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语文 > 教学设计 > 25.1.2概率教案_25.1.2概率教学设计

25.1.2概率教案_25.1.2概率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07   来源:教学设计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教学设计】

概率,又称或然率、机会率、机率(几率)或可能性,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概率是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一般以一个在0到1之间的实数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越接近1,该事件更可能发生;越接近0,则该事件更不可能发生。人们常说某人有百分之多少的把握能通过这次考试,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这都是概率的实例。下面是中国文库网www.chinawenwang.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5.1.2概率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5.1.2概率教学设计

  《25.1.2概率》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富强初中:何龙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概率的意义,认识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2)初步掌握概率的计算公式,理解公式P(A)=m/n 及P(A)的取值范围,会用概率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经历探究、思考和归纳,理解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经过探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P(A)= m/n,并能熟练地运用其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随机事件,知道了某一随机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那么,它发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能否用数值进行刻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概率。(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二)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28页至131页的内容 ,完成导学案中第一部分内容—“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

  1. 什么是概率?怎样表示事件A的概率?

  2.什么是等可能性事件?

  3.概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其中n和m分别表示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P(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必然事件的概率等于多少?不可能事件的概率等于多少?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取值范围如何?

  5. 概率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什么关系?

  (三)检验学生自学情况

  学生举手回答131页小练习中的两道题。

  (四)梳理知识点

  1、课件展示探究一:从分别标有1、2、3、4、5号的5根纸签中随机抽取一根。

  (1)抽出的签上的号码有几种可能?

  (2)每个号码被抽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吗?

  (3)试猜想:你能用一个数值来说明每个号码被抽到的可能性大小吗?

  “抽到1号”这个事件包含( )种可能结果,在全部( )种可能的结果中所占的比为( ),于是这个事件的概率为( ).

  “抽到偶数号”这个事件包含抽到( )和( )这( )种可能结果,在全部5种可能结果中所占的比为( ),于是这个事件的概率是( ).

  课件展示探究二: 何老师现在要抽一个同学回答问题。

  (1)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这些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吗?

  (2)你被抽到的概率是多少?

  (3)抽到女生的概率是多少?

  (4)抽到男生的概率是多少?

  可以发现:概率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归纳理解概率的定义

  一般地,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

  概率从数量上刻画了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以上探究有两个共同特点:

  (1)每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_____个。

  (2)每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_____。

  等可能性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小____的事件。

  3、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共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了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 )。

  思考:n和m分别表示什么?n和m大小有什么关系?

  其中0≤ m ≤n,则0≤ m/n ≤1,即___≤ P(A) ≤____。

  若A为必然事件,P(A)=( ); 若A为不可能事件,P(A)=( )

  若A为随机事件,( )

  <( )

  概率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它的概率越接近__;反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它的概率越接近__.

  三、实际应用

  1、课件出示例1。

  2、巩固练习(课件展示练习题)

  练习要求:学生自主分析完成练习,然后个别汇报。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导学案中的练习题 2、课本P132第4题

  六|、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我参加镇级赛教上的一节公开课。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概率的定义、求法等。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课堂效果自我感觉较好。现反思如下:

  1、教学目标明确,完成了教学任务。

  2、抓住重点,突破了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概率的定义、求法。难点是理解公式P(A)= m/n,并能熟练地运用其解决问题和概率的取值范围。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并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接着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分散了教学重难点,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3、使用了导学案和课件辅助教学。制作质量较好,并且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发挥了其作用,符合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4.探究二的设计是本节课的亮点,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从具体事例中直接感知概率及求法。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5.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并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课堂中学生能主动自学,大胆举手发言,有创新意识。

  总之,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和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更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定义

  古典定义

  如果一个试验满足两条:

  (1)试验只有有限个基本结果;

  (2)试验的每个基本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这样的试验便是古典试验。

  对于古典试验中的事件A,它的概率定义为:P(A)=m/n,其中n表示该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结果的总数目。m表示事件A包含的试验基本结果数。这种定义概率的方法称为概率的古典定义。

  频率定义

  随着人们遇到问题的复杂程度的增加,等可能性逐渐暴露出它的弱点,特别是对于同一事件,可以从不同的等可能性角度算出不同的概率,从而产生了种种悖论。另一方面,随着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总在一个固定数的附近摆动,显示一定的稳定性。R.von米泽斯把这个固定数定义为该事件的概率,这就是概率的频率定义。从理论上讲,概率的频率定义是不够严谨的。

  统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做n次试验,nA为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如果随着n逐渐增大,频率nA/n逐渐稳定在某一数值p附近,则数值p称为事件A在该条件下发生的概率,记做P(A)=p。这个定义成为概率的统计定义。

  在历史上,第一个对"当试验次数n逐渐增大,频率nA稳定在其概率p上"这一论断给以严格的意义和数学证明的是雅各布·伯努利(Jacob Bernoulli)。

  从概率的统计定义可以看到,数值p就是在该条件下刻画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量指标。

  由于频率nA/n总是介于0和1之间,从概率的统计定义可知,对任意事件A,皆有0≤P(A)≤1,P(Ω)=1,P(Φ)=0。其中Ω、Φ分别表示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发生的事件)。

  公理化定义

  柯尔莫哥洛夫(kolmogorov)于1933年给出了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如下:

  设E是随机试验,S是它的样本空间。对于E的每一事件A赋于一个实数,记为P(A),称为事件A的概率。这里P(·)是一个集合函数,P(·)要满足下列条件:

  (1)非负性:对于每一个事件A,有P(A)≥0;

  (2)规范性:对于必然事件Ω,有P(Ω)=1;

  (3)可列可加性:设A1,A2……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即对于i≠j,Ai∩Aj=φ,(i,j=1,2……),则有

  P(A1∪A2∪……)=P(A1)+P(A2)+……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yuwen/58475.html


《25.1.2概率教案_25.1.2概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