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语文 > 说课稿 > 9上杨修之死中人物特点

9上杨修之死中人物特点

时间:2019-06-11   来源:说课稿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说课稿】

《杨修之死》是九年级人教版语文第17课的一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版)第七十二回。标题是编者添加的。下面是中国文库网www.chinawenwang.com分享的9上杨修之死中人物特点,供大家参考!下面是中国文库网www.chinawenwang.com分享的9上杨修之死中人物特点,供大家参考!

  9上杨修之死中人物特点

  作家作品介绍   罗贯中(约1330一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最足以代表罗贯中创作成就的作品是《三国志通俗演义》,该书以宏大的结构描写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关羽等众多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罪行,寄托了人民渴求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愿望,表现了重义守信、平等互助的人与人的关系。它善于运用传神笔法去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尤其擅长描写战争。它影响极其巨大深远,长期以来起着历史教科书、军事教科书、生活教科书的作用。   时代背景简介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是曹操与刘备交战中的一个小插曲。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经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兵退斜谷以待战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课文主题理解   文章通过写杨修之死,叙述了杨修与曹操矛盾冲突的形成过程,揭示了杨修恃才放旷的性格悲剧和曹操阴险残诈、老奸巨猾的性格特点。   选文共12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①~③段):写曹操焦虑战事,并以惑乱军心为名,处死杨修。   第二部分(第④~⑨段):补叙杨修之死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⑩~⑩段):写曹操强行进兵,兵败而回。   文章第①段写战局僵持不下。两个“欲”字把曹操进退维谷的尴尬情形表露无遗。“鸡肋”这一口令正是他犹豫不决、烦躁不安情绪的自然流露。他这种心理是一般人所不能察觉的。叙事至此,好像平淡无奇,却为杀杨修埋下了伏笔。   第②段转写主簿杨修。他先是行为乖张,让军士“收拾行装”,然后再说明理由,点破曹操口令的秘密,得出“魏王必班师”的结论,并且波及夏侯悖。这样,“动乱”就由局部扩展到全军,杨修在劫难逃,必死无疑。   第③段又回过头来写曹操。他先召夏侯悼,后唤杨修,最后“大怒”,喝令刀斧手杀人,令人惊骇。虽说杨修惑乱军心,但罪不致死,曹操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这正是下文要交代的内容。   第④段开头,用“原来”的补叙语气暂时按下现在进行的事态。接着以下六段各叙述一件事,写了杨修数犯曹操之忌。这六件事分别是:识破门内添“活”字,分食一盒酥,戳穿梦中杀人真相,密告曹丕失败,教曹植出城门,为曹植作答教。这六件事,由耍小聪明到恶作剧,再到揭露曹操的丑恶灵魂,后到参与曹操的家政—一立嗣之争,愈演愈烈,逐渐升级,最后达到曹操不能容忍的地步,致使曹操借军法处死了杨修。杨修之死,是他与曹操矛盾长期积累、激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杨修恃才放旷,不顾礼法,无视尊卑贵贱的性格悲剧。最后三段是故事的尾声。曹操杀了杨修,又不顾军情,大举进攻,终于兵败负伤,狼狈逃窜。这是他对杨修洞悉其意图的恼羞成怒,也是他为杀杨修付出的沉重代价。   至此,杨修之死的前前后后、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曹操、杨修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课文写作特点   1.精密的叙事结构。   在《杨修之死》这个小故事中,作者采用了顺叙和补叙相结合的写法,用历史来解释现在,深刻地揭示了杨修与曹操之间的矛盾的根源。补叙的六个故事按矛盾的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展开,使文章结局自然,水到渠成。   2.人物个性特征鲜明。   选文共写了两个人物——曹操和杨修。曹操是全书的主要角色,他有雄才大略,善于权术,又自私自利,诡诈残暴。他随口传令,是其率性的一面;深更半夜,执斧巡视,表现了他不安的心理;借故杀人,梦中杀人,暴露出残酷与多疑的本性;对杨修的忍耐,杀侍卫后的痛哭,“佯怒夏侯惇”,又表现出狡猾虚伪的性格特征。杨修,自恃才思,疏放不羁,蔑视权贵,张扬个性,数次揭穿曹操的把戏,把曹操戏弄于掌股之间,也因此而付出了生命这样惨重的代价。文章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使人物活灵活现,形象鲜明生动。   课文比较赏析   (一)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而《三国演义》却主要描写他的坏处,在许多读者中造成了对这个历史人物的错觉,完全有必要加以澄清。正如鲁迅先生指出的:“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出处同上)鲁迅先生要读者把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区别开,因为小说中的曹操形象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早已脱离开历史上真人真事的限制,而被创造成了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   (摘自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二)由于《三国演义》的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因此对曹操的揭露有不少是虚构的。还有一些地方,作者认为是要害问题,极力加以渲染,其实并非要害。如曹操对汉室不忠,挟天子以令诸侯,杀后逼宫等等,尽管作者认为大逆不道,深恶痛绝,大肆渲染,但并不能作为判定曹操功罪的依据。阅读《三国演义》,不应当按照作者的爱憎倾向和是非标准来评价曹操。文学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作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典型的客观意义并非完全相同的。《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既有应该肯定的东西,也有必须否定的东西。历史上一切曾经起过某种进步作用的剥削阶级政治家都是如此。曹操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他们这种共同的本质特征,所以说他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   (摘自吉林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小说史话》,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课文难点讲解   1.课文是如何来写曹操对杨修态度的变化的?(或:对杨修的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曹操对杨修态度的变化是由“忌”到“恨”,课文是通过六件事情的叙述来展示矛盾的逐层激化的。当杨修指出曹操门内写“活”乃“阔”字,是嫌园门宽时,即使是单纯的智力较量,曹操也不甘心处于下风,所以他表面“称美”,以示宽容,心里却非常忌妒杨修的才华。当杨修搞恶作剧,分食一盒酥时,面对杨修的强词夺理和荒唐行为,曹操有苦难言,只好用“喜笑”来掩饰,然而内心却对杨修这样戏弄自己颇为恼火。当杨修一语揭破曹操梦中杀人的本质时,曹操更加恨他。告发曹丕不成,杨修的小聪明居然耍到曹操的家事上来,这使曹操对他的憎恨又升了一级。教曹植出城门,使曹操对他的恨由埋藏在心里进而外化为情绪上的大怒。给曹植作答教,这是教曹植在智能上欺骗曹操,以致曹操怒不可遏,骂出声来,这也是历次积怨的总爆发。课文写这一变化过程时,是沿着这样一条线来逐层深入的:“忌之”→“恶之”→“愈恶之”→“愈恶之”→“大怒”→“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   2.杨修之死到底是谁的过错?   这是一个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对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看:杨修被杀,是他与曹操历史积怨的必然,是杨修耍小聪明,搞恶作剧,甚至参与曹操家政问题带来的结果。作为“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自有他的尊严,杨修总是有意无意地触犯他的尊严,戏弄他,甚至于行军打仗时也自作聪明,译破“鸡肋密码”,使得“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从这方面来看,他是有过错的。但他错不致死,曹操以惑乱军心罪处死杨修,是公报私仇,小题大做,是借“惑乱军心”之名,泄往日数犯自己忌讳之愤。因此,杨修的死,曹操之过更为大些。所以对于杨修的死因,   以下说法较为概括和全面:杨修插手曹家兄弟的继位之争,又欺骗过曹操,所以被杀。   3.课文中的补叙部分有什么作用?   课文运用了顺叙与补叙相结合的方法来讲述故事。①~③段和⑩一⑩段为顺叙,④~⑨段为补叙。顺叙是“现在进行时”,正面讲述故事的发生发展,一般是叙事的主体部分;补叙是把时间回到过去,补充一些情节,给顺叙提供背景支持或强化其合理性。   教学建议   一、简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和创作风格,让熟悉这部小说或这段历史的同学讲几个小故事,以活跃课堂气氛。   二、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掌握这篇小说的叙事方法。理清各段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情节要素。   三、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曹、杨矛盾冲突的本质和把握二人个性特征上,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两个小说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至少能够从正反、善恶两方面加以分析,避免简单化、片面化的认识。   四、教师可以找来《三国演义》毛宗岗评点本,多抄录几段评语,启发学生广开思路,畅所欲言,对课文节选部分作一些点评。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观赏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有关情节,评价其改编原著的优劣得失。

更多相关内容:
    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特点 邀请家长参与到家庭作业的评价中来不仅有助于家长了解学校的课业管...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以微博、微信为主的自媒体... 青铜葵花人物简介 道路旅客运输和其他客运方式相比,有以下特点: 身的个性所在时,多结合意向高校的特点与专业去描述,显示在就读专业... 现代中国社会流动特点 白杨树的精神格言 根据人选特点和特长 描写小青蛙作文 股权现金流,非流动负债 自媒体时代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都城建筑布局和政治观念的变化 由于知识结构不同,他们的思维特点和阅读视角也和我们有着比较大的差异。 最新我国中小企业,分布图 工程管理人员个人特长及自我评价 南非农业省份 各种花的寄语 如何有特点的进行自我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yuwen/70855.html


《9上杨修之死中人物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