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发布时间:2019-02-25 04:54: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一:高中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模版】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

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 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作业

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__,熔点________(高、低),密度________(大、小),硬度________(大、小)

2、把小块金属钠投入到饱和石灰水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b、有金属钙被还原出来 c、反应过程中钠浮在液面熔成小球 d、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迅速游动

十、教学反思

【篇二: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姓名

说明:本节教学设计由**** 整理撰写,其中*****(写出具体哪部分)参考了 ***老师的教学设计(如未参考可不写)。由******老师修订(如未修订可不写)。参加本节教学设计研讨的还有:学校老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一定要写明)。

其它说明:

1、页面设置:a4,页边距左2cm,右1.8cm。教学课题:小四宋体加粗。问题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的问题)五号宋体加粗,课本上没有的问题五号楷体加粗。其他都用五号宋体。目标设计、情境设计、问题设计、习题设计要加粗。

2、每一章第一节都有章题引入,每一节第一节都有节题引入。

3、习题设计:每个知识点一般1个小题,最多2个。

4、情境设计:用下标数字对应光盘中的本课时文件如图片,动画或课件。

5、每节设计要有相应的打包课件,文本设计与课件文件名均用本节课题名称。 6315日前传至学科牵头人处。

【篇三:教师资格证教学能力化学学科教案设计范例】

教学能力之化学学科教案范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取方法。

2、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制取、胶体性质实验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

二.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探索实验、分析、对比、归纳、自学等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难点: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课前准备:

教学设备:电脑、实物展台、投影仪等,多媒体动画、图片、视频、课件等; 实验药品:蒸馏水、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fecl3饱和溶液、cuso4溶液、豆浆、fe(oh)3胶体、kno3溶液、稀hcl溶液等。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烧杯(5只)、小试管(6支)、玻璃棒等。

五.教学过程:

[复习]液体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及胶体的概念。

[展示]一瓶豆浆、墨水及混浊的泥水,观察。一会儿泥水变澄清。思考原因。

[板书]2、胶体的性质

1 相对稳定性

[阅读]p22第三自然段。

[学生实验]取烧杯盛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1ml2ml。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fe(oh)3胶体。

[板书] fe(oh)3胶体制备:fecl3+3h2ofe(oh)3(胶体) +3hcl

[展示]cuso4溶液、新制红褐色液体fe(oh)3胶体、泥水。

[提问]观察它们三者的外观。有何发现?

[投影]激光电筒照射cuso4溶液、新制fe(oh)3胶体的现象。

[学生表述] fe(oh)3胶体中不一条光亮的通道。

[提问]现在有泥水和nacl溶液的混合物,如何将不溶性的泥土杂质除去?

[讲述]过滤即可到达目的,说明nacl中的na+cl可以通过滤纸,而颗粒较大的泥土颗粒无法通过滤纸,说明悬浊液的分散质颗粒大于溶液分散质。

[学生实验]过滤泥水与fe(oh)3胶体,填表(课件)。(注意:胶体可透过虑纸)

[板书]2)丁达尔现象

[转引]这种在光线的照射下,出现明亮的光路的现象,在自然界中也经常出现。比如:雾天行驶的汽车的灯光、早晨树林中出现阳光的光路等。

[观看幻灯片]2-7 2-8

[讲解]胶体分散质颗粒的大小正好适中,当光线照射时,一部分的光照射在胶体分散质颗粒上发生散射,被我们眼睛的观察到;另外一部分光线穿过颗粒,照射到后面的颗粒上再散射。所以在一条线上有无数个光源在发光,因此我们可以看见一条明亮的光路。

[讲述]胶体除了丁达尔效应以外,还有的另外的性质,如布朗运动。

[讲述]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花粉悬浮在水里,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粉的小颗粒作不停地、无规则的运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布朗运动。

[讲解]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运动。

[板书](3)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运动

[讲述]胶体颗粒带电能使胶体更加稳定,不易凝聚,从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如果我们除去胶体颗粒外面的电荷层,胶体将会很快因为相互吸引而最终沉淀下来。

[讲述]胶体稳定的原因: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同种胶体吸附同种电荷,所以它们互相排斥。加入电解质后,会破坏胶粒外面的电荷层,从而使胶体发生凝聚。

[思考]u形管中放fe(oh)3胶体,通电后观察现象:

[提问]1.通电后,u形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

浅,这表明 阴极附近什么微粒增多了?

2fe(oh)3胶粒向阴极作定向移动,说明它具有什么样的电性?

[板书]4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阅读]科学史话与科学视野

[演讲]胶体与生活生产。

[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a)蔗糖水(b)肥皂水(c)碘酒(d)碘化砷胶体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产生布朗运动 b)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微粒不能穿透半透膜 d)分散质直径在10-710-9m之间

3.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

1)除去水中碘水中的碘;( )(2)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碳酸钙.

答案:1.(b)(d 2.(d3.(1)萃取 2)过滤

[作业]p25 56

附板书设计:2、胶体的性质

1 相对稳定性

fe(oh)3胶体制备:fecl3+3h2ofe(oh)3(胶体) +3hcl

2)丁达尔现象

(3)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运动

(4)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六.教学反思

以下赛优为您推荐关于本课相关阅读材料)

的定义

胶体的概念是19世纪60年代初由英国科学家格雷厄姆(thomasgraham1805—1869)提出的,他在研究各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扩散性质及能否通过半透膜时,发现有些物质,如某些无机盐、糖和甘油等,在水中扩散很快,容易透过半透膜,而另一些物质,如蛋白质、明胶和硅胶类水合氧化物等,扩散很慢或不扩散。前者容易形成晶态,将其称为晶质;后者不易形成晶态,多呈胶态,他将其称为胶体。这种分类没有说明胶体的本质,因为胶状的胶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晶态,而晶质也可以变成胶态。直到20世纪初由于超显微镜的发明及后来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对胶体体系才逐渐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经典的胶体体系是高度分散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在1 nm100 nm之间。这种分散质粒子远大于一般经典化学所研究的分子,可以是胶态,也可以是晶质。由这一概念出发,胶体体系的不稳定、不易扩散、渗透压很低等不同于经典分子分散体力的性质,都可以得到明确的解释。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定义中的粒子大小范围并非严格标准,实际上,粗分散体系有许多性质与胶体相似,所以广义的胶体常常把粗分散体系也包括在内。另外,粒子不一定在所有三维方向上都处在上述大小范围内,许多体系的粒子只在二维方向(如片状粘土粒子),甚至一维方向(如纤维)上处于胶体范围内,但 其体系同样显示出胶体的特征。

胶体为什么会有丁达尔现象。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溶胶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 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0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38c688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3.html

《化学教案模板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