不说俺家乡好》:聆听作品,结合乐谱对比相同表现要素(旋律、速度、艺术处理)的特点及作用,体会群众歌曲的特点及其与艺术歌曲的不同。3、《祝酒歌》:聆听作品,体会音乐作品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反应。4 、跟唱《我和我的祖国》,熟悉作品旋律。5、拓展与探究:列举祖国颂歌题材的作品,完成课后探究活动第5题。教学方法与教学指导策略建议(一)比较分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音乐表现要素在不同作品中的作用于体现,分析不同体裁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等。(二)探究:在聆听的基础上,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体会音乐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反应。六、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思路

导入

1出示毛主席诗词2提问

1朗诵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2回答问题:除《七律长征》外,学过或知道哪些毛主席诗词?

2

通过毛主席诗词引出《忆秦娥﹒娄山关》

新课一:

《娄山关》1

1出示毛主席诗词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3播放录音

1朗诵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2师生互动3结合乐谱欣赏《忆秦娥 娄山关》

5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介绍歌曲背景

《娄山关》2

分析作品

1感受歌曲速度变化的作用2体会歌曲跌宕起伏的旋律3注意歌曲中的艺术处理

4

从音乐表现要素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娄山关》3

播放《忆秦娥·娄山关》的合唱版本

1欣赏2对比两个版本音乐表现上的不同

3

略听作品,感受两个版本的不同

新课二:艺术歌曲与群众歌曲

知识介绍艺术歌曲

结合刚才所欣赏的歌曲和书中艺术歌曲的定义,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艺术歌曲

4

此环节是承上启下的过渡环节,既总结艺术歌曲,又可引出群众歌曲,连接下一环节。

引出群众歌曲

阅读书上群众歌曲的相关文字,并尝试自己总结

2

教师在此环节并不对学生的结论做任何评判,只是引起学生的期待,使学生在下一环节中更积极的思考及理解作品。

新课三:《谁不说俺家乡好》

1提问

2师生总结

带着问题聆听并思考从旋律,速度,艺术处理等音乐表现要素上对比两首歌曲。

5

相同的音乐表现要素在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两种不用体裁歌曲中的体现

过渡

1介绍吕其明

2引出施光南及其作品《祝酒歌》

聆听并思考

2

此环节为承上启下环节,介绍吕其明可使学生知道,群众歌曲也亦是由专业的作曲家创作出来的

新课四:《祝酒歌》

播放《祝酒歌》

聆听作品,结合书上文字说说哪几个乐句最能体现举国欢庆十月胜利的喜悦之情。

5

此作品不作为重点作品,只做浏览性的欣赏,重点体会音乐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反应。

新课五:《我和我的祖国》

再次渗透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应。

欣赏并跟唱

8

通过对此作品的欣赏和演唱,再次强调音乐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即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应。

新课六:拓展与探究

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探究活动第五题

列举所知道的以祖国颂歌为主题的歌曲,并标明这首歌曲的体裁

3

拓展探究

总结

回顾本课所学歌曲,结合书上文字总结本课收获。

2

总结

31 乐坛新曲

、学习目标;()聆听《乱云飞》﹑《御风万里》,熟悉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通过聆听体验对比分辨中西乐队,比较中西乐队的风格色彩。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概况,简单了解彭修文()展望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及民族音乐的发展。二、教学重点: 聆听《御风万里》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认识中西合璧的意义。难点: 分辨《御风万里》中的汉藏蒙等民族音调主题三、教学内容安排()导入聆听:传统京剧片短,说出传统京剧乐队使用哪些乐器.(文武场 )()新授课《乱云飞》《御风万里》1聆听民乐演奏《乱云飞》回答问题2介绍民族管弦乐队发展概况和代表人物.3唱《御风万里》主题熟悉作品人,议论有关民族音乐的发展问题.()做练习进一步巩固.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选《御风万里》为主,《乱云飞》一带而过.2 《乱云飞》这个作品学生在前面单元里已有接触, 以此作品进一步介绍民族管弦乐队以及彭修文概况,可用时较短。3播放《乱云飞》的各个片断并进行比较,有利于锻炼培养学生的听觉。4组织简短的议论:谈谈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交响乐,引导学生关注怎样借鉴西洋为我所用。向学生渗透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意识。5、视唱乐谱,判断主奏乐器,感受音乐风格,辨别民族归属,领会作曲家引用它们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方法展示

目的意图

时间

播放传统京剧音乐片段,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聆听京剧片断,分辨并写出有哪些乐器

表格

视频资料

了解传统京剧乐队的构成,为新课作铺垫。

2`

依次播放两段音响,要求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1)民族乐队的《乱云飞》导板,2)中西乐结合的《乱云飞》导板

聆听作品、熟悉主题,在表格上填写回答问题:1、两者间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与传统京剧音乐相比你有何感受?2、乐队指挥是谁?

课件视频

表格

熟悉音乐主题,体会不同的乐队所带来的功能以及色彩上的变化。体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 3`

组织学生交流(事先查找)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器乐曲的创作及乐队的发展情况,教师进行整合补充

讨论交流建国后器乐曲创作以及乐队的发展状况,认识彭修文等

课件

了解民族器乐的发展及在发展过程中老一代音乐家彭修文等做出的重大贡献。

5`

播放《御风万里》中的几段民歌音频,要求学生找出并哼唱那个重复出现的旋律(可链接黄河船夫曲)

学生视唱各段乐谱侧重黄河船夫曲和嘎达梅林,判断各段的主奏乐器,感受音乐风格,辨别民族归属,领会作曲家引用它们的意义

表格课件

对作品形成初步认识

5`

组织议论:1)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交响乐?2对采用外来乐器及形式创作民族音乐作品,有什么看法?

谈谈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交响乐。谈谈有关借鉴西洋为我所用的问题

借鉴成熟的西洋乐器和创作经验,为我所用,拓宽民族音乐发展之路。

5`

完整播放《御风万里》

聆听、领会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了解中国在交响乐领域的追求。

10`

布置拓展中的练习(课本第220页)

学生根据以往对民族乐队的认识,完成拓展中的练习——排列出民族管弦乐队各种乐器的舞台位置。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教师用课件演

巩固本节课知识,

3`

32 歌剧艺术

一、学习目标:(一)在聆听中熟悉《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411秒)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310秒)这两首作品,初步探究这两首新歌剧选曲在歌剧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了解新歌剧音乐的一般特点,及其在歌剧中的作用。(二)欣赏《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并学唱片段,体验用音乐四要素形成的歌剧浓郁民族地方特色。(三)聆听《蝴蝶夫人》(416秒)片段,对比中外歌剧作品,了解歌剧音乐的构成要素因时代、民族、地域、体裁、创作方法而异,重点作比较分析中西歌剧在题材、形式、风格的不同特点。(四)在参与扮演人物角色歌剧片段的基础上,了解我国新歌剧的发展概况以及新歌剧的基本特征,进一步认识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二、教学重重点:在聆听和学唱中熟悉两首作品,了解新歌剧音乐的一般特点,及其在歌剧中的作用。难点:体验音乐四要素对歌剧浓郁民族地方特色的影响。三、教学内容安排(一)聆听中熟悉《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并学唱片段,体验音乐四要素所形成的地方民族特色。(二)拓展欣赏《蝴蝶夫人》《图兰朵》中的一个经典唱段。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一、播放视频:独唱、表演唱、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片段,鉴别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二、提问

欣赏、辨别、归纳、分组回答

1、以上分别是什么演唱形式?

2、能否说出歌剧及该唱段的名称和产生的年代?

3、请哼唱出歌剧片段中一个乐句。

教学

过程

新歌剧的时代划分及一般特点

了解新歌剧的时代划分及其特点

1 播放《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与《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出示题板题。

2 播放两个歌剧音乐片段

1、聆听两个唱段,感受并说出唱段的速度、情绪变化的不同点(分组做题板选择题)。2、跟唱两个唱段片段根据旋律特点,鉴别音乐等要素对作品民族地方特色的影响。3、各组推选、一位代表,选择你认为两个作品最能代表人物性格特点的一至两个乐句进行演唱,并可各抒己见。

播放(拓展):《蝴蝶夫人》

讨论:对比中外歌剧作品,了解歌剧音乐的构成要素因时代、民族、地域、体裁、创作方法而异。重点作比较分析中西歌剧在题材、形式、风格的不同特点。

播放《图兰多》尾声

1、欣赏

2、小结:什么是歌剧艺术

评价:做好记分评价的组织工作,并决出胜负。

分男、女两队,记录总分,举行歌剧知多少?——歌剧一乐句接龙唱PK活动

33课《流行风》

教学目标】聆听《思念》、《懂你》及《好汉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题材、体裁及音乐风格,通过鉴赏和比较了解和区分通俗歌曲和艺术歌曲、民间歌曲的不同风格和特征。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基础上,了解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并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能够有表情、轻松自如地进行演绎,形成自信的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 1、《思念》2、《懂你》 3、《好汉歌》

教学理念】我在设计流行风这一课时,力图通过用聆听、对比、分析、探讨、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演唱方法和风格特征,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美,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这四个基本理念,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学重点】通过对三种类型歌曲的聆听对比与演唱,研究各自的不同风格结构与特点,挖掘歌曲的内涵。

教学难点】让学生积极理解、参与、体验,表现流行风

教学教具】多媒体、钢琴、音乐影视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 设问讨论导入(情景创设:从学生熟知的音乐开始,由课前音乐《老鼠爱大米》做文章。)问:对流行歌曲的看法。说: 流行歌曲的特点。〔此时学生说的一定很浅薄且良莠不分,对此引出下文,起课堂流行风。〕二、感受体验与认知1.精选代表性流行歌曲(聆听、感受与体验)《思念》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这首歌开始,歌坛上刮起流行风,歌曲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思念惆怅之情。《懂你》表达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把目光和歌声投向母亲,反映整个社会对道德、亲情、文明的再度呼唤,之所以流行,还在于歌词的感人和歌曲独有的魅力。《好汉歌》在港台流行歌曲盛行时产生,一改当时流行歌曲甜、缠、悲之风格,让人耳目一新,这也正是该歌曲流行的原因。曲调取自河南民歌素材,歌曲粗犷、豪放,生动表现梁山好汉们的豪爽不羁、讲义气的性格。2.欣赏教学:在欣赏中发现歌曲结构、理解歌曲特点,挖掘歌曲内涵,分别从不同侧重点进行。(认知)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对流行音乐并不陌生,可是大家是否注意过,在形形色色的流行音乐中,存在着演唱方法特点各异的现象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鉴赏几首歌曲,具体来感受和体验其演唱风格。《思念》中让学生认识歌曲结构。通过分析歌曲结构(A+B),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通俗歌曲写法,即开始低吟,继而高唱,在延长的高音上结束。(深入浅出)《懂你》侧重流行歌曲中的教育思想。借用余光中乡愁是一座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该歌曲凄楚的韵味,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设计意图】 用两首演唱风格各异的曲子让学生分辨,既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为本课欣赏教学做铺垫。《好汉歌》中让学生理解流行歌曲的特点。抓住大跳音程的运用在该歌曲中得到很充分的体现,让学生明白流行歌曲中的动感成因,请学生说出其演唱风格与前两首有何不同。[答后提示:提示刘欢成功地应用民族唱法表现了梁山好汉粗犷、豪爽不羁、讲义气的性格。此曲的音乐素材来自河南民歌,所以演唱风格与前两首歌曲截然不同。]【设计意图】 高中新课标指出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这一环节通过聆听三首不同内容、不同情绪、不同演唱风格等等的歌曲,目的在于其一是让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其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活动作铺垫。

3.不失时机引导学生分辨好歌。当今流行歌曲可谓异军突起,数量众多,良莠不全。

问:怎样的流行歌曲才算是一首好歌?【设计意图】 这正对应了导课中学生对流行歌曲迷茫性的解释,学生听完本课,自然会有自己的分辨能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选择地听正是我要告诉他们的。

4.课堂探讨(1)我们已经知道了歌曲的演唱风格是各有特色的,下面略作对比分析,可列表归纳,内容有:风格、特色、名称、歌词、旋律、演唱等。通俗歌曲口语化、生活化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易记易唱,音域较窄,节奏富有变化;主要以富有激情和即兴的表演方式,注重与观众交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随和的气氛。艺术歌曲诗歌为主,艺术性强,不便传唱;音域较宽,有较高的演唱技巧,音色圆润,咬字吐字清晰;注重作品的时代性。民间歌曲即兴化、生活化、质朴明了;具有民间性、平民性、地方性、民族性,重在韵味;强调情绪的表达和感情的抒发。

(2)以上我们简单地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通俗歌曲和艺术歌曲、民间歌曲的不同风格特点,事实上它们之间还有许多相同或不同的风格特点,其实,任何唱法的形式都离不开自己民族的语言、歌曲的风格、感情的表达、声音音色的变化等等。

【设计意图】 通过在课堂中的探讨,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作用,既可检验他们对课堂学习环节的掌握程度,又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体验和参与活动。

三、拓展与创造1、听罢流行歌曲,把矛头指向通俗音乐(轻音乐、爵士乐、美国乡村音乐、迪斯科音乐、探戈音乐、通俗歌曲、摇滚音乐),不讲这些知识,而是通过课件展示提供各种音乐让学生做对应选择,以连线题形式出现,学生抢答,班长做裁判。

2、请学生用各自喜欢的表达方式演绎心目中的流行音乐情结,可每组选派代表上演PK赛或指定学生熟知的流行音乐让他们同台竞技,如表演唱、街舞、演奏等等。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表现要求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现、创造和倾听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该形式,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使他们在富于个性的表演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演奏、舞蹈等表演技能。通过实践,增强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四、课堂小结1、学生自我小结:概括通俗音乐特点,简言本课收获。(略)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欣赏、对比、分析了几首歌曲的不同演唱风格和特点,相信同学们对通俗歌曲和艺术歌曲、民间歌曲的一些演唱风格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一点从刚才大家的表演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同时,老师也察觉到同学们演绎的虽然都是流行音乐,但是选择歌曲的内容却各有千秋、不尽相同。在此,老师留给大家一个思考题:衡量一首曲子是阳春白雪或是下里巴人、是健康或低俗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请同学们课后一起思考和探讨,我们下节课再做交流。

34课《新时代》

【教学目标】(1)欣赏《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联系本册所学过的所有作品,懂得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的社会功能。(2)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合唱艺术的相关资料(文字、音响)在课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感受合唱音乐风格、特点,并了解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及艺术价值,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进行歌唱,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技能,让学生知道,知识技能永远是为表现音乐情感服务的。【教学内容】1、《走进新时代》2、《你是这样的人》3、《祖国颂》【教学理念】本课围绕着合唱形式表现之一——“合唱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教师不再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而是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渠道寻找、收集有关合唱相关的文化资料、信息、音响资料,并分成小组进行筛选和整理,最后通过多种形式整理出不同时期合唱代表作品,并总结此时的代表作在这个时期的意义与作用,并以合唱曲《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为例进行现场艺术实践,进一步感受合唱艺术的独特的艺术魅力。课前教师对每个声部长进行培训,然后由声部长再教会各自声部同学,培养学生对理论艺术实践的自主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从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本课是学生交流展示的环节,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相关理论与合唱的音响资料,从合唱的起源,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以及当时的音乐风格特点、作用意义等,认识用歌声记录新中国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补充,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从高中的音乐教学角度看,采用合唱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增大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率,使众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并通过艺术实践,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合唱音乐的特点,更多地发挥其引导、启发、促进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多渠道收集有关合唱艺术的相关资料(互联网、报刊、传播媒体、音响等),用文字和音响配合说明——什么是合唱艺术。教师需准备一些有关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便于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补充。学生以声部分单位围坐,便于随时进行讨论、交流和艺术实践。

【教学过程】1.听辨导入(1)对比聆听:独唱《走进新时代》;合唱《走进新时代》。

师:请大家分辨同一首歌曲,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而产生效果上的差别。(2)对比欣赏美声(戴玉强)和通俗(刘欢)两种唱法演唱《你是这样的人》(注:整曲结构 AAB ABA )。

师:该歌曲是电视纪录片《百年恩来》主题歌,为纪念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而作,歌颂伟人——我们敬爱周总理的颂歌,歌曲情感含蓄、深沉,令人荡气回肠。请同学们说出同一首歌曲采取不同唱法的效果有何不同,简单谈谈感受。(3)对合唱曲《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进行介绍: 说出聆听的感受; 学唱主题音乐,进一步体验歌曲的结构、内涵及风格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时期作品的历史意义。师:引出课题:合唱是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艺术形式;什么是合唱艺术 合唱艺术的特点是什么2.学生的交流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课件及音响资料)并互相进行交流。

由课代表主持,选出代表进行展示:关于合唱艺术的起源、发展,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作品,以及它们的风格特点。[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让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作业情况以及相应的音乐文化知识。3.艺术实践(重点作品的艺术实践)

(1)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课前各声部组长已做辅导,学生共同体验感受合唱特殊的艺术魅力。[] 重点作品的分析:《走进新时代》作于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前,歌曲以抒情而优美的旋律,动听而婉转的音调,抒发了中国人民在世纪之交,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迈地走进新时代的情怀。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完整,歌曲曲调采用民族五声宫调式歌词,以第一人称——我(我们)展开,倍感亲切。(2)教师带领学生分段学唱歌曲。(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边领会边演唱)在演唱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迈地走进新时代的激情。第一乐段是叙述性的直白——“总想对你表白……让我告诉世界……”表达我们豪迈的心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曲调婉转起伏娓娓动听,演唱中若将装饰音唱出来,更为曲调增添明快的色彩。第二乐段旋律基本上在高声区流动,情绪更为激动,并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歌词中先后以东方红春天的故事唱喻我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继往开来,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歌词中字、字、字、字、字、字,在唱的时候适度抬起软腭,注意整句的力度变化,渐强渐弱要处理得明显,尤其是第二段高潮部分,把豪迈的激情充分表达出来。[设计意图]此环节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显示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的问题,灵活、及时地给予指导,同时,应允许学生由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演唱风格(民歌加通俗)去表达他们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倡学生学习的过程。

欣赏:播放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的演唱片段。

师:在鉴赏中让学生认识个性化声音的价值,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嗓音条件按其不同的音色及演唱能力,组合成多种演唱形式,如:独唱、重唱、小组唱等,这不仅是对高中生个性表现能力与合作表现能力的培养,也是合唱所达不到的另一种艺术效果。(3)让学生体验、感受合唱作品的同时,教师着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进行提示,在音乐的社会功能上进行引导、点拨,适当进行研讨。4.研讨问题(组长主持)专题1:音乐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1)第一组组长引导同学阐述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如音乐可以作健身、广告背景等。(若时间充沛可播放他们课前准备好的音像资料片段。)2)教师点评:音乐来源于生活,又能反作用于人类生活。专题2:音乐是怎样为人类生活服务的?(1)第二组组长引导同学讨论音乐能点缀人类生活,如音乐可以伴舞、烘托影视剧的气氛等。(若时间充沛可播放他们课前准备好的音像资料片段。)2)教师点评:当音乐的情绪与生活场景的气氛吻合时,音乐就能烘托这个场景。专题3:列举与生活有关的音乐。(1)第三组组长引导同学列举生活中的音乐,如队列、迎送、婚丧、商场、汽车、公园等。(可播放他们准备好的音像资料)(2)教师判断其准确性。专题4:生活中的音乐有那些类别与社会功能?(1)第四组组长引导同学讨论实用性音乐类别与其相对应的社会功能。[如:礼仪音乐:进场、升旗、生日;影视音乐:电影、电视、戏剧;背景音乐:午餐、公园、商场;。伴奏音乐:健身、舞蹈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f8ede6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d.html

《高一音乐教案-人教版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