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案 (1)

发布时间:2018-08-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二十一节 德彪西
教学目的
(一)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二)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三)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赏析《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思维,把握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音乐风格特征。
(二)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节奏音型等的变化,以此来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大海》主题音乐片段,在音乐中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播放《大海》第一乐章音乐片段,并出示思考题; 1)你能听出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吗?
2这部作品与以往欣赏过的作品有何不同?你能说出有哪些不同? (旋律、音色、节奏等)
2、学生聆听音乐后思考问题。
3、结合作品学生交流和讨论,并由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记录 各小组代表发言情况,作为学生模块结束时的评价依据。) 4、教师归纳: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它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虚无缘渺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展示法国印象派作家莫奈的美术作品《印象﹒日出》引出课题(课件一)
《印象:日出》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 三、作者简介:
1、学生代表发言,说出你所了解的德彪西。(记录 学生发言情况)

2、教师归纳:视听作者介绍(课件二)
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著名的作品有管弦乐《牧神的午后前奏曲》。钢琴曲《月光》,以及《云》、《节日》、《大海》等作品。

四、印象主义音乐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1.展示印象派美术作品,学生讲述对画的理解 2.老师讲述:(课件三)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法国兴起了一个画派。他们把颜色彻底分离.用颜色的冷暖来交织画面,是一种艺术的革命。他们采取在阳光下直接作画的方法,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实际上就是冲淡理性的东西,追求瞬间的感觉。 五、作品赏析
1 分段赏析《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1)导入部:由加弱音器的低音弦乐和竖琴的持续低音奏出,加上定音鼓极轻(ppp)的滚奏,描绘了黎明前大海的安祥。
2)第一主题:从简单的双音音型开始,先由长笛和单簧管吹出平行五度的降D大调第一主题:
3)第二主题:由双簧管、第一竖琴和中音提琴组成混合音色奏出第二主题:它与第一主题构成对答,逐渐进入发展部分。
4)结束部:在这一乐章即将结束时,一个平静的但却令人难忘的众赞歌乐句由英国管吹出:它从弱到强,好似整个大海从海底翻滚而起,到达高潮的顶峰结束。 2、展示思考题:

1)这些片断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通过听赏音乐片断,请你说说音乐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吗? 3)根据你的听觉感受,请说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3、根据讨论分析归纳: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课件四 4、完整的欣赏作品:(课件五
音乐对于德彪西就象绘画对于莫奈(印象派画家、诗歌对于魏尔伦(象征主义诗人)一样,首先是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因此,德彪西的《大海》绝不是单纯的描景音乐。他要捕捉的是诡异的光线和颜色,无常的海面与波涛,水的律动、光的闪烁、影的虚幻、风的空灵,这一切都来自他的体验,大海究竟给他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一一都从他笔下的音乐中流出。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彪西海的世界。

(1要求学生边听边把自己想到的内容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2展示学生的文字描述或绘画。(记录各小组代表发言情况,作为学生模块结束时的评价依据。) 六、总结:
(用德彪西的一段话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总之,印象主义的音乐就是打破传统的束缚,在艺术手法上追求更新的东西。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飘浮,都是印象派音乐明显的标志。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第二十二节 勋伯格
教学目标 1、欣赏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
2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初步知道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运用数轴直观的讲解十二音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 :欣赏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知识。
九、教学过程 1引入。 课件1:播放《摩登时代》片段,三张图片(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小结:20世纪充满矛盾和动荡的时代,社会心理变化。艺术家试图与传统技法与风格决裂。
2对比鉴赏:
课件2:浪漫主义音乐——《菩提树》;表现主义音乐——《月密皮埃罗》
设问:1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2作者是谁属于哪个流派的风格?(前者易说,后者引出勋伯格以及表现主义)
小结:皮埃罗小人物、饱受折磨、压抑、畸形与怪诞的形象。无调性音乐。 课件3
作品 菩提树 月密皮埃罗
旋律 重视 不重视
和谐程度 和谐 不和谐
调性
风格 浪漫主义 表现主义
3十二音音乐:

讲解:将十二个半音不许重复地自由编排成一个序列,然后用这序列的原形、逆行、倒影、倒影逆行四种形式组织成一部作品。
课件4 练习原行与逆行(数轴)
4鉴赏:《往事》
课件5 设问:这首乐曲旋律、和声与音色的特点是什么?要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小结;乐曲带有晚浪漫主义的特点。旋律比较简单,但却有丰富的和声和精致、细腻的音色。
5鉴赏:《预兆》 课件6 设问:与上首乐曲比较这首乐曲旋律、和声与音色有什么变化? 小结:速度很快,表现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处于极度痛苦中的幻想世界。
6总结:
课件7表现主义:
1 把作者对世界所感悟的内心、孤独、恐惧、绝望等情绪用极端的方式表达出来。 2 主张按照作者自己的解释将现实生活加以夸张、扭曲、变形以表现主观的内心冲突。
3 创作技法广泛使用无调性。 课件8播放短片 4 勋伯格
7、音乐拓展:现代主义音乐 课件9播放谭盾音乐短片


第二十三节 爵士乐
教学目标:
1、了解、接受多元音乐文化,开阔学生视野,正确审视美国黑人爵士音乐文化。 2、通过中外爵士乐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体验爵士乐的风格特征,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
3、激发学生联系爵士乐的兴趣,为进一步欣赏和表演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爵士音乐的音乐风格特征及对爵士乐中节奏的练习。 教学过程: 听辩导入:
1 蔡琴《夜来香》 2 爵士乐《夜来香》 师:请大家分辨一下,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 2 学生谈对音乐的理解。
师:为什么感觉它是爵士乐?(乐器,节奏,凭感觉..... 3 爵士乐的主要乐器是什么?节奏是什么样的? 4 引出课题:“什么是爵士乐?”
爵士乐队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组:1、节奏组 2、旋律组 节奏组主要乐器有:钢琴、低音提琴、贝司、鼓 旋律组:小号、长号、单簧管、萨克斯 其中打击乐器在爵士乐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 爵士乐的起源 1 欣赏钢琴
爵士乐《演艺人》 让学生感受体验“拉格泰姆”的音乐特点。 学生谈感受:轻快 活泼 节奏复杂多变 带有即兴性特点 2 学生学唱主要旋律。
3 简单介绍一下:“拉格泰姆”是源于19世纪美国黑人民间活动中的“拉格”舞蹈。后来成为一种带有复杂切分节奏和即兴性特点的音乐。 4、欣赏〈〈“空虚”布鲁斯〉〉
学生谈感受:忧郁,悲伤,难唱,变化音多,节奏复杂,难掌握。 5、引导学生总结布鲁斯的特点。
总结:布鲁斯的音调和拉格泰姆的节奏形成了爵士乐音乐的基本词汇。 6、 关于爵士乐的即兴性。
(1)让学生尝试解释为什么爵士乐被称为“灵魂音乐”?表现在哪方面?能不能用一段音乐来表现?

(2)即兴性是爵士乐的灵魂,是它的生命所在。他自由的即兴风格,要求演奏者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这些美妙的音乐只能用录音的方式记录下来。有人说“一张张的爵士唱片汇成了一部爵士乐的音乐史。"演奏者往往是曲作者。 三、 欣赏〈〈南部之子〉〉
1、提问:整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欢快、表达了演奏者愉悦的心情 2、乐曲开始和结尾部分是以什么乐器演奏为主的?小号
3、教师总结:这是由爵士乐之父,路易斯 .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乐,他是著名的美国黑人爵士音乐家。
简单介绍路易斯 .阿姆斯特朗: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是爵士乐史上永恒的灵魂人物,他即兴的演奏和歌唱能像月光一样轻盈,也能低沉如在阴沟里垂死的街头混混留下的血滴。路易斯·阿姆斯壮的音乐在世界环绕了已近80年,他的音乐至今无人可及。可以说,他是永恒的爵士乐之王。在全世界范围内,他崇高的声誉更加与卓别林、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和莎士比亚旗鼓相当。

四、 聆听《不知为何》 1、提问:
前奏部分以哪两种乐器伴奏为主?大提琴和钢琴 整首歌的音乐情绪怎样? 忧伤
教师总结:乐曲在以钢琴和大提琴为主的爵士乐队伴奏下,歌声徐缓缠绵,曲调松弛、怡然,略带忧伤。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民谣的清新韵律。
简单介绍诺拉。琼斯:在20032月的第45届格莱美音乐颁奖典礼上,这位23岁的爵士女歌手一举赢得了包括年度最佳唱片、年度最佳专辑、年度最佳单曲、年度最佳新人等八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从而也平了迈克尔·杰克逊当年的惊人纪录。

五、 爵士乐的艺术价值:
1)爵士交响乐的产生------《蓝色狂想曲》
最大的价值:把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2)复习主题音乐并模仿乐器演奏哼唱。

六、 爵士乐在中国
1 欣赏《蔷薇蔷薇处处开》
爵士乐在中国的影响由来以久,这种由美国黑人贫民创造的民间音乐,在征服了白人之后,舶来了东方。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老百汇舞厅”“和平饭店”等,其音乐演奏形式与歌曲创作都表现出国人对爵士乐的吸收和借鉴。

2 、欣赏《夜上海》
学生交流看法,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对爵士乐在中国的看法。
师:由于历史的原因,爵士乐在很长的时间内,与颓废甚至反动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成了靡靡之音和腐朽生活的背景音乐。但是在现代开放的中国,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外来的音乐文化。而应该要用开放的心态来了解,学习多元的音乐文化,丰富自己的视野。

七、 创作与表演
1 把《小星星》进行简单的创作。 2 表演一段你学过的爵士音乐。 3 模拟爵士乐手的演奏... 4 你还听过哪些具有爵士乐风格的歌曲和乐曲? 八、 总结与归纳:
1 再次提出问题:什么是爵士乐?
引言:“若你非问不可,你是永远不会知道的。”-----路易斯 ?阿姆斯特朗 2 爵士乐的主要特点:
(1)、第三级和第七级音经常是降低一些(平时讲是降半音,实际上不到半音),有时第五级音也降半音。这些降音还常辅以滑音和颤音,因而更加强了歌曲忧郁、悲伤的色彩。“布鲁斯音阶”
(2)、旋律中多用切分节奏和三连音,形成轻重音和倒。 (3)、节奏多为双拍,通常为4/4,也有部分为2/4。
3 师:今天,我们通过音乐了解了一种文化,通过文化又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音乐。音乐是一种民族的文化。希望我们学了这门课之后,能更多的去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提高我们的人文修养。谢谢大家!


第二十四节 高山流水志家园
一、 教学目标:
1、欣赏古琴曲《流水》《广陵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2、初步知道我国古代音乐概况和古琴的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聆听、感受、体验音乐 难点: 古琴知识、古琴音乐风格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问:同学们还记得随同“嫦娥一号”飞天的音乐是什么吗? 生答:古琴曲《高山流水》

2、师问:这首曲子用什么乐器弹奏呢? 生答:古琴

小结:是的,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国古代音乐、走近古琴,来感受中华文人情致、感受——高山流水志家国。

二)新授:
1)、音乐知识(P168)(先播放音乐 1、书本P168页的。(提问学生) 2、书本外的知识:(学生简单介绍)
(包括:古琴形之于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早在春秋时代,古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如:孔子、司马相如、蔡文姬、欧阳修、苏轼等都以弹琴著称。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琴音乐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仅琴曲就多达三千多首,这在古典音乐中是绝无仅有的。而且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中,琴曲就有7首。
200311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和口述文化遗产名录。)

同学们,都说得很不错。老师这里只做一点点补充,古琴的结构,最早的古琴出土于哪里。

2)、音乐欣赏: ⒈《流水》 a 引入
师问:《高山流水》不只随同嫦娥一号飞天,它还有一次航天的记录,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时候吗?
生答: 1977820
师结:是的,当时美国发射了两艘“航行者”太空船,科学家们希望它有一天能遇到地球以外的“人类”。所以在太空船上放了一张录有27段世界名著的喷金的铜唱片,其中就有中国的琴曲《流水》。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古琴音乐的流水世界吧!

创作教室:

同学们,老师这里准备了水盆、水瓶等器物,那怎样利用现有的器物制造出流水的音响?(请学生示范)

不错,同学们表演得很好。那么当大自然中的水在流经高山峡谷时,我们的先祖是怎样用古琴来表现这千变万化的流水声的呢?

b:简介《流水》(P167
《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乐曲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隐喻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过渡:乐曲是怎样描绘溪水的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欣赏第一部分。

c:欣赏及分析: 1)分段赏析 第一部分
第二、三段:这段音乐歌唱性较强,富于欢快、跳跃的音乐个性,仿佛清泉溪水从高山峡谷中淙淙奔流而出。清澈、飘渺、轻柔的旋律成为全曲中最动人的段落。

A、师问:同学们,这音乐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生答:(节奏,旋律)

B、唱谱(从唱谱中,感受这段音乐)

小结:请同学们结合溪水从高山峡谷中奔流而出的画面,再听一遍音乐。

过渡:第二部分是乐曲的展开部,音乐情绪欢快、跳跃,而且流动性很强,就像一股股山泉溪水汇集成江河一般。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欣赏了,直接进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第六、七段:这就是张孔山增加的著名滚拂段落,实际上也是乐曲的华彩部分。在古琴音乐中,滚、拂是指法名称,七弦琴上依次由高音到低音拨奏叫滚,反之叫拂。第六段旋律性还较强,多由一对对称的乐句作反复、变化。

a、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了著名的滚拂段落,那么,滚拂的手势应该怎样做呢?(请学生示范)

b、同学们这一段音乐是怎样的呢?
(节奏,旋律引出主要描绘了水石相撞、漩涡在急剧转动等景象。)

小结:是的,其实作曲家是通过对溪水的描写,抒发自己那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

过渡:听完了这首《流水》之后,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想到“高山流水遇知音”这句话呢?学习了语文,相信同学们对这个故事十分了解,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为大家演义这个典故?


2.典故:(学生说)
有一年,伯牙出使楚国,当他返回晋国时,在汉阳遇上了大雨。望着大好河山,一时兴起,就抚起琴来。弹着弹着,琴弦突然断了。按照当时的说法,只有遇到懂得音乐并理解弹琴人心境的人时,琴弦才会绷断。伯牙走出船舱,见到岸上有一个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樵夫,那就是钟子期。刚才在附近躲雨时,被俞伯牙的琴声吸引而来。伯牙问他:“你听我弹琴,但是你能听懂其中的寓意吗?”钟子期答到:“能。”于是,伯牙马上换好琴弦为他鼓琴一曲。钟子期说:“你的琴声威武雄壮,这是在赞颂巍巍高山。”伯牙又鼓琴一曲,子期说:“你的琴声浩浩荡荡乎,是在赞颂汹涌澎湃的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二人一见如故,结为知交,约好明年此时再到这里相会。但是伯牙如期赴约,却没有等到子期。打听之下,方知子期已经因病去世。伯牙悲痛欲绝,奔至子期墓前,献曲《高山流水》以作悼念。他感叹自己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知音”之典故由此而来。

小结:真是一则感人的故事,伯牙把自己的情寄于高山中,把自己的意寄于流水中,暗示了他那种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为了纪念俞伯牙与钟子期在湖北省武汉市筑建了一座古琴台。(看图)

过渡:在古时除了这首《流水》广为人知之外,还有另外一首,那就是《广陵散》了。

2.《广陵散》 a:背景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原为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今扬州地区)的民间乐曲,故名。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该曲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乐曲(与正史有出入)。

b:师问: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民间传说呢?
生答:《聂政刺韩王》:大意是说: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了限期而被杀。聂政立志报仇,先作泥瓦匠混入韩宫,谋刺韩王不成,他只身逃入山中学琴十年,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回到韩国,以他出色的琴技轰动了远近的听众,最后利用韩王请他进宫演奏的机会,乘韩王听琴不备,从琴腹中抽出匕首将韩王刺死。为避免连累母亲,聂政毁容自尽。(学生说)

小结:不错,在知道这部作品的背景之后,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结构。

c:结构
全曲共四十五段。分为: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六个部分。

这首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庞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为中华民族古老的音乐文明提供了闻之有声的实例。
正声又分为四个部分,第三部分是正声的发展部分,分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次转折出现在第八段,它是一个慢板,在低音区运用浑厚的按滑音,顿挫变化的节奏,表现了缅怀沉思、沉郁悲愤的情绪。第二次转折出现在第十段,它是一个急促的低音模进。激动人心的音调,象征着不可遏止的愤怒情绪,形成全曲气贯长虹、气势夺人的高潮。第三次转折出现在第十三段,形成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气概。



师问:这段音乐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答:
小结:这一段是对聂政壮烈事迹的讴歌和赞扬,表现了他从怨恨到愤怒的感情发展过程,刻地刻画出他的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曲家把聂政那种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通过古琴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练习:
1、有名的琴师:
卫国的师涓、晋国的师旷、郑国的师文、鲁国的师襄 2、古琴的演奏形式:琴歌、独奏、合奏。
3、古琴的结构:整块木板,十三个琴徽,岳山,两个音槽
4、最早的古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年
5、著名琴曲:《高山》、《流水》、《雉朝飞》、《阳春》、《白雪》等。
课堂总结:一曲《流水》让我们结识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一曲《广陵散》让我们体会到了古琴音乐那种淡泊、优雅、深邃的音乐风格。中华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希望在今后的道路上同学们能够更多的去了解,去传扬,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音乐发扬光大

第二十五节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学目标:
通过《阳关三叠》等作品的欣赏与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体会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在教学活动中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关系,和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
2、难点:启发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在不同层面上的关系。
教具准备:
1、音响资料:《阳关三叠》(独唱曲)、(伴奏曲 《但愿人长久》(流行歌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歌曲; 《虞美人》(独唱曲 《相思意》(新世纪音乐
《相见时难别亦难》(流行歌曲 2、音像资料《踏歌》(舞蹈 3、高一语文教材。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但愿人长久》(流行歌曲 二、上课,师生问好。

三、提问:
1、你能说出刚才听到这首歌曲的歌名吗? 2、你能说出整首歌的歌词吗? 3、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这首歌。
(这是宋朝苏轼的一首词,词牌为《水调歌头》,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千古佳句。这首歌作为一首流行歌曲,为大部分学生所熟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导入课题。 《西出阳关无故人》
——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 五、感受《阳关三叠》的艺术魅力。
1、请一位同学朗诵诗作品《送元二使安西》。 2、请同学介绍诗作品的意境及作者。
3、老师范唱《阳关三叠》,提示学生注意诗词的节奏与歌曲节奏的关系。 4、小声跟录音学唱。
5、讨论:诗歌《送元二使安西》与歌曲《阳关三叠》的节奏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试说明。 (感受《阳关三叠》艺术魅力这一环节,学生能参与并调动起来,通过读、说、唱、议等活动,初步了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 六、交流与分享。
1、展示学生在课前收集的有关中国古代诗词的各种艺术形式的资料。 2、展示老师收集的资料:
《滚滚长江东逝水》,提示学生注意诗词中的韵律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相思意》李之仪,提示学生注意诗词中的意境与音乐意境的关系。 《踏歌》(舞蹈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虞美人》李煜。
3、讨论:你怎么看诗歌中的关系? (这一环节主要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的发现素材,主动的感受资料,主动的探讨问题;
教师资料展示可视现场情况而定,如学生所带资料不多,教师的资料可多播放一些,反之则少播放一些。)
七、布置课外探索及总结:
1、课外探索:在高一语文教材中,选择一首你感兴趣的诗词,试着为它谱曲。 2、介绍谱曲的有关知识。(简单 3、总结:
(1学生总结;( (2老师总结:
a、诗词中的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 b、诗词中的韵律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c、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我们常说:诗歌诗歌,可见诗和歌是有联系的,《诗经》里的诗歌都是古代的唱词,古人谱上动听的曲子,唱着学,学着唱,也就容易学了。我们学宋词的时候,注意到了,有词牌名、曲牌名之分。宋词的词牌,其实也就是乐曲。是倚声而作,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元曲和宋词一样,都是有曲谱的,一个词牌或曲牌,框架是不动的,剧作家或依声填词,或依字行腔,从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戏曲。但令人遗憾的
是只留下了文字剧本而没有留下音乐。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一些零散的古籍看出一点音乐的足迹和端倪。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可以获悉:音乐与各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歌曲中,诗词是音乐的核心,而音乐则是诗词的灵魂。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时,可以借助音乐来感受其韵律和情感;在学习音乐时,则可以通过诗词和其他文学艺术来感受其意境。因此,学习音乐不能只专一门而忽略其他,艺术是相通的。只有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使音乐步入更高的境地。
4、齐唱《但愿人长久》结束课程。

第二十六节 沈心工与李叔同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设计将融合体现课程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情感体验、价值导向等多个教学目标,它们分别是:
1、了解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形式即学堂音乐的概念、艺术特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 2、通过其背景及意义熏陶,对中国新文化音乐教育运动历史的了解,培养一种民族的责任感、爱国主义精神,实现音乐的情感与社会价值导向的统一。

3、通过欣赏特别是对学堂乐歌艺术特征及其创作手法的理解,经过作业设计,通过合唱、伴奏整体协调的课堂表现,进一步实现从历史、文化、社会、音乐理论等多角度对学堂乐歌的理解欣赏的方法与创作技能、合作技巧。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了解“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 【教学难点】:“学堂乐歌”的创作及意义。 三、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找出自己平时所知道或喜爱的校园歌曲并练唱。
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与多媒体课件制作、有关歌曲的练唱与有关资料的准备。 教学环境要求:音响视听系统、多媒体播放系统。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同桌的你》。 2、师唱《童年》。
3、欣赏《体操――兵操》、《祖国歌》两首学堂乐歌。
【设问】:你对这两首歌曲的总体感觉是怎样的,你了解这两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吗?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师小结:时间的河流以川流不息之势奔向未来,转眼,我们已经身处21世纪了。20纪曾被称为是普通人的世纪,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哪个时期能够象它那样,对所有的艺术进行如此之多的探索:从文学到音乐、从舞蹈到雕塑、从戏剧到绘画……可以说这是人类艺术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现在,就让我们在一曲曲曾经感动过无数人心灵的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声中,把日历一页一页往回翻。 (二)、新授过程 1、学堂乐歌的历史
1)、学堂乐歌的概念、产生背景。
2)、学生齐唱欧洲儿歌《两只老虎》,然后一起演唱《国民革命军军歌》,体会学堂乐歌选曲填词的特点。 2、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1)、欣赏歌曲《送别》,了解李叔同。
【设问】你听过这首歌曲吗?它的词曲作者是谁?你对这首歌曲的总体感觉是怎样的,你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吗?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后师小结。 2)、学唱歌曲《送别》
u哼唱;朗诵歌词;运用领唱、轮唱等手法演唱。 3)、用王维的诗《山居秋瞑》唱《送别》的曲调。
师提供王维的诗《山居秋瞑》,让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旋律为诗配歌;然后一起演绎用王维的诗《山居秋瞑》唱《送别》的曲调。 4)、欣赏《祖国歌》
【设问】:你认为这首歌曲在曲调上有哪些特点? 对比书上的《祖国歌》曲谱,有什么不同?
5)、介绍“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欣赏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体操――兵操》。 【设问】:对照歌词看看这首歌曲是否容易理解?它是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说说这首歌曲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它的主题出现了几次?) 3、小结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 (三)、总结评价
1、探究学堂乐歌的社会价值

【点拨】:师:今天我们一起聆听了百年前的校园歌曲,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首歌曲的歌词以及曲调,想想这些歌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同时这些“学堂乐歌” 对我国今后的音乐发展特别是声乐创作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学生讨论后交流。 【小结】:
师小结并揭示学堂乐歌对于近现代音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及其更深刻的含义: 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开端,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开端。 2、课堂总结
师:在一个人的成长经验中,童年时代的生活是影响一生的第一层底色,它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我们那个时候玩什么?我们那个时候做什么?我们那个时候唱什么?我们那个时候读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自己的图景。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没有阅读,也可能没有玩具,但不可能没有歌声。

就让我们在这熟悉的《送别》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
教学目标:
1、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起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和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2、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3、对比归纳各音乐家的作品风格和贡献,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音乐作品的的音乐情绪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
由“?”引出——“问”——引出歌曲《问》,出示课题——萧友梅与黄自 一、萧友梅《问》
1、萧友梅简介
萧友梅,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早年在日本、德国学习音乐。……
2、播放《问》第一段,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如何?——男声独唱,速度稍慢 3、歌曲分析 1)第一个问句
唱,思考:作者真不知道自己是谁吗?——告诉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2)唱、感受第二个问句
提醒人们什么?——莫要使光阴虚度。
3)出示第三个问题
这句的句幅和力度相对于前两句有什么不同?——句幅拉伸、力度加强
歌词中透出怎样的情绪?——忧愁、愁闷
师:力度加强,句幅拉伸,更加重了愁闷的情绪。

生唱
4)师唱第四个问句
音乐的力度有何变化?强调了哪两个字?——力度更强,强调了“江山”
音乐用两个连续三连音推到“江山”2字的高潮部分。歌词哪一句指出国家的现状?——有多少凄惶的泪? 生唱
5)了解歌曲结构 6)生跟唱全曲 4、欣赏歌曲音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军阀混战、山河残破、国家沉沦的时刻,这首歌曲作者想问出怎样的结果来?
——想让爱国的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敌。 二、《渔阳鼙鼓动地来》
1、由“恨”字引出白居易的《长恨歌》,简介《长恨歌》 2、黄自简介及清唱剧定义 3、欣赏
1)朗读歌词 2)听第一乐段
A、重复演唱了几次?有什么不同?——两次。音区变高、力度变强。 B、歌曲风格——进行曲风格 C、唱 D、再听
3)听第二乐段
A、旋律处在高声区、中声区?还是低声区较多?——高声区 B情绪有了什么转变?——开始爆发 C、感受第一句 4)第三乐段
A、此处音乐采用了哪部分的旋律?——第一部分
B、与第一乐段的处理有什么不同?——速度变慢,情绪更怨恨、激怒。 4、欣赏全曲
师:完成表格并思考,在“恨”字的背后,体现了人民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曲名 速度 力度 音色 情绪 风格 《渔阳鼙鼓
稍快 由弱到强 浑厚 悲痛 愤慨 进行曲
动地来》
生:民族危亡之际,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日趋高涨的民族意识。 5、拓展:《长恨歌》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
对比欣赏《渔阳鼙鼓动地来》,完成表格:
曲名 速度 力度 音色 情绪 风格 《山在虚无 五声音阶
稍慢 柔和淡雅 空幻 缥缈
飘渺间》 民族风格 师:结局是悲是喜?用意何在?——悲,说明腐败的政府必定会导致民族的灾难。 6、黄自的抗敌歌曲有哪些?——《旗正飘飘》《抗敌歌》 课堂小结:
师:在不断的“问”和“恨”之间,萧友梅和黄自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生:唤起民族意识的觉醒。
师:所以要感谢这些音乐作品,感谢音乐家们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一定程度上救了人民救了国家。

第二十八节 聂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金蛇狂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通过欣赏,感受音乐中的速度、力度、节奏、情绪,以及不同音乐元素所表达的不同音乐情境。
3.通过欣赏本课乐曲,使学生了解“螺丝结顶”、“对答呼应”等民族音乐表现手法。 4.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听赏乐曲《金蛇狂舞》,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打击乐器鼓和锣营造热烈气氛的表现力,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探索、表现乐曲表现的情境。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富有生趣地、自主地、轻松地进行欣赏和表演,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教学用具:
自制的课件;鼓、钹各一;表演用的龙两条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提问前面所学的歌曲《卖报歌》的作者以及歌曲内容。
师:同学们,学过歌曲《卖报歌》吗?(学过)还记得它的内容吗?(生回答)师:对啊,它告诉了我们报童们生活得非常辛苦。师:那这首歌是谁创作的呢?(聂耳)
2、师:聂耳叔叔不仅写了很多反映劳苦人民生活的歌曲,还写了很多爱国歌曲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另外一首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读
3、提问:这里的金蛇指什么? 4、金蛇狂舞会是怎样的一个场面呢?请一起来感受一下。 三、欣赏教学

(一)、初步完整感受
1、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
a、这首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感觉?b、让你联想到什么场面? 2、播放乐曲,生静听
(设计意图:初次感受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听赏与学习做以铺垫。) 3、生回答。
4、师:说的好!这首乐曲让人感到非常的热闹,它的音乐性质应该是什么呢?请选择——热烈欢腾 (课件)那它展现了哪些热烈欢腾的场面呢?听到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生回答)老师听到音乐后想到了这些画面。(课件出示)
5、认识民族乐器:鼓、钹、唢呐、锣。
师:音乐为什么会有这种热闹的效果?你在音乐中听到了哪些乐器在演奏?生回答。师:对啊,就是靠这些民族乐器,是它们一起合奏了这首《金蛇狂舞》,让我们感受到了热烈欢腾的气氛。这些乐器你们认识吗?(课件出示) (二)结合录像,再次完整欣赏乐曲
1、师:听到这么热烈欢腾的音乐,龙出来狂舞了,请同学们一起去看看。听完音乐还要告诉老师,根据旋律的变化,整首乐曲可以分成几段。
2、播放配乐录像,学生欣赏,再次感受热闹欢腾的场面。老师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自由发挥动作。
3、师:同学们,听出来这音乐一共有几段吗?生回答。
师:是的,乐曲一共有三段。而且第三段和第一段的旋律很像,但又不是完全一样,这种结构叫ABA`结构,我们就分段来欣赏。 (三)、分段聆听
1、第一段的前面还有一句,我们叫它“引子”,就好像是歌曲的前奏,一起来听听。听完后,师: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生:锣、鼓 2、第一乐段
师:在急促热烈的锣鼓声中舞龙表演开始了,同学们,你们看!播放第一段配乐录像。生:(静听)
师:好!第一段音乐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场面?生:回答。
师:第一段乐曲通过整齐有力的节奏,表现出了一个表演开始时的场面,就是龙出场了。

3、第二乐段
师:好,第一段欣赏完了。我们要随着音乐进入表演的第二阶段。这时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场面呢?请欣赏——
播放课件B1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 师:音乐是怎样表现的?生:……
师:一个是56 56|54 |另一个是12 12| 1……像两条龙在怎样? 生:……在对话,你一言我一语 出示主旋律彩页
师:大家看,这种句子越说越短,最后只剩下一个音,在音乐中就叫“螺丝结顶”(出示);也好像是两条龙在你问一句,我答一句,这一问一答就叫“对答呼应”(出示)。我们也来学学:
a、看着乐谱,跟老师唱唱(两遍)
b、我们学会了旋律,再来学学对答呼应:一半学生唱“咚”,当红龙;一半学生唱“锵”,当绿龙,教师指挥学生对答呼应,合的部分一起唱
c、教师作评价后再唱一遍,为了增加气势,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一半学生加拍手唱问,另一半学生加跺脚唱答,老师哼唱并指挥。
d、为了让音乐更加热闹,我们再加上鼓和钹,打击出节拍(让两个学生用鼓和钹打击出节拍),教师指挥,听音乐大家合作来一个“对答呼应”。
e、教师作评价:小朋友表演得非常精彩。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旋律的跟唱,完成本课重点及知识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及感受能力。) 4、第三乐段
师:第二段音乐运用了“螺丝结顶”和“对答呼应”这两种手法,生动地表现出了舞龙表演欢腾的场面,那最后是怎样结束的呢?请大家继续欣赏第三乐段!
播放第三段音乐,及课件
师:这段音乐和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吗?舞龙的动作有什么变化呢?生:…… 师:对呀,这段音乐更激烈了,这里通过明快、流畅的节奏和热情、高涨的曲调使音乐更加热烈了。尤其是结尾的66 50||把整个音乐推向了高潮!

(四)完整体验
师:同学们,聂耳叔叔写的《金蛇狂舞》精彩吗?那好,咱们再来听一遍。教师出示两条龙为乐曲配上动作。 (五)舞龙表演
师:同学们:你们想舞龙表演吗?
红绿两条龙,教师分配角色,并进行表演指导。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表现并深化音乐主体。) 四、小结
师:今天的音乐课大家都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生:……(自由畅谈)
师:看来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今天我们通过欣赏欢快、热烈的《金蛇狂舞》,共同感受了聂耳叔叔乐观、向上的作品风格。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欣赏他的更多作品,同学们再见!(听着《金蛇狂舞》的音乐出教室)

第二十九节 冼星海
一、教学目标:
以音乐课程标准的定位为依据,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 聆听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通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 形式都有哪些?对《黄河大合唱》中各乐章进行分析。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堂中重点听三个乐章,《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情感发展。及演唱形式。 四、说学法
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集体演唱小组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思考、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 五、说教法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六、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先让学生视听一小段音乐,然后问题式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调动气氛]

(二)出示课题:《黄河大合唱》(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的设计推动课堂进入主题)
1、让学生交谈自己所了解的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等。

2、教师小节之后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作品创作故事》来详细了解作品产生过程。 3 教师提出问题,这部作品共分几个乐章?大家最想听第几乐章? (三) 新课讲授

1 视听《欣赏《河边对口曲》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从分析作品的演唱形式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绪与情节的发展。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河边对口曲》。大家边欣赏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a/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b/歌曲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生:欣赏作品后回答:
a/演唱形式是对唱。b/歌曲情节是从两个老百姓相遇,然后相互问答倾诉,最后一同走上抗日的道路。
师:我们再来听下歌曲的最后一个部分(播放歌曲)。在这个部分里,只有两个背井离乡老百姓的对唱吗? 生:没有,还有合唱。
师:那为什么又要用到合唱呢?作者想借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什么?
生:表现遭受敌人逼迫而逃亡的不仅仅只有这两个老百姓,中国还有千千万万这样苦难的人民。大家一同上前线抗日杀敌救国。 :找出两位学生来表演。 2、欣赏《黄河船夫曲》
(设计意图 想通过层层设问来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歌曲的体裁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歌曲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并通过模唱把握歌曲的精神内涵。 在音乐中找出答案) 1、师:在欣赏这首歌曲之前,我请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a/歌曲的体裁是什么?b/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生:欣赏后回答
a/歌曲体裁是劳动号子。b/速度由快变慢再变快,力度由强变弱再变强,联想到船夫与惊涛
骇浪搏斗的情景。
师:大家说的很对!那船夫们不惧怕惊涛骇浪,勇敢顽强地一起与之搏斗,这表现出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生:表现出船夫们团结一致、无所畏惧、永不放弃的精神。 师:对!这种团结协作、勇往直前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2、师:这首歌曲的体裁是劳动号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船夫们劳动的场景。 生:按照老师指挥模仿劳动号子,体验劳动号子便于整齐用力的作用。(模唱片段。 3 欣赏《保卫黄河》
(设计意图从分析演唱形式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情节与演唱的关联关系,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演唱形式与情感传达的结合有一定的认知。
师:很好!现在我们就来聆听《保卫黄河》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的第一部分) 生:欣赏并跟唱。
师:这首歌曲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唱过这首歌,刚才大家也唱的很不错。现在我们来听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看看这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 生:演唱形式是轮唱。
师:为什么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我们现在也来轮唱一下,各位同学看老师的手势每个小组进入。 生:进行轮唱训练。
师:好,刚才我们进行了轮唱练习。大家体会到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意义? 生:一轮接一轮的,就像波浪一样一层一层涌来。
师:很好!那在这首《保卫黄河》里,作者用到了轮唱这种形式就是要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把敌人淹没在抗日洪流中。 [以上几个环节重在体现了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的能力。] (四)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选择“拓展与探究”第四题的第2题)
1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扩宽视野,对比出同一首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格)
师:现在大家对声乐轮唱曲《保卫黄河》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来欣赏下由著名钢琴家朗朗和管弦乐队合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大家来对比下钢琴演奏的《保卫黄河》与声乐曲《保卫黄河》,说说看你们喜欢哪个版本?这一乐章出现几次主题,分别有什么不同? 生:欣赏后发言。 2“大合唱”的概念
师:《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欣赏到这里,现在我们一起以这部作品为例来归纳下什么是大合唱。
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多乐章的声乐套曲;演唱形式包括领唱、独唱、重唱、
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乐队伴奏) (五)总结
师:播放背景音乐《怒吼吧,黄河》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欣赏到这里,下节课将继续欣赏大合唱其他乐章并与钢琴协奏曲进行对比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十节 祖国颂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歌曲内容,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2、通过听听、哼哼、唱唱、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熟悉歌曲旋律,感受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
3、在欣赏教学和拓展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作品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孩子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在欣赏教学中使学生领悟作品表达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收集影片《红日》相关质料以及图片 2、教室布置:学生小组围坐,便于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感受家乡的景色,观看“家乡风光”录像片。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录像片,看看这是那里呀? 学生观看后回答。
师:对了,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我们的家乡,那谁来介绍下自己的家乡,让不认识的人更了解她呢? 学生作介绍。 教师板书。 (二)新课活动
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1、初听歌曲,谈谈感受,初步了解
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家乡有了近一步的了解,今天呢,我带同学们到这位作者的家乡去走走看看,听听他的家乡有些什么?
生:欣赏歌曲后说说听到什么?讲述歌曲的内容。

出示歌词,学生对歌词进行一次完整的学习——读歌词
师: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曲子的呢?他又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 教师介绍歌曲背景。
师:这是我国影片《红日》中的插曲。 歌曲是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为解放军运送粮食的农村姑娘所唱。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找到的资料图片,让他们来向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师生共同学习,了解有关《红日》的资料。 2、复听歌曲,观看背景知识视频,悟其神
师:通过这几位的介绍,我相信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接下来,让我们再次感受歌曲。
先请同学们观看影片《红日》的描绘美丽家乡的片断,后观看影片《红日》中的打仗片断,一边聆听歌曲。
师:谁能来说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思考后做答。 3、聚焦乐段乐句,了解结构)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歌词,通过刚才的听,你能告诉我,这首歌曲你觉得是几段体呢?为什么?
学生作答,教师引导,得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
4、再次欣赏 哼一哼、唱一唱,感其形(时间:5分钟)
师:请同学们用歌声表达当时的人们对家乡的爱。 放音乐,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哼唱。 (三)延伸与表现
师:这首爱家乡的歌曲现在人们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你知道还有那些歌曲也是唱家乡的呢?
1、生相互讨论,可小组轻唱。
2、教师准备好一些相关的歌曲,播放给学生听,学生也可跟这哼唱。
师:这些作曲家用他自己的方式,把这种热爱家乡的感情表达出来,那么你是否也能把自己的家乡唱一唱让人们都了解她呢?
1、学生分成小组合作,一边观赏家乡风光录像片,一边进行歌词创编,教师巡回给予指导。
2、再次观赏家乡风光录像片,“老调新唱”赞家乡,小组讨论选一首刚才听的歌曲中你熟悉歌曲音调创编一首赞美家乡的歌。
3、小组展示,学生进行自我欣赏、自我评价,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四)小结

教师:衢州好,家乡好,谁不说咱的家乡好!欢迎各地的朋友到我们的家乡来做客,祝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富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4af1eb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9.html

《高中音乐教案 (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