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学 > 诗经 > 《诗经》读后感8000字|《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8000字|《诗经》读后感

时间:2019-05-03   来源:诗经   点击:   投诉建议

【www.chinawenwang.com--诗经】

  《诗经》读后感

  几日前结束了《商颂》的阅读,《诗经》终于全部完成。又是春寒料峭的时候,不知不觉已一度春秋。由于工作的关系,再加上喜好夜深人静时阅读,因此每篇阅读都放到晚上子时左右,后来逐渐养成了习惯,习惯习惯,习之以惯,读经乃修身之习,须一以贯之。

  按照惯例,读经之后须写点总结读后感之类,但经典只读一遍可能不足以读透,故此时感言只代表现阶段本人之愚见,只备一说。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其文学及历史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要高于《荷马史诗》,到现在,它已经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全集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采诗之官奔赴各诸侯国,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民间疾苦之作品整理给乐师谱曲,最后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参考,这些只是民间歌谣的一部分,而且大都和政治有关,部分和爱情有关。《雅》分《大雅》和《小雅》,雅者正也,谓之正声,大都为贵族祭祀的乐歌,祈福颂德,还有些讽刺之诗和民歌。《颂》是天子或诸侯宗庙祭祀之歌,大都为歌舞混合,篇幅最长。从手法上来说,运用了赋比兴三种,赋为叙事,比为比喻,兴为触景生情,触物生词。三百多篇共同描绘了一幅西周生活长卷,涉及战争、婚姻、农业、徭役、祭祀、风俗,动植物等等,让我对西周那个时代有了立体的印象。

  在阅读之前,孔子有句话已经在我脑海中先入为主:“《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是《诗经·鲁颂·駉》中的一句话,“思”是发语词,没有意义(也有一派认为“思”为“思想”),核心是“无邪”,这个问题一直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何谓“无邪”?

  先来看几篇典型诗作,如脍炙人口的赞颂后妃之德的名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国风•周南•关雎》), 如民间恋歌“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国风•郑风•东门之墠》),再如讽齐姜行淫之诗“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国风•齐风•敝笱》),再如讽公孙之无德诗“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国风•豳风•狼跋》)……我们可以对比后世诗词,大都灯火霓虹,罗绮红妆,朝阳落霞……《诗经》以“雎鸠”、“墠”、“阪”、“敝笱”等不登大雅之物起兴,是本性质朴无华的表现,《论语·八佾》中有一段子夏与孔子的对话: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矣,始可与言诗已矣!”本性质朴,外表的华丽才有依托,否则便会变成俗词烂藻,空有浮华,以此对话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诗是质朴的,先质朴再配以文饰才能成为君子,但要注意把握度,“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执其两端而用中,才能成为文质彬彬之君子。

  再来看几篇,如描写爱情相思的:“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国风•召南•草虫》),讽刺卫夫人之无德的:“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国风•鄘风•君子偕老》),描写戍边无归期之怨恨的:“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国风•王风•扬之水》),表现士人忧国的:“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国风•齐风•园有桃》),讽刺君王偏信讹言的:“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小雅•节南山之什•正月》).......如此种种,爱恨情怨刺,各种情绪,均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毫不委曲,如果一个字形容,那应是“直”。直道而言者诚也,周诗数千,子择三百而辑,三百诗皆发乎诚也。既发乎诚,其言必真,为政者欲知民情民意,闻诗必达,故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诗经》中数首爱情诗尽道男女之事,数首苦情诗遍说哀痛之言,词章华朴并存,文体赏心悦目,没有一首让人感觉不适,故子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乐近淫,哀近伤,是乐还是淫,是哀还是伤,全在乎分寸把握,诗经之言恰是执其两端而用中也。

  发乎诚,守其中,是为中庸之德也,所以读到最后,我的体悟是,“无邪”者,乃是孔子赞《诗经》合于中道也。

  《诗经》是跟礼乐文化密不可分的,古人祭祀必奏乐,乐必有舞,舞必有歌,歌必有诗,这整个立体的组合就是礼,天子诸侯以至庶民,通过很多细节可区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个人的衣、食、住、坐、居、卧、言、行等体系必须符合自己的身份,这样才能让社会井然有序,礼不是说教,而是行为准则。 教者源于礼,学礼者必学诗乐,故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中有一段记述也很有代表性:陈亢问于伯鱼曰:“子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所以可总结出下面的等式:教化=诗+礼+乐,这就是儒家的礼乐教化。

  蛮荒时期,人类茹毛饮血,在野兽虫蛇中争得立足之地,在生存问题面前一切都要让位,后来人类由部落开始聚居发展到城市,生活安定了,才考虑到交流,记录,于是有了语言和文字。“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作为诗歌起源,《诗经》告诉人们,除了交流之外,语言还可以这么有节奏,有韵律,还可以这么优雅的形式唱诵出来,还可以跟音乐一起搭配表演,变成艺术,它开化了人性,教化了灵魂,为后世灿烂光辉的文化和艺术做了最好的启蒙。

本文来源:https://www.chinawenwang.com/wenxue/57210.html


《《诗经》读后感8000字|《诗经》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语文
美文
作文
文学
古诗文
实用文
试题
教案
课件
素材
电子课本
百科

copyright 2016-2018 文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