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3篇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3篇

时间:2020-06-20   来源:百科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百科】

  正爱因斯坦曾说过:对问题的发现能力比解决问题本身的能力更加有价值,发现问题的能力更能反映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1

  现代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成为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一个带有前瞻性的研究内容。现代思维科学研究表明: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个体思维品质的批判性和深刻性活跃的体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新制定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反思等方面获得发展。”要求学生“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但是,现在我们的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问题,缺乏创新精神。在课堂中教师讲、学生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很少有问题,即使有问题,问题的质量也不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乐问,有问是我们应着力研究的问题。下面谈谈本人在这一方面的一些认识。

  一、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

  1、教育理念有偏差

  我国的教育理念是以“知识为核心”的。家长、学生和教师都注重最后的考试成绩,不注重学习的过程,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存在着唯书至上的观念,认为书上写的都是科学的,老师讲的都是正确的。

  2、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一种“去问题教育 ”。“都听懂了吗?”是教师不约而同的一句禅语,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没有问题时老师就放心了,认为这节课成功了。教师就怕学生有问题,衡量教育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都变的没有问题。

  3、传统的师道尊严束缚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是一种权威,是知识的化身。学生对教师充满了崇拜,教师对学生发号施令,学生只有被动服从、接受。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是天经地义的事,问是教师的专利,回答是学生的本分,从教师来讲,不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学生来说,认为提问与自己无关。

  二、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传统教育的学习观认为学生唯唯诺诺、听话、不乱说乱动就是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敢想敢干,勇于创新。我国教育一向注重知识的积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新时期我们崇尚终身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每个教师都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你今天向老师提问题了吗”,这是犹太人在孩子回家后的问话,反映出与国人绝然不同的思维。在推崇自主探究学习,启动新一轮课改的今天,作为教师,最要紧的是树立现代教育的新思维:不是教学生“没问题”,而是教学生“有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1、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强弱与课堂的气氛有密切关系,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发挥学生好学、喜探究的天性,让他们敢想,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再提出自己所不能理解的问题。有一名学生问:“该怎样使用这两个单位呢?”老师立即表扬该同学肯动脑,问题提得好,并适时分析这个问题好在哪里,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

  2、创造条件,让学生“会问”。

  一是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发性的问题,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发展。如教学乘加应用题时,让学生设计一个旅游方案,准备带哪些东西,准备多少费用。这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学得积极投入,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二是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形成“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的心理趋向。如在“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是把正方形转换成长方形,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拓展思维空间,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疑,从而让学生在质疑、解疑过程中自主探索发现,培养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3、引导探究,让学生有“问”。

  一是有问题可问。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二是有时间和空间可问。传统教学中,一般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听到哪里,没有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探索的时间,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

  4、加强探索,让学生“善问”。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先要为学生做如何提问的示范,并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在教学“面积”概念时,教师启发学生问:“为什么是封闭图形?”这一关键处设问,就揭示了这一概念的实质。经过不断地示范和探索,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提到点子上,不会是提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

  5、创设情境,让学生乐“问”。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通过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情境导入: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这样,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12年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列欲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作为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不再拘泥于固定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让学生创新思维的花朵绽放。当然,这并非一朝之夕所能奏效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再持之以恒。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2

  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探究者,才能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才能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应当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下分五个方面浅析。

  一、设置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著名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学生学习具备积极的心态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基础。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数学情境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心态,并从情境的分析中去并提出数学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最容易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冲动,从而想方设法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小数点的移动”这节时,给要求学生给下面的物品加上价签(以元为单位,用两位小数表示),有个茶杯是三元二角,那个角怎么用元来表示,小数点怎么用。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学生操作后,迫不及待地问角怎样可以等于元,不能用整数表示,怎么办?能用分数表示吗?还有别的数吗?……这时,学生心中已激起求知的欲望,带着这样的激情学习自然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为学生大胆提问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勇于打破思维定势,不囿于陈说,不迷信权威,不拘于“标准答案”,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敢说、多说的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例如:用加法运算定律求11+11

  +11+11+11+11+13+14=

  生 1:这种题出的一点都不好。

  师:为什么?

  生 1:求几个数的和有很多方法,为什么一定要用加法运算定律?这不是禁锢了我们的思维吗?

  师:你们说得对,但它可能是想测试一下你们对加法的理解,以此推出简便计算。那你们打算怎么办?

  生 2:直接从左往右算就好了

  生 3:这种方法太麻烦了,我先算出11×6,再算从左往右的顺序,可以得出答案。

  生 2:我还发现后来用到加法交换律,更简单。

  这段师生与生生间的对白,就充分证明了在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中学生已不再是惟权的“乖孩子”,而是具有一定独立性、思辨性、批判性的“小勇士”。

  三、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好奇心是问题的源泉,是问题意识的典型表现。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从而发现问题,并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追根寻源,引起探究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呢?

  1.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让学生自由探索。

  2.珍视学生的提问。小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能比较幼稚,对此教师要保护,不要耻笑,更不要斥责,应给予表扬或肯定,并给予正面引导,积极强化,这样的强化能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另外,教师一时回答不了的问题,不能搪塞、哄骗,应告诉学生:“让我们共同思考,寻找答案。”或“等查到答案后,再告诉你们。”然后及时查找资料,把答案告诉学生。

  3.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探索活动,如游戏活动、手工活动等等。通过感官获得直接经验,从而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对学生们的好奇心指出方向,并向他们提供可利用的因素,以引起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四、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促使学生乐于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诱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石。在数学课堂上,要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并且敢于问,乐于问。比如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设置问题情境,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给学生多个感官的刺激,思维活跃了,问题的火花便由此产生了。

  例如,在上运算定律这一堂课时:本文是这样设计的。

  判断下列算式对错,错的请说明理由(运用了哪些定律)?

  1.29+22+78=29+100。

  答:算式是对的,但不能说是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2.12×97+3=12×100

  答:与乘法结合律不符。

  3.123-68+32=123-(68+32)

  答:错。( )

  ……(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这个是我写的)

  先让学生讨论,交流,请学生一一来指出题目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教师总结。让学生真正掌握结合律和交换律的用法,做到化繁为简,提高解题的效率。

  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要由衷地欣赏并给予肯定。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正如陶行知说的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和起点。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创设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的一代人才。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3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政策的调整、课程结构的重建、课程标准的制度、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更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体系的建立、教师教育以及制度创新等,是一个内在组成部分。如何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道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在学习中敢于思考,发现问题,让自己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让学生探究性思维在此过程中也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培养过程,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激发。下面笔者就通过本文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得以借鉴。

  一、构建民主环境,让学生敢问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别强,求知欲特别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他们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从而动脑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能不断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就能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思考、认真探究,就能促使学生认识到旧知识已经不够用,从而产生一种要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

  在教学情景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动态,让学生在老师的掌控中进行学习,学生喜欢什么,对什么比较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针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一些融入。小学生的思想还算是比较单纯,一般让他们能玩儿就会比较开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抓住学生这样的一个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这样学生内心得到了满足,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自然也会产生疑问,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提出相应的问题,在此期间我们的目的也就自然地达到了,可是在教学中也会遇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处理,比如说部分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或者是动手操作的东西不感兴趣,那么激发这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就格外得重要,此外,教学中还应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可以对每一个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由于教师在教学时建立了一种适宜的、适合师生互动的心理情境,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心理自由度,师生之间可以像朋友一样相处,像朋友一样参与学习、参与互动,他们就会积极举手,发言踊跃,大胆提出数学问题。

  二、在教学中提供开放性问题

  在对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然也要占很重要的因素,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设计问题,有些学生不喜欢考虑问题,有些学生喜欢考虑问题,这就给我们老师提出了很关键的难题,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都喜欢考虑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呢。对此我就提一下个人的意见和见解,我认为改变这一根本问题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学生设置或者是提出比较开放的问题,不能让学生总是思考一些死的知识问题,这样没有新意,学生自然懒得思考,问题的新颖恰恰可以激发学生们思考的兴趣,比如说在课堂中将生活与课堂问题进行相互的练习,给学生调换一下问题的口味,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大家去借鉴。

  三、教给方法,使学生寻“疑”善问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善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和善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

  数学教学也应当重视预习工作,我在教学实践中很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并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逐步提出以下预习要求:1.阅读课本上例题的分析、解答过程;2.根据例题要求,试操作;3.选择与例题相仿的题目试练习;4.对不理解的分析、解答过程做上记号,或记在笔记本上。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可在课前询问老师或同学,或课中学到哪一处时随时提问。这样不仅加强了预习能力的培养,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提问能力。这个问题往往被众多的老师忽视,经过解释,学生对“误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自己往后的操作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也引起老师对一些细节问题的关注,从而能够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可谓“一问多得”。

  四、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举措,只有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韩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0年第3期

  2.黎宇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素质教育论坛・上半月》2010年第8期

  3.汤秋棉.《培养问题意识拓展数学空间》《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第18期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content/140885.html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