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介绍

发布时间:2017-12-24 18:35: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挤牛奶:此曲是根据《草原儿女》插曲改编而成。曲调活泼、富于朝气,表现了蒙古民族对劳动的热爱以及劳动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

2渔舟唱晚娄树华曲,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了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接着,以音乐的主题为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一段优美的旋律层层下落,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这首富于诗情画意的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及小提琴独奏曲。

3纺织忙这是一首广东音乐风格的乐曲,该曲创作于是1955年,由著名高胡、古筝演奏家刘天一先生创作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乐曲运用了广东音乐的表现手法,描写了农家妇女辛勤纺织、愉快劳动的画面。乐曲中运用了揉、颤、滑、刮奏、撮弦等多种技巧,并且在乐曲高潮段落用双手演奏,这在作品所产生的年代是一个不小的革新,它也自然在问世之后便受到筝界的热烈追捧。曲式结构为变奏曲。乐曲吸收了潮州音乐的变奏形式、潮汉古筝的滑音技巧和广东扬琴的演奏特点,以简朴、优美的旋律,流畅而富有层次感的节奏及古朴的韵味,形象地刻划出描写了农家妇女辛勤纺织、愉快劳动的画面劳动时的欢快情景。此曲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作者博采众长,融合了粤、潮、汉三大乐种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手法,使得乐曲整体具有浓郁的岭南古筝风貌但又不具体的属于哪一“家”。

4浏阳河古筝曲《浏阳河》,旋律流畅、优美动听,是上世纪50年代的创作歌曲。 《浏阳河》中采用的演奏手法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双手配合快速弹奏部分;第二部分是运用左手揉、吟、滑、按的技法来表现乐曲柔美的旋律,这一块在乐曲中首尾相应演奏两边;第三部分则运用如流水般的双手交替下行琶音来表现乐曲动听的旋律。 在乐曲的第一段中主要是注意按滑音的准确性和控制好乐曲的速度,整个曲子中主要有两难点,也就是后面的双手配合快速弹奏及琶音部分。

5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并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一般认为是民国以后古筝艺术家所创作。其曲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之貌

6、汉宫秋月《汉宫秋月》是中国名曲。原为崇明派琵琶曲 ,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筝曲演奏运用了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不少相关文章对此曲解题时都模糊地称,此曲旨在唤起人们对受压迫宫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也有的文章称,此曲细致地刻画了宫女面对秋夜明月,内心无限惆怅,流露出对爱情的强烈渴望

7、春苗:《春苗》这首乐曲运用了苗族音乐音调,描绘出一副万物复苏春意朦胧早春图,它表达了人物对春天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轻快活泼,描写了苗家儿童在祖国的雨露阳光哺育下,像春苗一样茁壮成长。开始由一个引子有两句组成,这个引子的演奏要注意一个降咪,实际上把2按高一个小两度就变成降咪了。关键就是一个按音速度稍稍慢一点,开始乐曲进板的是一个比较明亮的三拍子。

8、洞庭新歌:王昌元、浦琦璋编曲。此曲作于1973年,是根据白城仁的歌曲《洞庭鱼米香》(湖南民歌)进行改编的。这首乐曲表现的是千里洞庭、碧波荡漾、鱼虾满场、稻谷飘香,它生动描绘了洞庭湖的美景以及人们由衷的欢心喜悦心情。全曲以散板开始,在演奏时需注意前后句的强弱对比,表现了渔家男女对唱的场面。慢板旋律优美,流畅清新。快板是慢板的变奏形式,练习时由慢至快。注意双托时不要碰到别的琴弦,保证音色的纯净。

9、香山射鼓:《香山射鼓》是中国演奏家曲云创作于1980年的一首筝曲,乐曲由西安古乐传统曲牌《月儿高》、《柳青娘》、《香山射鼓》等曲牌联缀而成,描绘了陕西关中一年一度的“香会”活动,并以深沉、内在、具有浓郁陕西地方风格的旋律,表现了香客们的虔诚和高远空旷虚无缥缈的意境,以及鼓乐阵阵,咏唱轰鸣,进山朝拜的人群熙来攘往的活动盛况。是陕西筝派的代表曲目之一。在这首乐曲的慢板中,最要重点讲解的是“劈”这个指法。在谱面上所要用“劈”来演奏的音都标得很清楚,一定要按指法的标注来演奏。基本上都用于句尾。在慢板中,总有一些后缀句,要划分好乐句,分清乐句的轻重处理。另外,慢板中左手的颤音幅度要大些,下滑音是表现语气的重点音。再有,慢板中摇指一段的速度和节奏千万不要太拖,如果摇指掌握的不好,就容易拖。慢起渐快一段,不要演奏的太快,只要演奏的清楚就可以了。这样后面的快板的速度才可表现出来。自由地这段散板要掌握好速度的伸缩运用和强弱的处理。这首乐曲的快板不是很难,但速度一定要上去。双撮那段要注意不要两遍的力度一样,第一遍稍轻,第二遍强,最后强收结束。

10、蕉窗夜雨:《蕉窗夜雨》是一首曲,是我国广东客家筝艺流派中的优秀代表曲目之一,伴随淅沥的雨打蕉叶声,独自感悟着乡愁的无奈,音乐中无处不飘散着客家音乐的韵味,极有力的体现着客家文化的内涵。《蕉窗夜雨》全曲只有三十四小节。经过已故客家筝艺大家罗九香先生对客家筝曲的精深研究,对调骨(旋律骨干音)加以变化,由抑、扬、顿、挫的最佳布局以及速度的徐疾转折的独特安排,将全曲反复五遍演奏,使其成为古筝曲目的一代绝响。第一段节奏较缓,突出夜字。第二段开头稍微紧张,为风雨欲来作铺垫,然后节奏渐渐加快并作由虚向实处理,仿佛乌云逐渐密布并接近。下来一段速度、力度加强,表现雨字。最后一段高音按滑力求轻巧跳跃,表现夜雨轻打芭蕉,雨滴从蕉叶滴落的情景。曲子最后在宁静与清新的气氛中结束。

11、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古筝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由焦金海1971年开始创作、1972年春天完成创作。全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音乐从辽阔、悠扬的散板引子开始,逐渐转入富有高原牧歌式的优美旋律,犹如婉转、悠扬的牧笛,描绘出一幅迷人的风光。第二段,音乐变为欢快的、热烈的,表达了人们对漫山红透的山丹丹开花的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是对乡土风物的一种恋情。最后一部分,音乐又回到第一部分主体旋律的原型。乐曲在尾句中表达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2、梅花三弄古筝曲《梅花三弄》是根据同名古琴曲改编过来的,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相传原为东晋笛子演奏家恒伊的笛子独奏曲,唐代颜师古改编成琴曲,存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此曲在结构上尚保留着清商乐的一些特点开头有一段称为“和”的引子,在结尾处又有一段称为“送”的尾声或称送歌弦”,每段乐曲尾句有重复等。该曲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梅花的品格高洁,有如清莲般洁白,有如苍松般挺拔,有如翠竹般坚韧,天生一副傲骨,不畏严寒,不怕寂寞,寒冬腊月,白雪皑皑之中傲然怒放,“君当如梅”!此曲是借景抒怀的乐曲,通过梅花洁白芬芳,耐寒的特点来赞美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调优美,平缓。曲作者主要是抒发魏晋文人超尘脱凡,孤芳自赏的胸臆。在结构中,主题在不同的段落中重复三次,故称“三弄”。

13、上楼、下楼《上楼》是河南南阳板头曲中叙事性很强的一首筝曲。它与另外一首筝曲《下楼》联奏,构成了古筝作品并不多见的姊妹篇。据称,这两首乐曲取材于《西厢记》中的故事。根据需要,可前后联奏,也可单独表演。《上楼》描写的是红娘欢天喜地上楼将喜讯报与小姐莺莺的情景;《下楼》则描绘了莺莺得知喜讯后满怀喜悦,飘然下楼的生动场景。在演奏此曲时,使用夹弹法,这是一种在传统筝曲弹奏中使用较多的触弦法,其特点是触弦前或触弦后贴压在将要弹奏的琴弦或相邻的琴弦上,优点是由于可借助整个手掌发力,因此声音饱满结实也宜于反弹,而且由于手型相对固定,此手法对固定音型的演奏较为便利。

14、昭君怨:昭君怨是传统筝演奏名曲,为客家筝。是《塞上曲》三首:《宫苑春思》、《昭君怨》、《湘妃泪》的第二首曲调委婉细腻,情绪低回,哀怨感伤。标题虽是以后拟定的,但音乐是具有多维情绪的。不妨亦可做昭君思念故土那种情感描摹,进行二度创作也未尝不可。这正体现了音乐见仁见智的广义性。演奏中吸收了琵琶的指法技巧,使其既有琵琶的珠玉叮咚之妙,同时又具备筝韵十足之功,融敦厚飘逸于一体。

15、小小竹排:曲根据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改编而成,属于革命歌曲,主要讲的是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少年英雄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矛盾,体现了主人公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将他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刻划得比较突出。而《小小竹排》这首古筝曲充满激情,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乐曲寄托了少年主人公对红军父亲的思念和追随革命的信念曲调昂扬向上,节奏鲜明,有力地烘托了影片主题

16、采花:古筝曲《采花》是由琵琶曲《赶花会》改编而成。以优美悦耳的四川民歌《采花》作为主题,其动人的旋律和轻巧的节奏,生动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热烈美丽的民间风俗画这首民歌几乎每隔一小节都出现切分节奏,使流畅的旋律略带轻盈跳荡的感觉。欢快的节日里,向我们倾诉着热闹的赶花场面第二段的左手技巧模仿了琵琶的传统技“摘”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四川民间敲打着盅盘伴唱的情景为我们展现了花会上人们载歌载舞,欢乐的热场面。中间插入的对比鲜明抒情段落,仿佛是姑娘在动人的歌唱,赞美盛开的鲜花。

17、湘妃泪:唐温庭筠《瑟瑟钗》中说到“只应七夕回天浪,添作湘妃泪两行此曲与湘妃无关是以昭君和番的历史故事为题材,描写汉代王昭君出使匈奴和亲离别故乡时的凄凉情景此曲原非古筝曲,取材于古琵琶曲《塞上曲》曲风委婉,全曲没有表现一种大起大落的感情变化,一切归于平淡之中,有悲痛欲绝、顿足捶胸沉痛,亦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惆怅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忧愁和哀伤,淡淡的忧伤挥之不去,更多体现了一种无望的思念和思念的无望,让人回味无穷

18瑶族舞曲:该作品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作曲家以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用管弦乐的手法,丰富、生动的展现了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乐曲用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的生活情貌。《瑶族舞曲》为单乐章复三段体结构(ABA以低音声部拨奏出舞蹈性节奏,犹如姑娘们敲起了心爱的长鼓,歌舞即将开始。乐曲模仿优雅的长鼓节奏轻轻奏响,描绘月光下瑶寨的男女老少从各自家中纷纷进入寨中的旷地的情景。第一部分(A.行板)悠静委婉的主题,犹如一位窈窕少女翩翩起舞主要描写美丽的瑶族姑娘婀娜多姿的舞步。音乐非常柔美轻缓,人们仿佛看到节日之夜长鼓奏响歌声轻起时,身着盛装的瑶家儿女聚集在银色的月光之下。第二部分(B.中板)悠扬的旋律恰似一对恋人正在边歌边舞,相互表达爱慕之情,共同品味着爱情的甜蜜,憧憬著美好的未来。旋律在安宁富有歌唱性中发展,时而又出现跳跃的节奏型。深情委婉又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独具韵味。第三部分(A段再现.行板–热烈的快板)再现部,浓缩第一段的内容,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人们纷纷加入舞列。欢跳着,旋转着,舞之,蹈之,气氛热烈,感情奔放。酣畅地展示了瑶族男女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乐曲在强烈的节奏中推向高潮,在快速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19、春到清江:清江是长江的支流,古名夷水,因河水清澈而得名。它发源于利川和 重庆交界的齐岳山,流经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在陆城注入长江,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画”的盛誉《春到清江》原为扬琴曲,后改编为古筝曲。曲调优美抒情,充满活力乐曲描绘了春回大地、百花盛开、湘江奔流不息、渔米之乡一派欢腾的景象,表达了人民热爱家园,心向祖国的美好心愿。乐曲一开始,奏出一段非常抒情的散板引子,勾画出一幅春水 如蓝、春雨如酥、春花如笑、春山如舞的春景。接着,如歌的旋律描绘出清江两岸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有人说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绘画,那么,在这首乐曲中,随着旋律的流淌,你会觉得仿佛是漫 步在芳草萋萋的清江河畔,或泛舟于波光潋滟的清江之中,感觉到拂面的春风,闻到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听到融化到风声、水声、鸟声中的春的声音。在这首乐曲中,改编者充分发挥了古筝双手弹奏的技能,丰富和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

20云庆:《云庆》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又称《庆云板》或《景星庆云》,系从《锣鼓四合》套中的《云庆光》一节发展而来,可被解释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赞美。作家冯英子先生写道:“非江南山水,不能产生江南丝竹;非江南丝竹,不能衬托江南山水。”江南丝竹依附于江南的戏曲、民歌和吹打乐及地方风俗而产生。 该曲轻松优美,运用变奏的手法,速写了一幅江南水乡优美景色和江南人明快性格的风情画由慢板、中板和快板三段组成,音色甜美、徐疾有致、旋律流畅。江南丝竹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本质上是一种明朗而又细腻,绮丽而又幽雅的民间管弦乐曲,常在节日和喜庆堂会中演出。

21春到拉萨:史兆元曲。此曲取材于藏族民歌《金色的太阳》主旋律。描绘了拉萨春天的优美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拉萨春天景色的赞美之情和对西藏人民的热爱之情。此曲已被认定为中国古筝名曲,被选入《中国古筝名曲荟萃》一书。音乐开始由低音区向高音区过渡,给人一种由沉重走回光明的感觉。预示着百万农奴必将获得解放的趋势。最后发展到散板,主旋律似雅鲁藏布江的波涛层层起伏,描写藏族人民终于挣脱桎梏获得新生。此曲中的右手快速“托劈托劈”弹奏,左手连续拨奏、“按滑”弹奏、各种“滑弦”弹奏及“双手同奏”、密集摇指等,均是难点。要切实掌握上述技巧的弹奏要领,熟练运用上述各种弹奏技巧。“双手同奏”部分要注意对位,注意整体音乐效果。全曲弹奏,情感要投入,动作要优美。情感动作要符合表现乐曲内容揭示主题需要。

22丰收锣鼓:李祖基曲,乐曲以柳琴戏音调创作而成,具有浓郁的山东民间音乐风格,在热闹的锣鼓声中,以优美的旋律,表现人们庆祝丰收的欢乐情景。乐曲中段慢板部分,运用左手滑、按、吟、揉等技法,结合在传统筝曲的韵律上,更具可听性,为大众所欢迎。

23寒鸦戏水:《寒鸦戏水》是一首著名的客家筝曲,也是潮州音乐十大套曲之一。客家,指南宋末为避战乱而迁居广东潮、梅地区的中原人。客家筝曲又称“中洲古调”。此曲采用传统十六弦钢丝筝演奏,音色清越,余音悠长,音韵委婉。乐曲描写的寒鸦(即鱼鹰)成群嬉戏池塘的欢乐景象。此曲不但旋律优美、而且格调清新、韵味别致,凡潮乐所流传之处,必可闻此乐声,故人们常戏称此乐曲为潮州之州歌。

24、广陵散:此曲由古琴曲《广陵散》改编而来。《史记》上记载,这首曲子讲述的是战国时期一个叫聂政的韩国义士为好友刺杀政敌韩国宰相的故事。故事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操。另有文献记载的故事情结与《史记》有些出入,说《广陵散》讲的是聂政为父报仇的故事。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聂政为了报仇自毁面容,并苦学琴艺。十多年后,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己同时也壮烈牺牲。《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广陵散》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25、赫哲人的春天:“啊朗赫赫呢哪,啊朗赫赫呢哪……”上世纪60年代直至90年代,一首名为《乌苏里船歌》的歌曲唱响神州大地。高亢悠扬的旋律反映赫哲族人过上幸福生活,欢快,甜美,心情格外开朗的革命歌曲表现赫哲族人欢快、甜美心情。古筝名家张贵声教授以这首歌曲为主题作成古筝名曲《赫哲人的春天》。

26绣荷包:邱大成曲,以爱情为其主题,随各地区不同,其表现风格各异,然大多属小调体裁,结构完整,音乐秀丽,表现细腻。乐曲根据云南的一首花灯调改编而成,由一句上句、两句下句组成。花灯是一种流传于云南、贵州、四川及湖南等省份的民间歌舞形式,而且各具地方风格;云南的花灯调以其音乐的细腻优雅、优美抒情、结构完整而著称于世。本乐曲用古筝的明亮秀丽音色,加之以洒脱自然的装饰,描绘出正当情窦初开年华的羞涩少女形象。

27建昌月:徐晓琳曲。建昌,系今中国四川省西昌之古称,因为地处高海拔、低纬度的安宁河平原,晴好天气多,加上山林和邛海对大气层的过滤,使西昌的月亮又大又明,分外皎洁,于是,人们赋于西昌一个美称叫为“月城”。此曲以当地民歌为素材来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本乐曲曲首以恬淡、安静、平实无华的作曲手法,表现了皓月当空的建昌美景;全曲具有浓郁的西蜀风韵,令人不禁对古城回味不已。

28、幸福渠水到俺村:《幸福渠水到俺村》是一首由沈立良,项斯华,范上娥于1974年创作的古筝曲,该曲融合了河南民间音乐特点和现代古筝手法人工天河——“红旗渠”被林县人称为“幸福渠”。它是上世纪60年代,当地人民为解决干旱缺水问题,连续奋战十几个春秋,在太行山腰修建的长达1500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该曲不仅有河南民间音乐的特色,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而且有现代古筝的手法。曲调清新、节奏明快、对比强烈、富有激情,描绘了红旗渠的美丽自然风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林县劳动人民的景仰之情。

29、月夜情歌:该曲由杨娜妮老师改编自民歌情歌对唱《月夜情歌》。“淡淡的月光照在窗台 阿妹哟倚着窗儿 手托着腮 风儿呀无奈 花儿呀无奈 阿妹的心思难猜 心思难猜 阿哥在窗外久久徘徊 阿妹呀 你可知道阿哥的情怀 阿哥把心中的话儿交给鸟儿 明天太阳出来 请你听听阿哥的表白。。。整首曲子浪漫优美,织体丰富,委婉的表达了阿哥阿妹之间缠绵的情谊。

30、战台风:王昌元作于1965年,当时她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的一首筝独奏曲。此曲是继赵玉斋《庆丰年》之后的又一划时代力作。刚开始的时候王昌元女士把作品命名为《抢险》,在后来一次音乐审查的时候改为《战台风》此曲表现了工人阶级战天斗地的气势,它的激越磅礴的气势和丰富多变的技法使它那样的激动人心,在筝乐作品中卓尔不群,独树一帜。它开启了古筝艺术发展的一个时代。《战台风》一经推出,不但受到筝界同仁的一致好评、追捧,还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当时王昌元携《战台风》所及之处,观众无不热烈喝彩,尤其是在中国沿海台风频袭地区,人们听到此曲更加有一种难言的亲切与激动之情。

24东海渔歌是马圣龙、顾冠仁1959年所作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以东海渔民劳动生活为题材而编创,旋律动听上口,经常被各地的民乐团所演奏,根据合奏曲改编的同名古筝曲被列为中国十大古筝名曲之一。以浙江民间音乐为素材,着重使用了锣鼓等打击乐器;曲子分为四部分,演奏时间约11分钟:"黎明时的海洋" "渔民出海捕鱼" "战胜惊涛骇浪" "丰收欢乐而归"乐曲开始,以连续左手上、下行刮奏衬托右手摇指奏出的号召性音调,展现了一幅大海汹涌澎湃的画面。在引子之后,共分三个部分:一部分,右手运用长摇技法奏出多以四度进行构成的开阔优美、富于歌唱性的主题旋律,左手则先用琶音与按滑来润饰歌唱性的主题,使之更具有韵味。此后由主题派生出欢快跳跃的对比性曲调,经多次反复演奏后,主题旋律用左手移低八度再现,右手用历音技法奏出颠簸激荡的音型作陪衬,表现了渔民愉快出海的情景;第二部分采用号子的音调,以鲜明的节奏,一领众和的对答式乐句,表现渔民的劳作场面。演奏时要准确把握好谱中的节奏重音,稳定节奏的律动。这里多次出现的渐强、渐弱力度变化,是渔民们在劳作时协调一致、齐心协力的体现,弹奏时应明确地表达出来。第三部分是主题再现,音乐宽广而富于激情。随着主题旋律在反复中力度层次逐渐减弱,我们仿佛看到船队在夕阳映照下,伴着歌声满载而归,渐渐远去的优美歌声表达了渔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25打雁:曹东扶曲。河南中板板头曲。乐曲以河南筝艺流派独特的表现手法利用音质及速度、力度的大幅度变化,描绘了秋高气爽猎人出坡发现群雁持枪射击,以及伤雁的哀鸣及挣扎,最后群雁高飞远去消失在天际的情景。

26、铁马吟:赵登山曲,该曲创作于是1987年,铁马系指挂在庭院屋檐下的铁片,风吹则相击发声。全曲尽量模仿古琴音色。建昌月:徐晓琳曲。现在四川西昌古时称建昌,此曲以当地民歌为素材来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

27、秦桑曲是西安音乐学院两位教授强增抗和周延甲先生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首筝曲,作者运用流行在陕西关中一带的戏曲音乐“碗碗腔”素材加工提炼后谱写的, 乐曲以委婉、缠绵、优美、柔和并富有激情的旋律,伴随着轻淡素雅的伴奏音乐,描迷了一位深情的妙龄女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盼望早日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唐李白“春思”)为意境,取“秦桑”二字为题,表现了妙龄女子思念远方亲人的激动心情。此曲在音律上为徽调式七声音阶中的两个特性音(也称偏音)47的音高带有微差,4音略偏高(微升4 微升相当于四分之一半音),7音略偏低(接近于微升降7 微升相当于四分之一半音),而且根据旋律的进行,这两个音还具有游移性和不稳定性。它们的游移走向通常是43音的方向游移,76音的方向游移。这种由不稳定到稳定的倾向,形成了乐曲独特的韵味。在旋律进行上的特点是:在一般情况下,上行跳进,下行级进。这种曲调旋法,具有鲜明的对比性,上行跳进可产生激动、活跃的情绪;下行级进则产生委婉、哀怨的效果。音乐通过旋律进行中级进与跳进的交互运用,委婉中有哀怨、激动中有抒情,使人在跌宕错落、莫辩宫商的离迷之际,充分领略了陕西音乐中的神韵,感受到乐曲所表现的“热耳酸心”的艺术效果。

28、三十三板此曲又名《云板》,是浙江筝派传艺时的开手曲。演奏时除勾搭技法之外,突出使用了食指,是浙江筝曲中典型的“四点”奏法的一首乐曲。与传统名曲《老八板》一样,浙派筝曲《三十三板》也是以板式结构命名的民间乐曲。它是将过去流行在杭州一带的说唱音乐“杭州滩簧”的一个曲牌进行加工后形成的古筝小品。筝作为“杭滩”的伴奏乐器,在长期的艺术磨炼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加花和变奏,正如北派筝曲擅用“托劈”一样,浙派筝曲也有自己带有“标志性”、“符号性”的用指规范。比如这里的“快四点”、“快夹弹”等技法,纵观各派右手用指,这种组合也有所使用,但不像浙派筝曲如此集中,如此凝练,甚至构成一个流派的基本用指套路,成为浙派筝曲活泼、明快、清丽、雅致风格的典型指法,长集中使用。这首《三十三板》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曲目之一。

29、伊犁河畔:成公亮创作的一首民族特色突出、旋律优美的古筝独奏曲目,用新疆手鼓伴奏。它突出了新疆维吾尔族歌舞“赛乃姆”的音乐风格,以“中原”乐器和“西域”音乐的结合,为古筝披上了新疆维吾尔族民族音乐色彩。此曲描绘了伊犁河畔的美丽自然风光和伊犁人民在伊犁河畔天山脚下载歌载舞的幸福生活景象。全曲分为慢板和小快板两部分。左手技巧为全曲的难点,需反复练习,注意音准。

30、将军令:《将军令》是浙江筝派的代表曲目之一。《将军令》就是以古谱《弦索十三套》曲牌所记录的乐曲之一。该古曲展现了古代将士征战沙场,得胜归营的壮伟场面。《将军令》合奏谱最早见于1814年容齐所编的《弦索十三套》,1935年,杭州国乐社印制的合奏曲《将军令》的筝分谱中,已可明显地看出“双手抓筝”手法的运用。古筝曲《将军令》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用大段的摇指和左手弹奏技法,表现出鼓角声声的场景,旋律紧张而神秘;第二部分通过左手夸张的吟、滑手法勾画出智勇双全的将军形象;第三部分用持续加快的“快四点”技法,表现了士兵们编队急进的情形;第四部分描绘两军对垒、沙场厮杀、号角齐名、得胜回营的情景。全曲一气呵成,节奏紧迫有度,音乐富有气势。

31、雪山春晓:雪山春晓》是范上娥、格桑达吉创作于1981年的一首古筝独奏曲。此曲描绘了西藏高原美丽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西藏人民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全曲旋律优美,风格独特,内容丰富,感染力强,是一首深受筝家和广大群众喜爱的古筝曲乐曲以藏族民间音乐为基础创作而成,分四个段落。第一段引子描绘了春天到来时,青藏高原上冰雪融化、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的景象;第二段表现藏族妇女踏着悠扬的节奏,挥舞长袖,翩翩起舞,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春天带来的愉悦情绪;第三段,一群男子加入了舞蹈的队列,跳起欢快的“踢踏舞曲”,欢乐的气氛愈加浓烈;最后,音乐逐渐上扬,达到全曲最高潮,以一个果断、强有力的结束音将情绪定格。

这首曲子运用了多种古筝的演奏技巧,从引子的单音开始,依次使用摇指、琶音及刮奏等演奏技术,展开了一副天地银装的画面,展示了西藏高原的宁静与美丽;再配以五组三连音,由慢急进,由高到低,将画面聚集眼前,展示了雪山的雄伟,映托了一 朵朵含苞待放的梅花的秀美;再起优美流畅的刮奏,渐强的摇指的运用,仿佛来到雪域高原,令人沉醉。紧接着引起主题,在主题部分出现了多次下滑音(乐曲的第三小节)、上滑音(乐曲的第十二小 节)、颤音(乐曲的第十三小节)及整段的摇指(乐曲的第二十六小节到第四十五小节),都是在书写着西 藏高原雪山的雄伟壮观,红梅怒放。连接部分,使用的是刮奏,高低起伏,强弱有序,来衬托再现部主题。此乐段主要使用了大撮、托、抹、挑及扫弦(乐曲第八十六小节到九十三小节),描写西藏鲜花盛开、冰雪融化的美丽景象。到了尾声部分,再次运用扫弦、刮奏及摇指,表现了西藏人民对新生活的热爱之情。此曲以抒情为主线,演奏技巧以滑音、摇指、刮奏等演奏技巧为主。

32、银河碧波:该曲音调取材於潇湘一带的民间音乐,曲调宽广而开阔,满怀激情,抒情如歌,描绘出山乡的春天,和风吹拂,渠水涟漪,碧波荡漾,如歌如画的美丽景色。《银河碧波》是一首创作曲目,描述了七夕之夜,牛郎织女鹊桥相聚的动人情景,乐曲以连托的指法塑造出银河迢迢,仙子凌波起舞的迷人意境,鹊桥长长,碧海青天,衣袂飘飘,分离经年的有情人,依稀相逢,乍喜还忧,曲子这时悠扬流畅,把两个人相逢时的喜悦描摹出来,第三段转调欢快,尾段再现悠扬舒缓的主题曲调,该曲短小,但诗情画意,甚是感人,范上娥作曲。乐曲采用湖南民歌的音调素材,表现了韶山地区的秀丽风光和人民生活的欢乐情景。绕山的渠水碧波荡漾,在春日的阳光下景色如画;人们在愉快地劳动,生活无限美好。乐曲共分三段:引子营造了碧波荡漾的氛围;第一段快板欢快活跃。旋律是湖南民歌的音调;第二段是优美的慢板,表现出渠中缓缓水流的优美情致;第三段回到快板,情绪更为热烈,最后,放慢拉宽的节奏和左手的刮奏将乐曲推向高潮。

33、乡韵:《乡韵》是古筝作曲家周煜国先生的作品。这是一首极富韵味的古筝协奏曲。作品以陕西地方音乐为素材,创作手法简炼明畅,生动的旋律,浓郁的韵味,跌宕的情绪,清晰的配器,使这首乐曲成为秦筝作品中颇具特色的佳作。婉婉乡音,悠悠乡情, 道不尽对故土的眷恋, 诉不尽对故土的深情。

34、茉莉芬芳:何占豪创作于1991年根据传统曲目江苏民歌《茉莉花》为素材改编创作而成的古筝曲。旋律委婉优美、波动流畅,感情细腻温柔,将茉莉花开时各种娇美的姿态和沁人心脾的芬芳美丽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筝特有的清丽、淡雅、及透亮、圆润的音色将在乐曲中得到得淋漓尽致的表现。旋律委婉优美、波动流畅,感情细腻温柔,将茉莉花开时各种娇美的姿态和沁人心脾的芬芳美丽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作者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意境耐人寻味。

35、秋叶思:周煜国作曲。这是一首精致的器乐小品。全曲由一个音乐动机发展而成,充分发挥了古筝自身在音乐及韵味上的特色,将秦腔传统音乐与现代演奏技巧相结合,表现了秋天引发的愁绪以及秋夜深沉时各种复杂的心态:时而恬静如水,时而思绪万千,更多的是无法排遣的离愁别绪。全区音调高亢,古意盎然却不失新声。

36、春江花月夜: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原名《夕阳箫鼓》,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名乐之代表,意境深远,乐音悠长,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的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37、草原英雄小姐妹:《草原英雄小姐妹》是张燕,刘起超于1974年创作改编的,音乐内容取材于蒙古族小姐妹玉荣和龙梅为集体放羊途中突遇暴风雪,他们以弱小的身体与暴风雪搏斗,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两个小姐妹热爱集体,勇于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动人形象乐曲以吴应炬创作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题歌的曲调片段作为音乐素材来展开创作的,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古筝曲,音乐感人,旋律动听。全曲可分为引子和互为关连的三个段落。《草原英雄小姐妹》这首乐曲具有浓郁蒙古族歌舞的特点,曲子旋律欢快而明朗,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它的曲式结构,音乐层次及高难度的技巧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作者在这首乐曲中加入了很多新的技巧,达到了继承创新的和谐与统一,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可谓令人耳目一新,可谓筝曲当中的佳作。

38、钢水奔流:这是一首反映钢铁工人劳动场景的筝曲,同时也是古筝双手技能配合训练的佳作之一。演奏中八度、五度、四度和弦及各种技法的双手对位在力度、速度上进行较大幅度的变化,加之热情洋溢的节奏及音区的大跨度特点,更充分体现出时代的精神。乐曲以高昂的热情歌颂了钢铁工人的豪迈气概和冲天干劲,并形象地描绘了炉前出钢时激动人心的场面。

39、春到湘江:《春到湘江》原是宁保生作曲的一首很有特色的笛子独奏曲,后由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改编为筝曲,曲调优美抒情,充满活力。乐曲描绘了春回大地、百花盛开、湘江奔流不息、渔米之乡一派欢腾的景象,表达了人民热爱家园、心向祖国的美好心愿。在这首乐曲中,作者充分发挥了古筝的特点,用筝来表现春天来临时湘江两岸秀美的春色,展现出一幅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湘江美景,表达了湘江两岸人民对建设家园的火热干劲及对未来生活无限憧憬的幸福场景。

乐曲共分引子、如歌地行板、欢腾的快板、尾声等几部分。

  引子(1-11小节)是一段散板。它着重表现了湘江的春天来临时的激荡之感,广阔而起伏,内涵而激情,展现了一幅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湘江美景。作者对引子的写作与推敲可谓字斟句酌、用心独到,因此,要求演奏者尽可能扎扎实实地体现好每一个音符。整个引子在演奏时要求大气而连贯,体现出一种跌宕之美。#5b3(#2)是湖南花鼓音乐的特色音律,在引子和尾声中多次出现,再配以灵活的颤音技巧,春之湘江的浪花的起伏就鲜活地体现了出来。滑音在全曲中的多处运用,特别是在引子和行板中的运用,使全曲在激情之中更增添了柔美的特色。在演奏引子时,要注意强弱的变化,及与颤音、滑音的配合运用。总之,引子是全曲的开篇,乐曲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个性都在引子中强烈地体现了出来。

  接下来是“如歌的行板”(12-41小节):抒发了作者对湘江从心底发出的赞美之情,犹如江水的波涛,时而激扬高歌,时而吟唱低回,与船行江中、摇橹划桨的节奏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生动地刻画出一幅湘江两岸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歌声荡漾的幸福场景。在这里,对于行板速度与节奏的掌握非常重要。特别是节奏,一定要稳,不能抢拍,几种不同的附点音符都要分别准确地把握好。另外,要注意乐曲中的强弱起伏和气息的连贯,要音断意不断,犹如湘江的水波,跌宕起伏,连绵不绝,切忌平铺直叙,图解音符。

  中段为“欢腾的快板”(42-170小节),由羽调式转为同宫徵羽交替调式。旋律明亮,意境清新,场面热烈而欢腾。

  湖南花鼓戏的鼓点节奏过门音乐作为非常有特色的中心旋律多次出现,为全曲增添了亮色,使乐曲的情绪于热烈中隐含鼓点声声,深情中不乏豪放洒脱。情景交融,诙谐乐观。排比递进式的节奏音型在中段中多次出现,恰似翻滚的波涛,把情绪层层推向高潮。演奏中既要把握各种技巧的紧密配合,更要注意情绪的跌宕和逐步向纵深推进。

  尾声(171-181小节),又从中段的徵羽交替调式,回到羽调式。在演奏上,与引子首尾呼应,在广阔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0、东海渔歌:《东海渔歌》以浙江民间音乐为素材,着重使用了锣鼓等打击乐器;曲子分为四部分,演奏时间约11分钟:①“黎明时的海洋” ②“渔民出海捕鱼” ③“战胜惊涛骇浪” ④“丰收欢乐而归”这首乐曲是曲作者于1975年以东海之滨的渔民劳动生活为题材而编创的。乐曲开始,以连续左手上、下行刮奏衬托右手摇指奏出的号召性音调,展现了一幅大海汹涌澎湃的画面。开阔优美、富于歌唱性的主题旋律,表现了渔民愉快出海的情景;鲜明的节奏,一领众和的对答式乐句,表现渔民的劳作场面。主题旋律在反复中力度层次逐渐减弱,我们仿佛看到船队在夕阳映照下,伴着歌声满载而归,渐渐远去的优美歌声表达了渔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41、林冲夜奔:《林冲夜奔》是古筝独奏曲,陆修棠王巽之1962年根据昆曲宝剑记·夜奔》一折为题材,采用《新水令》曲牌的旋律加以改编发展,表现林冲雪夜奔梁山的情景也是浙江筝派的经典代表。林冲夜奔这个剧情,在很多戏曲里面都有,比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等等,都是非常有张力,有感染力的一出戏。全曲分四段。第一段是慢板,节奏自由,感叹地、回忆地,低音区的切分节奏音型和中、高音区的摇指旋律交替进行,表达了林冲内心的叹息和悲愤之情。第二段转入小快板,前半段节奏及技法多变,使用压弦,模仿戏曲中的锣鼓场面,表达了一种恐惶不安的情绪;后半段在左手固定低音的伴和下,右手在高音区使用摇指奏出急促的旋律,具有一种紧迫感。第三段以连续的滚拂扫弦、重吟和摇双弦技法模拟风雪交加。第四段旋律紧凑而坚定,表现林冲最终下定决心,奔向梁山。筝曲《林冲夜奔》虽然是以《宝剑记.夜奔》为题材而创编,但在音乐当中,其实是基础地反映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一开始的低迷,随著昆曲旋律与古筝特有技法的带动之下,在乐曲的末了呈现出「博得个斗转天回」的积极向上,这也是本乐曲深感人心之处。

42、倚秋:“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的《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中的这几句词,大概就是《倚秋》这首作品情感的一个恰当的表达。在诗词中秋天通常都是忧愁苍凉等意思在这里秋也代表了这样的愁绪欲说还休指的是想要说但最终因愁绪太多经历太多对那些经历过的想说都不知从何说起如何叙说最终只能化为一声叹息秋下之心借秋说愁万般无奈终化作天凉好个秋以双摇开始,摇指要求细而密,表达秋风习习的场景。全曲曲风委婉凄凉,甚是动人。

43、秦土情:这是一首情感细腻,而又不失西北豪迈气概的陕西筝曲,该曲于2008年初创作于香港。作者将对故土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通过古筝娓娓道来,或激情豪迈,或潸然泪下。一段荡气回肠的引子将陕西的“土”、陕西的“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44、出水莲:1933年由汉乐理论家、演奏家钱热储记谱,饶淑枢审谱,刊载在汕头公益社《乐剧月刊》上,题解为“出水莲描写莲塘萧散、秋凉景色,富有睹物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景抒怀、言志,全曲着意表现莲花“出自污泥而不染”的纯洁、高尚情操。借音乐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其实是寄予了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同时也反射出鄙弃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心理和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正是此曲蕴含的精神价值。

45春到湘江《春到湘江》是宁保生先生1976年创作的竹笛名曲,另有古筝演奏家王中山根据其改编的古筝曲。乐曲表现了湘江两岸秀丽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壮志豪情。引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波光粼粼,烟雾迷蒙的美丽景色。如歌的行板,轻盈的旋律时而吟唱般的低回,时而激扬高唱,甚为柔媚动人。中段由羽调式到宫徵调式,意境清新。欢腾的快板富有湖南花鼓戏的韵味,热烈中隐有鼓声点点,又有深情交融、奔放洒脱、诙谐乐观的神态跃然在乐曲中,几番递升的旋律把乐曲层层推向高潮。演奏时要把深深的情意富有神韵地呈现出来。

46临安遗恨:何占豪曲。此曲是一首以历史史实为创作表现依据的标题因为作品,讲述中国宋代著名民族英雄岳飞因奸臣诬陷,被判死刑。临刑前,岳飞被囚在临安城(今杭州)监狱中。乐曲主题表达岳飞在即将离开人世之前,无限感慨的心情和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作者运用单主题变奏手法,表现英雄在狱中对战斗生活的回忆和对亲人的思念等复杂的心情。整首乐曲充满对敌人的愤慨和对自己命运的悲叹!

47井冈山上太阳红:《井冈山上太阳红》由赵曼琴编曲这首乐曲的主题由起承转合四个匀称的乐句组成,层次清楚,形象生动。第一、二、四句句尾呈逐渐下行模进,在起转接作用的第三句末,反复出现了向上的回返性音型,具有积极、乐观的情绪。全曲除主题外,共有五次变奏与再现。曲作者通过不同的演奏手法的运用,赋于各段变奏以迥异的性格特征。第一变奏在主题段基础上,加进了左手的多种作韵技法,旋律委婉细腻,韵味浓郁。第二变奏是在严格变奏思维指导下的自由变奏,乐思以散板的山歌风形式展开。第三变奏是3/4拍子,右手长摇奏出歌唱性的旋律,优美、明朗,犹如在诉说家乡的美景,内心充满无限的自豪感。在一段主题再现之后,音乐进入了最后的变奏,左手用八度音在低音区奏出主题的骨干音,坚定有力,果断而有精神,右手在保持原有结构完整的基础上,采用民间器乐曲中常有的“主题加花”手法在高音区进行变奏,加上快板的速度,有一种“无穷动”的音响效果。

48、汉江韵:《汉江韵》是乔金文创作于1962年春的一首筝曲,乐曲主要取材于“河南曲子”中的《汉江》、《书韵》两个曲牌,故名《汉江韵》。该曲是河南筝曲的代表作,也是河南的语言,听到这首曲子,就想到了河南人粗犷、泼辣、正直的形象,表现了人们欢欢乐乐忙春耕,意气风发夺丰收的愉快心情。此曲的旋律素材取自河南曲剧中《汉江》和《书韵》两个曲牌。乐曲第一段是热烈欢快的快板,一气呵成。明快的旋律中仿佛能听到劳动的人们朗朗的笑声,看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第二段是婉转如歌的慢板,表现了人们在劳动间隙亲切对话、互致问候的亲情与乡情,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演奏此段时,左手运用按、颤、滑等技巧充分润饰旋律,抒发内心情感。紧接着有一个过渡小乐段,这一段在速度的处理上比较独特,近乎戏曲中的“跑圆场”。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速度随着过渡小乐段持续下去,略快于第一段,情绪更加高涨。乐曲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并运用一些特殊的演奏方法如勾双托、游摇、点音、超音域按音等,渲染了豪放、明快的艺术效果

49、黔中赋:黔中赋是由徐晓林创作的一首古筝曲。“黔中赋”既是一首高难度的现代筝曲,又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乐曲。乐曲由三个标题段落组成:一、“琵琶咏”:以具有独特韵味的贵州地区民间音调“琵琶歌”为旋律素材,在旋律结构、和弦色彩以及力度层次跌宕起伏的安排上,着力于表达现代人对传统的感受。二、“木叶舞”:是对朴实、粗犷的民间舞蹈场面的描绘,具有奔放的山野之风。此段开始用左手轻压规定音域的琴码右侧弦,右手同时向上、向下扫弦,所产生的模仿少数民族打击乐音响效果的特殊技法,使人耳目一新。三、“黔水唱”:歌唱性的旋律具有苗族“飞歌”的音调特点,与之呼应的是左手快速奏出的三连音音型构成的伴奏织体,模拟流水的各种形态,并使之与旋律有机结合,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以及对少数民族群众美好未来的向往。黔中赋代表了作者对待黔中的美好心态对世界憧憬的未来向往。

50、打虎上山:《打虎上山》,是古筝独奏曲,由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赵曼琴根据现代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迎来春色换人间》(又名:《打虎上山》)一折改编。曲中表现了解放军英雄穿越林海、跨雪原,不畏艰难攀登威虎山的情景。全曲气势磅礴、节奏鲜明,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侦察员杨子荣在深入土匪巢穴之前对胜利的渴望和必胜的信念以及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在这首乐曲中,作者使用了自己所首创的和弦长音、多指按弦、快速指序等技巧,使这首作品成为现代筝曲中高难度技巧之集大成曲目。

51、铁马吟:铁马吟》是赵登山创作于1985年的一首筝曲,全曲表现一个人朗诵佛经的情形,以歌颂佛家为主旨,用筝音表现了不同山头的不同庙宇钟声的音乐形象《铁马吟》是以歌颂佛家为主旨。赵登山用筝音亲自示范不同山头的不同庙宇钟声,并生动描述了《铁马吟》的音乐形象。铁马,是指挂在庙庭屋檐下的铁片,风吹则相击出声。乐曲以缓慢幽深的音调,模拟古琴音色及奏法,描绘出香烟屡屡,佛声祥和的氛围。有诗云:山峰悄上白玉阶,古墙探出菩提叶,莲花座前香火幽,铁马轻声唤明月。而这正是乐曲意境的写照。

52、木卡姆散序与舞曲:《木卡姆散序与舞曲》是一首完全维吾尔族风格的创作乐曲并且以新疆维吾尔族一带大型的鼓舞套曲形式木卡姆作为创作素材凸显出极不寻常的格调与创新

53、幻想曲:《幻想曲》是一首以西南地区民歌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奏为素材制作的古筝曲。作者以云贵地区的民歌音乐为素材,体现出苗族飞歌的音乐风格。乐曲开始是由一段散板的引子将飞歌的骨干音调以自由演奏的形式引出,这段音乐表现了虚幻而空灵的色彩,与乐曲标题的涵义相吻合。乐曲的主题是在引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段优美如歌的旋律,骨干音是将飞歌的音调以现代的作曲技法进行处理,使听众既能感受到民族素材的风格,又能让主题旋律有新色彩的出现,不落俗套。乐曲中部还加入了一些当地富有特色的音乐节奏,制造出一种打击乐的效果。

54、闹元宵:《闹元宵》是河南曹派的古筝独奏曲,1956年一代宗师曹东扶所做。那一年的元宵佳节,曹东扶先生置身于河南南阳人民欢庆节日时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的气氛之中,内心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遂创作了这一传世名曲《闹元宵》。该曲融汇了河南的豫剧、越调、曲剧等地方戏曲素材,并使用单指弹弦来模拟打锣声,以粗犷、奔放的旋律模仿唢呐吹奏,将元宵节的喧闹、喜庆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

55、枫桥夜泊:唐代诗人张继途经江苏苏州的寒山寺,写下千古绝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作曲家王建民依据这首诗创作了此曲,作品表现了中国文人精神,使听者在若隐若现的宋明古风中,感受到作者对江枫渔火的回念与思叹。曲中融合吸取了昆曲、苏州民歌、丝竹等曲式和音调特色,呈现出精致宜人、典雅诗意的水墨风情。此钢琴伴奏的版本,于2001年完成,由任洁首演,并在全国广泛流传。

56、出水莲:《出水莲》和《寒鸦戏水》、《平沙落雁》、《柳青娘》同为潮州音乐独奏曲中的“中国十大古筝名曲”之一,是潮州音乐(细乐)中的筝乐名曲,是筝家必弹之曲目。中州古调,采用传统的十六弦钢丝筝演奏,音调古朴,风格淡雅,以一种特殊的韵味,别具一格的音乐,表现了莲花这种花中君子“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表现了人们高尚的情操。此曲旋律清丽、典雅;速度中庸、悠闲;演奏者右手以连托演奏的前倚音润饰曲调,富有动力,同时还以不同的触弦点弹奏造成丰富音色的对比,构成一种特殊的“软套”(重三六)。全曲以各种丰富的表现手法将出水莲的神态、气质姿态刻画得栩栩如生。

58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此曲委婉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59、四段锦:山东筝派代表性传统曲目之一。是由山东筝派著名筝家、素有“中国筝王”之称的赵玉斋先生依据山东老八板曲子为素材创编而成的。该曲由《清风弄竹》、《山鸣谷应》、《小溪流水》和《普天同庆》四首大板第四的筝曲连缀而成。《四段锦》是赵玉斋先生于沈阳音乐学院任教时完成创作的。他对原来的老八板曲子进行了精心的加工,尤其是在筝曲演奏技法上,大胆吸取了一些西洋乐器钢琴的演奏技法,比如第四首《普天同庆》一曲中,用连续的三连音将音乐推向高潮,此外,乐曲还大胆应用了大幅度的刮奏技法,以及在曲末运用了饱满有力的和音等。一系列的改编、革新使得乐曲从老八板合奏形式中脱离出来,成为由双手演奏的独奏曲。在乐曲结构方面,则打破了原有民间筝曲的程式,充分地挖掘了古筝的艺术表现力。

60、粉红莲:粉红莲,潮州筝曲,曲子注明为"诸宫调"。乐曲引子过后,第一段作"活五调"处理,1=A;速度较为缓慢,仿佛红莲初醒,犹带夜露。第二段作"轻三重六"处理,1=D;色彩较前明朗,犹如莲花绽放、莲叶舒展。第三段作"轻三六调"处理,更加轻快活泼,仿佛莲花迎风摇曳,姿态万千。第四段"重三六调",旋律在低音部弹出,辅以力度、速度的变化,仿佛对莲花曾埋于污泥的感慨与不平。第五段1=A"活五调"。此后,第四段的旋律不断反复,速度不断加快,并作"重六""轻六"不同处理,仿佛莲花迎风舞蹈、生机勃勃;接下来一段较长刮奏,仿佛水波荡漾,鱼戏于莲。紧接一段音符虚化而又密集的旋律,仿佛莲花沐浴于微风斜雨中。

61云裳诉:周熠国曲。曲名取自“云想衣裳花想容”,描写了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流传百年的爱情故事。全曲共分四段:“歌颂爱情”“兵乱事发”“魂断马嵬坡”“刻骨思念”。曲调运用了陕西音调中的“碗碗腔”,凄婉哀怨。期间,在弹奏手法上,用了大量的“摇指”的演奏技法。生动描绘了二人之间戏剧性的悲剧爱情故事。

62、西域随想:筝曲《西域随想》是作曲家王建民根据新疆地区民间音乐的素材而创作的一幅异域风情画。全曲以新疆达卜鼓华丽的鼓点做伴奏,贯穿全曲。 乐曲的开头是一段奇异诡怪的引子,一开场就将听众的想象插上翅膀,一直飞到那古西域群舞狂欢的景象之中。古筝的演奏颇具特色,时而打出新疆舞蹈的节奏,与达卜鼓交相辉映;时而用手拍击面板和弦面,烘托出一幕粗犷、奔放、热情的舞蹈场面。

63、清江放排:《清江放排》由曾令鹏作词、付昌扬作曲,创作于1975年。歌曲以奔腾的清江流水和放排工的豪迈气概为表现主题,以清江流域传承的放排号子为音调元素。歌曲前后两段在高音区呼啸而出的“号子”,高亢悠扬,前呼后应地凸显了歌曲的地域性特征。歌曲中段音调,依据民歌风的歌词词意,用富于歌唱性、且具有对比性的旋律,表现出“千里清江放木排”的诗情意境,抒发了放排工人忘我劳动的自豪心情。乐曲以奔腾的清江流水和放排工的豪迈气概为主题,气势浩大、波澜壮阔,既有欢乐温馨的潺潺讲述,又表现了土家汉子在惊涛骇浪中勇闯险滩、迎战激流时的勇气与智慧。

64、莲花谣:作者通过“展姿、起舞、搏浪、争艳”等不同段落的描绘,抒发了对莲花的偏爱之情,歌颂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新脱俗,不折不饶的高贵品质。

65、溟山:是由中国音乐学院王中山同志采用湘西地方音乐素材,运用较为前卫的创作手法谱成的一首古筝作品。它描述了大山的幽远、神秘,以及四季的多彩变化。本曲在演奏技法上有新的突破,尤其是在乐曲中段左手快速弹奏技术淋漓尽致的发挥,是以往传统筝曲所无法比拟的。

66、大漠行:由魏军先生创作的富有阿拉伯民族风格特征的古筝曲。

67、望秦川:为纪念恩师李婉芬教授,王中山与作曲家景建树先生共同创作了这首具有浓郁陕西地方风格的古筝作品。乐曲根据陕西同州梆子音乐创作而成,音调悲怆而又深情,表现了浓浓的乡情与亲情,以及对过往旧事的无限哀思。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迤逦城阙重。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作品借由诗人李颀《望秦川》的某些诗意,运用古筝特有的音韵,对筝和乐队的描写既有侧重,又互相交融,旋律舒朗,线条清晰,既为听众展现了一幅萧疏散淡的山水画,也表达出多种难以排遣的思乡情。

作品雏形为景建树先生的一段板胡曲《兵车行》,后由王中山为乐曲重新编订演奏技法使其古筝化,并对部分乐段作了修改和润饰,以及增加了以快速指序技法设计的快板段,最终由二人共同定案完稿。作曲家有感于恩师的夙愿和对故乡的由衷怅望,以及对过往人生重重的感触与回忆,更为了体现大气深沉的悲怆情感,最终定名为《望秦川》。

68、夜深沉:夜深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京剧曲牌,它是由昆曲《孽海记·思凡》中的一支过曲《风吹荷叶煞》的后半部发展而来,即以《风吹荷叶煞》一曲中的四句歌腔为基础,经过历代京剧琴师们的加工改编发展而成。曲名出自首句唱词的前三个字(“夜深沉,独自坐……”)《风吹荷叶煞》的唱词内容是小尼姑哀叹自己身入空门,过着寂寞凄苦的无聊生活。而《夜深沉》的作者们运用民间音乐创作中常用的加花、删简、紧缩、句末填充和变新等手法,将原来悲哀怨恨的曲调改成一支刚劲有力的新型乐曲,刚劲有力,充满激情。在京剧《击鼓骂曹》和《霸王别姬》中,用它来配合祢衡击鼓和虞姬舞剑等的场面。改编者集各家演奏版本之长,进行加工改编,将乐曲结构扩展成有引子后接慢板、中板、快板的板式铺排。李民雄改编的《夜深沉》则集各派琴师和鼓师演奏之长,按照渐层发展的原则,分慢板、中板和快板三大部分,新设计了一个大鼓独奏段落,及京胡与河南梆子协奏的色彩段,使乐曲面貌焕然一新。

69、西部主题畅想曲:此曲由黄忱宇和周望作曲,是一首具有典型新疆风格韵味的古筝作品。在创作中,作者希望在传统音乐基础上,给予乐曲节奏、速度和力度变化上更大的张力。乐曲风格浓郁、粗犷,舞蹈性强,在演奏技术上借鉴了一些钢琴技术。乐曲具有典型、浓郁的西部风格特征,通过风格多样的舞蹈性变化和酣畅淋漓的主题抒发,既表现了柔婉细腻的西域风情,也刻画了粗犷豪放的西部地域风貌。

70箜篌引:乐曲取材于唐诗中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该诗写的是梨园子弟李凭在都城长安弹奏箜篌时产生的泣鬼神、动天地、石破天惊的演奏效果。作曲家借诗意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现代作曲技法,乐曲前半部分以虚实相映的旋律,起伏多变的节奏,着意抒发原诗带有幻想性的意境。后半部分采用比较明快的舞蹈性节奏,既轻灵,又粗犷,既婆娑翩翩,又有“石破天惊逗秋雨”、“老鱼跳波瘦蛟舞”的奇特景观。使听众随着乐曲进入一个神话般天高地阔的世界。乐曲由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庄曜先生创作,任洁首演,常作为古筝专业比赛规定曲目。

71墨客:近几年,《墨客》频繁亮相于英国、美国、台湾等国内外著名音乐节、艺术院校以及电视媒体、器乐大赛等,已成为中国当代经典古筝曲目。作曲家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对中国书法进行了全身心的研习与领悟。乐曲没有刻意描写中华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或任何一派书法,而是通过“浸”“溶”“溅”“泼”这几个书法写意动作来诠释疾笔愤书之前,墨客不断研磨自我心智的一种忘我的状态。乐曲还以中国戏曲中惯用的“紧打慢唱”的手法来表现墨汁滴入水中,慢慢稀释溶解,时而凝聚有型,时而飘散于无形的画面。《墨客》于2014年首演于美国并曾多次作为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民族器乐大赛青年古筝选手首选演奏的新作品。

72柳青娘:柳青娘,词牌名,轻六调《柳青娘》较为轻松明快;重六调则深沉厚重。重六调《柳青娘》包括三十板慢板,还有拷拍、三板。可以在三板后接奏"采花""梳妆"。各段速度、气氛不同,是一首学习重六调必弹的、技巧全面的曲子。活五调是潮筝独具一格的曲调,活五调《柳青娘》曲调哀怨缠绵,是一首韵味十足,难度较高的曲子。潮州音乐中流传最广而又雅俗共赏的传统乐曲,被称为潮州音乐的“弦诗母”,即此曲像母乳一样给学者以滋养,也是每位学筝者的必修曲目。其曲调深沉优美,具有唐代大曲和宋元套曲的遗风。此曲采用传统的二四谱,以“活三五调”演奏,旋律古朴、端庄、细腻,节奏步步推进,富有层次,情绪深沉幽静,左手按吟之间略露哀怨之情。

73惙:古筝钢琴协奏曲《惙》由琵琶演奏家,曲文军教授创作2009年。作者运用陕西地方戏曲中的秦腔音乐为素材。古筝与钢琴协奏的形式充分展现陕西音乐“细腻绵长,热耳酸心”的特质,抒发了作者对古都长安的万般留恋之情,同时寄托了作者人虽去,情不尽,忧心惙惙的情感。《惙》为典型的陕西地方风格音乐。此曲在演奏技巧上,右手大量运用“托劈”技法,使得音乐色彩铿锵有力、质朴粗狂。左手按、颤、揉、滑,尽显细腻柔婉之情

74云岭音画:筝曲云岭音画为中国著名古筝家王中山所写。中国西南地区聚居着苗、土、彝、傣、壮、瑶等许多少数民族,那里的风景奇美秀丽,那里的人民朴实豁达。淙淙的泉水、溶溶的月色、火热的歌舞引起了作者对山野、对大自然的无限遐思和向往。本曲由《晨曲》、《寨庆》、《恋歌》、《夜火》四部分组成,深切的表达了作者对西南风土人情的依恋之情,充分展现了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风俗画卷。作品中双手轮指以及左手的走位摇指,创新而又合理地增强了乐曲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a8e934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d.html

《古筝曲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