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语文 > 教学设计 >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22.1.3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22.1.3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07   来源:教学设计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教学设计】

下面是中国文库网www.chinawenwang.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2.1.3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2.1.3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

  课时题目: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

  1. 能画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够比较它们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异同,理解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2. 能说出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最值.

  3.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获得将表格、表达式、图象三者联系起来的经验,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4. 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达到对抛物线自身特点的认识和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

  教学重点:

  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 二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图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够比较和的图象的异同,理解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板书设计:

  课题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   ………………    ……………… ………………

  ……………… ……………… ……………… ………………

  教学过程:

  Ⅰ.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____________.

  (1)开口___________;

  (2)对称轴是___________;

  (3)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_;

  (4)当时,随的增大而___________;

  当时,随的增大而___________;

  (5)函数图象有___________点,函数有___________值;

  当_____时,取得__________值____.

  问题:那二次函数的图象会是什么样子呢?它会有哪些性质呢?它与的图象有关系吗?

  Ⅱ.自主探索、小组互学、展学提升:

  1、学生活动内容及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1)作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完成“议一议”

  (3)一小组派代表展示,其它小组与老师评价、完善。

  2、自学问题设计

  (1)作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列表:观察的表达式,选择适当的值,填写下表:

  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

  连线: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便得到函数的图象。

  议一议:

  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与同伴交流:

  (1)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样子?

  (2)它的开口方向是什么?

  (3)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是谁?

  (4)它的顶点坐标是什么?

  (5)当取什么值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取什么值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6)二次函数的图象有最高点还是最低点?它会取得最大还是最小值?是多少?

  此时,等于多少?

  (7)二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象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它们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教师活动内容

  教师巡视,察看学生完成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

  当学生展开讨论时,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启发、点拨学生的思维。

  当学生展示时,适时质疑、反问,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思考

  Ⅲ.自主探索、展示完善:

  1、学生活动内容及方法

  学生通过上一环节的作图、观察、比较、归纳、交流讨论等过程,已经积累了一些方法和经验,所以此环节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1)作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观察、思考完成“想一想”

  (3)一学生展示,其他同学与老师评价、完善。

  2、自学问题设计

  问:

  二次函数的图象会是什么样子?它与二次函数的图象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它们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它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是什么?它的增减性、最值是什么情况呢?请你先猜一猜,然后做出它的图象观察思考,你猜的对吗?

  (1)作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列表:观察的表达式,选择适当的值,填写下表:

  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

  连线: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便得到函数的图象。

  (2)想一想:

  仔细观察,用心思考:

  (1)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样子?

  (2)它的开口方向是什么?

  (3)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是谁?

  (4)它的顶点坐标是什么?

  (5)当取什么值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取什么值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6)二次函数的图象有最高点还是最低点?它会取得最大还是最小值?是多少?

  此时,等于多少?

  (7)二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象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它们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教师活动内容

  教师巡视,察看学生解决问题情况并适时指导.之后请学生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完善.

  Ⅳ.自主探索、小组互学、展学提升:

  1、 学生活动内容及方法

  学生在前面作图、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完成“猜一猜”,然后师生共同利用计算机进行验证。最后,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总结二此函数的性质。

  2、导学问题设计

  猜一猜:

  (1)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样子呢?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关系?请你描述一下二次函数的性质.

  (2)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样子呢?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关系?请你描述一下二次函数的性质.

  议一议:

  (1)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2)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

  性质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增减性

  当______时,随的增大而增大;

  当______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当______时,随的增大而增大;

  当______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最值

  当____时,函数取得

  最____值____.

  当____时,函数取得

  最____值____.

  3、教师活动内容

  观察学生完成问题情况,并适时给予点拨。学生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完善。

  Ⅴ.评测练习

  1. 函数的图象可由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

  函数的图象可由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

  2. 将函数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可得函数的图象;

  将函数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函数的图象;

  将函数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可得到的图象.

  3. 将抛物线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

  将抛物线向下平移5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

  4. 抛物线的开口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当时,随的增大而 ,当时,随的增大而 ,当 时,函数取得最 值,这个值等于 .

  5. 抛物线的开口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在对称轴的左侧,随的增大而 ,在对称轴的右侧,随的增大而 ,当x= 时,函数取得最 值,这个值等于 .

  6. 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1),B(2,5),则函数的表达式为 ;若点C(-2,m),D(n ,15)也在函数的图象上,则点C的坐标为 ,点D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Ⅵ.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的收获:

  本节课你的疑惑:

  Ⅶ.作业布置:

  22.1.3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作图实验归纳总结二次函数

  的图像与性质;

  (2)引导学生直观感知二次函数与之间的平移变换规律,并能根据平移规律准确地写出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作图、观察、类比、小组合作、归纳总结等方法,学生经历体验二次函数

  性质的探究过程,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思考方法;

  (2)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二次函数图像的呈现,去研究其二次函数的平移变换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中,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2)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体会通过探究得到发现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根据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解析式,得到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并能理解二次函数

  图象与

  图像之间的平移变换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

  与

  之间的平移变换规律,并能应用此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法与学法导航

  1.教法指导:动手操作

  自主观察

  合作交流

  思考探究

  归纳总结

  应用提升;

  2.学法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画出二次函数图像,从图像中观察,分析,类比等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1)观察学生的动手操作,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画图过程中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2)及时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3)制作动画课件,展示二次函数

  与

  之间的平移变换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平移变换规律;

  (4)根据学生学情特点,精选典型例题。

  2、学生准备:(1)将班级学生分组,并且可让学生自己适当的预习;

  (2)学生自己准备坐标纸,画好平面直角坐标系。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经典回顾】

  1. 想一想,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把下表填好:

  抛物线解析式 抛物线性质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2. 做一做:

  (1)抛物线

  的开口方向为 ,顶点坐标为___ _ __,对称轴是___ ___;当

  __ _ ___时,

  随

  增大而减小;当

  ___ __时,

  随

  增大而增大;当

  ______时,

  有最______值是____ __。

  (2)抛物线

  的开口方向为 ,顶点坐标为___ _ __,对称轴是___ ___;当

  ____ __时,

  随

  增大而减小;当

  ___ __时,

  随

  增大而增大;当

  ______时,

  有最______值是____ __;它可以由抛物线

  向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得到。

  (3)抛物线

  的开口方向为 ,顶点坐标为____ __,对称轴是___ ___;当

  _ _____时,

  随

  增大而减小;当

  ___ __时,

  随

  增大而增大;当

  ______时,

  有最______值是____ __;它可以由抛物线

  向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得到。

  3. 【发现问题】:二次函数

  的图像是什么,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又是多少,与二次函数

  又有怎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本活动来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要点,同时让学生更能把握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重要内容,通过复习让学生体验类比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能让学生发现我们本节课的主题:二次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动手作图】

  【提出问题】:画出二次函数

  的图象,指出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并说出与二次函数

  之间又存在的关系?

  【分析问题】根据所学过的知识,采用类比学习的方法,要得出二次函数

  的性质就要画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像,要得出与二次函数

  的关系就要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两个函数图像,通过图像的呈现得出我们的结论。

  【解决问题】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二次函数

  和

  图像。

  (1)列表如下:

  …-4-3-2-1012…

  …-8-4.5-2-0.50-0.5-2…

  …-5.5-3-1.5-1-1.5-3-5.5…

  (2)描点连线,画图如下:

  (3)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二次函数的平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画函数图象,给学生创设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分析、探索出函数图象的有关性质,培养学生数形给合的思想。教师及时进行课件演示,既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又能引导学生通过演示过程观察、分析,进一步验证、直观地得出函数图象的性质。

  【活动三:合作交流】

  1.从图像可知二次函数

  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

  ,顶点是

  ,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少;

  2.

  和

  的关系为: 二次函数

  是由

  向下平移1个单位,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或者说二次函数

  是由

  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缩小步子,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这一认知过程。

  【活动四: 归纳总结】

  1. 抛物线

  的性质规律:

  (1)当

  时,开口向上;当

  时,开口向下;

  (2)对称轴是直线

  ; (3)顶点是

  ;

  (4)若

  ,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少,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若

  ,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少;

  2.抛物线的平移变换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

  一般地,抛物线

  与

  形状相同,但位置不同。把抛物线

  向上(下)向左(右)平移,可以得到抛物线

  ,平移的方向、距离要根据

  、

  的值来决定。

  3. 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二次函数

  开口方向开口向上开口向下开口向上开口向下  对称轴

  顶点坐标

  增减性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少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少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少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少

  4. 运用所学解决下列问题:

  (1)抛物线

  是由抛物线

  怎样平移得到?

  (2)抛物线

  是由抛物线

  怎样平移得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结合学生自己所画图像,运用类比的学习方法,归纳总结出

  的性质和平移规律,让学生体验到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过程;同时为了更好的巩固所学的内容,本活动特意为学生准备2道练习题,已达到所学内容的效果。

  【活动五:拓展提升】

  问题:要修建一个圆形喷水池,在池中心竖直安装一根水管。在水管的顶端安装一个喷水头,使喷出的抛物线形水柱在与池中心的水平距离为1米处达到最高,高度为3米,水柱落地处离池中心3米,水管应多长?

  解: 以水管与地面交点为原点,原点与水柱落地处所在直线为

  轴,水管所在直线为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如图所示。点

  是图中这段抛物线的顶点。因此可设这段抛物线对应的函数是

  由这段抛物线经过点

  ,可得

  解得

  因此

  当

  时,

  ,故水管应

  米长。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二次函数应用题,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加深对二次函数性质的运用,让学生通过经历运算、观察、思考、建立函数模型这一过程,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活动六: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请同学们说出本节课的收获、成功的地方、困难的地方、疑问等等。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六、板书展示

  【板书设计】

  §22.1.3 二次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

  一、经典回顾(类比学习的方法) 四、应用提高(函数模型思想)

  二、动手操作(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课堂小结

  三、归纳总结(一般到具体的方法)

  二次函数

  的性质:

  二次函数

  的平移规律:

  七、课堂作业

  1. 二次函数

  的顶点坐标是_____,对称轴是____ _,当

  =_____时,

  有最值_____;当

  时,若

  _____时,

  随

  增大而减小。

  2.抛物线

  有最______点,其坐标是______,当

  =______时,

  的最______值是______;当

  ______时,

  随

  增大而增大。

  3.将抛物线

  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 ___。

  4.一条抛物线和抛物线

  的形状、开口方向完全相同,顶点坐标是

  ,则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 _ ___。

  5.要得到

  的图象,需将抛物线

  作如下平移( )

  a.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

  b.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c.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

  d.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6. 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上有两个点

  ,

  ,则

  、

  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7.把二次函数

  的图象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二次函数

  的图象。

  (1)试确定

  的值;

  (2)指出二次函数

  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8. 一场篮球赛中,小明跳起投篮,已知球出手时离地面高

  米,与篮圈中心的水平距离为8米,当球出手后水平距离为4米时到达最大高度4米,设篮球运行的轨迹为抛物线,篮圈中心距离地面3米,问此球能否投中?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在前面学过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二次函数

  ;

  、

  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运用图像变换的观点把二次函数

  的图像经过一定的平移变换,而得到二次函数

  的图像。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自主观察、合作交流、思考探索、归纳总结、应用提高等活动,体现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也是学习的目的的理念。主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进行知识探究的;另外,在本节内容学习中同学们还要注意 “类比”前几节的内容学习,在对比中加强联系和区别,从而更深刻的体会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通过本节课教学,得出几点体会:

  1.在教学中二次函数的图像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尤其重要,必需特别强调。

  2.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学会了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并据此分析得出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把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应用于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据此形成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3.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利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能使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

  .3 《二次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作图实验归纳总结二次函数

  的图像与性质;

  (2)引导学生直观感知二次函数

  与

  之间的平移变换规律,并能根据平移规律准确地写出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作图、观察、类比、小组合作、归纳总结等方法,学生经历体验二次函数

  性质的探究过程,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思考方法;

  (2)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二次函数图像的呈现,去研究其二次函数的平移变换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中,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2)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体会通过探究得到发现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根据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解析式,得到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并能理解二次函数

  图象与

  图像之间的平移变换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

  与

  之间的平移变换规律,并能应用此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法与学法导航

  1.教法指导:动手操作

  自主观察

  合作交流

  思考探究

  归纳总结

  应用提升;

  2.学法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画出二次函数图像,从图像中观察,分析,类比等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1)观察学生的动手操作,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画图过程中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2)及时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3)制作动画课件,展示二次函数

  与

  之间的平移变换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平移变换规律;

  (4)根据学生学情特点,精选典型例题。

  2、学生准备:(1)将班级学生分组,并且可让学生自己适当的预习;

  (2)学生自己准备坐标纸,画好平面直角坐标系。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经典回顾】

  1. 想一想,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把下表填好:

  抛物线解析式 抛物线性质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2. 做一做:

  (1)抛物线

  的开口方向为 ,顶点坐标为___ _ __,对称轴是___ ___;当

  __ _ ___时,

  随

  增大而减小;当

  ___ __时,

  随

  增大而增大;当

  ______时,

  有最______值是____ __。

  (2)抛物线

  的开口方向为 ,顶点坐标为___ _ __,对称轴是___ ___;当

  ____ __时,

  随

  增大而减小;当

  ___ __时,

  随

  增大而增大;当

  ______时,

  有最______值是____ __;它可以由抛物线

  向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得到。

  (3)抛物线

  的开口方向为 ,顶点坐标为____ __,对称轴是___ ___;当

  _ _____时,

  随

  增大而减小;当

  ___ __时,

  随

  增大而增大;当

  ______时,

  有最______值是____ __;它可以由抛物线

  向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得到。

  3. 【发现问题】:二次函数

  的图像是什么,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又是多少,与二次函数

  又有怎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本活动来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要点,同时让学生更能把握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重要内容,通过复习让学生体验类比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能让学生发现我们本节课的主题:二次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动手作图】

  【提出问题】:画出二次函数

  的图象,指出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并说出与二次函数

  之间又存在的关系?

  【分析问题】根据所学过的知识,采用类比学习的方法,要得出二次函数

  的性质就要画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像,要得出与二次函数

  的关系就要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两个函数图像,通过图像的呈现得出我们的结论。

  【解决问题】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二次函数

  和

  图像。

  (1)列表如下:

  …-4-3-2-1012…

  …-8-4.5-2-0.50-0.5-2…

  …-5.5-3-1.5-1-1.5-3-5.5…

  (2)描点连线,画图如下:

  (3)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二次函数的平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画函数图象,给学生创设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分析、探索出函数图象的有关性质,培养学生数形给合的思想。教师及时进行课件演示,既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又能引导学生通过演示过程观察、分析,进一步验证、直观地得出函数图象的性质。

  【活动三:合作交流】

  1.从图像可知二次函数

  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

  ,顶点是

  ,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少;

  2.

  和

  的关系为: 二次函数

  是由

  向下平移1个单位,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或者说二次函数

  是由

  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缩小步子,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这一认知过程。

  【活动四: 归纳总结】

  1. 抛物线

  的性质规律:

  (1)当

  时,开口向上;当

  时,开口向下;

  (2)对称轴是直线

  ; (3)顶点是

  ;

  (4)若

  ,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少,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若

  ,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少;

  2.抛物线的平移变换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

  一般地,抛物线

  与

  形状相同,但位置不同。把抛物线

  向上(下)向左(右)平移,可以得到抛物线

  ,平移的方向、距离要根据

  、

  的值来决定。

  3. 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二次函数

  开口方向开口向上开口向下开口向上开口向下

  对称轴

  顶点坐标

  增减性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少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少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少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少

  4. 运用所学解决下列问题:

  (1)抛物线

  是由抛物线

  怎样平移得到?

  (2)抛物线

  是由抛物线

  怎样平移得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结合学生自己所画图像,运用类比的学习方法,归纳总结出

  的性质和平移规律,让学生体验到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过程;同时为了更好的巩固所学的内容,本活动特意为学生准备2道练习题,已达到所学内容的效果。

  【活动五:拓展提升】

  问题:要修建一个圆形喷水池,在池中心竖直安装一根水管。在水管的顶端安装一个喷水头,使喷出的抛物线形水柱在与池中心的水平距离为1米处达到最高,高度为3米,水柱落地处离池中心3米,水管应多长?

  解: 以水管与地面交点为原点,原点与水柱落地处所在直线为

  轴,水管所在直线为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如图所示。点

  是图中这段抛物线的顶点。因此可设这段抛物线对应的函数是

  由这段抛物线经过点

  ,可得

  解得

  因此

  当

  时,

  ,故水管应

  米长。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二次函数应用题,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加深对二次函数性质的运用,让学生通过经历运算、观察、思考、建立函数模型这一过程,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活动六: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请同学们说出本节课的收获、成功的地方、困难的地方、疑问等等。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六、板书展示

  【板书设计】

  §22.1.3 二次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

  一、经典回顾(类比学习的方法) 四、应用提高(函数模型思想)

  二、动手操作(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课堂小结

  三、归纳总结(一般到具体的方法)

  二次函数

  的性质:

  二次函数

  的平移规律:

  七、课堂作业

  1. 二次函数

  的顶点坐标是_____,对称轴是____ _,当

  =_____时,

  有最值_____;当

  时,若

  _____时,

  随

  增大而减小。

  2.抛物线

  有最______点,其坐标是______,当

  =______时,

  的最______值是______;当

  ______时,

  随

  增大而增大。

  3.将抛物线

  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 ___。

  4.一条抛物线和抛物线

  的形状、开口方向完全相同,顶点坐标是

  ,则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 _ ___。

  5.要得到

  的图象,需将抛物线

  作如下平移( )

  a.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

  b.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c.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

  d.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6. 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上有两个点

  ,

  ,则

  、

  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7.把二次函数

  的图象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二次函数

  的图象。

  (1)试确定

  的值;

  (2)指出二次函数

  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8. 一场篮球赛中,小明跳起投篮,已知球出手时离地面高

  米,与篮圈中心的水平距离为8米,当球出手后水平距离为4米时到达最大高度4米,设篮球运行的轨迹为抛物线,篮圈中心距离地面3米,问此球能否投中?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在前面学过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运用图像变换的观点把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一定的平移变换,而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自主观察、合作交流、思考探索、归纳总结、应用提高等活动,体现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也是学习的目的的理念。主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进行知识探究的;另外,在本节内容学习中同学们还要注意 “类比”前几节的内容学习,在对比中加强联系和区别,从而更深刻的体会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通过本节课教学,得出几点体会:

  1.在教学中二次函数的图像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尤其重要,必需特别强调。

  2.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学会了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并据此分析得出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把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应用于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据此形成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3.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利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能使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yuwen/58588.html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22.1.3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